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点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24.2.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和这三种位置关系对应的圆的半径与点到圆心的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并掌握它的运用.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

4.了解反证法的证明思想.

复习圆的两种定理和形成过程,并经历探究一个点、两个点、•三个点能作圆的结论及作图方法,给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接下去从这三点到圆心的距离逐渐引入点P•到圆心距离与点和圆位置关系的结论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并用数量关系表述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其它们的运用.

2.难点:反证法的证明思路.

3.关键:由一点、二点、三点、•四点作圆开始导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问题.

1.圆的两种定义是什么?

2.你能至少举例两个说明圆是如何形成的?

3.圆形成后圆上这些点到圆心的距离如何?

4.如果在圆外有一点呢?圆内呢?请你画图想一想.

二、探索新知

由上面的画图以及所学知识,我们可知:

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OP=d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

这个结论的出现,对于我们今后解题、判定点P是否在圆外、圆上、圆内提供了依据. 下面,我们接下去研究确定圆的条件:

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经过二点只能作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能作几个圆?经过二点、三点呢?请同学们按下面要求作圆.

(1)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2)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B,你是如何做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其圆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B、C三点(其中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你是如何做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小组演示:

(1)无数多个圆,如图1所示.

(2)连结A、B,作AB的垂直平分线,则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A、B的距离都相等,都满足条件,作出无数个.

其圆心分布在AB的中垂线上,与线段AB互相垂直,如图2所示.

lB

AB

(1) (2) (3)

(3)作法:①连接AB、BC;

②分别作线段AB、BC的中垂线DE和FG,DE与FG相交于点O;

③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作圆,⊙O就是所要求作的圆,如图3所示.

在上面的作图过程中,因为直线DE与FG只有一个交点O,并且点O到A、B、C•三个点的距离相等(中垂线上的任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经过A、B、C三点可以作一个圆,并且只能作一个圆.

也就是,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下面我们来证明: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作出一个圆.

证明:如图,假设过同一直线L上的A、B、C三点可以作一

个圆,设这个圆的圆心为P,那么点P既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1,又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L2,•即点P为L1与L2点,而L1⊥L,L2⊥L,这与我们以前所学的“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

已知直线垂直”矛盾.

所以,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 上面的证明方法与我们前面所学的证明方法思路不同,它不

是直接从命题的已知得出结论,而是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作一个圆),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在某些情景下,反证法是很有效的证明方法.

例1.某地出土一明代残破圆形瓷盘,如图所示.为复制该瓷盘确定其圆心和半径,请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瓷盘的圆心.

分析:圆心是一个点,一个点可以由两条直线交点而成,因此,只要在残缺的圆盘上任取两条线段,作线段的中垂线,交点就是我们所求的圆心.

作法:(1)在残缺的圆盘上任取三点连结成两条线段;

(2)作两线段的中垂线,相交于一点.

则O

就为所求的圆心.

三、 归纳总结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①三点确定一个圆;②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③圆有且只有一个

内接三角形;④三角形的外心是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⑤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⑥等腰三角形的外心一定在这个三角形内,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 B.2 C.3 D.4

2.如图,Rt△ABC,∠C=90°,AC=3cm,BC=4cm,则它的外心与顶点C的距离为

( ).

A.2.5 B.2.5cm C.3cm D.4cm

A

3.如图,△ABC内接于⊙O,AB是直径,BC=4,AC=3,CD平分∠ACB,则弦AD

长为( )

A.

BC5

25 B.

C D.3 2

二、填空题.

1.经过一点P可以作_______个圆;经过两点P、Q可以作________•个圆,•圆心在

_________上;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作________个圆,•圆心是________的交点.

2.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外接圆半径为_______,圆心到边的距离为________.

3.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______的中点,锐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______,钝角三角形

外心在三角形_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D是AB上一点,连结BD,并延长至E,连结AD,•若AB=AC,∠ADE=65°,试求∠BOC的度数.

A

24.2.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和这三种位置关系对应的圆的半径与点到圆心的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并掌握它的运用.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

4.了解反证法的证明思想.

复习圆的两种定理和形成过程,并经历探究一个点、两个点、•三个点能作圆的结论及作图方法,给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接下去从这三点到圆心的距离逐渐引入点P•到圆心距离与点和圆位置关系的结论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并用数量关系表述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其它们的运用.

2.难点:反证法的证明思路.

3.关键:由一点、二点、三点、•四点作圆开始导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问题.

1.圆的两种定义是什么?

2.你能至少举例两个说明圆是如何形成的?

3.圆形成后圆上这些点到圆心的距离如何?

4.如果在圆外有一点呢?圆内呢?请你画图想一想.

二、探索新知

由上面的画图以及所学知识,我们可知:

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OP=d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

这个结论的出现,对于我们今后解题、判定点P是否在圆外、圆上、圆内提供了依据. 下面,我们接下去研究确定圆的条件:

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经过二点只能作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能作几个圆?经过二点、三点呢?请同学们按下面要求作圆.

(1)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2)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B,你是如何做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其圆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线段AB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作圆,使该圆经过已知点A、B、C三点(其中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你是如何做的?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小组演示:

(1)无数多个圆,如图1所示.

(2)连结A、B,作AB的垂直平分线,则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A、B的距离都相等,都满足条件,作出无数个.

其圆心分布在AB的中垂线上,与线段AB互相垂直,如图2所示.

lB

AB

(1) (2) (3)

(3)作法:①连接AB、BC;

②分别作线段AB、BC的中垂线DE和FG,DE与FG相交于点O;

③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作圆,⊙O就是所要求作的圆,如图3所示.

在上面的作图过程中,因为直线DE与FG只有一个交点O,并且点O到A、B、C•三个点的距离相等(中垂线上的任一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所以经过A、B、C三点可以作一个圆,并且只能作一个圆.

也就是,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 下面我们来证明: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作出一个圆.

证明:如图,假设过同一直线L上的A、B、C三点可以作一

个圆,设这个圆的圆心为P,那么点P既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1,又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L2,•即点P为L1与L2点,而L1⊥L,L2⊥L,这与我们以前所学的“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

已知直线垂直”矛盾.

所以,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 上面的证明方法与我们前面所学的证明方法思路不同,它不

是直接从命题的已知得出结论,而是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作一个圆),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在某些情景下,反证法是很有效的证明方法.

例1.某地出土一明代残破圆形瓷盘,如图所示.为复制该瓷盘确定其圆心和半径,请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瓷盘的圆心.

分析:圆心是一个点,一个点可以由两条直线交点而成,因此,只要在残缺的圆盘上任取两条线段,作线段的中垂线,交点就是我们所求的圆心.

作法:(1)在残缺的圆盘上任取三点连结成两条线段;

(2)作两线段的中垂线,相交于一点.

则O

就为所求的圆心.

三、 归纳总结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①三点确定一个圆;②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③圆有且只有一个

内接三角形;④三角形的外心是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⑤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⑥等腰三角形的外心一定在这个三角形内,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1 B.2 C.3 D.4

2.如图,Rt△ABC,∠C=90°,AC=3cm,BC=4cm,则它的外心与顶点C的距离为

( ).

A.2.5 B.2.5cm C.3cm D.4cm

A

3.如图,△ABC内接于⊙O,AB是直径,BC=4,AC=3,CD平分∠ACB,则弦AD

长为( )

A.

BC5

25 B.

C D.3 2

二、填空题.

1.经过一点P可以作_______个圆;经过两点P、Q可以作________•个圆,•圆心在

_________上;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作________个圆,•圆心是________的交点.

2.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外接圆半径为_______,圆心到边的距离为________.

3.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______的中点,锐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______,钝角三角形

外心在三角形_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D是AB上一点,连结BD,并延长至E,连结AD,•若AB=AC,∠ADE=65°,试求∠BOC的度数.

A


相关文章

  • 直线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 第9课时 24.2.2直线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切线的性质定理,能熟练运用切线的判定定理. 切线的性质定理进行证明或计算. [重点] 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切线的性质定理 [难点] 对切线的判定定理. ...查看


  •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
  •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如图1,AB 是⊙O 的切线,B 为切点,AO 与⊙O 交于点C ,若∠BAO=40°,则∠OCB 的度数为( ) A .40° B .50° C .65° D .75 ...查看


  • 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详细目录(2012修订)
  • 初中数学新教材目录(2012修订)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7-9年级)各章目录及课时参考 (2012修订) 七年级上(62) 第1章 有理数(19) 1.1 正数和负数(2) 1.2 有理数(4) 1.2.1 有理数 1. ...查看


  • [教案]24.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 24.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继续学习几何证明. 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通过图形的运动来比较一般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中线的性质. 4.在图形的运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难点与重点: 1 ...查看


  • 比例线段教案(2015.7.1)
  • 24.2比例线段(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条线段的比的意义: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其性质:能运用比例线段的性质对比例式进行简单的变形. 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及判断线条是否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线段的性质解 ...查看


  • 工程施工规范
  • 编号: 密 级:秘密 工程施工规范 编写 审核 会签 批准 年 月 日 目 录 1 2 3 4 5 目的.................................................................... ...查看


  • 函数的有关概念
  • >说课稿 各位上午好!我是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函数的概念>. 首先,我对本节的教材进行一些解读 1.教材地位 函数的有关概念>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二 ...查看


  • 初中数学课本目录(新人教版 完整)
  • 初中数学课本目录(新人教版) 初一(上)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 ...查看


  • 2015最新初中数学人教版目录
  • 用心做教育 用爱筑未来 八年级(上) 第11章 三角形(8)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 11.1.1 三角形的边 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信息技术应用 画图找规律 11.2 与三角形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