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百科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

经济

 自然经济

1.定义:是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一种经济模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然经济的特点和基础,耕织结合构成了这种以家庭为主的经济单位的主要的经济活动内容。一家一户这样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经济的基础。

2.自然经济适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在社会的一切生产部门中占支配地位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

3.发展阶段: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是原始农业的开端。

夏末至商代,由原始氏族公社逐渐演变为奴隶主贵族庄园

周代初期实行土地分封制,也有官府手工业和农奴家庭手工业,但都是为了自 给自足生产

秦时期封建的统一国家形成,此后两千多年自然经济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

4.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

产生于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

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统治者残酷的经济剥削造成的

孔孟儒学向人们灌输的与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相一致的重农抑商意识所致

 春秋战国时代就出现并逐渐发展形成的规模庞大的官府手工业经济,此后的历代官府手工业主要的也还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属于自然经济的性质范畴。

 春秋战国时期,除农业、家庭手工业、官府手工业的发展,也出现了“独立自由”的手工业者与商人。

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道、佛三家思想,其中儒家思想是核心。

一、儒家思想初创

春秋末期 孔子创立 早期儒学也被称为“人学”。

(一)书籍整理

1.晚年修订了《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关于其收集,《国语•周语上》的说法是献诗说;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最早提出此说的是《史记•孔子世家》。)、 《书》(《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上古的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具有古奥迂涩特点的先秦历史散文。“诗言志,歌永言”出自于《尚书•尧典》)、《礼》、《乐》、《易》(《周易》,、《春秋》六经。

2.根据《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删修鲁国史《春秋》,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其采用新闻标题形式记事,是以“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著称的史学著作。

3.《论语》是由弟子整理的孔子言行录,属于语录体。

(二)教育

1.第一个创办私学的教育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办学主张,弟子三千,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2.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个派别,主张性善论的孟子学派和主张性恶论的荀子学派。

(三)思想

1.礼:克己复礼。追求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政治思想的保守一面。礼首先指社会政治制度,其次才是伦理道德规范。

2.仁(核心):仁者爱人。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德政,反对苛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孟子(被尊为封建社会的“亚圣”)

(一)思想

1.“民本”思想:仁政(基础是性善论)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继承孔子的伦理思想,主要贡献是把伦理范畴和性善说联系起来。孔子的德政基本内容属于道德伦理范畴而不是政治学说,孟子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学说。

2.经济方面:制民之产。

3.政治关系方面:王道(以德服人)。

4.四心:恻隐、羞恶、恭敬、是非

四端:仁、义、礼、智,不平列,主要是仁义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不平列,主要是君臣、父子关系

5.“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以及与之对应的尽心、尽性。

(二)著作

《孟子》七篇传世,属于论辩体。文风特点是义正词严,理直气壮,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雄辩色彩的。(揠苗助长出自于此)

三、荀子

儒家的重要代表,具有法家法治思想的因素,使其成为政治思想上从儒家到法家的过渡人物。弟子韩非、李斯发展了他的思想,成为法家代表人物。

(一)思想

1.天人相分,人定胜天。承认客观事物独立存在及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且强调主题能动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性恶论,强调“性伪之分”,以“天人相分”思想为基础。性善论强调天赋“四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

3.“明分使群”的社会起源说。清楚的建立社会等级来组织社会,论证礼乐教化的必要性。

4.“礼法”并重的政治思想。

(二)著作

《荀子》32篇由后人整理而成,属于论述体,文风特点是逻辑严密,说理透辟。(冰,水为之,寒于水出自于此)

四、法家思想

法家与道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一)起源

春秋时管仲、子产。

(二)发展

战国时李悝(《法经》,中国古代的一部成文法)、商鞅(最大贡献是将《法经》传至秦国,著有《商君书》)、申不害(劝君主行“术”--君主之权术,驾驭群臣巩固地位,特点是隐蔽)、慎到(最先领悟道家之“道”,提出了“势”,即权势)

(三)集大成

战国末期的韩非,提出以法治为主的法、术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标志着法家的文化内涵与人格理想的成熟。将“势”提高到与“法”同样的高度,故而法、术、势构成了韩非法家文化精神的骨干即专制统治的官僚思想体系。

文化

春秋

唐朝

文化

唐代传奇的出现使小说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也是中国成熟的短篇小说开端。 唐代现存最早的小说是《古镜记》。

传奇集大量出现是在唐传奇的衰落期

1

春秋战国时期

经济

 自然经济

1.定义:是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一种经济模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然经济的特点和基础,耕织结合构成了这种以家庭为主的经济单位的主要的经济活动内容。一家一户这样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经济的基础。

2.自然经济适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在社会的一切生产部门中占支配地位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

3.发展阶段: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是原始农业的开端。

夏末至商代,由原始氏族公社逐渐演变为奴隶主贵族庄园

周代初期实行土地分封制,也有官府手工业和农奴家庭手工业,但都是为了自 给自足生产

秦时期封建的统一国家形成,此后两千多年自然经济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

4.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

产生于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抑制

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统治者残酷的经济剥削造成的

孔孟儒学向人们灌输的与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相一致的重农抑商意识所致

 春秋战国时代就出现并逐渐发展形成的规模庞大的官府手工业经济,此后的历代官府手工业主要的也还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属于自然经济的性质范畴。

 春秋战国时期,除农业、家庭手工业、官府手工业的发展,也出现了“独立自由”的手工业者与商人。

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道、佛三家思想,其中儒家思想是核心。

一、儒家思想初创

春秋末期 孔子创立 早期儒学也被称为“人学”。

(一)书籍整理

1.晚年修订了《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关于其收集,《国语•周语上》的说法是献诗说;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最早提出此说的是《史记•孔子世家》。)、 《书》(《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上古的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具有古奥迂涩特点的先秦历史散文。“诗言志,歌永言”出自于《尚书•尧典》)、《礼》、《乐》、《易》(《周易》,、《春秋》六经。

2.根据《史记 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删修鲁国史《春秋》,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其采用新闻标题形式记事,是以“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著称的史学著作。

3.《论语》是由弟子整理的孔子言行录,属于语录体。

(二)教育

1.第一个创办私学的教育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办学主张,弟子三千,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2.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个派别,主张性善论的孟子学派和主张性恶论的荀子学派。

(三)思想

1.礼:克己复礼。追求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政治思想的保守一面。礼首先指社会政治制度,其次才是伦理道德规范。

2.仁(核心):仁者爱人。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德政,反对苛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孟子(被尊为封建社会的“亚圣”)

(一)思想

1.“民本”思想:仁政(基础是性善论)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继承孔子的伦理思想,主要贡献是把伦理范畴和性善说联系起来。孔子的德政基本内容属于道德伦理范畴而不是政治学说,孟子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学说。

2.经济方面:制民之产。

3.政治关系方面:王道(以德服人)。

4.四心:恻隐、羞恶、恭敬、是非

四端:仁、义、礼、智,不平列,主要是仁义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不平列,主要是君臣、父子关系

5.“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以及与之对应的尽心、尽性。

(二)著作

《孟子》七篇传世,属于论辩体。文风特点是义正词严,理直气壮,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雄辩色彩的。(揠苗助长出自于此)

三、荀子

儒家的重要代表,具有法家法治思想的因素,使其成为政治思想上从儒家到法家的过渡人物。弟子韩非、李斯发展了他的思想,成为法家代表人物。

(一)思想

1.天人相分,人定胜天。承认客观事物独立存在及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且强调主题能动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性恶论,强调“性伪之分”,以“天人相分”思想为基础。性善论强调天赋“四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

3.“明分使群”的社会起源说。清楚的建立社会等级来组织社会,论证礼乐教化的必要性。

4.“礼法”并重的政治思想。

(二)著作

《荀子》32篇由后人整理而成,属于论述体,文风特点是逻辑严密,说理透辟。(冰,水为之,寒于水出自于此)

四、法家思想

法家与道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一)起源

春秋时管仲、子产。

(二)发展

战国时李悝(《法经》,中国古代的一部成文法)、商鞅(最大贡献是将《法经》传至秦国,著有《商君书》)、申不害(劝君主行“术”--君主之权术,驾驭群臣巩固地位,特点是隐蔽)、慎到(最先领悟道家之“道”,提出了“势”,即权势)

(三)集大成

战国末期的韩非,提出以法治为主的法、术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标志着法家的文化内涵与人格理想的成熟。将“势”提高到与“法”同样的高度,故而法、术、势构成了韩非法家文化精神的骨干即专制统治的官僚思想体系。

文化

春秋

唐朝

文化

唐代传奇的出现使小说成为独立的文学形式,也是中国成熟的短篇小说开端。 唐代现存最早的小说是《古镜记》。

传奇集大量出现是在唐传奇的衰落期

1


相关文章

  • 历史教学设计
  •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新兴学校 刘立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学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对比性学习,认识到战争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 ...查看


  • 2015湖南政法干警文综(历史)必考知识点之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家
  • 2015湖南政法干警文综(历史) 必考知识点之春秋战国时期 的主要思想家 湖南政法干警考试QQ 交流群:79240769 在每一年的政法干警笔试中,历史是必考的科目,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又是重中之重,每年必考,不容小觑,但这类题目考的 ...查看


  •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2
  • 2015山西教师招聘考试 2015山西特岗教师招聘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2 [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 ...查看


  • 部编人教版 七上历史教案 第二单元
  •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 ...查看


  •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试题2)
  •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个小题,合计48分) 右图所示的稷下学宫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成为真正体现战国"百家争鸣" ...查看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要点 (背诵) 1.夏.商.西周朝代更替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亡国君 夏 禹 公元前2070年 阳城 桀 商 汤 公元前1600年 亳 ...查看


  • 1-12初一历史期中知识点
  • 七年级历史1-12课知识点 第1课 祖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 ( ) 最多的国家. 2. 发现于云南的 ( )人,距今约( )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 被我国称之为"北京人",距今约 ( ) ...查看


  •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温馨寄语: 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 2.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 ...查看


  •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1
  •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温馨寄语: 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及其遗址发现地点. 2.通过分析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理解"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