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考试

语言学纲要考试整理

语言观部分

一、辨析题(辨析下列每组两个概念的异同点)

1.语文和语文学

同:对象都是语言。

异: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学给古代经典作注解,研究古代书面语,是经学的附庸。

(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异同点)

同:都研究语言。

异:语文学给古代经典作注解,研究古代书面语,是经学的附庸;语言学研究语言规律,是独立的科学。

2.语言和言语

同:语言和言语是语言现象的两种情况。

异:语言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所说的话的总和,是个人的,暂时的。

3.共时和历时

同:共时和历时都是研究语言的时角,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共时体现出历时,历时是共时的不同表现。

异:语言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属于历时问题;语言在同一时期的变化属于共时问题。

例如:“解”是一个多音字 xiè jiè jiě 这是共时问题。 “我”,原义是一种锯形武器,后假借为第一人称单数代词。 这是历时问题。

4.能指和所指

同:是符号的两个要素。

异:能指是指符号的形式,所指是指符号的意义;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意义是对语言符号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

5.符号和征候

同:都可以代表事物。

异:符号的形式与意义是约定的,无必然联系;征候是事物的特征。

6.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联系:(1)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中两种根本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各种语言单位处于这两种关系中。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可以互相转化。例如,“西风、古道、瘦马”,由聚合关系变成组合关系。

区别:在一个语言符号结构里,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叫做符号的组合关系。可以出现在语言

符号结构的同一个位置上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聚合关系。

7.历史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

联系:两者都属于语言学范畴,但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历史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最初的历史语言学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区别: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规律,是独立的学科。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语言演变,进行不同语种的历史比较。

二、名词解释

1.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句子或符号串的有限或无限的集合。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即语言符号的社会约定性,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例如:shū\book和书这个东西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3.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在使用中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再空间的面上铺开。例如:书面语是一行一行的,原因就在此。

4.索绪尔(1857-1913)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死于喉癌。

5.乔姆斯基(1928—)美国语言学家,生成语言学创始人。代表作《句法结构》。

6.马尔丁内 法国语言学家。他提出了双层切分的概念,并以此作为区别人类语言与其他交际系统的主要标准。

7.结构主义语言学20世纪30至50年代,在欧美形成的语言学流派。注重对语言结构的形式化描写,不考虑语境因素,主要有4个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学派和伦敦学派。

8.生成语言学 20世纪50年代兴起,1957年第一部专著《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这种学说诞生,乔姆斯基是生成语言学创始人。其研究对象是内在性语言,其范围限于人的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以描写和解释语言能力为目标。

三、问答题

1.什么是理论语言学?其任务是什么?

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理论语言学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具体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成果。

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这是理论语言学的任务。

2.用信息论观点分析语言交际的过程。

借用信息论的来说,语言交际的过程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说话人为了表达某一信息,首先需要在语言中寻求有关的词语,按照语言的语法规则编排起来,进行编码;说话人力求编码清晰、明确,避免失误。编码完成,通过发音器官输出,口语的发音器官是肺、声带、咽腔、口腔、鼻腔等。信息一经输出,说话人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就通过空气等媒介传递,到达听话人一方;听话人的听觉器官开始运转,接受信息,并进行解码,将它还原为说话人要表达的信息。整个过程涉及人的生理机制的运作,心理机制的运作,还有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物理过程。在整个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语言学关心的核心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它涉及对语言结构本体的研究,包含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最根本的问题。

3.语言学的应用价值是什么?

(1)为解读古代经典、传承文化服务。

(2)为语言文字教学服务。

(3)为文化交流服务。

(4)为科学发展服务。

(5)为国家制定语文政策服务。

4.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如何?

(1)语言首先和其他人文学科关系密切。

(2)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思想的进步,语言学和各个时代的自然科学思潮同样体现出密切的相关性。

(3)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联系的桥梁,语言学需要并正在成为一门领先的科学。

5.语言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1)传递信息功能。人类社会能够建立起如此辉煌的文明,是以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为基础的。

(2)人际互动功能。互动不可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6.分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区别: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两者是两种独立的现象。

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1)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一方面,没有语言,思维活动无法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思维实际上就不可能存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无所谓交际和思想,语言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2)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

7.简述人类大脑的语言功能区。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语言是大脑的左半球,语言功能区主要存在于左半球。

语言功能区包括:(1)表达中枢:①说话中枢,也称布洛卡区,在大脑左半球前部;②书写中枢,在大脑左半球前部,靠近布洛卡区;

(2)接收中枢:①视觉性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的后部,具有阅读理解功能;②听觉性语言中枢,在左半球的后部,靠近视觉语言中枢。

8.简述儿童语言习得的几个阶段。

(1)咿咿呀呀期。

(2)独词句期。一岁到一岁半的孩子只会用单个的词表达意思。

(3)双词句期。在独词句的基础上学会两个词的组合。

(4)多词句期。

其中,独词句期和双词句期是关键阶段。

9.简述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

语言符号是一个分层装置。语言符号系统分为:音系层和语法层

音系层分为音位、音节、音步等单位;语法层有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等单位。

10.人类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1)生理基础: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活动中锻炼出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具备了说话的能力;

(2)社会需要: 在共同的劳动中又有了交流思想的需要。已经到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

于是,语言产生了。

语言本体部分

一 、名词解释

1.语音学 从自然属性出发,研究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现象及其规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2.音系学 从社会属性出发,研究某一具体语言的语音系统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3.音标 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

4.共振峰 人类的共鸣腔可以变化为种种形状,被特别强化的陪音,在语音分析中叫共振峰。

5.频谱 语图仪显示一个一个的音在某一范围内的全部频率的分布情况,简称频谱。

6.主动发音器官 声带、软腭、舌根、舌面、舌冠、唇,是能够主动地、独立地运动的,叫主动发音器官。

7.被动发音器官 上齿下齿,齿龈、硬腭是不能主动活动的,叫做被动发音器官。

8.舌位 发元音时,舌头隆起的最高点。

9.发音方法 形成和冲破阻碍的方式。几对常见的发音方法(1)清和浊,(2)送气不送气。

10.音位的自由变体 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

用,不受条件制约,这种类型的变体叫做音位的自由变体。例如:南京话/n/的两个变体[n]

[l]是自由变体。

11.音位的条件变体 音位的变体出现条件,受环境的制约,这种变体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例如:汉语普通话的音位/a/的三个变体[a] [A] [ɑ]是条件变体。

12.混元音 元音的舌位不高不低,不前不后,唇介于圆与不圆之间,是发音器官处在自然的状态下发出的音。

13.区别特征 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

14.组合的递归性 语言组合中同样的结构规则可以层层套用。例如:花红了。玫瑰花红了。

15.形态 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形态。

16.语法范畴 由词形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类型。常见的7种语法范畴:性、数、格、时、体、人称、态。

17.体 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体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18.语义场 具有相同的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叫做语义场。

19.情态 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态度”的范畴,主要由情态助动词、情态副词或“我认为/我相信/我肯定/我确信”等小句来体现。

20.会话合作原则 首先会话双方要使自己的话语有参与交谈的共同目标或方向;其次,所说的话应当包含当前交谈所需要的信息而同时不要包括多于需要的信息。

21.会话礼貌原则 间接言语行为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要符合会话中的礼貌原则,使说话语气更委婉,从而维系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正常的人际关系。

22.字符 所有文字的最小单位。

23.意音文字 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汉字是比较典型的意音文字。意音文字根据造字方法不同又可分为纯表意字(象形、会意字)、纯表音字(假借字)、表意兼表音字(形声字)三种。

24.自源文字 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它是文字创造方式之一。

二 问答题

1一个人发出的音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1)发音体不一样。声带振动不振动——发音体。

(2)发音方法不一样。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

(3)共鸣器形状不一样。从肺里呼出的气流通过口腔时受不受到阻碍?如果受到阻碍,在什么部位;如果未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构成不同形状的共鸣腔。

2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是什么?

(1)气流是否受阻。从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看,发元音时,口腔大开,呼出气流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要闭合形成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声音来。发音时呼出气流是否受阻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2)音器官的紧张程度。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

(3)气流强弱。发元音时,由于口腔打开,没有阻碍气流,气流在发音过程中是均匀呼出,因此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因为气流是在口腔受到阻碍后克服阻碍冲出来,因而明显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呼出。

(4)声带振动与否。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因为元音都是乐音,发音十分响亮,没有声带的参与,元音就不可能发出来;发辅音时,只有少部分浊音声带振动,大部分辅音声带不振动,是清音。

(5)持续时间的久暂。发元音持续时间长,发辅音持续时间短。除了浊辅音以外,清辅音的发音都非常短暂,例如双唇塞音[p],发音上,双唇闭塞阻住气流,然后猛然放开,爆破成声,结束发音动作。

3举例说明归纳音位的原则是什么。

(1)对立原则: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而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必定分属于几个

h不同的音位,分析出不同的音位,例如:汉语的“标”和”飘”[p][p],是对立关系,是2

个不同的音位。

(2)互补原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语音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可以归纳为同一个音位。例如:汉语的[a] [A] [ɑ] ,不出现在同一环境中,是互补关系,归属同一个音位。

(3)近似原则:音位的条件变体不能只凭互补关系决定,他们还需要在语音上相似,彼此的差别能够用出现的环境来解释。北京话里的绝大多数辅音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比方说

hh[p][p] [t][t],而[ŋ] 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出现的环境是互补的。

4举例说明语流音变。

定义:音位和音位组合时,由于受说话时的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种类:1)同化:北京话的“面”[mian ]在“面包”[miam pao]中由[n]变成[m],这是被声母h[p] 在部位上的同化。

2)异化:北京话中的两个上声字母相连时,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土改”调同“涂改”。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就是弱化。普通话的轻声就是比较典型的弱化现象。 “爸爸、妈妈、玫瑰、西瓜”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往往念轻声;木头[mu tou]弱化为木头[mu to] 。

4)脱落: 豆腐[tou fu]脱落为豆腐[tou f]

5举例说明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的不同。

(1)派生词缀黏附在词根语素上构成新词,也即增加了新的词汇义内容或改变了词的类别归属。如英语的work是个动词,表“工作”,而加了派生词缀-er后的worker增加了表“„„的人”的词义,词类也变成了名词。

屈折词缀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即屈折词缀增加的是表示句法范畴的意义,并不总是改变词的类别归属。如英语的book加上-s以后变成books,walk加上-ed之后变成walked,加了屈折后缀之后,名词仍然是名词,动词仍然是动词。

(2)派生词可以与哪些词根搭配,无法用语法条件说明,因此只能用收录词典的方式一一列举。如“鸡”和“鸭”都是名词性词根,但后者可以加后缀“-子”前者却不可以。 屈折词可以搭配哪些词根,基本可以用语法条件来说明。如英语中可以与-ing或-ed搭配的是动词。因此哪些词根可以加屈折词缀,一般用词法规则或词形来说明。

(3)如果一个词既有派生词缀又有屈折词缀,则屈折词缀一定出现在派生词缀后,如workers,work后先出现派生词缀-er,再出现表复数的屈折词缀-s。

6词组有哪几种基本结构类型?

(1) 主谓结构:反映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的关系,它的作用是提出一个话题,然后对这个话题作出说明。话题的部分称为主语,说明的部分称为谓语。汉语的主谓结构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可加“是不是”转换为问句形式,如:今天/星期六——今天是不是星期六?

(2) 述宾结构:反映动作(述语)和受动作支配的事物(宾语)的关系。述宾结构都是述语在前,宾语在后,可加“了、着”。如:吃/苹果——吃了苹果。

(3) 述补结构:由述语和补语构成的结构叫做述补结构。述补结构是补语在前,补语在后,可加“得”或“不”,如:站/稳——站不稳,讲/清楚——讲得清楚

(4) 偏正结构:这种结构反映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可插“的”或用“什么”、“怎样”来提问,如:红/衣服——红的衣服,加倍/努力——怎样努力?蓝色的/衬衫——什么样的衬衫?

(5) 联合结构:联合结构的构成成分在语法结构的地位上是平等的,中间可加“和”、“与”、“或”等成分,如:工人和农民,北京、上海、天津

7屈折语和孤立语有什么特点?

(1) 孤立语——孤立语也叫词根语,汉语、彝语、壮语、苗语等都属于孤立语。它的特点是①缺乏词形变化,所有词几乎都由词根语素构成;②词序严格;③虚词十分重要;④复合词,派生词少。

(2) 屈折语——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以印欧语系为代表,如俄语、英语、法语等。它的主要特点是:①词形变化比较丰富,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②词序不严格;③一个曲折词缀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范畴义;④曲折语的词根和曲折词缀结合十分紧密,脱离曲折词缀,句子中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

8举例说明词义概括性的三种表现。

(1)一般性。

词义的一般性就是指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的特点。

词义的概括可以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这在复合词所表示的意义中看得更加清楚。如“谢幕”这个词概括了剧场里一种常见的热烈场面,很难用一句话清楚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2)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是指,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如“早晨”和“上午”,“下去”和“傍晚”,“傍晚”和“夜晚”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

(3)全民性。

虽然语言社团中的人有年龄、性别、阶层、职业等社会身份的差异,但只要他们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词的意义就是共同的。如A和B都明确“苹果”的指称,但A和B对“苹果”的概念认识就不一定相同,可能A掌握的“苹果”概念就是其他水果的一种水果,而B掌握的“苹果”的概念,还包括对其生长地狱、生长期、所含的营养成分等多方面的认识。但“苹果”的一般性的概念意义,对于A和B应该是一致的。

总之,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则是这种概括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9举例说明词语搭配的语义条件是什么。

(1)受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制约。如月亮吃月饼,苹果玩猴子,花儿嗅路,现实世界中的月亮,苹果,花儿根本不可能发出有上述那样的语义组合关系。

(2)受每个语言词义系统内部义场的特征的制约。例如北京话和上海话都有“吃”这个词,北京话中“吃”的对象只限于固体食物,而上海话中“吃”的对象除了固体食物以外,还包括流体食物,液体饮料、甚至气体。

(3)受社会的使用习惯的制约。如:汉语中可以说“打毛衣”却不可以说“打渔网”;可以说“打鼓”却不可以说“打钟”。

(4)受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的制约。如:带有褒义的词不能用于贬义,可以说“这个老师很胖。”,但不能说“这个老师很肥。”

(5)受凸显一些语义特征和隐去一些语义特征的制约。例如“脸蛋儿冻得像苹果”“苹果绿”,“苹果脸”等等的组合中,“苹果”一词凸显的是颜色、形状的特征,而苹果的营养、滋味则是隐去的,所以不能说“烂苹果脸”。

10句子的语义角色有几个层次?哪些类型?

层次:物体和动程

动程分为:动作、性质、状态、使动

物体分为:基本语义角色:施事、受事、与事、主事和致事

外围语义角色:工具、方向、时间

11举例说明焦点有哪些标示手段。

(1)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如:“小明吃了苹果”,如果语调重音在“小明”,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焦点,回答的是“谁吃了苹果”这样的问题。

(2)焦点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如:汉语中的“是„„的”的句式中,“是”后面的成分就是焦点。在“我是昨天来的”中,“昨天”是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的新信息。

(3)在有些语言中,焦点用专门的句法虚化成分来表示。如:索马里语中,表示焦点的虚词baa放在名词后面,那么这个词就是句子传递的信息焦点。

12文字按照形体、次小单位、最小单位、创造方式四种标准,各分出多少类型?

(1)按照形体: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钉头字)、方块字

(2)按照次小单位:语素—音节文字、语法词—音系文字

(3)按照最小单位:表音文字(包括音位文字、辅音文字、音节文字)、意音文字

(4)按照创造方式:自源文字、他源文字

13他源文字有哪些系列?

(1)引进古苏美尔文、古埃及文的他源文字系列。这些他源文字系列主要是向表音文字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声符多、义符少的意音表字文字,辅音文字,音位文字。

(2)引进汉文的他源文字系列。引进汉字并同时引进大量汉语借词的日本、朝鲜、韩、越南等地文字。

14汉字为什么不需要拼音化?

(1)文字是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它必须适应语言的结构特点。

(2)从文字本身的特点来看,汉字和拼音文字也各有长短。拼音文字虽然有易学易用的特点,但它只跟一时一地的语音挂钩,难以沟通方言,更无法贯穿古今。

(3)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优秀的文化历史传统都是通过汉字记载下来,如果废弃汉字,实现拼音化,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就很难传承。

15书面语为什么保守?在中国和欧洲有何表现?

(1)人们不仅能看到同时代的书面语,也能看到早一时期的书面语,能够模仿早一时期的书面语写文章,因而口语中已经消失的词语和句式,往往在书面语里继续保留。

(2)宗教经典、法律条文,它们的权威性叫人们不敢轻易改动其中的文字,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历史、哲学的名著也起着类似的作用。

表现: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在先秦时期,它与当时的口语基本一致,后来口语发生变化,书面语还停留在原来的状态,造成书面语和口语的脱节。

拉丁文在中世纪的欧洲,也是许多国家共同使用的书面语,它脱离口语的情况与汉语的文言文基本相似。

欧洲的文艺复兴,我国的“五四”运动,都是一次改革书面语的运动。

三、分析题

1辅音[p][p]在英语和汉语里有什么不同?

hh(1)在汉语里,[p][p]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比方“标”[piau]和飘[piau],语音

h上的不同仅仅在于前者是不送气的[p],后者是送气的[p],汉语母语者就可以听出它们是

两个不同的词这两个音素。这两个音素在周围的音都相同的环境下独立承担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为对立关系。

h(2)在英语里,[p]只出现在[s]后面,[p]只出现在词的开头或其它位置,比方sport的p

h发[p],port的p发[p]。如果你把它们换一下,别人只会感到你发音不地道,却知道你说

hh的是什么,不会引起混淆。在英语里,[p]出现的位置不会出现[p],[p]出现的位置不会出

现[p],它们的出现环境相互补充,这叫做互补关系。与对立关系不同,互补关系的两个音不一定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2写出/t/和/k/的区别特征。

/t/和/k/的区别特征是舌尖音/舌面后音

3写出8个基本元音的国际音标、名称和例词。

h

4辅音[n][l]在南京话和北京话里有什么不同?

在南京话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n][l]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在北京话中,[n][l]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区分得很清楚。

5写出普通话所有擦音的拼音字母和国际音标。

发音器官的某两个部分接触或靠近,留下一个狭窄的缝隙,让气流从这个缝隙中挤出来。如果气流通过的缝隙在口腔的正中,这就是擦音。f[f] s[s] sh[] r[] x[] h[x]

6用层次分析法分析:

(1

)我给她一本书。 (2)张三上街买菜。 (3)各级干部都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7用树形图分析:张三喜欢语言学。

8用变换分析法分析短语是否有歧义:

(1)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使用添加的方法变化句(1),成为变换式:

A他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B通知他的人还没有来。

变换式A揭示“人”是“通知”的受事,B揭示“人”是“通知”的施事。这说明偏正结构“通知的人”可以兼表两种动作-名语义关系,所以有歧义。

(2)鸡不吃了。

使用添加的方法变化句(1),成为变换式:

A鸡不吃饲料。

B我们不吃鸡肉了。

变换式A揭示“鸡”是施事,B揭示“鸡”是受事。这说明(2)是个歧义句,既可以表示与A相同的语法意义,也可以表示与B相同的语法意义。

(3)山上架着炮

它既可以变换成“炮架在山上”, 表示状态在持续,也可以变换成“山上正在架炮”,表示动作在进行,这说明句子有歧义。

(4)牵着他的手

A我牵着他的手。

B他的手牵着我。

变换式A中“他的手”是“牵着”的受事;B中“他的手”是“牵着”的施事,所以有歧义。

(5)烧了一车炭

A他烧了一车炭。

B那些东西烧成了一车炭。

既可以表示与A相同的语法意义,也可以表示与B相同的语法意义,所以有歧义。

9用二分标记的语义特征分析法分析各组词语:

10写出句子的蕴涵句:

(1)李明买了书。 李明买了东西。

(2)李明回家了。 李明回去了。

(3)李明找到了张三。 张三被找到了。

11写出句子的预设

(1)他姐姐没回来。 他有姐姐。

(2)他不再去网吧了。 他以前去网吧。

(3)他在复习考研。 他在复习考研。

12写出句子作为言语行为的三个环节。

请你认真做作业。

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言内行为指说话人运用语言结构规则说出有意义的话语行为;言外行为指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言后行为是说话人说出话语后达到的结果。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说“请认真做作业。”这里教师运用语言单位和规则。说出有意义的句子,这是言内行为。教师说出这个句子是对学生的一种要求或指令,要使听话者做一件事,这是言外行为。最后,学生听到教师的话,做出相应的行为,这就是言后行为。

13分析“打扫卫生、恢复疲劳、好得要死、甜得要命”以及“大虾(大侠)、偶(我)、酱子(这样子)”等词语的规范性。

语言中的有些用法虽然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但是人们在交际中已被广泛使用,那就应该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加以肯定。例如“打扫卫生”、“恢复疲劳”、之类的说法不合逻辑,曾经有人呼吁加以废弃,但群众普遍接受这种用法,因而也就承认这些是符合规范的说法。例如“好得要死”、“甜得要命”等等,人们已经习以为常,根本不会感到它们有什么不合逻辑、不合事理的问题,所以,“约定俗成”的原则在规范化的工作中有重要的作用,或者说,“约定俗成”本身就是规范化的一个原则和标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可以即时发送文字短信息的人际交流方式出现,种种方便键盘打字的字面上的新语词不断涌现。 例如“大虾(大侠)”、 “酱子(这样子)”是汉语同音不同义汉字的谐音、合音来表示的字面新词,“偶(我)”是方音词的谐音字。

语言变化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方言 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言语社团。各种言语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即社会方言。

2.亲属语言 一些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存在于社会完全分化条件下的,说话人认同为不同语言的地域分支,称之为亲属语言。

3.谱系分类 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4.借词 也称外来词,指的是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

5.语言联盟 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它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是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彼此不同。

6.语言底层 被替代的语言在胜利者语言中留下的痕迹,被称作“底层”。底层最主要的表现有两点:一是被替代语言社团的一些特殊的发音习惯,二是地名。

7.文白异读 指一个方言中不少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有两个或多个有文雅/俗白风格区别的语音形式,形成成系统的层次。

8.洋泾浜 又称皮钦语,是十七世纪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是双方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

洋泾浜使用场合有限,不作为母语传授给下一代。一旦社会环境改变,就会自动消失。所以一般不被看作正式的语言,还算不上“混合语”

9.语法的类推作用 语言既有规则,有条理,又到处存在着强式和例外的系统。因此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

10.结构的重新分析 它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结构的重新分析是语法演变的一种常见方式。

11.语法化 语法演变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常见途径是语法化。“语法化”大致相当于我国传统语言学所说的“实词虚化”,它们都是指语言系统中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或叫“词汇词”)在语法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

二、问答题

1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原因:(1) 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外部因素)

(2) 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因素,决定着每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

特点:(1)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但语言的发展变化又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不是消灭现存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通过语言中新的要素逐渐积累、旧的要素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2)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是语言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发展变化的速度不一样,即使同一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词汇发展变化最快,而语音和语法发展变化则相对较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二是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由于所处条件不同,其发展变化也是不同的,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

2语言分化的原因和形式是什么?

原因:语言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同一社会总有程度不同的分化,每个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总是不均匀的,于是语言的创新总是在交际密度高的人群中或区域内优先传播,这就造成了语言的分化。

形式: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是同一语言因社会分化状况不同而造成的语言分化程度不同的三种形式。

3语言接触的原因和类型是什么?

原因:不同的社会有了接触,各个社会所使用的语言当然也及随之有了接触。社会接触有接触方式的不同,有接触深度的不同,与之相应,语言的接触也就有各种不同的结果。 类型:(1)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2)语言(区域)联盟与系统感染;

(3)语言替换与底层残留;

(4)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

(5)洋泾浜和混合语。

4研究语音演变的材料是什么?什么是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

演变材料:(1)方言和亲属语言;

(2)记录了语言过去状态的文字;

(3)古代借词。

演变规律:不受外系统接触影响的语音演变,其结果通常是很齐整的,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

演变机制:由于每个音位都处于系统之中,是音系平行对称性的制约了音系演变的方式和结果。

5语法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从演变结果看,可分为组合规则的演变、聚合规则的演变,这两个互相有联系的方面。

(2)从演变方式和途径看,主要有类推、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语法化等。

6词汇和词义的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从演变结果来看,词汇的演变表现在新词产生、旧词消亡和词刺替换;词义的演变表现在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2)从演变原因看,词汇和词义的演变都与社会的变化有关,与系统内的聚合或组合关系有关,也与一个语言内部语音、语法等其他子系统有关。

(3)从演变方式和途径看,它主要与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关,具体说就是隐喻和转喻。

7汉藏语系的特点是什么?包括哪几个语族?

特点:(1)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

(2)多用词序和虚词,而不像印欧语那样用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

(3)有一类专门的类别词,即量词。

包括:(1)汉语族:汉语

(2)藏缅语族:藏语,彝语,羌语,土家语等

(3)侗台语族:壮语,傣语,黎语等

(4)苗瑶语族:苗语,瑶语等

语言学纲要考试整理

语言观部分

一、辨析题(辨析下列每组两个概念的异同点)

1.语文和语文学

同:对象都是语言。

异: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学给古代经典作注解,研究古代书面语,是经学的附庸。

(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异同点)

同:都研究语言。

异:语文学给古代经典作注解,研究古代书面语,是经学的附庸;语言学研究语言规律,是独立的科学。

2.语言和言语

同:语言和言语是语言现象的两种情况。

异:语言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所说的话的总和,是个人的,暂时的。

3.共时和历时

同:共时和历时都是研究语言的时角,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共时体现出历时,历时是共时的不同表现。

异:语言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属于历时问题;语言在同一时期的变化属于共时问题。

例如:“解”是一个多音字 xiè jiè jiě 这是共时问题。 “我”,原义是一种锯形武器,后假借为第一人称单数代词。 这是历时问题。

4.能指和所指

同:是符号的两个要素。

异:能指是指符号的形式,所指是指符号的意义;形式是人们的感官可以感知的,意义是对语言符号所指代的一类心理现实的概括。

5.符号和征候

同:都可以代表事物。

异:符号的形式与意义是约定的,无必然联系;征候是事物的特征。

6.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联系:(1)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中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系统中两种根本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各种语言单位处于这两种关系中。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可以互相转化。例如,“西风、古道、瘦马”,由聚合关系变成组合关系。

区别:在一个语言符号结构里,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叫做符号的组合关系。可以出现在语言

符号结构的同一个位置上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聚合关系。

7.历史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

联系:两者都属于语言学范畴,但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历史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最初的历史语言学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区别: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规律,是独立的学科。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语言演变,进行不同语种的历史比较。

二、名词解释

1.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句子或符号串的有限或无限的集合。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即语言符号的社会约定性,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例如:shū\book和书这个东西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3.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语言符号在使用中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再空间的面上铺开。例如:书面语是一行一行的,原因就在此。

4.索绪尔(1857-1913)瑞士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死于喉癌。

5.乔姆斯基(1928—)美国语言学家,生成语言学创始人。代表作《句法结构》。

6.马尔丁内 法国语言学家。他提出了双层切分的概念,并以此作为区别人类语言与其他交际系统的主要标准。

7.结构主义语言学20世纪30至50年代,在欧美形成的语言学流派。注重对语言结构的形式化描写,不考虑语境因素,主要有4个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学派和伦敦学派。

8.生成语言学 20世纪50年代兴起,1957年第一部专著《句法结构》出版,标志着这种学说诞生,乔姆斯基是生成语言学创始人。其研究对象是内在性语言,其范围限于人的语言知识或语言能力,以描写和解释语言能力为目标。

三、问答题

1.什么是理论语言学?其任务是什么?

理论语言学也称普通语言学,是关于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理论语言学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具体语言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成果。

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成果,归纳成语言的一般规律,这是理论语言学的任务。

2.用信息论观点分析语言交际的过程。

借用信息论的来说,语言交际的过程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说话人为了表达某一信息,首先需要在语言中寻求有关的词语,按照语言的语法规则编排起来,进行编码;说话人力求编码清晰、明确,避免失误。编码完成,通过发音器官输出,口语的发音器官是肺、声带、咽腔、口腔、鼻腔等。信息一经输出,说话人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就通过空气等媒介传递,到达听话人一方;听话人的听觉器官开始运转,接受信息,并进行解码,将它还原为说话人要表达的信息。整个过程涉及人的生理机制的运作,心理机制的运作,还有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物理过程。在整个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语言学关心的核心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它涉及对语言结构本体的研究,包含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语言研究的最根本的问题。

3.语言学的应用价值是什么?

(1)为解读古代经典、传承文化服务。

(2)为语言文字教学服务。

(3)为文化交流服务。

(4)为科学发展服务。

(5)为国家制定语文政策服务。

4.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如何?

(1)语言首先和其他人文学科关系密切。

(2)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思想的进步,语言学和各个时代的自然科学思潮同样体现出密切的相关性。

(3)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联系的桥梁,语言学需要并正在成为一门领先的科学。

5.语言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1)传递信息功能。人类社会能够建立起如此辉煌的文明,是以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为基础的。

(2)人际互动功能。互动不可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6.分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区别: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两者是两种独立的现象。

联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1)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一方面,没有语言,思维活动无法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思维实际上就不可能存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无所谓交际和思想,语言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2)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

7.简述人类大脑的语言功能区。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语言是大脑的左半球,语言功能区主要存在于左半球。

语言功能区包括:(1)表达中枢:①说话中枢,也称布洛卡区,在大脑左半球前部;②书写中枢,在大脑左半球前部,靠近布洛卡区;

(2)接收中枢:①视觉性语言中枢,在大脑左半球的后部,具有阅读理解功能;②听觉性语言中枢,在左半球的后部,靠近视觉语言中枢。

8.简述儿童语言习得的几个阶段。

(1)咿咿呀呀期。

(2)独词句期。一岁到一岁半的孩子只会用单个的词表达意思。

(3)双词句期。在独词句的基础上学会两个词的组合。

(4)多词句期。

其中,独词句期和双词句期是关键阶段。

9.简述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

语言符号是一个分层装置。语言符号系统分为:音系层和语法层

音系层分为音位、音节、音步等单位;语法层有分为语素、词、短语、句子等单位。

10.人类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1)生理基础: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活动中锻炼出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具备了说话的能力;

(2)社会需要: 在共同的劳动中又有了交流思想的需要。已经到了彼此之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

于是,语言产生了。

语言本体部分

一 、名词解释

1.语音学 从自然属性出发,研究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现象及其规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2.音系学 从社会属性出发,研究某一具体语言的语音系统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3.音标 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

4.共振峰 人类的共鸣腔可以变化为种种形状,被特别强化的陪音,在语音分析中叫共振峰。

5.频谱 语图仪显示一个一个的音在某一范围内的全部频率的分布情况,简称频谱。

6.主动发音器官 声带、软腭、舌根、舌面、舌冠、唇,是能够主动地、独立地运动的,叫主动发音器官。

7.被动发音器官 上齿下齿,齿龈、硬腭是不能主动活动的,叫做被动发音器官。

8.舌位 发元音时,舌头隆起的最高点。

9.发音方法 形成和冲破阻碍的方式。几对常见的发音方法(1)清和浊,(2)送气不送气。

10.音位的自由变体 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

用,不受条件制约,这种类型的变体叫做音位的自由变体。例如:南京话/n/的两个变体[n]

[l]是自由变体。

11.音位的条件变体 音位的变体出现条件,受环境的制约,这种变体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例如:汉语普通话的音位/a/的三个变体[a] [A] [ɑ]是条件变体。

12.混元音 元音的舌位不高不低,不前不后,唇介于圆与不圆之间,是发音器官处在自然的状态下发出的音。

13.区别特征 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

14.组合的递归性 语言组合中同样的结构规则可以层层套用。例如:花红了。玫瑰花红了。

15.形态 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些不同的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词形变化或者形态。

16.语法范畴 由词形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类型。常见的7种语法范畴:性、数、格、时、体、人称、态。

17.体 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各种阶段和状态,体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18.语义场 具有相同的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叫做语义场。

19.情态 体现“说话者对所言的主观态度”的范畴,主要由情态助动词、情态副词或“我认为/我相信/我肯定/我确信”等小句来体现。

20.会话合作原则 首先会话双方要使自己的话语有参与交谈的共同目标或方向;其次,所说的话应当包含当前交谈所需要的信息而同时不要包括多于需要的信息。

21.会话礼貌原则 间接言语行为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要符合会话中的礼貌原则,使说话语气更委婉,从而维系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正常的人际关系。

22.字符 所有文字的最小单位。

23.意音文字 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汉字是比较典型的意音文字。意音文字根据造字方法不同又可分为纯表意字(象形、会意字)、纯表音字(假借字)、表意兼表音字(形声字)三种。

24.自源文字 在某种语言的基础上自发产生并逐步完善的文字,它是文字创造方式之一。

二 问答题

1一个人发出的音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1)发音体不一样。声带振动不振动——发音体。

(2)发音方法不一样。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

(3)共鸣器形状不一样。从肺里呼出的气流通过口腔时受不受到阻碍?如果受到阻碍,在什么部位;如果未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构成不同形状的共鸣腔。

2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是什么?

(1)气流是否受阻。从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看,发元音时,口腔大开,呼出气流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发音器官的某一部位要闭合形成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声音来。发音时呼出气流是否受阻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2)音器官的紧张程度。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

(3)气流强弱。发元音时,由于口腔打开,没有阻碍气流,气流在发音过程中是均匀呼出,因此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因为气流是在口腔受到阻碍后克服阻碍冲出来,因而明显有一股较强的气流呼出。

(4)声带振动与否。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因为元音都是乐音,发音十分响亮,没有声带的参与,元音就不可能发出来;发辅音时,只有少部分浊音声带振动,大部分辅音声带不振动,是清音。

(5)持续时间的久暂。发元音持续时间长,发辅音持续时间短。除了浊辅音以外,清辅音的发音都非常短暂,例如双唇塞音[p],发音上,双唇闭塞阻住气流,然后猛然放开,爆破成声,结束发音动作。

3举例说明归纳音位的原则是什么。

(1)对立原则: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而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必定分属于几个

h不同的音位,分析出不同的音位,例如:汉语的“标”和”飘”[p][p],是对立关系,是2

个不同的音位。

(2)互补原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语音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可以归纳为同一个音位。例如:汉语的[a] [A] [ɑ] ,不出现在同一环境中,是互补关系,归属同一个音位。

(3)近似原则:音位的条件变体不能只凭互补关系决定,他们还需要在语音上相似,彼此的差别能够用出现的环境来解释。北京话里的绝大多数辅音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比方说

hh[p][p] [t][t],而[ŋ] 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出现的环境是互补的。

4举例说明语流音变。

定义:音位和音位组合时,由于受说话时的快慢、高低和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种类:1)同化:北京话的“面”[mian ]在“面包”[miam pao]中由[n]变成[m],这是被声母h[p] 在部位上的同化。

2)异化:北京话中的两个上声字母相连时,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土改”调同“涂改”。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就是弱化。普通话的轻声就是比较典型的弱化现象。 “爸爸、妈妈、玫瑰、西瓜”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往往念轻声;木头[mu tou]弱化为木头[mu to] 。

4)脱落: 豆腐[tou fu]脱落为豆腐[tou f]

5举例说明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的不同。

(1)派生词缀黏附在词根语素上构成新词,也即增加了新的词汇义内容或改变了词的类别归属。如英语的work是个动词,表“工作”,而加了派生词缀-er后的worker增加了表“„„的人”的词义,词类也变成了名词。

屈折词缀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即屈折词缀增加的是表示句法范畴的意义,并不总是改变词的类别归属。如英语的book加上-s以后变成books,walk加上-ed之后变成walked,加了屈折后缀之后,名词仍然是名词,动词仍然是动词。

(2)派生词可以与哪些词根搭配,无法用语法条件说明,因此只能用收录词典的方式一一列举。如“鸡”和“鸭”都是名词性词根,但后者可以加后缀“-子”前者却不可以。 屈折词可以搭配哪些词根,基本可以用语法条件来说明。如英语中可以与-ing或-ed搭配的是动词。因此哪些词根可以加屈折词缀,一般用词法规则或词形来说明。

(3)如果一个词既有派生词缀又有屈折词缀,则屈折词缀一定出现在派生词缀后,如workers,work后先出现派生词缀-er,再出现表复数的屈折词缀-s。

6词组有哪几种基本结构类型?

(1) 主谓结构:反映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的关系,它的作用是提出一个话题,然后对这个话题作出说明。话题的部分称为主语,说明的部分称为谓语。汉语的主谓结构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可加“是不是”转换为问句形式,如:今天/星期六——今天是不是星期六?

(2) 述宾结构:反映动作(述语)和受动作支配的事物(宾语)的关系。述宾结构都是述语在前,宾语在后,可加“了、着”。如:吃/苹果——吃了苹果。

(3) 述补结构:由述语和补语构成的结构叫做述补结构。述补结构是补语在前,补语在后,可加“得”或“不”,如:站/稳——站不稳,讲/清楚——讲得清楚

(4) 偏正结构:这种结构反映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可插“的”或用“什么”、“怎样”来提问,如:红/衣服——红的衣服,加倍/努力——怎样努力?蓝色的/衬衫——什么样的衬衫?

(5) 联合结构:联合结构的构成成分在语法结构的地位上是平等的,中间可加“和”、“与”、“或”等成分,如:工人和农民,北京、上海、天津

7屈折语和孤立语有什么特点?

(1) 孤立语——孤立语也叫词根语,汉语、彝语、壮语、苗语等都属于孤立语。它的特点是①缺乏词形变化,所有词几乎都由词根语素构成;②词序严格;③虚词十分重要;④复合词,派生词少。

(2) 屈折语——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以印欧语系为代表,如俄语、英语、法语等。它的主要特点是:①词形变化比较丰富,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②词序不严格;③一个曲折词缀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范畴义;④曲折语的词根和曲折词缀结合十分紧密,脱离曲折词缀,句子中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

8举例说明词义概括性的三种表现。

(1)一般性。

词义的一般性就是指词义是从特殊的具体的对象事物中抽象出来的,舍弃了个别的具体事物的特点,反映的是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一般性的特点。

词义的概括可以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变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这在复合词所表示的意义中看得更加清楚。如“谢幕”这个词概括了剧场里一种常见的热烈场面,很难用一句话清楚而准确地表达出来。

(2)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是指,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如“早晨”和“上午”,“下去”和“傍晚”,“傍晚”和“夜晚”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

(3)全民性。

虽然语言社团中的人有年龄、性别、阶层、职业等社会身份的差异,但只要他们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词的意义就是共同的。如A和B都明确“苹果”的指称,但A和B对“苹果”的概念认识就不一定相同,可能A掌握的“苹果”概念就是其他水果的一种水果,而B掌握的“苹果”的概念,还包括对其生长地狱、生长期、所含的营养成分等多方面的认识。但“苹果”的一般性的概念意义,对于A和B应该是一致的。

总之,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则是这种概括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9举例说明词语搭配的语义条件是什么。

(1)受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制约。如月亮吃月饼,苹果玩猴子,花儿嗅路,现实世界中的月亮,苹果,花儿根本不可能发出有上述那样的语义组合关系。

(2)受每个语言词义系统内部义场的特征的制约。例如北京话和上海话都有“吃”这个词,北京话中“吃”的对象只限于固体食物,而上海话中“吃”的对象除了固体食物以外,还包括流体食物,液体饮料、甚至气体。

(3)受社会的使用习惯的制约。如:汉语中可以说“打毛衣”却不可以说“打渔网”;可以说“打鼓”却不可以说“打钟”。

(4)受词义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的制约。如:带有褒义的词不能用于贬义,可以说“这个老师很胖。”,但不能说“这个老师很肥。”

(5)受凸显一些语义特征和隐去一些语义特征的制约。例如“脸蛋儿冻得像苹果”“苹果绿”,“苹果脸”等等的组合中,“苹果”一词凸显的是颜色、形状的特征,而苹果的营养、滋味则是隐去的,所以不能说“烂苹果脸”。

10句子的语义角色有几个层次?哪些类型?

层次:物体和动程

动程分为:动作、性质、状态、使动

物体分为:基本语义角色:施事、受事、与事、主事和致事

外围语义角色:工具、方向、时间

11举例说明焦点有哪些标示手段。

(1)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如:“小明吃了苹果”,如果语调重音在“小明”,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焦点,回答的是“谁吃了苹果”这样的问题。

(2)焦点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如:汉语中的“是„„的”的句式中,“是”后面的成分就是焦点。在“我是昨天来的”中,“昨天”是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的新信息。

(3)在有些语言中,焦点用专门的句法虚化成分来表示。如:索马里语中,表示焦点的虚词baa放在名词后面,那么这个词就是句子传递的信息焦点。

12文字按照形体、次小单位、最小单位、创造方式四种标准,各分出多少类型?

(1)按照形体: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钉头字)、方块字

(2)按照次小单位:语素—音节文字、语法词—音系文字

(3)按照最小单位:表音文字(包括音位文字、辅音文字、音节文字)、意音文字

(4)按照创造方式:自源文字、他源文字

13他源文字有哪些系列?

(1)引进古苏美尔文、古埃及文的他源文字系列。这些他源文字系列主要是向表音文字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声符多、义符少的意音表字文字,辅音文字,音位文字。

(2)引进汉文的他源文字系列。引进汉字并同时引进大量汉语借词的日本、朝鲜、韩、越南等地文字。

14汉字为什么不需要拼音化?

(1)文字是语言的视觉符号系统,它必须适应语言的结构特点。

(2)从文字本身的特点来看,汉字和拼音文字也各有长短。拼音文字虽然有易学易用的特点,但它只跟一时一地的语音挂钩,难以沟通方言,更无法贯穿古今。

(3)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优秀的文化历史传统都是通过汉字记载下来,如果废弃汉字,实现拼音化,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就很难传承。

15书面语为什么保守?在中国和欧洲有何表现?

(1)人们不仅能看到同时代的书面语,也能看到早一时期的书面语,能够模仿早一时期的书面语写文章,因而口语中已经消失的词语和句式,往往在书面语里继续保留。

(2)宗教经典、法律条文,它们的权威性叫人们不敢轻易改动其中的文字,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历史、哲学的名著也起着类似的作用。

表现: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在先秦时期,它与当时的口语基本一致,后来口语发生变化,书面语还停留在原来的状态,造成书面语和口语的脱节。

拉丁文在中世纪的欧洲,也是许多国家共同使用的书面语,它脱离口语的情况与汉语的文言文基本相似。

欧洲的文艺复兴,我国的“五四”运动,都是一次改革书面语的运动。

三、分析题

1辅音[p][p]在英语和汉语里有什么不同?

hh(1)在汉语里,[p][p]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比方“标”[piau]和飘[piau],语音

h上的不同仅仅在于前者是不送气的[p],后者是送气的[p],汉语母语者就可以听出它们是

两个不同的词这两个音素。这两个音素在周围的音都相同的环境下独立承担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为对立关系。

h(2)在英语里,[p]只出现在[s]后面,[p]只出现在词的开头或其它位置,比方sport的p

h发[p],port的p发[p]。如果你把它们换一下,别人只会感到你发音不地道,却知道你说

hh的是什么,不会引起混淆。在英语里,[p]出现的位置不会出现[p],[p]出现的位置不会出

现[p],它们的出现环境相互补充,这叫做互补关系。与对立关系不同,互补关系的两个音不一定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2写出/t/和/k/的区别特征。

/t/和/k/的区别特征是舌尖音/舌面后音

3写出8个基本元音的国际音标、名称和例词。

h

4辅音[n][l]在南京话和北京话里有什么不同?

在南京话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n][l]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 在北京话中,[n][l]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区分得很清楚。

5写出普通话所有擦音的拼音字母和国际音标。

发音器官的某两个部分接触或靠近,留下一个狭窄的缝隙,让气流从这个缝隙中挤出来。如果气流通过的缝隙在口腔的正中,这就是擦音。f[f] s[s] sh[] r[] x[] h[x]

6用层次分析法分析:

(1

)我给她一本书。 (2)张三上街买菜。 (3)各级干部都必须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7用树形图分析:张三喜欢语言学。

8用变换分析法分析短语是否有歧义:

(1)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使用添加的方法变化句(1),成为变换式:

A他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B通知他的人还没有来。

变换式A揭示“人”是“通知”的受事,B揭示“人”是“通知”的施事。这说明偏正结构“通知的人”可以兼表两种动作-名语义关系,所以有歧义。

(2)鸡不吃了。

使用添加的方法变化句(1),成为变换式:

A鸡不吃饲料。

B我们不吃鸡肉了。

变换式A揭示“鸡”是施事,B揭示“鸡”是受事。这说明(2)是个歧义句,既可以表示与A相同的语法意义,也可以表示与B相同的语法意义。

(3)山上架着炮

它既可以变换成“炮架在山上”, 表示状态在持续,也可以变换成“山上正在架炮”,表示动作在进行,这说明句子有歧义。

(4)牵着他的手

A我牵着他的手。

B他的手牵着我。

变换式A中“他的手”是“牵着”的受事;B中“他的手”是“牵着”的施事,所以有歧义。

(5)烧了一车炭

A他烧了一车炭。

B那些东西烧成了一车炭。

既可以表示与A相同的语法意义,也可以表示与B相同的语法意义,所以有歧义。

9用二分标记的语义特征分析法分析各组词语:

10写出句子的蕴涵句:

(1)李明买了书。 李明买了东西。

(2)李明回家了。 李明回去了。

(3)李明找到了张三。 张三被找到了。

11写出句子的预设

(1)他姐姐没回来。 他有姐姐。

(2)他不再去网吧了。 他以前去网吧。

(3)他在复习考研。 他在复习考研。

12写出句子作为言语行为的三个环节。

请你认真做作业。

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言内行为指说话人运用语言结构规则说出有意义的话语行为;言外行为指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言后行为是说话人说出话语后达到的结果。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说“请认真做作业。”这里教师运用语言单位和规则。说出有意义的句子,这是言内行为。教师说出这个句子是对学生的一种要求或指令,要使听话者做一件事,这是言外行为。最后,学生听到教师的话,做出相应的行为,这就是言后行为。

13分析“打扫卫生、恢复疲劳、好得要死、甜得要命”以及“大虾(大侠)、偶(我)、酱子(这样子)”等词语的规范性。

语言中的有些用法虽然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但是人们在交际中已被广泛使用,那就应该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加以肯定。例如“打扫卫生”、“恢复疲劳”、之类的说法不合逻辑,曾经有人呼吁加以废弃,但群众普遍接受这种用法,因而也就承认这些是符合规范的说法。例如“好得要死”、“甜得要命”等等,人们已经习以为常,根本不会感到它们有什么不合逻辑、不合事理的问题,所以,“约定俗成”的原则在规范化的工作中有重要的作用,或者说,“约定俗成”本身就是规范化的一个原则和标准。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等可以即时发送文字短信息的人际交流方式出现,种种方便键盘打字的字面上的新语词不断涌现。 例如“大虾(大侠)”、 “酱子(这样子)”是汉语同音不同义汉字的谐音、合音来表示的字面新词,“偶(我)”是方音词的谐音字。

语言变化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方言 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言语社团。各种言语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即社会方言。

2.亲属语言 一些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存在于社会完全分化条件下的,说话人认同为不同语言的地域分支,称之为亲属语言。

3.谱系分类 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4.借词 也称外来词,指的是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

5.语言联盟 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它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是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彼此不同。

6.语言底层 被替代的语言在胜利者语言中留下的痕迹,被称作“底层”。底层最主要的表现有两点:一是被替代语言社团的一些特殊的发音习惯,二是地名。

7.文白异读 指一个方言中不少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有两个或多个有文雅/俗白风格区别的语音形式,形成成系统的层次。

8.洋泾浜 又称皮钦语,是十七世纪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通商口岸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同外来殖民者打交道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是双方彼此在语言上妥协而产生的一种能使双方勉强沟通的临时性交际工具。

洋泾浜使用场合有限,不作为母语传授给下一代。一旦社会环境改变,就会自动消失。所以一般不被看作正式的语言,还算不上“混合语”

9.语法的类推作用 语言既有规则,有条理,又到处存在着强式和例外的系统。因此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语法演变中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

10.结构的重新分析 它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语词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语词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关系却变化了。结构的重新分析是语法演变的一种常见方式。

11.语法化 语法演变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常见途径是语法化。“语法化”大致相当于我国传统语言学所说的“实词虚化”,它们都是指语言系统中原来有实在意义的实词(或叫“词汇词”)在语法演变中变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成分

二、问答题

1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原因:(1) 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外部因素)

(2) 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因素,决定着每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

特点:(1)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但语言的发展变化又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不是消灭现存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通过语言中新的要素逐渐积累、旧的要素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2)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是语言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发展变化的速度不一样,即使同一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词汇发展变化最快,而语音和语法发展变化则相对较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二是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由于所处条件不同,其发展变化也是不同的,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

2语言分化的原因和形式是什么?

原因:语言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同一社会总有程度不同的分化,每个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总是不均匀的,于是语言的创新总是在交际密度高的人群中或区域内优先传播,这就造成了语言的分化。

形式: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是同一语言因社会分化状况不同而造成的语言分化程度不同的三种形式。

3语言接触的原因和类型是什么?

原因:不同的社会有了接触,各个社会所使用的语言当然也及随之有了接触。社会接触有接触方式的不同,有接触深度的不同,与之相应,语言的接触也就有各种不同的结果。 类型:(1)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2)语言(区域)联盟与系统感染;

(3)语言替换与底层残留;

(4)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

(5)洋泾浜和混合语。

4研究语音演变的材料是什么?什么是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

演变材料:(1)方言和亲属语言;

(2)记录了语言过去状态的文字;

(3)古代借词。

演变规律:不受外系统接触影响的语音演变,其结果通常是很齐整的,可以用规律的形式表达出来。

演变机制:由于每个音位都处于系统之中,是音系平行对称性的制约了音系演变的方式和结果。

5语法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从演变结果看,可分为组合规则的演变、聚合规则的演变,这两个互相有联系的方面。

(2)从演变方式和途径看,主要有类推、结构的重新分析和语法化等。

6词汇和词义的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从演变结果来看,词汇的演变表现在新词产生、旧词消亡和词刺替换;词义的演变表现在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2)从演变原因看,词汇和词义的演变都与社会的变化有关,与系统内的聚合或组合关系有关,也与一个语言内部语音、语法等其他子系统有关。

(3)从演变方式和途径看,它主要与人类的认知规律有关,具体说就是隐喻和转喻。

7汉藏语系的特点是什么?包括哪几个语族?

特点:(1)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

(2)多用词序和虚词,而不像印欧语那样用词的内部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

(3)有一类专门的类别词,即量词。

包括:(1)汉语族:汉语

(2)藏缅语族:藏语,彝语,羌语,土家语等

(3)侗台语族:壮语,傣语,黎语等

(4)苗瑶语族:苗语,瑶语等


相关文章

  • 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专业课考试内容
  • 北京大学中文系2010年考研专业课考试内容一览表 http://www.zwkao.com 2009年11月11日 05:43 中文考研网 备注: 一.大综合 1.含义:"大综合"特指50分的客观题(填空题.选择题).除 ...查看


  • 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专升本英语考试纲要
  • 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专升本英语考试纲要 英语考试以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大纲和样题>为依据,测试考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包括一般性语言内容和涉外业务有关的内容. ...查看


  • 幼儿园学习[纲要]理论考试题
  • 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幼儿园管理条例 )和( 幼儿园工作规程 )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2.幼儿园教育是( 基础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 5.( 培 ...查看


  • 山东自考科目一览
  • 一.商务英语(本科) 专业代码050218 主考院校:山东财政学院.曲阜师范大学 本专业共设置12门课程和毕业论文.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学分) 3.日语(6学分) 4.高级英语(12学分) 5.英 ...查看


  • 2017年安徽中考英语试卷分析
  • 2017年安徽中考英语试卷分析(一) 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 陶毅 2017年安徽中考英语试卷严格依据<英语课程标准>和<2017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为指导,结合我省初中英语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试题紧扣考纲 ...查看


  • 古汉语言学纲要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各高校自主命题,参考书参差不齐,从各院校招生简章的统计和研究中,我们发现该学科主要的考试科目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三门,这三门考试科目分别所使用的高频参考书是:<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 ...查看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纲要
  •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适用年级:初中九年级 课 时:90课时 设 计: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背景 九年级上册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板块,设计了六个人文专题:土 ...查看


  • 大班语言[顽皮的雨滴]优秀说课稿范文
  • 大班语言<顽皮的雨滴>优秀说课稿范文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顽皮的小雨滴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顽皮的小雨滴.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 ...查看


  • [语言学概论]课程论文
  • <语言学概论>课程论文 <语言学概论>是中央电大开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本课程讲授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 ...查看


  • 公文及事务性文书
  • 根据答复对象,将公文题分为:对老百姓(事务性文书)和对机关(只考行政公文) 行政公文模板 考前要将框架记牢!!!考试一定要用好!!! 考试只用行政公文,分为: 上行文:上呈上级领导机关(报告):平行文--没有隶属.同等级别(函.函复,)下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