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致病的机理

其机理主要是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如气机运行障碍、脏腑功能失常,以及损伤机体阴阳、精血等。

(1)损伤脏腑。《黄帝内经》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说明情志不加节制会损伤脏腑功能。具体地说是:“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但临床上并非是一情只伤一固定脏腑,既可一情伤几脏,又可几情伤一脏。如思虑过度可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样悲忧太过亦能影响于脾,导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又如大喜伤心,但《黄帝内经》又提出:“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说明一切不良情绪都能影响于心,而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受伤,人体的整个功能皆会受损。

(2)影响气机。气机,是气的运动的根本形式,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功能活动及相互联系,均有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而情志致病,首先是扰乱气机,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里的上下,说明气机升降失常;这里的结,说明气机郁滞,运行不畅;此外,消、缓、乱,亦是气的运行障碍。可见,七情太过对于人体气机的影响是很严重的,也正如原文所说“百病生于气”,即许许多多疾病的发生皆与七情刺激,引起气机失常有关。

(3)精血亏损。《黄帝内经》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说明暴怒,可致血随气逆,发生呕血。《黄帝内经》又说:“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时自下”,这里的精时自下,即是恐惧太过,五脏所藏之阴精失去统摄,耗散不止。《医学入门》也指出:“暴喜动心不能主血”,意思是过喜则使气血涣散,血行不畅。此外,过分思虑,既可耗伤心血,又能影响食欲,造成气血生化不足,皆可使精血亏损。

(4)阴阳失调。《黄帝内经》说:“暴喜伤阳,暴怒伤阴”,说明情志过激,可损阴伤阳。《黄帝内经》又说:“大惊卒恐,则气血分离,阴阳破散。”阴阳破散,即阴阳失调。而阴阳协调,中医认为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阴平阳秘,精神乃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说明七情致病必须加以重视。

(5)先伤神,后伤形。《彭祖摄生养性论》说:“积怵不已,则魂神伤矣;愤怒不已,则魄神散矣,喜怒过多,神不归定;憎爱无定,神不守形;汲取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说明七情太过,能使人精神异常。这里的魂魄都是属于精神活动的一种形式,其中魄是一种本能的,非条件反射性的感觉和动作,包括听、触、视、痛觉,以及肢体某些动作,与精关系密切。魂也是神的一种活动形式,如果离了神的支配而单独活动,便表现为梦游、幻觉等。情志太激不仅伤神,亦能伤形。如《黄帝内经》说:“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这里的满脉去形,即是情志先伤阴阳,后伤形体的结果。从上可知,七情致病,有别于外感六淫,六淫伤人多伤形体,而情志致病,多先伤人神气,再伤形体。

其机理主要是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如气机运行障碍、脏腑功能失常,以及损伤机体阴阳、精血等。

(1)损伤脏腑。《黄帝内经》指出,“喜怒不节则伤脏”,说明情志不加节制会损伤脏腑功能。具体地说是:“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但临床上并非是一情只伤一固定脏腑,既可一情伤几脏,又可几情伤一脏。如思虑过度可影响脾的消化吸收功能,同样悲忧太过亦能影响于脾,导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又如大喜伤心,但《黄帝内经》又提出:“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说明一切不良情绪都能影响于心,而由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受伤,人体的整个功能皆会受损。

(2)影响气机。气机,是气的运动的根本形式,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功能活动及相互联系,均有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而情志致病,首先是扰乱气机,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里的上下,说明气机升降失常;这里的结,说明气机郁滞,运行不畅;此外,消、缓、乱,亦是气的运行障碍。可见,七情太过对于人体气机的影响是很严重的,也正如原文所说“百病生于气”,即许许多多疾病的发生皆与七情刺激,引起气机失常有关。

(3)精血亏损。《黄帝内经》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说明暴怒,可致血随气逆,发生呕血。《黄帝内经》又说:“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时自下”,这里的精时自下,即是恐惧太过,五脏所藏之阴精失去统摄,耗散不止。《医学入门》也指出:“暴喜动心不能主血”,意思是过喜则使气血涣散,血行不畅。此外,过分思虑,既可耗伤心血,又能影响食欲,造成气血生化不足,皆可使精血亏损。

(4)阴阳失调。《黄帝内经》说:“暴喜伤阳,暴怒伤阴”,说明情志过激,可损阴伤阳。《黄帝内经》又说:“大惊卒恐,则气血分离,阴阳破散。”阴阳破散,即阴阳失调。而阴阳协调,中医认为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阴平阳秘,精神乃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说明七情致病必须加以重视。

(5)先伤神,后伤形。《彭祖摄生养性论》说:“积怵不已,则魂神伤矣;愤怒不已,则魄神散矣,喜怒过多,神不归定;憎爱无定,神不守形;汲取而欲,神则烦;切切所思,神则败”,说明七情太过,能使人精神异常。这里的魂魄都是属于精神活动的一种形式,其中魄是一种本能的,非条件反射性的感觉和动作,包括听、触、视、痛觉,以及肢体某些动作,与精关系密切。魂也是神的一种活动形式,如果离了神的支配而单独活动,便表现为梦游、幻觉等。情志太激不仅伤神,亦能伤形。如《黄帝内经》说:“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这里的满脉去形,即是情志先伤阴阳,后伤形体的结果。从上可知,七情致病,有别于外感六淫,六淫伤人多伤形体,而情志致病,多先伤人神气,再伤形体。


相关文章

  • 论情志疗法及机理
  • [摘要] 情志疗法,即运用情志相胜理论 治疗 情志病证或躯体病证的疗法.<内经>按五行归属,将情志与五脏的关系概括为"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 ...查看


  • 中医情志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应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医情志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应用 作者:吕桂凤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4年第06期 [摘要]分析中医情志教学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运用状况,指出多媒体教学优点 ...查看


  • 中医基础理论整理笔记 1
  •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定义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 第一章 绪 论 1)症: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单个的独立的具体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2)病:是机体发生病变时,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及规律所作的 ...查看


  • 中医基础理论整理笔记
  • 第一章 绪 论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定义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 ...查看


  • 生命物质特征的气及对机体的调节
  • 摘要:气的生命物质特性和有气对机体的调节,才有生命的存在,否侧,生命即告结束.具有生命物质特性的气的正常存在和对机体的调节则表现为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则为异常的病理活动.研究正常气的活动规律,掌握异常气与临床表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指 ...查看


  • 情志致病病机与治疗
  • 2012年第1期87 情志致病的病机与治疗初探 熊炳成* 摘要:本文提出心神对情志的控制和调节,认为情志疾病的发生受物质基础.心神素质.体质因素多方面的影响,把情志疾病分为三个阶段,强调用心理方法治疗情志疾病,并提出七种治疗方法,对当前情志 ...查看


  • [中医养生康复学]教学大纲
  • <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教学大纲 (供医学类及医学相关各专业) 前 言 "治未病"是中医学一贯所倡导的,随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使医学的社 ...查看


  • 养生的最高境界
  • 养生的最高境界 1.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有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2.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 ...查看


  • [金匮要略]136题
  • [百合病]因为轻质不遂,郁而化火或热病之后余热未消,致心肺阴虚内热,以致精神恍惚不定,,饮食行为异常,以口苦小便赤脉象微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百脉一宗]百脉指全身血脉,宗本也,人体百脉同出一源(心脏) [奔豚]一种发作性的疾病,病发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