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疯顶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疯顶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疯顶病,也叫玉米霜霉病,是玉米上的一种严重病害。由于病菌侵染植株后,引起雌雄穗变异、畸形、徒长和导致果穗不结实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其田间病株率相当于产量损失率,因此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轻病田病株率为3%~10%,重病田达60%以上。迄今为止,玉米疯顶病在我国宁夏、甘肃、新疆、河北、北京、山西、山东等局部地区都有发生。 1 症状

病株从6~8叶开始显症,抽雄后症状明显。①病苗高20~30cm时,可形成分蘖,有时1株有6~10个分蘖,叶片变窄,质地坚韧,叶鞘表面呈疣状。②上部叶和心叶紧卷,严重扭曲成不规则团状或牛尾巴状,植株不抽雄。③抽雄后,雄穗叶化,全部雄穗异常增生,正常的花序全部或部分成为变态的小叶,这些变态叶状花序呈疯顶状,植株高矮不一。④雄穗上部正常,下部大量增生呈团状绣球,不能产生正常雄花。⑤果穗发育不良,不抽花丝,苞叶尖变态为小叶并呈45°角簇生,重者果穗内部全为苞叶,穗成多节茎状,不结实。

2 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2.1 病原菌 玉米疯顶病是由大孢指疫霉菌引起的,该病菌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科,指疫霉属,是一种专性寄生菌。

侵入寄主后,菌丝主要分布在维管束部门和细胞间,不产生吸器。藏卵器、卵孢子在叶片组织内形成,藏卵器直径65~70μm,卵孢子直径55~58μm。孢囊梗自气孔下菌丝伸出,孢子囊无色,柠檬形,尺度为63.20×40.20μm,2~6个聚生于孢囊梗,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无色,球形,双鞭毛,直径7.50~11μm。但这种无性孢子在玉米上不常见。据报道,大孢指疫霉菌存在专化型。根据病菌形态、症状及其致病性不同区分为四个变种,即:引起玉米疯顶病的大孢指疫霉玉蜀黍变种、大孢指疫霉小麦变种、大孢指疫霉水稻变种和大孢指疫霉高粱变种。大孢指疫霉菌寄主十分广泛,除严重侵染玉米外,还侵染水稻、小麦等140余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

2.2 传播途径 国外研究认为,玉米疯顶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在有发病历史的种植区,当玉米播种后至3~4叶期时,如果田间因降雨或灌溉造成积水,病害就会发生。病残体和土壤中的病菌卵孢子是病害的初侵染源。但罗占忠等利用病残体进行的接种诱发试验未能证明这一点,国外也未见成功利用人工接种技术诱发玉米疯顶病的报道,其原因可能是诱发条件未能满足病害发生的要求。另外,也有研究认为是种子带菌,当它遇到适宜的条件时便会发病。但尽管病株所结种子可以带病菌,由于病株结穗率一般不足5%,而且一般不会采收明显发病植株的果穗,即使采收了也会由于种子多数

瘪小在种子精选过程中被淘汰掉。因此,这种种子传播病害的几率是极低的。

3 发病条件

玉米苗期是主要感病期,苗期若遇阴雨天气或灌水过多,造成土壤积水最容易发生侵染。据研究,相对湿度达85%以上,病菌卵孢子便会萌发产生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进行初侵染。另外,排水不畅易产生积水的低洼地块,密度过大通透性差的地块也易发病。

4 防治措施

4.1 选用抗病良种 加强玉米品种资源的抗病性鉴定,选育抗病品种。

4.2 消灭越冬病残 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铲除田边寄主杂草,减少田间病菌量。

4.3 适时播种 错开游动孢子侵染玉米幼苗的时期。

4.4 种子处理 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0%拌种,有较好的防病作用。

4.5 栽培管理 合理灌水,整平地面,提高田间排水能力,严防苗期积水;合理密植,避免因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株间湿度大而发病;轮作倒茬,可与棉花、甘薯、豆类等非寄主类作物轮作。

4.6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瑞毒霉100g加水100kg,

或用1:1:150的波尔多液喷雾,每7d喷1次,连喷2次。若先拔除病株后喷药,防治效果更好。

玉米疯顶病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疯顶病,也叫玉米霜霉病,是玉米上的一种严重病害。由于病菌侵染植株后,引起雌雄穗变异、畸形、徒长和导致果穗不结实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其田间病株率相当于产量损失率,因此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轻病田病株率为3%~10%,重病田达60%以上。迄今为止,玉米疯顶病在我国宁夏、甘肃、新疆、河北、北京、山西、山东等局部地区都有发生。 1 症状

病株从6~8叶开始显症,抽雄后症状明显。①病苗高20~30cm时,可形成分蘖,有时1株有6~10个分蘖,叶片变窄,质地坚韧,叶鞘表面呈疣状。②上部叶和心叶紧卷,严重扭曲成不规则团状或牛尾巴状,植株不抽雄。③抽雄后,雄穗叶化,全部雄穗异常增生,正常的花序全部或部分成为变态的小叶,这些变态叶状花序呈疯顶状,植株高矮不一。④雄穗上部正常,下部大量增生呈团状绣球,不能产生正常雄花。⑤果穗发育不良,不抽花丝,苞叶尖变态为小叶并呈45°角簇生,重者果穗内部全为苞叶,穗成多节茎状,不结实。

2 病原菌及传播途径

2.1 病原菌 玉米疯顶病是由大孢指疫霉菌引起的,该病菌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科,指疫霉属,是一种专性寄生菌。

侵入寄主后,菌丝主要分布在维管束部门和细胞间,不产生吸器。藏卵器、卵孢子在叶片组织内形成,藏卵器直径65~70μm,卵孢子直径55~58μm。孢囊梗自气孔下菌丝伸出,孢子囊无色,柠檬形,尺度为63.20×40.20μm,2~6个聚生于孢囊梗,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无色,球形,双鞭毛,直径7.50~11μm。但这种无性孢子在玉米上不常见。据报道,大孢指疫霉菌存在专化型。根据病菌形态、症状及其致病性不同区分为四个变种,即:引起玉米疯顶病的大孢指疫霉玉蜀黍变种、大孢指疫霉小麦变种、大孢指疫霉水稻变种和大孢指疫霉高粱变种。大孢指疫霉菌寄主十分广泛,除严重侵染玉米外,还侵染水稻、小麦等140余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

2.2 传播途径 国外研究认为,玉米疯顶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在有发病历史的种植区,当玉米播种后至3~4叶期时,如果田间因降雨或灌溉造成积水,病害就会发生。病残体和土壤中的病菌卵孢子是病害的初侵染源。但罗占忠等利用病残体进行的接种诱发试验未能证明这一点,国外也未见成功利用人工接种技术诱发玉米疯顶病的报道,其原因可能是诱发条件未能满足病害发生的要求。另外,也有研究认为是种子带菌,当它遇到适宜的条件时便会发病。但尽管病株所结种子可以带病菌,由于病株结穗率一般不足5%,而且一般不会采收明显发病植株的果穗,即使采收了也会由于种子多数

瘪小在种子精选过程中被淘汰掉。因此,这种种子传播病害的几率是极低的。

3 发病条件

玉米苗期是主要感病期,苗期若遇阴雨天气或灌水过多,造成土壤积水最容易发生侵染。据研究,相对湿度达85%以上,病菌卵孢子便会萌发产生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进行初侵染。另外,排水不畅易产生积水的低洼地块,密度过大通透性差的地块也易发病。

4 防治措施

4.1 选用抗病良种 加强玉米品种资源的抗病性鉴定,选育抗病品种。

4.2 消灭越冬病残 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铲除田边寄主杂草,减少田间病菌量。

4.3 适时播种 错开游动孢子侵染玉米幼苗的时期。

4.4 种子处理 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0%拌种,有较好的防病作用。

4.5 栽培管理 合理灌水,整平地面,提高田间排水能力,严防苗期积水;合理密植,避免因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株间湿度大而发病;轮作倒茬,可与棉花、甘薯、豆类等非寄主类作物轮作。

4.6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瑞毒霉100g加水100kg,

或用1:1:150的波尔多液喷雾,每7d喷1次,连喷2次。若先拔除病株后喷药,防治效果更好。


相关文章

  • 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 2015.07 总第307期 文章编号:1673-887X(2015)07-0065-03 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刘子璐1,刘庆民2,孙丽娜3,郑步刚2 (1.山东省东平县气象局,山东东平271500:2.山东省新泰市气象局,山 ...查看


  • 玉米旋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 [摘 要] 近年来,由于玉米连续数十年的重茬种植.除草剂的使用.耕作制度的改变.农民种植习惯的改变.新农艺技术的使用等等,玉米苗期病虫害发生呈加重趋势,本文简述了玉米旋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以供读者在生产中参考. [关键词] 玉米旋心虫 ...查看


  •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1.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 ...查看


  • 玉米褐斑病与纹枯病的识别与防治
  • 一.玉米褐斑病 1.症状识别 玉米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现对玉米褐斑病的发 ...查看


  •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 1
  • 玉米常见病虫害防治 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Bipolarismaydis)是全世界玉米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我国夏玉米区病重于春玉米,大流行年份可造成较大损失. 症状:玉米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造成较大的损失.以抽雄.灌浆期发病看.病斑主 ...查看


  • 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和防治措施
  • 2010年第10期(总第248期) 吉 林 农 业 JILIN AGRICULTURAL NO.10,2010(CumulativetyNO.248) 玉米青枯病的发生和防治措施 陈子宾 (吉林省农安县永安乡农业站,吉林 农安 130233 ...查看


  • 玉米种植计划
  • 玉米栽培和管理计划 1.良种选育 2.播种 3.玉米苗期管理 4.玉米穗期管理 5.玉米花粒期管理 6.适期收获 7.生物的各种病害,防治 第一节.玉米良种选择 ....................................... ...查看


  • 2013年泾阳县春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突发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
  • 摘要 通过对泾阳县玉米种植区矮花叶病毒病发生情况的田间调查,结合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对泾阳县春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突发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 矮花叶病毒病:突发原因:综合治理:2013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 ...查看


  • 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 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通过对当前玉米生产中空秆.缺粒与秃尖.倒伏等生理病害发生的症状.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防治对策进行探讨,以达到玉米高产优质的目标. 关键词玉米;生理病害;发生;防治 在当前玉米生产过程中,人们对害虫及侵染性病害的 ...查看


  • 论玉米常见病害与防治技术
  • 黑龙江省玉米病害主要有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穗腐病和粒腐病.玉米病毒病等,下面简要介绍如下. 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也叫条斑病.各玉米产区都有发生,在大发生年份,感病品种减产50%左右. 症状:本病以侵染叶片为主,也侵染叶鞘和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