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趋势渐缓

  现阶段我国相对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呈现短缺,在没有相对稳定的、可靠的替代政策的情况下,应该保持吸收外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土地清理整顿等因素引起的利用外资“调整期”的临近结束,外商直接投资摆脱了2005年持续负增长的局面,进入缓慢的增长期。今年1~5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229.89亿美元,同比增长2.78%,预计今年外商直接投资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从国际环境来看:   首先,从全球经济形势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4.3%。在经济保持较高增长水平的大背景下,全球资本市场日趋活跃、投资便利化的政策不断制定和实施等因素,将推动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回升。   其次,由于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扩张期且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今后国际直接投资的恢复性增长态势仍将继续。尽管从中期来看,可能会受主要工业国家经济增长减速、石油和原材料价格波动、全球恐怖活动等风险因素的影响而转弱,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国际直接投资将成为世界经济长期的活跃因素,在世界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加速过程中,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明显的特征,流入发达国家的资本有所减少,流向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和越南等)的比例有所上升。面对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跨国公司通过产业转移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仍在,空间依然较大。数据显示,2005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增长49.0%,比重上升到43.2%。说明新一轮直接投资增长的主要特点是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尤其是并购投资增长将快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些背景对于我国吸收跨国投资无疑会成为利好因素。   第四、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吸引更多的跨国投资,近年来,各国政府不断加大引资的政策和措施力度。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不断加深,发达国家也纷纷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措施,特别是周边发展中国家,纷纷出台更为优惠的政策来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对我国吸引外资构成压力。另一方面,投资领域的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主要表现为一些国家(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加大了对本国能源产业和重要经济部门的保护,为外资市场准入设置障碍。一些发达国家也开始采取措施减缓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或鼓励跨国公司回到母国投资,以求留住就业和增加本国的就业,尤其是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领域。      从国内形势来看:   首先,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市场前景较好,产业基础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劳动力、基础设施等比较优势仍较明显,为我国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和质量提高创造了基础条件。据专家预测,2006年国内经济增长总体上仍然会保持8~9%左右的速度;同时在温和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作用下,投资需求虽然可能低于2005年水平,但仍有可能实现15~20%的增长速度。2006年国内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继续为外商投资中国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二,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正不断提高;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国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新的投资机会不断涌现。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我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实际上是“可持续”的,且有不断提升之势。   第三,随着中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临近结束,目前仍然保留着一些市场准入限制的领域,尤其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将会进一步扩大,将为跨国公司,特别是金融保险、商业和运输服务等领域的跨国公司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第四,我国“十一五”规划已经把区域平衡发展列为重点方针。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提高的背景下,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发展态势,以及这些地区所具备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等优势,为外商投资中国提供了新的商机。   第五,随着2006年“入世”过渡期临近结束,我国根据“入世”承诺将可能调整利用外资政策,目前外商投资企业所适用的特殊所得税制度等优惠政策随着国民待遇的实施可能会有些变化,一定程度上使外商担心企业成本提高、利润下降,影响外商投资的积极性,人民币升值预期也给吸引外资带来了负面影响。   第六,由于能源价格高位运行和汇率波动等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风险、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升产生分流效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引资竞争日趋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吸收跨国公司投资的外部环境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资本能流出多少到发展中国家,还是个未知数;另一方面,在流向亚洲的国际资本中,资金投资对象不仅有中国,还有韩国、东盟各国、印度等,流向相当分散;况且,东南亚国家经过金融危机后也在调整吸引外资的政策和改善投资环境,与中国一争高低。现在我们国家的优惠政策与周边国家地区和其他不少国家相比,优势并不明显,仅靠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难以在吸收外资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尤其现阶段我国相对劳动力成本在上升,资源又短缺,在没有相对稳定的、可靠的替代政策的情况下,应该保持吸收外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综上述分析以及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及政策变化,以及跨国投资的流向,预计外商直接投资将出现以下趋势:   1、长三角仍是外商投资的首选地区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的接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交汇、南北居中的区位条件,是我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近年来,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靠改革和开放两轮驱动,使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细胞被激活,推动社会进步的生产力被释放。去年在全国利用外资增幅下降较大的情况下,长三角地区实际利用外资仍然增长了40%以上,说明外商仍然看好这个地区。   2、环渤海和中部地区将成为投资的热点区域   以京津唐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欧亚大陆桥的东部起点之一。这一区域经济增长率在中国三大经济圈中连续3年居第一,经济总量目前已占全国GDP的23%,尤其是,京津唐主要城市间在城际高速交通体系建成后将构成30分钟经济圈。这些地区所具备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等优势,为外商提供了新的投资机遇。   中部地区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已拥有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产业门类齐全,可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国务院于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为促进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提出了36条政策措施,为外商投资中部地区提供了政策保障。   3、服务业将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领域   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服务业市场将全面开放。国际服务业对华转移“放量增长期”几成定局。由于各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度越来越大,金融、保险、电信、流通等行业的跨国购并成为推动跨国投资的最重要力量。而传统制造业领域,如汽车、电子、医药、化工等的跨国购并,也在更深程度上依赖于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目前,中国服务业开放度为62%,发达国家一般是80%左右。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为30%,发达国家占60%至70%,香港地区接近90%。因此,中国服务业吸引外商投资的潜力很大。   4、外资在金融领域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   随着中国“入世”后过渡期临近结束,目前仍保留着一些市场准入限制的领域、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将会进一步扩大。作为服务业开放中最引人瞩目的银行业,去年12月6日起我国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扩大到汕头和宁波,并提前开放哈尔滨、长春、兰州、银川、南宁5个城市。外资银行在华业务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资产、存款和贷款的年增速均在30%以上。随着对外开放战略重点向金融等服务业的转移,外资入股金融企业的案例将越来越多,外资持股比例将逐渐增加,外资在金融企业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   纵观上述分析,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前景广阔,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仍具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一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跨国并购会日益成为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域格局也将由东部地区向内陆地区逐步推进。      (本文作者供职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现阶段我国相对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呈现短缺,在没有相对稳定的、可靠的替代政策的情况下,应该保持吸收外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土地清理整顿等因素引起的利用外资“调整期”的临近结束,外商直接投资摆脱了2005年持续负增长的局面,进入缓慢的增长期。今年1~5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229.89亿美元,同比增长2.78%,预计今年外商直接投资高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从国际环境来看:   首先,从全球经济形势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4.3%。在经济保持较高增长水平的大背景下,全球资本市场日趋活跃、投资便利化的政策不断制定和实施等因素,将推动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回升。   其次,由于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扩张期且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今后国际直接投资的恢复性增长态势仍将继续。尽管从中期来看,可能会受主要工业国家经济增长减速、石油和原材料价格波动、全球恐怖活动等风险因素的影响而转弱,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国际直接投资将成为世界经济长期的活跃因素,在世界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加速过程中,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明显的特征,流入发达国家的资本有所减少,流向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和越南等)的比例有所上升。面对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跨国公司通过产业转移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仍在,空间依然较大。数据显示,2005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增长49.0%,比重上升到43.2%。说明新一轮直接投资增长的主要特点是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尤其是并购投资增长将快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些背景对于我国吸收跨国投资无疑会成为利好因素。   第四、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吸引更多的跨国投资,近年来,各国政府不断加大引资的政策和措施力度。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开放不断加深,发达国家也纷纷出台更具吸引力的措施,特别是周边发展中国家,纷纷出台更为优惠的政策来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对我国吸引外资构成压力。另一方面,投资领域的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主要表现为一些国家(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加大了对本国能源产业和重要经济部门的保护,为外资市场准入设置障碍。一些发达国家也开始采取措施减缓本国产业的对外转移,或鼓励跨国公司回到母国投资,以求留住就业和增加本国的就业,尤其是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领域。      从国内形势来看:   首先,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市场前景较好,产业基础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劳动力、基础设施等比较优势仍较明显,为我国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和质量提高创造了基础条件。据专家预测,2006年国内经济增长总体上仍然会保持8~9%左右的速度;同时在温和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作用下,投资需求虽然可能低于2005年水平,但仍有可能实现15~20%的增长速度。2006年国内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继续为外商投资中国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二,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正不断提高;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国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新的投资机会不断涌现。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我国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实际上是“可持续”的,且有不断提升之势。   第三,随着中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临近结束,目前仍然保留着一些市场准入限制的领域,尤其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将会进一步扩大,将为跨国公司,特别是金融保险、商业和运输服务等领域的跨国公司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第四,我国“十一五”规划已经把区域平衡发展列为重点方针。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提高的背景下,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发展态势,以及这些地区所具备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等优势,为外商投资中国提供了新的商机。   第五,随着2006年“入世”过渡期临近结束,我国根据“入世”承诺将可能调整利用外资政策,目前外商投资企业所适用的特殊所得税制度等优惠政策随着国民待遇的实施可能会有些变化,一定程度上使外商担心企业成本提高、利润下降,影响外商投资的积极性,人民币升值预期也给吸引外资带来了负面影响。   第六,由于能源价格高位运行和汇率波动等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风险、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升产生分流效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引资竞争日趋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吸收跨国公司投资的外部环境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资本能流出多少到发展中国家,还是个未知数;另一方面,在流向亚洲的国际资本中,资金投资对象不仅有中国,还有韩国、东盟各国、印度等,流向相当分散;况且,东南亚国家经过金融危机后也在调整吸引外资的政策和改善投资环境,与中国一争高低。现在我们国家的优惠政策与周边国家地区和其他不少国家相比,优势并不明显,仅靠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难以在吸收外资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尤其现阶段我国相对劳动力成本在上升,资源又短缺,在没有相对稳定的、可靠的替代政策的情况下,应该保持吸收外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综上述分析以及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及政策变化,以及跨国投资的流向,预计外商直接投资将出现以下趋势:   1、长三角仍是外商投资的首选地区   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的接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交汇、南北居中的区位条件,是我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近年来,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靠改革和开放两轮驱动,使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细胞被激活,推动社会进步的生产力被释放。去年在全国利用外资增幅下降较大的情况下,长三角地区实际利用外资仍然增长了40%以上,说明外商仍然看好这个地区。   2、环渤海和中部地区将成为投资的热点区域   以京津唐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欧亚大陆桥的东部起点之一。这一区域经济增长率在中国三大经济圈中连续3年居第一,经济总量目前已占全国GDP的23%,尤其是,京津唐主要城市间在城际高速交通体系建成后将构成30分钟经济圈。这些地区所具备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等优势,为外商提供了新的投资机遇。   中部地区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已拥有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产业门类齐全,可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国务院于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为促进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提出了36条政策措施,为外商投资中部地区提供了政策保障。   3、服务业将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领域   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服务业市场将全面开放。国际服务业对华转移“放量增长期”几成定局。由于各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度越来越大,金融、保险、电信、流通等行业的跨国购并成为推动跨国投资的最重要力量。而传统制造业领域,如汽车、电子、医药、化工等的跨国购并,也在更深程度上依赖于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目前,中国服务业开放度为62%,发达国家一般是80%左右。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为30%,发达国家占60%至70%,香港地区接近90%。因此,中国服务业吸引外商投资的潜力很大。   4、外资在金融领域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   随着中国“入世”后过渡期临近结束,目前仍保留着一些市场准入限制的领域、尤其是金融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将会进一步扩大。作为服务业开放中最引人瞩目的银行业,去年12月6日起我国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扩大到汕头和宁波,并提前开放哈尔滨、长春、兰州、银川、南宁5个城市。外资银行在华业务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资产、存款和贷款的年增速均在30%以上。随着对外开放战略重点向金融等服务业的转移,外资入股金融企业的案例将越来越多,外资持股比例将逐渐增加,外资在金融企业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   纵观上述分析,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前景广阔,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仍具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一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将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跨国并购会日益成为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域格局也将由东部地区向内陆地区逐步推进。      (本文作者供职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相关文章

  •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及对我国产业的影响
  • 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及对我国产业的影响 [小 中 大]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 ,2011年11月28日,作者:刘灵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 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首先从转移类型来看,国际产业转移的类型是最先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然 ...查看


  • 外商直接投资
  • 一.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一)过分夸大其作用 毋庸置疑,外商直接投资对GDP确实具有促进作用.但如果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收入的作用,那么相比国内资本来说,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并不显著,与实行经济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国民福利.真正改善人民生活的根本 ...查看


  • 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题目仅供参考,可以加以修改,也可以自拟) 1.WTO 贸易救济措施研究 2.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3.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4.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 5.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 6. ...查看


  • 浅论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 我国利用外资的总体报告 摘 要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经济正在不断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大潮中,不断利用外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趋势. 从2003年至今,我国利用国外直接投 ...查看


  • 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
  • 国际经济合作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 的负面影响分析 姓名: 学号:W3 专业:国 贸 10-1 目 录 第1章 文献综述 .......................................... 1 1.1 国外研究状况及 ...查看


  • 国际资本流通
  • 摘要:国际资本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拥有更大的规模和更加深远的影响,当今世界的开放型国家都离不开外资,国际资本总是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寻找成本最低而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中国现已成为国际投资者所热爱的地区,国际资本的进入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许多重要的 ...查看


  •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数据不断增长.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就业等方面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我国近10年来的外资利用 ...查看


  •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影响
  • 2005年第6期(总第42期 ) 11月15日出版学报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政治经济影响 肖 麟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 100871) ① [摘 要]伴随着冷战的结束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 和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 规模日益 ...查看


  •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赵雪燕 [摘要]: 对外直接投资是区分于对外间接投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规模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一种对外投资形式.它以控制国外企业所有权为目的,主要采取独资.合资.合作以及收购或兼并国外企业等形式进行直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