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清景在新晨,作文析理在排比

  摘 要: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要有铸炼语言的意识,即“说清”是基本要求,“说好”、“说透”是高标准要求。用朴素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真理固然很好,但能用精彩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的真理将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 写作教学 议论文 排比修辞

  

  在历年的考场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同样的命题,比较接近的观点,类似的论证结构,文章却会有高下之分,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语言问题。时下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不重视提高语言水平几乎成了一种痼疾。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有铸炼语言的意识,不能仅仅满足于“说清”。“说清”是基本要求,“说好”、“说透”是高标准要求。一句平常的话,能不能换个引人入胜的说法;一件事,能不能描述得形象一些;一个传统的说法,能不能用个新颖生动一些的表达方式……创设议论文亮点语言的技巧固然很多,但我发现排比修辞在优秀作文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所以,在这里,我想具体谈谈运用排比来扮靓议论文的语言。

  一、排比修辞的作用

  1.排比可使文章海涵人生,浓缩历史,增大文章容量。

  如文章《情感与理智》以如下文字展开理性和情感的思辨:

  三国旧事明朗,昔日之覆辙岂能重蹈,是谁让一代枭雄董卓含恨离世?是他那最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偷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金砖?是他最宠爱的小儿阿瞒。是谁捧着张飞的首级奔向敌营?是他亲自挑选的副将。往事蹉跎,不堪回首,在历史的天平上他们都让亲密的情感所欺弄,所扼杀。在理性的尺度上,他们显得是那么渺小,那么无知。

  2.排比可使语言琅琅上口,气势非凡,表现语言魅力。

  如文章《喜悦》用如下文字表达喜悦:

  喜悦,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超拔,一种悲天悯人的宽容和理解,一种饱经沧桑的充实和自信,一种光明的理性,一种坚定的成熟,一种战胜了烦恼和庸俗的清明澄澈。它是一潭清水,它是一抹朝霞,它是无边的平原,它是沉默的地平线。

  3.排比可使推理周密严谨,环环相扣,展示思想雄辩。

  如文章《自尊无价》这样展开思路:

  自尊是什么?自尊是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千古佳话;自尊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的高风亮节;自尊是“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自尊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这段文字通过历史事例的纵向罗列,深刻地阐述了自尊的广泛内涵,为后文展开张了本。)

  二、排比修辞的妙用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作文质量的优劣。古语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写作时,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确实能为文章的语言设置一些亮点,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那么如何运用排比手法为语言上创设亮点呢?下面列举议论文中应用排比的四种类型。

  1.修辞连用式。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组合使用来完成的。下面从五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1)连续设问构排比

  这种方法将设问、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组合起来,通过连续的设问形成排比结构,在一次次的回答中层层深入,加强文意。如下例:

  人生苦闷吗?不,我们有激情,我们有欢笑。人生旅途中,我们有奋斗、有追求,我们会为成功去努力打拼。人生是如此丰富多彩,何谈苦闷?

  人生如戏吗?不,我们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填补岁月的空白,我们会用真情去演绎人生。人生不是戏,我们更不能游戏人生。

  人生如梦吗?不,它并非梦幻,而是真实的存在。经过我们的奋斗与追求,我们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上例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美丽人生》文中的三个设问,三个有力的回答、从不同的层面阐述了关于人生的看法。设问使文章有了含蓄美,排比的格式使文章具有了形式美。

  (2)连续反问构排比

  这种方法将反问、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组合起来,通过连续的反问形成排比结构,以加强文意、深化主题。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一文第七段,连用四个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句法的变化如下:“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以上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地赞扬了中国人民像白杨树那样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从而深化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巧用对比构成排比

  这种方法将对比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组合起来,通过一组对比,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如下例:

  在真实与虚伪之间,我唾弃虚伪;在忠诚与背叛之间,我厌恶背叛;在宽容与狭隘之间.我保留宽容:在自尊与阿谀之间,我恪守尊严。在成长的路上,有舍有得,心灵的选择决定了你一生的方向,心灵的选择是人的灵魂的集合。

  上例选自优秀作品集中《心灵的选择》一文,文中将真实与虚伪、忠诚与背叛、宽容与狭隘、自尊与阿谀排列在一起,通过它们之间的正反对比,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心灵的选择。

  (4)巧设博喻成排比

  这种方法将博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组合起来,针对同一事物连续设喻,以求穷形尽相、生动活泼。如下例:

  感动好像暖暖的春风,“二月春风似剪刀”给大地带来春的消息,让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感动仿佛隐隐的春雷,驱散了人们心中的阴霾,使沉睡者苏醒,使懒散者振奋,使迷途者奋起直追;感动犹如沥沥的春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田,“润物细无声”。

  上例选自河北省中考满分作文《感动》,文中以春风、春雷、春雨连续设喻,充分地写出了“感动”带给人们的温馨、振奋、滋润。比喻运用得当、贴切、全面,诗句的引用、排比的形式增添了文句的韵味。

  (5)巧用名句构成排比

  这种方法在一组排比句中巧妙的引用一些经典的名言警句,从而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文采。如下例:

  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诗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

  上例选自优秀作品集中《思念是一道风景》一文,文中诗化的语言,令人赏心悦目,兴味盎然,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2.语句关系式。

  这种方法主要是用因果关系复句,或用假设关系复句,或用条件关系复句等构成排比进行议论,以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

  (1)巧用因果构成排比

  参天大树挺拔耸立,枝繁叶茂,正是来自于深扎大地的根与干构成的三角形的支撑。所以,根死树必枯;凌云高楼巍峨壮观,气势撼人,正因为那来自坚实基石构成的三角形无语的支撑。所以,基陷楼必危。

  上例选自2006年湖北满分作文《把握三角形的支撑》,文中句与句之间既形成排比,又展现了句子内部的因果关系,有力地揭示了主题。

  (2)巧用假设构成排比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上例中三个“如果”三个假设,假设之中还有比喻,语言整齐之中有变化,句式运用有新意。这一段文字表达效果极佳,从根本上说,还是修辞运用得当的结果。

  3.文章段落式。

  这种方法主要是从中心论点中解析出若干个分论点,用相同的句式表达,然后放在各段开头,构成排比。如下例:

  魅力是演讲大师潇洒的手势,魅力是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魅力是迈克尔・乔丹的临空灌篮,魅力是巴蒂斯图塔的飞脚抽射;魅力是白石老人的虾,魅力是悲鸿先生的马。

  当然,我们不能为排比而排比,因为思想感情是根,文辞是叶,根深才能叶茂。但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文学才能,让文章多几分文采的亮光,的确不失为议论文作文获得高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衡广仁.浅谈凤头・猪肚・豹尾――作文写作综合指导.

  [2]程予东.作文语言表现力提高策略.

  摘 要: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要有铸炼语言的意识,即“说清”是基本要求,“说好”、“说透”是高标准要求。用朴素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真理固然很好,但能用精彩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的真理将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 写作教学 议论文 排比修辞

  

  在历年的考场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同样的命题,比较接近的观点,类似的论证结构,文章却会有高下之分,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语言问题。时下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不重视提高语言水平几乎成了一种痼疾。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有铸炼语言的意识,不能仅仅满足于“说清”。“说清”是基本要求,“说好”、“说透”是高标准要求。一句平常的话,能不能换个引人入胜的说法;一件事,能不能描述得形象一些;一个传统的说法,能不能用个新颖生动一些的表达方式……创设议论文亮点语言的技巧固然很多,但我发现排比修辞在优秀作文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所以,在这里,我想具体谈谈运用排比来扮靓议论文的语言。

  一、排比修辞的作用

  1.排比可使文章海涵人生,浓缩历史,增大文章容量。

  如文章《情感与理智》以如下文字展开理性和情感的思辨:

  三国旧事明朗,昔日之覆辙岂能重蹈,是谁让一代枭雄董卓含恨离世?是他那最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偷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金砖?是他最宠爱的小儿阿瞒。是谁捧着张飞的首级奔向敌营?是他亲自挑选的副将。往事蹉跎,不堪回首,在历史的天平上他们都让亲密的情感所欺弄,所扼杀。在理性的尺度上,他们显得是那么渺小,那么无知。

  2.排比可使语言琅琅上口,气势非凡,表现语言魅力。

  如文章《喜悦》用如下文字表达喜悦:

  喜悦,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超拔,一种悲天悯人的宽容和理解,一种饱经沧桑的充实和自信,一种光明的理性,一种坚定的成熟,一种战胜了烦恼和庸俗的清明澄澈。它是一潭清水,它是一抹朝霞,它是无边的平原,它是沉默的地平线。

  3.排比可使推理周密严谨,环环相扣,展示思想雄辩。

  如文章《自尊无价》这样展开思路:

  自尊是什么?自尊是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千古佳话;自尊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的高风亮节;自尊是“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自尊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这段文字通过历史事例的纵向罗列,深刻地阐述了自尊的广泛内涵,为后文展开张了本。)

  二、排比修辞的妙用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光亮与否,直接影响作文质量的优劣。古语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写作时,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确实能为文章的语言设置一些亮点,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那么如何运用排比手法为语言上创设亮点呢?下面列举议论文中应用排比的四种类型。

  1.修辞连用式。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组合使用来完成的。下面从五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1)连续设问构排比

  这种方法将设问、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组合起来,通过连续的设问形成排比结构,在一次次的回答中层层深入,加强文意。如下例:

  人生苦闷吗?不,我们有激情,我们有欢笑。人生旅途中,我们有奋斗、有追求,我们会为成功去努力打拼。人生是如此丰富多彩,何谈苦闷?

  人生如戏吗?不,我们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填补岁月的空白,我们会用真情去演绎人生。人生不是戏,我们更不能游戏人生。

  人生如梦吗?不,它并非梦幻,而是真实的存在。经过我们的奋斗与追求,我们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上例选自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美丽人生》文中的三个设问,三个有力的回答、从不同的层面阐述了关于人生的看法。设问使文章有了含蓄美,排比的格式使文章具有了形式美。

  (2)连续反问构排比

  这种方法将反问、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组合起来,通过连续的反问形成排比结构,以加强文意、深化主题。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白杨礼赞》一文第七段,连用四个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句法的变化如下:“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以上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地赞扬了中国人民像白杨树那样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从而深化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巧用对比构成排比

  这种方法将对比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组合起来,通过一组对比,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如下例:

  在真实与虚伪之间,我唾弃虚伪;在忠诚与背叛之间,我厌恶背叛;在宽容与狭隘之间.我保留宽容:在自尊与阿谀之间,我恪守尊严。在成长的路上,有舍有得,心灵的选择决定了你一生的方向,心灵的选择是人的灵魂的集合。

  上例选自优秀作品集中《心灵的选择》一文,文中将真实与虚伪、忠诚与背叛、宽容与狭隘、自尊与阿谀排列在一起,通过它们之间的正反对比,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心灵的选择。

  (4)巧设博喻成排比

  这种方法将博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组合起来,针对同一事物连续设喻,以求穷形尽相、生动活泼。如下例:

  感动好像暖暖的春风,“二月春风似剪刀”给大地带来春的消息,让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感动仿佛隐隐的春雷,驱散了人们心中的阴霾,使沉睡者苏醒,使懒散者振奋,使迷途者奋起直追;感动犹如沥沥的春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田,“润物细无声”。

  上例选自河北省中考满分作文《感动》,文中以春风、春雷、春雨连续设喻,充分地写出了“感动”带给人们的温馨、振奋、滋润。比喻运用得当、贴切、全面,诗句的引用、排比的形式增添了文句的韵味。

  (5)巧用名句构成排比

  这种方法在一组排比句中巧妙的引用一些经典的名言警句,从而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文采。如下例:

  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诗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

  上例选自优秀作品集中《思念是一道风景》一文,文中诗化的语言,令人赏心悦目,兴味盎然,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2.语句关系式。

  这种方法主要是用因果关系复句,或用假设关系复句,或用条件关系复句等构成排比进行议论,以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

  (1)巧用因果构成排比

  参天大树挺拔耸立,枝繁叶茂,正是来自于深扎大地的根与干构成的三角形的支撑。所以,根死树必枯;凌云高楼巍峨壮观,气势撼人,正因为那来自坚实基石构成的三角形无语的支撑。所以,基陷楼必危。

  上例选自2006年湖北满分作文《把握三角形的支撑》,文中句与句之间既形成排比,又展现了句子内部的因果关系,有力地揭示了主题。

  (2)巧用假设构成排比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上例中三个“如果”三个假设,假设之中还有比喻,语言整齐之中有变化,句式运用有新意。这一段文字表达效果极佳,从根本上说,还是修辞运用得当的结果。

  3.文章段落式。

  这种方法主要是从中心论点中解析出若干个分论点,用相同的句式表达,然后放在各段开头,构成排比。如下例:

  魅力是演讲大师潇洒的手势,魅力是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魅力是迈克尔・乔丹的临空灌篮,魅力是巴蒂斯图塔的飞脚抽射;魅力是白石老人的虾,魅力是悲鸿先生的马。

  当然,我们不能为排比而排比,因为思想感情是根,文辞是叶,根深才能叶茂。但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文学才能,让文章多几分文采的亮光,的确不失为议论文作文获得高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衡广仁.浅谈凤头・猪肚・豹尾――作文写作综合指导.

  [2]程予东.作文语言表现力提高策略.


相关文章

  • 有关春天的诗句
  • 有关春天的诗句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晋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盂珠> ...查看


  • 描写春天的诗句:[城东早春]
  •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 ...查看


  • 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望
  •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 ...查看


  • 关于春天的古诗句
  • 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2.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  晋 乐府古辞<盂珠> 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4.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 ...查看


  • 描写春天的诗句:诗家清景在新春
  •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赏析 诗的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美丽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一个& ...查看


  • 描写春天的诗句: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 出自唐代诗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赏析 诗的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美丽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诗家&q ...查看


  • 元宵节诗句: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
  • 清平乐·上元月蚀 瑶华②映阙,烘散蓂墀雪③.比拟寻常清景④别,第一团圆时节. 影蛾忽泛初弦⑤,分辉借与宫莲.七宝⑥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 [注释] ①上元:即元宵. ②瑶华:美玉口晋葛洪<抱朴子·助学>:"故瑶华不琢 ...查看


  • 2013新作文_请以"慢"为题,写一篇作文
  • 2013新作文_请以"慢"为题,写一篇作文 新高考新作文 2012-09-13 0912 2013新作文 请以"慢"为题,写一篇作文 来源网络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 ...查看


  • 关于荷花的诗句:永遇乐·明月如霜
  • <永遇乐·明月如霜>原文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铮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