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大陆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

为何中国大陆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挑战性,最具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奖项。它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向,有理想,愿为人类进步做贡献的工作者们向着人类陌生的领域大胆探索研究,开拓创新。据统计,平均一个国家在建国后30年就有第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中国成立50年了,为何竟没有一位中国本土科学家戴上这顶科学皇冠?

从教育方面来说,我们的教育一直存在着重结论而轻推理,重解题而轻思考,重成绩而轻过程,重功利而轻素质等一系列弊端。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我们很少能培养出真正的富有创新思维,敢于探索钻研的潜心甘为科学文化事业奉献的人,相反学而优则仕,“鲤鱼跳龙门”,现代版的“范进中举”仍在频频上演。很多研究人员没有用工研究,把太多的时间花在跟领导打交道上,想着赚钱,没有把研究作为一项理想而追求,所以很难有所成就。因此,对教育界提倡的素质教育,人们并不领情。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是许多学校无奈的选择。

从科技史的角度讲,虽说1901年颁发了第一次“诺贝尔奖”,而在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进北京,从此往后的半个世纪,中国都处于战乱和列强压迫之中,总体上说,基础科学研究没有什么重大的发展。解放后,在科技上有了很大发展,但改革之前处于封闭的状态。还有十年“文革”期间,国际上科技高速发展,而我们对基础研究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这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和积累;对于一个具有世界性前瞻性的高科技项目的研究,一个需要大量的经费,另一个则需要学术积累和学术传统。

对于经费方面,据2010年统计数据,中国科研开发经费只占GDP的1.70%,

相对于发达国家2.3%(瑞典达到4%)不但比例低而且绝对数量少,如果按人均则更少,甚至不如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再者,我国目前没有制定明确的“科技投入战略”,政府科技投入和企业科技投入还带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投入在国家发展规划中没有稳定渠道。科技投入管理与调控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政府科技投入资金政出多门,往往项目重复和支持不足同在;成果研发和成果应用分离;投入不足与浪费低效并存;科技投入资金管理较为粗放,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薄弱。

对于学术方面,我们科研工作稳定进行的时间积累远不及国外的著名的科研实验室,而且在科研队伍建设和人才甄选制度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中国人的特点也许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中庸,不太允许标新立异,科研人员的创新立异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不多。

总之。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全球经济,知识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还要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当然不只是为了什么诺贝尔奖,更是为了我国能真正提高综合国力,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为何中国大陆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

诺贝尔奖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挑战性,最具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奖项。它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向,有理想,愿为人类进步做贡献的工作者们向着人类陌生的领域大胆探索研究,开拓创新。据统计,平均一个国家在建国后30年就有第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中国成立50年了,为何竟没有一位中国本土科学家戴上这顶科学皇冠?

从教育方面来说,我们的教育一直存在着重结论而轻推理,重解题而轻思考,重成绩而轻过程,重功利而轻素质等一系列弊端。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我们很少能培养出真正的富有创新思维,敢于探索钻研的潜心甘为科学文化事业奉献的人,相反学而优则仕,“鲤鱼跳龙门”,现代版的“范进中举”仍在频频上演。很多研究人员没有用工研究,把太多的时间花在跟领导打交道上,想着赚钱,没有把研究作为一项理想而追求,所以很难有所成就。因此,对教育界提倡的素质教育,人们并不领情。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是许多学校无奈的选择。

从科技史的角度讲,虽说1901年颁发了第一次“诺贝尔奖”,而在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进北京,从此往后的半个世纪,中国都处于战乱和列强压迫之中,总体上说,基础科学研究没有什么重大的发展。解放后,在科技上有了很大发展,但改革之前处于封闭的状态。还有十年“文革”期间,国际上科技高速发展,而我们对基础研究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这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和积累;对于一个具有世界性前瞻性的高科技项目的研究,一个需要大量的经费,另一个则需要学术积累和学术传统。

对于经费方面,据2010年统计数据,中国科研开发经费只占GDP的1.70%,

相对于发达国家2.3%(瑞典达到4%)不但比例低而且绝对数量少,如果按人均则更少,甚至不如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再者,我国目前没有制定明确的“科技投入战略”,政府科技投入和企业科技投入还带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投入在国家发展规划中没有稳定渠道。科技投入管理与调控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政府科技投入资金政出多门,往往项目重复和支持不足同在;成果研发和成果应用分离;投入不足与浪费低效并存;科技投入资金管理较为粗放,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薄弱。

对于学术方面,我们科研工作稳定进行的时间积累远不及国外的著名的科研实验室,而且在科研队伍建设和人才甄选制度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中国人的特点也许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中庸,不太允许标新立异,科研人员的创新立异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不多。

总之。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全球经济,知识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还要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当然不只是为了什么诺贝尔奖,更是为了我国能真正提高综合国力,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相关文章

  • 综述:为什么中国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 为什么中国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可是距离科技强国,还差很远.我们国家尚不具有引领世界科学发展的能力,可谓任重而道远,中国大陆尚没有产生自然科学的诺奖获得者,原因是复杂的,以下我将就几方面进行综述,发 ...查看


  • ?中国式奇葩:屠呦呦一生努力不敌黄晓明一场秀!值得每个中国人反思!
  •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回复杀手查看答案 ◇ 言论受限为防失联请加小编微信 bg050411 这两天微信圈被屠呦呦,黄晓明两人刷屏...... 屠呦呦: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其研究 ...查看


  • 莫言为何把"国共"军队都当"人"来写
  • 热度 9已有 2923 次阅读2013-9-22 21:52 |个人分类:评论|系统分类:时政 莫言为何把"国共"军队都当"人"来写 作者 马得清 应台湾高僧大德星云法师的邀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陆 ...查看


  • 中美大学生究竟谁对社会贡献大
  • 今天的对比新闻,我们要对比中国高校和美国高校对社会的贡献,看看谁的贡献更大. 首先让我们看看中国官方媒体对美籍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人杨振宁最近一篇讲话的报导.他在讲话中说,中国大学对社会贡献比美国大.他还强调中国大学生出国留学并非绝对重要. ...查看


  • "台独分子"周子瑜事件,两岸情绪为何如此对立?
  • 要问这几天舆论场里谁最火,莫过于台湾艺人周子瑜.由于台湾"大选"在即,这位涉嫌"台独"的16岁小姑娘被推入舆论中央.经纪公司JYP娱乐怎么也想不到,这位刚刚准备进军大陆市场的艺人,竟以这样的方式名扬天 ...查看


  • 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人为何是屠呦呦而不是袁隆平
  • 9月23日,在纽约举行的美国拉斯克医学奖的颁奖大会上,一位"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无两院院士头衔".已是81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奖.拉斯克基金会在获奖人介绍中评价说,"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 ...查看


  • 中国与诺贝尔
  • 国人诺奖情结:拿不到忘不掉 学者称中国人离诺贝尔奖越来越近 呼唤更多"经典论文" 沪上学者表示:一步一个脚印,诺奖离我们不远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是华人高锟,让人欣喜不已.相比于往届的华人诺奖得主,高锟身上似 ...查看


  • 如何从两次世界大战废墟中崛起,解密德意志民族的强国之道
  • 文/光明日报驻柏林记者 田园 德国人是酷爱读书的民族,国民的读书习惯也推动德国一步步走上强国之路.近现代时期,德意志民族的思想家.文豪.艺术家.科学家层出不穷,德国从远离欧洲大陆中心的野蛮国家发展到如今引领欧洲统一的大国,离不开全民阅读的力 ...查看


  • 得了那么多诺贝尔奖的德国为何会立法禁止学前教育
  • 据湖南自主招生华夏高考网的了解,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现在的孩子最多三岁甚至一两岁就被送进幼儿园或者其他早教机构,为了让他们从小琴棋书画.能歌善舞,家长不惜花大价钱让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送去学习跳舞.体操.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