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思品提纲

第五单元知识要点

5.1我们都是公民

1、什么是公民、中国公民 P5

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我国宪法规定:

公民与人民的比较

(1)公民是法律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外国人

人民是政治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敌人

(2)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广泛,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指全体社会成员

(3)凡是人民都是公民,而公民不一定都是人民

2、如何成为中国公民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在中国出生,出生时自动具有中国国籍。

3、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 P5

1)作为公民,意味着与一个国家缔结了法律关系(管辖和保护的关系)

2)作为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3)作为公民,要自觉履行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4、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 P6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国家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建设.因此,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至关重要。

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

第二,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注意本段内容涉及的分要点(P6)

1)、公民为什么要有国家观念?

2)、如何才能做到有国家观念?

3)、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

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等。

4)、如何遵守法律做个合格公民(P7)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以下5类: P14

1)公民的平等权利: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劳动报酬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财产和财产继承权等。

2、公民的基本义务有以下三类:P14

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

如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如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义务等。

教育权和劳动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3、怎样理解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P15

第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对等性)

1)在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关系上是对应而存在的。

2)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

3)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4)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不享受权利。

第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制约性)

1)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权利的实现有赖于义务的履行

2)义务尽的多权利获得的多,权利获得的多需要义务尽的多

第三,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合一性)

如:劳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4、维护权利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P15:

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

1)依法享有权利——是指公民应当依照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

法制止各种侵权行为,使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

2)依法行使权利——是指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3)重他人的权利——是要求每个公民在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因为他人的权利和我们个人的权利具有同等的地位 。

5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P15

自觉履行义务应该做到:1)法律鼓励的积极做;2)法律要求的必须做;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5.3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法规(如刑法,民法,立法法等)是子法。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P21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其他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2、如何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第一,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

第二,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否则将被视为违宪而被宣布无效。

3、宪法的基本内容与作用:

1)基本内容: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实现

2)作用: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一切公民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和规范;其他法律的权力来源;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确认国家的各种制度和国家政权组织;保障公民的权利的实现。(从国家管理宏观角度和宪法内容的微观角度两方面总结的,上课时我们仅从微观来讲,作用的具体表现参见教材P21-22相关段落)

需要注意的观点:

(1)、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人民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权,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不但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国家机关保护公民权利的任务,使公民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

(3)、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使公民通过权利的享受赋予的.凡不是由公民政治权利授予的权力都不是合法权力,另一方面,国家机关必须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保障与维护公民的权利。

3、我国已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①立法保障:立法机关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使公民在保护自身权益中有法可依。

②司法保障:完善律师制度,法官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

4、作为一名公民,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 P22

首先,要相信法律的力量,坚定法治的理念;

其次,要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再次,要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最后,要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总之,我们应自觉行使对公共权利的监督,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关心国家管理事务。

中学生应当积极关心社会事务,通过合法的途径(如书信、网络、电话、媒体、到信访办等)反映发现的问题,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建议本单元背诵的内容部分

5.1我们都是公民 书本P2——P11

1,什么是公民 书本P5

答: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什么是中国公民 书本P5

答:中国公民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 3.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书本P5

答:①公民是国家的成员.

②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③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

4.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书本P6

答:①要树立国家观念.关心国家大事.

②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关心社会生活,承担社会事物.

③ 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5.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书本P12——P18

5.什么是公民的权利 书本P14

答:公民的权利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6.什么是公民的义务 书本P14

答:公民的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 7.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几类书本P14

答:①公民的平等权利.(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

③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④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如:宗教信仰自由权,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

⑤公民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生活保障权,财产权,财产继承权.

★ 8.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几类书本P14

答:①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

②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如: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

③ 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如: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

★ 9.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书本P15

答: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表现为:

①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②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例如劳动权,受教育权既是公民权利,也是义务.

★ 10.公民怎样维护权利 (公民维护权利包括哪些方面 ) 书本P15

答:①依法享有权利.

② 依法行使权利.

③ 尊重他人的权利

★11.什么叫依法行使权利 书本P15

答;公民依法行使权利是指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12.公民应该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书本P15

答:答:①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P19——P26

★1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书本P21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因为: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14.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表现是什么 书本P21

答:①普通法律的制定要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

②普通法律的内容不得与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如相抵触,将被视为违宪而宣布无效.

15.宪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 书本P21

答:①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②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

③国家和政府负有保证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

④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16.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其内容包括哪些

答:①立法保障.

②司法保障.(建立了律师制度,法官制度,法律援助制度)

7.宪法是如何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的 书本P22

答:①宪法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②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③不得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④

★18.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 书本P22

答: ①要相信法律的力量,坚定法治的理念;

②要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③要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④要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第五单元知识要点

5.1我们都是公民

1、什么是公民、中国公民 P5

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我国宪法规定:

公民与人民的比较

(1)公民是法律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外国人

人民是政治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敌人

(2)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广泛,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指全体社会成员

(3)凡是人民都是公民,而公民不一定都是人民

2、如何成为中国公民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在中国出生,出生时自动具有中国国籍。

3、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 P5

1)作为公民,意味着与一个国家缔结了法律关系(管辖和保护的关系)

2)作为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3)作为公民,要自觉履行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4、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 P6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国家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建设.因此,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至关重要。

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

第二,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注意本段内容涉及的分要点(P6)

1)、公民为什么要有国家观念?

2)、如何才能做到有国家观念?

3)、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

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等。

4)、如何遵守法律做个合格公民(P7)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以下5类: P14

1)公民的平等权利: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劳动报酬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财产和财产继承权等。

2、公民的基本义务有以下三类:P14

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

如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如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义务等。

教育权和劳动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3、怎样理解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P15

第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对等性)

1)在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关系上是对应而存在的。

2)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

3)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4)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不享受权利。

第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制约性)

1)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权利的实现有赖于义务的履行

2)义务尽的多权利获得的多,权利获得的多需要义务尽的多

第三,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合一性)

如:劳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4、维护权利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P15:

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

1)依法享有权利——是指公民应当依照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

法制止各种侵权行为,使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

2)依法行使权利——是指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3)重他人的权利——是要求每个公民在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因为他人的权利和我们个人的权利具有同等的地位 。

5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P15

自觉履行义务应该做到:1)法律鼓励的积极做;2)法律要求的必须做;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5.3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法规(如刑法,民法,立法法等)是子法。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P21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其他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2、如何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第一,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

第二,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否则将被视为违宪而被宣布无效。

3、宪法的基本内容与作用:

1)基本内容: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实现

2)作用: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一切公民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和规范;其他法律的权力来源;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确认国家的各种制度和国家政权组织;保障公民的权利的实现。(从国家管理宏观角度和宪法内容的微观角度两方面总结的,上课时我们仅从微观来讲,作用的具体表现参见教材P21-22相关段落)

需要注意的观点:

(1)、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人民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权,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不但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国家机关保护公民权利的任务,使公民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

(3)、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使公民通过权利的享受赋予的.凡不是由公民政治权利授予的权力都不是合法权力,另一方面,国家机关必须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保障与维护公民的权利。

3、我国已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①立法保障:立法机关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使公民在保护自身权益中有法可依。

②司法保障:完善律师制度,法官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

4、作为一名公民,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 P22

首先,要相信法律的力量,坚定法治的理念;

其次,要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再次,要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最后,要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总之,我们应自觉行使对公共权利的监督,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关心国家管理事务。

中学生应当积极关心社会事务,通过合法的途径(如书信、网络、电话、媒体、到信访办等)反映发现的问题,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建议本单元背诵的内容部分

5.1我们都是公民 书本P2——P11

1,什么是公民 书本P5

答: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什么是中国公民 书本P5

答:中国公民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 3.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书本P5

答:①公民是国家的成员.

②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③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

4.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 书本P6

答:①要树立国家观念.关心国家大事.

②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关心社会生活,承担社会事物.

③ 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5.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书本P12——P18

5.什么是公民的权利 书本P14

答:公民的权利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6.什么是公民的义务 书本P14

答:公民的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 7.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几类书本P14

答:①公民的平等权利.(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

③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④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如:宗教信仰自由权,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

⑤公民社会经济权利.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生活保障权,财产权,财产继承权.

★ 8.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几类书本P14

答:①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

②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如: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

③ 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如: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

★ 9.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书本P15

答:公民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表现为:

①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②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例如劳动权,受教育权既是公民权利,也是义务.

★ 10.公民怎样维护权利 (公民维护权利包括哪些方面 ) 书本P15

答:①依法享有权利.

② 依法行使权利.

③ 尊重他人的权利

★11.什么叫依法行使权利 书本P15

答;公民依法行使权利是指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12.公民应该怎样自觉履行义务 书本P15

答:答:①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P19——P26

★1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书本P21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因为: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14.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表现是什么 书本P21

答:①普通法律的制定要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

②普通法律的内容不得与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如相抵触,将被视为违宪而宣布无效.

15.宪法如何保障公民权利 书本P21

答:①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②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

③国家和政府负有保证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

④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

16.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其内容包括哪些

答:①立法保障.

②司法保障.(建立了律师制度,法官制度,法律援助制度)

7.宪法是如何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的 书本P22

答:①宪法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②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做的事

③不得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④

★18.怎样维护宪法的权威 书本P22

答: ①要相信法律的力量,坚定法治的理念;

②要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③要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④要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相关文章

  • 八下思品期中复习提纲
  • 八下思品期中复习提纲 1.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① 教育的好处 个人 家庭 国家 ② 受教育是我们的义务 ③ 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 ④ 我们要抓住时机和机会 物质性人格权 生命健康权 2.人身权利P24 人格权 (首要权利.基础权利.根本权利) ...查看


  •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复习提纲1
  •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复习提纲1 一.现代文阅读 [知识点储备] 1.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对比. 4.修辞手法的作用: ...查看


  •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4-8节复习提纲
  • 八年级下第三章复习提纲(5~8节) 班级 姓名 五.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9.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 10.人呼吸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鼻:阻挡和粘住灰尘. ...查看


  • 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 八年级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3月31日(周一) 八下9.1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完成<自主测评>67-68页. 4月1日(周二) 八下9.2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完成<自主测评>70-71页. 4月2日(周三 ...查看


  • 苏教版八下导学提纲14.[叫三声夸克]
  • 14.<叫三声夸克>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 3.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教学重 ...查看


  • 初二地理八下复习提纲
  •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洲,热带: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农业区,经济特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2地区,南方地区.(请在图中标注四大地理区域并且描出四 ...查看


  • 八下历史与社会知识提纲最新版(全册)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月考知识提纲(第五单元-第七单元一.二课) 请大家注意保存,以后不会再次整理 第一课 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 一.明清帝国的兴替 1.明朝的建立:1368年,明太 ...查看


  • 八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 八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一.新中国的成立 1.准备工作--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代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 时间:1949年9月 : 地点--北平 2) 内容(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选 ...查看


  • 八下生物复习提纲
  •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 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来的,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