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从中国视角探索有机马克思主义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正在生成中的新学说和新流派,因其独特的中国元素而备受学界关注。日前,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上,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杨志华说:“在精神实质上,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深度契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无启发,也有望对全球生态文明转型产生广泛影响。”

杨志华第一次听到“有机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是在2013年赴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大本营——美国过程研究中心访学期间,合作导师是小约翰·柯布博士。第一次会面交谈,柯布就明确地提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对的,资本主义最终会毁灭自己,美国正在证明这一点。这位颇有影响的基督教生态神学家,所说的这番话让杨志华感到“震撼”。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每当人类面临各种严重危机,人们就会“回到马克思”去寻找智慧。比如,在生态危机凸显的大背景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挖掘阐发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唯物主义等思想,发展出生态马克思主义,从生态学的角度敲响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生态丧钟”。

1969年发生于美国加州圣芭芭拉的石油泄漏事件,引发柯布对生态危机的关注。其后几十年间,他写了大量文章,出版了几本重要著作,一以贯之的使命,就是批判资本主义的反自然性和反社会性,并以有利于环境、共同福祉和可持续未来的、建设性后现代文明为替代方案。

当时的替代方案还没有明确叫作“生态文明”。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率先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杨志华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的一步,鼓舞柯布明确了生态文明就是这样一种替代方案。

以小约翰·柯布博士为领军人物的美国过程哲学家和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经过长期酝酿,逐渐将以怀特海为宗师的有机哲学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借鉴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智慧,正式提出“有机马克思主义”新学说。

在这一新流派逐渐形成过程中,王治河、樊美筠两位中国学者做出了独特贡献,他们与柯布一起创建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主旨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生态文明。2013年6月,王治河、樊美筠应邀在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演讲,这可被看作是“有机马克思主义”一词在华语世界的最先产生。

2014年5月,在美国加州克莱蒙市举行的第八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有机马克思主义正式亮相国际舞台。柯布的弟子菲利普·克莱顿提出有机马克思主义三条宣言:资本主义非正义,“自由市场”不自由,穷人在气候异常等生态灾难里代价最惨重。

克莱顿等人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有机马克思主义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强调从最新科学汲取洞见,都关怀社会弱势群体而不是自私自利,都谴责过度抽象的哲学和不关注实践,都将地球看作是一张“生命之网”。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是现代性,特别是现代性蕴含的无限经济增长癖。环境问题不只是象征性地贴点创可贴就能解决的,需要文明的转变——走向生态文明。

柯布提出,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将人类和生态共同体的福祉置于经济增长的目标之上。克莱顿也认为,如果全世界只追求经济无限增长,只想争强斗富,将毁灭全人类。因此,站在穷人的立场上,关注共同福祉,还是站在富人的立场上,关心个人利益,这是一个根本选择。

这样一个根本抉择,在被资本逻辑所支配的资本主义国家,目前仍是不可想象的。就金融危机问题,柯布曾尖锐指出,这生动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危险性:将一切都私人化了。美国政府把本应由政府解决的问题完全托付给私人机构,“在我看来,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标志着全球金融体系的破产,而且标志着现代资本主义体系的破产”。

《有机马克思主义》一书的副标题“资本主义与生态灾难的替代方案”,这个替代方案潜含的答案就是“走向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柯布看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景,认为这不仅因为理论上中国是拥有《易经》的民族,而且就现实层面讲,与美国不同,“中国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她抵抗金融寡头的霸权,谋求普通民众共同的福祉”。

作为西方世界最早提出“绿色GDP”的生态经济学家之一,柯布一直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要取消资本主义国家流行的评价进步的方法——GDP评价法。杨志华说,这些理论与我们当前倡导的“不以GDP论英雄”的考评发展趋势是合拍的,“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共同追求上,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有着强烈的共鸣,可以合奏人类文明转型的新乐章”。

相较于生态马克思主义而言,有机马克思主义更加强调文化传统和精神因素对经济社会的作用,自觉地从各种传统优秀文化当中汲取智慧养分,进而成为一种活生生的、时代化、民族化的实践智慧。柯布、克莱顿等人发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内在契合的:一方面,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都和有机马克思主义一样强调流变、系统整体性;另一方面,都是否定二元对立思维,强调社会整体取向的思维方式。

“与以往中国学界对西方思想的追风不同,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成过程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思想文化起到了独特作用。”杨志华认为,在所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中,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目前为止唯一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

有机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文化危机,“在此意义上讲,有机马克思主义不只是西方的,也不只是中国的,而是具有‘国际范’的新马克思主义”。杨志华认为,值得我们从中国视角对之加以认真探索。(谢海潮)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正在生成中的新学说和新流派,因其独特的中国元素而备受学界关注。日前,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上,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杨志华说:“在精神实质上,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深度契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无启发,也有望对全球生态文明转型产生广泛影响。”

杨志华第一次听到“有机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是在2013年赴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大本营——美国过程研究中心访学期间,合作导师是小约翰·柯布博士。第一次会面交谈,柯布就明确地提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对的,资本主义最终会毁灭自己,美国正在证明这一点。这位颇有影响的基督教生态神学家,所说的这番话让杨志华感到“震撼”。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每当人类面临各种严重危机,人们就会“回到马克思”去寻找智慧。比如,在生态危机凸显的大背景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挖掘阐发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唯物主义等思想,发展出生态马克思主义,从生态学的角度敲响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生态丧钟”。

1969年发生于美国加州圣芭芭拉的石油泄漏事件,引发柯布对生态危机的关注。其后几十年间,他写了大量文章,出版了几本重要著作,一以贯之的使命,就是批判资本主义的反自然性和反社会性,并以有利于环境、共同福祉和可持续未来的、建设性后现代文明为替代方案。

当时的替代方案还没有明确叫作“生态文明”。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率先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杨志华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的一步,鼓舞柯布明确了生态文明就是这样一种替代方案。

以小约翰·柯布博士为领军人物的美国过程哲学家和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经过长期酝酿,逐渐将以怀特海为宗师的有机哲学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借鉴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智慧,正式提出“有机马克思主义”新学说。

在这一新流派逐渐形成过程中,王治河、樊美筠两位中国学者做出了独特贡献,他们与柯布一起创建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主旨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生态文明。2013年6月,王治河、樊美筠应邀在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表演讲,这可被看作是“有机马克思主义”一词在华语世界的最先产生。

2014年5月,在美国加州克莱蒙市举行的第八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有机马克思主义正式亮相国际舞台。柯布的弟子菲利普·克莱顿提出有机马克思主义三条宣言:资本主义非正义,“自由市场”不自由,穷人在气候异常等生态灾难里代价最惨重。

克莱顿等人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有机马克思主义有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强调从最新科学汲取洞见,都关怀社会弱势群体而不是自私自利,都谴责过度抽象的哲学和不关注实践,都将地球看作是一张“生命之网”。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态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是现代性,特别是现代性蕴含的无限经济增长癖。环境问题不只是象征性地贴点创可贴就能解决的,需要文明的转变——走向生态文明。

柯布提出,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将人类和生态共同体的福祉置于经济增长的目标之上。克莱顿也认为,如果全世界只追求经济无限增长,只想争强斗富,将毁灭全人类。因此,站在穷人的立场上,关注共同福祉,还是站在富人的立场上,关心个人利益,这是一个根本选择。

这样一个根本抉择,在被资本逻辑所支配的资本主义国家,目前仍是不可想象的。就金融危机问题,柯布曾尖锐指出,这生动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危险性:将一切都私人化了。美国政府把本应由政府解决的问题完全托付给私人机构,“在我看来,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标志着全球金融体系的破产,而且标志着现代资本主义体系的破产”。

《有机马克思主义》一书的副标题“资本主义与生态灾难的替代方案”,这个替代方案潜含的答案就是“走向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柯布看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景,认为这不仅因为理论上中国是拥有《易经》的民族,而且就现实层面讲,与美国不同,“中国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有助于她抵抗金融寡头的霸权,谋求普通民众共同的福祉”。

作为西方世界最早提出“绿色GDP”的生态经济学家之一,柯布一直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要取消资本主义国家流行的评价进步的方法——GDP评价法。杨志华说,这些理论与我们当前倡导的“不以GDP论英雄”的考评发展趋势是合拍的,“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共同追求上,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有着强烈的共鸣,可以合奏人类文明转型的新乐章”。

相较于生态马克思主义而言,有机马克思主义更加强调文化传统和精神因素对经济社会的作用,自觉地从各种传统优秀文化当中汲取智慧养分,进而成为一种活生生的、时代化、民族化的实践智慧。柯布、克莱顿等人发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内在契合的:一方面,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都和有机马克思主义一样强调流变、系统整体性;另一方面,都是否定二元对立思维,强调社会整体取向的思维方式。

“与以往中国学界对西方思想的追风不同,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成过程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思想文化起到了独特作用。”杨志华认为,在所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中,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目前为止唯一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

有机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社会危机、文化危机,“在此意义上讲,有机马克思主义不只是西方的,也不只是中国的,而是具有‘国际范’的新马克思主义”。杨志华认为,值得我们从中国视角对之加以认真探索。(谢海潮)


相关文章

  • 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回顾与述评
  • 摘 要:回顾2014年高等教育研究的成果,覆盖了高等教育各研究领域,通过对全年已发表论著的全面检索研读,着重梳理了高等教育基本原理.高校立德树人.地方院校转型.高考制度改革.现代大学治理.大学教师发展以及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等专题 ...查看


  •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古城设计_寿县老城区改造更新的新思路_胡娟
  • 2012年6月艺术探索ARTS EXPLORATION Jun .2012127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古城设计 ---寿县老城区改造更新的新思路 (皖西学院 胡娟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 * [摘要]古城作为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其历 ...查看


  • 服务地方经济--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 服务地方经济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高职教育是我国不同于以理论教育为主的本科教育以外的一种高等技能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而随之出现,它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企业方面服务.管理第一线的从事技术 ...查看


  •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问题探究
  •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问题探究 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 ...查看


  • 河北省精准扶贫绩效评估探讨
  • [提要] 根据河北省"十三五"规划,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为实现这一目标,河北省更是派出2万多名机关干部奔赴贫困村进行驻村帮扶.在扶贫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怎样科学.合理并且精准地评估扶贫项目 ...查看


  • 从文化的视角设计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
  • [摘要]近年来,翻转课堂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A职业技术学院翻转课堂设计的前期分析为基础,从文化的视角出发,以<新起点大学基础英语教程1>中的某一课为例,从课前准备.课堂活动和效果评估三个方面设计翻转课堂教学,以证 ...查看


  • 和谐社会视角下大学生诚信体系构建研究 1
  • 和谐社会视角下大学生诚信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王爽 朱志红 王维国 姜炜 杨舒婷 张帆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第12期 摘要:本文首先探析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接着剖析大学生诚信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 ...查看


  • 公平与正义之间
  •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了"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明确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理论就是追求公平的终极价值与运用正义的时代工具的有机结合,是公平正义价值理 ...查看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视角的探索--以高温煅烧石灰石实验创新为例
  • ·实验教学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视角的探索 ---以高温煅烧石灰石实验创新为例 蒋琦 (兴化市戴泽初级中学 江苏兴化225721) 摘要: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是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以高温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