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计学上说,是先天遗传因素还是后天教育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VincentLin的回答(2票)】:

楼上举了一个研究的例子,基本也算是学术的主流观点,即基因〉教育。

但是用这个研究就试图得出一个确实的结论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毕竟如果这么简单,教育、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都可以不用做了)。

首先,我们要看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在研究中是怎么定义的。根据楼上的描述,我高度怀疑这些因素不是那个研究所用的所有因变量。在统计上,如果你有多个因变量的话,理论上应该使用multivariate的方法,而不是两两相关。因为,变量大于2的时候实际上增加了犯一类错误的风险。换句话说,你仍一千个变量进去,总会有那么几百个达到显著水平的。

所以说,除了相关是否显著,我们还要看这些因素总体上解释了多少的变异性,比如r=.3也可以是显著相关,但是这种相关性可能非常微弱,根本不具有现实意义。

另外多说一句,关于统计分析,我们很少能够做出某因素跟某因素完全没有关系的结论。不显著并不代表在实际生活中不存在,为了避免一类错误(错误地接受假设)的发生,我们实际上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统计的检验力。

第二,我们假设以上的研究结论是完全而且可信的。这个研究的发现实际上并不能对先天后天之争画上句号。实际上基因和教育的关系并不是可以简单的一分为二的。由于我们不能拿真人做实验(比如一个孩子接受教育,一个不接受),基因和教育的影响是混在一起的。 换句话说,来自父母的教育可以因为父母的基因而存在差异。比如一个中产家庭的教育可能比一些徘徊在底层的家庭更好,这样的教育影响对孩子很可能是显著的。但是,当你考虑了父母的基因时,中产家庭的父母基因决定了他们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和更高的经济收入,这部分的影响可能就被基因control掉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把这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抱给底层家庭教养,他的成就仍然会和在原来家庭中不相上下。简而言之,基因与教育的交互作用其实是挺复杂的。

所以说,用通常的观点来看,这类研究并不是在说我们平常就不需要教育孩子,孩子变成什么样完全就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决定了。

【niaocu的回答(3票)】:

感谢邀请。

我没做过这方面的统计,但刚好在史蒂芬·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的《魔鬼经济学》里读到相关内容,所以还是再做回学问搬运工: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美国教育部发动了一场“幼儿纵向研究(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简称ECLS)”项目,从全美各地挑出2万名学生样本,统计其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的学习进步水平。收集了相关数据:种族、性别、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水平、父母及儿童行为等,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孩子个人环境和他的学习成绩之间的关联性信息。

研究发现,有8个因素和学生的成绩存在极强的关联性(注意相关不一定是因果):

父母受过良好教育;

父母有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父母在30岁或以后生下了第一个孩子;

出生时体重较轻(负相关);

父母在家说英语;

是领养的;

父母参加PTA(家长教师联合会);

家里有很多藏书。

另有8个因素和学生成绩没有任何关系:

家庭和睦;

父母搬到一个比较好的社区;

全职母亲;

参加了儿童发展起步计划;

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

学生经常被打屁股;

学生经常看电视;

父母几乎每天都给孩子读书

前8个因素实际上表明了父母本身的特点——“父母是怎样的人”;后8个因素则是父母的行为——“父母对孩子做了些什么”。结论就是:父母对孩子做些什么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父母本身具有怎样的特点、是怎样的人。也就是,基因对孩子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父母们后天的言行。

结论很让人惊讶,是不是?

因为从这项研究来看,中华民族传统教育样板——“孟母三迁”为子女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很有可能是徒劳的。孟子之所以成为孟子,更可能是先天基因而不是后天环境:如果孟子先天基因一般,就算是搬家搬到了学区房进了北大附中,长大后也还是许多籍籍无名的人中的一个;反过来,先天基因强大,就算始终住在乱葬岗边上,也必有出头之日(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孟母三迁”是一个没有控制组(其他条件相同但没有搬家的小孩)的比照实验,不足以推出后天环境与将来成就存在因果关联结论的。

《魔鬼经济学》这本书的最后,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两个男孩,一个是白人,一个是黑人。白人孩子长在芝加哥郊区,他的父母聪明、强壮、有进取心,而且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而黑人孩子则生长在戴頓纳海滩,他母亲生下他后不久就离家出走,他经常受父亲殴打,十几岁就加入帮派,成了一个全职流氓。最后这两个孩子的命运怎样的呢?

黑人孩子后来成了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名叫http://en.wikipedia.org/wiki/Roland_G._Fryer,_Jr.

白人孩子也进了哈佛,名叫Ted Kaczynski。

生孩子前给孩子找个好基因,比在孩子生出来以后给他们创造个好环境更重要。

【王军的回答(0票)】:

先天遗传因素决定你的上限是天空还是一小土丘

后天教育因素决定你是否能达到你的上限

原文地址:知乎

【VincentLin的回答(2票)】:

楼上举了一个研究的例子,基本也算是学术的主流观点,即基因〉教育。

但是用这个研究就试图得出一个确实的结论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毕竟如果这么简单,教育、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都可以不用做了)。

首先,我们要看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在研究中是怎么定义的。根据楼上的描述,我高度怀疑这些因素不是那个研究所用的所有因变量。在统计上,如果你有多个因变量的话,理论上应该使用multivariate的方法,而不是两两相关。因为,变量大于2的时候实际上增加了犯一类错误的风险。换句话说,你仍一千个变量进去,总会有那么几百个达到显著水平的。

所以说,除了相关是否显著,我们还要看这些因素总体上解释了多少的变异性,比如r=.3也可以是显著相关,但是这种相关性可能非常微弱,根本不具有现实意义。

另外多说一句,关于统计分析,我们很少能够做出某因素跟某因素完全没有关系的结论。不显著并不代表在实际生活中不存在,为了避免一类错误(错误地接受假设)的发生,我们实际上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统计的检验力。

第二,我们假设以上的研究结论是完全而且可信的。这个研究的发现实际上并不能对先天后天之争画上句号。实际上基因和教育的关系并不是可以简单的一分为二的。由于我们不能拿真人做实验(比如一个孩子接受教育,一个不接受),基因和教育的影响是混在一起的。 换句话说,来自父母的教育可以因为父母的基因而存在差异。比如一个中产家庭的教育可能比一些徘徊在底层的家庭更好,这样的教育影响对孩子很可能是显著的。但是,当你考虑了父母的基因时,中产家庭的父母基因决定了他们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和更高的经济收入,这部分的影响可能就被基因control掉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把这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抱给底层家庭教养,他的成就仍然会和在原来家庭中不相上下。简而言之,基因与教育的交互作用其实是挺复杂的。

所以说,用通常的观点来看,这类研究并不是在说我们平常就不需要教育孩子,孩子变成什么样完全就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决定了。

【niaocu的回答(3票)】:

感谢邀请。

我没做过这方面的统计,但刚好在史蒂芬·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的《魔鬼经济学》里读到相关内容,所以还是再做回学问搬运工: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美国教育部发动了一场“幼儿纵向研究(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简称ECLS)”项目,从全美各地挑出2万名学生样本,统计其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的学习进步水平。收集了相关数据:种族、性别、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水平、父母及儿童行为等,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孩子个人环境和他的学习成绩之间的关联性信息。

研究发现,有8个因素和学生的成绩存在极强的关联性(注意相关不一定是因果):

父母受过良好教育;

父母有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父母在30岁或以后生下了第一个孩子;

出生时体重较轻(负相关);

父母在家说英语;

是领养的;

父母参加PTA(家长教师联合会);

家里有很多藏书。

另有8个因素和学生成绩没有任何关系:

家庭和睦;

父母搬到一个比较好的社区;

全职母亲;

参加了儿童发展起步计划;

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

学生经常被打屁股;

学生经常看电视;

父母几乎每天都给孩子读书

前8个因素实际上表明了父母本身的特点——“父母是怎样的人”;后8个因素则是父母的行为——“父母对孩子做了些什么”。结论就是:父母对孩子做些什么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父母本身具有怎样的特点、是怎样的人。也就是,基因对孩子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父母们后天的言行。

结论很让人惊讶,是不是?

因为从这项研究来看,中华民族传统教育样板——“孟母三迁”为子女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很有可能是徒劳的。孟子之所以成为孟子,更可能是先天基因而不是后天环境:如果孟子先天基因一般,就算是搬家搬到了学区房进了北大附中,长大后也还是许多籍籍无名的人中的一个;反过来,先天基因强大,就算始终住在乱葬岗边上,也必有出头之日(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从统计学的观点来看,“孟母三迁”是一个没有控制组(其他条件相同但没有搬家的小孩)的比照实验,不足以推出后天环境与将来成就存在因果关联结论的。

《魔鬼经济学》这本书的最后,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两个男孩,一个是白人,一个是黑人。白人孩子长在芝加哥郊区,他的父母聪明、强壮、有进取心,而且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而黑人孩子则生长在戴頓纳海滩,他母亲生下他后不久就离家出走,他经常受父亲殴打,十几岁就加入帮派,成了一个全职流氓。最后这两个孩子的命运怎样的呢?

黑人孩子后来成了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名叫http://en.wikipedia.org/wiki/Roland_G._Fryer,_Jr.

白人孩子也进了哈佛,名叫Ted Kaczynski。

生孩子前给孩子找个好基因,比在孩子生出来以后给他们创造个好环境更重要。

【王军的回答(0票)】:

先天遗传因素决定你的上限是天空还是一小土丘

后天教育因素决定你是否能达到你的上限

原文地址:知乎


相关文章

  • 遗传因素决定身高吗
  • 遗传因素决定身高吗 遗传因素决定身高吗?我们都知道人体成年后最终的身高,与遗传和后天都有很大的关系.遗传是不可改变的因素,但是有些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最终使自己的增高达到理想的状态.身高的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家族先天遗传,后天的营养不 ...查看


  • 成功父母如何看待
  • 成功父母如何看待"素质教育"和"应试能力"? 如果一项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命运和一生的发展的能力不是一种重要素质,那么请问什么才是重要素质呢?.提倡素质教育不就是要使每一名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以 ...查看


  • 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如果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打造完美的人格则是教育工作最核心的任务和最神圣的使命.什么是人格?劳伦斯说:"理想的自我,这就是人格."陈秉公在其<大学生人格学>中这样解释人格:&q ...查看


  • 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基因这个东东
  • 传送门------2014-11-12 孟庆祥 曲高和众 文/孟庆祥 很多人搞不定基因与遗传,民科一下很有必要. 1. 什么是基因? 这个问题教科书上有,但基本上很少有写明白的.资料只是说它是DNA上一个遗传片段,稍微较真一下就搞不定了,例 ...查看


  • 从心理学角度,「三岁看老」有无科学性?
  • 谢@Bernhardt和@刘柯的邀请. 这个问题也是我原本就感兴趣的问题,很长时间没有答题了,全面简略的回答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首先是语言学上的内容--"三岁看大".很难确定这句话在何种语境,何种文化和人文景观中诞生的 ...查看


  • 人类遗传病(T)
  • 第3讲 人类遗传病 [基础自主梳理] 一.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人类遗传病: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 单基因遗传病 (1)特点: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 ...查看


  • 论家庭教育
  •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一些关于家风.家训的文章和报道,颇有感慨,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对教育感兴趣并立志做一个教育者的人,还是应该对这个问题做一点思考,尽管不是很成熟,全当是自娱自乐,或者是自欺欺人吧! 不过,一谈到这个问题,就必须先说说后天教育对个人 ...查看


  • 遗传和环境对个体智力发展的影响作用1
  • 遗传和环境对个体智力发展的影响作用 心理学辅修一班 ***** 瑞文推理测验,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J.c.Raven)于1938年设计的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该测验以智力的二因素理论为基础,主要测量一般因素中的推理能力,即个体作出理性判断的 ...查看


  • 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
  • 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因素 摘要:学生的学业成绩一直都是家长.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在国外,对与此相关问题的探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早在上世纪初就展开了学术研究.在我国,最关键的一个事实是每年的高考和中考制度都把学生的学业成绩放在了第一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