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2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高中地理2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对于这个标准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能够粗略了解这两个概念提出的背景。

第二,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提出的意义。

近两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经达到了65亿,在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21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为了估算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环境人口容量表示环境能够容纳、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也称为适度人口,它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理论于19世纪中期以后形成并流行于西方世界,尤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尤为盛行,研究者们旨在寻求一种处于“人口过剩”和“人口不足”状态之间的理想人口状态。 由于人口合理容量的系列理论最初都是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创造和宣扬的,并且还被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诸种现象,因而有掩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之嫌。有许多学者对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论实质产生了怀疑。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审视,人口合理容量是有可取之处的。尤其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探求人口合理容量和适度增长率无疑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1)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 所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

(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确定也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不仅经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所以,只有及早确定科学的人口合理容量,才能采取政策手段,促进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成,这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第三,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这两个概念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四,学生能够分析、比较、交流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明确这两个概念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第五,学生能够体会这两个概念所蕴涵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等方面。

第六,学生能够关心、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发展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教材分析:

必修《地理 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在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人口的基本过程之后,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但是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教材最后安排了一个“活动”意在使学生领悟到人口剧增对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认识到节制人类自身繁衍的必要性,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对我国的重要意义,知道个人应担负的责任。

本节知识结构框架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举例说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说出这两个概念的现实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讨论我国东西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

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

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

3、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事例说明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以及探讨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合理容量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看待问题。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关心、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发展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教学难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探究法、小组辩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给地球带来的种种问题。(2)学生收集有关地球能够容纳最多的人口数据和地球最适宜容纳的人口数据。

【读图提问】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如果人类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大值将是多少人?

【学生回答】

【教师追问】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00年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当然人类如果再这样繁衍下去,将是自我毁灭。如果在这个图中添加上资源数量曲线,随着时间推移,资源数量这条曲线将如何变化?

【学生作图回答】随着人类对资源的消费,资源逐渐减少。

【教师评点】人类生活的地球,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那么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投影展示】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案例分析】如果人类的人口增长不考虑环境承载力,会有什么后果呢?阅读复活节岛的悲剧一文,我们从中能吸取到什么教训?

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8°和西经108°交会点附近,面积约l17平方千米,它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000千米,离太平洋上其它岛屿距离也很远,所以它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的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丰饶的土地。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大约8千到2万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 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

大的动物:人。为了补充蛋白质拉帕努伊人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在1700 年左右,历经饥馑、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学生总结教训】

【教师点评】

在叹惜复活节岛的悲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因为复活节岛就是地球的缩影。就象复活节岛一样,我们的地球也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孤独的岛屿, 而我们也在一点一点地、越来越快地破坏着地球的资源。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为了估算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那么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

【投影展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案例分析】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一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之下,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疆,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

(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案例分析】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至2004年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1071万,还有一些流动的,加起来管理人口称1200万。

(1)深圳依赖自己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25年一下子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吗?

(2)深圳是如何养活这多出来的1000多万人口?

【学生回答】

【读图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分别什么?

3、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学生归纳】根据上述定义和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其影响最大。

(1)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天地球上的65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3)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环境人口容量总是相对应一定的生活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环境对于不同生活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例如,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种消费水平,都有与它们相对应的环境人口容量。

(4)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

【问题讨论】

(1)如果让你估算未来20年内南京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你会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2) 未来20年内南京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会是多少呢?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

【师生讨论】

【教师总结】

从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估计环境人口容量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但各种制约因素是不确定的。比如现有的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都在不断变化。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它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

但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无论是整个地球,还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具体的估计值,都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两重性。

【读图辩论】在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上,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三种观点,看看你比较支持哪种观点:

(1)悲观派──现今世界的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2)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进步使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3)介于悲观派与乐观派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教师提问】你比较趋向与赞成哪一种观点?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总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承转提问】 据英国去年的《卫报》报道:美国和罗马尼亚科学家的计算,地球可承受人口的最高极限是目前地球人数的20万倍!建立在人类可以通过高科技方法解决食物短缺的前提下,地球人口最高将可以达到1300万亿!到时候,地球上的人类将像蚂蚁一样密集,大多数人将挤居在遍地林立的200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像囚犯一样秩序井然地生活,

很少能够再看到太阳光。我们有多少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未来追求的是幸福的生活,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在这样的要求下,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含义是什么,它与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区别呢?

【案例分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在较高水平投入或丰产年的情况下,中国能生产粮食6 960亿~7 000亿千克,按人均450千克计算,能供养约15.48亿人口;中等投入或平产年,粮食产量能达到6 660亿~6 750 亿千克,能供养14.8亿人口;在低投入或歉收年,粮食产量在6 390亿~6 480亿千克,只能供养14.2亿人口。中国农业资源最大可能生产量的估计是在假设以播种面积为1.9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为1.4亿公顷,水浇地0.7亿公顷的条件下,单产6 660千克/公顷,粮食产量可能达到8 400亿千克,以人均拥有粮食500千克计算,可承载16.6亿人。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相对地理解为中国资源最大承载力。因此,中国人口最高峰不宜超过16亿人。

同时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能养活好8亿~9亿人;如果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致应控制7亿之内。

【学生讨论】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多能够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人口合理容量是能够养活好多少人。 一般而言,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教师追问】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那么研究它还有什么意义呢?

【师生互动】

(1)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 所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

(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确定也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不仅经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所以,只有及早确定科学的人口合理容量,才能采取政策手段,促进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成,这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教师提问】当今世界什么原因导致未能实现地球上人口合理容量?

【师生讨论】

主要原因:

(1)人口过快的增长、人口的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耗竭(3)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

具体原因:

发达国家人均消费资源太多——美国人口不足世界的1/25,但总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消费量均超过了世界总消费量的1/4,美国年人均石油消费量为3.17吨,名列世界第一,是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4倍。如果全世界按美国人均消费水平消费石油,那么全球的石油储量使用将不足8年!日本人均钢消费量名列榜首,接近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倍;德国和美国人均钢消费量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是世界人均的3.7倍和3.2倍。美、德、日人均铝消费在17~20公斤之间,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4~5倍,是中国人均消费量的6倍。从矿产资源累计消费总量来看,20世纪美国共消费了350亿吨石油、73亿吨钢、1.4亿吨铜和2亿吨铝。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80%以上。

【教师追问】

(1)面对存在的问题,人类有什么途径才能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呢?

(2)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个人能够为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做出什么呢?

【学生探讨】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世界各国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课后探究】

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根据日本、韩国发展过程中,农用地被工业大量占用(日本人均0.04公顷,韩国0.07公顷)而导致农业萎缩,粮食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社会的需要(1994年日本进口占72%,韩国占66%),由此推理,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的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而且被一些人所利用,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

中国到底能不能依靠本身的资源养活自己呢?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高中地理2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对于这个标准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能够粗略了解这两个概念提出的背景。

第二,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提出的意义。

近两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经达到了65亿,在约两千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21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目前,只有地球上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而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

为了估算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环境人口容量表示环境能够容纳、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也称为适度人口,它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理论于19世纪中期以后形成并流行于西方世界,尤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尤为盛行,研究者们旨在寻求一种处于“人口过剩”和“人口不足”状态之间的理想人口状态。 由于人口合理容量的系列理论最初都是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创造和宣扬的,并且还被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诸种现象,因而有掩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之嫌。有许多学者对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论实质产生了怀疑。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审视,人口合理容量是有可取之处的。尤其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保持一个合适的比例,探求人口合理容量和适度增长率无疑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1)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 所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

(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确定也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不仅经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所以,只有及早确定科学的人口合理容量,才能采取政策手段,促进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成,这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第三,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这两个概念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四,学生能够分析、比较、交流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明确这两个概念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第五,学生能够体会这两个概念所蕴涵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等方面。

第六,学生能够关心、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发展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教材分析:

必修《地理 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在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分析人口的基本过程之后,用一节的篇幅阐述了“人口的合理容量”,重点说明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口观。教材设置“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激发学生探求答案而进行学习,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得到这两个问题的精确答案。但是通过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并了解到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问题的探究,知道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认识到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教材最后安排了一个“活动”意在使学生领悟到人口剧增对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认识到节制人类自身繁衍的必要性,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对我国的重要意义,知道个人应担负的责任。

本节知识结构框架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人口剧增给予自然环境极大的压力,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两重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举例说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说出这两个概念的现实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木桶效应”原理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讨论我国东西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

2、对“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的三种观点提出依据并进行小组辩论,交流自己的观

点,学会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和变化。

3、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事例说明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以及探讨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人口合理容量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消费观、环境观、发展观看待问题。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关心、反思自己所在区域的生活、生产状况,知道一个公民对发展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教学难点: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探究法、小组辩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给地球带来的种种问题。(2)学生收集有关地球能够容纳最多的人口数据和地球最适宜容纳的人口数据。

【读图提问】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如果人类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大值将是多少人?

【学生回答】

【教师追问】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00年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当然人类如果再这样繁衍下去,将是自我毁灭。如果在这个图中添加上资源数量曲线,随着时间推移,资源数量这条曲线将如何变化?

【学生作图回答】随着人类对资源的消费,资源逐渐减少。

【教师评点】人类生活的地球,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因此,人们自然地关注人口增长与地球承载能力的关系问题。那么什么是环境承载力?

【投影展示】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案例分析】如果人类的人口增长不考虑环境承载力,会有什么后果呢?阅读复活节岛的悲剧一文,我们从中能吸取到什么教训?

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位于东南太平洋上,在南纬28°和西经108°交会点附近,面积约l17平方千米,它离南美大陆智利约3000千米,离太平洋上其它岛屿距离也很远,所以它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

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的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丰饶的土地。他们的人口在岛屿上快速地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大约8千到2万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 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

大的动物:人。为了补充蛋白质拉帕努伊人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在1700 年左右,历经饥馑、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学生总结教训】

【教师点评】

在叹惜复活节岛的悲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因为复活节岛就是地球的缩影。就象复活节岛一样,我们的地球也是茫茫宇宙中一个孤独的岛屿, 而我们也在一点一点地、越来越快地破坏着地球的资源。

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为了估算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这个指标来衡量。那么什么是环境人口容量?

【投影展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案例分析】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一亿之内,一般在7000万之下,康熙初年,有记载的人口为1900万,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出现了。开发边疆,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1)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中国的13亿人口?

(2)中国人若是有少食粮食多食肉的生活习惯,乾隆年间的3亿人口可能会怎样变化?

【案例分析】深圳25年前是一个3万多人的边陲小镇。至2004年末,户籍人口165万,居住一年以上的有432万,还有居住一年以下、三天以上的有470多万,加起来深圳有统计的人口总共是1071万,还有一些流动的,加起来管理人口称1200万。

(1)深圳依赖自己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能养活25年一下子增加的1000多万人口吗?

(2)深圳是如何养活这多出来的1000多万人口?

【学生回答】

【读图思考】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分别什么?

3、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学生归纳】根据上述定义和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其影响最大。

(1)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天地球上的65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3)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环境人口容量总是相对应一定的生活消费水平而言的,相同的环境对于不同生活水平所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例如,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种消费水平,都有与它们相对应的环境人口容量。

(4)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

【问题讨论】

(1)如果让你估算未来20年内南京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你会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2) 未来20年内南京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会是多少呢?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

【师生讨论】

【教师总结】

从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估计环境人口容量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但各种制约因素是不确定的。比如现有的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都在不断变化。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造成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它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

但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环境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无论是整个地球,还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具体的估计值,都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两重性。

【读图辩论】在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上,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三种观点,看看你比较支持哪种观点:

(1)悲观派──现今世界的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容量。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2)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进步使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3)介于悲观派与乐观派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教师提问】你比较趋向与赞成哪一种观点?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总数从未达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已能主动调节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承转提问】 据英国去年的《卫报》报道:美国和罗马尼亚科学家的计算,地球可承受人口的最高极限是目前地球人数的20万倍!建立在人类可以通过高科技方法解决食物短缺的前提下,地球人口最高将可以达到1300万亿!到时候,地球上的人类将像蚂蚁一样密集,大多数人将挤居在遍地林立的2000层高的摩天大楼中,像囚犯一样秩序井然地生活,

很少能够再看到太阳光。我们有多少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未来追求的是幸福的生活,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在这样的要求下,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呢?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含义是什么,它与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区别呢?

【案例分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根据“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的研究,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在较高水平投入或丰产年的情况下,中国能生产粮食6 960亿~7 000亿千克,按人均450千克计算,能供养约15.48亿人口;中等投入或平产年,粮食产量能达到6 660亿~6 750 亿千克,能供养14.8亿人口;在低投入或歉收年,粮食产量在6 390亿~6 480亿千克,只能供养14.2亿人口。中国农业资源最大可能生产量的估计是在假设以播种面积为1.9亿公顷,粮食播种面积为1.4亿公顷,水浇地0.7亿公顷的条件下,单产6 660千克/公顷,粮食产量可能达到8 400亿千克,以人均拥有粮食500千克计算,可承载16.6亿人。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相对地理解为中国资源最大承载力。因此,中国人口最高峰不宜超过16亿人。

同时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能养活好8亿~9亿人;如果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大致应控制7亿之内。

【学生讨论】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最多能够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极限;人口合理容量是能够养活好多少人。 一般而言,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教师追问】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那么研究它还有什么意义呢?

【师生互动】

(1)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但它的确定对于解剖某个区域的人口过剩状况以及与之有关的人口现象有重要参考价值, 所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意义。

(2)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有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对现行人口政策的误解。

(3)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而言,人口合理容量确定也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基本上都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顺其自然地实现的;而发展中国家则完全不同,它们不仅经济落后,实际上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已远远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所以,只有及早确定科学的人口合理容量,才能采取政策手段,促进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成,这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教师提问】当今世界什么原因导致未能实现地球上人口合理容量?

【师生讨论】

主要原因:

(1)人口过快的增长、人口的压力(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耗竭(3)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

具体原因:

发达国家人均消费资源太多——美国人口不足世界的1/25,但总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消费量均超过了世界总消费量的1/4,美国年人均石油消费量为3.17吨,名列世界第一,是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4倍。如果全世界按美国人均消费水平消费石油,那么全球的石油储量使用将不足8年!日本人均钢消费量名列榜首,接近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5倍;德国和美国人均钢消费量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分别是世界人均的3.7倍和3.2倍。美、德、日人均铝消费在17~20公斤之间,相当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的4~5倍,是中国人均消费量的6倍。从矿产资源累计消费总量来看,20世纪美国共消费了350亿吨石油、73亿吨钢、1.4亿吨铜和2亿吨铝。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80%以上。

【教师追问】

(1)面对存在的问题,人类有什么途径才能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呢?

(2)作为社会的成员,我们个人能够为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做出什么呢?

【学生探讨】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世界各国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课后探究】

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根据日本、韩国发展过程中,农用地被工业大量占用(日本人均0.04公顷,韩国0.07公顷)而导致农业萎缩,粮食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社会的需要(1994年日本进口占72%,韩国占66%),由此推理,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的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而且被一些人所利用,提出所谓“中国威胁论”。

中国到底能不能依靠本身的资源养活自己呢?


相关文章

  • 人口的数量变化_教案
  •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 ...查看


  •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5.人口增长模式与 ...查看


  • 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 第一章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知道我国的人口总数和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②知道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①运用我国人口增长图和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②运用有关数据计算人口密 ...查看


  • 分层抽样(精品数学教案)
  • 分层抽样(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分层抽样的概念: (2)掌握分层抽样的一般步骤: (3)区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并选择适当正确的方法进行抽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行分层 ...查看


  • 合理人口容量
  • 第一章 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设计 高淳漆桥中学 陈冬良 一. 1. 2. 3. 4. 教学目标 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知道对环 ...查看


  • _人口合理容量_教学设计_湘教版_杜海霞
  • 教例选登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湘教版) ●杜海霞/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324000)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Ⅱ"人口与环境"中承上启下的内容.本单 "地球上元第一节教材着重介绍世 ...查看


  • 人口合理容量2-1-3
  • 导学案 学科:地理 编号:一轮2-1-3 编写人:黄海峰 审核人: 使用时间:11-26 班级 姓名: 小组序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1 理解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分析 ...查看


  • 1-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上适合供养多少人口是由哪个指标来反映的( ) A.环境承载力 C.人口合理容量 [答案] C [解析] 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均是揭示地球可持续供养人口的最大数量的:科技水平只是其中一个影响 ...查看


  • [人口的合理容量]学案
  •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 学 案 学案导学: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