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2课 鸦片战争说课稿必修一

《鸦片战争》说课教案

深圳市沙井中学:周招弟

一、说教材

课标要求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近代百年屈辱的开始,是近代史的开端,在全书中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发生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进行讨论,探究问题,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起因与签定的条约

(2) 难点: 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思维,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有所提高,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好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法

主要采用讲授法为主,也结合启发式,比较法,借助地图等。

四、说学法: 阅读法、课堂讨论、归纳分析 ;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前

用心 爱心 专心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让学生查阅、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五、说教学设计

本节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在讲具体内容之前,老师应讲明两点: (1)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畴及民主革命的分期(让学生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认识) (2) 指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看美丽的罂粟花图片(创设问题情景),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身上开始的”,导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 (以讨论法为主)

探讨:1、英国为什么选择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当时是否有必胜的把握?中国是否做好了应战充分的准备?

提示: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关系上去考虑! 由此导出鸦片战争的背景!

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时先后用了三块“敲门砖”:第一块是商品。

第二块"敲门砖"---走私鸦片。 老师应指出这不是正当的商务,而是贩毒和掠夺。 鸦片走私对中华民族就是一场灾难,严禁鸦片,势在必行。 探讨2:面对鸦片的输入,中国的有识之士是怎样反抗的?

由此导出虎门销烟

关于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先让学生看电影片------虎门销烟视频,老师向学生强调虎门销烟就可以。

请同学们说出虎门销烟中体现怎样的民族精神?自由发挥

中国的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借口。英国就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虎门销烟引起英国用第三块“敲门砖”――“炮舰”打开中国大门。 探讨3:为发动对中国的战争,英国采取怎样的作战方案?

由此导出鸦片战争经过!

探讨4、把中国打败后,英国最迫切的需求什么?

由此导出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

探讨5: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探讨6:假设你们是清政府的将领,你们怎样来打这场战争?结果会如何?为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

由此导出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探讨7、英国是否满足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既得利益?给出一个表进行对比!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数量对比

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结论:是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抵制

但英国把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所以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由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再次对中国发动了战争!史学界认为;这次侵华战争在起因、经过、结果等诸方面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因而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命名。对比两次鸦片战争!

用心 爱心 专心

(四) 练习反馈---------做到讲与练的结合

(五) 提出研究性课题及学科渗透: 加强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教学方法和原则,分析重点、讲清难点。既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又让学生与现实相结合,使整节课的效果较好,双边活动也比较活跃。但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用心 爱心2008-10-12

专心

《鸦片战争》说课教案

深圳市沙井中学:周招弟

一、说教材

课标要求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近代百年屈辱的开始,是近代史的开端,在全书中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发生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进行讨论,探究问题,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起因与签定的条约

(2) 难点: 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思维,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有所提高,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好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法

主要采用讲授法为主,也结合启发式,比较法,借助地图等。

四、说学法: 阅读法、课堂讨论、归纳分析 ;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前

用心 爱心 专心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让学生查阅、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五、说教学设计

本节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在讲具体内容之前,老师应讲明两点: (1)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畴及民主革命的分期(让学生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认识) (2) 指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一)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看美丽的罂粟花图片(创设问题情景),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身上开始的”,导入新课。 (二) 讲授新课 (以讨论法为主)

探讨:1、英国为什么选择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当时是否有必胜的把握?中国是否做好了应战充分的准备?

提示: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关系上去考虑! 由此导出鸦片战争的背景!

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时先后用了三块“敲门砖”:第一块是商品。

第二块"敲门砖"---走私鸦片。 老师应指出这不是正当的商务,而是贩毒和掠夺。 鸦片走私对中华民族就是一场灾难,严禁鸦片,势在必行。 探讨2:面对鸦片的输入,中国的有识之士是怎样反抗的?

由此导出虎门销烟

关于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先让学生看电影片------虎门销烟视频,老师向学生强调虎门销烟就可以。

请同学们说出虎门销烟中体现怎样的民族精神?自由发挥

中国的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借口。英国就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虎门销烟引起英国用第三块“敲门砖”――“炮舰”打开中国大门。 探讨3:为发动对中国的战争,英国采取怎样的作战方案?

由此导出鸦片战争经过!

探讨4、把中国打败后,英国最迫切的需求什么?

由此导出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

探讨5: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探讨6:假设你们是清政府的将领,你们怎样来打这场战争?结果会如何?为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

由此导出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探讨7、英国是否满足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既得利益?给出一个表进行对比!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数量对比

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结论:是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抵制

但英国把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所以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由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再次对中国发动了战争!史学界认为;这次侵华战争在起因、经过、结果等诸方面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因而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命名。对比两次鸦片战争!

用心 爱心 专心

(四) 练习反馈---------做到讲与练的结合

(五) 提出研究性课题及学科渗透: 加强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教学方法和原则,分析重点、讲清难点。既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又让学生与现实相结合,使整节课的效果较好,双边活动也比较活跃。但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用心 爱心2008-10-12

专心


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 年的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网络结构] : [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 1."中国近代史":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划分标准:社会性质),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 ...查看


  • 高中历史必修1材料题训练
  • 高中历史必修1材料题训练(4道) 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三公九卿示意图 唐朝三省六部示意图 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 ...查看


  • 高中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知识点
  • 高中历史必修1易错易混知识点清理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易错点 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 无血缘关系. 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 ...查看


  • 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框架
  • 第一课: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朝时间及建立者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西周时间及建立者 1.目的 2.内容 3.分封对象 4.分封的等级 5.诸侯的义务 6.诸侯的权利 7.评价(积极.消 ...查看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查看


  •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归纳
  •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归纳 中国史:必修①第一单元:1.商周政治制度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3.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4. 政治史 : 世界史:必修①第二单元: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中国史:必修②第一单元: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 ...查看


  • 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
  • 关键词 台湾地区,历史课程设置,历史教科书编写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4)21-0003-15 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受传统的影响,台湾地方当局比较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教育.近年来,随着海峡 ...查看


  •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必修一 综合
  •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必修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姓名: 班级: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元朝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正确是( ▲ ) A.周王--卿--诸 ...查看


  • 高中全套课本清单-20140912
  • 高中全套课本清单 首先,高中有以下课程: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高考科目,都有学分) 体育,美术(或音乐),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分科目) 心理,自习,班会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九门课共有课本(必修和选修)共111本,清单如下 书名 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