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的性格

俄罗斯人的性格

一、勇敢顽强坚韧不拔

这一个特点是世界出名的,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的出海口,即现在的圣彼得堡,与瑞典人打了二十年战争,打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建立了新的首都-圣彼得堡。

1812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被赶出俄国,并损失了大部分军队,导致以后跨台。拿破仑说:他还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的军队。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无论是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被围的900个日日夜夜里,在莫斯科保卫战,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俄罗斯人的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精神让世界为之惊叹。 俄罗斯人小事马虎,大事不糊涂。平时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但是到了关键时刻,特别是国家存亡和发展的重要关头,都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这个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不被其他民族所压垮,却要压倒敌人。

历史上,俄罗斯是一个军事色彩非常强的国家,他们出过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等世界著名统帅。俄罗斯崇敬英雄,年轻人的婚礼仪式之一,就是到当地一个英雄的纪念碑前献花。在圣彼得堡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塑像前的一对对结婚青年。

俄罗斯人有很强的男子汉气慨,他们对孩子不娇生惯养,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常可以看到很小的孩子跟大人一起步行,而不像我国背着或抱着。

二、自尊心很强

有人讲俄罗斯人是不喜欢认错的民族,到俄罗斯看一下,可以发现尽管目前俄罗斯经济不好,有的年青人也崇洋,但总体上讲俄罗斯人不崇洋媚外,更不低三下四,甚至仍然保留有一点大国沙文主义的气味,以至于在大街上很少见到英文的路标等(对旅游并不很有利)。但他们有时也盲目骄傲,非常固执。正好我国对俄贸易以小商小贩的低价服装和小商品为主,影响了我国形像。使不少俄罗斯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仍认为我国还是像过去一样的落后。

三、急躁情绪

俄罗斯人喜欢开快车,性急。我曾经济见过过克林顿访问俄罗斯时,街上的内务部汽车以到少一百二十公里时速在最热闹大街上急驰。所以有的俄罗斯人讲“我们俄罗斯人有一时的耐心,但缺乏持久的耐心。”

俄罗斯人总是急于解决问题。整个民族具有激进或极端的倾向,所以历史上苏联领导者总是犯有左倾的错误。俄罗斯人的急躁和性急与他们的单向、片面的思维方式有关。看问题比较绝对。

四、极强的文明礼貌

俄罗斯人是一个讲究绅士风度的民族,尤其是圣彼得堡人,在各种场合均可以看到,如上剧院看节目,不论男女都穿的整整齐齐。与俄罗斯姑娘结婚的中国人都会在出门时被瞩咐:注意自己的绅士风度。如在九八年金融危机时,俄罗斯卢布面临每天贬值近一半的时候,在银行门口的排队人群,仍然是安静整齐,没有任何人插队,要不是亲眼所见,我根本无法相信:“当自己的正在排队的时间中,自己的血汗钱正在迅速化为废纸时”,一个民族仍能保持文明礼貌的排队。当时我有一个极强的念头,这个民族就凭这一点不可能不再次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同样,我们的留学生当回到国内时,能很自然的在上电梯时、地铁时让女士优先。能注意自己的风度举止。不少家长曾很高兴的告诉我孩子在这方面的巨大变化。在圣彼得堡人的家中,那怕是一般家庭,都布置的极有文化修养。在当地不讲文明礼貌会被人看不起。

五、处理问题比较极端

到过俄罗斯的人都会知道,一个个人的小商店在12点零一分,即下班时间去买东西,会被

礼貌的告诉她下班了(这在中国会被认为这个人神经有问题,有钱不挣不是傻瓜是什么),

但这在俄罗斯很正常,因为时间概念不同。在火车旅行中,俄罗斯人会拿出自己的酒和食品

与你共享,但在停车场,那怕你存车过了一两分钟,一样要收一个小时的钱。一个开饭店的

中国朋友告诉我,她的雇员出去买四十瓶酒,回来时会打开四个箱子,从一数到四十。而不

是中国人的打开四箱,说一下,“每箱十瓶,一瓶不少”。教过几次,虽然每次都讲下次这样,

但到时候仍然从一数到四十,一丝不苟。

早在19世纪,普希金、涅克拉索夫、陀斯妥耶夫斯基就曾试图在俄罗斯人的灵魂深处发现

其性格的独特性,并在自己的作品中真实地描绘了俄国的社会生活,揭示出俄罗斯人的典型

性格特点。

俄罗斯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既是传统的,又是现实的,它既集中于各个历史时期英雄人物的行动之中,也普遍存在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里。俄罗斯人的性格是复杂、

多方面、多层次的,性格中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

(一)追求自由

俄罗斯人追求自由、反对专制、为自由而奋斗的献身精神有着久远的传统。

俄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往年纪事》,记述了伊戈尔大公巡视中发现一些不堪忍受生

活重负的部族人准备奋起反抗的情形:“狼惯于吃羊,如果不打死它,整个羊群就会毁灭。”

这表现出俄国人厌恶压迫、要求自由的意志。17世纪,农民起义领袖拉辛曾面对专制统治

发出“谁愿与我站在一起,他就是自由的哥萨克”的誓言,并将生命献给追求自由的行动。著

名诗人普希金以犀利的笔锋写出了一代俄国底层人民渴望自由的呐喊。在《致普柳斯科娃》

中,普希金写道:

我只愿歌颂自由,

只向自由奉献诗篇;

我诞生到世间不是为用

羞怯的竖琴讨取帝王的欢心。

莱蒙托夫在自己的诗篇《希望》中发出了对自由的呼唤与渴望:

为什么我不是空中的飞鸟,

不是草原上的乌鸦;

为什么我不能邀游在天空,

连爱自由的权利都没有。

车尔尼雪夫斯基由于反对沙皇的专制被沙皇逮捕,然而就在沙皇政府宣布判

处他七年苦役、终身流放西伯利亚时,一位女青年立即勇敢地向他献上了一束鲜花。这一举

动令人信服地说明,追求自由的信念植根于俄国普通大众的心中。

俄罗斯人追求自由的传统在以后的年代中得到继续发展。高尔基在《鹰之歌》

中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讴歌了一个渴望自由、为争取自由而牺牲的勇士的形象“受伤的鹰骄傲

地大叫,用爪子抓住岩石上的粘土,走到悬崖的边缘,展开翅膀,终于在天空中度过了生命

的最后一刻。”作家格罗斯曼在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作《生活与命运》中,反复强调这

样一个哲理:“生活的基本原则是自由”, “生命即自由”, “人追求自由的天性是无法遏制

的,它可以被压制,但不能被消灭。”

(二)热爱祖国

俄罗斯人具有举世皆知的爱国热情,视祖国为自己的生命,和祖国休戚相关

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激励着俄罗斯人对任何外来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反抗。1812年的抗

法战争、1941年的卫国战争,俄罗斯人为祖国献身的精神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战争给俄国带来的是毁灭、死亡,无数房屋被摧毁,遍地是断

壁残垣。但是,战争又昭示出俄罗斯人强烈的爱国之心,它给予后代的是一笔无声的财富和

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正如俄国诗人索罗金所说:“爱女人,爱土地,爱田野和山丘,爱自

己的天职,爱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爱祖国,爱这惟一的、永恒的、永不消亡、永不衰老、永

不遗忘的祖国。”

(三)乐善好施

俄罗斯是一个纯朴、乐善好施的民族。到俄罗斯人家做客,他们会请你到厨

房,端上自己腌制的菜、烤制的点心招待你。普希金在《叶甫根尼·奥涅金》中多次描写这

一俄国人的传统。有句俄国谚话说:“炉里烤什么,桌上有什么。”反映出俄罗斯人招待朋友

总是倾其所有、丝毫不吝惜的性格。

同情弱者、乐于助人的性格在日常小事中较为多见。近几年,由于经济异常

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退休者、残疾者日子过得人不敷出、捉襟见肘,在地铁里

行乞者多为一些无生活来源的人。对此,俄罗斯人并未视若无睹,而是解囊相助,钱虽然不

多,但积少成多,还是够他们勉强度日的。在公共汽车中人们相互帮助也反映出这一助人为

乐的品质。市内公共交通无人售票,靠个人自觉到售票机打票。每当车挤人多时,大家纷纷,

你帮我、我帮你递车票到打票机处打票。有时,有人忘了准备票,便向其他乘客购买,大家

彼此十分照应,将自己的多余票奉献出来。有时周围人也没票,只得向司机购买,于是,一

张票从车头传到车尾,一只手、两只手,甚至十几只陌生的手默默地传递着。大家默默地彼

此帮助,乐在其中。此情此景虽然屡见不鲜,但是每次见到,都会令人们为这种彼此关照、

助人为乐的精神而感动。肖洛霍夫在一篇小说中曾经描写了具有此种精神的人,他写道:“俄

罗斯人的象征伊凡是这样一种人:他穿着灰色大衣,毫不犹豫地把最后一块面包和前线战士

所有的30克糖给予在严酷战争的日子里失去亲人的孤儿;用自己的身体义无反顾地去掩护

战友,使他免于不可避免的死亡;咬紧牙关,忍受了并正在忍受着一切艰难困苦,为了祖国

去建立功勋。”

在西伯利亚地区至今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每逢节日,人们总把一些饭菜和

酒摆在家门口。因为在以前,西伯利亚是沙皇政府流放囚犯之地,当地居民出于对他们不幸

命运的同情,帮助初来的囚犯摆脱严寒,利用节日在家门口接济他们。西伯利亚的茫茫森林

浩瀚深远,为了不使初入者迷失方向,人们在林中的树上做下记号,在小屋中留下火柴、盐、

食品、字条,以供客人摆脱迷途之用。

俄罗斯人的乐善好施还表现在对动物的态度上。由于经济困难,生活窘迫,

不少贫困家庭难以继续喂养自己的宠物。为了不使其冻坏、饿死,人们将其放归自然。但到

天气寒冷时,食物已不好寻到,俄罗斯人见到这种没主人牵领的宠物,大都给以同情和爱怜,

拿出自己专门准备的食品——香肠让其饱餐一顿。有的人特地在家中备好狗食,上班途中施

舍一下。

但是,俄罗斯人对动物的特别关爱,偶尔也被人利用。例如,有一段时期,

在繁华街区总发现有狗在行乞。据说,狗从清晨便卧于市中心人流往来处,流露着闷闷不乐、

十分哀伤的表情,全然不理睬周围的喧闹,整日不进食,两眼可怜巴巴地盯着收钱的一顶破

帽子。狗的这一神态,引起了过往行人的怜悯,人们似乎都不忍心让狗失望而归,于是帽子

中的钱币小山似地堆积起来。结果,狗一天的收入算起来比一般的乞讨者要多得多。此事引

起了舆论界的关注。有人指责,人差使狗行乞,利用人的感情做文章,不道德;也有人认为,

或许狗的主人重病在身,生活无着,只好以狗代己。然而人们出于对人的同情、对动物的怜

悯,在感情上仿佛更愿意接受后一种解释。

(四)真诚坦率 豪爽义气

与俄罗斯人打交道较之与日本人打交道要简单、容易、轻松得多。俄罗斯人

坦率豪爽、心无芥蒂、有话直说、不吐不快,当然待人耍阴招儿、暗藏杀机的时候也有,那

多半是政治阴谋家或克格勃所为,不是凡人百姓的天性。

俄罗斯人做事喜欢直来直去,讨厌拐弯抹角、遮遮掩掩,总是敢于直接表达

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待爱情、恋人,表达方式也很直接,爱就去表现,就去追求,而且非

常执著。读过我国文学巨著《红楼梦》的俄罗斯人,对爱情显然是充分理解的,但对其表达

方式——林妹妹对贾宝玉一片真心,但表达上却似有似无、独自一人黯然伤神的做法颇不理

解,很觉费神,并且说,如果是俄国人,对爱情的表达即使在18世纪也不这样,女人会不

顾一切跑过去,对所爱的人大喊:“谢辽沙,我爱你!”

即使在生意场上,俄罗斯人也丝毫不掩饰其直截了当的性格特点。虽说做生

意也需要耐心,需要适当的诡计、算计,但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干脆利落地成交,喜欢一是一

二是二的谈判方式,不喜欢耍阴谋和拖拖拉拉的作风。当然这往往会影响生意的质量,但俄

罗斯人仿佛不太在意于细微处见精神,过多、过细的谈判拖延一段时间后,俄罗斯人便禁不住折腾,就地报输了,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这叫成事不爽快。因此,同是一件事,俄罗斯

人处理就比较简单、迅速。

俄罗斯人办事直来直去的性格给人的印象是清爽利索、不拖泥带水,有为人

称道、喜爱的地方,但也有让人摸不着头脑、颇为头痛的时候。粗豪的性格又反映在有时对

某件事特别缺乏耐心细致地分析和深思熟虑地思考上,因此,进行商务谈判或其他事时,往

往刚拍板定案的事,随即就被推翻,让人十分恼火。有人曾下过结论,俄罗斯人办事十分草

率、不认真、反复无常、缺乏责任感,这是有一定根据的。当然不能以一概十,不是所有俄

罗斯人都如此,也不能说俄罗斯人办事都不牢靠。

(五)民族自尊与公民意识

曾记得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曾将苏联人称为“老大哥”。虽然今天回忆

起来觉得颇为可笑,可是,当年把老大哥奉若神明并非完全出于我们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的尊重和敬仰,也有苏联人自尊自傲、民族性格上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的外加成份。

分析起来,俄罗斯人的民族自尊自傲心理是自古以来形成的,它无不跟俄国

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战绩、独裁者的扩张、大民族主义思想密切相联。这种自傲的性格,

有时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演变成为一种沙文主义意识。特别是在法俄战争后,拿破仑的

不可一世最终被俄国人击败,使俄国人的骄傲又一次升华。这一点被俄国的一位史学家米·波

高金在1837年致沙皇亚历山大的《论俄国历史》的信中表现得十分露骨,波高金写道:“难

道谁能和我们相比?难道有谁不会让我们强制服从?我们随时要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决定,世界

的政治命运岂不是由我们掌握么?”

然而,苏联解体之后,往日的强盛已经消失,所有的辉煌由于

国家的四分五裂、经济的衰败、民族纠纷导致的冲突而烟消云散,这多多少少使俄罗斯人曾

拥有过的骄傲有所递减。过去,俄罗斯人曾是前苏联的“一等公民”,现在,在波罗的海之国,

在乌克兰,俄罗斯人成为“少数民族”,甚至由于各种历史的、民族的原因,俄罗斯人受到排

挤和蔑视,讲俄语的人经常遭到非礼,这些都使俄罗斯人的自尊与自傲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在这些重新独立的国家中,俄罗斯人变成了“二等公民”。

俄罗斯本土的俄罗斯人在经历了国家分裂、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政治经济的巨变之后,也感到了自己公民地位的下降。尤其是普通俄罗斯人,通过对外开放的窗口,

看到了自己生活的窘迫和贫穷,也将自己称为“二等公民”,暴露出对生活不满的情绪。

(六)性格中的消极因素

俄罗斯人的性格中有着相当强烈的保守思想,这种保守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俄

罗斯渊远流长的历史之中。俄罗斯人长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受自然环境的陶冶,乐于

顺其自然,安于自然环境之中。这种保守思想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情绪式保守主义,

表现为赞成权威、传统与习俗,对未来不信任,相对地相信经验,就连果戈里这样的作家也

曾经认为,“俄国的病患只是由于个人道德的低落”,要拯救国家则“在于完全效忠教会的教

义与沙皇家族权威式的领导”。

另一种类型是占有式保守主义。历史上曾表现为中产阶级维护其地位、权力、

财产和所拥有的种种特权,有着严重的惰性。现实中则表现为由于几十年的体制所培养出人

的一种惰性,即无所事事、坐享其成、沉湎于大锅饭中自得其乐。其结果是,俄罗斯发生政

治与经济体制剧变后,人们普遍地缺乏心理上的准备,对激烈的竞争不能适应。由于惰性的长期作用,不少人对现实的改变感到忧虑、激愤、不知所措,缺乏实现自我价值、勇于创新

的勇气。

实用式保守主义是第三种形式,它倾向于安于现状。这种类型的俄罗斯人对

时代的变化反应较为迟钝,现实生活中,从不追逐时代前进的潮流,一味地躲在自己的角落

中不闻不问,任凭外部世界翻天覆地地变化,任凭别人在高速公路上不断超越自己。俄罗斯

流行着一种说法:“俄国人是快乐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有多穷,生活有多糟。,’这大概

就是针对这类人的形象描绘。即使在当前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的条件下,40%的人仍自诩

为幸福的人,52%的人对自己的生活大体满意。

俄罗斯人的性格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一位德国史学家曾这样说:“俄罗斯人

和蔼而残忍,活泼而野蛮,热情而郁闷,生活有朝气,好学习而不求甚解,计划虽然深远,

可是大多有始无终。”当然,不单单是德国人,俄罗斯人自己也曾开诚布公地分析民族性格

中的消极因素。一些学者曾批评俄罗斯人(特别是针对领导层)的这些性格缺陷:做重大决策

缺乏深思远虑,而凭激情办事,不喜欢面对现实,不做调查研究,存在一种侥幸心理,总认

为“只要跳到水里,总会漂浮起来”。这样的思维方式过于简单化,特别是遇到关系到国家和

民族前途的大事时,这种处理事情的方法就十分危险。

喝酒是俄国人古老而传统的嗜好,从古至今,俄国人嗜酒的传统难以改变。

古罗斯时期,弗拉基米尔大公就说过:“对罗斯来讲,乐在酒中,不能没酒。”众所周知,伏

特加是俄国的名酒,自打问世以来,从未在俄国遭到过冷落。15世纪,俄国才出现第一批

酿酒作坊和酒店,但其发展得很快,后来居然成为俄罗斯的“国饮”。

任何理由都可以成为俄罗斯人开怀畅饮的借口,甚至是开支后喝酒,他们解

释为“喝酒庆开支”。在朋友聚会时,更是觥筹交错,痛饮不已,正像一首流行很广的俄罗斯

歌曲中唱的那样:“如果在节日里,有几个好朋友,让我们欢聚在一起,让我们回忆起最珍

贵的一切,干一杯!再干一杯!”

俄罗斯人的饮酒量居世界第一,平均每个男人每年要饮80~90升的伏特加

酒。40%的人每年都有几次酩酊大醉的时候,24%的人每月都要醉倒几次,只有1/4的居

民从未醉过酒,而3%的人却天天喝酒。

酗酒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它的最直接危害是破坏正常的家庭生活。俄社

会学家不久前在全俄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43%的人认为家庭生活中最严重的问题是酗酒。

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两大城市1990年的离婚案中,由于丈夫酗酒而导致离婚的家庭占62%。

由于酗酒导致的暴力事件近年来也有所上升。尽管酒的危害人人皆知,但根除起来却不容易。

前苏联时期曾经掀起过一场反酗酒运动,结果以不了了之而收场,至今俄政府对酗酒问题没

有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面对国饮销售量日趋增高的趋势,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俄罗斯知识分子评价

俄罗斯文化的历史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历史不 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 作为俄罗斯历史和

民族社会 生活的一个特殊产物 , 知识分子与俄罗斯文化的深 层结构相一致 , 是俄罗斯文

化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和 “最高的意识” 。 源泉 , 也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结果 。 1. итл иец

я нелгн и 的产生及其文化意义 源上来讲纯粹是文化学的 , 首先指的是文化人 , 文 丁语

和新柏拉图的经院哲学 , 与 “精神” “理性” 、 、 化的价值 、准则和传统靠他们的知识和

思考来创造 “ 智力” 、“意识”等具有同样抽象的哲学意义 。由 和支持 。从词源上来说 ,

итл иец я来自拉丁 нелгн и 语 intelligentia ——“理解 、认识力量 、知识” 词 — , 于俄罗

斯文化中哲学意识很不发达 , 因而在俄罗斯 土地上这个概念被具体化 、本土化了 。一方

面 , 俄 语中 “知识分子”这个词的很多重要词义具有唯心 主义的哲学思想来源 , 主要来

源于德国哲学 ; 另一 方面 , 在翻译成俄罗斯文化语言的时候 , 发生了不 同的简化和具

体化 , 发生了纯粹的哲学范畴的 “失 忆” 。欧洲哲学从独立思考精神的哲学 “天国”下 根

意思是 “聪明的 、思想的 、理解的” 知识分子 , 这一概念至今还没有完全失去它包含在

拉丁语术语 中的原始意义 。在 1725 — 1750 年期间 , 特列季亚 ( В 1Теикв и) 将拉丁语

intelligentia 科夫斯基 1К рдао кй с ) 翻译成 рзм от ( 明智” “理性” , 彼得堡大学 ау нсь

“ 、收稿日期 : 2003 - 12 - 26 译理论 。 第 27 卷 5 期 第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Vol.

27 No. 5 2004 年 9 月 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Sept 1 2004 俄罗斯知识分子现象的文化透视朱达秋 ( 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

究中心 , 重庆 400031) 摘 : 知识分子的概念起源于俄罗斯 。具有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历

史使命感 , 追求表现历史和道德的最高意义 , 热衷 要 The Russian Intelligentsia Vie wed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ZHU Da2qiu (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Center , Sichu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 Chongqing , 400031 , China )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sia owes its origin to Russia. Its cultural meaning is as follows : sense of historical 知识

分子这一概念起源于俄罗斯 , 该概念从起 作者简介 : 朱达秋 ( 1954 - ) 女 , 重庆市人 ,

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化与翻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教授 加 利 奇 ( А И аи )

在 《哲 学 词 汇 汇 编》 1 1Глч ( 1819 年 ) 中 则 将 知 识 分 子 的 概 念 用 谢 林

( F1 W1 Schelling) 的学说解释为 “理性的精神”和 对作为社会智力精英的知识分子这一概

念的形 成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德国的古典哲学 。在德国的哲 学传统中 , “知识分子”的概念

来自于中世纪的拉 http://www.cnki.net 解

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年 ?92 ? 来 , 在

俄罗斯土壤上获得了形象隐喻 , 成为社会实 践的 等 价 物 ; 哲 学 天 人 变 成 了 哲

学 爱 好 者 ( л бм д) ; 独立思考的人变成了思想家 , 更确切 юо ур 地说是实际的思想工

作者 。而且 “理性”本身在俄 语中已经带上了民间成语和普通俗语的语义 —— —智 慧 、

智力 、教育 、 “聆听教诲”等等 。 2.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特征 俄罗斯知识分子与世界上

所有国家的知识分子 一样 , 具有知识和思想的载体的功能 , 承担社会批 评者的责任 。与

此同时 , 俄罗斯知识分子由于文化 传统和社会条件的特殊性 , 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独特

性 , 有意识地在精神 、伦理道德和美学方面追求 “最高境界”等意义色彩 , 早在 19 世纪

60 年代就 保留在 “知识分子”这个词中 。 知识分子作为群体相对于贵族阶级 、资产阶

级 、农民阶级等社会其他阶层和阶级来说更具有精 神价值方面的优势 , 因此不难理解知

识分子的追求 在于 : 表现历史和道德的最高意义 , 理解和表达社 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表达 “人民的声音” 表现民 , 族的意志 , 直观剖析社会其他阶层的代表观察不到 的真

理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这些追求体现了知识分 子在哲学范畴上的多重含义 。可以说 , 歌

颂人民和 力图成为人民利益的表达者 , 成为人民思想和感情 性。 211 坚持思想独立

性 , 追求精神信念的自由 ,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 , 首先在日常交际和 刊物 中 使

用 итл иец я ( 知 识 分 子 群 体 ) 、 具有强烈的济世救民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的圣徒精

нелгн и итл иет ( 一 个 知 识 分 子 ) 、итл иет ы 神 нелгн нелгнн й ( 知 识 分 子 的 )

等 词 的 是 博 博 雷 金 ( П Д Бб 梅列日科夫斯基 ( Д 1 М рж оси) 认为 , 1С ее квкй 2

1 1 оо р кн 。他自己在 1904 年和 1909 年的文章中也宣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力量不在于智

慧 , 而在于心灵 , ы и) 称自己是这些词的 “教父” 。博博雷金 1866 年就使 在于良心 ,

同按理性生活的西方脑力劳动者不同 , 用了 итл иец я нелгн и 一词 , 并在社会意义上把

“知 俄罗斯知识分子是按情感而生存的 , 受同情心和怜 识分子”定义为最有文化 、 最有

教养 、 最先进的社会 悯心支配 。19 世纪以来 , 俄罗斯知识分子强烈地感 ( аав 阶层 。

Кте ,1999 : 384 ) 然而 , 什米特 ( С О Ш ит 受到在专制独裁的政治压迫和思想钳制下俄罗

斯社 1 1 м д) 证明了最早在现代意义上使用 “知识分子”一词的 是茹科夫斯基 ( В А Ж

квкй 。茹科夫斯基在 1 1 уоси ) 1836 年写下了 “代表整个俄罗斯欧洲知识分子的优 秀的

彼得堡贵族”这样的文字 。 ( Кнао , 2003 : одкв 247) 知识分子的概念在茹科夫斯基的著作

中让人联 想到的是 : 某种受过西欧文化熏陶的社会文化媒 介 ; 某种思想和行为的道德

方式 。后者成为了 “知 识分子”这个词的现代意义 。知识分子概念首先与 作为教育和教

养之基础的精神存在联系在一起 。随 会环境中的种种丑恶和不幸 。改造不公正的社会现

实 、拯救人民于水火成了俄罗斯知识分子无怨无悔 的使命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 知识分

子的精英准备 作出任何牺牲 , 甚至甘愿坐牢或被流放 , 献出生命 也在所不惜 , 即使是

高尔基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 的巴维尔和保尔这样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也都有着 为使命

甘愿牺牲的典型的圣徒特征 。 212 俄罗斯知识分子身上的爱国主义和忧患 意识十分强

烈 别尔嘉耶夫 ( Н А Бряв 曾认为俄罗斯知 1 1 еде) 识分子总是过分依赖俄罗斯大地 , 他

们几乎把大地 母亲与圣母混为一谈 , 以寻求大地母亲的保护 。高 尔基曾用 “俄罗斯是恋

女 , 知识分子是情郎”来比 喻知识分子对俄罗斯的眷恋之情 。可以说 , 爱国主 义是俄罗

斯知识分子永恒的信念 , 这也是俄罗斯知 识分子的可贵之处 。俄罗斯知识分子彼此之间

在政 治见解上立场不同甚至敌对 , 相互间的争论和斗争 可谓激烈甚至残酷 , 但正如赫尔

岑所说 , “我们就 像那长着两副面孔的雅努斯 , 我们对俄罗斯的爱是 一致的” ( 别尔嘉耶

夫 , 1998 : 25 - 26 ) 更难能可贵的 。 是 , 即使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 、流放 、杀戮和苏联

当局的清洗和镇压 , 不论是在流放服苦役期间 , 还 是流亡在异国他乡期间 , 在俄罗斯知

识分子的心中 祖国永远是第一位的 。 213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动表现出双

http://www.cnki.net 着平民知识分子的产生 , 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又在新 的语境下被重新认

识 。平民知识分子 、民主派的知 识分子奉行为社会献身 、自我牺牲的宗旨 , 随后推 崇

为革命奋不顾身的英雄主义精神 , 这使知识分子 这一概念在社会中更加普及 。实际上 ,

思想和精神 上的历史使命感 , 精英性 , 道德或哲学上的优越 的喉舌 , 用自己的信心和

力量激励人民去进行实践 活动 —— — 这就是 “知识分子”这一概念纯粹的俄罗 斯文化

意义 。 重性和矛盾性 “知识分子承续了传统俄罗斯思想的分裂性 , 同时 , 又接受并传播

着西方的理性主义 。就前者倾 向而言 , 他们是直觉的 、体验式的 ; 就后者而言 , 他们

是理智的 、逻辑的 。俄罗斯 19 世纪思想及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 期 第 朱达秋

俄罗斯知识分子现象的文化透视 ?9 3 ? 运动的矛盾 , 首先呈现于作为知识分子的人身

上 。 层的日常生活和传统相脱离 , 更与主体是农民的人 ” (同上 , 26) 这种双重矛盾性表

现在俄罗斯知识分子 民大 众 的 生 活 距 离 遥 远 。科 尔 默 ( В Ф К ре) 1 1 о мр 真

诚地倾向于西方文明 , 力促俄罗斯赶上世界发展 指出 , 虽然在任何地方都有国家政策的

反对者和批 的先进潮流 , 但又自觉不自觉地受着俄罗斯文化传 评者 、政治流放犯和阴谋

家 、没有固定收入和固定 统的影响 , 因而总是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徘徊 , 顾此 住所的人和

无业游民 , 他们中的任何人在任何时候 失彼 , 难以找到最佳结合点 。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

双重性较为突出地表现在它 都不可能达到俄罗斯知识分子与自己的祖国疏远的 程度 , 任

何人都不可能像俄罗斯知识分子一样 , 感 到自己是那么陌生 , 不是对别人 、对社会 、对

上 帝 , 而是对自己的土地 、自己的人民 、自己国家的 政权 。正是这种心理感受影响着

19 世纪下半叶和 20 世纪初有知识的俄罗斯人 , 也正是这种集体的陌 从来没有最终确定

自己对当局的态度 , 一方面持反 对派立场 , 并追求独立 , 另一方面又常常妥协 , 看 风

使舵 , 希望进入政权机构 。他们充满崇高的理想 和无私的献身精神 , 但也会惟利是图 ;

他们奉行个 人自由的原则 , 同时又热衷于集体形式的社会生 活 。知识分子追求全人类幸

福和尘世的真理的同 时 , 又热心于让道德准则服从于斗争的利益 。 214 极端主义情

绪盛行 生感使有知识的俄罗斯人成为了知识分子 。因为这 种痛苦在其他国家没有像在俄

罗斯这样被强烈感受 到 , 因此 , 除了俄罗斯 , 在任何别的地方都没有知 识分子 。( Кре ,

1989 : 68 - 69) 因为远离人民生活 , омр 由于长期处在高度极权的专制统治下 , 俄罗斯 难

以跨越与人民生活的鸿沟而产生的无根基性使俄 罗斯知识分子表现出 “长于思考幻想 ,

却拙于操 作 , 长于批评 , 却喑于建设的传统特征” ( 冯绍雷 , 。 2000 : 145) 知识分子的

反叛精神常常走向极端 , 偏执狭隘 , 不 容异己 。 “要么全部 , 要么一点没有” 这是当时

俄 , 国知识分子风行一时的极端主义口号 , 也就是说 , 物 、分析问题 、制定方案和采取

行动 。 俄罗斯知识分子常常从极端主义的角度来看待事 俄罗斯知识分子好走极端的一个

重要表现就 3. 俄罗斯社会文化条件对俄罗斯知识分子特 是 : 在探索俄罗斯历史之路的

过程中 , 立场的对立 常常演化为激烈的斗争 , 毫无妥协的余地 。如果说 征形成和发展的

影响 俄罗斯知识分子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和 特点的反映 。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载

体 , 俄罗斯知 识分子本身就打上了俄罗斯文化深层结构的内在矛 盾和民族特性的深刻烙

印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 最初的斯拉夫派与西欧派在争论中相对还比较有分

寸 , 那么接下来越来越频繁的思想争论就被面对面 的互相攻击所替代 , 火药味越来越浓 ,

双方完全不 能妥协 , 不能接受对方的立场 。 知识分子极端主义情绪的又一个典型表现是

某 种反历史主义的虚无主义 。在评价社会政治事件和 的后果 , 而是关于善与恶 、人的

自由和不自由的观 第一 , 无论从地理位置看 , 还是从文化传统 看 , 俄罗斯都处于东西

方文明的结合部 。东西方不 同的文化价值体系在俄罗斯地缘政治和精神空间中 的激烈碰

撞使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呈现出非东方 又非西方的双重性和矛盾性 , 这给俄罗斯知识

分子 的世界观打上了双重性和矛盾性的烙印 。俄罗斯知 识分子甚至可以定义为 “俄罗斯

的欧洲人” 从俄 , 罗斯知识分子的发展历史来看 , 他们总是竭力把西 方文化和俄罗斯文

化的价值融合在一起 。彼得大帝 过程的时候 , 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客观的情况和现实 念 。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世界观不是以线性的形式 , 式形成的 。 “忏悔的贵族” 、批判性思考的

个人 、民 而是以从一个立场跳到另一个立场的复杂的跳跃形 粹派 、马克思主义者 , 这

些是两个世纪以来俄罗斯 的改革开始了俄罗斯新一轮欧化的历史进程 , 也加 知识分子的

阶段性表现 。每一个阶段都宣布上一个 剧了东西方文化价值在俄罗斯社会的冲突 。在东

西 阶段的经验是错误的 。“可以说 , 俄罗斯知识分子 方文化激烈冲突中脱颖而出的知识

分子群体受到 自我意识的一百年是其不断自我毁灭的一百年” “欧风西雨”的洗礼 , 但没有

类似于西方文艺复兴 。 和启蒙运动的思想经历 。由于难以摆脱根深蒂固的 ( Фдтв 1991 :

405) еоо , 215 知识分子具有一种无根基性 别尔嘉耶夫指出 , 知识分子在我们这里是一

种 俄罗斯传统的影响 , 再加上专制政权的黑暗统治 , 表现出双重性和矛盾性也就在情理

之中了 。 第二 , 俄罗斯社会文化构成的上下层矛盾尖 念 , 并 且 只 凭 社 会 性 质 上

的 观 念 而 结 为 一 体 。 锐 、突出 , 一方面是与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相比都毫 ( 1998 :

15) 这种状况使得俄罗斯知识分子与所有阶 不逊色的贵族阶层和知识分子 , 另一方面是

贫穷保 精神性的 , 而非职业性和经济性的群体 , 只凭观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年 ?94 ? 守 、

无知无识的农民大众 。这种矛盾状态决定了沐 浴过 “欧风西雨”的俄罗斯知识分子与受根

深蒂固 的俄罗斯传统浸润的人民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 , 尽 管知识分子希望找到通往人民

的道路 , 在信仰和文 化中与人民统一起来 , 但是 , 民众常常不为知识分 子的苦心所动 ,

忏悔的贵族在农民的眼中仍然是老 爷 , 民粹派走向民间换来的是被五花大绑送往官 府 。

与人民的格格不入导致知识分子与俄罗斯现实 生活的脱节 , 加深了他们的无根基性 , 这

也使得他 们济世救民的方案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 。 第三 , 俄罗斯君主专制制度是俄罗

斯文化东方 传统的重要内容 , 它具有欧洲化的外衣 , 但本质上 具有中央集权的东方专制制度的所有特征 , 对俄罗 斯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正是俄 罗斯的君主专制制度成为了近现代俄罗斯知识分子 产生的第一动因 ,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双重性和矛盾 性与俄罗斯专制政权的作用和影响不无关联 。知识 分子不接受政权 , 摒弃它 , 憎恨它 , 但与此同时 , 它们之间又是共生的关系 , 政权培养 、供养和呵护 知识分子 ; 知识分子等待着政权的毁灭 , 但同时又 与政权合作 。知识分子为不得不生活在这种政权之 下而感到痛苦不堪 , 同时又极力追求平安 。知识分 子有看风使舵 、奴颜婢膝的行为 , 但是这被痛苦和 怀疑 , 被对堕落的恐惧而弄得复杂了 , 因而具有陀 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主人公那样的内心矛盾 。 第四 , 俄罗斯文化东西方二元结构的根本特点 在于两个极端的尖锐对立 。别尔嘉耶夫在 《俄国 魂》中指出 : 俄罗斯是没有国家性 、最具无政府主 义情绪的国家 , 同时又是世界上最有国家性 、最官 僚化的国家 , 它是世界上最反对沙文主义的国家 ; 又是 “世界上最具民族主义情绪的国家 , 是民族主 义自大狂甚嚣尘上的国家 , 是把一切 ( 直至基督的 宇宙教会) 都民族化的国家 , 是自诩具有天赋使命 的惟一国家” ( 2000 : 267 ) 在俄罗斯文化深层结构 。 中往往缺乏中间的过渡形式 , 要么是国家性 , 要么 是无政府主义 , 要么是造反性 , 要么是奴性 , 要么 是心灵自由 , 要么是精神奴役 , 要么是虔诚的宗教 意识 , 要么是彻底的无神论 , 两个极端 , 非此即 彼 。在其他民族文化中也可找到相对立 、相矛盾的 两个极端 , 但只有俄罗斯文化精神总是没有任何中 间环节和中间阶段 , 没有任何过渡 , 官僚主义产生 于无政府主义 , 奴隶主义产生于绝对自由 , 极端的 民族主义产生于超民族主义 。俄罗斯文化深层结构 二律背反的特点决定了知识分子思想和行为的冒进 和狂热以及极端主义倾向 。 第五 , 俄罗斯文化的首要特质是宗教性 。从基 辅罗斯受洗 、东正教成为俄罗斯国教起 , 基督教精 神逐渐与俄罗斯民族的天性相融合 , 从而沉淀在俄 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中 。别尔嘉耶夫指出 : “俄罗 斯灵魂的宗教体系培育出了某些根深蒂固的个性 : 教条主义 、禁欲主义 、为任何信仰忍受痛苦与牺牲 的能力 , 以及对超验事物的追求 。这种超验事物或 者是关于永恒和彼岸世界的 , 或者是关于未来和此 在世界的 。 ( 1998 : 3) ” 俄罗斯文化的宗教意识深深地影响到知识分子 道德品质的形成 。就积极方面来说 , 俄罗斯知识分 子强烈的普世主义的使命感和情结与东正教教义和 世界观密切相关 。宗教意识决定俄罗斯知识分子看 重精神的完善 、寻求道德上的自我圆满 、表现出无 私无畏的济世救民的精神和深刻的终极关怀 。就消 极方面来说 , 宗教意识赋予知识分子某种神秘主义 倾向和自省自责意识 。也正因为这样 , 个人的内心 感受和体验 、由于价值冲突而产生的个人的内心反 省常常成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笔下大多数作品的基本 主题 。而屡经坎坷 , 看不到出路的时候 , 很多俄罗 斯知识分子或者一味自责 , 精神自虐 , 或者皈依宗 教 , 既麻痹自己 , 又欺骗民众 。 参考文献 : [ 1 ] 别尔嘉耶夫 . 俄罗斯思想的宗教阐释 [ M ] . 北京 : 东方 出版社 , 1998. [ 2 ] 别尔嘉耶夫 . 俄国魂 [ A ] . 俄罗斯思想 [ C ] . 杭州 : 浙 江人民出版社 , 2000. [3 ] 冯绍雷 . 冷眼向洋 ( 下卷 ) 2000. [ 4 ] Кте 1Б Ббр кни Ч хв ( Китрипнтя аавВ . ооы и ео сои ояи [ M ] . 北京 : 三联书店 , 《ит лг ця н ли ни》врс о и р уе е е у кйлт а р) с ет [ A ]. Рс а у кя с итл иец я[ C] . М : Нуа 1999. нелгн и . ак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5 ] Кр е В Ф омр 1 . Д оне сзаи итл иец и и вйо онне нелгн и педклтр [J ] . Впо иоои , 1989 , ( 9) . с оуьуа в орсф лсф и Рси [ M ] . М , 2003. о и с . [ 6 ] К нао И . К лтрлгя Итря клтр одкв 1В уьуоои . сои уьуы [ 7 ] ФдтвГ П С дб и рх о и [ A ] . Иб с. п еоо 1 . уьа геиРс и с з. т о ф лсф ирскй итри и клтр [ C ] . Т 1. иоои усо сои уьуы . С б 1991. П, ( 责任编辑 ) 陈 勇 http://www.cnki.net

俄罗斯人的性格

一、勇敢顽强坚韧不拔

这一个特点是世界出名的,彼得大帝为了打开通向欧洲的出海口,即现在的圣彼得堡,与瑞典人打了二十年战争,打败了瑞典几十万大军,建立了新的首都-圣彼得堡。

1812年,拿破仑率六十万大军入侵俄罗斯,结果一败涂地,被赶出俄国,并损失了大部分军队,导致以后跨台。拿破仑说:他还从未遇到过如此顽强的军队。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无论是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被围的900个日日夜夜里,在莫斯科保卫战,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俄罗斯人的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精神让世界为之惊叹。 俄罗斯人小事马虎,大事不糊涂。平时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但是到了关键时刻,特别是国家存亡和发展的重要关头,都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这个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不被其他民族所压垮,却要压倒敌人。

历史上,俄罗斯是一个军事色彩非常强的国家,他们出过彼得大帝、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等世界著名统帅。俄罗斯崇敬英雄,年轻人的婚礼仪式之一,就是到当地一个英雄的纪念碑前献花。在圣彼得堡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塑像前的一对对结婚青年。

俄罗斯人有很强的男子汉气慨,他们对孩子不娇生惯养,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常可以看到很小的孩子跟大人一起步行,而不像我国背着或抱着。

二、自尊心很强

有人讲俄罗斯人是不喜欢认错的民族,到俄罗斯看一下,可以发现尽管目前俄罗斯经济不好,有的年青人也崇洋,但总体上讲俄罗斯人不崇洋媚外,更不低三下四,甚至仍然保留有一点大国沙文主义的气味,以至于在大街上很少见到英文的路标等(对旅游并不很有利)。但他们有时也盲目骄傲,非常固执。正好我国对俄贸易以小商小贩的低价服装和小商品为主,影响了我国形像。使不少俄罗斯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仍认为我国还是像过去一样的落后。

三、急躁情绪

俄罗斯人喜欢开快车,性急。我曾经济见过过克林顿访问俄罗斯时,街上的内务部汽车以到少一百二十公里时速在最热闹大街上急驰。所以有的俄罗斯人讲“我们俄罗斯人有一时的耐心,但缺乏持久的耐心。”

俄罗斯人总是急于解决问题。整个民族具有激进或极端的倾向,所以历史上苏联领导者总是犯有左倾的错误。俄罗斯人的急躁和性急与他们的单向、片面的思维方式有关。看问题比较绝对。

四、极强的文明礼貌

俄罗斯人是一个讲究绅士风度的民族,尤其是圣彼得堡人,在各种场合均可以看到,如上剧院看节目,不论男女都穿的整整齐齐。与俄罗斯姑娘结婚的中国人都会在出门时被瞩咐:注意自己的绅士风度。如在九八年金融危机时,俄罗斯卢布面临每天贬值近一半的时候,在银行门口的排队人群,仍然是安静整齐,没有任何人插队,要不是亲眼所见,我根本无法相信:“当自己的正在排队的时间中,自己的血汗钱正在迅速化为废纸时”,一个民族仍能保持文明礼貌的排队。当时我有一个极强的念头,这个民族就凭这一点不可能不再次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同样,我们的留学生当回到国内时,能很自然的在上电梯时、地铁时让女士优先。能注意自己的风度举止。不少家长曾很高兴的告诉我孩子在这方面的巨大变化。在圣彼得堡人的家中,那怕是一般家庭,都布置的极有文化修养。在当地不讲文明礼貌会被人看不起。

五、处理问题比较极端

到过俄罗斯的人都会知道,一个个人的小商店在12点零一分,即下班时间去买东西,会被

礼貌的告诉她下班了(这在中国会被认为这个人神经有问题,有钱不挣不是傻瓜是什么),

但这在俄罗斯很正常,因为时间概念不同。在火车旅行中,俄罗斯人会拿出自己的酒和食品

与你共享,但在停车场,那怕你存车过了一两分钟,一样要收一个小时的钱。一个开饭店的

中国朋友告诉我,她的雇员出去买四十瓶酒,回来时会打开四个箱子,从一数到四十。而不

是中国人的打开四箱,说一下,“每箱十瓶,一瓶不少”。教过几次,虽然每次都讲下次这样,

但到时候仍然从一数到四十,一丝不苟。

早在19世纪,普希金、涅克拉索夫、陀斯妥耶夫斯基就曾试图在俄罗斯人的灵魂深处发现

其性格的独特性,并在自己的作品中真实地描绘了俄国的社会生活,揭示出俄罗斯人的典型

性格特点。

俄罗斯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既是传统的,又是现实的,它既集中于各个历史时期英雄人物的行动之中,也普遍存在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里。俄罗斯人的性格是复杂、

多方面、多层次的,性格中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

(一)追求自由

俄罗斯人追求自由、反对专制、为自由而奋斗的献身精神有着久远的传统。

俄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编年史《往年纪事》,记述了伊戈尔大公巡视中发现一些不堪忍受生

活重负的部族人准备奋起反抗的情形:“狼惯于吃羊,如果不打死它,整个羊群就会毁灭。”

这表现出俄国人厌恶压迫、要求自由的意志。17世纪,农民起义领袖拉辛曾面对专制统治

发出“谁愿与我站在一起,他就是自由的哥萨克”的誓言,并将生命献给追求自由的行动。著

名诗人普希金以犀利的笔锋写出了一代俄国底层人民渴望自由的呐喊。在《致普柳斯科娃》

中,普希金写道:

我只愿歌颂自由,

只向自由奉献诗篇;

我诞生到世间不是为用

羞怯的竖琴讨取帝王的欢心。

莱蒙托夫在自己的诗篇《希望》中发出了对自由的呼唤与渴望:

为什么我不是空中的飞鸟,

不是草原上的乌鸦;

为什么我不能邀游在天空,

连爱自由的权利都没有。

车尔尼雪夫斯基由于反对沙皇的专制被沙皇逮捕,然而就在沙皇政府宣布判

处他七年苦役、终身流放西伯利亚时,一位女青年立即勇敢地向他献上了一束鲜花。这一举

动令人信服地说明,追求自由的信念植根于俄国普通大众的心中。

俄罗斯人追求自由的传统在以后的年代中得到继续发展。高尔基在《鹰之歌》

中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讴歌了一个渴望自由、为争取自由而牺牲的勇士的形象“受伤的鹰骄傲

地大叫,用爪子抓住岩石上的粘土,走到悬崖的边缘,展开翅膀,终于在天空中度过了生命

的最后一刻。”作家格罗斯曼在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作《生活与命运》中,反复强调这

样一个哲理:“生活的基本原则是自由”, “生命即自由”, “人追求自由的天性是无法遏制

的,它可以被压制,但不能被消灭。”

(二)热爱祖国

俄罗斯人具有举世皆知的爱国热情,视祖国为自己的生命,和祖国休戚相关

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激励着俄罗斯人对任何外来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反抗。1812年的抗

法战争、1941年的卫国战争,俄罗斯人为祖国献身的精神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战争给俄国带来的是毁灭、死亡,无数房屋被摧毁,遍地是断

壁残垣。但是,战争又昭示出俄罗斯人强烈的爱国之心,它给予后代的是一笔无声的财富和

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正如俄国诗人索罗金所说:“爱女人,爱土地,爱田野和山丘,爱自

己的天职,爱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爱祖国,爱这惟一的、永恒的、永不消亡、永不衰老、永

不遗忘的祖国。”

(三)乐善好施

俄罗斯是一个纯朴、乐善好施的民族。到俄罗斯人家做客,他们会请你到厨

房,端上自己腌制的菜、烤制的点心招待你。普希金在《叶甫根尼·奥涅金》中多次描写这

一俄国人的传统。有句俄国谚话说:“炉里烤什么,桌上有什么。”反映出俄罗斯人招待朋友

总是倾其所有、丝毫不吝惜的性格。

同情弱者、乐于助人的性格在日常小事中较为多见。近几年,由于经济异常

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退休者、残疾者日子过得人不敷出、捉襟见肘,在地铁里

行乞者多为一些无生活来源的人。对此,俄罗斯人并未视若无睹,而是解囊相助,钱虽然不

多,但积少成多,还是够他们勉强度日的。在公共汽车中人们相互帮助也反映出这一助人为

乐的品质。市内公共交通无人售票,靠个人自觉到售票机打票。每当车挤人多时,大家纷纷,

你帮我、我帮你递车票到打票机处打票。有时,有人忘了准备票,便向其他乘客购买,大家

彼此十分照应,将自己的多余票奉献出来。有时周围人也没票,只得向司机购买,于是,一

张票从车头传到车尾,一只手、两只手,甚至十几只陌生的手默默地传递着。大家默默地彼

此帮助,乐在其中。此情此景虽然屡见不鲜,但是每次见到,都会令人们为这种彼此关照、

助人为乐的精神而感动。肖洛霍夫在一篇小说中曾经描写了具有此种精神的人,他写道:“俄

罗斯人的象征伊凡是这样一种人:他穿着灰色大衣,毫不犹豫地把最后一块面包和前线战士

所有的30克糖给予在严酷战争的日子里失去亲人的孤儿;用自己的身体义无反顾地去掩护

战友,使他免于不可避免的死亡;咬紧牙关,忍受了并正在忍受着一切艰难困苦,为了祖国

去建立功勋。”

在西伯利亚地区至今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每逢节日,人们总把一些饭菜和

酒摆在家门口。因为在以前,西伯利亚是沙皇政府流放囚犯之地,当地居民出于对他们不幸

命运的同情,帮助初来的囚犯摆脱严寒,利用节日在家门口接济他们。西伯利亚的茫茫森林

浩瀚深远,为了不使初入者迷失方向,人们在林中的树上做下记号,在小屋中留下火柴、盐、

食品、字条,以供客人摆脱迷途之用。

俄罗斯人的乐善好施还表现在对动物的态度上。由于经济困难,生活窘迫,

不少贫困家庭难以继续喂养自己的宠物。为了不使其冻坏、饿死,人们将其放归自然。但到

天气寒冷时,食物已不好寻到,俄罗斯人见到这种没主人牵领的宠物,大都给以同情和爱怜,

拿出自己专门准备的食品——香肠让其饱餐一顿。有的人特地在家中备好狗食,上班途中施

舍一下。

但是,俄罗斯人对动物的特别关爱,偶尔也被人利用。例如,有一段时期,

在繁华街区总发现有狗在行乞。据说,狗从清晨便卧于市中心人流往来处,流露着闷闷不乐、

十分哀伤的表情,全然不理睬周围的喧闹,整日不进食,两眼可怜巴巴地盯着收钱的一顶破

帽子。狗的这一神态,引起了过往行人的怜悯,人们似乎都不忍心让狗失望而归,于是帽子

中的钱币小山似地堆积起来。结果,狗一天的收入算起来比一般的乞讨者要多得多。此事引

起了舆论界的关注。有人指责,人差使狗行乞,利用人的感情做文章,不道德;也有人认为,

或许狗的主人重病在身,生活无着,只好以狗代己。然而人们出于对人的同情、对动物的怜

悯,在感情上仿佛更愿意接受后一种解释。

(四)真诚坦率 豪爽义气

与俄罗斯人打交道较之与日本人打交道要简单、容易、轻松得多。俄罗斯人

坦率豪爽、心无芥蒂、有话直说、不吐不快,当然待人耍阴招儿、暗藏杀机的时候也有,那

多半是政治阴谋家或克格勃所为,不是凡人百姓的天性。

俄罗斯人做事喜欢直来直去,讨厌拐弯抹角、遮遮掩掩,总是敢于直接表达

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待爱情、恋人,表达方式也很直接,爱就去表现,就去追求,而且非

常执著。读过我国文学巨著《红楼梦》的俄罗斯人,对爱情显然是充分理解的,但对其表达

方式——林妹妹对贾宝玉一片真心,但表达上却似有似无、独自一人黯然伤神的做法颇不理

解,很觉费神,并且说,如果是俄国人,对爱情的表达即使在18世纪也不这样,女人会不

顾一切跑过去,对所爱的人大喊:“谢辽沙,我爱你!”

即使在生意场上,俄罗斯人也丝毫不掩饰其直截了当的性格特点。虽说做生

意也需要耐心,需要适当的诡计、算计,但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干脆利落地成交,喜欢一是一

二是二的谈判方式,不喜欢耍阴谋和拖拖拉拉的作风。当然这往往会影响生意的质量,但俄

罗斯人仿佛不太在意于细微处见精神,过多、过细的谈判拖延一段时间后,俄罗斯人便禁不住折腾,就地报输了,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这叫成事不爽快。因此,同是一件事,俄罗斯

人处理就比较简单、迅速。

俄罗斯人办事直来直去的性格给人的印象是清爽利索、不拖泥带水,有为人

称道、喜爱的地方,但也有让人摸不着头脑、颇为头痛的时候。粗豪的性格又反映在有时对

某件事特别缺乏耐心细致地分析和深思熟虑地思考上,因此,进行商务谈判或其他事时,往

往刚拍板定案的事,随即就被推翻,让人十分恼火。有人曾下过结论,俄罗斯人办事十分草

率、不认真、反复无常、缺乏责任感,这是有一定根据的。当然不能以一概十,不是所有俄

罗斯人都如此,也不能说俄罗斯人办事都不牢靠。

(五)民族自尊与公民意识

曾记得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曾将苏联人称为“老大哥”。虽然今天回忆

起来觉得颇为可笑,可是,当年把老大哥奉若神明并非完全出于我们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的尊重和敬仰,也有苏联人自尊自傲、民族性格上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的外加成份。

分析起来,俄罗斯人的民族自尊自傲心理是自古以来形成的,它无不跟俄国

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战绩、独裁者的扩张、大民族主义思想密切相联。这种自傲的性格,

有时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演变成为一种沙文主义意识。特别是在法俄战争后,拿破仑的

不可一世最终被俄国人击败,使俄国人的骄傲又一次升华。这一点被俄国的一位史学家米·波

高金在1837年致沙皇亚历山大的《论俄国历史》的信中表现得十分露骨,波高金写道:“难

道谁能和我们相比?难道有谁不会让我们强制服从?我们随时要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决定,世界

的政治命运岂不是由我们掌握么?”

然而,苏联解体之后,往日的强盛已经消失,所有的辉煌由于

国家的四分五裂、经济的衰败、民族纠纷导致的冲突而烟消云散,这多多少少使俄罗斯人曾

拥有过的骄傲有所递减。过去,俄罗斯人曾是前苏联的“一等公民”,现在,在波罗的海之国,

在乌克兰,俄罗斯人成为“少数民族”,甚至由于各种历史的、民族的原因,俄罗斯人受到排

挤和蔑视,讲俄语的人经常遭到非礼,这些都使俄罗斯人的自尊与自傲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在这些重新独立的国家中,俄罗斯人变成了“二等公民”。

俄罗斯本土的俄罗斯人在经历了国家分裂、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以及政治经济的巨变之后,也感到了自己公民地位的下降。尤其是普通俄罗斯人,通过对外开放的窗口,

看到了自己生活的窘迫和贫穷,也将自己称为“二等公民”,暴露出对生活不满的情绪。

(六)性格中的消极因素

俄罗斯人的性格中有着相当强烈的保守思想,这种保守思想深深地植根于俄

罗斯渊远流长的历史之中。俄罗斯人长期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受自然环境的陶冶,乐于

顺其自然,安于自然环境之中。这种保守思想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情绪式保守主义,

表现为赞成权威、传统与习俗,对未来不信任,相对地相信经验,就连果戈里这样的作家也

曾经认为,“俄国的病患只是由于个人道德的低落”,要拯救国家则“在于完全效忠教会的教

义与沙皇家族权威式的领导”。

另一种类型是占有式保守主义。历史上曾表现为中产阶级维护其地位、权力、

财产和所拥有的种种特权,有着严重的惰性。现实中则表现为由于几十年的体制所培养出人

的一种惰性,即无所事事、坐享其成、沉湎于大锅饭中自得其乐。其结果是,俄罗斯发生政

治与经济体制剧变后,人们普遍地缺乏心理上的准备,对激烈的竞争不能适应。由于惰性的长期作用,不少人对现实的改变感到忧虑、激愤、不知所措,缺乏实现自我价值、勇于创新

的勇气。

实用式保守主义是第三种形式,它倾向于安于现状。这种类型的俄罗斯人对

时代的变化反应较为迟钝,现实生活中,从不追逐时代前进的潮流,一味地躲在自己的角落

中不闻不问,任凭外部世界翻天覆地地变化,任凭别人在高速公路上不断超越自己。俄罗斯

流行着一种说法:“俄国人是快乐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有多穷,生活有多糟。,’这大概

就是针对这类人的形象描绘。即使在当前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的条件下,40%的人仍自诩

为幸福的人,52%的人对自己的生活大体满意。

俄罗斯人的性格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一位德国史学家曾这样说:“俄罗斯人

和蔼而残忍,活泼而野蛮,热情而郁闷,生活有朝气,好学习而不求甚解,计划虽然深远,

可是大多有始无终。”当然,不单单是德国人,俄罗斯人自己也曾开诚布公地分析民族性格

中的消极因素。一些学者曾批评俄罗斯人(特别是针对领导层)的这些性格缺陷:做重大决策

缺乏深思远虑,而凭激情办事,不喜欢面对现实,不做调查研究,存在一种侥幸心理,总认

为“只要跳到水里,总会漂浮起来”。这样的思维方式过于简单化,特别是遇到关系到国家和

民族前途的大事时,这种处理事情的方法就十分危险。

喝酒是俄国人古老而传统的嗜好,从古至今,俄国人嗜酒的传统难以改变。

古罗斯时期,弗拉基米尔大公就说过:“对罗斯来讲,乐在酒中,不能没酒。”众所周知,伏

特加是俄国的名酒,自打问世以来,从未在俄国遭到过冷落。15世纪,俄国才出现第一批

酿酒作坊和酒店,但其发展得很快,后来居然成为俄罗斯的“国饮”。

任何理由都可以成为俄罗斯人开怀畅饮的借口,甚至是开支后喝酒,他们解

释为“喝酒庆开支”。在朋友聚会时,更是觥筹交错,痛饮不已,正像一首流行很广的俄罗斯

歌曲中唱的那样:“如果在节日里,有几个好朋友,让我们欢聚在一起,让我们回忆起最珍

贵的一切,干一杯!再干一杯!”

俄罗斯人的饮酒量居世界第一,平均每个男人每年要饮80~90升的伏特加

酒。40%的人每年都有几次酩酊大醉的时候,24%的人每月都要醉倒几次,只有1/4的居

民从未醉过酒,而3%的人却天天喝酒。

酗酒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它的最直接危害是破坏正常的家庭生活。俄社

会学家不久前在全俄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43%的人认为家庭生活中最严重的问题是酗酒。

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两大城市1990年的离婚案中,由于丈夫酗酒而导致离婚的家庭占62%。

由于酗酒导致的暴力事件近年来也有所上升。尽管酒的危害人人皆知,但根除起来却不容易。

前苏联时期曾经掀起过一场反酗酒运动,结果以不了了之而收场,至今俄政府对酗酒问题没

有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面对国饮销售量日趋增高的趋势,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俄罗斯知识分子评价

俄罗斯文化的历史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历史不 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 作为俄罗斯历史和

民族社会 生活的一个特殊产物 , 知识分子与俄罗斯文化的深 层结构相一致 , 是俄罗斯文

化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和 “最高的意识” 。 源泉 , 也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结果 。 1. итл иец

я нелгн и 的产生及其文化意义 源上来讲纯粹是文化学的 , 首先指的是文化人 , 文 丁语

和新柏拉图的经院哲学 , 与 “精神” “理性” 、 、 化的价值 、准则和传统靠他们的知识和

思考来创造 “ 智力” 、“意识”等具有同样抽象的哲学意义 。由 和支持 。从词源上来说 ,

итл иец я来自拉丁 нелгн и 语 intelligentia ——“理解 、认识力量 、知识” 词 — , 于俄罗

斯文化中哲学意识很不发达 , 因而在俄罗斯 土地上这个概念被具体化 、本土化了 。一方

面 , 俄 语中 “知识分子”这个词的很多重要词义具有唯心 主义的哲学思想来源 , 主要来

源于德国哲学 ; 另一 方面 , 在翻译成俄罗斯文化语言的时候 , 发生了不 同的简化和具

体化 , 发生了纯粹的哲学范畴的 “失 忆” 。欧洲哲学从独立思考精神的哲学 “天国”下 根

意思是 “聪明的 、思想的 、理解的” 知识分子 , 这一概念至今还没有完全失去它包含在

拉丁语术语 中的原始意义 。在 1725 — 1750 年期间 , 特列季亚 ( В 1Теикв и) 将拉丁语

intelligentia 科夫斯基 1К рдао кй с ) 翻译成 рзм от ( 明智” “理性” , 彼得堡大学 ау нсь

“ 、收稿日期 : 2003 - 12 - 26 译理论 。 第 27 卷 5 期 第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Vol.

27 No. 5 2004 年 9 月 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Sept 1 2004 俄罗斯知识分子现象的文化透视朱达秋 ( 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

究中心 , 重庆 400031) 摘 : 知识分子的概念起源于俄罗斯 。具有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历

史使命感 , 追求表现历史和道德的最高意义 , 热衷 要 The Russian Intelligentsia Vie wed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ZHU Da2qiu (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Center , Sichu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 Chongqing , 400031 , China )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intelligentsia owes its origin to Russia. Its cultural meaning is as follows : sense of historical 知识

分子这一概念起源于俄罗斯 , 该概念从起 作者简介 : 朱达秋 ( 1954 - ) 女 , 重庆市人 ,

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化与翻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教授 加 利 奇 ( А И аи )

在 《哲 学 词 汇 汇 编》 1 1Глч ( 1819 年 ) 中 则 将 知 识 分 子 的 概 念 用 谢 林

( F1 W1 Schelling) 的学说解释为 “理性的精神”和 对作为社会智力精英的知识分子这一概

念的形 成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德国的古典哲学 。在德国的哲 学传统中 , “知识分子”的概念

来自于中世纪的拉 http://www.cnki.net 解

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年 ?92 ? 来 , 在

俄罗斯土壤上获得了形象隐喻 , 成为社会实 践的 等 价 物 ; 哲 学 天 人 变 成 了 哲

学 爱 好 者 ( л бм д) ; 独立思考的人变成了思想家 , 更确切 юо ур 地说是实际的思想工

作者 。而且 “理性”本身在俄 语中已经带上了民间成语和普通俗语的语义 —— —智 慧 、

智力 、教育 、 “聆听教诲”等等 。 2.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特征 俄罗斯知识分子与世界上

所有国家的知识分子 一样 , 具有知识和思想的载体的功能 , 承担社会批 评者的责任 。与

此同时 , 俄罗斯知识分子由于文化 传统和社会条件的特殊性 , 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独特

性 , 有意识地在精神 、伦理道德和美学方面追求 “最高境界”等意义色彩 , 早在 19 世纪

60 年代就 保留在 “知识分子”这个词中 。 知识分子作为群体相对于贵族阶级 、资产阶

级 、农民阶级等社会其他阶层和阶级来说更具有精 神价值方面的优势 , 因此不难理解知

识分子的追求 在于 : 表现历史和道德的最高意义 , 理解和表达社 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表达 “人民的声音” 表现民 , 族的意志 , 直观剖析社会其他阶层的代表观察不到 的真

理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这些追求体现了知识分 子在哲学范畴上的多重含义 。可以说 , 歌

颂人民和 力图成为人民利益的表达者 , 成为人民思想和感情 性。 211 坚持思想独立

性 , 追求精神信念的自由 ,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 , 首先在日常交际和 刊物 中 使

用 итл иец я ( 知 识 分 子 群 体 ) 、 具有强烈的济世救民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的圣徒精

нелгн и итл иет ( 一 个 知 识 分 子 ) 、итл иет ы 神 нелгн нелгнн й ( 知 识 分 子 的 )

等 词 的 是 博 博 雷 金 ( П Д Бб 梅列日科夫斯基 ( Д 1 М рж оси) 认为 , 1С ее квкй 2

1 1 оо р кн 。他自己在 1904 年和 1909 年的文章中也宣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力量不在于智

慧 , 而在于心灵 , ы и) 称自己是这些词的 “教父” 。博博雷金 1866 年就使 在于良心 ,

同按理性生活的西方脑力劳动者不同 , 用了 итл иец я нелгн и 一词 , 并在社会意义上把

“知 俄罗斯知识分子是按情感而生存的 , 受同情心和怜 识分子”定义为最有文化 、 最有

教养 、 最先进的社会 悯心支配 。19 世纪以来 , 俄罗斯知识分子强烈地感 ( аав 阶层 。

Кте ,1999 : 384 ) 然而 , 什米特 ( С О Ш ит 受到在专制独裁的政治压迫和思想钳制下俄罗

斯社 1 1 м д) 证明了最早在现代意义上使用 “知识分子”一词的 是茹科夫斯基 ( В А Ж

квкй 。茹科夫斯基在 1 1 уоси ) 1836 年写下了 “代表整个俄罗斯欧洲知识分子的优 秀的

彼得堡贵族”这样的文字 。 ( Кнао , 2003 : одкв 247) 知识分子的概念在茹科夫斯基的著作

中让人联 想到的是 : 某种受过西欧文化熏陶的社会文化媒 介 ; 某种思想和行为的道德

方式 。后者成为了 “知 识分子”这个词的现代意义 。知识分子概念首先与 作为教育和教

养之基础的精神存在联系在一起 。随 会环境中的种种丑恶和不幸 。改造不公正的社会现

实 、拯救人民于水火成了俄罗斯知识分子无怨无悔 的使命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 知识分

子的精英准备 作出任何牺牲 , 甚至甘愿坐牢或被流放 , 献出生命 也在所不惜 , 即使是

高尔基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 的巴维尔和保尔这样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也都有着 为使命

甘愿牺牲的典型的圣徒特征 。 212 俄罗斯知识分子身上的爱国主义和忧患 意识十分强

烈 别尔嘉耶夫 ( Н А Бряв 曾认为俄罗斯知 1 1 еде) 识分子总是过分依赖俄罗斯大地 , 他

们几乎把大地 母亲与圣母混为一谈 , 以寻求大地母亲的保护 。高 尔基曾用 “俄罗斯是恋

女 , 知识分子是情郎”来比 喻知识分子对俄罗斯的眷恋之情 。可以说 , 爱国主 义是俄罗

斯知识分子永恒的信念 , 这也是俄罗斯知 识分子的可贵之处 。俄罗斯知识分子彼此之间

在政 治见解上立场不同甚至敌对 , 相互间的争论和斗争 可谓激烈甚至残酷 , 但正如赫尔

岑所说 , “我们就 像那长着两副面孔的雅努斯 , 我们对俄罗斯的爱是 一致的” ( 别尔嘉耶

夫 , 1998 : 25 - 26 ) 更难能可贵的 。 是 , 即使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 、流放 、杀戮和苏联

当局的清洗和镇压 , 不论是在流放服苦役期间 , 还 是流亡在异国他乡期间 , 在俄罗斯知

识分子的心中 祖国永远是第一位的 。 213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动表现出双

http://www.cnki.net 着平民知识分子的产生 , 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又在新 的语境下被重新认

识 。平民知识分子 、民主派的知 识分子奉行为社会献身 、自我牺牲的宗旨 , 随后推 崇

为革命奋不顾身的英雄主义精神 , 这使知识分子 这一概念在社会中更加普及 。实际上 ,

思想和精神 上的历史使命感 , 精英性 , 道德或哲学上的优越 的喉舌 , 用自己的信心和

力量激励人民去进行实践 活动 —— — 这就是 “知识分子”这一概念纯粹的俄罗 斯文化

意义 。 重性和矛盾性 “知识分子承续了传统俄罗斯思想的分裂性 , 同时 , 又接受并传播

着西方的理性主义 。就前者倾 向而言 , 他们是直觉的 、体验式的 ; 就后者而言 , 他们

是理智的 、逻辑的 。俄罗斯 19 世纪思想及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 期 第 朱达秋

俄罗斯知识分子现象的文化透视 ?9 3 ? 运动的矛盾 , 首先呈现于作为知识分子的人身

上 。 层的日常生活和传统相脱离 , 更与主体是农民的人 ” (同上 , 26) 这种双重矛盾性表

现在俄罗斯知识分子 民大 众 的 生 活 距 离 遥 远 。科 尔 默 ( В Ф К ре) 1 1 о мр 真

诚地倾向于西方文明 , 力促俄罗斯赶上世界发展 指出 , 虽然在任何地方都有国家政策的

反对者和批 的先进潮流 , 但又自觉不自觉地受着俄罗斯文化传 评者 、政治流放犯和阴谋

家 、没有固定收入和固定 统的影响 , 因而总是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徘徊 , 顾此 住所的人和

无业游民 , 他们中的任何人在任何时候 失彼 , 难以找到最佳结合点 。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

双重性较为突出地表现在它 都不可能达到俄罗斯知识分子与自己的祖国疏远的 程度 , 任

何人都不可能像俄罗斯知识分子一样 , 感 到自己是那么陌生 , 不是对别人 、对社会 、对

上 帝 , 而是对自己的土地 、自己的人民 、自己国家的 政权 。正是这种心理感受影响着

19 世纪下半叶和 20 世纪初有知识的俄罗斯人 , 也正是这种集体的陌 从来没有最终确定

自己对当局的态度 , 一方面持反 对派立场 , 并追求独立 , 另一方面又常常妥协 , 看 风

使舵 , 希望进入政权机构 。他们充满崇高的理想 和无私的献身精神 , 但也会惟利是图 ;

他们奉行个 人自由的原则 , 同时又热衷于集体形式的社会生 活 。知识分子追求全人类幸

福和尘世的真理的同 时 , 又热心于让道德准则服从于斗争的利益 。 214 极端主义情

绪盛行 生感使有知识的俄罗斯人成为了知识分子 。因为这 种痛苦在其他国家没有像在俄

罗斯这样被强烈感受 到 , 因此 , 除了俄罗斯 , 在任何别的地方都没有知 识分子 。( Кре ,

1989 : 68 - 69) 因为远离人民生活 , омр 由于长期处在高度极权的专制统治下 , 俄罗斯 难

以跨越与人民生活的鸿沟而产生的无根基性使俄 罗斯知识分子表现出 “长于思考幻想 ,

却拙于操 作 , 长于批评 , 却喑于建设的传统特征” ( 冯绍雷 , 。 2000 : 145) 知识分子的

反叛精神常常走向极端 , 偏执狭隘 , 不 容异己 。 “要么全部 , 要么一点没有” 这是当时

俄 , 国知识分子风行一时的极端主义口号 , 也就是说 , 物 、分析问题 、制定方案和采取

行动 。 俄罗斯知识分子常常从极端主义的角度来看待事 俄罗斯知识分子好走极端的一个

重要表现就 3. 俄罗斯社会文化条件对俄罗斯知识分子特 是 : 在探索俄罗斯历史之路的

过程中 , 立场的对立 常常演化为激烈的斗争 , 毫无妥协的余地 。如果说 征形成和发展的

影响 俄罗斯知识分子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和 特点的反映 。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和载

体 , 俄罗斯知 识分子本身就打上了俄罗斯文化深层结构的内在矛 盾和民族特性的深刻烙

印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 最初的斯拉夫派与西欧派在争论中相对还比较有分

寸 , 那么接下来越来越频繁的思想争论就被面对面 的互相攻击所替代 , 火药味越来越浓 ,

双方完全不 能妥协 , 不能接受对方的立场 。 知识分子极端主义情绪的又一个典型表现是

某 种反历史主义的虚无主义 。在评价社会政治事件和 的后果 , 而是关于善与恶 、人的

自由和不自由的观 第一 , 无论从地理位置看 , 还是从文化传统 看 , 俄罗斯都处于东西

方文明的结合部 。东西方不 同的文化价值体系在俄罗斯地缘政治和精神空间中 的激烈碰

撞使俄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呈现出非东方 又非西方的双重性和矛盾性 , 这给俄罗斯知识

分子 的世界观打上了双重性和矛盾性的烙印 。俄罗斯知 识分子甚至可以定义为 “俄罗斯

的欧洲人” 从俄 , 罗斯知识分子的发展历史来看 , 他们总是竭力把西 方文化和俄罗斯文

化的价值融合在一起 。彼得大帝 过程的时候 , 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客观的情况和现实 念 。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世界观不是以线性的形式 , 式形成的 。 “忏悔的贵族” 、批判性思考的

个人 、民 而是以从一个立场跳到另一个立场的复杂的跳跃形 粹派 、马克思主义者 , 这

些是两个世纪以来俄罗斯 的改革开始了俄罗斯新一轮欧化的历史进程 , 也加 知识分子的

阶段性表现 。每一个阶段都宣布上一个 剧了东西方文化价值在俄罗斯社会的冲突 。在东

西 阶段的经验是错误的 。“可以说 , 俄罗斯知识分子 方文化激烈冲突中脱颖而出的知识

分子群体受到 自我意识的一百年是其不断自我毁灭的一百年” “欧风西雨”的洗礼 , 但没有

类似于西方文艺复兴 。 和启蒙运动的思想经历 。由于难以摆脱根深蒂固的 ( Фдтв 1991 :

405) еоо , 215 知识分子具有一种无根基性 别尔嘉耶夫指出 , 知识分子在我们这里是一

种 俄罗斯传统的影响 , 再加上专制政权的黑暗统治 , 表现出双重性和矛盾性也就在情理

之中了 。 第二 , 俄罗斯社会文化构成的上下层矛盾尖 念 , 并 且 只 凭 社 会 性 质 上

的 观 念 而 结 为 一 体 。 锐 、突出 , 一方面是与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相比都毫 ( 1998 :

15) 这种状况使得俄罗斯知识分子与所有阶 不逊色的贵族阶层和知识分子 , 另一方面是

贫穷保 精神性的 , 而非职业性和经济性的群体 , 只凭观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年 ?94 ? 守 、

无知无识的农民大众 。这种矛盾状态决定了沐 浴过 “欧风西雨”的俄罗斯知识分子与受根

深蒂固 的俄罗斯传统浸润的人民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 , 尽 管知识分子希望找到通往人民

的道路 , 在信仰和文 化中与人民统一起来 , 但是 , 民众常常不为知识分 子的苦心所动 ,

忏悔的贵族在农民的眼中仍然是老 爷 , 民粹派走向民间换来的是被五花大绑送往官 府 。

与人民的格格不入导致知识分子与俄罗斯现实 生活的脱节 , 加深了他们的无根基性 , 这

也使得他 们济世救民的方案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 。 第三 , 俄罗斯君主专制制度是俄罗

斯文化东方 传统的重要内容 , 它具有欧洲化的外衣 , 但本质上 具有中央集权的东方专制制度的所有特征 , 对俄罗 斯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正是俄 罗斯的君主专制制度成为了近现代俄罗斯知识分子 产生的第一动因 ,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双重性和矛盾 性与俄罗斯专制政权的作用和影响不无关联 。知识 分子不接受政权 , 摒弃它 , 憎恨它 , 但与此同时 , 它们之间又是共生的关系 , 政权培养 、供养和呵护 知识分子 ; 知识分子等待着政权的毁灭 , 但同时又 与政权合作 。知识分子为不得不生活在这种政权之 下而感到痛苦不堪 , 同时又极力追求平安 。知识分 子有看风使舵 、奴颜婢膝的行为 , 但是这被痛苦和 怀疑 , 被对堕落的恐惧而弄得复杂了 , 因而具有陀 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主人公那样的内心矛盾 。 第四 , 俄罗斯文化东西方二元结构的根本特点 在于两个极端的尖锐对立 。别尔嘉耶夫在 《俄国 魂》中指出 : 俄罗斯是没有国家性 、最具无政府主 义情绪的国家 , 同时又是世界上最有国家性 、最官 僚化的国家 , 它是世界上最反对沙文主义的国家 ; 又是 “世界上最具民族主义情绪的国家 , 是民族主 义自大狂甚嚣尘上的国家 , 是把一切 ( 直至基督的 宇宙教会) 都民族化的国家 , 是自诩具有天赋使命 的惟一国家” ( 2000 : 267 ) 在俄罗斯文化深层结构 。 中往往缺乏中间的过渡形式 , 要么是国家性 , 要么 是无政府主义 , 要么是造反性 , 要么是奴性 , 要么 是心灵自由 , 要么是精神奴役 , 要么是虔诚的宗教 意识 , 要么是彻底的无神论 , 两个极端 , 非此即 彼 。在其他民族文化中也可找到相对立 、相矛盾的 两个极端 , 但只有俄罗斯文化精神总是没有任何中 间环节和中间阶段 , 没有任何过渡 , 官僚主义产生 于无政府主义 , 奴隶主义产生于绝对自由 , 极端的 民族主义产生于超民族主义 。俄罗斯文化深层结构 二律背反的特点决定了知识分子思想和行为的冒进 和狂热以及极端主义倾向 。 第五 , 俄罗斯文化的首要特质是宗教性 。从基 辅罗斯受洗 、东正教成为俄罗斯国教起 , 基督教精 神逐渐与俄罗斯民族的天性相融合 , 从而沉淀在俄 罗斯文化的深层结构中 。别尔嘉耶夫指出 : “俄罗 斯灵魂的宗教体系培育出了某些根深蒂固的个性 : 教条主义 、禁欲主义 、为任何信仰忍受痛苦与牺牲 的能力 , 以及对超验事物的追求 。这种超验事物或 者是关于永恒和彼岸世界的 , 或者是关于未来和此 在世界的 。 ( 1998 : 3) ” 俄罗斯文化的宗教意识深深地影响到知识分子 道德品质的形成 。就积极方面来说 , 俄罗斯知识分 子强烈的普世主义的使命感和情结与东正教教义和 世界观密切相关 。宗教意识决定俄罗斯知识分子看 重精神的完善 、寻求道德上的自我圆满 、表现出无 私无畏的济世救民的精神和深刻的终极关怀 。就消 极方面来说 , 宗教意识赋予知识分子某种神秘主义 倾向和自省自责意识 。也正因为这样 , 个人的内心 感受和体验 、由于价值冲突而产生的个人的内心反 省常常成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笔下大多数作品的基本 主题 。而屡经坎坷 , 看不到出路的时候 , 很多俄罗 斯知识分子或者一味自责 , 精神自虐 , 或者皈依宗 教 , 既麻痹自己 , 又欺骗民众 。 参考文献 : [ 1 ] 别尔嘉耶夫 . 俄罗斯思想的宗教阐释 [ M ] . 北京 : 东方 出版社 , 1998. [ 2 ] 别尔嘉耶夫 . 俄国魂 [ A ] . 俄罗斯思想 [ C ] . 杭州 : 浙 江人民出版社 , 2000. [3 ] 冯绍雷 . 冷眼向洋 ( 下卷 ) 2000. [ 4 ] Кте 1Б Ббр кни Ч хв ( Китрипнтя аавВ . ооы и ео сои ояи [ M ] . 北京 : 三联书店 , 《ит лг ця н ли ни》врс о и р уе е е у кйлт а р) с ет [ A ]. Рс а у кя с итл иец я[ C] . М : Нуа 1999. нелгн и . ак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5 ] Кр е В Ф омр 1 . Д оне сзаи итл иец и и вйо онне нелгн и педклтр [J ] . Впо иоои , 1989 , ( 9) . с оуьуа в орсф лсф и Рси [ M ] . М , 2003. о и с . [ 6 ] К нао И . К лтрлгя Итря клтр одкв 1В уьуоои . сои уьуы [ 7 ] ФдтвГ П С дб и рх о и [ A ] . Иб с. п еоо 1 . уьа геиРс и с з. т о ф лсф ирскй итри и клтр [ C ] . Т 1. иоои усо сои уьуы . С б 1991. П, ( 责任编辑 ) 陈 勇 http://www.cnki.net


相关文章

  • 从伏特加酒看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 从伏特加酒看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徐兴林.朱敏 伏特加酒源远流长 俄罗斯伏特加酒起源于14世纪,其原始酿造工艺是由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传入的,但当时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为了保护本国传统名酒--蜜酒的生产销售,禁止民间饮用伏特加酒,当时的伏特加酒只是 ...查看


  • 论地理因素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 2013年10月第40卷第5期 西伯利亚研究0ct.2013 SIBERIANSTUDIES V01.40N0.5 ・文化与教育・ 论地理因素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影响 王丽春 (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司令部,长春130033) 摘要:俄罗斯民族性 ...查看


  • 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文化
  • 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文化 荣洁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1期 [内容提要] 俄罗斯地域辽阔,横跨欧亚两大洲,夹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在世界文化图景中,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民族间隔着一层 [关键词] 俄罗斯民族性格 俄罗斯文 ...查看


  • 从俄罗斯军装演变看俄罗斯民族性格
  • 从俄罗斯军装演变看其民族性格 摘要:要真正的了解俄罗斯,他们的民族性格是决不可忽略的内容,所以必须首先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全面.公正.发展的观点.就像想要交识一个好朋友,首先要对他的性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进一步做到相互更深的了解.理解和合作 ...查看


  • 作业-我眼中的俄罗斯
  • 我眼中的俄罗斯 --迷离的俄罗斯文化 通过对<俄罗斯文化>这门课的学习,我对俄罗斯这个神秘的国度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以前的印象中,说起俄罗斯能想到的只有这些概念:"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军事强 ...查看


  • 门槛屠格涅夫阅读答案
  • 篇一:门槛屠格涅夫阅读答案 篇二:门槛屠格涅夫阅读答案 ."一座大楼"象征壮丽而崇高的革 命事业."门槛"像征革 命征途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一位姑娘"象征一往无前.勇于献身的革 命 ...查看


  • 独特的俄罗斯文化
  • [摘 要]同许多伟大的民族一样,俄罗斯民族文化实际上是一种难以辨明的现象.在几个世纪的俄罗斯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与俄罗斯的历史密不可分.俄罗斯文化遗产在民族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并不断以民族自身的和世界的文化丰富自己.它给世界带来了艺术 ...查看


  • 浅析[亚玛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 2015年第2期 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2015, №2 总第48期 Russian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Studies Serial №48 浅析<亚玛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查看


  • 国家性格决定阅兵特色
  • 印度阅兵炫目,俄罗斯阅兵隆重,朝鲜阅兵宏大.世界上不少国家都爱阅兵,并给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这种区别背后隐含的是"国家性格"的不同. 印度阅兵参与兵种之杂令人惊叹.除了海陆空三军.导弹部队.装甲部队,还有边防部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