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者已死"到"编辑已死"?

  摘 要:随着当今媒介的发展,作者以及纸媒体时代的编辑早失去了原先在传播过程中的权威地位,今天的神话属于电子媒介传播中的芸芸大众。于是,在文本意义生产环节,不仅“作者已死”、连“编辑都已死了”。

  关键词:作者已死;传播媒介;权力;文本意义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221-02

  也难怪当作家渴望得到报酬,而出版商也不吝于给予的时候,出版经纪人就站在了文坛舞台的中心位置。惟有对这个圈子了若指掌的出版经纪人才能在作家和出版社之间复杂、昂贵的追求行动中穿梭自如;惟有以旗下多位极具爆发力的作家为后盾,经纪人才能代表客户和出版集团的大势力相抗衡;也惟有人脉广阔,专业经验丰富的经纪人,才能为作者从延伸版权的巨网中(包括国外版权,电影、戏剧、视听形式的版权等),争取到最高的收益,最后,当前的文化潮流是,艺术品的观念往往取代了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而经纪人的工作就是把图书和作者的主要概念塑造成适合大众消费的形式。这些都是事实,没有什么好争辩的。

   ――《编辑人的世界》

   《卡萨布兰卡》中里克问伊尔莎:“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市,那么多的酒吧,而你为什么偏偏走进我的?”同样,从开始论题到寻找编辑类的书籍,为什么最终在我、我面前摆放的是这本《编辑人的世界》?以上的过程其实和编辑的工作过程有着相似之处――选择的同时并事先排除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包括文本,包括作家本人,以及包括更深层次的意识形态的存在。

   说到选择并排除,当然涉及到一定的尺度和标准,而尺度和标准,又可以上溯到一个词――“authority”权力。作者(author)和“authority”是同一词源,从古希腊到中世纪,每一学科(如修辞学、雄辩术、语法)都有“author”。他们的工作是确定经典和尺度规范。所以作者(author)当然与权力紧紧相连。作者的权力表现的最突出的时代即是基督教统治时期。当时的各种新旧约,福音书等成为宗教规则的同时甚至成为世俗法规的参考。“基督教是一部圣书的宗教。基督是古代艺术惟一用书卷加以再现的神。不仅在其出现时,而且在其全部早期历史中,基督教始终不停地生产出新的神圣著作――诸如福音、使徒书信、启示录等信仰文献,烈士事迹、圣徒生平,祈祷书。”作者(author)这个概念自从诞生并确立以来,就和作品的传播权、解释权捆绑在一起,作者掌控一切,他们决定文本的具体内容,在写作前他们就预想好文本可能的受众,之后,他们还在沙龙或是文艺刊物上侃侃而谈对自己作品的解读。在早期的文本意义的世界里,作者的权力和地位不亚于世俗的君主。

   媒介的威力是惊人的,尼采大声呼喊“上帝已死”,1968年罗兰巴特也说:“作者已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巴特的意思是只有在作者的内心小世界,文本的意义才会随着作者的意愿而被阐释,而随着文本在早期大众媒体――报纸、杂志、书籍等的传播,中间的解释者已经大大增加。在报刊杂志占据主流传播的时代,编辑无疑是除了作者外最有力的意义解释者和推广者。出版社为何要出版这本书,选择出版哪些阶层作者的书,哪些文章可以在报刊首页做重点推荐进而引起读者关注并讨论,在掌控传播资源的时代,编辑的作用和权力甚至超过了作者。于是,在《编辑人的世界》这本传统媒介和新媒介过渡时期的编辑心得大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资深编辑们在分享挑选文本的心得――《与专家结为盟友――如何处理学者写的书》、《雕塑艺术品--编辑小说》……《一场精彩的探险――编辑男性逃避主义小说》等等诸如此类“把关人经验谈”式的文章。在传统媒介盛行时期,大量的“经典”也随之产生,编辑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可以总结为,确立尺度,规定标准,其工作之最终目的是为了权力所有者进行控制思想,并且剥夺所谓“低等”的阶层的话语权和艺术表达权力――有所选择,确立经典就意味着事先的排除。在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家的观点看来,各类文本载体类型经典的选择和确立,其意义等同于依照阶级、性别和种族的原因和过滤筛选艺术家和文学家。“作者已死”,他们再也无法掌控一切,权力转移到了大众传媒手上,文本的选择权,释义权被编辑们把关。纸媒介确立了文学在诸种艺术中的宗主地位,但纸媒介的迅速发展反而剥夺了作者原有的地位,确立了编辑的主导权。“各种经典排行榜只是各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旗帜:社会集团把它们当作自我确定的形式,他们让其他的支持者来探寻局限,同时暴露相互竞争的群体的矛盾和无奈。”

   传统的神话以及过去,作者以及纸媒体时代的编辑早已不是高坐殿堂之上的君主或教皇,今天的神话属于电子媒介传播中的芸芸大众。媒体的创造功能和传播功能逐渐合一,受众的选择性越来越高,越来越大,主动性随之增强。在后现代的解构主义者德里达看来,文本即是一切,文本是一种动态生成的不确定性,因而蓄藏着解释的无限可能性;同时,文本又是不确定的,它以其符号性与其他文本构成一种不断运动的参照关系,在无限意义生成活动中滑向意义的无限延异中。因此,“文本不存在确定性,……所有的文本都是一种再生产,事实上,文本潜藏着一个永远未呈现的意义,对这个意义的确定总是被延搁,并被新的替代物所补充和重新组构。”文本的范围从传统的文字作品(书籍、报章、杂志等),扩展至口语、听觉、视觉表达等类型(言谈、电视、电影、建筑、绘画、雕塑、装置艺术、音乐、网际网路等),进一步扩展其范围及于每日生活中意义表达或建构的实践活动,使生活世界及日常经验也成为文本的一种。这种文本意涵的扩展,打破了高级文化/低级文化、作者/读者的区分。于是在文本意义生产环节,不仅“作者已死”、连“编辑都已死了”。

   在这种新形势下,编辑的地位也许会日渐尴尬,这种趋势从《编辑人的世界》这本书中已经隐约有所体现。资深编辑对代表受众欣赏口味和市场需求的作家经纪人的心态真是又爱又恨:“当经纪人逐渐在作家的生活中占据核心位置的同时,实际上也削弱了编辑人的影响力。很少有经纪人能像编辑这么密切地参与了雕琢一本书的过程,这是出版业的结构性特色。但是由于出版社不断在财团手中卖来卖去,编辑人也频频跳槽,对作家而言,经纪人无意中变成了变动世界中不变的定点,是作家在经济上的救星,迈向成功高峰的推动者。”

  

  参考文献:

  [1]Ernst R. Curtius, European Literature and the Latin Middle Ages, trans. Willard R. Trask, Pantheon Books Inc., New York,1953.

  [2]查尔斯・阿尔铁里(Charles Altieri),保罗・史密斯等著.文化研究精粹读本[M].陶东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摘 要:随着当今媒介的发展,作者以及纸媒体时代的编辑早失去了原先在传播过程中的权威地位,今天的神话属于电子媒介传播中的芸芸大众。于是,在文本意义生产环节,不仅“作者已死”、连“编辑都已死了”。

  关键词:作者已死;传播媒介;权力;文本意义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221-02

  也难怪当作家渴望得到报酬,而出版商也不吝于给予的时候,出版经纪人就站在了文坛舞台的中心位置。惟有对这个圈子了若指掌的出版经纪人才能在作家和出版社之间复杂、昂贵的追求行动中穿梭自如;惟有以旗下多位极具爆发力的作家为后盾,经纪人才能代表客户和出版集团的大势力相抗衡;也惟有人脉广阔,专业经验丰富的经纪人,才能为作者从延伸版权的巨网中(包括国外版权,电影、戏剧、视听形式的版权等),争取到最高的收益,最后,当前的文化潮流是,艺术品的观念往往取代了艺术品本身的价值,而经纪人的工作就是把图书和作者的主要概念塑造成适合大众消费的形式。这些都是事实,没有什么好争辩的。

   ――《编辑人的世界》

   《卡萨布兰卡》中里克问伊尔莎:“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市,那么多的酒吧,而你为什么偏偏走进我的?”同样,从开始论题到寻找编辑类的书籍,为什么最终在我、我面前摆放的是这本《编辑人的世界》?以上的过程其实和编辑的工作过程有着相似之处――选择的同时并事先排除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包括文本,包括作家本人,以及包括更深层次的意识形态的存在。

   说到选择并排除,当然涉及到一定的尺度和标准,而尺度和标准,又可以上溯到一个词――“authority”权力。作者(author)和“authority”是同一词源,从古希腊到中世纪,每一学科(如修辞学、雄辩术、语法)都有“author”。他们的工作是确定经典和尺度规范。所以作者(author)当然与权力紧紧相连。作者的权力表现的最突出的时代即是基督教统治时期。当时的各种新旧约,福音书等成为宗教规则的同时甚至成为世俗法规的参考。“基督教是一部圣书的宗教。基督是古代艺术惟一用书卷加以再现的神。不仅在其出现时,而且在其全部早期历史中,基督教始终不停地生产出新的神圣著作――诸如福音、使徒书信、启示录等信仰文献,烈士事迹、圣徒生平,祈祷书。”作者(author)这个概念自从诞生并确立以来,就和作品的传播权、解释权捆绑在一起,作者掌控一切,他们决定文本的具体内容,在写作前他们就预想好文本可能的受众,之后,他们还在沙龙或是文艺刊物上侃侃而谈对自己作品的解读。在早期的文本意义的世界里,作者的权力和地位不亚于世俗的君主。

   媒介的威力是惊人的,尼采大声呼喊“上帝已死”,1968年罗兰巴特也说:“作者已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巴特的意思是只有在作者的内心小世界,文本的意义才会随着作者的意愿而被阐释,而随着文本在早期大众媒体――报纸、杂志、书籍等的传播,中间的解释者已经大大增加。在报刊杂志占据主流传播的时代,编辑无疑是除了作者外最有力的意义解释者和推广者。出版社为何要出版这本书,选择出版哪些阶层作者的书,哪些文章可以在报刊首页做重点推荐进而引起读者关注并讨论,在掌控传播资源的时代,编辑的作用和权力甚至超过了作者。于是,在《编辑人的世界》这本传统媒介和新媒介过渡时期的编辑心得大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资深编辑们在分享挑选文本的心得――《与专家结为盟友――如何处理学者写的书》、《雕塑艺术品--编辑小说》……《一场精彩的探险――编辑男性逃避主义小说》等等诸如此类“把关人经验谈”式的文章。在传统媒介盛行时期,大量的“经典”也随之产生,编辑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可以总结为,确立尺度,规定标准,其工作之最终目的是为了权力所有者进行控制思想,并且剥夺所谓“低等”的阶层的话语权和艺术表达权力――有所选择,确立经典就意味着事先的排除。在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家的观点看来,各类文本载体类型经典的选择和确立,其意义等同于依照阶级、性别和种族的原因和过滤筛选艺术家和文学家。“作者已死”,他们再也无法掌控一切,权力转移到了大众传媒手上,文本的选择权,释义权被编辑们把关。纸媒介确立了文学在诸种艺术中的宗主地位,但纸媒介的迅速发展反而剥夺了作者原有的地位,确立了编辑的主导权。“各种经典排行榜只是各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旗帜:社会集团把它们当作自我确定的形式,他们让其他的支持者来探寻局限,同时暴露相互竞争的群体的矛盾和无奈。”

   传统的神话以及过去,作者以及纸媒体时代的编辑早已不是高坐殿堂之上的君主或教皇,今天的神话属于电子媒介传播中的芸芸大众。媒体的创造功能和传播功能逐渐合一,受众的选择性越来越高,越来越大,主动性随之增强。在后现代的解构主义者德里达看来,文本即是一切,文本是一种动态生成的不确定性,因而蓄藏着解释的无限可能性;同时,文本又是不确定的,它以其符号性与其他文本构成一种不断运动的参照关系,在无限意义生成活动中滑向意义的无限延异中。因此,“文本不存在确定性,……所有的文本都是一种再生产,事实上,文本潜藏着一个永远未呈现的意义,对这个意义的确定总是被延搁,并被新的替代物所补充和重新组构。”文本的范围从传统的文字作品(书籍、报章、杂志等),扩展至口语、听觉、视觉表达等类型(言谈、电视、电影、建筑、绘画、雕塑、装置艺术、音乐、网际网路等),进一步扩展其范围及于每日生活中意义表达或建构的实践活动,使生活世界及日常经验也成为文本的一种。这种文本意涵的扩展,打破了高级文化/低级文化、作者/读者的区分。于是在文本意义生产环节,不仅“作者已死”、连“编辑都已死了”。

   在这种新形势下,编辑的地位也许会日渐尴尬,这种趋势从《编辑人的世界》这本书中已经隐约有所体现。资深编辑对代表受众欣赏口味和市场需求的作家经纪人的心态真是又爱又恨:“当经纪人逐渐在作家的生活中占据核心位置的同时,实际上也削弱了编辑人的影响力。很少有经纪人能像编辑这么密切地参与了雕琢一本书的过程,这是出版业的结构性特色。但是由于出版社不断在财团手中卖来卖去,编辑人也频频跳槽,对作家而言,经纪人无意中变成了变动世界中不变的定点,是作家在经济上的救星,迈向成功高峰的推动者。”

  

  参考文献:

  [1]Ernst R. Curtius, European Literature and the Latin Middle Ages, trans. Willard R. Trask, Pantheon Books Inc., New York,1953.

  [2]查尔斯・阿尔铁里(Charles Altieri),保罗・史密斯等著.文化研究精粹读本[M].陶东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 刘明清:我心目中的好编辑要能成为作者和学者的朋友
  • 要]  刘明清:关于编辑价值是这样的,图书出版过程和结果都证明:一本图书的成功是作者和编辑的共同成绩.刘明清:过去的编辑不太考虑图书的营销,只是考虑把书编出来,使作者满意,使出版社满意,但是读者满意不满意呢,过去是不太关注的. 原题:编辑的 ...查看


  • 讲座1 编辑改稿应当坚持的几条基本原则
  • 讲座1 编辑改稿应当坚持的几条原则 作为编辑,改稿是最日常的工作,如何将作者交来的不太规范和难免存在疏漏差错的原稿,通过阅读.核查.修改.校正以尽可能使其成为规范而无差错的正规出版物,这是编辑的重要职责. 在加工作者的原稿时免不了要对原稿作 ...查看


  • 医学编辑初审稿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医学编辑初审稿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杨美琴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编辑部 上海 200031) [摘要] 初审是审稿环节的第一步,初步决定稿件的取舍,编辑承担着这一重要责任.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总结了医 ...查看


  • 网络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职责与特点
  • [摘 要]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普及率日益提高,无线通讯技术及应用快速发展.先进的网络化技术使科技期刊编辑流程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赋予科技期刊编辑新的内涵.文章分析了网络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职责与特点. [关键词] 网络时代 编辑 职责 特点 ...查看


  • 中华网论坛 - 今日最感人文章:将军迟浩田母亲节撰文 怀念母亲
  • 位置:中华论坛 > 浏览帖子 [登录] [注册] [取消置顶] [精华] [发表主题] 楼主 主题:今日最感人文章:将军迟浩田母亲节撰文 怀念母亲 [编辑] [删除] 作者: 武间道 发表于: 2006-05-14 12:13:38都 ...查看


  • 图书编辑是做什么的
  • 从我刚工作一直到现在,身边很多人听说我的职业是"编辑"时,都会问:哪些书是你写的?哪个报纸或杂志上哪篇文章是你写的?甚至有很多作者,都常常把编辑和校对混为一谈. 确实,很多人并不知道编辑究竟是干什么的. 那么,如果你想成 ...查看


  • 图书编辑加工的层次\原则与方法
  • [摘要] 编辑加工环节是控制图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多出好书.多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为此探讨了图书编辑加工的层次.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 图书 ...查看


  • 全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基本素养
  •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0-10-18 17:42:4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时代赋予新闻编辑工作者的责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培养新型的编辑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实行双专业双学位制,开创复合型人才培养渠道,培 ...查看


  • 2015经典励志小说排行榜
  • 2015经典励志小说排行榜 1.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 作者:凯利bull;麦格尼格尔 编辑推荐: <自控力>为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只需10周,成功掌握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