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矫正

  摘 要: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多元化结构和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急剧变化,农初中学生受其年龄特点、心理素质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导致是非观念不清、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养成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何有效矫正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就所在的贵州省福泉市凤山镇初级中学作了专题调研。   关键词: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矫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276-01   一、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   贵州省福泉市凤山镇初级中学地处偏远农村,地理环境差、历史遗留问题多、教学设施设备落后,给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创造了一个滋生泛滥的环境。为此,笔者对该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全面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习惯   学生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严,课堂注意力分散,反应不积极,不能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不懂得知识的共享和合作交流,读死书、羞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抄袭作业“蔚然成风”;没有正确的学习姿势,喜欢趴着或躺着看书等。   2、生活习惯   学生不良生活习惯主要表现为:道德观念淡薄,行为举止轻浮,意志脆弱,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性严重,生活秩序混乱没有规律;劳动意识不强,劳动技能差,怕苦怕累,享乐意识逐渐增长;个人形象不佳,前卫的衣服、古怪的帽子、时髦的发型、奇怪的发色、不文雅的口头禅时常出现在校园……所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3、人际交往习惯   学生不良人际交往习惯主要表现为:同学之间不能正常交往,“哥儿们”义气严重;男、女生之间“亲亲热热”,突破了同学的纯洁友谊界限,早恋现象时有发生;日常交往中,缺乏基本的礼貌,不懂得文明用语;暴力倾向严重,遇到矛盾动辄打架斗殴、欺负弱小;性情孤僻,不喜欢与人沟通,不善于与人交往。   二、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1、家庭的影响   当前,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由于受自身素质及观念的影响,在对待子女教育的问题上认识有偏差,管理方式方法欠妥,与孩子缺少情感沟通。同时,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贵州部分学生家长忙于农活或长期外出务工,只有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家,对子女的教育无暇顾及、疏于监督,导致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2、学校的影响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依然有急功近利的做法,过分强调学生智育发展,忽视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直接造成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3、社会的影响   俗话说:十人教学好不如一人教学坏。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校园周边一些不法经营应运而生。中、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自律观念不强,经受不住诱惑,常常沉迷于网络游戏,抽烟喝酒、聚众赌博、滋生是非,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矫正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   当前,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已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必须有机结合、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学生的道德认识、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方面出发,逐步培养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重新塑造和培养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品德培养的错误做法,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放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首位。   2、注重行为常规训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因此养成好习惯需要不断地重复良好的行为。   3、严格规章制度约束,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严格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发展,使其在规定的范围内按照正确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要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在工作中细调查、多研究、勤处理、讲方法,以自身良好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真情带动学生,逐步培养农村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走入社会、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做好充分准备。

  摘 要: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多元化结构和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急剧变化,农初中学生受其年龄特点、心理素质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导致是非观念不清、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养成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何有效矫正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就所在的贵州省福泉市凤山镇初级中学作了专题调研。   关键词: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矫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276-01   一、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   贵州省福泉市凤山镇初级中学地处偏远农村,地理环境差、历史遗留问题多、教学设施设备落后,给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创造了一个滋生泛滥的环境。为此,笔者对该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全面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习惯   学生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严,课堂注意力分散,反应不积极,不能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不懂得知识的共享和合作交流,读死书、羞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抄袭作业“蔚然成风”;没有正确的学习姿势,喜欢趴着或躺着看书等。   2、生活习惯   学生不良生活习惯主要表现为:道德观念淡薄,行为举止轻浮,意志脆弱,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性严重,生活秩序混乱没有规律;劳动意识不强,劳动技能差,怕苦怕累,享乐意识逐渐增长;个人形象不佳,前卫的衣服、古怪的帽子、时髦的发型、奇怪的发色、不文雅的口头禅时常出现在校园……所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3、人际交往习惯   学生不良人际交往习惯主要表现为:同学之间不能正常交往,“哥儿们”义气严重;男、女生之间“亲亲热热”,突破了同学的纯洁友谊界限,早恋现象时有发生;日常交往中,缺乏基本的礼貌,不懂得文明用语;暴力倾向严重,遇到矛盾动辄打架斗殴、欺负弱小;性情孤僻,不喜欢与人沟通,不善于与人交往。   二、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1、家庭的影响   当前,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由于受自身素质及观念的影响,在对待子女教育的问题上认识有偏差,管理方式方法欠妥,与孩子缺少情感沟通。同时,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贵州部分学生家长忙于农活或长期外出务工,只有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家,对子女的教育无暇顾及、疏于监督,导致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2、学校的影响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依然有急功近利的做法,过分强调学生智育发展,忽视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直接造成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3、社会的影响   俗话说:十人教学好不如一人教学坏。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校园周边一些不法经营应运而生。中、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自律观念不强,经受不住诱惑,常常沉迷于网络游戏,抽烟喝酒、聚众赌博、滋生是非,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矫正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   当前,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已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必须有机结合、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学生的道德认识、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方面出发,逐步培养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重新塑造和培养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品德培养的错误做法,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放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首位。   2、注重行为常规训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因此养成好习惯需要不断地重复良好的行为。   3、严格规章制度约束,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严格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发展,使其在规定的范围内按照正确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要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在工作中细调查、多研究、勤处理、讲方法,以自身良好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真情带动学生,逐步培养农村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走入社会、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做好充分准备。


相关文章

  • 宁波市第三届(2011年度)德育专项个人课题
  • 编号 宁波市第三届(2011年度)德育专项个人课题成果评审获奖名单 一等奖 共56项 课题名称 学校 课题负责人 宁波市慈湖中学 宁波市职教中心 宁波市职教中心 宁波市甬江职高 宁波市实验学校 宁波市中原小学 宁波十九中学 张满福 何丽波 ...查看


  •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免费)
  • 初中生问题行为的矫正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生问题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 摘要:青少年学生问题行为是学校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日益重视.近年来学校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问题行为发生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因此,针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具体表 ...查看


  • 预防近视,纠正小学生不良读写姿势实施方案
  • "预防近视, 纠正小学生不良读写姿势"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的在校学生有2亿多,近视发病率接近60%,位居世界第二位,人数居世界之首.从教育部.卫生部.科技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等五部委(局)共 ...查看


  • 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 一.课题的提出和理论基础 (一)  课题的提出.立题的背景 1.黄冈校是个农业大校和教育强校,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我校的基础教育在全省.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初中阶段,各地.各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数学"学困生" ...查看


  • 浅析小学生偷窃行为的矫正
  • 摘 要: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注重行为习惯.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点.有一部分孩子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偷窃行为,老师要以爱为支点,耐心教育,使其纠正错误,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育:偷窃行为:耐心教育:信任:爱 中图分 ...查看


  • 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 如何对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地处贺兰县城南边,地处109国道旁,是一所新建的县城完全小学,但生源复杂,层次不齐.近年来随着高中.学前教育的普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我们新建县城小学,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 ...查看


  • [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正]读书笔记
  • <中学生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正>读书笔记 灵川县七彩学校 李爱珍 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1-18岁之间.这一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也是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时期,而初中生正处于 ...查看


  • 试论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 试论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便应运而生.这些被称为"爱里断线的风筝"的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遍及广安城区和各乡镇,以至产生了一系列 ...查看


  •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 不良的生活习惯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李朝阳 郑州市上街实验小学 1 不良的生活习惯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多元化结构和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急剧变化,农村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心理素质和生活环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