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研究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和主体地位备受关注。文章就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作了有益的探讨,以求在教师教学手法和教学艺术上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备学生 活动任务 预设流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文指出:“如果任何教学体系只为持消极态度的人们服务,如果任何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地亲自参与活动,那么,这种教学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我们看到的信息能记得的10%,听到的信息能记得的20%,经历过的事能记得80%。”当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并将之真正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时,教育的所有“锁”也就找到了“钥匙”。要做到让学生“经历过”而“记住80%”,首先就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经历”。   真正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方式方法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以下环节。   一、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从备学生开始   有些学生学习很刻苦,但是接受信息的速度却比其他学生要慢,课堂吸收内化能力很弱,久而久之严重自卑,甚至想放弃自己。类似的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多关心、体贴、鼓励,给他们一些学法上的指导。只要不放弃他们就会有收获,而点点滴滴的进步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所以对这类迟缓型学生应该给予鼓励支持,关注其学习动态。   有部分学生是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效率低,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厌学迷茫,喜欢死记硬背,不灵活应用,不交流,闭门造车。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交流打开他们的心结。在班上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帮互助型学习活动,在课堂上让其完成简单的习题实验,不断增强信心,促其进步。   还有一类学生脑袋瓜很灵活,却用功在网络游戏和聊天上。这类学生很令人头痛,除了要去网吧追其踪迹之外,还要担心其安全。他们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过于贪玩,学习不投入,上课听讲稍懂了心就飘了。对于这类学生,最主要的是帮助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引导他们寻求明确的奋斗目标,观察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挖掘潜能。不要放弃,因为这类学生认真学习时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课堂上布置充分的活动任务   讲台即舞台,有作为的教师常常利用三尺讲台表演多姿多彩的话剧,强有力地打动莘莘学子的心,唤醒他们的知觉,激励他们奋进。有的教师一上讲台便进入角色,像粉墨登场的演员,讲作并用,有声有色,引人入胜,课堂上不时发出多层次的笑声,听课者心满意足,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精神上都得到极大的享受,听课之后豁然开朗,知识水平更上一层楼,达到一个完全崭新的境界。有的教师则不然,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讲起课来,大开中药铺,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以空头说教代替启发引导,用枯燥乏味代替生动有趣,课堂气氛不活跃,听课者如坐针毡,有度分秒如日月之感,感到疲惫不堪。   戏谚云:“好戏能把人唱醉,坏戏能把人唱睡。”怎样才能做到把人“唱醉”而不“唱睡”呢?川剧名演员张德成说:“戏无情不感人,戏无理不服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这是戏曲的要求,也是教学的要求。平淡而没有情感的教学活动绝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动。教师的真挚情感会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教学艺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都是以情传理、寓理于情、情理交融的,更形象地说即以理为骨,以情为肉,骨肉丰满。爱的情感流露恰到好处,相应地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会播散在这个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儿童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得更多。他的求知欲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利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如在学习统筹安排课程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写出“海口一日游”活动的最佳方案。老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海口市区有哪些景点;各景点的线路地址;花费的价钱等。设计完成时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台上展示,最后大家评出最佳的出游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求知欲望,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WORD时,教师可先出示自制得较好的一份小报让学生欣赏,引起学生兴趣后,对学生说:像这样的一份小报在计算机中制作出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大家好好学,就可以学会。这时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教师再讲解WORD的使用方法,学生都愿意学,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知识动力。   3.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不是仅以玩游戏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在刚开始学习键盘操作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来进行练习。又如学生刚开始练习鼠标操作时,显得极为笨拙,在讲解完鼠标的基本操作(包括单击、双击、拖曳和右击)之后,让学生玩“纸牌”游戏。在翻牌的过程中,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在移动位置时,又巩固了双击和拖动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的操作技能得到了锻炼,还提高了观察能力,更激发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4.合作学习教学法   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强调个人责任感,各自的义务,对其他成员的鼓励和支持,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全班讨论、学生“执教”和情境表演等多种形式学习,都是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条件。总之,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碰撞、语言交流,可以诱发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文章字里行间隐含的情理的感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和责任,想学、好学、乐学。   三、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预设流程要服从于现实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合作的过程,并学会学习。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老师们既任重而道远,又是大有可为。把本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用更多的感官去接受知识,用自己的经验与实践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我国教学艺术思想的历史发展和初探[J].教育改革,1994,(3):32-35.   [2]李如密.关于教学艺术及其特殊性的原理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1996.(02).   [3]潘洪建.教学艺术沉思[J].绵阳师专学院,1997.12,(4):68-71.   [4]陈传锋.微格教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5]连瑞庆.漫谈教学艺术[J].教育研究,1990,12.   [6]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7]华生,唐丽琴.寻求教学中的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8]赵营波.人类必须选择新型的学习方式[J].教育研究,1989.03.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和主体地位备受关注。文章就如何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作了有益的探讨,以求在教师教学手法和教学艺术上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备学生 活动任务 预设流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文指出:“如果任何教学体系只为持消极态度的人们服务,如果任何改革不能引起学习者积极地亲自参与活动,那么,这种教学充其量只能取得微小的成功。”“我们看到的信息能记得的10%,听到的信息能记得的20%,经历过的事能记得80%。”当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并将之真正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时,教育的所有“锁”也就找到了“钥匙”。要做到让学生“经历过”而“记住80%”,首先就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经历”。   真正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方式方法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以下环节。   一、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从备学生开始   有些学生学习很刻苦,但是接受信息的速度却比其他学生要慢,课堂吸收内化能力很弱,久而久之严重自卑,甚至想放弃自己。类似的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多关心、体贴、鼓励,给他们一些学法上的指导。只要不放弃他们就会有收获,而点点滴滴的进步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所以对这类迟缓型学生应该给予鼓励支持,关注其学习动态。   有部分学生是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效率低,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厌学迷茫,喜欢死记硬背,不灵活应用,不交流,闭门造车。对于这类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交流打开他们的心结。在班上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帮互助型学习活动,在课堂上让其完成简单的习题实验,不断增强信心,促其进步。   还有一类学生脑袋瓜很灵活,却用功在网络游戏和聊天上。这类学生很令人头痛,除了要去网吧追其踪迹之外,还要担心其安全。他们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过于贪玩,学习不投入,上课听讲稍懂了心就飘了。对于这类学生,最主要的是帮助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引导他们寻求明确的奋斗目标,观察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挖掘潜能。不要放弃,因为这类学生认真学习时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课堂上布置充分的活动任务   讲台即舞台,有作为的教师常常利用三尺讲台表演多姿多彩的话剧,强有力地打动莘莘学子的心,唤醒他们的知觉,激励他们奋进。有的教师一上讲台便进入角色,像粉墨登场的演员,讲作并用,有声有色,引人入胜,课堂上不时发出多层次的笑声,听课者心满意足,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精神上都得到极大的享受,听课之后豁然开朗,知识水平更上一层楼,达到一个完全崭新的境界。有的教师则不然,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讲起课来,大开中药铺,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以空头说教代替启发引导,用枯燥乏味代替生动有趣,课堂气氛不活跃,听课者如坐针毡,有度分秒如日月之感,感到疲惫不堪。   戏谚云:“好戏能把人唱醉,坏戏能把人唱睡。”怎样才能做到把人“唱醉”而不“唱睡”呢?川剧名演员张德成说:“戏无情不感人,戏无理不服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这是戏曲的要求,也是教学的要求。平淡而没有情感的教学活动绝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动。教师的真挚情感会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教学艺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都是以情传理、寓理于情、情理交融的,更形象地说即以理为骨,以情为肉,骨肉丰满。爱的情感流露恰到好处,相应地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会播散在这个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儿童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激动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得更多。他的求知欲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利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如在学习统筹安排课程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写出“海口一日游”活动的最佳方案。老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海口市区有哪些景点;各景点的线路地址;花费的价钱等。设计完成时要求每一位学生在台上展示,最后大家评出最佳的出游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求知欲望,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加以引导、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WORD时,教师可先出示自制得较好的一份小报让学生欣赏,引起学生兴趣后,对学生说:像这样的一份小报在计算机中制作出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大家好好学,就可以学会。这时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教师再讲解WORD的使用方法,学生都愿意学,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知识动力。   3.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不是仅以玩游戏为目的,而是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在刚开始学习键盘操作时,可以让学生通过“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来进行练习。又如学生刚开始练习鼠标操作时,显得极为笨拙,在讲解完鼠标的基本操作(包括单击、双击、拖曳和右击)之后,让学生玩“纸牌”游戏。在翻牌的过程中,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在移动位置时,又巩固了双击和拖动操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的操作技能得到了锻炼,还提高了观察能力,更激发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4.合作学习教学法   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强调个人责任感,各自的义务,对其他成员的鼓励和支持,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全班讨论、学生“执教”和情境表演等多种形式学习,都是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条件。总之,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碰撞、语言交流,可以诱发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对文章字里行间隐含的情理的感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和责任,想学、好学、乐学。   三、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预设流程要服从于现实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合作的过程,并学会学习。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老师们既任重而道远,又是大有可为。把本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用更多的感官去接受知识,用自己的经验与实践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我国教学艺术思想的历史发展和初探[J].教育改革,1994,(3):32-35.   [2]李如密.关于教学艺术及其特殊性的原理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1996.(02).   [3]潘洪建.教学艺术沉思[J].绵阳师专学院,1997.12,(4):68-71.   [4]陈传锋.微格教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5]连瑞庆.漫谈教学艺术[J].教育研究,1990,12.   [6]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7]华生,唐丽琴.寻求教学中的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8]赵营波.人类必须选择新型的学习方式[J].教育研究,1989.03.


相关文章

  • 主体教育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高职院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基本情况 (一)课题的立项依据 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仍然以教育者为唯一的主体,不能充分认识和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显然已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更难以实现自身的突破 ...查看


  • 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课题研究方案 李国荣 一 实验背景及研究目的: 1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希望给我们提出新的要求,作为从事英语工作的教师,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不断完善教学,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创设情 ...查看


  • 自主学习的概念及范围
  • 概念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 ...查看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教学,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又是课堂教学,所以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价,一直是教育界的领导.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所谓教学评价 ...查看


  • 语文研究性学习选题的指导思想
  • 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开展语文研究性 ...查看


  •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研究方案
  • <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问题及实践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如何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 ...查看


  •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体验学习的研究
  •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体验学习的研究 论文摘要:本课题研究是根据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紧密联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通过典型案例研究,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探索了中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内涵.特征与教学策略.方法途径.对改进中 ...查看


  •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 2000年 第2期学科教育(JournalofSubjectEducation)No.2 2000・教学改革园地・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二 裴娣娜 (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北京100875) [关键词] 发展性教 ...查看


  • 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德育中存在的德育对象的主体性缺位.德育客体与学生道德实际隔离.教与学缺乏互动.德育目标抽象这四个问题,指出了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改进和创新大学生道德关键所在,并详述了主体性自我育德的培养目标,最后 ...查看


  •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之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
  •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专项课题"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讨式教学研究"(课题编号:lnxwb12024).辽宁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YJSCX23).辽宁省&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