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惠敏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03期
在高中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不同版本的教材都竭力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编制准则,但因不同版本教材的主编或编者对课程标准的不同理解使各种版本的教材风格各异。《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可以从学校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校条件,逐步开设和完善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在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方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保证校本教材的趣味性、生活化、多样性
每个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所不同,学校内每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英语口语流利,语言顺畅,学起来轻松愉快;而有些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词汇量小,学习英语对他们来说是很头疼的事。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促使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校本教材开发之前,对学生应进行问卷调查,归纳出学生集中感兴趣的主题,如网络聊天用语、生活中的英语缩略语、西方节日介绍等等。教材内容尽量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所学的语言在生活中能够用得上。例如:
兜风去。 Let's go out for a drive.
别搞砸了!
Don't blow it.
小菜一碟 a piece of cake
要你管! None of your business./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何必呢? What for?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开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英语校本教材。教师可自行组织编写文本阅读式教材,也可选择统一订阅可供选择的报刊类教材。教师制作的课件、搜集的视听教材也可以提供给学生学习时使用。学生可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简单易懂的生活中常用到的英语口语;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英语美文选读;高水平的学生可以学习西方文化拾零和美国演讲集萃等。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可以制作一些课件如《走进英国》、《美国之旅》等,效果会比阅读材料更明显。教师可以为那些想要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了解西方文化的学生搜集一些经典英文歌曲、英文原版电影等学习材料。校本教材有的可供全体学生统一使用,有的可供少数学生选择使用,不应该一刀切。总之,应该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开发出多样化的英语校本教材。
二、在校本教材中渗透文化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学生如果不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有时就难以理解所读到的文章。在教材开发方面,可搜集一些能够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小文章,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拓展视野,又可以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文化素养。例如:在校本教材里介绍美国的“学校戒指”。
The first school ring was developed in 1835 for West Point U.S.Academy.In the early 1900's school rings came into fashion.Today,school rings remain a popular tradition for high school and colleges.School rings are seen as a combination of showing school pride while being an outward symbol of the diploma (but much easier to display).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到他们平时所接触不到的东西,增加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如果学生的素质很好,还可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加入英美文学名著片段,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言语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从而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英美原版影视、录音等手段创立英语学习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应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这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特别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校本教材应成为英语教科书的必要补充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学校在进行校本教材编写时,要尽量避免重复教科书的内容,而应扩充课本以外的一些知识,包括日常用语、话题介绍,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丰富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比如:为了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沈阳市的学校可以在校本教材中加入沈阳的风土人情的介绍:Shenyang,the ca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lies in the middle of Liaoning Province.It is the economic,cultural,financial and commercial center of Northeast China.It is also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base.It has an area of 12,980 square kilometers.Its population is over 7.2 million.Shenyang is the host city of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 in 2006.The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 Garden is located in Shenyang Qi Pan Shan International Scenery Tourist Development Zone of China...
在校本教材中加入乡土文化的教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通过对家乡环境等方面的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爱护生活环境的情操,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热情。
四、校本教材要体现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开发的英语校本教材不是仅仅搜集一些资料发给学生们阅读,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可以利用英语校本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比如,选择英语口语内容学习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根据所提供教学内容进行小组合作,编演对话,再现口语知识,加深所学语言的印象;选择经典美文、西方文化拾零等内容的学生,要启发他们讨论文章带给他们的启迪和人生道理。这样,在学到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于选择视听教材的学生,指导他们通过观看影片了解故事情节、语言、文化,引导他们根据视听材料进行实践语言的活动,如写影评、为电影配音等,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到语言,掌握文化,提高英语文化素养。
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完善,根据校本教材具体使用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的删减或增添,以此来调整教材,使其能进一步适应学生的发展。校本教材开发为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行为反思水平,增强对真实英语的语言运用意识,为教师提供发挥自己教育智慧的广阔空间。
作者介绍:张惠敏,沈阳市第十中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作者:张惠敏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03期
在高中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不同版本的教材都竭力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编制准则,但因不同版本教材的主编或编者对课程标准的不同理解使各种版本的教材风格各异。《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可以从学校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学校条件,逐步开设和完善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在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方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保证校本教材的趣味性、生活化、多样性
每个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有所不同,学校内每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英语口语流利,语言顺畅,学起来轻松愉快;而有些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词汇量小,学习英语对他们来说是很头疼的事。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促使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校本教材开发之前,对学生应进行问卷调查,归纳出学生集中感兴趣的主题,如网络聊天用语、生活中的英语缩略语、西方节日介绍等等。教材内容尽量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所学的语言在生活中能够用得上。例如:
兜风去。 Let's go out for a drive.
别搞砸了!
Don't blow it.
小菜一碟 a piece of cake
要你管! None of your business./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何必呢? What for?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开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英语校本教材。教师可自行组织编写文本阅读式教材,也可选择统一订阅可供选择的报刊类教材。教师制作的课件、搜集的视听教材也可以提供给学生学习时使用。学生可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简单易懂的生活中常用到的英语口语;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英语美文选读;高水平的学生可以学习西方文化拾零和美国演讲集萃等。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可以制作一些课件如《走进英国》、《美国之旅》等,效果会比阅读材料更明显。教师可以为那些想要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了解西方文化的学生搜集一些经典英文歌曲、英文原版电影等学习材料。校本教材有的可供全体学生统一使用,有的可供少数学生选择使用,不应该一刀切。总之,应该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开发出多样化的英语校本教材。
二、在校本教材中渗透文化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学生如果不熟悉英语国家的文化,有时就难以理解所读到的文章。在教材开发方面,可搜集一些能够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小文章,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拓展视野,又可以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文化素养。例如:在校本教材里介绍美国的“学校戒指”。
The first school ring was developed in 1835 for West Point U.S.Academy.In the early 1900's school rings came into fashion.Today,school rings remain a popular tradition for high school and colleges.School rings are seen as a combination of showing school pride while being an outward symbol of the diploma (but much easier to display).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到他们平时所接触不到的东西,增加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如果学生的素质很好,还可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加入英美文学名著片段,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言语行为,体会英美文化与汉文化的差异,从而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英美原版影视、录音等手段创立英语学习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应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这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特别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校本教材应成为英语教科书的必要补充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学校在进行校本教材编写时,要尽量避免重复教科书的内容,而应扩充课本以外的一些知识,包括日常用语、话题介绍,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丰富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比如:为了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沈阳市的学校可以在校本教材中加入沈阳的风土人情的介绍:Shenyang,the ca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lies in the middle of Liaoning Province.It is the economic,cultural,financial and commercial center of Northeast China.It is also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base.It has an area of 12,980 square kilometers.Its population is over 7.2 million.Shenyang is the host city of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 in 2006.The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sition Garden is located in Shenyang Qi Pan Shan International Scenery Tourist Development Zone of China...
在校本教材中加入乡土文化的教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通过对家乡环境等方面的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爱护生活环境的情操,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热情。
四、校本教材要体现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开发的英语校本教材不是仅仅搜集一些资料发给学生们阅读,而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可以利用英语校本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比如,选择英语口语内容学习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根据所提供教学内容进行小组合作,编演对话,再现口语知识,加深所学语言的印象;选择经典美文、西方文化拾零等内容的学生,要启发他们讨论文章带给他们的启迪和人生道理。这样,在学到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对于选择视听教材的学生,指导他们通过观看影片了解故事情节、语言、文化,引导他们根据视听材料进行实践语言的活动,如写影评、为电影配音等,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到语言,掌握文化,提高英语文化素养。
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完善,根据校本教材具体使用情况,对其进行一定的删减或增添,以此来调整教材,使其能进一步适应学生的发展。校本教材开发为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行为反思水平,增强对真实英语的语言运用意识,为教师提供发挥自己教育智慧的广阔空间。
作者介绍:张惠敏,沈阳市第十中学(辽宁 沈阳 11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