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黄河水患和河北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化

2009年11月第22卷第6期保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AODING UNIVERSITY Nov. ,2009Vol.22No.6

【历史学研究】

北宋黄河水患与河北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化

郭志安,李京龙

(保定学院历史系,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北宋时期,伴随着黄河水患的频繁发生,河北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也深受其害。在黄河水患的破坏下,河北境内农业的发展在劳动力、农田、资金等方面都长期受到严重影响,从而极大制约了河北区域内农业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北宋;黄河水患;河北农业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494(2009)06-0071-03

[4]4253

“乃者调民治河堤,疫死者众”。同时,在黄河决溢的冲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黄河曾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及灌溉、航运之利而被盛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但同时又因“善淤、善决、善徙”而为害显著。就北宋时期而“洪水之言,黄河的频繁决溢乃至改道较之前代更为突出,

[1]卷72

患,唯(黄)河为甚”,而且这种水患“终宋之世,讫无宁[2]71岁”,从而为北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诸多羁绊。在此期

击下,也直接引发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这也成为导致民众被迫流离原农业耕作地区的重要因素,如嘉祐元年(1056年)四月,蔡挺、李仲昌等人导黄河入六塔河失败,“河北被害者凡数千里”[5]卷2。嘉祐二年,诸路江河决溢频

[3]1327

繁,而其中“河北尤甚,民多流亡”。同年八月,河北缘边[3]1422地区阴雨不断,“濒(黄)河之民多流移”。元祐二年(1087

间,黄河水患对北方农业,尤其是对河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所构成的危害尤为突出①。对此问题,学界尚无专文论及。本文即以北宋黄河水患对河北地区农业发展在劳动力、农田、资金等方面的破坏为切入点,由此来管窥北宋黄河水患和河北区域农业变迁的内在关联,探究北宋时期黄河水患对河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年)三月,河北路都转运司曾称:“乾德军申,旧有乾宁、倚

[6]7384

”可见,水灾郭县,自商胡口决,人户流散,废并入本军。

对农田的严重破坏和威胁,极易引发大量民户逃离家园,成为流民。这种大批民众于河役中的亡溺、农业耕作环境的恶化,对北宋河北地区劳动力的稳定与维系,自然带来极大的损害。此外,长期而繁重的河役负担也是促使北宋河北地区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伴随着北宋黄河在河北境内的频繁决溢,对其治理、救护也不断展

[7]卷1

开,由此而导致该地区“工役罕有虚岁”,从而给河北民

一、黄河水患对河北农业劳动力的影响

固着在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与否,是影响农业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受黄河水患长期而广泛的影响,北宋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队伍也深受其害,这主要缘于水患中直接性的人口大量伤亡、河患治理对劳动力的大批占用和由河役之重引发的人口大量外迁,以及农业生产条件恶化迫使民众流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每次黄河决溢来临之际,都极易造成人口的惨重亡溺。如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八月,“河决通利军,大名府

[3]1324

御河溢”,即造成大量民众的漂溺。类似的记载,在史籍

众带来极为沉重的劳役负担。在地处黄河下游的河北区域内,这一状况体现得尤为明显。北宋时期,“齐天下之役,其

[8]卷62

半在于河渠堤埽”,而这种“河渠堤埽”即主要集中于

对黄河的治理中,其中河北地区的黄河河役则又占有极大的比重。繁重河役的持续开展,也往往使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难于维系,导致大批民户为此而陷于困顿,视河役为畏途。生活于黄河沿岸的广大民户,不仅要时常面对黄河水灾的威胁外,也多是黄河沉重河役负担的承担者,“每岁春首骚动良民,数路户口不获安居……科夫数多,常至败

[6]7557家破产以从役事。民力用苦,无计以免”。在黄河河患突

中尤为常见。在政和七年(1117年),黄河在瀛州、沧州境内决溢,竟出现“民死者百余万”

[3]1328

的惨象。除了这种在黄河

决溢中的直接人口伤亡外,反映到河役治理的实际开展中,参加救护决河的民夫也时有溺殁,或因劳动强度过大、天气炎热且人员密集,由此引发的疾疫传播所造成的大量伤亡。如至和元年(1054年)二月,宋廷在其诏令中即称,

收稿日期:2009-07-23

基金项目:保定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北宋黄河水患与河北区域

经济”(2008009)

作者简介:郭志安(1973-),男,河北滦南人,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

要从事宋史研究。

出的河北区域内,“河北系黄河行流、人使经由道路,每年

[9]1177人户应副工役,比于它路尤为劳费”。

在中国古代社会,下层民众的安土重迁观念是颇为浓厚的。但在沉重黄河河役的重压之下,为谋求生计,河北境内黄河沿岸的民众仍被迫大批外迁,这种现象的形成,河役负担的沉重无疑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元祐年间,苏辙在激烈抨击宋廷的回河东流之役时明确指出,黄河河役导致

①本文所称河北地区,其地域范围主要涉及北宋时期的河北西

北部,以及河北东路的中、南部。路中、

71

郭志安,李京龙:北宋黄河水患与河北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化

[10]卷46

“公私困竭,河北、京东西之民为之不聊生”。而即使是

元符三年(1100年)十二月,据有关大臣上奏,河北境内“连亘千受黄河决溢的影响,广大区域内农田损毁严重,

[6]3553

。这种黄河水灾对里,人民孳畜没溺死者不可胜计”

在灾荒之年,黄河沿岸河北民众的生计本已颇为困顿,河如王安石即曾称,“河北役的开展也往往不会因此而停滞。

民,生近二边长苦辛……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

[11]卷21

役”。这样,相对于本就生活无着的下层民众而言,繁

河北区域农田的冲毁,也进一步加剧了民众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并成为推动民众迁移的重要动因之一。如元祐二年(1087年)四月时,苏辙在上奏中也谈到:“伏见二年以

[9]450

来……灾沴荐至,非水即旱……河北流移,道路不绝。”

在日常生活都无法正重河役的继续进行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常维系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的进行也就更是无从谈起。这种因河役所引发的多重重压之下,为谋求生计而被迫外迁也就成为河北境内黄河沿岸民众的无奈选择。早在开宝六月,宋廷即专门下达诏令:“沿(黄)河州县五年(972年)

[4]284

官吏,勤恤所部民勿令转徙,田亩致损者籍其数以闻。”

宣和六年(1124年)十一月,朝廷在其诏书中也谈及,“河

[6]6267

京东夏秋水灾,民户流移,系踵于道”。黄河水灾的北、

破坏,不仅容易造成农田的大面积受损,其对土地质量的下降所构成的危害也是极为深远的,大量受灾土地生产力的恢复,则需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在河北境内大量农田深受黄河决溢之害的情形下,为使民众尽快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宋廷也设法采取一些相应的举措。为了应对黄河水灾对河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严重破坏,尽力维护农耕活动的开展,宋廷时常借助于减免赋税等手段来缓解农业生产的压力,这也是一种经常被如乾德五年(967年)七政府所采纳并占主导地位的举措。

月,鉴于暴雨引发多处河流决溢,宋廷诏令“常赋宜从于蠲免,应诸道州县民田有经霖雨及河水损败者,今年夏租及沿征物,并与放免”。开宝五年(972年)六月,“近者天作淫雨,河决横流,合为时灾,害被秋稼……应沿河人户,委所在官吏,倍加绥抚,仍具损伤苗稼以闻,当与检覆等第除

[12]675

。天禧五年(1021年)正月,宋廷也曾下令“俟将来放”

这就说明,在黄河河患的压迫下,黄河沿岸民众的外迁早在宋初即已出现并为统治者所关注。而在庆历八年(1048年)十二月,反映到宋廷的诏令中也称:“自春夏之交……壇溢堤防,河北之民尤罹弊苦,粒食罄缺,庐室荡空,流离乡园,携挈老幼,十室而九空。自秋徂冬,嗷嗷道途,沟壑为

[6]1562

虑,愍其失业弥甚。”元祐二年(1087年)三月,右司谏

王觌也不无忧虑地指出,在黄河河患的威胁下,河北民众

[4]9662“虽非凶年,亦有转徙之意”。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正月,右正言任伯雨奏称:“臣闻前日河北水灾,居民流移,自永静以北,居民所存三四;自沧州以北,所存一二。其他

[9]471郡大率类此。千里萧条,间无人烟。”由此可见,正是缘

于黄河决溢对民田的巨大破坏,进而导致大量沿岸居民被迫迁徙,由此造成黄河沿岸地区人口的大量减少。

当然,在北宋河北区域内的黄河治理期间,宋朝统治者也会采取一定的措施适当减罢力役征发或调整兴役时间,以稳定社会秩序和减轻河役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如治平二年(1065年)正月,鉴于此前春夫充役与农业耕作的时间相互冲突,河北提点刑狱王靖建议该年恩州、冀州、深州、瀛州、沧州、永静乾宁军所役春夫“令过寒食乃入役”,而“邢、洺、德州夫赴恩、冀、深、瀛州役”则令“于寒食前半月入役”,获得朝廷的同意[4]4943-4944。但是,此类举措的实施,相对于黄河河役的长期开展、人力的大量征用对河北农业生产的破坏来讲,实在是微不足道。

丰熟日指挥京畿、京东西、河北遭水及积雨浸民田妨垦种

[6]7536

县分,委转运使与逐州长吏体量诣实以闻,议加优恤”。

庆历七年(1047年)十一月,河北、京东等地遭受黄河决溢“并秋税减放外……(庆历)之灾,宋廷令当年倚阁夏税者

[6]6440六年以前倚阁残税并贷粮支储处,官干渡钱并除之”。

治平元年(1064年)七月,“诏水灾逐路安抚、转运、提点刑狱督责知州、通判存恤被灾人户,诸科率不急妨农者,令一

[6]2091切罢之”。熙宁八年(1075年)九月,“减放河北、京东路[6]6442河决水灾人户役钱,以被灾分数为差”。同月,黄河再次

于大名府内决溢,受灾民户波及颇广,朝廷对遭受水灾的民户减免租税[4]6569。元丰三年(1080年)九月,“河北、京东两路缘河决被患人户,蒙朝廷忧恤赈济放税,河平,计钱谷

[6]5825等共七十二万七千二百七贯硕有奇”。

二、黄河水患对河北农田损毁的影响

黄河决溢对河北地区农田所造成的严重损毁,不仅波及范围广泛,而且其影响也是深远的。在黄河决溢的频繁发生中,极易引发大量农田的被毁。如早在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九月,朝廷诏称“近年以来河堤频决……坏田亩,

[12]654

数郡被其灾”。天圣六年(1028年),黄河在沧州境内决

三、黄河水患对河北农业资金的破坏

黄河的不断决溢与对其治理的长期开展,不仅对河北区域农业的发展在劳动力、生产环境等方面造成诸多损害,资金的损耗,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设置了极大障大量财富、

碍。关于北宋时期河北境内黄河治理的资金投入,由于史籍记载语焉不详,无法给出准确的统计。但是,透过一些具体的治河实例以及北宋士大夫的言论,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就黄河水患对河北农业资金的破坏进行一番管窥。北宋期间,

[6]7532

“每岁河堤常需修补”,这无面对黄河水灾的频频发生,

溢,无棣、饶安、临津、乐陵、盐山等5县民田多被水占,积水又无法迅速排泄,由此造成的涝灾导致大批民田无法耕种,“业主逃移,虽有归心,奈以养种不得,无由复业”

[6]5889

仁宗年间,包拯在其上奏中即谈到,“(河北)东路又值横陇

[13]卷7

商胡决溢,占民田三分之二”。熙宁七年(1074年)六

月,因黄河于大名府境内频繁决口,以致“水势散漫,淹浸

[4]6218民田”。次年九月,黄河再次于大名府内决溢,“坏民田[4]6569

。元祐元年(1086年)二月,大名府因此前多者六十村”

[6]6260

遭遇严重的水灾,其境内“民田尚多渰浸,人户艰食”。

疑要耗费巨额的资金。在这种情形下,需要大量的农业资金投入。北宋前期,因对黄河的治理还主要是进行河堤的日常维护,并无大规模河役的开展,所以其对社会资金的

72

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消耗也比较有限。但至庆历之后,随着黄河决溢加剧、大规模河役情形的不断出现,河役治理所消耗的社会财富也为如仁宗即位初期,“会东都塞决河”之际,崔立之与日剧增。

受命提举受纳梢草。“是时所费既广,旁逮数路之民皆被科

[14]卷50扰”。庆历八年(1048年)十二月,判大名府贾昌朝即指

无异于杯水车薪。

四、结语

综合来看,伴随着北宋期间河北境内黄河水灾的长期农田的维系以性频繁决溢的发生,对劳动力队伍的稳定、及农业生产资金的投入等方面都造成极大的危害,从而引发农业生产环境的严重恶化。同时,这种严重危害,又是长广泛存在于北宋河北境内的,为此长期制约着当地农期、

就北宋黄河水患在河北农业生产区域内的业的正常发展。

波及之广、破坏之大而言,决非像司马光所称“水灾所伤,、不足为国家之患那样简单[4]4430。在不过污下及滨河之民”

应对河北境内黄河水灾的过程中,宋廷虽借重于水灾赈济、减免赋税等多重手段来力图稳定,恢复河北境内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甚至频颁诏令责令地方官严格限制河北民众的大批外迁,但因黄河频频决溢造成人员惨重伤亡,河役负担沉重,农田大量损毁等缘故,根本无法扭转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外迁、农田大批损毁乃至荒弃等现象。而黄河河役的长期开展,也耗费了大量社会资金和财富,这也显著影响到农业耕作的正常发展。在黄河水患不断、河役无休止开展的重压之下,北宋河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极度地恶化。

“朝廷以朔方根本之地,御备契丹,取财用以馈军师者,出:

棣、滨、齐最厚。自横垅决,财利耗半,商胡之败,十失惟沧、

[4]3977其八九。”类似这种大型河役对财富的损耗,其数量往

往是颇为可观的。如至和二年(1055年),欧阳修即指出,“遽谋修塞”,为此广此前在黄河决口于商胡埽之时,宋廷征物料,“凡科配梢芟一千八百万,骚动六路一百余军州,

[3]2267官吏催驱,急若星火,民庶愁苦,盈于道途”。吕陶也曾

称:“大河为患,岁岁决溢,朔方诸郡冲溃不常,生民之死于

[15]卷20垫溺者为不少,幸得保其余生而力困于河者亦多矣。”

元丰年间,吕元钧在上奏中也指出:“国之大费六宗:枝之禄也,万官之养也,冗兵之食也,二边之赐也,郊祀之锡也,

[16]卷38河防之备也。”可见,反映到当时士大夫的言论中,黄

河治理中的河费开支是被视为“国之大费”之一来看待的。元祐二年(1087年),王岩叟指出,仅就河北转运司而言,其

[3]2290治河费用即“陷租赋以百万计”。元祐三年(1088年),

户部侍郎苏辙自财政角度出发,认为黄河之役“自置修河司以来,使过朝廷应副见钱四十九万余贯,其他公私所费犹不在此数”,而当年“为分水之故,添为两河东西四岸,内北流横添四十五埽,使臣三十四员,河清兵士三千六百余人,

[10]卷46

。元物料七百一十六万三千余束,其为耗蠧,何可胜言”

参考文献:

[1]朱熹.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O ]. 四部丛刊本.

[2]李濂. 汴京遗迹志[M ]. 北京:中华书局,1999. [3]脱脱. 宋史[M ]. 北京:中华书局,1985. [4]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M ]. 北京:中华书局,2004. [5]佚名. 五朝名臣言行录[O ]. 四部丛刊本. [6]徐松. 宋会要辑稿[M ]. 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

1965. [7]晁说之. 嵩山文集[O ]. 四部丛刊本. [8]王安石. 临川先生文集[O ]. 四部丛刊本. [9]赵汝愚. 宋朝诸臣奏议[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0]苏辙. 栾城集[O ]. 台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1]李壁. 王荆公诗注[O ]. 台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2]佚名. 宋大诏令集[M ]. 北京:中华书局,1962. [13]包拯. 包孝肃奏议集[O ]. 台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4]韩琦. 安阳集[O ]. 台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5]吕陶. 浮德集[O ]. 台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6]杨士奇,黄淮. 历代名臣奏议[O ]. 台湾影印文渊阁四

库全书. [17]黄以周.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6.

祐七年(1092年)三月,赵偁于其上奏中也称,“自顷有司回

[3]2301

(黄)河几三年,功费骚动半天下”,财富损耗之大可见

一斑。与此种言论相类似,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春,左正言任伯雨在其上奏中称:“自古竭天下之力以事(黄)河者,

[3]2310莫如本朝。”任伯雨此言,可谓是切中北宋王朝治理黄

河的要害。北宋时期这种黄河治理长期、大规模的开展,必然会严重冲击到河北地区农业资金的投入,进而引发农业发展的滞缓。

当然,为解决黄河水灾救护的资金短缺问题,北宋朝廷有时也借助于中央三司等机构财政拨款和鼓励有财力者出资协助官府开展救助等手段。如熙宁元年(1068年)八月,“诏三司支钱五十万贯,赐河北转运司应副昨经水灾诸

[6]2092州支给,以免科扰民间”,祠部也偶尔“遇岁饥、(黄)河[17]116决,鬻度牒以佐一时之急”。另外,在水灾赈济中,宋廷

也实施劝诱富民出资助赈。但总体而言,这些举措也只能是“佐一时之急”,相对于黄河治理中高额的资金支出,则

Yellow River ’s Flooding and the Deteriorating Hebei Agriculture Production

GUO Zhi -an, LI Jing -lo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Baoding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

Abstract :During the North Song Dynasty,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Yellow River ’s flooding had caused big damages to the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n Hebei region. Because of the natural disaster, for a long time,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Hebei was severely harmed in the aspects of labor, lands, and fund, which restrained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Hebe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o a great extent.

Key words :North Song Dynasty ;Yellow River flooding ;Hebei agriculture

73

2009年11月第22卷第6期保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AODING UNIVERSITY Nov. ,2009Vol.22No.6

【历史学研究】

北宋黄河水患与河北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化

郭志安,李京龙

(保定学院历史系,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北宋时期,伴随着黄河水患的频繁发生,河北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也深受其害。在黄河水患的破坏下,河北境内农业的发展在劳动力、农田、资金等方面都长期受到严重影响,从而极大制约了河北区域内农业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北宋;黄河水患;河北农业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494(2009)06-0071-03

[4]4253

“乃者调民治河堤,疫死者众”。同时,在黄河决溢的冲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黄河曾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及灌溉、航运之利而被盛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但同时又因“善淤、善决、善徙”而为害显著。就北宋时期而“洪水之言,黄河的频繁决溢乃至改道较之前代更为突出,

[1]卷72

患,唯(黄)河为甚”,而且这种水患“终宋之世,讫无宁[2]71岁”,从而为北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诸多羁绊。在此期

击下,也直接引发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这也成为导致民众被迫流离原农业耕作地区的重要因素,如嘉祐元年(1056年)四月,蔡挺、李仲昌等人导黄河入六塔河失败,“河北被害者凡数千里”[5]卷2。嘉祐二年,诸路江河决溢频

[3]1327

繁,而其中“河北尤甚,民多流亡”。同年八月,河北缘边[3]1422地区阴雨不断,“濒(黄)河之民多流移”。元祐二年(1087

间,黄河水患对北方农业,尤其是对河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所构成的危害尤为突出①。对此问题,学界尚无专文论及。本文即以北宋黄河水患对河北地区农业发展在劳动力、农田、资金等方面的破坏为切入点,由此来管窥北宋黄河水患和河北区域农业变迁的内在关联,探究北宋时期黄河水患对河北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年)三月,河北路都转运司曾称:“乾德军申,旧有乾宁、倚

[6]7384

”可见,水灾郭县,自商胡口决,人户流散,废并入本军。

对农田的严重破坏和威胁,极易引发大量民户逃离家园,成为流民。这种大批民众于河役中的亡溺、农业耕作环境的恶化,对北宋河北地区劳动力的稳定与维系,自然带来极大的损害。此外,长期而繁重的河役负担也是促使北宋河北地区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伴随着北宋黄河在河北境内的频繁决溢,对其治理、救护也不断展

[7]卷1

开,由此而导致该地区“工役罕有虚岁”,从而给河北民

一、黄河水患对河北农业劳动力的影响

固着在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的数量大小及其稳定与否,是影响农业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受黄河水患长期而广泛的影响,北宋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队伍也深受其害,这主要缘于水患中直接性的人口大量伤亡、河患治理对劳动力的大批占用和由河役之重引发的人口大量外迁,以及农业生产条件恶化迫使民众流移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每次黄河决溢来临之际,都极易造成人口的惨重亡溺。如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八月,“河决通利军,大名府

[3]1324

御河溢”,即造成大量民众的漂溺。类似的记载,在史籍

众带来极为沉重的劳役负担。在地处黄河下游的河北区域内,这一状况体现得尤为明显。北宋时期,“齐天下之役,其

[8]卷62

半在于河渠堤埽”,而这种“河渠堤埽”即主要集中于

对黄河的治理中,其中河北地区的黄河河役则又占有极大的比重。繁重河役的持续开展,也往往使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难于维系,导致大批民户为此而陷于困顿,视河役为畏途。生活于黄河沿岸的广大民户,不仅要时常面对黄河水灾的威胁外,也多是黄河沉重河役负担的承担者,“每岁春首骚动良民,数路户口不获安居……科夫数多,常至败

[6]7557家破产以从役事。民力用苦,无计以免”。在黄河河患突

中尤为常见。在政和七年(1117年),黄河在瀛州、沧州境内决溢,竟出现“民死者百余万”

[3]1328

的惨象。除了这种在黄河

决溢中的直接人口伤亡外,反映到河役治理的实际开展中,参加救护决河的民夫也时有溺殁,或因劳动强度过大、天气炎热且人员密集,由此引发的疾疫传播所造成的大量伤亡。如至和元年(1054年)二月,宋廷在其诏令中即称,

收稿日期:2009-07-23

基金项目:保定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北宋黄河水患与河北区域

经济”(2008009)

作者简介:郭志安(1973-),男,河北滦南人,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

要从事宋史研究。

出的河北区域内,“河北系黄河行流、人使经由道路,每年

[9]1177人户应副工役,比于它路尤为劳费”。

在中国古代社会,下层民众的安土重迁观念是颇为浓厚的。但在沉重黄河河役的重压之下,为谋求生计,河北境内黄河沿岸的民众仍被迫大批外迁,这种现象的形成,河役负担的沉重无疑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元祐年间,苏辙在激烈抨击宋廷的回河东流之役时明确指出,黄河河役导致

①本文所称河北地区,其地域范围主要涉及北宋时期的河北西

北部,以及河北东路的中、南部。路中、

71

郭志安,李京龙:北宋黄河水患与河北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化

[10]卷46

“公私困竭,河北、京东西之民为之不聊生”。而即使是

元符三年(1100年)十二月,据有关大臣上奏,河北境内“连亘千受黄河决溢的影响,广大区域内农田损毁严重,

[6]3553

。这种黄河水灾对里,人民孳畜没溺死者不可胜计”

在灾荒之年,黄河沿岸河北民众的生计本已颇为困顿,河如王安石即曾称,“河北役的开展也往往不会因此而停滞。

民,生近二边长苦辛……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

[11]卷21

役”。这样,相对于本就生活无着的下层民众而言,繁

河北区域农田的冲毁,也进一步加剧了民众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并成为推动民众迁移的重要动因之一。如元祐二年(1087年)四月时,苏辙在上奏中也谈到:“伏见二年以

[9]450

来……灾沴荐至,非水即旱……河北流移,道路不绝。”

在日常生活都无法正重河役的继续进行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常维系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的进行也就更是无从谈起。这种因河役所引发的多重重压之下,为谋求生计而被迫外迁也就成为河北境内黄河沿岸民众的无奈选择。早在开宝六月,宋廷即专门下达诏令:“沿(黄)河州县五年(972年)

[4]284

官吏,勤恤所部民勿令转徙,田亩致损者籍其数以闻。”

宣和六年(1124年)十一月,朝廷在其诏书中也谈及,“河

[6]6267

京东夏秋水灾,民户流移,系踵于道”。黄河水灾的北、

破坏,不仅容易造成农田的大面积受损,其对土地质量的下降所构成的危害也是极为深远的,大量受灾土地生产力的恢复,则需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在河北境内大量农田深受黄河决溢之害的情形下,为使民众尽快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宋廷也设法采取一些相应的举措。为了应对黄河水灾对河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严重破坏,尽力维护农耕活动的开展,宋廷时常借助于减免赋税等手段来缓解农业生产的压力,这也是一种经常被如乾德五年(967年)七政府所采纳并占主导地位的举措。

月,鉴于暴雨引发多处河流决溢,宋廷诏令“常赋宜从于蠲免,应诸道州县民田有经霖雨及河水损败者,今年夏租及沿征物,并与放免”。开宝五年(972年)六月,“近者天作淫雨,河决横流,合为时灾,害被秋稼……应沿河人户,委所在官吏,倍加绥抚,仍具损伤苗稼以闻,当与检覆等第除

[12]675

。天禧五年(1021年)正月,宋廷也曾下令“俟将来放”

这就说明,在黄河河患的压迫下,黄河沿岸民众的外迁早在宋初即已出现并为统治者所关注。而在庆历八年(1048年)十二月,反映到宋廷的诏令中也称:“自春夏之交……壇溢堤防,河北之民尤罹弊苦,粒食罄缺,庐室荡空,流离乡园,携挈老幼,十室而九空。自秋徂冬,嗷嗷道途,沟壑为

[6]1562

虑,愍其失业弥甚。”元祐二年(1087年)三月,右司谏

王觌也不无忧虑地指出,在黄河河患的威胁下,河北民众

[4]9662“虽非凶年,亦有转徙之意”。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

正月,右正言任伯雨奏称:“臣闻前日河北水灾,居民流移,自永静以北,居民所存三四;自沧州以北,所存一二。其他

[9]471郡大率类此。千里萧条,间无人烟。”由此可见,正是缘

于黄河决溢对民田的巨大破坏,进而导致大量沿岸居民被迫迁徙,由此造成黄河沿岸地区人口的大量减少。

当然,在北宋河北区域内的黄河治理期间,宋朝统治者也会采取一定的措施适当减罢力役征发或调整兴役时间,以稳定社会秩序和减轻河役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如治平二年(1065年)正月,鉴于此前春夫充役与农业耕作的时间相互冲突,河北提点刑狱王靖建议该年恩州、冀州、深州、瀛州、沧州、永静乾宁军所役春夫“令过寒食乃入役”,而“邢、洺、德州夫赴恩、冀、深、瀛州役”则令“于寒食前半月入役”,获得朝廷的同意[4]4943-4944。但是,此类举措的实施,相对于黄河河役的长期开展、人力的大量征用对河北农业生产的破坏来讲,实在是微不足道。

丰熟日指挥京畿、京东西、河北遭水及积雨浸民田妨垦种

[6]7536

县分,委转运使与逐州长吏体量诣实以闻,议加优恤”。

庆历七年(1047年)十一月,河北、京东等地遭受黄河决溢“并秋税减放外……(庆历)之灾,宋廷令当年倚阁夏税者

[6]6440六年以前倚阁残税并贷粮支储处,官干渡钱并除之”。

治平元年(1064年)七月,“诏水灾逐路安抚、转运、提点刑狱督责知州、通判存恤被灾人户,诸科率不急妨农者,令一

[6]2091切罢之”。熙宁八年(1075年)九月,“减放河北、京东路[6]6442河决水灾人户役钱,以被灾分数为差”。同月,黄河再次

于大名府内决溢,受灾民户波及颇广,朝廷对遭受水灾的民户减免租税[4]6569。元丰三年(1080年)九月,“河北、京东两路缘河决被患人户,蒙朝廷忧恤赈济放税,河平,计钱谷

[6]5825等共七十二万七千二百七贯硕有奇”。

二、黄河水患对河北农田损毁的影响

黄河决溢对河北地区农田所造成的严重损毁,不仅波及范围广泛,而且其影响也是深远的。在黄河决溢的频繁发生中,极易引发大量农田的被毁。如早在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九月,朝廷诏称“近年以来河堤频决……坏田亩,

[12]654

数郡被其灾”。天圣六年(1028年),黄河在沧州境内决

三、黄河水患对河北农业资金的破坏

黄河的不断决溢与对其治理的长期开展,不仅对河北区域农业的发展在劳动力、生产环境等方面造成诸多损害,资金的损耗,也为农业生产的发展设置了极大障大量财富、

碍。关于北宋时期河北境内黄河治理的资金投入,由于史籍记载语焉不详,无法给出准确的统计。但是,透过一些具体的治河实例以及北宋士大夫的言论,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就黄河水患对河北农业资金的破坏进行一番管窥。北宋期间,

[6]7532

“每岁河堤常需修补”,这无面对黄河水灾的频频发生,

溢,无棣、饶安、临津、乐陵、盐山等5县民田多被水占,积水又无法迅速排泄,由此造成的涝灾导致大批民田无法耕种,“业主逃移,虽有归心,奈以养种不得,无由复业”

[6]5889

仁宗年间,包拯在其上奏中即谈到,“(河北)东路又值横陇

[13]卷7

商胡决溢,占民田三分之二”。熙宁七年(1074年)六

月,因黄河于大名府境内频繁决口,以致“水势散漫,淹浸

[4]6218民田”。次年九月,黄河再次于大名府内决溢,“坏民田[4]6569

。元祐元年(1086年)二月,大名府因此前多者六十村”

[6]6260

遭遇严重的水灾,其境内“民田尚多渰浸,人户艰食”。

疑要耗费巨额的资金。在这种情形下,需要大量的农业资金投入。北宋前期,因对黄河的治理还主要是进行河堤的日常维护,并无大规模河役的开展,所以其对社会资金的

72

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消耗也比较有限。但至庆历之后,随着黄河决溢加剧、大规模河役情形的不断出现,河役治理所消耗的社会财富也为如仁宗即位初期,“会东都塞决河”之际,崔立之与日剧增。

受命提举受纳梢草。“是时所费既广,旁逮数路之民皆被科

[14]卷50扰”。庆历八年(1048年)十二月,判大名府贾昌朝即指

无异于杯水车薪。

四、结语

综合来看,伴随着北宋期间河北境内黄河水灾的长期农田的维系以性频繁决溢的发生,对劳动力队伍的稳定、及农业生产资金的投入等方面都造成极大的危害,从而引发农业生产环境的严重恶化。同时,这种严重危害,又是长广泛存在于北宋河北境内的,为此长期制约着当地农期、

就北宋黄河水患在河北农业生产区域内的业的正常发展。

波及之广、破坏之大而言,决非像司马光所称“水灾所伤,、不足为国家之患那样简单[4]4430。在不过污下及滨河之民”

应对河北境内黄河水灾的过程中,宋廷虽借重于水灾赈济、减免赋税等多重手段来力图稳定,恢复河北境内农业生产的正常秩序,甚至频颁诏令责令地方官严格限制河北民众的大批外迁,但因黄河频频决溢造成人员惨重伤亡,河役负担沉重,农田大量损毁等缘故,根本无法扭转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外迁、农田大批损毁乃至荒弃等现象。而黄河河役的长期开展,也耗费了大量社会资金和财富,这也显著影响到农业耕作的正常发展。在黄河水患不断、河役无休止开展的重压之下,北宋河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极度地恶化。

“朝廷以朔方根本之地,御备契丹,取财用以馈军师者,出:

棣、滨、齐最厚。自横垅决,财利耗半,商胡之败,十失惟沧、

[4]3977其八九。”类似这种大型河役对财富的损耗,其数量往

往是颇为可观的。如至和二年(1055年),欧阳修即指出,“遽谋修塞”,为此广此前在黄河决口于商胡埽之时,宋廷征物料,“凡科配梢芟一千八百万,骚动六路一百余军州,

[3]2267官吏催驱,急若星火,民庶愁苦,盈于道途”。吕陶也曾

称:“大河为患,岁岁决溢,朔方诸郡冲溃不常,生民之死于

[15]卷20垫溺者为不少,幸得保其余生而力困于河者亦多矣。”

元丰年间,吕元钧在上奏中也指出:“国之大费六宗:枝之禄也,万官之养也,冗兵之食也,二边之赐也,郊祀之锡也,

[16]卷38河防之备也。”可见,反映到当时士大夫的言论中,黄

河治理中的河费开支是被视为“国之大费”之一来看待的。元祐二年(1087年),王岩叟指出,仅就河北转运司而言,其

[3]2290治河费用即“陷租赋以百万计”。元祐三年(1088年),

户部侍郎苏辙自财政角度出发,认为黄河之役“自置修河司以来,使过朝廷应副见钱四十九万余贯,其他公私所费犹不在此数”,而当年“为分水之故,添为两河东西四岸,内北流横添四十五埽,使臣三十四员,河清兵士三千六百余人,

[10]卷46

。元物料七百一十六万三千余束,其为耗蠧,何可胜言”

参考文献:

[1]朱熹.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O ]. 四部丛刊本.

[2]李濂. 汴京遗迹志[M ]. 北京:中华书局,1999. [3]脱脱. 宋史[M ]. 北京:中华书局,1985. [4]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M ]. 北京:中华书局,2004. [5]佚名. 五朝名臣言行录[O ]. 四部丛刊本. [6]徐松. 宋会要辑稿[M ]. 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

1965. [7]晁说之. 嵩山文集[O ]. 四部丛刊本. [8]王安石. 临川先生文集[O ]. 四部丛刊本. [9]赵汝愚. 宋朝诸臣奏议[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0]苏辙. 栾城集[O ]. 台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1]李壁. 王荆公诗注[O ]. 台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2]佚名. 宋大诏令集[M ]. 北京:中华书局,1962. [13]包拯. 包孝肃奏议集[O ]. 台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4]韩琦. 安阳集[O ]. 台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5]吕陶. 浮德集[O ]. 台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6]杨士奇,黄淮. 历代名臣奏议[O ]. 台湾影印文渊阁四

库全书. [17]黄以周.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6.

祐七年(1092年)三月,赵偁于其上奏中也称,“自顷有司回

[3]2301

(黄)河几三年,功费骚动半天下”,财富损耗之大可见

一斑。与此种言论相类似,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春,左正言任伯雨在其上奏中称:“自古竭天下之力以事(黄)河者,

[3]2310莫如本朝。”任伯雨此言,可谓是切中北宋王朝治理黄

河的要害。北宋时期这种黄河治理长期、大规模的开展,必然会严重冲击到河北地区农业资金的投入,进而引发农业发展的滞缓。

当然,为解决黄河水灾救护的资金短缺问题,北宋朝廷有时也借助于中央三司等机构财政拨款和鼓励有财力者出资协助官府开展救助等手段。如熙宁元年(1068年)八月,“诏三司支钱五十万贯,赐河北转运司应副昨经水灾诸

[6]2092州支给,以免科扰民间”,祠部也偶尔“遇岁饥、(黄)河[17]116决,鬻度牒以佐一时之急”。另外,在水灾赈济中,宋廷

也实施劝诱富民出资助赈。但总体而言,这些举措也只能是“佐一时之急”,相对于黄河治理中高额的资金支出,则

Yellow River ’s Flooding and the Deteriorating Hebei Agriculture Production

GUO Zhi -an, LI Jing -lo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Baoding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

Abstract :During the North Song Dynasty,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Yellow River ’s flooding had caused big damages to the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n Hebei region. Because of the natural disaster, for a long time,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Hebei was severely harmed in the aspects of labor, lands, and fund, which restrained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Hebe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o a great extent.

Key words :North Song Dynasty ;Yellow River flooding ;Hebei agriculture

73


相关文章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 感悟课标新理念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汉代的四大经济区:.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进程.原因. 通过研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 ...查看


  • 中国河流湖泊
  • 即墨二中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编写:高三地理组 审核 : 使用时间:2014.12 课题:中国地理3(河流湖泊) 学习目标:重点掌握中国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长江黄河概况 读图识图 结合中国水系分布图达成下列目标 课堂练兵 1. 图中 A ...查看


  • 繁荣的经济 领先的文明
  • (一)繁荣的经济 领先的文明 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发展起来.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 ...查看


  •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复习资料
  •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一.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1.历史地理学 :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科学.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国区域内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二. ...查看


  • 高三历史 经济重心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自战国到中唐时期的经济重心所在.两宋之际,重心南移至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的多元互补以及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经济空间布局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 ...查看


  • 2000年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与气候变化
  • 第16卷第3期 1996年8月地 理 科 学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Vol.16No.3Aug.,19962000年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与气候变化 王会昌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 武汉430070) 提 要 论述了 ...查看


  • 近年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综述
  • 12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3期 近年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综述 张国旺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河北石家庄 050001) 环境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人类活动有着巨大的制约作用.近年来, 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 与之相关的边缘学科不断涌现 ...查看


  •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提纲.
  • 24 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国现在的省级行政区最早开始于元朝.)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在西藏委派官吏.派驻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时,台湾叫&quo ...查看


  • 人口的空间变化(主要知识点)
  •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一)定义: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的在空间位置的的移动). (二)分类: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