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求解

7.7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的求解

【学习目标】

1.了解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类型;

2.归纳并比较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求解的方法;

3.掌握向量法解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并体会其优越性。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 立体几何问题处理策略:

2. 搜集信息提出新课

二、新课讲解

1. 猜测法

(引领P134 )例2:

(P135自主体验2) :

2. 作图法

(引领P134 )例3及变式:

(知能训练P280第11题) :

3. 向量法

例1: 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 中, ∠ABC=60,PA ⊥面ABCD ,PA=AC=2,PB=PD=22,点E 在PD 上,且PE:ED=2:1,在棱P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F//平面AEC ?证明你的结论。

1

E

A

F D

小结:

例2:如图所示,PD 垂直于正方形所在平面,AB=2,E 为PB 的中点,DP 与AE 夹角的余弦值为,在平面PAD 内是否存在一点F ,使EF ⊥面PCB ? 3

例3 :如图, 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P 是侧棱AA ’上任意一点,

(1)若CC ’=AB,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得异面直线PC 与AB 所成的角比异面直线AC 与PB ’所成的角大?并说明理由.

(2)若CC ’=2AB,则当点P 在侧棱AA ’上何处时,CP 在平面B ’AC 上的射影是∠B ’CA 的平分线?

D’A’ C’ B’

P D C

A

点评:

B 2

【限时训练】

引领P145 例4及变式

【课时小结】

探索性问题,一般有两类:

处理方法一般是三种:即猜测法,作图法和向量法(通法)

1. 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的求解,应先假设存在,再综合题中所给的条件,要么推出存在的范围,要么得出矛盾. 若得出矛盾则说明不存在.

2. 对于位置探究型问题,经常借助于空间向量,引入参数,综合已知和结论列出等式,解出参数.

【课后练习】

1.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AD=1,AB>1,点E 为棱AB 上的动点,有一只小蚂蚁从点A 沿长方体表面爬到点C ’,所爬的最短路程为22,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二面角D ’-EC-D 的大小为45? 若存在,确定E 点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四棱锥S-ABCD 的底面是矩形,AB=a ,AD=2,SA=1,且SA ⊥底面ABCD ,若边BC 上存在异于B 、C 的一点P ,使得PS ⊥PD ,

(1)求a 的最大值;

(2)当a 取得最大值时,求异面直线AP 与SD 所成角的余弦值;

(3)当a 取得最大值时,求平面SCD 的一个单位法向量n 及点P 到平面SCD 的距离.

3.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是侧棱CC ’上的一点,CP=m.

(1)试确定m, 使直线AP 与平面BDD ’B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3;

(2)在线段A ’C ’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Q ,使得对任意的m ,都有D ’Q 在平面APD ’上的射影垂直于AP ,并证明你的结论。

4.引领P146 自主体验 1 ,2;考点P67 10, P71 8。

3

7.7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的求解

【学习目标】

1.了解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类型;

2.归纳并比较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求解的方法;

3.掌握向量法解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并体会其优越性。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 立体几何问题处理策略:

2. 搜集信息提出新课

二、新课讲解

1. 猜测法

(引领P134 )例2:

(P135自主体验2) :

2. 作图法

(引领P134 )例3及变式:

(知能训练P280第11题) :

3. 向量法

例1: 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 中, ∠ABC=60,PA ⊥面ABCD ,PA=AC=2,PB=PD=22,点E 在PD 上,且PE:ED=2:1,在棱P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BF//平面AEC ?证明你的结论。

1

E

A

F D

小结:

例2:如图所示,PD 垂直于正方形所在平面,AB=2,E 为PB 的中点,DP 与AE 夹角的余弦值为,在平面PAD 内是否存在一点F ,使EF ⊥面PCB ? 3

例3 :如图, 在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P 是侧棱AA ’上任意一点,

(1)若CC ’=AB,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得异面直线PC 与AB 所成的角比异面直线AC 与PB ’所成的角大?并说明理由.

(2)若CC ’=2AB,则当点P 在侧棱AA ’上何处时,CP 在平面B ’AC 上的射影是∠B ’CA 的平分线?

D’A’ C’ B’

P D C

A

点评:

B 2

【限时训练】

引领P145 例4及变式

【课时小结】

探索性问题,一般有两类:

处理方法一般是三种:即猜测法,作图法和向量法(通法)

1. 对于存在判断型问题的求解,应先假设存在,再综合题中所给的条件,要么推出存在的范围,要么得出矛盾. 若得出矛盾则说明不存在.

2. 对于位置探究型问题,经常借助于空间向量,引入参数,综合已知和结论列出等式,解出参数.

【课后练习】

1. 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A ’=AD=1,AB>1,点E 为棱AB 上的动点,有一只小蚂蚁从点A 沿长方体表面爬到点C ’,所爬的最短路程为22,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二面角D ’-EC-D 的大小为45? 若存在,确定E 点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四棱锥S-ABCD 的底面是矩形,AB=a ,AD=2,SA=1,且SA ⊥底面ABCD ,若边BC 上存在异于B 、C 的一点P ,使得PS ⊥PD ,

(1)求a 的最大值;

(2)当a 取得最大值时,求异面直线AP 与SD 所成角的余弦值;

(3)当a 取得最大值时,求平面SCD 的一个单位法向量n 及点P 到平面SCD 的距离.

3. 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P 是侧棱CC ’上的一点,CP=m.

(1)试确定m, 使直线AP 与平面BDD ’B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3;

(2)在线段A ’C ’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Q ,使得对任意的m ,都有D ’Q 在平面APD ’上的射影垂直于AP ,并证明你的结论。

4.引领P146 自主体验 1 ,2;考点P67 10, P71 8。

3


相关文章

  • 2011年深圳市中考数学考试说明
  • 2011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学科说明 深圳市初中数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所规定的数学毕业水平的程度, ...查看


  • 高考试卷分析
  • 2015年上海市高考数学考试已经落下帷幕,随着2016年高考改革的临近,今年作为高考考试改革的第一个试点年,对比自09年上海高考试卷结构变革以来的历年上海高考数学试题,今年的高考数学试卷突出基础滚动考查,重点强调深挖点.广创新的命题特点整体 ...查看


  •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
  • 1.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2.数字危机 3.中学数学中的化归方法 4.高斯分布的启示 5.a2+b2≧2ab的变形推广及应用 6.网络优化 7.泰勒公式及其应用 8.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9.数学选择题的利和弊 10.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查看


  • 时间分配-江苏高考数学
  • 江苏高考数学答题时间建议 高考应试指导 ――考好数学四大"绝招" 如何在高考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减少各种失误,是每个考生在备考期间时常思考的问题,因为它对你成绩的影响少则几分,多则十几分,甚至--,为此要注意 ...查看


  • 2018高中高考数学解析几何题型解题技巧汇总
  • Hello,大家好,我是洪老师,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老师 昨日把2018高考数学六大考点的题型解题的更新了函数与导数.doc的文档,嗯,有几位老师表示: 内容真好!能不能快些更新出来呢,这六大的题型解题!好期待完整版的呢! 高中高考数学 ...查看


  • 几何中的分类计数法
  • 2005年第4期 中学数学教学 31 几何中的分类计数法 浙江省嵊州市教研室 蔡建锋 (邮编:312400) 分类计数法是将题目中包含的全体对象, 按几何结构特征分成若干类, 然后逐类讨论计数, 综合后得出正确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下面举例说 ...查看


  • 高一第二学期教学计划2
  • 高一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 必修5第一章:重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难点是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二章:重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 项的和:难点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与应用:第三章: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查看


  • 高中数学公式口诀
  • 高中数学公式口诀 一.<集合与函数>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 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 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 ...查看


  • 高一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常用)
  • 高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 ① 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等: ② 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③ 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