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控制失败案

案例六:揭开中航油事件内幕

一个因成功进行海外收购曾被称为“买来个石油帝国”的企业,却因从事投 机行为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一个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 市公司,其总裁却被新加坡当地警方拘捕,接受管理部门的调查。

1、中航油事件背景

陈久霖现年43岁的陈久霖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取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企业 管理硕士学位,目前正在攻读清华大学在职法学博士学位。在新加坡和中国内地, 他一直被视为中国国企总裁中的一位明星。1997年,他先是被任命了成为中国 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总经理,其后又一路升至总裁。他的成功被认为是中国商 人进军海外市场的一个新形象。去年,总部设在瑞士的世界经济论坛评选出了40 位45岁以下的“亚洲经济新领袖”,陈久霖也名列其中。在陈久霖本人曾经就 读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中,他所领导的中国航油被作为商业管理的成功案 例。因为在新加坡的成功,陈久霖还被提升为了中国航油总公司的副总裁。

新加坡公司在陈久霖的管理下,中国航油一举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并于 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在短短六年间,中国航油的净资产增幅高达 761倍,陈久霖本人也成为了新加坡缴税个人所得税的冠军。 据报道,新加坡公司从1997年时的21.9万美元,迅速扩展到2003年时净 资产超过1亿美元,总资产将近30亿元,创造了“国有资产疯狂增值”的辉煌

业绩。 曾有国内同行论断“收购新加坡石油二成股权中航油剑指石油巨头”、 “收购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20.6%股权中航油曲线挑战三大石油集团”。

2、“押大押小”的金融赌注行为,为中国航油集团新加坡公司设下陷阱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新加坡公司在取得中国航油集团公司 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在此期间,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 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这是一种像“押大押小”一样的金融赌注行为。 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 加坡麦戈利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陈久霖买了“看跌”期权,赌 注每桶38美元。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攀升,陈久霖“押了小点开盘后却是大 点”。 2004年10月以来,新加坡公司所持石油衍生品盘位已远远超过预期价格。 根据其合同,需向交易对方(银行和金融机构)支付保证金。每桶油价每上涨1 美元,新加坡公司要向银行支付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导

致新加坡公司现金流 量枯竭,2004年10月26日至今,被迫关闭的仓位累计损失已达

3.94亿美元, 正在关闭的剩余仓位预计损失1.6亿美元,账面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54 亿美元。

3、视国家法规如儿戏,违法操作,大肆进行投机交易

新加坡公司从事的石油期权投机是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国务院1998年8 月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取 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允许进行套期保值,不得进行 投机交易。” 1999年6月国务院令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期 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禁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第四十八条规定:“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期货 交易总量应当与其同期现货交易量总量相适应。” 2001年10月,证监会发布《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 意见》,第二条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

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新加坡公司违规之处有三点:一是做了国家明令禁止不许做的事;二是场外 交易;三是超过了现货交易总量。

4、中航油明星陨落根在内控失灵

新加坡公司从事以上交易历时一年多,从最初的200万桶发展到出事时的 5200万桶,一直未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报告,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也没有发现。 直到保证金支付问题难以解决、经营难以为继时,新加坡公司才向集团公司紧急

报告,但仍没有说明实情。 陈久霖闯下如此大祸,偶然之中有必然因素。中国航油从事石油投机亏损 5.5亿美元后,一个被誉为走出去棋盘上“过河尖兵”的明星国企瞬间濒临破产

的边缘。人们在震惊之余,不免纷纷猜测其巨亏 背后的细节和过程,甚至有人说是在交易中中了西方大鳄的圈套。笼罩在事件上 空的迷雾恐怕只有在新加坡交易所委托的调查结论出来之后才能完全消散。但 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和所有在衍生工具市场上发生的巨额亏损一样,中航油事 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控机制失灵。

(一)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形同虚设

据中航油集团信息表明,中航油是经政府批准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 业务的,

以后擅自扩大了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相比较套期保值 业务,衍生品期权交易风险极大,且不易控制。不论是中航油内部,还是中航油 集团,在企业监管和风险管理上都暴出巨大漏洞。 根据中航油内部规定,损失2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要提交公司风险管理委

员会评估;累计损失超过35万美元的交易,必须得到总裁同意才能继续;任何 将导致50万美元以上损失的交易,将自动平仓。多达5亿多美元的损失,中航 油才向集团报告,而且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同时也是中航油集团的副总经理,中航 油经过批准的套期保值业务是中航油集团给其授权的,中航油集团事先没有发现 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管控机制足以说明问题。

(二)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控制不了“人”

据了解,陈久霖在中国航油集团公司重组、与民航总局脱钩前是一名普通干 部。脱钩后,上级管理部门提出要提拔陈久霖担任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班子绝大多数人不同意。但上级主管单位领导说:“这是上级 已经做出的决定。”陈久霖就这样被提拔为集团公司副总。 即便陈久霖这样走上了领导岗位,如果有完善的机制约束,也许还不会造成

如此严重的后果。可惜的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形同虚设。 公司总裁陈久霖同时兼任集团副总经理,这样的人事安排相信也是内控失灵的原 因之一。

(三)是新加坡公司基本上是陈久霖一人的“天下”

最初公司只有陈久霖一人,2002年10月,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向新加坡 公司派出党委书记和财务经理。但原拟任财务经理派到后,被陈久霖以外语不好 为由,调任旅游公司经理。第二任财务经理被安排为公司总裁助理。陈久霖不用 集团公司派出的财务经理,从新加坡雇了当地人担任财务经理,只听他一个人的。 党委书记在新加坡两年多,一直不知道陈久霖从事场外期货投机交易。

(四)是集团公司通过正常的财务报表没有发现陈久霖的秘密

从新加坡公司上报的2004年6月的财务统计报表,公司当月的总资产为4 2.6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11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为73%。长期应收 账款为11.7亿元人民币,应付款也是这么多。从账面上看,不但没有问题, 而且经营状况很漂亮。但实际上,2004年6月,新加坡公司就已经在石油期货 交易上面临3580万美元的潜在亏损,仍追加了错误方向“做空”的资金。由 于陈久霖在场外进行交易,集团公司通过正常的财务报表没有发现陈久霖的秘 密。新加坡当地的监督机构也没有发

现,中国航油集团新加坡公司还被评为20 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

(五)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和新加坡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

新加坡公司成立有风险委员会,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手册明确规定,损失 超过500万美元,必须报告董事会。但陈久霖从来不报,集团公司也没有制衡 的办法。2004年6月,陈久霖还在新加坡公开表示,新加坡公司只负责帮助客 户采购,佣金收入相对稳定,风险很低,不会受到油价高低的影响。在具体期货

案例六:揭开中航油事件内幕

一个因成功进行海外收购曾被称为“买来个石油帝国”的企业,却因从事投 机行为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一个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 市公司,其总裁却被新加坡当地警方拘捕,接受管理部门的调查。

1、中航油事件背景

陈久霖现年43岁的陈久霖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取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企业 管理硕士学位,目前正在攻读清华大学在职法学博士学位。在新加坡和中国内地, 他一直被视为中国国企总裁中的一位明星。1997年,他先是被任命了成为中国 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总经理,其后又一路升至总裁。他的成功被认为是中国商 人进军海外市场的一个新形象。去年,总部设在瑞士的世界经济论坛评选出了40 位45岁以下的“亚洲经济新领袖”,陈久霖也名列其中。在陈久霖本人曾经就 读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中,他所领导的中国航油被作为商业管理的成功案 例。因为在新加坡的成功,陈久霖还被提升为了中国航油总公司的副总裁。

新加坡公司在陈久霖的管理下,中国航油一举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并于 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在短短六年间,中国航油的净资产增幅高达 761倍,陈久霖本人也成为了新加坡缴税个人所得税的冠军。 据报道,新加坡公司从1997年时的21.9万美元,迅速扩展到2003年时净 资产超过1亿美元,总资产将近30亿元,创造了“国有资产疯狂增值”的辉煌

业绩。 曾有国内同行论断“收购新加坡石油二成股权中航油剑指石油巨头”、 “收购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20.6%股权中航油曲线挑战三大石油集团”。

2、“押大押小”的金融赌注行为,为中国航油集团新加坡公司设下陷阱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新加坡公司在取得中国航油集团公司 授权后,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在此期间,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 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这是一种像“押大押小”一样的金融赌注行为。 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 加坡麦戈利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陈久霖买了“看跌”期权,赌 注每桶38美元。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攀升,陈久霖“押了小点开盘后却是大 点”。 2004年10月以来,新加坡公司所持石油衍生品盘位已远远超过预期价格。 根据其合同,需向交易对方(银行和金融机构)支付保证金。每桶油价每上涨1 美元,新加坡公司要向银行支付5000万美元的保证金,导

致新加坡公司现金流 量枯竭,2004年10月26日至今,被迫关闭的仓位累计损失已达

3.94亿美元, 正在关闭的剩余仓位预计损失1.6亿美元,账面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54 亿美元。

3、视国家法规如儿戏,违法操作,大肆进行投机交易

新加坡公司从事的石油期权投机是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国务院1998年8 月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取 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允许进行套期保值,不得进行 投机交易。” 1999年6月国务院令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期 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禁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第四十八条规定:“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期货 交易总量应当与其同期现货交易量总量相适应。” 2001年10月,证监会发布《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 意见》,第二条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

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新加坡公司违规之处有三点:一是做了国家明令禁止不许做的事;二是场外 交易;三是超过了现货交易总量。

4、中航油明星陨落根在内控失灵

新加坡公司从事以上交易历时一年多,从最初的200万桶发展到出事时的 5200万桶,一直未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报告,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也没有发现。 直到保证金支付问题难以解决、经营难以为继时,新加坡公司才向集团公司紧急

报告,但仍没有说明实情。 陈久霖闯下如此大祸,偶然之中有必然因素。中国航油从事石油投机亏损 5.5亿美元后,一个被誉为走出去棋盘上“过河尖兵”的明星国企瞬间濒临破产

的边缘。人们在震惊之余,不免纷纷猜测其巨亏 背后的细节和过程,甚至有人说是在交易中中了西方大鳄的圈套。笼罩在事件上 空的迷雾恐怕只有在新加坡交易所委托的调查结论出来之后才能完全消散。但 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和所有在衍生工具市场上发生的巨额亏损一样,中航油事 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控机制失灵。

(一)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形同虚设

据中航油集团信息表明,中航油是经政府批准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 业务的,

以后擅自扩大了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相比较套期保值 业务,衍生品期权交易风险极大,且不易控制。不论是中航油内部,还是中航油 集团,在企业监管和风险管理上都暴出巨大漏洞。 根据中航油内部规定,损失2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要提交公司风险管理委

员会评估;累计损失超过35万美元的交易,必须得到总裁同意才能继续;任何 将导致50万美元以上损失的交易,将自动平仓。多达5亿多美元的损失,中航 油才向集团报告,而且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同时也是中航油集团的副总经理,中航 油经过批准的套期保值业务是中航油集团给其授权的,中航油集团事先没有发现 问题,并建立相应的管控机制足以说明问题。

(二)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控制不了“人”

据了解,陈久霖在中国航油集团公司重组、与民航总局脱钩前是一名普通干 部。脱钩后,上级管理部门提出要提拔陈久霖担任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班子绝大多数人不同意。但上级主管单位领导说:“这是上级 已经做出的决定。”陈久霖就这样被提拔为集团公司副总。 即便陈久霖这样走上了领导岗位,如果有完善的机制约束,也许还不会造成

如此严重的后果。可惜的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形同虚设。 公司总裁陈久霖同时兼任集团副总经理,这样的人事安排相信也是内控失灵的原 因之一。

(三)是新加坡公司基本上是陈久霖一人的“天下”

最初公司只有陈久霖一人,2002年10月,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向新加坡 公司派出党委书记和财务经理。但原拟任财务经理派到后,被陈久霖以外语不好 为由,调任旅游公司经理。第二任财务经理被安排为公司总裁助理。陈久霖不用 集团公司派出的财务经理,从新加坡雇了当地人担任财务经理,只听他一个人的。 党委书记在新加坡两年多,一直不知道陈久霖从事场外期货投机交易。

(四)是集团公司通过正常的财务报表没有发现陈久霖的秘密

从新加坡公司上报的2004年6月的财务统计报表,公司当月的总资产为4 2.6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11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为73%。长期应收 账款为11.7亿元人民币,应付款也是这么多。从账面上看,不但没有问题, 而且经营状况很漂亮。但实际上,2004年6月,新加坡公司就已经在石油期货 交易上面临3580万美元的潜在亏损,仍追加了错误方向“做空”的资金。由 于陈久霖在场外进行交易,集团公司通过正常的财务报表没有发现陈久霖的秘 密。新加坡当地的监督机构也没有发

现,中国航油集团新加坡公司还被评为20 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

(五)是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和新加坡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

新加坡公司成立有风险委员会,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手册明确规定,损失 超过500万美元,必须报告董事会。但陈久霖从来不报,集团公司也没有制衡 的办法。2004年6月,陈久霖还在新加坡公开表示,新加坡公司只负责帮助客 户采购,佣金收入相对稳定,风险很低,不会受到油价高低的影响。在具体期货


相关文章

  • 案例:中航油事件
  • 案例: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事件背景及其简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市场风云变幻.为了对石油现货风险进行规避,20世纪80年代国际原油期货这一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的大幅度增加,国家经过谨慎策划和考虑,于1998年陆 ...查看


  • 中航油案例分析
  •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成立于1993 年, 是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下称"集团公司")的海外子公司, 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 成为中国首家利 ...查看


  • 论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 论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承德新新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陈晓更 [铺耍]全面风险管理时中国绝大多教企业来讲还是个新概念,企业面临的扩张风险.投资风险.理财风险.借贷风险.担保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已成为资产发生损失的重要原因.薄弱甚至缺失的 ...查看


  • 悲情陈久霖
  • 中国商业史上向来不乏"老将出山",但没有一次老将出山会惊起这般波澜. 6月12日,陈久霖应邀在北京大学为100多名总裁进行了一场<上市与并购实战回顾>的演讲.在记者问及他的工作时,他做了低调的回应;6月14日 ...查看


  • 中航油事件的内控问题及反省
  • 一.中航油事件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于2001年12月6日批准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在上市的<招股说明书>中,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石油贸易涉及轻油.重油.原油.石化产品和石油衍生品等五个部分,公司的核心业务是航油采购,公司交易的衍生品包 ...查看


  • 底牌 | 揭秘中航油事件背后真相,日本财团如何做局绞杀中国企业
  • 在中国由一个资本输入国逐步变成一个资本输出国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大量的企业面临着如何走出去的困境,然而比如何走出去更值得关注的是,国门之外的丛林,是否已经布满了一双双贪婪的狼眼盯着众多涉世未深的中国企业?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暗战,往往比你所想到的 ...查看


  • 十大经典风险管理案例
  • 风险管理十大案例 案例1:法国兴业银行巨亏 一.案情 2008年1月18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家大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确认此 前约定的一笔交易,但法国兴业银行和这家银行根本没有交易往来.因此,兴业银行进行了一 次内部查清,结果发 ...查看


  • 陈九霖谈中国航油事件:我是个救火员,烧掉了自己
  • 2013年5月,陈九霖在北京. 原标题:陈九霖,地狱回来重新开始 人物简介 陈九霖,原名陈久霖.1961年10月20日生于湖北黄冈,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大学毕业后,他先在民航北京管理局任局长办公室翻译,后调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1 ...查看


  •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市场变化风起云涌,风险数量及其复杂性也与日俱增 "我们经常听到风险是如何摧毁一家公司的故事.如果你不能很好地管理风险,那么公司一夜之间就完蛋了.这也就告诉我们,企业必须能经受三重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