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派经济伦理思想探究及启示

  作者简介:孙彤(1986.11―),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   肖瑶(1987.10―),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摘要:西方经济学研究自学说创立之初就有两种根源,一种是对增加人类财富的关注,一种是更深层的精神价值的追求。因此,梳理古典经济学中的伦理思想脉络能够有效弥补高度数理化的经济学研究的偏颇之处,使经济学发展步入更为平衡与健康的轨道。本文将归纳和总结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流派与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伦理研究对我国现阶段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古典经济学派;理性经济人;公正旁观者;经济学伦理   一、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及政策建议。近年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逐渐出现高度数理化和“工程学”方法泛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为总结人类社会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往往采取高度抽象概括的数学模型,通过设定苛刻的假设条件来研究某些要素变动对总体经济规律产生的影响。从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把亚当・斯密提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进行了延伸,认为人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属于纯经济动物,因此在经济学研究中无需重视道德关怀和伦理价值,企图从工具主义的角度对经济现象进行解读。然而,如果对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需要运用逻辑推理等工程学原理,那么基于客观经济规律基础之上的政策建议往往要考虑更为复杂的伦理因素与道德因素,从而使经济政策能够促进更广大意义上人类的福祉,而不是沦为扩大贫富差距、引发社会动荡的推手与帮凶。   二、古典经济学派伦理基础   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主要探讨了国民财富的基本性质及产生根源,并提出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形成的基本假设:即理性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而利己的,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理性经济人在市场经济中是各经济主体人格化的体现,即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益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等。亚当・斯密同时推断出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市场将通过‘看不见的手’推动社会改进,市场主体在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对社会福利的增加也做出了更大贡献,而这种社会贡献虽然不源自市场主体的初衷,但客观上往往比源于单纯的利他性动机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斯密的论述并没有从结论上或道德上肯定了功利主义乃至工具主义的观点,即人可以在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不加任何限制于道德约束,而任何一种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追寻都在客观意义上导致了社会整体福祉的增长。斯密在道德上并没有对人类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加以否定,而是一定意义上肯定了其正当性。但同时斯密也指出,这种正当性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靠一整套伦理机制加以制约。而斯密将这种机制称为‘公正的旁观者’,而其内涵又是极为丰富的:包括理智、原则、良心,内心的仲裁者以及由此建立的一系列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道德体系、伦理体系等,并同时强调这一整套机制对理性经济人自利行为的引导约束作用。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曾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到“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其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康德对源自人类内心深处并且与生俱来的道德律的敬畏与尊崇。这与亚当・斯密在其另一部伦理学经典名著《道德情操论》中也表述了与康德类似的观点,并在其经济学论述中强调了源自人类自身道德律、良心、理智乃至由此建立的政治、法律、道德、伦理等上层建筑对人类自利本性的约束与制约。   三、国富论中的经济伦理思想辨析   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表示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存在一种凌驾于其上的力量,推动人类在主观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客观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用的最大化。然而,斯密并未对何谓“看得见的手”做出明确解释,后世经济学家将其理解为源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本身的力量,即客观规律本身。但根据《国富论》中对这一规律的描述,不难发现斯密本人对“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内涵具有更宽泛的理解,其中包括源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中源自利己性的利他行为,例如鞋业生产者为了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然要采取提高生产效率、改进工具、改善经营管理方式等行为,这一定意义上就促进了整个制鞋工业生产力的提升,从而给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福利。其次,除了市场经济自身的运行机制外,“看不见的手”还包括源自人性深处的理智、原则、良心、道德等利他主义倾向,以及由此衍生的道德、伦理、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的制度约束机制。这些都有利于把理性经济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对他人及社会的破坏性因素降到最低。关于此种机制的解释,斯密在其《国富论》中称之为“公正的旁观者”或者“理智、原则、良心、胸中的栖息者、内心的人、我的行为的大法官和仲裁者”。在此种意义上,斯密的经济学原则与伦理学原则出现了重合与统一。由此可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以及“理性经济人假设”并未给市场经济及资本主义制度歌功颂德,也没有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过度提升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而是希望通过能够促进社会正义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及诉诸人类内心深处的理性与道德对人类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加以约束限制,从而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提升。   四、启示   西方经济学作为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学科,为探索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推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古典经济学派经济伦理根源的探究,不难发现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伦理源源主要建立在三大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其一、以性恶论为基础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其二、产权界定的基础为私有制,并进一步重申了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根基,是神圣不可撼动的。其三、强调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市场运营机制,主张应将政府干预限制在最低水平。基于上述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伦理思想确认了以追求个人权利、财富最大化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并得出结论:只有确保充分的市场竞争及降低政府干预才能导致社会福利的普遍增加。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开始揭示古典经济学派的伦理学弊端,并指出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伦理思想在社会财富急剧增加时,将无法达到福利经济学理论指出的社会福利普遍增加。相反,容易导致社会风气的普遍下降以及社会大众对财富占有欲的无限膨胀,从而把整个社会拖入经济危机的谷底。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伦理缺陷,充分融合政治经济学中政府干预、道德约束等基本思想,最终引导社会风气更加趋向公平正义。(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施蒂格勒论文精粹》,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386页   [2] 维克多・J・范伯格:《经济学中的规则和选择》,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8页   [3] 王泓远. 马克思经济科学中的人本思想[J]. 江西财经大学 学报, 2004,(3).   [4] 卜 海. 论西方经济学的借鉴作用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 展[J]. 现代经济探讨, 2007,(2)

  作者简介:孙彤(1986.11―),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   肖瑶(1987.10―),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摘要:西方经济学研究自学说创立之初就有两种根源,一种是对增加人类财富的关注,一种是更深层的精神价值的追求。因此,梳理古典经济学中的伦理思想脉络能够有效弥补高度数理化的经济学研究的偏颇之处,使经济学发展步入更为平衡与健康的轨道。本文将归纳和总结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流派与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伦理研究对我国现阶段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古典经济学派;理性经济人;公正旁观者;经济学伦理   一、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及政策建议。近年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逐渐出现高度数理化和“工程学”方法泛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为总结人类社会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往往采取高度抽象概括的数学模型,通过设定苛刻的假设条件来研究某些要素变动对总体经济规律产生的影响。从而,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把亚当・斯密提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进行了延伸,认为人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属于纯经济动物,因此在经济学研究中无需重视道德关怀和伦理价值,企图从工具主义的角度对经济现象进行解读。然而,如果对经济运行规律的研究需要运用逻辑推理等工程学原理,那么基于客观经济规律基础之上的政策建议往往要考虑更为复杂的伦理因素与道德因素,从而使经济政策能够促进更广大意义上人类的福祉,而不是沦为扩大贫富差距、引发社会动荡的推手与帮凶。   二、古典经济学派伦理基础   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主要探讨了国民财富的基本性质及产生根源,并提出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形成的基本假设:即理性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而利己的,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理性经济人在市场经济中是各经济主体人格化的体现,即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素所有者追求收益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等。亚当・斯密同时推断出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市场将通过‘看不见的手’推动社会改进,市场主体在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对社会福利的增加也做出了更大贡献,而这种社会贡献虽然不源自市场主体的初衷,但客观上往往比源于单纯的利他性动机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斯密的论述并没有从结论上或道德上肯定了功利主义乃至工具主义的观点,即人可以在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不加任何限制于道德约束,而任何一种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追寻都在客观意义上导致了社会整体福祉的增长。斯密在道德上并没有对人类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加以否定,而是一定意义上肯定了其正当性。但同时斯密也指出,这种正当性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靠一整套伦理机制加以制约。而斯密将这种机制称为‘公正的旁观者’,而其内涵又是极为丰富的:包括理智、原则、良心,内心的仲裁者以及由此建立的一系列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道德体系、伦理体系等,并同时强调这一整套机制对理性经济人自利行为的引导约束作用。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曾在他的《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到“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其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康德对源自人类内心深处并且与生俱来的道德律的敬畏与尊崇。这与亚当・斯密在其另一部伦理学经典名著《道德情操论》中也表述了与康德类似的观点,并在其经济学论述中强调了源自人类自身道德律、良心、理智乃至由此建立的政治、法律、道德、伦理等上层建筑对人类自利本性的约束与制约。   三、国富论中的经济伦理思想辨析   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表示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存在一种凌驾于其上的力量,推动人类在主观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客观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用的最大化。然而,斯密并未对何谓“看得见的手”做出明确解释,后世经济学家将其理解为源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本身的力量,即客观规律本身。但根据《国富论》中对这一规律的描述,不难发现斯密本人对“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内涵具有更宽泛的理解,其中包括源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中源自利己性的利他行为,例如鞋业生产者为了降低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然要采取提高生产效率、改进工具、改善经营管理方式等行为,这一定意义上就促进了整个制鞋工业生产力的提升,从而给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福利。其次,除了市场经济自身的运行机制外,“看不见的手”还包括源自人性深处的理智、原则、良心、道德等利他主义倾向,以及由此衍生的道德、伦理、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的制度约束机制。这些都有利于把理性经济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对他人及社会的破坏性因素降到最低。关于此种机制的解释,斯密在其《国富论》中称之为“公正的旁观者”或者“理智、原则、良心、胸中的栖息者、内心的人、我的行为的大法官和仲裁者”。在此种意义上,斯密的经济学原则与伦理学原则出现了重合与统一。由此可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以及“理性经济人假设”并未给市场经济及资本主义制度歌功颂德,也没有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过度提升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而是希望通过能够促进社会正义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及诉诸人类内心深处的理性与道德对人类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加以约束限制,从而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提升。   四、启示   西方经济学作为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学科,为探索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推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古典经济学派经济伦理根源的探究,不难发现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伦理源源主要建立在三大思想体系的基础上:其一、以性恶论为基础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其二、产权界定的基础为私有制,并进一步重申了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根基,是神圣不可撼动的。其三、强调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市场运营机制,主张应将政府干预限制在最低水平。基于上述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伦理思想确认了以追求个人权利、财富最大化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并得出结论:只有确保充分的市场竞争及降低政府干预才能导致社会福利的普遍增加。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开始揭示古典经济学派的伦理学弊端,并指出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伦理思想在社会财富急剧增加时,将无法达到福利经济学理论指出的社会福利普遍增加。相反,容易导致社会风气的普遍下降以及社会大众对财富占有欲的无限膨胀,从而把整个社会拖入经济危机的谷底。因此,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古典经济学派的经济伦理缺陷,充分融合政治经济学中政府干预、道德约束等基本思想,最终引导社会风气更加趋向公平正义。(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施蒂格勒论文精粹》,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386页   [2] 维克多・J・范伯格:《经济学中的规则和选择》,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8页   [3] 王泓远. 马克思经济科学中的人本思想[J]. 江西财经大学 学报, 2004,(3).   [4] 卜 海. 论西方经济学的借鉴作用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 展[J]. 现代经济探讨, 2007,(2)


相关文章

  • 洛克哲学与英国古典经济学
  • 作者:赵修义 学术月刊 1997年04期 经济学与哲学有无关系?作为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的哲学对该时代经济思想有无影响?一个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是否蕴含着自己的哲学前提?这是一个颇有争议而又必需回答的问题.它不仅涉及思想史上的事实真相,而且涉及 ...查看


  •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 ...查看


  • 管理学理论综述
  • 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启示综述 摘 要: 管理活动随有人群出现产生,与此同时,管理思想逐步产生,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都可以找到在管理思想方面的很多论述,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管理的理 ...查看


  • 关于利奥波德生态伦理思想的翻译.解析与启示
  • 关于利奥波德生态伦理思想的翻译.解析与启示 作者:魏晓亮 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14年第10期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追求.本文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以利奥波德的生态环境伦理思 ...查看


  •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
  • 一.问题及其意义所谓"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是指市场经济本身的道德性及其理解.它至少涉及两个方面:其基本方面是,作为现代人类经济生活和行为的基本模式,市场经济是否有其内在的道德意义和价值尺度?这一问题的前提预设是,作为人 ...查看


  •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_伦理不及_及其庸俗性
  • 2013年第1期 第53卷 (总241期)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UNYAT-SE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No.12013Vol.53GeneralNo.241 "伦 ...查看


  • 庄浪县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宽容理解尊重关爱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庄浪县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宽容|理解|尊重|关爱论文选题题目 庄浪县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 ...查看


  •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重塑政府运动及其启示 AHP和ZOGP组合应用于公共部门人员选拔配置研究 B社区非营利组织与政府良性互动研究 CCIC公司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培训绩效评估研究 DM(直投)广告在我国的发展 ...查看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 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 1. 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 2. 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 3. 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 4. 政府行政成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