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观潮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

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

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1 . 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根据提纲把握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与想象、资料相结合,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

3.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

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

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

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

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寻到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

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写作文。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若干“典型”作文片段,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a、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

a、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第一单元考试

(一课时)

试卷讲评

(一课时)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

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重难点:理解诗句和诗中所含哲理

关键:理解诗句,有感情的朗读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

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

庐山怎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

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情,读出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生。)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播放庐山风景。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

求助)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

(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底)

(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

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

峦叠嶂。)

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

的道理。

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品读欣赏,积累诗句

播放庐山的风景,配乐朗读。(师引发情感:在我们的眼前是成片的云雾遮挡着

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们高兴

吗?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五、感悟写法

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

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1、课后积累苏轼的其他诗句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

2、将诗改写成短文,加上自己的感悟。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

村一饱眼福,好吗?(板书诗题)

二、学习古诗

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

(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学以致用。正所谓“教是为了不

教”。)

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1)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

(2)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3)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

(4)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情感因素。如,可以这样

预设:

三、品读欣赏,感悟道理

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

举个例子吗?

四、感悟写法

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五、巩固练习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六、作业

创作一首赞美家乡的诗。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议论)

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

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

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

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

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

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

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

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

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

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

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

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

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

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6.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7、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

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

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

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三、自主探究,精读感悟——顺学而导品词句。

1、默读课文,进一步的了解蟋蟀的住宅。边读边做批注。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体会。

3、全班交流。

(学生谈学习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理解,读中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

●学习住宅特点部分,感受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四、总结谈话,读写结合。

1、归纳小结,升华情感。

2、下节课下节课,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字、新词。

二、积累好词佳句。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文中的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

这平台上弹琴。”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写下来。

三、领悟写法,练笔运用。

1、交流学习收获,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仔细观察,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四、拓展阅读。

1、交流阅读《昆虫记》的感受。

2、推荐阅读《两只蟋蟀》《蟋蟀》《放蟋蟀回家》。

板书:

7、蟋蟀的住宅

特点: 伟大的工程

修建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

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

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

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

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

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

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

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的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

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一.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a.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b、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a,住宅 住址 隐蔽 隐藏

b.洞穴 倾斜 平坦 宽敞

c、均匀 重叠 空隙 痕迹

d.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二.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a,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b.按顺序齐读。

c.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a. 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b. 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三. 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4、读“小林”“小东”的话。

四. 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a、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b.文中第二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

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五. 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

师唱唱。

(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

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

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

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

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

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得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

“独具慧眼”奖。

a、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b.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c、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d.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得主人选。

7、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

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

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人手:

a、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b.有什么新的发现?

c.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a、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b.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

讨论明确:

a,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b.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观察日记。可以选几则

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地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

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c.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断交流,共同评议。

7、修改或互批,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a、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b.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c、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第二单元考试

(一课时)

试卷讲评

(一课时)

9、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4.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教学重点:

1.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

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将进入童话单元的学习。齐读课题,提问。

学情估计:学生会提到巨人的花园是怎样一座花园?这个问题,教师以此展开教

学。

学习课文

二、粗读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3.认读生字

三、重点阅读,体会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

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

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

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

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

(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 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B体会“与此同时”。

C朗读本段。

(3)第8.9自然段:小男孩用手摸了一下树枝,桃树开花了,巨人明白了其中

的原因。

A巨人终于明白了,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B讨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什么意思?

5.句型训练,理解中心

(1)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

唤来春天的,。

(2)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注:要结合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引导。

(3)反复阅读这两句话,在读中深化感受。

四、学习生字

1.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

2.师板书左右结构的字:溢、墙、牌……

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识字,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做有针对性的讲解。 需要重点讲解的字:溢:满;拆──折。

3.指导书写

“酷”左右差不多,其他的是左窄右宽。

4.学习剩下的生字“允、覆、”

“允”和“充”可辨析,“覆”的上面部分同“西”辨析。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你所懂

得的道理来说一说。明白了道理,那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二. 学习新课

(一)解决细节问题

1.自读课文

要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

需要指导的有:

(1)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方法:洋溢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个词语?(荡漾)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方法:巨人为什么感到火辣辣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必要时要引导。

(3)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方法:从第一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写

1.读课文,要求:看在读什么地方时脑袋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

读写结合的点:

(1)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

(2)巨人生活在隆冬中的情景。

(3)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

(4)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的情景。

……

2.交流汇报

建议:学生说的时候,要进行语言规范性的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尽量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 语言积累

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分享

冬────────────春

(孩子)

10* 幸福是什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11、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学会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课题质疑。

1.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进行交流。

三、研读课文,训练朗读。

1.去年的树和鸟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自由读1——4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么?

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

分手时的约定

指导学生朗读。

2.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你的体会是什么?

默读7—14自然段,概括鸟的寻找过程,反复朗读小鸟询问的话,体会小鸟的心情。

3.(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生说感受或疑问。

(1)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她看到了什么?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朗读。

(2)鸟儿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它在想什么?

四、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结合学生发言,师进行小结。

2.根据学情,设计作业。 板书:

大树(图) 小鸟(图) 珍惜友情 信守诺言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习巩固。 1.谈话激趣。 2.小结上节课情况。 二、分角色表演故事。 1.四人小组自由分角色读。 2.指名一小组上台表演。

3.全班进行评价:你认为谁读得好,好在哪儿?你认为谁读得还不够,你能读读吗?

三、指导四个生字的书写。

1.指导观察字形,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自由书写。 3.小结书写情况。

12* 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d)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a)同桌互读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板书: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放映《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师: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拍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二.八面来风

1、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全班交流

3、师: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外童话名著、中外童话名家) 三.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2、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3、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

教师可随机播放CAI,对童话编写三要素:幻想、夸张、拟人等特点作简要介绍。

四.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地练读。(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诵一点评一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 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

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地朗诵这首小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心

间。

6、感情朗读。(自由朗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

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五.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六.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讲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学习目标:

1、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2、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所写的童话故事。 2、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走进“大看台”

1、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2、学生准备。(排练、讲童话、读自编童话等) 3、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晶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三.二进“大看台” a、创设情境: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用你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地读自编故事。 c、用情地讲童话故事。 d、出色地演童话故事。 四.交流收获

第三课时

学生写童话故事,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若干“典型”作文片段,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a、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

a、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第三单元考试 (一课时)

试卷讲评 (一课时)

13、白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板书课题,说写“鹅”字。 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考。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引出“高傲”并板书。

3.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五、简介作者,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2.简述课文从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 3.过渡,体会鹅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品读“吃相”,体会“高傲”、“有趣”。

1.指名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不会变通,引人发笑。

3.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

三、品读“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理解“侍候”,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 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3.指导读书,体会白鹅的“高傲”、“有趣”。 4.指导情感朗读,读出情趣。

四、发现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作者写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小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4.这只白鹅的确高傲,作者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侍候它? 5.指导说话,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积累语言,背诵喜爱的内容。 1.自由摘录喜欢的词、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多读读,鼓励背诵。 六、迁移运用,布置作业。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它们有趣的特征,可以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课外观察一种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白鹅 高傲 有趣

14、*白公鹅

学习目标:

①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 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 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④ 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①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② 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 出示课文插图

② 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③ 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① 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②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三. 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① 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B、 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② 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③ 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A、 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B、 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C、 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 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①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② 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五. 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15、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举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2、给课文分段,练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学会生字新词,进行分析判断句子正确性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是——《猫》。

2、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老舍爷爷写的,老舍爷爷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章,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学习他的文章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同学打开课本,带着两个要求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读不通的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和词语,特别是课后第4题的词语,我们更应该掌握好,多读几遍。(学生初读)

尽职 抓痒 稿纸 咕噜 闭息凝神 遭殃 彼此 任凭 逐渐 无忧无虑 性格古怪 粗细各异

温柔可亲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2、检查课后习题4,学习词语:(幻灯投影)

下面我们先来检查第 部分的词语,我请一个同学能把它们读一遍,——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遍,读不通的多读几遍——齐读词语。

请你找出你觉得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的两个词语,在课堂练习纸上抄写两遍。——同桌交换检查、修改。

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第一部分的词语。

折:读shé 是个多音字,还有个读音是:zhé,怎么组词? 你能用上划横线的三个词语,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吗?

3、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板书:大、小)、谁能在括号中加一个数量词,说说课文计了几只大猫、几只小猫?并找出理由。 “(一只)大猫”,填“一只”的理由是什么?( )是的,作者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家中的一只大猫生动地写出了猫的性格。

“(一群)”小猫:这么填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想一想,我们在“一只”前可以填一个什么词来说明大猫的性格特征。(古怪的)那在“一群小猫”前呢?(淘气的)、齐读:(古怪的)(一只)(大)(淘气的)(一群)(小)猫,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词语帮助我们做3件事。

A、第一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你认为可怎么分? 生交流,作“||”记号。

B、第二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了什么?讲了一只大猫很古怪。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

来概括吗?——划出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齐读。这一句在第一段中是什么句?根据这句话,你怎么概括段意?

第二段又讲了什么?(——小猫淘气)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也划出总起句,说一遍段意。

C、好,下面我们来完成第三件事:你能根据这些词语或者划出来的两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生个别练说——生自己站起来自由说)

三、细读课文,理解大猫古怪和小猫淘气。

(一)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大猫到底古怪在哪里?小猫又淘气在哪里?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你用“——”找描写大猫“古怪性格”的三个重点句。 2、交流:老实、贪玩、尽职 (什么叫尽职?)

3、为什么这三个词语能表现出大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呢?

4、你能用“虽然……但是……”这个转折关联词或“不但……而且……”这个递进的关联词把这三个或其中两个词语连起来说说大猫的古怪吗?大猫虽然很贪玩,但是有时也很老实,而且也很尽职。大猫虽然老实,而且尽职,但是有时候也很贪玩。大猫不但老实,而且尽职,但是又很贪玩。

5、你能把“大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加在这些句子开头或结尾吗? 同学们真聪明,你看,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丰富啊!同一种意思我们能用这么多不同的句子来说,大家刚才的句子都说出了大猫的变化无常,令人捉摸不定的古怪性格。这下你理解古怪的意思了吧?——解释“古怪”。好,这个词语解决了,(擦去问号)

6、课文第二、三两节也写出了大猫性格古怪,请你速读课文,找出表示古怪的重点词语:

A. 交流: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B. 练习:用“虽然……但是……”的句式练说,体会大猫的古怪。

(二)学习第二段:

1、请同学们按找出重点词的方法学习第二段,找出写小猫淘气的重点词语——默读、找。

2、交流:没完没了。

3、你能不能在其他写小猫淘气的句子中也加上“没完没了”来说说。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再跑再跌(没完没了)地玩。它们的头撞在门上;……不哭,还是没完没了地玩。它们没完没了地玩,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看,这真是一群淘气调皮的小猫啊!对“淘气”这个问题你们也自己解决了,可以擦去问号了。

第二教时

一、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1、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懂了课文主要写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作者写大猫古怪、小猫淘气是讨厌它们吗?——为什么?

理解“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大猫可爱,小猫更可爱。(板书:)

2、明目标

所以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读懂课文是怎样写猫可爱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体会大猫之可爱。

1、下面我们要自己来分析理解大猫可爱在哪里,而不是由老师来讲问。请同学们带着这些要求自由朗读第一段。

幻灯出示:、挑:你最喜欢、感受最深、最能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一个句子,划下来;、找这句话中的重点词。、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读: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范例教学:为了帮助大家讨论好,老师先和大家来学习一句话:(幻灯出示:“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老师对这一句是这样理解的: A、我们已完成了第一步挑出句子。

B、下面我们完成第二步,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的确,乖)。

C、第三步,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乖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老实、听话。)我们什么时候用“乖”?(老舍把猫写成了小孩子,对猫多亲昵啊!)那再加上“的确”呢?(更加深了对猫的喜爱之情。)所以第三步“乖”和“的确”重点词的特别含义是什么?(生连起来说一遍。)

D、初步体会:这一句虽然不长,用词不多,但深刻地写出了大猫的可爱,强烈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这句话。

谁能把刚才我们四步学习过程具体地说一遍。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按刚才的过程,完成笔头练习:幻灯出示练习:(见

后面练习纸练习二)

3、自主学习:

如同学们按这种方法读课文,选自己最爱读的一句话,细细体会、学习课文。 (准备好)。谁能最早主动的站起来,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

4、交流:

(生交流一处,朗读体会一处)——课文写猫可爱的地方很多,可以说课文每一句都写出了猫的可爱,每一处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一齐读课文,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齐读第一段。

三、体会小猫之更可爱。

1、大猫已是如此可爱,而小猫更是可爱,请同学们按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段,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写出了小猫更可爱,作者更喜欢?

2、交流:

3、是啊,满月的小猫是多么的淘气调皮、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所以更可爱,令人更喜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自由读第二段,读出你更喜欢小猫的感受来——齐。

4、同学们,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读懂了大猫古怪得可爱,小猫是淘气得更可爱。在老舍爷爷笔下,猫是多么活泼可爱啊!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优美迷人啊!同学们,我们想不想也拿起来写一写?——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完成第三题:写一段描写小动物的话。

5、交流。

四.课文总结:

板书:

(古怪的)(一只)(大) 可爱

老实、贪玩、尽职 猫

(淘气的)(一群)(小) 更可爱

没完没了

16* 母鸡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理解“颤颤巍巍、如泣如诉”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全文,边读边思,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原因。

3.通过阅读,能发挥想象,知道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4.从课文中母鸡动作的描写,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 教学准备:1.多媒体演示。 2.课前材料收集。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揭示课题:

1.师述:生活中,你们对母鸡的印象如何?

2.揭题:34.母鸡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出示)读文思考: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分别在文中的哪几小节进行了描写?

2.交流。

(板书)讨厌不讨厌

(1-----3)(4-----7)

三.学习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 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呢?请同学们默读1----3节,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2. (出示)理解词语:

颤颤巍巍,如泣如诉。

师述:能照着“如泣如诉”的样子再写两个词语吗?(如火如荼,如痴如醉)

3.那么想想一下母鸡想用声音告诉人们什么呢?

(出示)母鸡受了一点惊恐,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再咕咕到前院,好像

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了呢?

1.四人小组学习,找出有关语句,认真读读,体会体会。

2.重点指导第五节。

(1) (出示)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2)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 (出示)挺着身儿预备作战。( )

看看前,看看后。( )

(4)(出示)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板书)爱

4.选一节你最喜欢的小节读读,再次体会伟大的母爱。

四.领悟中心,情感升华:

1.引读课文。

(出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3.在动物世界中,人类世界中,这样的母亲还为数不少呢!

(多媒体展示,情感共鸣)

4.小组内故事交流,体会母爱。

板书 16* 母鸡

讨厌 不讨厌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

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

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

2. 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

照片,描画动物,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3、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 谈话引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家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与动物的相

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乐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 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 分组交流

1、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出示要求:

a、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表达真情实感;

c、认真听,进行评议。

3、分组交流。

四. 全班汇报

A.汇报提示:

1、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B.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C.拓展延伸

喜欢相同动物的同学归为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

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第二、三课时 作 文

一. 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二.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生动地写出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三. 精彩回放

1、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四. 习作与评议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出示学生习作片断(或提供如下案例)。

2、我家的狗是看家的好手。要是熟人来了,它就高兴地迎接。可要是陌生人,

它可凶了,使人不敢靠前。

3、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条理清楚,但不够具体。“高兴迎接„„可凶了”具体有哪些动作,应详写。最好能举一个例于来表现它“看家本领强”。)

4、四人小组内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5、每组推选一个优秀片断,交流赏析。

五. 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六. 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第四课时

一. 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a、自主发现;

b.组内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举一个例子说明)

二.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都带有动物的名称,第一行都有“龙”,第二行有

“虎”,第三行有“马”)

3、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意思或故事。

4、游戏:成语接龙。(以第一行为例,每个成语里必须有一个“龙”)

5、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名称。看看谁是优胜者。

九( )一毛 对( )弹琴 如( )得水 ( )死狐悲

杯弓( )影 ( )毛蒜皮 ( )立鸡群 指( )为马

为( )作伥 车水( )龙 万( )更新 门可罗( )

( )( )点水 顺手牵( ) 抱头( )窜 哀( )遍野

三. 课外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名称的成语。(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第四单元考试

(一课时)

试卷讲评

(一课时)

17、长城

教学目的要求: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

教具准备: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板书:略]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远景: 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 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 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 伟大奇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

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巩固练习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万里长城像( ),在崇山峻岭之间( ),她高大(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长城是由( )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 )和( )。

2、给生字注音组词

3、抄写课后生词

4、比较句子,把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1]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背诵课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18、颐和园

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育方面: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发展方面: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学习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观潮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

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

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1 . 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根据提纲把握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自读自悟,与想象、资料相结合,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

3.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

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

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做题)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五、课堂小结(略)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

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

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

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

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

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

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寻到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

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第二、三课时 习作指导

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

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

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 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

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

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

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

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 c、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

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写作文。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若干“典型”作文片段,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a、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

a、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第一单元考试

(一课时)

试卷讲评

(一课时)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

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重难点:理解诗句和诗中所含哲理

关键:理解诗句,有感情的朗读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

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

庐山怎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

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情,读出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生。)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播放庐山风景。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

求助)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

(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底)

(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

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

峦叠嶂。)

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

的道理。

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品读欣赏,积累诗句

播放庐山的风景,配乐朗读。(师引发情感:在我们的眼前是成片的云雾遮挡着

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们高兴

吗?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五、感悟写法

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

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1、课后积累苏轼的其他诗句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句。

2、将诗改写成短文,加上自己的感悟。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

村一饱眼福,好吗?(板书诗题)

二、学习古诗

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

(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学以致用。正所谓“教是为了不

教”。)

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1)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

(2)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3)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

(4)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情感因素。如,可以这样

预设:

三、品读欣赏,感悟道理

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

举个例子吗?

四、感悟写法

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五、巩固练习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六、作业

创作一首赞美家乡的诗。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议论)

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

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

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

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

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

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

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

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

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

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

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

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

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

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

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6.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

7、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

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

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

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三、自主探究,精读感悟——顺学而导品词句。

1、默读课文,进一步的了解蟋蟀的住宅。边读边做批注。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体会。

3、全班交流。

(学生谈学习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理解,读中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品味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

●学习住宅特点部分,感受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四、总结谈话,读写结合。

1、归纳小结,升华情感。

2、下节课下节课,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听写生字、新词。

二、积累好词佳句。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文中的许多地方把蟋蟀当作人来写,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

这平台上弹琴。”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写下来。

三、领悟写法,练笔运用。

1、交流学习收获,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仔细观察,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四、拓展阅读。

1、交流阅读《昆虫记》的感受。

2、推荐阅读《两只蟋蟀》《蟋蟀》《放蟋蟀回家》。

板书:

7、蟋蟀的住宅

特点: 伟大的工程

修建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

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

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

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

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

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

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

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的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

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一.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a.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b、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a,住宅 住址 隐蔽 隐藏

b.洞穴 倾斜 平坦 宽敞

c、均匀 重叠 空隙 痕迹

d.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

二.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a,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b.按顺序齐读。

c.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a. 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b. 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三. 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4、读“小林”“小东”的话。

四. 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a、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b.文中第二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

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五. 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

师唱唱。

(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

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

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

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

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

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得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

“独具慧眼”奖。

a、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b.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c、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d.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得主人选。

7、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

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

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人手:

a、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b.有什么新的发现?

c.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a、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b.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

讨论明确:

a,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b.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观察日记。可以选几则

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地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

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c.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断交流,共同评议。

7、修改或互批,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a、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b.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c、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第二单元考试

(一课时)

试卷讲评

(一课时)

9、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4.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教学重点:

1.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

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将进入童话单元的学习。齐读课题,提问。

学情估计:学生会提到巨人的花园是怎样一座花园?这个问题,教师以此展开教

学。

学习课文

二、粗读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3.认读生字

三、重点阅读,体会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

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

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

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

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

(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 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B体会“与此同时”。

C朗读本段。

(3)第8.9自然段:小男孩用手摸了一下树枝,桃树开花了,巨人明白了其中

的原因。

A巨人终于明白了,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B讨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什么意思?

5.句型训练,理解中心

(1)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

唤来春天的,。

(2)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注:要结合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引导。

(3)反复阅读这两句话,在读中深化感受。

四、学习生字

1.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

2.师板书左右结构的字:溢、墙、牌……

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识字,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做有针对性的讲解。 需要重点讲解的字:溢:满;拆──折。

3.指导书写

“酷”左右差不多,其他的是左窄右宽。

4.学习剩下的生字“允、覆、”

“允”和“充”可辨析,“覆”的上面部分同“西”辨析。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你所懂

得的道理来说一说。明白了道理,那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二. 学习新课

(一)解决细节问题

1.自读课文

要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

需要指导的有:

(1)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方法:洋溢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个词语?(荡漾)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方法:巨人为什么感到火辣辣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必要时要引导。

(3)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方法:从第一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写

1.读课文,要求:看在读什么地方时脑袋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

读写结合的点:

(1)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

(2)巨人生活在隆冬中的情景。

(3)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

(4)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的情景。

……

2.交流汇报

建议:学生说的时候,要进行语言规范性的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尽量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 语言积累

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分享

冬────────────春

(孩子)

10* 幸福是什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11、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学会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的真挚情谊,感悟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话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课题质疑。

1.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2.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进行交流。

三、研读课文,训练朗读。

1.去年的树和鸟在一起是怎样的情形?自由读1——4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么?

重点体会:天天唱、天天听;

分手时的约定

指导学生朗读。

2.鸟是怎样寻找大树的?你的体会是什么?

默读7—14自然段,概括鸟的寻找过程,反复朗读小鸟询问的话,体会小鸟的心情。

3.(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生说感受或疑问。

(1)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她看到了什么?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朗读。

(2)鸟儿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它在想什么?

四、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结合学生发言,师进行小结。

2.根据学情,设计作业。 板书:

大树(图) 小鸟(图) 珍惜友情 信守诺言

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复习巩固。 1.谈话激趣。 2.小结上节课情况。 二、分角色表演故事。 1.四人小组自由分角色读。 2.指名一小组上台表演。

3.全班进行评价:你认为谁读得好,好在哪儿?你认为谁读得还不够,你能读读吗?

三、指导四个生字的书写。

1.指导观察字形,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自由书写。 3.小结书写情况。

12* 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d)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a)同桌互读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板书: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放映《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师: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拍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二.八面来风

1、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全班交流

3、师: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外童话名著、中外童话名家) 三.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2、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3、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

教师可随机播放CAI,对童话编写三要素:幻想、夸张、拟人等特点作简要介绍。

四.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地练读。(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诵一点评一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 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

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地朗诵这首小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心

间。

6、感情朗读。(自由朗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

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五.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六.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讲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学习目标:

1、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2、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所写的童话故事。 2、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走进“大看台”

1、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2、学生准备。(排练、讲童话、读自编童话等) 3、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晶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三.二进“大看台” a、创设情境: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用你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地读自编故事。 c、用情地讲童话故事。 d、出色地演童话故事。 四.交流收获

第三课时

学生写童话故事,教师巡视。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若干“典型”作文片段,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a、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

a、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第三单元考试 (一课时)

试卷讲评 (一课时)

13、白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激趣导入,营造学习氛围,引入课文学习 2.板书课题,说写“鹅”字。 3.齐读课题,提出阅读思考。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情况,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识字,学词,读句,并渗透学法指导,以达到读通课文的目的。 三、再读课文,披文入情。

1.学生默读课文,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2.引出“高傲”并板书。

3.明确“高傲”表现在那些方面。读书交流。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读中感悟。 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五、简介作者,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2.简述课文从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 3.过渡,体会鹅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品读“吃相”,体会“高傲”、“有趣”。

1.指名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不会变通,引人发笑。

3.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

三、品读“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理解“侍候”,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 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3.指导读书,体会白鹅的“高傲”、“有趣”。 4.指导情感朗读,读出情趣。

四、发现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作者写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小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4.这只白鹅的确高傲,作者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侍候它? 5.指导说话,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积累语言,背诵喜爱的内容。 1.自由摘录喜欢的词、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多读读,鼓励背诵。 六、迁移运用,布置作业。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它们有趣的特征,可以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课外观察一种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白鹅 高傲 有趣

14、*白公鹅

学习目标:

①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② 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 能与前篇课文的描写方法作些比较,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④ 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①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② 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 出示课文插图

② 观察、说话: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③ 导入新课: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① 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 ②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 三. 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① 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

B、 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② 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③ 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A、 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B、 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C、 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 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①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 ② 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五. 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15、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举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2、给课文分段,练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学会生字新词,进行分析判断句子正确性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是——《猫》。

2、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老舍爷爷写的,老舍爷爷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章,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学习他的文章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同学打开课本,带着两个要求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读不通的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和词语,特别是课后第4题的词语,我们更应该掌握好,多读几遍。(学生初读)

尽职 抓痒 稿纸 咕噜 闭息凝神 遭殃 彼此 任凭 逐渐 无忧无虑 性格古怪 粗细各异

温柔可亲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2、检查课后习题4,学习词语:(幻灯投影)

下面我们先来检查第 部分的词语,我请一个同学能把它们读一遍,——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遍,读不通的多读几遍——齐读词语。

请你找出你觉得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的两个词语,在课堂练习纸上抄写两遍。——同桌交换检查、修改。

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第一部分的词语。

折:读shé 是个多音字,还有个读音是:zhé,怎么组词? 你能用上划横线的三个词语,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吗?

3、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板书:大、小)、谁能在括号中加一个数量词,说说课文计了几只大猫、几只小猫?并找出理由。 “(一只)大猫”,填“一只”的理由是什么?( )是的,作者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家中的一只大猫生动地写出了猫的性格。

“(一群)”小猫:这么填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想一想,我们在“一只”前可以填一个什么词来说明大猫的性格特征。(古怪的)那在“一群小猫”前呢?(淘气的)、齐读:(古怪的)(一只)(大)(淘气的)(一群)(小)猫,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词语帮助我们做3件事。

A、第一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你认为可怎么分? 生交流,作“||”记号。

B、第二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了什么?讲了一只大猫很古怪。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

来概括吗?——划出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齐读。这一句在第一段中是什么句?根据这句话,你怎么概括段意?

第二段又讲了什么?(——小猫淘气)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也划出总起句,说一遍段意。

C、好,下面我们来完成第三件事:你能根据这些词语或者划出来的两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生个别练说——生自己站起来自由说)

三、细读课文,理解大猫古怪和小猫淘气。

(一)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大猫到底古怪在哪里?小猫又淘气在哪里?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你用“——”找描写大猫“古怪性格”的三个重点句。 2、交流:老实、贪玩、尽职 (什么叫尽职?)

3、为什么这三个词语能表现出大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呢?

4、你能用“虽然……但是……”这个转折关联词或“不但……而且……”这个递进的关联词把这三个或其中两个词语连起来说说大猫的古怪吗?大猫虽然很贪玩,但是有时也很老实,而且也很尽职。大猫虽然老实,而且尽职,但是有时候也很贪玩。大猫不但老实,而且尽职,但是又很贪玩。

5、你能把“大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加在这些句子开头或结尾吗? 同学们真聪明,你看,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丰富啊!同一种意思我们能用这么多不同的句子来说,大家刚才的句子都说出了大猫的变化无常,令人捉摸不定的古怪性格。这下你理解古怪的意思了吧?——解释“古怪”。好,这个词语解决了,(擦去问号)

6、课文第二、三两节也写出了大猫性格古怪,请你速读课文,找出表示古怪的重点词语:

A. 交流: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B. 练习:用“虽然……但是……”的句式练说,体会大猫的古怪。

(二)学习第二段:

1、请同学们按找出重点词的方法学习第二段,找出写小猫淘气的重点词语——默读、找。

2、交流:没完没了。

3、你能不能在其他写小猫淘气的句子中也加上“没完没了”来说说。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再跑再跌(没完没了)地玩。它们的头撞在门上;……不哭,还是没完没了地玩。它们没完没了地玩,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看,这真是一群淘气调皮的小猫啊!对“淘气”这个问题你们也自己解决了,可以擦去问号了。

第二教时

一、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1、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懂了课文主要写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作者写大猫古怪、小猫淘气是讨厌它们吗?——为什么?

理解“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大猫可爱,小猫更可爱。(板书:)

2、明目标

所以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读懂课文是怎样写猫可爱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体会大猫之可爱。

1、下面我们要自己来分析理解大猫可爱在哪里,而不是由老师来讲问。请同学们带着这些要求自由朗读第一段。

幻灯出示:、挑:你最喜欢、感受最深、最能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一个句子,划下来;、找这句话中的重点词。、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读: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范例教学:为了帮助大家讨论好,老师先和大家来学习一句话:(幻灯出示:“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老师对这一句是这样理解的: A、我们已完成了第一步挑出句子。

B、下面我们完成第二步,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的确,乖)。

C、第三步,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乖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老实、听话。)我们什么时候用“乖”?(老舍把猫写成了小孩子,对猫多亲昵啊!)那再加上“的确”呢?(更加深了对猫的喜爱之情。)所以第三步“乖”和“的确”重点词的特别含义是什么?(生连起来说一遍。)

D、初步体会:这一句虽然不长,用词不多,但深刻地写出了大猫的可爱,强烈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这句话。

谁能把刚才我们四步学习过程具体地说一遍。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按刚才的过程,完成笔头练习:幻灯出示练习:(见

后面练习纸练习二)

3、自主学习:

如同学们按这种方法读课文,选自己最爱读的一句话,细细体会、学习课文。 (准备好)。谁能最早主动的站起来,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

4、交流:

(生交流一处,朗读体会一处)——课文写猫可爱的地方很多,可以说课文每一句都写出了猫的可爱,每一处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一齐读课文,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齐读第一段。

三、体会小猫之更可爱。

1、大猫已是如此可爱,而小猫更是可爱,请同学们按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段,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写出了小猫更可爱,作者更喜欢?

2、交流:

3、是啊,满月的小猫是多么的淘气调皮、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所以更可爱,令人更喜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自由读第二段,读出你更喜欢小猫的感受来——齐。

4、同学们,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读懂了大猫古怪得可爱,小猫是淘气得更可爱。在老舍爷爷笔下,猫是多么活泼可爱啊!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优美迷人啊!同学们,我们想不想也拿起来写一写?——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完成第三题:写一段描写小动物的话。

5、交流。

四.课文总结:

板书:

(古怪的)(一只)(大) 可爱

老实、贪玩、尽职 猫

(淘气的)(一群)(小) 更可爱

没完没了

16* 母鸡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理解“颤颤巍巍、如泣如诉”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全文,边读边思,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原因。

3.通过阅读,能发挥想象,知道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4.从课文中母鸡动作的描写,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 教学准备:1.多媒体演示。 2.课前材料收集。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揭示课题:

1.师述:生活中,你们对母鸡的印象如何?

2.揭题:34.母鸡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出示)读文思考: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分别在文中的哪几小节进行了描写?

2.交流。

(板书)讨厌不讨厌

(1-----3)(4-----7)

三.学习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 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呢?请同学们默读1----3节,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2. (出示)理解词语:

颤颤巍巍,如泣如诉。

师述:能照着“如泣如诉”的样子再写两个词语吗?(如火如荼,如痴如醉)

3.那么想想一下母鸡想用声音告诉人们什么呢?

(出示)母鸡受了一点惊恐,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再咕咕到前院,好像

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了呢?

1.四人小组学习,找出有关语句,认真读读,体会体会。

2.重点指导第五节。

(1) (出示)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2)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 (出示)挺着身儿预备作战。( )

看看前,看看后。( )

(4)(出示)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板书)爱

4.选一节你最喜欢的小节读读,再次体会伟大的母爱。

四.领悟中心,情感升华:

1.引读课文。

(出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3.在动物世界中,人类世界中,这样的母亲还为数不少呢!

(多媒体展示,情感共鸣)

4.小组内故事交流,体会母爱。

板书 16* 母鸡

讨厌 不讨厌

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

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

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前准备:

1. 实物投影仪。

2. 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

照片,描画动物,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3、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 谈话引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家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与动物的相

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乐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 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 分组交流

1、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出示要求:

a、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表达真情实感;

c、认真听,进行评议。

3、分组交流。

四. 全班汇报

A.汇报提示:

1、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B.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C.拓展延伸

喜欢相同动物的同学归为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

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第二、三课时 作 文

一. 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二.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生动地写出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三. 精彩回放

1、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四. 习作与评议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出示学生习作片断(或提供如下案例)。

2、我家的狗是看家的好手。要是熟人来了,它就高兴地迎接。可要是陌生人,

它可凶了,使人不敢靠前。

3、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条理清楚,但不够具体。“高兴迎接„„可凶了”具体有哪些动作,应详写。最好能举一个例于来表现它“看家本领强”。)

4、四人小组内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5、每组推选一个优秀片断,交流赏析。

五. 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六. 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第四课时

一. 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

3、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a、自主发现;

b.组内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举一个例子说明)

二.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都带有动物的名称,第一行都有“龙”,第二行有

“虎”,第三行有“马”)

3、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意思或故事。

4、游戏:成语接龙。(以第一行为例,每个成语里必须有一个“龙”)

5、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名称。看看谁是优胜者。

九( )一毛 对( )弹琴 如( )得水 ( )死狐悲

杯弓( )影 ( )毛蒜皮 ( )立鸡群 指( )为马

为( )作伥 车水( )龙 万( )更新 门可罗( )

( )( )点水 顺手牵( ) 抱头( )窜 哀( )遍野

三. 课外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名称的成语。(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第四单元考试

(一课时)

试卷讲评

(一课时)

17、长城

教学目的要求: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

教具准备: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

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

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 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的照片来描述的。

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板书:略] 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

[1]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3、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

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

4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远景: 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近景: 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 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 伟大奇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

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巩固练习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万里长城像( ),在崇山峻岭之间( ),她高大(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长城是由( )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 )和( )。

2、给生字注音组词

3、抄写课后生词

4、比较句子,把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1]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背诵课文的第一、而自然段

三、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18、颐和园

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育方面: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发展方面: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情境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学习学生所选择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题,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件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4、汇报,相机板书:长廊万寿山下万寿山昆明湖

5、引导、点拨: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6、课件出示:聘请导游(怎样才能做好导游)

三、再读课文,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按照学生的意见,选择学习内容

引入学习描写长廊的相关段落,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的美。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质疑。

2、集中交流:

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深入体会、感悟长廊的美。

引入学习作者描写万寿山的相关段落,体会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万寿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组用学法合作探究学习,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五、创设情景、拓展思维,进行语言训练。

1、结合课文、参考相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采取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让学


相关文章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WPS转)_部分2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91 / 258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92 / 258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93 / 258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94 / 258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电子课本95 / 258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查看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
  • 全国站 首页 小升初 杯赛竞赛 重点中学 奥数题库 教学资源 小学试题 趣味乐园 小学数学 小学语文 小学英语 小学作文 家庭教育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展开 全国站 小升初 资讯 政策 择校 备考 经验 面试 简 ...查看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 <小学数学备课大师>提供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备课资料,包括教案.课件.复习题.试题等,内容丰富,可供老师们备课参考. 小学数学一上备课室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案全- 08-11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一上教 ...查看


  •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
  • 与"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相关的推广 一年级语文学习,题不会做?学而思网校来帮你! 思维培养,第一讲免费,与100万学生一起学习!提供海量习题集,复习直播课,立即免费注册! http://www.xueersi.com 初 ...查看


  • 四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汇总 人教新课标
  • zip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观潮 人教新课标 5.7 M zip四年级上册语文 雅鲁藏布江 课件 人教新课标 8.4 M zip四年级上册语文 鸟的天堂 课件 人教新课标 20.4 M zip四年级上册语文 火烧云 课件 人教新课标 3.2 ...查看


  • [菜园里]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习题.flash朗读
  • 人教版小学语文备课资料 <菜园里>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习题.flash朗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菜园里>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菜园里>教学设计16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菜园 ...查看


  • 广东省梅州市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手机版)
  •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冀教版 浙教版 仁爱版 外研版 译林版 闽教版 语文版 青岛版 中图版 科粤版 人民版 西师大版 北京版 沪科版 鲁科版 城市列表 电子课本网 > 切换城市 > 广东省梅州市教材版本 广 ...查看


  • 1-12册古诗归类整理
  • 1-12册古诗归类整理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 1.春 晓 (唐.孟浩然) (北师大一年级语文下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绝句 (唐•杜甫) (北师大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用书)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 ...查看


  •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 语文 教学设计 科目 语文 一 年级 班 执教人: 一年级上册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 科目 语文 一 年级 班 执教人: 一年级上册 科目 语文 一 年级 班 执教人: 一年级上册 ...查看


  • 五年级语文试题库[6]
  •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WORD版 http://www.docin.com/p-534894762.html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期末试题(试卷) http://www.docin.com/p-534894689.html 苏教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