耻感文化与人的内心世界

耻感文化与人的内心世界

2011-9-22 18:10| 发布者: 晓年| 查看: 117| 评论: 0|原作者: 万永绘|来自: 人民日报 |字号: 小|大

人是有思想、有理性的,人的精神世界有着广泛而丰富的领域。如何把握人的精神世界的方向、进而制约人的行为方式,使其沿着对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定有利的方向发展,是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从向内的方向来考察,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具有以下几方面内涵。

倡导慎独,强调内省、正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羞耻之心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通过与外界的互动而促成内心的变化,进而建立一种注重内省、反求诸己的思维模式,以此制约人的正己、修身过程。这一点构成了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慎独、内省、正己的标准,就是礼、义、廉、耻等道德规范。关于慎独,《中庸》说道:“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就是要求人们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为了求“道”而严于律己。关于内省,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孔子在这里告诉人们,只要经常内省并且不感到惭愧不安,就可以无忧无惧。关于正己正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礼记·大学》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由此,儒家开创了一条以修身为本的“内圣外王”之路。它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环节,规定了一条理想的人生道路,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耻感文化在这一人生道路中具有核心作用。

倡导“行己有耻”,激发人的奋斗精神,使人为实现人生理想、践行道德规范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行己有耻”,就是要求人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有羞耻之心。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为了达到自己人格的完善,志士仁人刚直不阿、坚贞不屈,背后都有“行己有耻”的思想动因。《中庸》载:“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其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孔子本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曾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屡受困厄却矢志不移,表现出一种“临大节而不可夺”的精神。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提倡一种大丈夫气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倡导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勇于牺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上》) 。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践行,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所实践,由此造就了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了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倡导崇尚操守,褒扬气节。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知耻则有所不为,因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风尚。这里所说的操守,其具体内涵主要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品行。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讲的就是这种操守。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品行,古人互相砥砺、激扬名声、躬行实践,以气节相尚,最终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耻感文化与人的内心世界

2011-9-22 18:10| 发布者: 晓年| 查看: 117| 评论: 0|原作者: 万永绘|来自: 人民日报 |字号: 小|大

人是有思想、有理性的,人的精神世界有着广泛而丰富的领域。如何把握人的精神世界的方向、进而制约人的行为方式,使其沿着对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定有利的方向发展,是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从向内的方向来考察,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具有以下几方面内涵。

倡导慎独,强调内省、正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羞耻之心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通过与外界的互动而促成内心的变化,进而建立一种注重内省、反求诸己的思维模式,以此制约人的正己、修身过程。这一点构成了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慎独、内省、正己的标准,就是礼、义、廉、耻等道德规范。关于慎独,《中庸》说道:“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就是要求人们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为了求“道”而严于律己。关于内省,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孔子在这里告诉人们,只要经常内省并且不感到惭愧不安,就可以无忧无惧。关于正己正人,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礼记·大学》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由此,儒家开创了一条以修身为本的“内圣外王”之路。它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环节,规定了一条理想的人生道路,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耻感文化在这一人生道路中具有核心作用。

倡导“行己有耻”,激发人的奋斗精神,使人为实现人生理想、践行道德规范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行己有耻”,就是要求人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有羞耻之心。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为了达到自己人格的完善,志士仁人刚直不阿、坚贞不屈,背后都有“行己有耻”的思想动因。《中庸》载:“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其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孔子本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曾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屡受困厄却矢志不移,表现出一种“临大节而不可夺”的精神。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提倡一种大丈夫气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倡导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勇于牺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上》) 。由孔孟所倡导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践行,为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所认同、所实践,由此造就了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刚正之气,形成了刚直不阿、特立卓行、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倡导崇尚操守,褒扬气节。由于耻感文化能使人从内心控制自己的行为,知耻则有所不为,因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崇尚操守、不媚时俗的道德风尚。这里所说的操守,其具体内涵主要是指廉洁正直、守志不辱的品行。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讲的就是这种操守。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品行,古人互相砥砺、激扬名声、躬行实践,以气节相尚,最终在这种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气节观。


相关文章

  • 理性的非理性疯狂
  • 一 "富人和当权者也属于恶人一类,这些恶人在我们这个社会发动战争.破坏他人的生活基础.毒化大自然和人,但他们并没有蹲监狱.犯罪统计中之所以穷人多于富人是因为这样的统计是听命于富人和当权者的意识形态,是因为这样的统计没有包括破坏的全 ...查看


  •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范爱平
  •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新乡市第三十六中学范爱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龙是中国的图腾,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到这其中的典故呢?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就是要靠我们这一代人一脉相承,而我们又要怎样星火传递.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 ...查看


  •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赏析之表现主义绘画
  •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赏析之表现主义绘画 [摘要]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指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 ...查看


  • 我的兴趣爱好 1
  • 我的兴趣爱好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喜爱参加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尤其怀念我的学习生活. (一). 我喜欢读书阅报与写作.它成了我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虽然折射出明显 ...查看


  • 风水: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
  • 风水: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热带雨林.沙漠.草原.森林.稀树草原等自然景观的图片放在一起,找来一些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让他们找出愿意生活在其中的景观.结果是:大部分人选择了非洲东部的稀树草原.有人说这间接地证 ...查看


  • 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世界
  • 由梁朝伟.周迅主演,改编自麦家小说<暗算>的谍战片<听风者>,于8月7日全国上映.一向以警匪片著称的金牌搭档麦兆辉.庄文强,此次把观众目光聚焦到解放初期的一场有关人性博弈的谍战传奇上面."麦庄"可 ...查看


  • 亨利·詹姆斯小说的心理描写特点
  • 摘要 亨利?詹姆斯开创了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先河,其作品以人的内心世界为主要关注内容,致力于表现不同处境和不同地位的人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的意识和心理的流动过程.文章从现实主义与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意识流与心理现实主义小说.亨利?詹姆斯的小 ...查看


  • 2013年中考安徽满分作文赏析:那段自由的日子[1]
  • 那段自由的日子 自由是每个人所向往的. 一只鸟,被主人无情地关在笼子里,供他(她)玩赏.它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属于它的天空.然而一次次的头破血流并不能换来主人的怜悯.它没有放弃,时刻准备着飞出笼子,实现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梦想. 我,被语数英物化 ...查看


  • 20世纪外国文学国别流派梳理
  • 外国文学史(下) 三大板块,众多流派 20世纪上半叶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20世纪下半叶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 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现实主义(Realism )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20世纪现实主义主要流派: 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