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市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加分析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6.03

(总分:16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追求的风格是:淳朴恬淡,本色自然,外表平易,纯色内涵,形式似

散, ,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环,万勿 ,切记颟顸。我认为,这是很高的标准。我最不赞成 雕琢,生造一些极为不自然的词

句, ,自以为美。

A.经营惨淡 率意 刻意 顾影自怜 B.不枝不蔓 率意 刻意 顾影自雄

C.经营惨淡 刻意 率意 顾影自雄 D.不枝不蔓 率意 刻意 顾影自怜

【答案】A(本段文字出自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自序》。惨淡经营:形容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不枝不蔓: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不芜杂。率意:任由自己心性,悉心尽意。刻意:故意,特意。顾影自怜:张率《绣赋》:“顾影自媚,窥镜自怜。”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含讽刺意)。顾盼自雄: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宜家公司称,经过认证和测试,其产品符合玩具适用的安全标准。但是,在随后的调查中,公司发现了安全标准尚未涉及的标准。

B.中国医改进入深水区,在众多领域无往不利的“互联网+”能否如人所愿,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医疗市场的社会化,答案不言自明。

C.自首届全球环境峰会召开以来,缔结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协议的尝试一直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何分担责任这一问题的困扰。

D.今年七月Juno飞船将抵达木星,进入运行轨道后,飞船将以每分钟3次做自转,并确保所有的设备以每小时400次的频率指向木星。

【答案】C(A、语序不当,“经过认证和测试”应改为“经过测试和认证”。B、表意不明,“答案不言自明”应改为“答案不容乐观”。D、成分残缺,“将以每分钟3次做自转”应改为“将以每分钟3次的频率做自转”)

3.下列诗句与“胭脂洗出秋阶影”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环佩空归月夜魂 B.浅笔终留倩女魂

C.冰雪招来露彻魂 D.笛咽高亭断魂客

【答案】C(题干中诗句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37回。为薛宝钗《咏白海棠》。A句出自杜甫《咏怀古迹》。B句出自陈寅恪《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D句出自清代祖关《金山杂诗》)

4.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国木构架建筑对屋顶的支承方式根本上不同于通常的西方三角形屋顶桁

架, ,屋顶的下凹曲面可使半筒形屋瓦严密结合,从而防止雨水渗漏。

①木构架由柱和梁组成。

② 梁有几层,其长度由下而上逐层递减。

③ 与此相反,中国的框架则有明显的灵活性。

④ 檩条,即支承椽的水平构件,被置于层层收缩的构架的肩部。

⑤ 正是由于后者,西方建筑的直线形的坡屋顶才会有那样僵硬的外表。 ⑥ 通过对构架高度与跨度的调整,可按需造出各种大小及不同弧度的屋顶。

A. ③①⑥②④⑤ B. ⑤③①⑥②④ C. ③⑤①②④

⑥ D. ⑤③①②④⑥

【答案】D(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由③句中“与此相反”,可确定其前一句应是⑤,由此排除A、C两项;从顶针效果看,原文最后一句是“屋顶的下凹曲面可„„”,由此可判断⑥句应在最后)

5.对下面图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一项是(3分)

国家统计局2009——2014年客运量统计表

指标(万人)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客运总量 2209309 2122992 3804035 3526319 3269508 2976898 铁路客运量 235074 21059 189337 186226 167609 152451 公路客运量 1908198 1853453 3557010 3286220 3052738 2779081 水运客运量 26293 23535 25752 24556 22392 22314 名航客运量 39195 35397 31936 29317 26769 23052

A.铁路客运量和民航客运量逐年增长,刺激了客运总量的递增。

B.对持续攀升的公路客运量和水运客运量,2012年是一个拐点。

C.铁路客运量虽持续增长,但在客运总量中所占比例没有上升。

D.水运客运量与客运总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且后者取决于前者。

【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莫之知。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

当禹疏导江水的时候,人们却堆积瓦砾加以阻挡。等到治水的事业完成,功业建立以后,给子孙万代带来了好处。禹目光远大,可是人们却没有谁知道这一点。所以,不可以跟普通的百姓商讨改变现状、进行创业开拓的大事,却可以跟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

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与诵曰:“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使郑简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必无能矣。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夫开善岂易哉!

子产开始治理郑国时,让田地有沟渠疆界,让城邑、鄙野有规定的服色。人民一起怨恨地唱道;“我们有田亩,子产征军赋。我们有衣冠,子产收赋税。谁要杀子产,我们去帮助。”三年之后,人民又歌颂他说:“我们有田亩,子产让它增五谷。我们有子弟,子产对他们施教育。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假使郑简公面对人民的诽谤非议,就不再任用子产,孔子了,那么国家一定无所成就,子产一定无法施展才能了。舟、车开始出现的时候,人们都不习惯,过了三代人们才感到习惯。开始做好事难道容易吗?

魏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文侯知之,命主书曰:“群臣宾客所献书者,操以进之。”主书举两箧以进。令将军视之,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将军还走,北面再拜曰:“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当此

时也,论士殆之日几矣,中山之不取也,奚宜二箧哉?一寸而亡矣。文侯,贤主也,而犹若此,又况於中主邪? 魏国攻打中山国,乐羊为将。乐羊攻下中山国以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夸功骄傲的神色。文侯察觉了这一点,就命令主管文书的官吏说。“群臣和宾客献上的书信,都拿来进上。”主管文书的官吏搬着两箱书信进上来。文侯让乐将军看这些书信。书信都是责难攻打中山国这件事的。乐将军转身退下几步,向北再拜说:“攻下中山国,不是我的力量,是君主您的功劳啊。”乐羊攻打中山国的时候,议论的人对这件事的危害一天比一无严重了,假使文侯相信了群臣宾客之言,认为中山国不可取,那么,哪里用得着两箱书信呢?只需一寸长的书信就足以让乐羊失去功劳了。文侯是贤明的君主,臣下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的君主呢? 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史起兴而对曰: “群臣或贤或不肖,贤者得志则可,不肖者得志则不可。”王曰:“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对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而西门豹勿知用,是其愚也。知而弗言,是不忠也。愚与不忠,不可效也。”魏王无以应之。明日,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 史起对曰:“可。”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为也。”王曰:“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史起敬诺,言之於王曰: “臣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虽死、藉,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王曰:“诺。”使之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怨,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魏襄王可谓能决善矣。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节选自《吕氏春秋·乐成》)

魏襄王跟臣子们一起喝酒,喝到正畅快的时候,魏王为臣子们祝酒,让臣子们都能得志。史起站起来回答说:“臣子有的贤明有的不肖,贤明的人得志可以,不肖的人得志就不可以。”魏王说:“让群臣都象西门豹当臣子那样。”史起回答说;“魏国分配给人民土地,每户一百亩,邺地偏偏给二百亩,这说明那里的土地不好。漳水在它的旁边,可是西门豹却不知利用,这说明他很愚蠢。知道这种情况却不报告,这说明他不忠。愚蠢和不忠,不可效法。”魏王无话回答他。第二天,召来史起问他说,“漳水还可以灌溉邺的田地吗?”史起回答说:“可以。”魏王说,“你何不替我去做这件事?。史起说;“我担心您不能做啊。”魏王说:“你如果真的能替我去做这件事,我全都听你的。”史超恭恭敬敬地答应了,并对魏王说:“我去做这件事,那里的人民一定非常怨恨我,严重了会弄死我,次之也会凌辱我。即使我被弄死或被凌辱,希望您派其他人继续完成这件事。”魏王说;“好吧。”派他去当邺令。史起于是去邺开始了引漳工程,邺地的人民非常怨恨史起,想要凌辱他,史起不敢出门,躲了起来。魏壬就派别人最终完成这一工程。水流到了田里,人民大大受益,一起歌颂他说;“邺地有贤令,此人是史公。引漳水,灌邺田。古来盐碱地,能长稻和谷。”魏襄王可说是能对善于做出决断了。如果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那么众人即使喧哗,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6.对下列句了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 赋:征税

B. 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 难:责难

C. 史起兴而对曰 兴:高兴

D. 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 遂:完成

【答案】C(音xīng,站起来)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的一项是(3分) ①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 ②愚与不忠,不可效也

③主书举两箧以进 ④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答案】D(①句中为介词,“同,跟”;②句中为连词,“和,同”。③句中为连词,表承接;④句中为介词,“按照”。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 (3分)

(2)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3分)

(3)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3分)

【答案】⑴ 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

⑵ (乐羊)攻下中山国以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夸功骄傲的神色。

⑶ 如果(君王)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那么众人即使喧哗,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9.作者感慨“夫开善岂易哉”的原因有哪些?结合全文概括回答。(4分) 答:

【答案】⑴老百姓可与乐成,难与虑始;⑵力排众议、知人善任的贤君少。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临江仙·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钟鼎山林”分别指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

【答案】钟鼎指做官,山林指退隐。借代。

(2)下阕画线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请简述。3分)

【答案】风雨之夜,两人挑灯不寐、联床夜话的画面。

(3)赏析“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的妙处?(4分)

【答案】这两句对仗工整,比喻巧妙:群山如黛,明水如镜。作者描绘如此明丽的秋景,自问自答,委婉地表达了对佑之千里独行的宽慰。

【或:①比喻、对偶。“晚山”对“秋水”,“翠”对“明”。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2分)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2分)

【附录】

【注解】1、祐之:辛助,字祐之,辛次膺之孙。曾为钱塘县令。辛次膺字企李,莱州人,政和二年进士,靖康初,奉亲来知浮梁,遂留居溪东之南城最高山下。

2、浮梁:县名,宋属饶州。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3、钟鼎山林:杜甫《清明》:“钟鼎山林各天成,浊醪粗饭任吾年。” 钟鼎,钟鸣鼎食,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豪华。山林,指隐居乡野。

4、宠辱休惊:《老子》:“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5、酒杯句:《论衡》:“河东项曼斯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曰:‘去时有数仙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居月之旁,其寒凄怆,口饥欲食,辄饮我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

6、裁冰:比喻作诗构思新巧。李贺诗:“天遣裁诗花作骨。”

7、记取二句:《王直方诗话》:“东坡喜韦苏州‘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之句,故在郑别子由云:‘寒灯对畴昔,夜雨何时听箫瑟。’„„在东府者有云:‘对床风雨夜,夜雨今萧瑟。’”贺铸《凌歌》:“量船载酒,赖使君相对两胡床。”

8、问谁句:苏轼《永遇乐》:“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9、晓山二句: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语译】无论在朝为官,还是隐于山林都是幻梦,何必为宠辱得失自我惊扰(皆要宠辱不惊)。只愿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夜吟冰雪之诗句,以此悠闲过一生。犹记得小时候,窗外风雨,两人同宿夜语的手足情谊。送行路上,牵挂前方不知有谁继续陪伴你。山色青翠如黛眉,秋水如同镜子清澈无波。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

(2) ,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3)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4) ,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6)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仰不愧于天, 。(《孟子·尽心上》)

(8)宜未雨而绸缪, 。(朱柏庐《治家格言》)

【答案】(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3)枯松倒挂倚绝壁(4)锦瑟无端五十弦(5)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6)起舞弄清影(7)俯不怍于人(8)毋临渴而掘井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2—15題。

林中遇险记

[法国]保尔·考里尔

意大利南部有个声名远播的地区名叫卡拉勃利亚,人们都知道那是个凶险之地。在那里,陌生人是不受欢迎的,而最不受欢迎的恐怕要推法国人,许多法国人因而惨死在当地人手里。那次我出门旅行,卡拉勃利亚是必经之地,而我正是法国人。

同行的是个小伙子,自称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了如指掌。山路崎岖,马行艰难,小伙子走在前面。在一个岔路口上,他领着我转向一条小路,说那是一条捷径,路也好走些,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很快就迷了路,我真后悔让一个嘴上没毛的愣头青带路。

我们在森林里左奔右突了一整天,走得越远,就越不知道身在何方,就越搞不清楚何去何从。天色已晚,我们竟意外地在密林深处发现了一户人家,我们已别无选择,只能胆战心惊地向那幢房子走去。进了屋,只见一大家子人正围着桌子吃饭,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共进晚餐。

同行的小伙子欣然入座,坐下以后就没心没肺地大吃大喝起来。我坐立不安,神经紧张地观察着屋里的一张张面孔,心里猜度着主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与寻常的乡下人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屋里的陈设却露了馅:各种形状、各种类型的刀枪就挂在墙上,少说也有十二件,有些男人的皮带上还别着手枪和匕首!我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恐惧,却还是露出了恐慌的神色。他们索性不理睬我,看来,这些人对我的反感不亚于我对他们的反感。

而我的那位年轻朋友却毫无知觉,他轻松自在地跟他们有说有笑。接着,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他竟然开始自报家门,还暴露了我们的来历和去向。他解释说,我们在林子里迷了路,没人知道我们的下落。他还说,要是这家人明天把我们带出森林的话,他会很高兴用钱来酬谢他们的。

亲爱的读者,请你想象一下!我们迷了路,又只有两个人,却坐在最可怕的敌人中间,而且世上还不会有人搭救我们!更可怕的是,我的朋友又说起他的手提箱里有非常珍贵的东西,所以睡觉的时候要枕着才行!唉,年轻人哪!经他这么煞有介事地一渲染,这家人不认为里面有黄金才怪呢,其实里面装的无非是他女朋友的信而已。

吃完了饭,主人把我们领到储藏室休息。储藏室在楼上,中央有张二层床,床离地有四米高,所以上床必须爬梯子。床的四周立着长长的架子,架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食品,足够他们吃一个冬天的。我的朋友立刻上了床,把手提箱往头下一枕,倒头便睡。我可不敢睡,我要熬上一夜,小心提防。

谁料竟一夜无事。天将破晓时,我以为平安无事了,却突然听到楼下传来的男主人跟妻子的说话声,我迅速把耳朵贴在贯通楼上楼下的烟囱上,听清了他们的对话内容。

丈夫说,“行,行,可是,两个都杀吗?”

妻子答,“对,都杀了。”

接下来他们说的话,我就听不清楚了。我怎么跟你描绘我当时的样子呢?我只记得四肢冰冷,吓得连气都透不过来。我们只有两个人,还手无寸铁,怎么能斗得过六个持刀带枪的呢?此外,我的朋友还在酣睡,叫醒他吗?又怕弄出声响。越窗逃跑吗?我心中暗想,跳是可以跳出去的,可窗下有两条大狗在虎视眈眈哩。 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楼梯上已经有了动静。从门缝望去,只见男主人一手提灯,一手手执长刀,他的妻子跟在后面。在门被推开之前,我闪到了门后。 两人上了楼,男主人走到床前,把刀在两齿之间咬着,就开始爬梯子,爬上去以后,他低头看了看我那位正在酣睡的朋友,右手举起了刀,啊„„左手从架子上取下一条猪腿,割了一大块,然后然后跟着妻子下了楼。门又关上了,灯光也没有了,我一个人呆呆地站着,还没有完全醒过味来。

天亮以后,他们全家人都来叫我们起床,他们在我们面前摆上了一桌丰盛的早餐,一顿美味佳肴!我们快吃完时,女主人又端进来一个盘子,盘子上盛着两只熟鸡,“刚刚煮好的,给你们,一只现在吃,一只带着路上吃。”

(张白桦译)

12.简要概括主人公所遇到的“险”?(4分)

答:

【答案】经过传说中的凶险之地,森林里迷路,投宿的人家挂满刀枪,同伴暴露底细,房东夫妻的对话和异常之举。

13.第六段刻画了“我”什么样的心理?有何作用?(6分)

答:

【答案】担心害怕,对朋友的嗔怪。(2分)为下文“我”一夜不眠做铺垫,同时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气氛。(4分)

14.小说的结尾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分)

答:

【答案】呼应前文,揭示谜底,杀的是鸡;使小说的情节出人意料,曲折生动;表现了主人一家的热情慷慨、体贴周到,丰富了人物形象;留给读者想象和回味的余地。

15.请结合全文,探究年轻人这一角色的作用。(6分)

答:

【答案】年轻人为走捷径而迷路,引发了后面一连串的情节;以年轻人的直率坦荡反衬我的多疑谨慎,暗示主人的善良友好;年轻人的松弛和我的戒备相对照,

相反相成,营造了越来越浓的紧张氛围;有助于主旨的表达:人与人之间应少提防,多信任。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题壁

王了一

题壁不知始于何时,相传司马相如过升仙桥,题柱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可见汉朝的人就有了弄脏公共场所的习惯,又唐朝韦肇初及第,偶于慈恩寺塔题名,后进慕效之,遂成故事。这故事就是后世所谓的“雁塔题名”。司马相如和韦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羡慕富贵:一个是未富贵二先夸口,一个是初富贵二便忘形。说得好听些,就是雅人深致;若从坏里说,这简直使无聊,令人作三日呕。 题壁也许纯然为的是留一个纪念吧,“某年月日某人到此一游”,这简单的几个字未必就是想出风头。但是,为什么不写在你的日记册上呢?假如你有一个照相机,还可以把盛地拍一个照,然后记上你来游的年月日,何苦弄脏了公共场所?你这是为人呢,还是为己?若说是为人,人家根本不认识你这个无名小卒,非但不能流芳千古,而且不足以遗臭万年;若说是为己,你何时重游还在不可知之数,甚至老死永不重游,你留几个文字又有什么用处?关于这个,往浅里说,你是像小学生用粉笔乱画墙壁,显得你没有好好受过教育;往深里说,你是因为喜欢这个风景,恨不得据为己有,公家的地方是不出卖的,就是卖你也买不起,你怀着阿Q的念头把公家的地方加上了你私人的记号。至于人家是否因此感觉“杀风景”,你可管不着,题壁完全象征了咱们中国人一种有我无人的心理。

有些人不甘心于只题一个名,他们还要题诗。这自然更胜一筹。“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风趣啊!可惜的是他们的诗多数是颇欠推敲,或者说是只敲而不推,因为他们吟诗有如擂鼓,“不通”“不通”又“不通”!胜地何辜,受此污辱!他们太不自量了。他们没有因为“李白题诗在上头”而搁笔,倒反是人人自比李杜,人人都要题诗在上头!未辩四声,遑论八病!只合矜夸荆室,床上吟诗;何须唐突山灵,墙头放屁!那些不喜欢文学的人,熟视无睹,倒也罢了。最苦的是那些对文学有兴趣的人,看见了字闭不了眼睛,总不免一看,看了之后,把水色山光的满怀乐趣都糟蹋了!寄语现代的司马相如和韦肇们,做做好事吧,莫再佛头着粪罢。当然,其间偶然也有达官名士,不爱惜他们的墨宝,来给山水增光,甚至于不惜重金,特雇巧匠,摩崖刻石,做得非常精雅。这似乎是无可批评的了。名山佳作,相得益彰,有时候,竟使我们不知道是人以山传呢,还是山以人传。这样,我们感谢大手笔之不暇,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但是,我总觉得题壁是中国文人的恶习。名人题壁,后人看见了也许发生仰慕之忱,然而在他本人却是未免自诩多才,令人有搔首弄姿之感。“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达官名士们在别的地方风头已经出够了,何必雁塔题名,才算是自鸣得意呢?再说,在立功之言之后,将来世家有纪,儒林有传,而全檀石室,又复永宝鸿文,自有人家捧场,更不必沾沾于炫露了。西施若不捧心,东施虽欲效颦亦苦无从效起。寄语达官名士们,你们如果不喜欢名山宝刹被尺二秀才乱涂乱画,你们就应该以身作则。

此外我还有一个建议,凡属公共游览场所,一律严禁题壁。如有典型才子未能免俗,一定要出风头,必须将佳作先付审查,缴纳重税,然后规定式样,指定地点,特许摩刻。说不定还有名门闺秀,像旧小说中所说的,在壁上题诗唱和,因而恋爱结婚。这样,多捐两个钱给公家,也是值得的。

1944年8月

16.请解释文中画线短语的含义。(6分)

(1)阿Q的念头。

(2)佛头着粪

【答案】⑴指占不了、买不起也要在心理上满足一把的念头。⑵比喻在名山胜地题歪诗。

17.从第三段看,作者为什么不赞成“题诗”?(6分)

【答案】题诗大多缺乏推敲,糟蹋山水,败坏游兴;名人题诗也有卖弄之嫌;引发后人效尤。

18.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述层次。(6分)

【答案】首先由历史上两则题壁的故事引出观点,接着分析题壁的心理,并论述题诗的弊端,最后提出严禁题壁的建议。

【附录】王力(1900.8.10—1986.5.3),字了一,广西博白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等先生。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他是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研究涉及音韵学、语法学、诗律学、语言学史等领域;同时也是杰出的的教育家、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且翻译过多部西方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龙虫并雕斋诗集》、《龙虫并雕斋琐语》等,主编有《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等。他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1962年~1964年,共4册,1980年修订)体系新颖、内容丰富,在国内外都获得好评。

作为中国百年来最卓越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也是一位散文家。曾著散文集《龙虫并雕斋琐语》。当初为生计起笔,说的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离乱之苦,却道尽了国人亦苦亦乐、亦庄亦谐的人生常态。中国现代文学史家常把王力先生和梁实秋、钱锺书推崇为抗战时期三大学者散文家。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据研究,美国空军战斗机失误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驾驶舱是按照飞行员身体特征的平均值设计的。可飞行员不是按平均值生长的,当他们必须在少于半秒钟

内做出判断和行动时,平均值系统和操作员之间的矛盾就容易导致一系列事故。后来,美国空军要求制造商改变设计,让座舱能随飞行员的个体特征做局部调整,让系统适应个人。此后战斗机事故率降低,作战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审题立意】

叙事性的材料审题当然应当读懂事情的背后。原先与后来,事故率降低,作战水平提升,原因何在?当然是过去平均化的设计,现在个性化的设计。因此在呼唤个性发展,自主独创的时代里这一材料内涵直指当下热点。

这则材料的核心立意无疑是聚焦“个体、个性、人性化”这些词语。教育要尊重个性,制造要体现人性化,城市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政治体制要适合各国国情。要允许个别、另类、异端的出现,要鼓励不同的言论与主义的论辩,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个人的前景无不与“个人”的“个”紧密相联。而这背后是人权,是尊重,是多元,是开放,是包容,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好愿景。 立意取“改变”也可以,这也是导致战斗机事故率降低,作战水平得到提升的原因之一,因时而动,顺风而转,改变才能适应,在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殊阶段,不变则死。所谓穷则通,通则变,变则久。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重环保,创新驱动,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迈向“中高端”。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华为、联想、中兴、阿里巴巴等一大批企业步入全球高技术行业领先行列。显然,改变才有机会,改革创新通向美好前程。

立意取“调整”、“适应”似乎也行!因为是改变一路而来的,同样是战斗机事故降低,作战水平得到提升的原因。

以下立意也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一刀切;主观设计与客观实际;个人与群体;等。

比较好的立意因该是:1、尊重个体差异;2、适时调整(改变)(变通)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史舜元作吾舅诗集序,以为有老杜句法,盖得之矣。而复云由山谷以入,则恐不然。吾舅儿时,便学工部,而终身不喜山谷也。若虚尝乘间问之,则曰:“鲁直雄豪奇险善为新样固有过人者然於少陵初无关涉前辈以为得法者皆未能深见耳。”

(节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五处)(5分)

【答案】鲁直雄豪奇险/善为新样/固有过人者/然於少陵初无关涉/前辈以为得法者/皆未能深见耳

21.文中“山谷”即 ,“工部”

即 。(2分)

【答案】黄庭坚(黄鲁直) 杜甫(杜子美)

【附录】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别称豫章先生、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杜甫,唐代伟大诗人。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

22.作者和史舜元对“吾舅”学诗的看法有何不同?(3分)

答:

【答案】作者认为“吾舅”学诗先从杜甫开始,与黄庭坚无关。史舜元认为“吾舅”学诗先学黄庭坚,后深得老杜句法。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鲁迅的《呐喊》塑造了杨二嫂、单四嫂、祥林嫂等一群妇女形象,他们处在生活的底层,心理扭曲,成为旧时代的牺牲品。

B.《子夜》中,赵伯韬银行资本家团体的主要成员有股票经纪人韩孟翔、信托公司理事长尚仲礼、地主冯云卿等。

C.在《女神》的《炉中煤》和《无烟煤》两首诗中,诗人都是以“煤”自喻,表达对祖国强烈的眷念之情。

D.《老人与海》中男孩马诺林的形象,既是老人硬汉形象的映衬,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温暖乐观的色彩。

E.《哈姆雷特》中少女奥菲利娅,因情人癫狂、父亲暴卒和兄长雷欧提斯失踪而焦虑悲伤,以致精神失常。

【答案】A C(A祥林嫂出自鲁迅《彷徨》中《祝福》;C《无烟煤》没有以“煤”自喻,表达的也非爱国主义热情)

24.简答题(10分)

⑴“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这则判词说的是《红楼梦》中哪位女子?暗示了她什么遭遇?其中“中山狼”指谁?(5分) 答:

【答案】贾迎春(2分)被迫出嫁,被虐待而死。(2分)“中山狼”指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1分)

⑵京剧《击鼓骂曹》取材于《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请概述此情节的主要内容。(5分)

答:

【答案】名士祢衡被孔融推荐给曹操,曹操让他做鼓吏来羞辱他。祢衡在宴会上裸衣击鼓,痛骂曹操。曹操不肯背负杀名士恶名,借刘表之手除掉祢衡。(出自原书23回)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论者往往指责新诗,说它孤芳自赏,不够大众化,其实,六十年来的新诗固然不够大众化,但是黄遵宪,苏曼殊以来的旧诗又何曾大众化呢?政治进入民主,传播工具商业化以后,儒家的诗教已经不能维持——真正大众化的诗,既非李杜,也非徐志摩,而是流行歌。

大诗人也不见得大众化。以李白而言,《床前明月光》固然人人会背,但是《襄阳歌》,《梁甫吟》之类又有多少解人?杜甫的《春望》固然脍炙人口,但是《壮游》《遣怀》一类较长较深的作品,也不见得怎么大众化。诗经的句子很多已成后世的成语,而楚辞则绝少这种情况。

一般人的大众化,往往只指空间的普及,而不包括时间的持久,其实真正的大众化应该兼顾两者,不但普及,还要持久。畅销书往往一时普及,但十年百年之后,便已湮没无闻,那样的大众化是靠不住的。诗之大众化,有时隔世始显,杜甫号称诗圣,但今传唐人所选唐诗九种,只有一种载录杜诗,要等到北宋中叶,杜诗才“大众化”起来。

在古代,诗的创作受科举的鼓励,有音乐的推广,又是读书人之间交际酬唱的雅事,因此,诗歌是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现在的知识分子日渐专业化,各行的专家学者各有所长,不再象儒家那样强调通才,更无须在吟风弄月,附庸风雅,唱酬之事已成绝响。教育制度也不再要求考生写诗,连文章都写不通了,还写什么诗呢?至于诗与歌之相结合,民国以来也未见复苏,但近五年台湾有所谓“现代民歌”兴起,其歌曲往往取自名家的新诗,比起流行曲的词来,境界自高。这种“现代民歌”颇受知识青年欢迎,唱片的销数也可观,可谓大众化的一个途径。

不少诗的读者,终身俯仰于古典诗的田地,吟咏之乐无须他求;新诗人无力与古典诗人去争读者,也是理所当然的,谁能要求六十年之变去颉顽三千年之常呢?对文学要求漫无止境的大众化,似乎不切实际,不如低调一点,要求“小众化”吧。

(选自余光中《谈新诗的三个问题》,有删节)

25.针对新诗不够大众化的指责,作者作了哪几点辩解?(6分)

答:

【答案】晚清以来的旧诗也不曾大众化;大诗人也不见得就能大众化;诗歌的大众化,有时隔世始显。(每点2分)

26.解释“六十年之变去颉顽三千年之常”的意思。(3分)

答:

【答案】以六十年新诗的发展变化去抗衡三千年之久的古诗的创作成就。

【附录】颉颃(xié háng):①鸟上下飞、向上向下飞。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②引申为不相上下,互相抗衡。③对抗,引申为较量。④倔强,傲慢。

27.依据文意,实现新诗的大众化,有哪些可能的途径?(6分)

答:

【答案】提升文化修养,倡导诗文唱酬;教育制度鼓励学生写诗;诗与歌相结合,借音乐推广。(每点2分)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6.03

(总分:16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追求的风格是:淳朴恬淡,本色自然,外表平易,纯色内涵,形式似

散, ,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环,万勿 ,切记颟顸。我认为,这是很高的标准。我最不赞成 雕琢,生造一些极为不自然的词

句, ,自以为美。

A.经营惨淡 率意 刻意 顾影自怜 B.不枝不蔓 率意 刻意 顾影自雄

C.经营惨淡 刻意 率意 顾影自雄 D.不枝不蔓 率意 刻意 顾影自怜

【答案】A(本段文字出自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自序》。惨淡经营:形容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不枝不蔓: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不芜杂。率意:任由自己心性,悉心尽意。刻意:故意,特意。顾影自怜:张率《绣赋》:“顾影自媚,窥镜自怜。”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含讽刺意)。顾盼自雄: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宜家公司称,经过认证和测试,其产品符合玩具适用的安全标准。但是,在随后的调查中,公司发现了安全标准尚未涉及的标准。

B.中国医改进入深水区,在众多领域无往不利的“互联网+”能否如人所愿,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医疗市场的社会化,答案不言自明。

C.自首届全球环境峰会召开以来,缔结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协议的尝试一直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何分担责任这一问题的困扰。

D.今年七月Juno飞船将抵达木星,进入运行轨道后,飞船将以每分钟3次做自转,并确保所有的设备以每小时400次的频率指向木星。

【答案】C(A、语序不当,“经过认证和测试”应改为“经过测试和认证”。B、表意不明,“答案不言自明”应改为“答案不容乐观”。D、成分残缺,“将以每分钟3次做自转”应改为“将以每分钟3次的频率做自转”)

3.下列诗句与“胭脂洗出秋阶影”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环佩空归月夜魂 B.浅笔终留倩女魂

C.冰雪招来露彻魂 D.笛咽高亭断魂客

【答案】C(题干中诗句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37回。为薛宝钗《咏白海棠》。A句出自杜甫《咏怀古迹》。B句出自陈寅恪《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D句出自清代祖关《金山杂诗》)

4.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国木构架建筑对屋顶的支承方式根本上不同于通常的西方三角形屋顶桁

架, ,屋顶的下凹曲面可使半筒形屋瓦严密结合,从而防止雨水渗漏。

①木构架由柱和梁组成。

② 梁有几层,其长度由下而上逐层递减。

③ 与此相反,中国的框架则有明显的灵活性。

④ 檩条,即支承椽的水平构件,被置于层层收缩的构架的肩部。

⑤ 正是由于后者,西方建筑的直线形的坡屋顶才会有那样僵硬的外表。 ⑥ 通过对构架高度与跨度的调整,可按需造出各种大小及不同弧度的屋顶。

A. ③①⑥②④⑤ B. ⑤③①⑥②④ C. ③⑤①②④

⑥ D. ⑤③①②④⑥

【答案】D(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由③句中“与此相反”,可确定其前一句应是⑤,由此排除A、C两项;从顶针效果看,原文最后一句是“屋顶的下凹曲面可„„”,由此可判断⑥句应在最后)

5.对下面图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一项是(3分)

国家统计局2009——2014年客运量统计表

指标(万人)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客运总量 2209309 2122992 3804035 3526319 3269508 2976898 铁路客运量 235074 21059 189337 186226 167609 152451 公路客运量 1908198 1853453 3557010 3286220 3052738 2779081 水运客运量 26293 23535 25752 24556 22392 22314 名航客运量 39195 35397 31936 29317 26769 23052

A.铁路客运量和民航客运量逐年增长,刺激了客运总量的递增。

B.对持续攀升的公路客运量和水运客运量,2012年是一个拐点。

C.铁路客运量虽持续增长,但在客运总量中所占比例没有上升。

D.水运客运量与客运总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且后者取决于前者。

【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莫之知。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

当禹疏导江水的时候,人们却堆积瓦砾加以阻挡。等到治水的事业完成,功业建立以后,给子孙万代带来了好处。禹目光远大,可是人们却没有谁知道这一点。所以,不可以跟普通的百姓商讨改变现状、进行创业开拓的大事,却可以跟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

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与诵曰:“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使郑简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必无能矣。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夫开善岂易哉!

子产开始治理郑国时,让田地有沟渠疆界,让城邑、鄙野有规定的服色。人民一起怨恨地唱道;“我们有田亩,子产征军赋。我们有衣冠,子产收赋税。谁要杀子产,我们去帮助。”三年之后,人民又歌颂他说:“我们有田亩,子产让它增五谷。我们有子弟,子产对他们施教育。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假使郑简公面对人民的诽谤非议,就不再任用子产,孔子了,那么国家一定无所成就,子产一定无法施展才能了。舟、车开始出现的时候,人们都不习惯,过了三代人们才感到习惯。开始做好事难道容易吗?

魏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文侯知之,命主书曰:“群臣宾客所献书者,操以进之。”主书举两箧以进。令将军视之,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将军还走,北面再拜曰:“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当此

时也,论士殆之日几矣,中山之不取也,奚宜二箧哉?一寸而亡矣。文侯,贤主也,而犹若此,又况於中主邪? 魏国攻打中山国,乐羊为将。乐羊攻下中山国以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夸功骄傲的神色。文侯察觉了这一点,就命令主管文书的官吏说。“群臣和宾客献上的书信,都拿来进上。”主管文书的官吏搬着两箱书信进上来。文侯让乐将军看这些书信。书信都是责难攻打中山国这件事的。乐将军转身退下几步,向北再拜说:“攻下中山国,不是我的力量,是君主您的功劳啊。”乐羊攻打中山国的时候,议论的人对这件事的危害一天比一无严重了,假使文侯相信了群臣宾客之言,认为中山国不可取,那么,哪里用得着两箱书信呢?只需一寸长的书信就足以让乐羊失去功劳了。文侯是贤明的君主,臣下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的君主呢? 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史起兴而对曰: “群臣或贤或不肖,贤者得志则可,不肖者得志则不可。”王曰:“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史起对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漳水在其旁,而西门豹勿知用,是其愚也。知而弗言,是不忠也。愚与不忠,不可效也。”魏王无以应之。明日,召史起而问焉,曰:“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 史起对曰:“可。”王曰:“子何不为寡人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为也。”王曰:“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史起敬诺,言之於王曰: “臣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臣虽死、藉,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王曰:“诺。”使之为邺令。史起因往为之。邺民大怨,欲藉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魏襄王可谓能决善矣。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节选自《吕氏春秋·乐成》)

魏襄王跟臣子们一起喝酒,喝到正畅快的时候,魏王为臣子们祝酒,让臣子们都能得志。史起站起来回答说:“臣子有的贤明有的不肖,贤明的人得志可以,不肖的人得志就不可以。”魏王说:“让群臣都象西门豹当臣子那样。”史起回答说;“魏国分配给人民土地,每户一百亩,邺地偏偏给二百亩,这说明那里的土地不好。漳水在它的旁边,可是西门豹却不知利用,这说明他很愚蠢。知道这种情况却不报告,这说明他不忠。愚蠢和不忠,不可效法。”魏王无话回答他。第二天,召来史起问他说,“漳水还可以灌溉邺的田地吗?”史起回答说:“可以。”魏王说,“你何不替我去做这件事?。史起说;“我担心您不能做啊。”魏王说:“你如果真的能替我去做这件事,我全都听你的。”史超恭恭敬敬地答应了,并对魏王说:“我去做这件事,那里的人民一定非常怨恨我,严重了会弄死我,次之也会凌辱我。即使我被弄死或被凌辱,希望您派其他人继续完成这件事。”魏王说;“好吧。”派他去当邺令。史起于是去邺开始了引漳工程,邺地的人民非常怨恨史起,想要凌辱他,史起不敢出门,躲了起来。魏壬就派别人最终完成这一工程。水流到了田里,人民大大受益,一起歌颂他说;“邺地有贤令,此人是史公。引漳水,灌邺田。古来盐碱地,能长稻和谷。”魏襄王可说是能对善于做出决断了。如果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那么众人即使喧哗,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6.对下列句了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 赋:征税

B. 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 难:责难

C. 史起兴而对曰 兴:高兴

D. 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 遂:完成

【答案】C(音xīng,站起来)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的一项是(3分) ①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 ②愚与不忠,不可效也

③主书举两箧以进 ④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答案】D(①句中为介词,“同,跟”;②句中为连词,“和,同”。③句中为连词,表承接;④句中为介词,“按照”。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 (3分)

(2)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3分)

(3)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3分)

【答案】⑴ 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

⑵ (乐羊)攻下中山国以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夸功骄傲的神色。

⑶ 如果(君王)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那么众人即使喧哗,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9.作者感慨“夫开善岂易哉”的原因有哪些?结合全文概括回答。(4分) 答:

【答案】⑴老百姓可与乐成,难与虑始;⑵力排众议、知人善任的贤君少。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临江仙·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钟鼎山林”分别指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

【答案】钟鼎指做官,山林指退隐。借代。

(2)下阕画线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请简述。3分)

【答案】风雨之夜,两人挑灯不寐、联床夜话的画面。

(3)赏析“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的妙处?(4分)

【答案】这两句对仗工整,比喻巧妙:群山如黛,明水如镜。作者描绘如此明丽的秋景,自问自答,委婉地表达了对佑之千里独行的宽慰。

【或:①比喻、对偶。“晚山”对“秋水”,“翠”对“明”。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2分)②以景结情。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2分)

【附录】

【注解】1、祐之:辛助,字祐之,辛次膺之孙。曾为钱塘县令。辛次膺字企李,莱州人,政和二年进士,靖康初,奉亲来知浮梁,遂留居溪东之南城最高山下。

2、浮梁:县名,宋属饶州。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3、钟鼎山林:杜甫《清明》:“钟鼎山林各天成,浊醪粗饭任吾年。” 钟鼎,钟鸣鼎食,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奏乐,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豪华。山林,指隐居乡野。

4、宠辱休惊:《老子》:“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5、酒杯句:《论衡》:“河东项曼斯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曰:‘去时有数仙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居月之旁,其寒凄怆,口饥欲食,辄饮我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

6、裁冰:比喻作诗构思新巧。李贺诗:“天遣裁诗花作骨。”

7、记取二句:《王直方诗话》:“东坡喜韦苏州‘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之句,故在郑别子由云:‘寒灯对畴昔,夜雨何时听箫瑟。’„„在东府者有云:‘对床风雨夜,夜雨今萧瑟。’”贺铸《凌歌》:“量船载酒,赖使君相对两胡床。”

8、问谁句:苏轼《永遇乐》:“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9、晓山二句: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语译】无论在朝为官,还是隐于山林都是幻梦,何必为宠辱得失自我惊扰(皆要宠辱不惊)。只愿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夜吟冰雪之诗句,以此悠闲过一生。犹记得小时候,窗外风雨,两人同宿夜语的手足情谊。送行路上,牵挂前方不知有谁继续陪伴你。山色青翠如黛眉,秋水如同镜子清澈无波。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

(2) ,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3)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4) ,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6)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7)仰不愧于天, 。(《孟子·尽心上》)

(8)宜未雨而绸缪, 。(朱柏庐《治家格言》)

【答案】(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3)枯松倒挂倚绝壁(4)锦瑟无端五十弦(5)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6)起舞弄清影(7)俯不怍于人(8)毋临渴而掘井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2—15題。

林中遇险记

[法国]保尔·考里尔

意大利南部有个声名远播的地区名叫卡拉勃利亚,人们都知道那是个凶险之地。在那里,陌生人是不受欢迎的,而最不受欢迎的恐怕要推法国人,许多法国人因而惨死在当地人手里。那次我出门旅行,卡拉勃利亚是必经之地,而我正是法国人。

同行的是个小伙子,自称对当地的地理环境了如指掌。山路崎岖,马行艰难,小伙子走在前面。在一个岔路口上,他领着我转向一条小路,说那是一条捷径,路也好走些,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很快就迷了路,我真后悔让一个嘴上没毛的愣头青带路。

我们在森林里左奔右突了一整天,走得越远,就越不知道身在何方,就越搞不清楚何去何从。天色已晚,我们竟意外地在密林深处发现了一户人家,我们已别无选择,只能胆战心惊地向那幢房子走去。进了屋,只见一大家子人正围着桌子吃饭,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共进晚餐。

同行的小伙子欣然入座,坐下以后就没心没肺地大吃大喝起来。我坐立不安,神经紧张地观察着屋里的一张张面孔,心里猜度着主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与寻常的乡下人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屋里的陈设却露了馅:各种形状、各种类型的刀枪就挂在墙上,少说也有十二件,有些男人的皮带上还别着手枪和匕首!我极力掩饰着内心的恐惧,却还是露出了恐慌的神色。他们索性不理睬我,看来,这些人对我的反感不亚于我对他们的反感。

而我的那位年轻朋友却毫无知觉,他轻松自在地跟他们有说有笑。接着,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他竟然开始自报家门,还暴露了我们的来历和去向。他解释说,我们在林子里迷了路,没人知道我们的下落。他还说,要是这家人明天把我们带出森林的话,他会很高兴用钱来酬谢他们的。

亲爱的读者,请你想象一下!我们迷了路,又只有两个人,却坐在最可怕的敌人中间,而且世上还不会有人搭救我们!更可怕的是,我的朋友又说起他的手提箱里有非常珍贵的东西,所以睡觉的时候要枕着才行!唉,年轻人哪!经他这么煞有介事地一渲染,这家人不认为里面有黄金才怪呢,其实里面装的无非是他女朋友的信而已。

吃完了饭,主人把我们领到储藏室休息。储藏室在楼上,中央有张二层床,床离地有四米高,所以上床必须爬梯子。床的四周立着长长的架子,架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食品,足够他们吃一个冬天的。我的朋友立刻上了床,把手提箱往头下一枕,倒头便睡。我可不敢睡,我要熬上一夜,小心提防。

谁料竟一夜无事。天将破晓时,我以为平安无事了,却突然听到楼下传来的男主人跟妻子的说话声,我迅速把耳朵贴在贯通楼上楼下的烟囱上,听清了他们的对话内容。

丈夫说,“行,行,可是,两个都杀吗?”

妻子答,“对,都杀了。”

接下来他们说的话,我就听不清楚了。我怎么跟你描绘我当时的样子呢?我只记得四肢冰冷,吓得连气都透不过来。我们只有两个人,还手无寸铁,怎么能斗得过六个持刀带枪的呢?此外,我的朋友还在酣睡,叫醒他吗?又怕弄出声响。越窗逃跑吗?我心中暗想,跳是可以跳出去的,可窗下有两条大狗在虎视眈眈哩。 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楼梯上已经有了动静。从门缝望去,只见男主人一手提灯,一手手执长刀,他的妻子跟在后面。在门被推开之前,我闪到了门后。 两人上了楼,男主人走到床前,把刀在两齿之间咬着,就开始爬梯子,爬上去以后,他低头看了看我那位正在酣睡的朋友,右手举起了刀,啊„„左手从架子上取下一条猪腿,割了一大块,然后然后跟着妻子下了楼。门又关上了,灯光也没有了,我一个人呆呆地站着,还没有完全醒过味来。

天亮以后,他们全家人都来叫我们起床,他们在我们面前摆上了一桌丰盛的早餐,一顿美味佳肴!我们快吃完时,女主人又端进来一个盘子,盘子上盛着两只熟鸡,“刚刚煮好的,给你们,一只现在吃,一只带着路上吃。”

(张白桦译)

12.简要概括主人公所遇到的“险”?(4分)

答:

【答案】经过传说中的凶险之地,森林里迷路,投宿的人家挂满刀枪,同伴暴露底细,房东夫妻的对话和异常之举。

13.第六段刻画了“我”什么样的心理?有何作用?(6分)

答:

【答案】担心害怕,对朋友的嗔怪。(2分)为下文“我”一夜不眠做铺垫,同时渲染了紧张恐怖的气氛。(4分)

14.小说的结尾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4分)

答:

【答案】呼应前文,揭示谜底,杀的是鸡;使小说的情节出人意料,曲折生动;表现了主人一家的热情慷慨、体贴周到,丰富了人物形象;留给读者想象和回味的余地。

15.请结合全文,探究年轻人这一角色的作用。(6分)

答:

【答案】年轻人为走捷径而迷路,引发了后面一连串的情节;以年轻人的直率坦荡反衬我的多疑谨慎,暗示主人的善良友好;年轻人的松弛和我的戒备相对照,

相反相成,营造了越来越浓的紧张氛围;有助于主旨的表达:人与人之间应少提防,多信任。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题壁

王了一

题壁不知始于何时,相传司马相如过升仙桥,题柱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此桥”,可见汉朝的人就有了弄脏公共场所的习惯,又唐朝韦肇初及第,偶于慈恩寺塔题名,后进慕效之,遂成故事。这故事就是后世所谓的“雁塔题名”。司马相如和韦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羡慕富贵:一个是未富贵二先夸口,一个是初富贵二便忘形。说得好听些,就是雅人深致;若从坏里说,这简直使无聊,令人作三日呕。 题壁也许纯然为的是留一个纪念吧,“某年月日某人到此一游”,这简单的几个字未必就是想出风头。但是,为什么不写在你的日记册上呢?假如你有一个照相机,还可以把盛地拍一个照,然后记上你来游的年月日,何苦弄脏了公共场所?你这是为人呢,还是为己?若说是为人,人家根本不认识你这个无名小卒,非但不能流芳千古,而且不足以遗臭万年;若说是为己,你何时重游还在不可知之数,甚至老死永不重游,你留几个文字又有什么用处?关于这个,往浅里说,你是像小学生用粉笔乱画墙壁,显得你没有好好受过教育;往深里说,你是因为喜欢这个风景,恨不得据为己有,公家的地方是不出卖的,就是卖你也买不起,你怀着阿Q的念头把公家的地方加上了你私人的记号。至于人家是否因此感觉“杀风景”,你可管不着,题壁完全象征了咱们中国人一种有我无人的心理。

有些人不甘心于只题一个名,他们还要题诗。这自然更胜一筹。“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风趣啊!可惜的是他们的诗多数是颇欠推敲,或者说是只敲而不推,因为他们吟诗有如擂鼓,“不通”“不通”又“不通”!胜地何辜,受此污辱!他们太不自量了。他们没有因为“李白题诗在上头”而搁笔,倒反是人人自比李杜,人人都要题诗在上头!未辩四声,遑论八病!只合矜夸荆室,床上吟诗;何须唐突山灵,墙头放屁!那些不喜欢文学的人,熟视无睹,倒也罢了。最苦的是那些对文学有兴趣的人,看见了字闭不了眼睛,总不免一看,看了之后,把水色山光的满怀乐趣都糟蹋了!寄语现代的司马相如和韦肇们,做做好事吧,莫再佛头着粪罢。当然,其间偶然也有达官名士,不爱惜他们的墨宝,来给山水增光,甚至于不惜重金,特雇巧匠,摩崖刻石,做得非常精雅。这似乎是无可批评的了。名山佳作,相得益彰,有时候,竟使我们不知道是人以山传呢,还是山以人传。这样,我们感谢大手笔之不暇,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但是,我总觉得题壁是中国文人的恶习。名人题壁,后人看见了也许发生仰慕之忱,然而在他本人却是未免自诩多才,令人有搔首弄姿之感。“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达官名士们在别的地方风头已经出够了,何必雁塔题名,才算是自鸣得意呢?再说,在立功之言之后,将来世家有纪,儒林有传,而全檀石室,又复永宝鸿文,自有人家捧场,更不必沾沾于炫露了。西施若不捧心,东施虽欲效颦亦苦无从效起。寄语达官名士们,你们如果不喜欢名山宝刹被尺二秀才乱涂乱画,你们就应该以身作则。

此外我还有一个建议,凡属公共游览场所,一律严禁题壁。如有典型才子未能免俗,一定要出风头,必须将佳作先付审查,缴纳重税,然后规定式样,指定地点,特许摩刻。说不定还有名门闺秀,像旧小说中所说的,在壁上题诗唱和,因而恋爱结婚。这样,多捐两个钱给公家,也是值得的。

1944年8月

16.请解释文中画线短语的含义。(6分)

(1)阿Q的念头。

(2)佛头着粪

【答案】⑴指占不了、买不起也要在心理上满足一把的念头。⑵比喻在名山胜地题歪诗。

17.从第三段看,作者为什么不赞成“题诗”?(6分)

【答案】题诗大多缺乏推敲,糟蹋山水,败坏游兴;名人题诗也有卖弄之嫌;引发后人效尤。

18.请简要分析全文的论述层次。(6分)

【答案】首先由历史上两则题壁的故事引出观点,接着分析题壁的心理,并论述题诗的弊端,最后提出严禁题壁的建议。

【附录】王力(1900.8.10—1986.5.3),字了一,广西博白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等先生。192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他是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研究涉及音韵学、语法学、诗律学、语言学史等领域;同时也是杰出的的教育家、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且翻译过多部西方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龙虫并雕斋诗集》、《龙虫并雕斋琐语》等,主编有《古代汉语》、《王力古汉语字典》等。他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1962年~1964年,共4册,1980年修订)体系新颖、内容丰富,在国内外都获得好评。

作为中国百年来最卓越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也是一位散文家。曾著散文集《龙虫并雕斋琐语》。当初为生计起笔,说的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离乱之苦,却道尽了国人亦苦亦乐、亦庄亦谐的人生常态。中国现代文学史家常把王力先生和梁实秋、钱锺书推崇为抗战时期三大学者散文家。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据研究,美国空军战斗机失误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驾驶舱是按照飞行员身体特征的平均值设计的。可飞行员不是按平均值生长的,当他们必须在少于半秒钟

内做出判断和行动时,平均值系统和操作员之间的矛盾就容易导致一系列事故。后来,美国空军要求制造商改变设计,让座舱能随飞行员的个体特征做局部调整,让系统适应个人。此后战斗机事故率降低,作战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审题立意】

叙事性的材料审题当然应当读懂事情的背后。原先与后来,事故率降低,作战水平提升,原因何在?当然是过去平均化的设计,现在个性化的设计。因此在呼唤个性发展,自主独创的时代里这一材料内涵直指当下热点。

这则材料的核心立意无疑是聚焦“个体、个性、人性化”这些词语。教育要尊重个性,制造要体现人性化,城市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政治体制要适合各国国情。要允许个别、另类、异端的出现,要鼓励不同的言论与主义的论辩,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个人的前景无不与“个人”的“个”紧密相联。而这背后是人权,是尊重,是多元,是开放,是包容,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好愿景。 立意取“改变”也可以,这也是导致战斗机事故率降低,作战水平得到提升的原因之一,因时而动,顺风而转,改变才能适应,在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殊阶段,不变则死。所谓穷则通,通则变,变则久。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重环保,创新驱动,助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迈向“中高端”。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华为、联想、中兴、阿里巴巴等一大批企业步入全球高技术行业领先行列。显然,改变才有机会,改革创新通向美好前程。

立意取“调整”、“适应”似乎也行!因为是改变一路而来的,同样是战斗机事故降低,作战水平得到提升的原因。

以下立意也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一刀切;主观设计与客观实际;个人与群体;等。

比较好的立意因该是:1、尊重个体差异;2、适时调整(改变)(变通)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史舜元作吾舅诗集序,以为有老杜句法,盖得之矣。而复云由山谷以入,则恐不然。吾舅儿时,便学工部,而终身不喜山谷也。若虚尝乘间问之,则曰:“鲁直雄豪奇险善为新样固有过人者然於少陵初无关涉前辈以为得法者皆未能深见耳。”

(节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五处)(5分)

【答案】鲁直雄豪奇险/善为新样/固有过人者/然於少陵初无关涉/前辈以为得法者/皆未能深见耳

21.文中“山谷”即 ,“工部”

即 。(2分)

【答案】黄庭坚(黄鲁直) 杜甫(杜子美)

【附录】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别称豫章先生、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杜甫,唐代伟大诗人。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

22.作者和史舜元对“吾舅”学诗的看法有何不同?(3分)

答:

【答案】作者认为“吾舅”学诗先从杜甫开始,与黄庭坚无关。史舜元认为“吾舅”学诗先学黄庭坚,后深得老杜句法。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鲁迅的《呐喊》塑造了杨二嫂、单四嫂、祥林嫂等一群妇女形象,他们处在生活的底层,心理扭曲,成为旧时代的牺牲品。

B.《子夜》中,赵伯韬银行资本家团体的主要成员有股票经纪人韩孟翔、信托公司理事长尚仲礼、地主冯云卿等。

C.在《女神》的《炉中煤》和《无烟煤》两首诗中,诗人都是以“煤”自喻,表达对祖国强烈的眷念之情。

D.《老人与海》中男孩马诺林的形象,既是老人硬汉形象的映衬,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温暖乐观的色彩。

E.《哈姆雷特》中少女奥菲利娅,因情人癫狂、父亲暴卒和兄长雷欧提斯失踪而焦虑悲伤,以致精神失常。

【答案】A C(A祥林嫂出自鲁迅《彷徨》中《祝福》;C《无烟煤》没有以“煤”自喻,表达的也非爱国主义热情)

24.简答题(10分)

⑴“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这则判词说的是《红楼梦》中哪位女子?暗示了她什么遭遇?其中“中山狼”指谁?(5分) 答:

【答案】贾迎春(2分)被迫出嫁,被虐待而死。(2分)“中山狼”指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1分)

⑵京剧《击鼓骂曹》取材于《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请概述此情节的主要内容。(5分)

答:

【答案】名士祢衡被孔融推荐给曹操,曹操让他做鼓吏来羞辱他。祢衡在宴会上裸衣击鼓,痛骂曹操。曹操不肯背负杀名士恶名,借刘表之手除掉祢衡。(出自原书23回)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论者往往指责新诗,说它孤芳自赏,不够大众化,其实,六十年来的新诗固然不够大众化,但是黄遵宪,苏曼殊以来的旧诗又何曾大众化呢?政治进入民主,传播工具商业化以后,儒家的诗教已经不能维持——真正大众化的诗,既非李杜,也非徐志摩,而是流行歌。

大诗人也不见得大众化。以李白而言,《床前明月光》固然人人会背,但是《襄阳歌》,《梁甫吟》之类又有多少解人?杜甫的《春望》固然脍炙人口,但是《壮游》《遣怀》一类较长较深的作品,也不见得怎么大众化。诗经的句子很多已成后世的成语,而楚辞则绝少这种情况。

一般人的大众化,往往只指空间的普及,而不包括时间的持久,其实真正的大众化应该兼顾两者,不但普及,还要持久。畅销书往往一时普及,但十年百年之后,便已湮没无闻,那样的大众化是靠不住的。诗之大众化,有时隔世始显,杜甫号称诗圣,但今传唐人所选唐诗九种,只有一种载录杜诗,要等到北宋中叶,杜诗才“大众化”起来。

在古代,诗的创作受科举的鼓励,有音乐的推广,又是读书人之间交际酬唱的雅事,因此,诗歌是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现在的知识分子日渐专业化,各行的专家学者各有所长,不再象儒家那样强调通才,更无须在吟风弄月,附庸风雅,唱酬之事已成绝响。教育制度也不再要求考生写诗,连文章都写不通了,还写什么诗呢?至于诗与歌之相结合,民国以来也未见复苏,但近五年台湾有所谓“现代民歌”兴起,其歌曲往往取自名家的新诗,比起流行曲的词来,境界自高。这种“现代民歌”颇受知识青年欢迎,唱片的销数也可观,可谓大众化的一个途径。

不少诗的读者,终身俯仰于古典诗的田地,吟咏之乐无须他求;新诗人无力与古典诗人去争读者,也是理所当然的,谁能要求六十年之变去颉顽三千年之常呢?对文学要求漫无止境的大众化,似乎不切实际,不如低调一点,要求“小众化”吧。

(选自余光中《谈新诗的三个问题》,有删节)

25.针对新诗不够大众化的指责,作者作了哪几点辩解?(6分)

答:

【答案】晚清以来的旧诗也不曾大众化;大诗人也不见得就能大众化;诗歌的大众化,有时隔世始显。(每点2分)

26.解释“六十年之变去颉顽三千年之常”的意思。(3分)

答:

【答案】以六十年新诗的发展变化去抗衡三千年之久的古诗的创作成就。

【附录】颉颃(xié háng):①鸟上下飞、向上向下飞。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②引申为不相上下,互相抗衡。③对抗,引申为较量。④倔强,傲慢。

27.依据文意,实现新诗的大众化,有哪些可能的途径?(6分)

答:

【答案】提升文化修养,倡导诗文唱酬;教育制度鼓励学生写诗;诗与歌相结合,借音乐推广。(每点2分)


相关文章

  • 2016年高考使用新课标全国卷省份
  • 2016年高考使用新课标全国卷省份 高考试题全国卷全国卷,简称全国卷,是教育部为未能自主命题的省份命题的高考试卷.分为新课标Ⅰ卷和新课标Ⅱ卷.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王辉介绍,2016年26个省市区将使用全国卷.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缩减为35 ...查看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简章
  • 离国美最近的知名品牌画室!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6年本科招生简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9年并入清华大学.学院历史悠久,学科结构完整,教学.科研.工艺实验条件完备,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连续两 ...查看


  • 2017年高考试卷将统一取消大部分加分政策
  • 2017年高考试卷将统一 取消大部分加分政策 高考,可是决定我们一生的考试,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坎,也是逃不过的现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痛,都说高考决定命运,以往的高考卷每个地方都不一样,难免大家会觉得不公平,希望能够同一份考卷. 据京华时 ...查看


  • 北京市高考改革英语减分,语数或加分
  • 今天下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召开了关于中高考教育改革的媒体沟通会,其中就涉及到有关中考和高考的一些考试内容和招生方式的相关改革. 央视报道称,从中考和高考的分值变动来看,大方向都是增加语文的分值,减少英语的分值.2016年中考语文的总卷面分将 ...查看


  • 2018小高考考试时间公布,数据分析各校近年4A人数得到惊人发现!
  • 重要通知 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获悉,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小高考)时间公布. 信息技术考试时间:2017年12月16日-18日:必修科目考试时间:2018年3月17日-18日. 何谓"小高考" 4A ...查看


  • 2016年高考统一命题
  • 教育部长袁贵仁:明年高考25省用统一命题试卷 盼统一录取线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5全国两会上表示,要减少学生加分项目,地方加分项目取消63%.把自主招生时间调到高考后.扩大高考统一命题试卷地区范围,目前确定明年25个省用统一命题的试卷. ...查看


  • 2016南京中考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重磅!2016年南京中考各科考试说明!!!(附名师解析) 语文:扎实推进,稳步向前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伯乐中学王芳 秉承素质教育精神,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近年来,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南京市语文学科中考试卷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 ...查看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7年本科招生简章
  • 零基础应届生首选画室!应届逆袭高复!高复终止高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7年本科招生简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9年并入清华大学.学院历史悠久,学科结构完整,教学.科研.工艺实验条件完备,在国内 ...查看


  • 2014年起北京市高考.中考改革重大调整
  • (市教委会议纪要) 高考改革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 2016年,英语将正式推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