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怀念母亲]教案

附《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A.教材解读《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求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觉得,此文体现语文人文性一面的应该是季老对母亲,对祖国深沉的爱,而语文的工具性一面则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将这两者完美的结合,是最理想的课堂。

B. 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理解“奔丧、弃养、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可见一斑、怅望灰天”8个词语。

2、熟读课文,体会季老的爱母之心、爱国之情,传达“爱国应从爱母亲做起”的道理。

3、凭借阅读经验找到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并从中体会文章传递出来的情感——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落实“从关键词体会情感”等阅读策略,培养语感。

C. 教学重难点从关键词句中体会文章表达出来的情感——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D. 预习作业1、自学课文生字词,感情得体的出声朗读课文,读流利。画出你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或自己想办法解决,或上课时设法提问。

2、作者怀念的是谁,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我对她们同样的怀念?

3、用横线画出我怀念生身母亲的词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4、用浪线画出课文中体现我怀念祖国母亲的词句,写下批注。

E.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母亲》,谈话:孩子们,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随便聊聊)谈话,导入,检查预习1季羡林,一代国学大师,今年七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同学们知道,他生前最悔恨的是什么吗?(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赋得永久的悔》)简要介绍季羡林生平。(可以幻灯出示资料及照片)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说到了故乡、母亲,那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魂牵梦萦的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怀念母亲》(板书课题)检查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疏通词句(即完成预习一)指名说说,你觉得他们读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情感?)引入“怀念”,进入第一板块。

第一板块 抓课文主线,完成预习21、理解“怀念”(明确“怀念”是过去经历的一些场景、声音、事件在脑海里的回味,其主要是对过去记忆的一种内心体验)2、品读“怀念”。“我”怀念的是谁?母亲是指谁?(生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课文中哪个关键词可以读出我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怀念?(学生自由表达预习时的收获)关键词句:„„不知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也频来入梦。(理解“频来入梦”,可结合下文中日记日期的频繁,下文中“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第二板块 品思母之痛,完成预习3读“频来入梦”这一句,引入“思母之痛”(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

季老却说“不知为什么”,我们来帮他看看为什么!)1、出示第二自然段(我六岁离开母亲„„数十年如一日)自读,说说读后的感受。(抓住几个量词:只待了几天、只活了四十多岁、痛哭几天、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体会作者心中的痛与悔)2、补充《赋得永久的悔》中的几段,加深这种感受(在季老的另一篇文章中,他详细的记叙了和母亲的点点滴滴,我们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 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3、学生快速浏览上面的三个片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子欲养而亲不待”啊!母亲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我”,可是还没等“我”有迎养母亲的机会,她就已经走了!这,怎不是“我”心中永久的痛与悔啊!(引读:我痛哭了几天,„„数十年如一日。)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就因为这样,母亲频来入梦!

第三板块 品念国之切,完成预习4远在异国他乡,孤寂的“我”频入梦中的除了生身母亲,还有祖国母亲,这又是为什么呢?读读季老的日记吧!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1、自由品读日记,谈谈体会。

2、关键词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浓浓的糊在心头。理解:他因为什么感到心里酸酸的,有点凄凉?(可联系上下文)既然思念是凄凉的,有为什么这凄凉与普通的不同?甜蜜的是什么?浓浓的味道是哪些往事?(来个小练笔吧!写写季老会想起故国的什么)学生练笔,之后交流。

这些凄凉的、甜蜜的往事交织在黄昏的暗夜中,浓浓的糊在“我”的心头,“我”的心又怎能平静!“我”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怀念故国的心声!(引读:11月18日„„这种思念是如此的真切!11月20日„„时间越久,思念越深,甚至窗外的风也会触动我敏感的神经!11月28日„„)第四板块 融合情感,升华情感1、日思夜想,想念母亲,想念祖国,那样强烈的情感始终贯穿了季老厚厚的一本《留德十年》。我们所读到的只是其中的一点点,就像季老所说“可见一斑”。(理解“一斑”)他在《寻梦》中这样写到:(出示《寻梦》

开头与结尾两段)齐读2、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母亲怎样的面影?你又看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指名说说)3、再读这几句(将它们改写成诗的形式出示)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怀?

4、总结:苦苦的追寻啊!只为得到一个清晰的面影!声声地呼唤啊!只为得到一个美丽的微笑!一次次流泪,只因“子欲养而亲不待”,一次次流泪,只因无法归故国!季老的心中始终回荡着这样几个字:母亲!祖国母亲!课后去读读季羡林的其它作品吧,再次体会一下这种魂牵梦萦的情感!

相关帖子《怀念母亲ppt》课件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ppt课件(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原创)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教学设计word下载人教版六年级怀念母亲教案(林逸整理)9母亲的恩情ppt课件教案资源包小动物过冬ppt四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ppt查看更多>>

怀念母亲ppt怀念母亲ppt课件怀念母亲怀念主题的pptppt怀念母亲母亲的朗读ppt品读怀念母亲第一次抱母亲ppt我的母亲ppt怀念母亲主要内容 收藏 分享 评分

资源币不够吗?点击这里详细查看怎么获取资源币!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清风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清风 (淡淡的香)当前离线

UID7 帖子16004 资源币10777 个 阅读权限220

网站特编

UID7 帖子16004 资源币10777 个 阅读权限220 2楼 发表于 2011-9-4 12:51 | 只看该作者

这些画,它们有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生答:母亲。

两个了不起的字眼,让我们怀着祟敬齐声把它呼喊出来。(结合板书:母亲)二、 由恨入手,感悟失母之痛过渡:古今中外,有许多画家、诗人等名人,都用手中的笔尽情描绘它,赞颂它。

然而,今天我们要走近的是一个头上光环无数,却一辈子都在寻寻觅觅中的人——季羡林。

一个平常的日子,在他乡求学的季羡林意外地收到一封家书:母亲病危,速回。他夜乘火车,奔往回家的路,又多年未见,此时,他多想马上就守在母亲的身旁。踏进家门,才知——生答:母亲已去逝。

请同学翻开书,读第二自然段。潜入文中,用心体会此时季羡禁的内心感

受。(自由读,留给足够时间读透)如果老师让你们把这厚厚的一段读成一个字,会吗?再浏览一遍,看看哪个字,跳到你眼前。

(悔、痛、泪、恨)而文中用的是哪字。(恨)再读,想想你从哪些语句里感到这种恨?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联系上下文理解。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作者„„„„„学生补充课外阅读资料„„联系自己离家的生活体验加以体会。„ „„我曾暗暗下定了决心,立下誓言: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打到工作,立刻迎养母亲。然而,誓言犹在,母亲已做西风而去。千般悔,万般痛,此时都化成了一个字——“恨”!)是的,留下此“恨”,无时不在,不处不在,它更渗透在这些字里行间。让我把此“恨”带入文中读一读吧:(把第二段分成五小节)师领读:我恨啊。(低)生(组

一):我六岁离开母亲,„„„„师:我恨啊(高)生(组二):我读在学二年级的时候„„ „„师:我恨呀 生齐: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三、 一哭在心,处处触景伤怀过渡:此恨绵绵无绝期,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你们能从文中的日记中找到这样的一日吗?生答——11月28日日记。

让学生自由读。再找出文中能概括作者心情的字眼。学生迅速地找到——一哭字。

作者看到了什么?为何而哭?

(房东太太对我说,儿子今天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高兴得不得了,啥意思,到后来的沮丧,中间用了省略号。它究竟省略了什么?生答:母亲等待的过程。那么这位母亲在等待会怎么做呢?展开联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填充。

生:母亲把他的房间打扫了一遍又一遍,想让儿子回来睡在洁净的房间。 生:母亲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等待着儿子回来。

生:母亲到家门口望了又望,看看儿子快回来了没有? „„„„„„„„„„„„然而,这个儿子一直迟迟没有回来。因为他不知道,他看不到,他的母亲正在苦苦地——生:等待。然而,此时,谁看见了?(季羡林)他不仅看到了眼前外国母亲的等待,更看到了他以前看不到的母亲的等待。这一等,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三年、五年、十四年。现在他更懂得“母亲”。而那一个“恨”字,他的体会更深了。

配音乐:满文军的《懂你》

此时,剩下了什么?一个是母亲的——等待,一个是自己无尽的——(悔和恨),让我们走进季羡林的心中,走进这对母子的心中。

出示: 两组写一写母亲着急的盼望儿子归家的画面,写一个情景。 另两组写一写季羡林此时心中的想法。

三分钟过后。(要求快)生读:母亲在自家场院,望向村口,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足足等了一天,想着这个中秋节儿子会回来了吗?太阳偏西了,她由高兴变得无奈,由无奈变为沮丧。

师:这就是母亲的等待,咱们再听的儿子内心的话语。

生读:为什么,为什么我从前不懂珍惜,这么珍贵的母爱。如今只剩一个悔恨啊。

生读:日历撕了一页又一页,一年又过去了。又一年没看到孩子了,他是不是已经长高了。

今天可是他的生日,他会回来吗,让我亲手为他准备一顿晚餐吧。

生:早知道这样,我就不离开她,让她这样的等待,甚至到死也来不及看她亲爱的儿子一眼。

„„„„师:现在,只留三个字——生:真想哭。

读吧,幕幕触景生情,思念如水,一次次漫过作者苦楚的心怀。

四、 因思而糊,尽显异地乡情过渡:一个满怀痛切的儿子,带着对生母的无尽思念离开了自己祖国。时空的隔离,他的这份思念能因此而被割裂开来吗?生答——没有,反而增加了。引:从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了呢?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还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什么意思?生答。

哪个字,说明分量的增加?生答——也。

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作者说他不知道为什么,你们知道吗?

生:知道。因为思念。夜有所思,才日有所梦。

师:哦,哪个细节哪则日记又体现了这些呢?——生答:1935年11月16日出示:整则日记 生自由读。

读完后,你们有没感到季老内心体验自我矛盾的地方?

迅速地举手——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为什么他的心里既凄凉又甜蜜呢?为什么呢?

设计想象说话,出示句式:

因为季老 ,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他想到 ,仿佛觉得 ,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学生想像发言。

是的,一点一滴的,点点滴滴那些有关故乡的往事,不断地索绕在季老心头。这些深切的思念,纷至沓来,酸酸的,甜甜的,浓浓的,说不出味道的,终凝成了一个字——生答:糊!

请同学们找一个字代替吧。(粘、包裹、涂)是的,粘着,包裹着,涂着,最后都“糊”在一起,魂牵梦绕,频频入梦啊。回扣: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母亲也频频入梦吗?生齐答:因为爱国,因为强烈的思念。

五、 梦中寻求,升华心中情感过渡:思念是酸楚的。作者对这个母亲为什么如此思念呢?生:都怀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思念也是甜蜜,但这些也只能在梦中才有的。于是。作者就一遍遍地——寻梦去了。读那些浓浓的带着梦带着思念的语句:

一、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度日如年)二、 我仰躺在沙发上„„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三、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学生情感自然炽热)找不到呀——四、 天啊!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幻字带出了情感的高潮。

悠悠游子心,凄凄离别情。数年寒窗,十年一梦。这就是祖国游子的写照!还有那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配音:张明敏《我的中国心》

诵读本单元日积月累:(爱国名言名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等等„„„„„„„„„„„„„„„„„„音乐中,课堂落下帷幕。

六、 作业布置1、 阅读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赋得永久的悔》等文章。

2、 再积累爱国名言名句。

回复 引用 TOP

清风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清风 (淡淡的香)当前离线

UID7 帖子16004 资源币10777 个 阅读权限220

网站特编

UID7 帖子16004 资源币10777 个 阅读权限220 3楼 发表于 2011-9-4 12:52 | 只看该作者

6、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会“崇高、真挚、爱慕、敬意、凄凉、沮丧、频来入梦、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敬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难点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敬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计划

两课时

课时一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教师直接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解题。

1、教师板题,学生读题

2、学生查字典解释“怀念”(怀念:思念)。

二、学生自由读全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全文,教师板书下列词语:

崇高、真挚、爱慕、敬意、凄凉、沮丧、频来入梦、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

2、学生认读上面的这些生难字词,然后在文中全圈出这些字词,再读读这些字词所在的句子。

三、围绕课题,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1、学生略读课文,结合自己对全文的理解用“怀念母亲”说一个句子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对照课题,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释课题。

3、学生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崇高:最高的;最高尚的。

敬意:尊敬的心意。

真挚:(感情)真诚恳切。

爱慕:喜爱倾慕。幕:依恋;思念。

4、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意义和地位。

四、学生读文巩固所学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本课生字词书写训练。

2、完成练习册

3、缩写下列句子。

1我对这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2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

附板书:

6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生我的母亲

祖国母亲

课时二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敬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课题后复习上街课所学。

T1:课文写了谁在怀念母亲?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二、学生轻声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心句,品读文章中的重点语句。

1、品味“我”对亲生母亲的怀念之情。

(1)大声读第二自然段,用文中重点词概括段意。(弃养、终天之恨)

(2)结合课文理解“终天之恨”的“恨”。(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文中是指作者因为失去母亲,而感到终身遗恨。)

(3)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遗恨”,体会作者“以恨写爱”的表达方法。 T:你还从这段话哪些地方读出了作者的遗恨?(读出这些句子,抓住关键词说说自己的想法)

2、品味“我”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之情。

(1)提问过渡

T: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怀念“祖国母亲”的?

(2)学生默读文章中作者引用的“日记”,边读边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段品味。

3、学习文章第三自然段和最后五个自然段,升华学生的情感。

(1)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母亲为什么会|频来

入梦“呢?

(2)学习《寻梦》的开头和结尾:作者追寻的梦是一个什么梦?

(3)介绍“季羡林”先生生平事迹,重点介绍他《留德十年》这本书。

(4)教师朗读《赋得永久的悔》,学生读《我的中国心》

三、学生读文巩固所学。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预习《彩色的翅膀》

3、比一比,组词

挚( )频( )凄( )斑( )篇( )

掣( )濒( )萋( )班( )翩( )

附板书:

6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同样)

生我的母亲

=

祖国母亲

教学反思: 本设计用了近三课时才完成。通过三课时的教学,学生对文本的重点字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至于让学生“读文入境,批文入情”,我觉得这届毕业班的学生还有很长的一段训练路要走。

已经引导学生学习了六篇课文,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点,我似乎还未找到。这段时间的教学里,我总是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总总问题。想想学生只有一年就要小学毕业了,可他们这种语文能力的状态,我又能带他们跨多远呢?我心甚忧。(9月25日)

回复 引用 TOP

清风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清风 (淡淡的香)当前离线

UID7 帖子16004 资源币10777 个 阅读权限220

网站特编

UID7 帖子16004 资源币10777 个 阅读权限220 4楼 发表于 2011-9-4 12:52 | 只看该作者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简说。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3、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抓住关键词、字、句、段和日记,体会作者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母亲是每个人都很熟悉的,在学习时可从交流各自对母亲的感情入手,获得对文章主题的粗浅把握。文章情感丰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贯穿全文,要引导学

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感悟,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方法手段

1.课前,有条件的地方,可安排学生搜集季羡林先生写的讴歌母亲为主题的文章,以及他在德国留学期间的一些资料,为学习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基础。

2.导入新课时,可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或者课前了解到的有关材料,师生交流对作者及文章背景的了解;也可从交流各自对母亲的感情入手,获得对文章主题的粗浅把握。

3.文章情感丰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贯穿全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感悟,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厚情感。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编排正是体现了这样的训练要求,教学中可以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画找相关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加深理解,感受作者对母亲,尤其是对祖国母亲不变的情感。

4.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除了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通过对比读、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使学生置身文本情景,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外,还可以适当补充、拓展有关的资料。如,描写亲生母亲这部分,由于缺乏必要的背景介绍,这将影响学生对作者内心感情的理解,如果能引入相关资料,就可以充实学生认识,加深对情感的体会。

5.字词教学要注意学生自学与老师引导相结合,适时给予指导,“挚”字右上部分是“丸”,不是“九”,不要少点;“频”的左下部分不要写成“少”;“斑”与“班”字形比较相似,要注意区别。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季羡林和课文内容的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安排学生搜集季羡林先生写的讴歌母亲为主题的文章,以及他在德国留学期间的一些资料,为学习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基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

1、教师激情导入: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2、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的母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如,题目的双重含义。谈谈自

己的感受。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引导学生体会季羡林的生活背景和他对母亲那种特殊的爱和失去母亲后那永久的悔恨。

5、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和对课文的理解再次读课文。

三、抓课文主线——怀念生母、怀念祖国母亲。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 ,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2、朗读句子。质疑。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四、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板书设计

亲生母亲 ———————— 悔恨

祖国母亲 ———————— 热爱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读思念两位母亲的句子。

二、品读感悟:

(一)品读思母之情。

1、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3、交流、指导朗读: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指导有感情朗读。

(2)“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有感情朗读。

(3)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

(二)品读怀念“祖国母亲”之情

1、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2、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1) “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我的梦中,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有感情朗读。

(2)“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该部分,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 ),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

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 ),仿佛觉得( ),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有感情朗读。

三、体会表达特点,拓展。

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 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呼应文章首尾,适度拓展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课下请写一写。

附《怀念母亲》教案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A.教材解读《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求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觉得,此文体现语文人文性一面的应该是季老对母亲,对祖国深沉的爱,而语文的工具性一面则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将这两者完美的结合,是最理想的课堂。

B. 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理解“奔丧、弃养、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可见一斑、怅望灰天”8个词语。

2、熟读课文,体会季老的爱母之心、爱国之情,传达“爱国应从爱母亲做起”的道理。

3、凭借阅读经验找到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并从中体会文章传递出来的情感——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落实“从关键词体会情感”等阅读策略,培养语感。

C. 教学重难点从关键词句中体会文章表达出来的情感——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D. 预习作业1、自学课文生字词,感情得体的出声朗读课文,读流利。画出你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或自己想办法解决,或上课时设法提问。

2、作者怀念的是谁,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我对她们同样的怀念?

3、用横线画出我怀念生身母亲的词句,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4、用浪线画出课文中体现我怀念祖国母亲的词句,写下批注。

E.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歌曲《母亲》,谈话:孩子们,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随便聊聊)谈话,导入,检查预习1季羡林,一代国学大师,今年七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同学们知道,他生前最悔恨的是什么吗?(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赋得永久的悔》)简要介绍季羡林生平。(可以幻灯出示资料及照片)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说到了故乡、母亲,那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魂牵梦萦的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怀念母亲》(板书课题)检查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疏通词句(即完成预习一)指名说说,你觉得他们读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情感?)引入“怀念”,进入第一板块。

第一板块 抓课文主线,完成预习21、理解“怀念”(明确“怀念”是过去经历的一些场景、声音、事件在脑海里的回味,其主要是对过去记忆的一种内心体验)2、品读“怀念”。“我”怀念的是谁?母亲是指谁?(生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课文中哪个关键词可以读出我对两个母亲同样的怀念?(学生自由表达预习时的收获)关键词句:„„不知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也频来入梦。(理解“频来入梦”,可结合下文中日记日期的频繁,下文中“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第二板块 品思母之痛,完成预习3读“频来入梦”这一句,引入“思母之痛”(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

季老却说“不知为什么”,我们来帮他看看为什么!)1、出示第二自然段(我六岁离开母亲„„数十年如一日)自读,说说读后的感受。(抓住几个量词:只待了几天、只活了四十多岁、痛哭几天、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体会作者心中的痛与悔)2、补充《赋得永久的悔》中的几段,加深这种感受(在季老的另一篇文章中,他详细的记叙了和母亲的点点滴滴,我们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 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3、学生快速浏览上面的三个片段,说说自己的感受。

4、“子欲养而亲不待”啊!母亲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我”,可是还没等“我”有迎养母亲的机会,她就已经走了!这,怎不是“我”心中永久的痛与悔啊!(引读:我痛哭了几天,„„数十年如一日。)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就因为这样,母亲频来入梦!

第三板块 品念国之切,完成预习4远在异国他乡,孤寂的“我”频入梦中的除了生身母亲,还有祖国母亲,这又是为什么呢?读读季老的日记吧!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1、自由品读日记,谈谈体会。

2、关键词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浓浓的糊在心头。理解:他因为什么感到心里酸酸的,有点凄凉?(可联系上下文)既然思念是凄凉的,有为什么这凄凉与普通的不同?甜蜜的是什么?浓浓的味道是哪些往事?(来个小练笔吧!写写季老会想起故国的什么)学生练笔,之后交流。

这些凄凉的、甜蜜的往事交织在黄昏的暗夜中,浓浓的糊在“我”的心头,“我”的心又怎能平静!“我”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怀念故国的心声!(引读:11月18日„„这种思念是如此的真切!11月20日„„时间越久,思念越深,甚至窗外的风也会触动我敏感的神经!11月28日„„)第四板块 融合情感,升华情感1、日思夜想,想念母亲,想念祖国,那样强烈的情感始终贯穿了季老厚厚的一本《留德十年》。我们所读到的只是其中的一点点,就像季老所说“可见一斑”。(理解“一斑”)他在《寻梦》中这样写到:(出示《寻梦》

开头与结尾两段)齐读2、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母亲怎样的面影?你又看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指名说说)3、再读这几句(将它们改写成诗的形式出示)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怀?

4、总结:苦苦的追寻啊!只为得到一个清晰的面影!声声地呼唤啊!只为得到一个美丽的微笑!一次次流泪,只因“子欲养而亲不待”,一次次流泪,只因无法归故国!季老的心中始终回荡着这样几个字:母亲!祖国母亲!课后去读读季羡林的其它作品吧,再次体会一下这种魂牵梦萦的情感!

相关帖子《怀念母亲ppt》课件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ppt课件(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原创)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教学设计word下载人教版六年级怀念母亲教案(林逸整理)9母亲的恩情ppt课件教案资源包小动物过冬ppt四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ppt查看更多>>

怀念母亲ppt怀念母亲ppt课件怀念母亲怀念主题的pptppt怀念母亲母亲的朗读ppt品读怀念母亲第一次抱母亲ppt我的母亲ppt怀念母亲主要内容 收藏 分享 评分

资源币不够吗?点击这里详细查看怎么获取资源币!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清风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清风 (淡淡的香)当前离线

UID7 帖子16004 资源币10777 个 阅读权限220

网站特编

UID7 帖子16004 资源币10777 个 阅读权限220 2楼 发表于 2011-9-4 12:51 | 只看该作者

这些画,它们有有个共同的名字,叫——生答:母亲。

两个了不起的字眼,让我们怀着祟敬齐声把它呼喊出来。(结合板书:母亲)二、 由恨入手,感悟失母之痛过渡:古今中外,有许多画家、诗人等名人,都用手中的笔尽情描绘它,赞颂它。

然而,今天我们要走近的是一个头上光环无数,却一辈子都在寻寻觅觅中的人——季羡林。

一个平常的日子,在他乡求学的季羡林意外地收到一封家书:母亲病危,速回。他夜乘火车,奔往回家的路,又多年未见,此时,他多想马上就守在母亲的身旁。踏进家门,才知——生答:母亲已去逝。

请同学翻开书,读第二自然段。潜入文中,用心体会此时季羡禁的内心感

受。(自由读,留给足够时间读透)如果老师让你们把这厚厚的一段读成一个字,会吗?再浏览一遍,看看哪个字,跳到你眼前。

(悔、痛、泪、恨)而文中用的是哪字。(恨)再读,想想你从哪些语句里感到这种恨?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联系上下文理解。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作者„„„„„学生补充课外阅读资料„„联系自己离家的生活体验加以体会。„ „„我曾暗暗下定了决心,立下誓言: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打到工作,立刻迎养母亲。然而,誓言犹在,母亲已做西风而去。千般悔,万般痛,此时都化成了一个字——“恨”!)是的,留下此“恨”,无时不在,不处不在,它更渗透在这些字里行间。让我把此“恨”带入文中读一读吧:(把第二段分成五小节)师领读:我恨啊。(低)生(组

一):我六岁离开母亲,„„„„师:我恨啊(高)生(组二):我读在学二年级的时候„„ „„师:我恨呀 生齐: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三、 一哭在心,处处触景伤怀过渡:此恨绵绵无绝期,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你们能从文中的日记中找到这样的一日吗?生答——11月28日日记。

让学生自由读。再找出文中能概括作者心情的字眼。学生迅速地找到——一哭字。

作者看到了什么?为何而哭?

(房东太太对我说,儿子今天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

高兴得不得了,啥意思,到后来的沮丧,中间用了省略号。它究竟省略了什么?生答:母亲等待的过程。那么这位母亲在等待会怎么做呢?展开联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填充。

生:母亲把他的房间打扫了一遍又一遍,想让儿子回来睡在洁净的房间。 生:母亲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等待着儿子回来。

生:母亲到家门口望了又望,看看儿子快回来了没有? „„„„„„„„„„„„然而,这个儿子一直迟迟没有回来。因为他不知道,他看不到,他的母亲正在苦苦地——生:等待。然而,此时,谁看见了?(季羡林)他不仅看到了眼前外国母亲的等待,更看到了他以前看不到的母亲的等待。这一等,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三年、五年、十四年。现在他更懂得“母亲”。而那一个“恨”字,他的体会更深了。

配音乐:满文军的《懂你》

此时,剩下了什么?一个是母亲的——等待,一个是自己无尽的——(悔和恨),让我们走进季羡林的心中,走进这对母子的心中。

出示: 两组写一写母亲着急的盼望儿子归家的画面,写一个情景。 另两组写一写季羡林此时心中的想法。

三分钟过后。(要求快)生读:母亲在自家场院,望向村口,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足足等了一天,想着这个中秋节儿子会回来了吗?太阳偏西了,她由高兴变得无奈,由无奈变为沮丧。

师:这就是母亲的等待,咱们再听的儿子内心的话语。

生读:为什么,为什么我从前不懂珍惜,这么珍贵的母爱。如今只剩一个悔恨啊。

生读:日历撕了一页又一页,一年又过去了。又一年没看到孩子了,他是不是已经长高了。

今天可是他的生日,他会回来吗,让我亲手为他准备一顿晚餐吧。

生:早知道这样,我就不离开她,让她这样的等待,甚至到死也来不及看她亲爱的儿子一眼。

„„„„师:现在,只留三个字——生:真想哭。

读吧,幕幕触景生情,思念如水,一次次漫过作者苦楚的心怀。

四、 因思而糊,尽显异地乡情过渡:一个满怀痛切的儿子,带着对生母的无尽思念离开了自己祖国。时空的隔离,他的这份思念能因此而被割裂开来吗?生答——没有,反而增加了。引:从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了呢?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还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什么意思?生答。

哪个字,说明分量的增加?生答——也。

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作者说他不知道为什么,你们知道吗?

生:知道。因为思念。夜有所思,才日有所梦。

师:哦,哪个细节哪则日记又体现了这些呢?——生答:1935年11月16日出示:整则日记 生自由读。

读完后,你们有没感到季老内心体验自我矛盾的地方?

迅速地举手——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为什么他的心里既凄凉又甜蜜呢?为什么呢?

设计想象说话,出示句式:

因为季老 ,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他想到 ,仿佛觉得 ,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学生想像发言。

是的,一点一滴的,点点滴滴那些有关故乡的往事,不断地索绕在季老心头。这些深切的思念,纷至沓来,酸酸的,甜甜的,浓浓的,说不出味道的,终凝成了一个字——生答:糊!

请同学们找一个字代替吧。(粘、包裹、涂)是的,粘着,包裹着,涂着,最后都“糊”在一起,魂牵梦绕,频频入梦啊。回扣: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母亲也频频入梦吗?生齐答:因为爱国,因为强烈的思念。

五、 梦中寻求,升华心中情感过渡:思念是酸楚的。作者对这个母亲为什么如此思念呢?生:都怀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思念也是甜蜜,但这些也只能在梦中才有的。于是。作者就一遍遍地——寻梦去了。读那些浓浓的带着梦带着思念的语句:

一、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度日如年)二、 我仰躺在沙发上„„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三、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学生情感自然炽热)找不到呀——四、 天啊!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幻字带出了情感的高潮。

悠悠游子心,凄凄离别情。数年寒窗,十年一梦。这就是祖国游子的写照!还有那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配音:张明敏《我的中国心》

诵读本单元日积月累:(爱国名言名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等等„„„„„„„„„„„„„„„„„„音乐中,课堂落下帷幕。

六、 作业布置1、 阅读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赋得永久的悔》等文章。

2、 再积累爱国名言名句。

回复 引用 TOP

清风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清风 (淡淡的香)当前离线

UID7 帖子16004 资源币10777 个 阅读权限220

网站特编

UID7 帖子16004 资源币10777 个 阅读权限220 3楼 发表于 2011-9-4 12:52 | 只看该作者

6、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会“崇高、真挚、爱慕、敬意、凄凉、沮丧、频来入梦、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敬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难点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敬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计划

两课时

课时一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教师直接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解题。

1、教师板题,学生读题

2、学生查字典解释“怀念”(怀念:思念)。

二、学生自由读全文,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全文,教师板书下列词语:

崇高、真挚、爱慕、敬意、凄凉、沮丧、频来入梦、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

2、学生认读上面的这些生难字词,然后在文中全圈出这些字词,再读读这些字词所在的句子。

三、围绕课题,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

1、学生略读课文,结合自己对全文的理解用“怀念母亲”说一个句子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对照课题,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释课题。

3、学生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崇高:最高的;最高尚的。

敬意:尊敬的心意。

真挚:(感情)真诚恳切。

爱慕:喜爱倾慕。幕:依恋;思念。

4、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意义和地位。

四、学生读文巩固所学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完成本课生字词书写训练。

2、完成练习册

3、缩写下列句子。

1我对这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2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

附板书:

6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生我的母亲

祖国母亲

课时二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同样崇敬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课题后复习上街课所学。

T1:课文写了谁在怀念母亲?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二、学生轻声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心句,品读文章中的重点语句。

1、品味“我”对亲生母亲的怀念之情。

(1)大声读第二自然段,用文中重点词概括段意。(弃养、终天之恨)

(2)结合课文理解“终天之恨”的“恨”。(终天之恨:终身的遗恨,文中是指作者因为失去母亲,而感到终身遗恨。)

(3)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遗恨”,体会作者“以恨写爱”的表达方法。 T:你还从这段话哪些地方读出了作者的遗恨?(读出这些句子,抓住关键词说说自己的想法)

2、品味“我”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之情。

(1)提问过渡

T: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怀念“祖国母亲”的?

(2)学生默读文章中作者引用的“日记”,边读边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

(3)引导学生逐段品味。

3、学习文章第三自然段和最后五个自然段,升华学生的情感。

(1)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母亲为什么会|频来

入梦“呢?

(2)学习《寻梦》的开头和结尾:作者追寻的梦是一个什么梦?

(3)介绍“季羡林”先生生平事迹,重点介绍他《留德十年》这本书。

(4)教师朗读《赋得永久的悔》,学生读《我的中国心》

三、学生读文巩固所学。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预习《彩色的翅膀》

3、比一比,组词

挚( )频( )凄( )斑( )篇( )

掣( )濒( )萋( )班( )翩( )

附板书:

6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同样)

生我的母亲

=

祖国母亲

教学反思: 本设计用了近三课时才完成。通过三课时的教学,学生对文本的重点字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至于让学生“读文入境,批文入情”,我觉得这届毕业班的学生还有很长的一段训练路要走。

已经引导学生学习了六篇课文,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点,我似乎还未找到。这段时间的教学里,我总是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的总总问题。想想学生只有一年就要小学毕业了,可他们这种语文能力的状态,我又能带他们跨多远呢?我心甚忧。(9月25日)

回复 引用 TOP

清风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清风 (淡淡的香)当前离线

UID7 帖子16004 资源币10777 个 阅读权限220

网站特编

UID7 帖子16004 资源币10777 个 阅读权限220 4楼 发表于 2011-9-4 12:52 | 只看该作者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简说。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3、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抓住关键词、字、句、段和日记,体会作者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母亲是每个人都很熟悉的,在学习时可从交流各自对母亲的感情入手,获得对文章主题的粗浅把握。文章情感丰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贯穿全文,要引导学

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感悟,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方法手段

1.课前,有条件的地方,可安排学生搜集季羡林先生写的讴歌母亲为主题的文章,以及他在德国留学期间的一些资料,为学习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基础。

2.导入新课时,可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或者课前了解到的有关材料,师生交流对作者及文章背景的了解;也可从交流各自对母亲的感情入手,获得对文章主题的粗浅把握。

3.文章情感丰富,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贯穿全文,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感悟,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厚情感。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编排正是体现了这样的训练要求,教学中可以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画找相关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加深理解,感受作者对母亲,尤其是对祖国母亲不变的情感。

4.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除了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通过对比读、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使学生置身文本情景,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外,还可以适当补充、拓展有关的资料。如,描写亲生母亲这部分,由于缺乏必要的背景介绍,这将影响学生对作者内心感情的理解,如果能引入相关资料,就可以充实学生认识,加深对情感的体会。

5.字词教学要注意学生自学与老师引导相结合,适时给予指导,“挚”字右上部分是“丸”,不是“九”,不要少点;“频”的左下部分不要写成“少”;“斑”与“班”字形比较相似,要注意区别。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季羡林和课文内容的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安排学生搜集季羡林先生写的讴歌母亲为主题的文章,以及他在德国留学期间的一些资料,为学习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基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描述心中的母亲,引入新课

1、教师激情导入: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母亲,无数次沐浴着母亲的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喊一声──母亲。

2、你脑海中浮现怎样的形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练说:的母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着一份独特的爱。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独特的解释。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如,题目的双重含义。谈谈自

己的感受。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引导学生体会季羡林的生活背景和他对母亲那种特殊的爱和失去母亲后那永久的悔恨。

5、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和对课文的理解再次读课文。

三、抓课文主线——怀念生母、怀念祖国母亲。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 ,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2、朗读句子。质疑。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四、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板书设计

亲生母亲 ———————— 悔恨

祖国母亲 ———————— 热爱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读思念两位母亲的句子。

二、品读感悟:

(一)品读思母之情。

1、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 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 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3、交流、指导朗读: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指导有感情朗读。

(2)“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怎么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房东太太的事情?有感情朗读。

(3)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

(二)品读怀念“祖国母亲”之情

1、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2、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1) “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第一次离开祖国,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我的梦中,我热爱祖国。)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有感情朗读。

(2)“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该部分,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 ),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

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 ),仿佛觉得( ),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有感情朗读。

三、体会表达特点,拓展。

1、 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如 摘录日记,摘录文章来表达思想感情等)

2、呼应文章首尾,适度拓展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课下请写一写。


相关文章

  • 秋天的怀念-教案
  • 公开课教案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绥中李家学校 李亚君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 ...查看


  • 2.[秋天的怀念]教案
  • 2.秋天的怀念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2.掌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深刻体会母爱的无私.博大.宽容和深厚.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与父母的意见不合甚至争吵都时 ...查看


  • 6怀念母亲教案(1)
  • 6.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 2.品味揣摩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品味揣摩,理解 ...查看


  • 公开课秋天的怀念
  • 公开课<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13-09-03 浏览:134 人次 示范课<秋天的怀念>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课前:放音乐<懂你> 一. 导入 1 .秋天,一个金色的季节,一个丰收的季 ...查看


  • [永久的悔]教案
  • <永久的悔>教案 一:导入 二.文学作品常识 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清平县一个农民家庭,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德文,1935年考取赴德研究生,后因二战爆发滞留德国十年.1945年回国受聘为北大教授,在印度佛学, ...查看


  • 群文阅读教案
  • 群文阅读 主题:母爱 议题:通过生活琐事感受母爱 教学目标 : 1.通过阅读,提高阅读速度,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2.在阅读中提高感悟能力,明白母爱就藏在日常琐事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人常说爱是人世间永恒的话题,母爱如水,父爱如 ...查看


  • 语文教案-秋天的怀念 课堂实录
  • 一.课前谈话缓解学生紧张情绪: 1.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一个三点水,加一个"来"字,大家知道它念什么吗?(学生猜是"涞")一个三点水,加一个"去"字,大家知道它念什么(学生 ...查看


  • 八年级_永久的悔教案
  • 2.永 久 的 悔 季 羡 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 ...查看


  • 我的母亲胡适教案
  • 我的母亲 胡适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