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纪年与历史年代的计算问题

关于历史纪年与历史年代的计算问题(转载)

准确把握时间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是历史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学生存在模糊认识。本文结合历史教科书和2009年各地中考试题谈谈如何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一、中国古代纪年方法

纪年,是指以文字确切记载历史现象发生的年代。我国历史悠久,从商代开始就有文字记载,但直到西周中期也没有确切年代记载。司马迁根据前人留下的资料,在《史记》中明确记载了西周共和元年及其以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从这一年起,我国历史开始有了确切纪年。

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帝王纪年法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年方法,它是以帝王即位之年或次年为元年,依次则为二年、三年……按顺序计算。每一个王或皇帝新即位,重新开始元年称作“改元”。

如上所述,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时间是西周时期的共和元年。从此以后,每一个帝王都有确切的纪年,如周平王元年为公元前770年;汉高祖元年是公元前206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就是用帝王纪年法来记载历史事件。

2. 年号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是帝王纪年法的继续,自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开始,以后我国历代帝王就都用年号纪年了。年号一般都是吉祥的字眼,例如,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他的统治时期就用“贞观”纪年。从西汉的汉武帝到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我国历史上共有600多个年号。

有的皇帝在位期间经常更改年号,每更改一次便要从新的年号开始进行纪年,如汉武帝在位54年即改变年号11个,唐高宗李治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再如同学们熟悉的唐玄宗,其在位近30年先后就用过“先天”、“开元”、“天宝”三个年号,每一个年号都是从元年重新开始往下计算的(713年为开元元年,742年为天宝元年。)

明清的诸位皇帝都是使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只用一个年号“洪武”,明成祖朱棣一直使用“永乐”年号,清朝的玄烨在位61年也只用一个年号“康熙”,对于这样的皇帝我们只记住这一个年号从元年往下排直到他死时就可以了;因此,明清两朝时也就以年号作为皇帝的代称了。例如“崇祯帝”、“顺治帝”、“康熙帝”、“乾隆帝”等等。但在历史教科书中通常用“双时法”,即将公元纪年附在后面,如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帝王纪年法也是如此。

在使用年号纪年时,有三种情况需要加以说明。一是有的以王(或皇帝)生前即有的尊号、称谓来纪年,如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自称“始皇帝”,以后二世、三世传之无穷。因此,秦朝就以秦始皇××年,秦二世××年来纪年;二是有的以 “庙号”来纪年,如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等都分别是刘邦、刘恒、刘启等死后的“庙号”;三是有的是用谥号纪年的,如西汉末年的汉哀帝刘欣和隋炀帝杨广等的“哀”、“炀”,就是他们的谥号。

所谓庙号,是和封建宗法祭祀相联系的一种专有称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奉入宗庙立室祭祀时,都要给予相称的尊号,这就是庙号。除少数例外,一般来说,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称“祖”,第二代以后的多称“宗”,前者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后者如唐太宗、宋真宗等等。

所谓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和大臣死后由后人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谥号有褒、怜、贬三种寓意,象周文王之“文”、汉武帝之“武”、孝文帝之“孝文”等都含有褒意;周厉王之“厉”、隋炀帝之“炀”等则含贬意;周平王之“平”、汉哀帝之“哀”就有怜悯和同情之意了。

一般来说,帝王的谥号最后一字往往是“王”或“帝”,而且从时间上看,唐以前的皇帝由于谥号还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两个字),所以多用谥号称皇帝,如周文王、汉景帝等等。唐到宋元时期,皇帝的谥号变得越来越复杂,有的皇帝的谥号字数增加到十多个字,于是一般都用庙号称皇帝。

3. 干支纪年法

这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照一定的顺序,配对组成的纪年法。十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巳、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年法即以天干首字甲、地支首字子合为“甲子”称第一年,依次“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直到最后“癸亥”为第六十年。六十年轮回一次,称一甲子,周而复始。该种方法始于汉代,是我国古代记事用的纪年标准,与年号纪年法并用。

在我国的历史教科书里,该纪年法多用于近代史方面。例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庚子赔款、辛亥革命等。干支纪年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凡是甲字开头的,公元年代的末位数必然是4,乙字开头的是5,丙为6……辛为1……依次类推。例如: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发生于甲子年,即184年;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年是1894年。又如《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辛亥革命则发生在1911年,其尾数皆相同。

二、中国近现代纪年方法

1、中华民国纪年法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这样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所谓的民国纪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元纪年

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

三、世界公用的公元纪年法

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称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时间称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称××年(注意不能写成公元后××年)。我国从1949年起开始采用公元纪年。现行的历史教材,实际上也是把各种纪年方法换算成公元纪年来表达历史时间的,因此公元纪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纪年方法。

关于历史纪年与历史年代的计算问题(转载)

准确把握时间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是历史课程标准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学生存在模糊认识。本文结合历史教科书和2009年各地中考试题谈谈如何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一、中国古代纪年方法

纪年,是指以文字确切记载历史现象发生的年代。我国历史悠久,从商代开始就有文字记载,但直到西周中期也没有确切年代记载。司马迁根据前人留下的资料,在《史记》中明确记载了西周共和元年及其以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从这一年起,我国历史开始有了确切纪年。

中国古代的纪年方法并不是单一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帝王纪年法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纪年方法,它是以帝王即位之年或次年为元年,依次则为二年、三年……按顺序计算。每一个王或皇帝新即位,重新开始元年称作“改元”。

如上所述,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时间是西周时期的共和元年。从此以后,每一个帝王都有确切的纪年,如周平王元年为公元前770年;汉高祖元年是公元前206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就是用帝王纪年法来记载历史事件。

2. 年号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是帝王纪年法的继续,自从汉武帝(刘彻)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开始,以后我国历代帝王就都用年号纪年了。年号一般都是吉祥的字眼,例如,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他的统治时期就用“贞观”纪年。从西汉的汉武帝到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我国历史上共有600多个年号。

有的皇帝在位期间经常更改年号,每更改一次便要从新的年号开始进行纪年,如汉武帝在位54年即改变年号11个,唐高宗李治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再如同学们熟悉的唐玄宗,其在位近30年先后就用过“先天”、“开元”、“天宝”三个年号,每一个年号都是从元年重新开始往下计算的(713年为开元元年,742年为天宝元年。)

明清的诸位皇帝都是使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只用一个年号“洪武”,明成祖朱棣一直使用“永乐”年号,清朝的玄烨在位61年也只用一个年号“康熙”,对于这样的皇帝我们只记住这一个年号从元年往下排直到他死时就可以了;因此,明清两朝时也就以年号作为皇帝的代称了。例如“崇祯帝”、“顺治帝”、“康熙帝”、“乾隆帝”等等。但在历史教科书中通常用“双时法”,即将公元纪年附在后面,如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帝王纪年法也是如此。

在使用年号纪年时,有三种情况需要加以说明。一是有的以王(或皇帝)生前即有的尊号、称谓来纪年,如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自称“始皇帝”,以后二世、三世传之无穷。因此,秦朝就以秦始皇××年,秦二世××年来纪年;二是有的以 “庙号”来纪年,如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等都分别是刘邦、刘恒、刘启等死后的“庙号”;三是有的是用谥号纪年的,如西汉末年的汉哀帝刘欣和隋炀帝杨广等的“哀”、“炀”,就是他们的谥号。

所谓庙号,是和封建宗法祭祀相联系的一种专有称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奉入宗庙立室祭祀时,都要给予相称的尊号,这就是庙号。除少数例外,一般来说,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称“祖”,第二代以后的多称“宗”,前者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后者如唐太宗、宋真宗等等。

所谓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和大臣死后由后人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谥号有褒、怜、贬三种寓意,象周文王之“文”、汉武帝之“武”、孝文帝之“孝文”等都含有褒意;周厉王之“厉”、隋炀帝之“炀”等则含贬意;周平王之“平”、汉哀帝之“哀”就有怜悯和同情之意了。

一般来说,帝王的谥号最后一字往往是“王”或“帝”,而且从时间上看,唐以前的皇帝由于谥号还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两个字),所以多用谥号称皇帝,如周文王、汉景帝等等。唐到宋元时期,皇帝的谥号变得越来越复杂,有的皇帝的谥号字数增加到十多个字,于是一般都用庙号称皇帝。

3. 干支纪年法

这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依照一定的顺序,配对组成的纪年法。十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巳、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年法即以天干首字甲、地支首字子合为“甲子”称第一年,依次“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直到最后“癸亥”为第六十年。六十年轮回一次,称一甲子,周而复始。该种方法始于汉代,是我国古代记事用的纪年标准,与年号纪年法并用。

在我国的历史教科书里,该纪年法多用于近代史方面。例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庚子赔款、辛亥革命等。干支纪年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凡是甲字开头的,公元年代的末位数必然是4,乙字开头的是5,丙为6……辛为1……依次类推。例如: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发生于甲子年,即184年;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年是1894年。又如《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01年;辛亥革命则发生在1911年,其尾数皆相同。

二、中国近现代纪年方法

1、中华民国纪年法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这样中国历史上又出现了所谓的民国纪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元纪年

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

三、世界公用的公元纪年法

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称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后的时间称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称××年(注意不能写成公元后××年)。我国从1949年起开始采用公元纪年。现行的历史教材,实际上也是把各种纪年方法换算成公元纪年来表达历史时间的,因此公元纪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纪年方法。


相关文章

  • 夏商周历史年代问题
  • 夏商周历史年代问题 历史从神话传说时期迈进有文字记载可征的信史时期,首先遇到的就是年代问题.年代是历史的尺度.历史之有年代,犹如地理之有经纬线.必有经纬线,然后知其地之在何处:必有年月日,然后知其事之在何时.对某一历史事件,如果不知其时.也 ...查看


  •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何璐
  •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 ----公元纪年法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公元纪年,世纪,年代等时间概念,掌握用年代尺表示时间的方法. 2.通过动手自制年代尺,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历史学习的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 ...查看


  • 公元和公元前是什么意思
  • 公元和公元前是什么意思? 2006年12月19日 星期二 21:31 公元纪年,也称公历纪年,或和基督纪年.它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即公元元年作为历史算起,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多少年,在此 ...查看


  • 夏商周断代工程详细介绍
  • 题目:三代纪年揭秘-解读夏商周断代工程 提要:夏商周断代工程从1996年开始,2000年结束,是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了深远影响的大事件,其成果赞成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文章讲述了工程提出的背景.经过.成果.影响.各方质疑,最后附上自己的小结. ...查看


  •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创新教学策略
  •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教学创新策略 山东省平度市门村镇唐田中学 赵书高 [关键词] 历史课改:概念教学:学科渗透与整合:科技创新:名人名言 [摘要] 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是历史基础知识教学的主旋律:主要手段是加强概念内涵教学,进行概念的比较与辨 ...查看


  • 历史年代的计算.doc
  • 初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学科:九年级历史 微课名称:历史年代的计算 长度:8分50秒 知识点来源: 学科:历史 年级:九年级 教材版本:各种版本通用 知识点描述:讲述历史年代计算的几种类型及计算方法. 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公元 ...查看


  • 科研立项 社会实践 成果封面+论文格式要求
  • 成果封面+论文格式模板 大学生科研作品立项项目成果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合作者: 所在学院: 专业年级: 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 论文正文格式模板 (页面边距要求:上.下:2.3cm:左.右:2.5cm) <基督山伯爵>在 ...查看


  • 邵雍的史学巨著[皇极经世]
  • 翟智高 过去很多资料记述邵雍与司马光是好朋友.并且说邵雍从共城迁洛阳后就与司马光"恒相游".但司马光在熙宁三年(1070年)才到洛阳,此时邵雍已六十岁.而邵雍在三十岁时已随他的父亲邵古迁居洛阳神荫原西南.邵雍是一介布衣, ...查看


  • 年鉴书写格式
  • 年鉴书写格式 1. 条目文稿一律使用统一的打印稿纸,开本大小根据各单位归档要求而定.每个条目另纸 开头,不接写.稿纸左边留出装订线,装订线内不应有文字. 2. 条目标题顶格书写,前后加方头括号([]),后空一格接写正文.综述.概况一律另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