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导学案 2

鸡西四中2011—2012年度下学期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第四单元23课 《大雁归来》

编制人:关黎辉 复核人: 使用日期:2012.6.10 编号: 今日名言: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重点)

2.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整体把握课文。 (难点)

3.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热点)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展示提升 【学习导航】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

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笔法来写,于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课前热身】配乐诵读

【自主学习】

(一)助读材料:

1.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年1月11日——1948年4月21日),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2.作品:《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著作。这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土地伦理》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3.题目解读:

“大雁归来”意味着曾经离去,在离去与归来中蕴含着生物对季节气候

环境的反应。而“归来”则表明气候环境开始适宜大雁生活了。“大雁归来”又描绘了大雁重回这片土地带来的姻亲气象和勃勃生机,也写出了作者对大

雁的喜爱和向往之情,从而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神往。

(二)初读课文

1. 我的词库:(重点词语不少于20个)

2.读了本文,你了解了有关大雁的哪些知识?

3.作者要通过大雁归来这现实,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交流】再读文本,突破重点难点:

1.阅读本文,参考下面的材料,说说作者对于大雁作了哪些描写,作者在大

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本题要求从概括内容和领悟主旨两个方面去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作者在《沙乡年鉴》的序言中说:“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时,在那个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然后又被遗弃的沙子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帝赐予我们的本质。”

2. 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体会其作用。

3.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展示提升】

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试探究分析。(探究方式:例子+评定)

【课外拓展】

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达标检测】(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试描写出一种你身边的动物,表达你的真实情感。至少用两种修辞方法,四个成语,150字左右。

【反思感悟】

我的知识收获:

我的情感收获:

我的反思和困惑:

鸡西四中2011—2012年度下学期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第四单元23课 《大雁归来》

编制人:关黎辉 复核人: 使用日期:2012.6.10 编号: 今日名言: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重点)

2.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整体把握课文。 (难点)

3.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热点)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展示提升 【学习导航】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

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科学小品文用文学笔法来写,于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课前热身】配乐诵读

【自主学习】

(一)助读材料:

1.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年1月11日——1948年4月21日),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2.作品:《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著作。这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土地伦理》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3.题目解读:

“大雁归来”意味着曾经离去,在离去与归来中蕴含着生物对季节气候

环境的反应。而“归来”则表明气候环境开始适宜大雁生活了。“大雁归来”又描绘了大雁重回这片土地带来的姻亲气象和勃勃生机,也写出了作者对大

雁的喜爱和向往之情,从而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神往。

(二)初读课文

1. 我的词库:(重点词语不少于20个)

2.读了本文,你了解了有关大雁的哪些知识?

3.作者要通过大雁归来这现实,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交流】再读文本,突破重点难点:

1.阅读本文,参考下面的材料,说说作者对于大雁作了哪些描写,作者在大

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本题要求从概括内容和领悟主旨两个方面去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作者在《沙乡年鉴》的序言中说:“这里所描述的是我们一家人在周末时,在那个远离过多的现代化的世外桃源──„木屋‟中所看到和所做的事情。在这个先是被我们越来越完美的社会榨取殆尽,然后又被遗弃的沙子农场里,我们试图用铲子和斧子去重建我们在其他地方正在失去的那些东西。正是在这儿,我们探索着,而且也发现着上帝赐予我们的本质。”

2. 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体会其作用。

3.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展示提升】

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试探究分析。(探究方式:例子+评定)

【课外拓展】

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达标检测】(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试描写出一种你身边的动物,表达你的真实情感。至少用两种修辞方法,四个成语,150字左右。

【反思感悟】

我的知识收获:

我的情感收获:

我的反思和困惑:


相关文章

  • 大雁归来2
  • 14.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一.导入 小学时,我们曾读过"大雁南飞,一会排成'一'字形,一会排成'人'字形„„".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 ...查看


  •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李影 宿州市萧县梅村初中 14.大雁归来 严春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雾霭.缄默.迁徙.频繁.蹼鷸"等词语.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能力目标 1 ...查看


  • 示范教案一14大雁归来
  • 14 大雁归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缄默.窥探.狩猎.顾忌.凋零.滑翔"等词的读音.字形并学会运用.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的主旨.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归纳 ...查看


  •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1
  • 14.大雁归来 严春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雾霭.缄默.迁徙.频繁.蹼鷸"等词语.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归纳要点,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的主旨. 2.揣 ...查看


  • 大雁归来5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能力目标: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的 ...查看


  • 常中有变 另辟蹊径--以[大雁归来]一课的教学为例.docx
  • 常中有变 另辟蹊径--以<大雁归来>一课的教学为例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一个对话过程, 但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只能导致学生的" 审美疲劳", 使对话凝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查看


  • 14[大雁归来]教案设计
  • <大雁归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品味作品语言,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3.感受作者保护动物.珍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快速阅 ...查看


  • 八年级(下)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李传鹏)
  • 八年级(下)<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李传鹏) 14.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教学目的 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 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 1.对象的特点. 2.生动描写. 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教 ...查看


  • 14大雁归来
  • 14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教学目的 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 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 1.对象的特点. 2.生动描写. 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