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工程案例探讨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以及国内外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案例,主要针对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在贵港民族文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做出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文化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048-02   1 国内、外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1.1美国弗莱士河公园   詹姆斯・科纳Field Operations事务所在一次国际竞赛中创造性地将890.3hm2(2200英亩)的弗莱士河垃圾填埋场改造成纽约市最大的城市公园,其特色是广阔的潮汐湿地和溪流,超过64.4km(40英里)的小径步道,以及重要的娱乐、文化和教育设施,包括一个引人注目的山顶纪念碑,用于纪念弗莱士河地区在“9・11”恢复工程中付出的努力。该项目大规模的环境改造和更新过程,不仅恢复了整个场地中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而且让即将使用新公园的人们振奋精神、重获想象力。这个项目被重新命名为“生命景观”,充分体现了土壤、空气和水;植物和野生动物;计划和人类活动;融资、管理和适应性经营;环境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教育;人、自然、科技和生命之间相互作用的新形式。   1.2国内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中山歧江公园:   歧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园址原为粤中造船厂旧址,总面积11hm2,其中水面3.6hm2,水面与歧江河相联通。场内遗留了很多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船厂始于上世纪50年代直至改革开放的90年代后期。作为工厂它不足称道。但几十年间,船厂历经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特定年代和那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也沉淀为真实并且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所以歧江公园的景观设计通过视觉与空间的体验传达两个方面的含义。   足下的文化:即在一个普通造船厂所注释的那片土地上、那个时代、那群人的文化。除了保留诸如烟囱、龙门吊、厂棚等这些文化的载体外,还通过新的设计把设计师对这种文化的感觉通过新的形式传达给造访者,如被称为“静思空间”的红盒子,以及剪破盒子的直线道路、生锈的铸铁铺装等。   野草之美:野草不自美,因人、因设计而美。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用水生、湿生、旱生乡土植物来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培育环境伦理。   以上两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城市公园在规划设计上大量考虑当地的地域性、时代性以及文化内涵。   2 项目概况   广西贵港民族文化公园规划面积366亩,其中公园面积286亩,开发商用地80亩。整个公园是南北走向的矩形,地势趋于平坦,只有少许地形高差,场地基本为荔枝果园以及未开发的荒地,树种比较单一,且景观效果差。   整体景观规划设计以“文化、生态、活力、和谐”为设计理念,将生态、地域文化、历史和时代等因素融入城市的肌理,营造提升新区形象、引导新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创造富有特色宜人景观。   3 设计主题   贵港位于被誉为“铜鼓之乡”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文化为公园文化基调。壮族文化有一些特点,就是既保留有古西瓯洛越本土文化的韵味,又融合了中原文化。贵港又名荷城,因此将公园主题定位荷城壮博园。   4 总体景观规划设计   根据公园地块设计规划沟通确定情况,将本公园规划为一心二轴三线四景五色。一心:以荷塘湿地生态人工湖为观景中心;二轴:南北向景观主轴和东西向景观次轴;三线:公园主干道线、水景游园路线和山景游园路线;四景:民族风情馆景区、民族展览馆景区、烽火天国主题乐园景区和乳泉井间茶景区;五色:山色空蒙、叶色多变、水色清纯、果色飘云、花色绚丽。   5 主题分区规划构思   该项目在主题分区上采用极具地方特色的思路把整个项目分成以下几个区域:   茶:古往今来,边陲壮乡许多壮民习惯饭后全家人围拢品茗聊天,其乐融融,是壮族文化的又一精髓。   灵: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图腾崇拜,根据壮族的十二图腾里十二灵兽的形象,塑造民族公园的灵山,制造一个全园的制高点,登高望远,别有一番景象。   舞:设计了大型广场空间,包括看台和表演舞台,景观廊架,可供节假日演出使用。日常时可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作为为市民自发举行活动的场所。   武:公园西南角设置了野外趣味活动区,装民族“武”文化通过浮雕景墙及地雕等形式体现。   画:绘画也是有悠久历史的壮族传统文化之一。通过小品的造型,再现古代壮民先民绘制的人形、兽形和圆形图案等崖壁画,将立体的画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歌:通过格子荷花池的形式,利用湖边休闲广场,节假日可做为市民欣赏和参与歌艺表演的场所,体现壮族“歌”文化。   铸:东入口设计了“大鼓广场”,文介绍,将铸鼓文化与市民共享。同时,大鼓雕塑独特性和趣味性,也使大鼓广场作为公园标志性场所的其中之一。   武:公园东南角设计了康体活动区,通过用康体健身活动,承续壮民族“武”的文化(见图3)。   6 景观规划、植物配置   6.1主入口景观区   入口的种植选用高大整形开花乔木的木棉、美人树等,常绿乡土树种细叶榕、台湾相思,各类开花植物;如复羽叶栾树、宫粉紫荆、玉堂春等,以及极具广西特色的香花植物――桂花,为入口创造良好的气氛。   6.2东入口景观区   东入口景观区的绿化配置以热带植物区及花卉园为主。热带植物区以蒲葵、大王椰子、假槟榔等棕榈科花卉园植物园则植物为主。以龙吐珠、野牡丹、勒杜鹃、马缨丹等开花植物为主,根据植物高度、色彩、叶形,结合现有的硬质元素,取得和谐的效果。   6.3西入口及水景区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以及国内外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案例,主要针对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在贵港民族文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做出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文化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048-02   1 国内、外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1.1美国弗莱士河公园   詹姆斯・科纳Field Operations事务所在一次国际竞赛中创造性地将890.3hm2(2200英亩)的弗莱士河垃圾填埋场改造成纽约市最大的城市公园,其特色是广阔的潮汐湿地和溪流,超过64.4km(40英里)的小径步道,以及重要的娱乐、文化和教育设施,包括一个引人注目的山顶纪念碑,用于纪念弗莱士河地区在“9・11”恢复工程中付出的努力。该项目大规模的环境改造和更新过程,不仅恢复了整个场地中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而且让即将使用新公园的人们振奋精神、重获想象力。这个项目被重新命名为“生命景观”,充分体现了土壤、空气和水;植物和野生动物;计划和人类活动;融资、管理和适应性经营;环境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教育;人、自然、科技和生命之间相互作用的新形式。   1.2国内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中山歧江公园:   歧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园址原为粤中造船厂旧址,总面积11hm2,其中水面3.6hm2,水面与歧江河相联通。场内遗留了很多造船厂房及机器设备。船厂始于上世纪50年代直至改革开放的90年代后期。作为工厂它不足称道。但几十年间,船厂历经新中国工业化进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史沧桑,特定年代和那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也沉淀为真实并且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所以歧江公园的景观设计通过视觉与空间的体验传达两个方面的含义。   足下的文化:即在一个普通造船厂所注释的那片土地上、那个时代、那群人的文化。除了保留诸如烟囱、龙门吊、厂棚等这些文化的载体外,还通过新的设计把设计师对这种文化的感觉通过新的形式传达给造访者,如被称为“静思空间”的红盒子,以及剪破盒子的直线道路、生锈的铸铁铺装等。   野草之美:野草不自美,因人、因设计而美。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用水生、湿生、旱生乡土植物来传达新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培育环境伦理。   以上两个案例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城市公园在规划设计上大量考虑当地的地域性、时代性以及文化内涵。   2 项目概况   广西贵港民族文化公园规划面积366亩,其中公园面积286亩,开发商用地80亩。整个公园是南北走向的矩形,地势趋于平坦,只有少许地形高差,场地基本为荔枝果园以及未开发的荒地,树种比较单一,且景观效果差。   整体景观规划设计以“文化、生态、活力、和谐”为设计理念,将生态、地域文化、历史和时代等因素融入城市的肌理,营造提升新区形象、引导新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创造富有特色宜人景观。   3 设计主题   贵港位于被誉为“铜鼓之乡”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文化为公园文化基调。壮族文化有一些特点,就是既保留有古西瓯洛越本土文化的韵味,又融合了中原文化。贵港又名荷城,因此将公园主题定位荷城壮博园。   4 总体景观规划设计   根据公园地块设计规划沟通确定情况,将本公园规划为一心二轴三线四景五色。一心:以荷塘湿地生态人工湖为观景中心;二轴:南北向景观主轴和东西向景观次轴;三线:公园主干道线、水景游园路线和山景游园路线;四景:民族风情馆景区、民族展览馆景区、烽火天国主题乐园景区和乳泉井间茶景区;五色:山色空蒙、叶色多变、水色清纯、果色飘云、花色绚丽。   5 主题分区规划构思   该项目在主题分区上采用极具地方特色的思路把整个项目分成以下几个区域:   茶:古往今来,边陲壮乡许多壮民习惯饭后全家人围拢品茗聊天,其乐融融,是壮族文化的又一精髓。   灵: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图腾崇拜,根据壮族的十二图腾里十二灵兽的形象,塑造民族公园的灵山,制造一个全园的制高点,登高望远,别有一番景象。   舞:设计了大型广场空间,包括看台和表演舞台,景观廊架,可供节假日演出使用。日常时可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作为为市民自发举行活动的场所。   武:公园西南角设置了野外趣味活动区,装民族“武”文化通过浮雕景墙及地雕等形式体现。   画:绘画也是有悠久历史的壮族传统文化之一。通过小品的造型,再现古代壮民先民绘制的人形、兽形和圆形图案等崖壁画,将立体的画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歌:通过格子荷花池的形式,利用湖边休闲广场,节假日可做为市民欣赏和参与歌艺表演的场所,体现壮族“歌”文化。   铸:东入口设计了“大鼓广场”,文介绍,将铸鼓文化与市民共享。同时,大鼓雕塑独特性和趣味性,也使大鼓广场作为公园标志性场所的其中之一。   武:公园东南角设计了康体活动区,通过用康体健身活动,承续壮民族“武”的文化(见图3)。   6 景观规划、植物配置   6.1主入口景观区   入口的种植选用高大整形开花乔木的木棉、美人树等,常绿乡土树种细叶榕、台湾相思,各类开花植物;如复羽叶栾树、宫粉紫荆、玉堂春等,以及极具广西特色的香花植物――桂花,为入口创造良好的气氛。   6.2东入口景观区   东入口景观区的绿化配置以热带植物区及花卉园为主。热带植物区以蒲葵、大王椰子、假槟榔等棕榈科花卉园植物园则植物为主。以龙吐珠、野牡丹、勒杜鹃、马缨丹等开花植物为主,根据植物高度、色彩、叶形,结合现有的硬质元素,取得和谐的效果。   6.3西入口及水景区


相关文章

  • %80%94-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手法探讨
  • 风一圆- 模拟・延续・融合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手法探讨 徐新洲,叶洁楠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 摘要i以生态恢复学.植被演替.游憩学等理论为指导,以"生态设计"为手段,借鉴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手法,对 ...查看


  • 对湿地公园分类的认识与探讨
  • 山东林业科技 2007年第4期 总171期 SHA NDON G FOREST RY SCIEN CE AN D T ECH NOL OGY 2007. No. 4文章编号:1002-2724(2007) 04-0095-03 对湿地公园分 ...查看


  •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探讨
  • 2009年4月第2期林业资源管理 FORESTRESOURCESMANAGEMENTApril2009No 2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探讨 崔丽娟1,王义飞1,张曼胤1,2,李 伟1,商晓静1 (1 国家林业局湿地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 ...查看


  • 大源中央公园
  • 大源中央公园 工程概述 一. 项目背景 1.成都市提出"经营城市,提升城市整体价值"的发展思路,要通过经营城市提高城市整体价值,把历史文化和现代化文明很好的结合建成最适宜居家和创业的城市之一. 2.成都市近期公布的城市建 ...查看


  • 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
  • 乐山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创作)报告 对居民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探讨 学生姓名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张庭才 美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 2010级 3 班 10340338 樊丁 乐山师范学院教务处 二○一四年五月 对居民 ...查看


  • 俞孔坚大脚美学
  • 一.小脚\大脚 中国传统审美观和可持续性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少女们被迫裹脚,以便能够嫁人豪门,成为城市贵族,因为天生的"大脚"是乡下人.粗野生活的代名词.起初,裹脚只是上层人士的特权.直至1911年清朝灭亡,坊间 ...查看


  • 解构主义设计--拉维莱特公园(新)
  • 解构主义景观设计--- 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解构主义介绍 • 解构主义是由法国后结构主义哲 学家德里达所创立的批评学派. • 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 而后现代主义一方面被某些设计 家所厌恶,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 滥用,没有办法对控制 ...查看


  • 济宁城区段京杭大运河两岸概念性规划
  • 城市滨水地区复兴的规划探索 --以济宁城区段京杭大运河两岸概念性规划为例 陶福永 [摘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自然生态发育最为完善的地区,与城市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经过了荒凉-繁荣-衰败-再发展等多个阶段,在科学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思潮的促动下, ...查看


  • 对城市普通公园防灾避险功能改造的模式探讨
  • 对城市普通公园防灾避险功能改造的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面对的来自于自然的.非自然的威胁越来越多,防灾避险公园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防御灾害的途径.本文通过对已建普通公园的防灾避险功能改造模式的探讨,以期使城市公园可以达到满足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