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导写 (2000字)

【导写】

这则材料,文字不多,却是故事中套故事。整体上看,说的是都察院长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说事,新御史心领神会;局部看,是轿夫的的事。这两件事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体对局部具有制约作用,局部不能脱离整体。为了强调这一点,请看一段脍炙人口的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当作“蓦然回首”) ,那人正(当作“却”) 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引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词《蝶恋花》,是写离别之苦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引自宋代文学家柳永词《蝶恋花》,也是抒写离愁别恨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引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写在上元灯节从人群中苦苦寻找心上之人。三首词原本都与“治学”无关,但被王国维先生引用后就产生了新意,这是词作者始料未及的——“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在王国维先生的这段话里,就得按照新意来理解,而不能按照词句本意来理解。

同理,材料中轿夫的事是王廷相用来告诫新御史们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就被赋予了新意,我们就得把握其新意。这就是审题的关键。王廷相作为都察院长官,对新御史们讲轿夫的事,不是随便讲讲逸闻趣事,而是有其用意的;新御史也心领神会,所以说出“终身不敢忘”的话。那么,王廷相的用意何在?御史“终身不敢忘”的是什么?在这个语境之中,再去琢磨轿夫的事,就利于准确把握了。

轿夫穿的是新鞋,开始没有受污染,因此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新鞋受到污染,便不再顾及新鞋了。这“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就是造成轿夫前后变化的关键。王廷相用轿夫的事,告诫新御史们,新任要职,要走好每一步,以防一不小心踩进污泥浊水,受到污染,由此可以立意:“要防微杜渐”,“谨防走错第一步”,“谨防失足泥水中”,“要善始善终”,“始终洁身自好难能可贵”,“一步不慎影响终身”,“一失足成千古恨”,“提高警惕常备不懈”,??

继续思考。防止“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确实十分重要。但是,事情一旦发生,就应该勇敢面对,积极补救,如果从此就“不再顾及新鞋”,结果只能是污染越来越重,情况越来越糟糕。为官任职,如果不小心而失足,受到污染,就要想法补救,改过自新,而不能破罐子破摔。由此可以立意:“不要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要不得”,“过而能改诚可贵”,“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偶一失足不掩大德”??

在材料中,“泥水”是与“干净地面”相对而言的,“泥水”应该指的是污泥浊水。以上从“为官要洁身自好,谨防受到污泥浊水的污染”这个角度来解读轿夫的故事,是符合文意的。此外,是否还有其他角度的解读呢?轿夫的职责是抬轿,就不要怕脚下的污泥浊水;御史的职责是监察弹劾,就要勇敢面对污秽,不要缩手缩脚畏葸不前,由此可以立意:“尽职尽责,勇往直前”,“大胆行路,不怕湿鞋”,“大行不顾细谨”??

有的同学没有弄清材料中两件事的关系,脱离整体而仅仅而只着眼于局部,脱离整个语言环境而单从轿夫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立意偏差,如:“踏踏实实干好平凡的事情”,“舍己为人”??

有的同学虽然考虑到语境,但没有弄明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对什么人讲了轿夫的故事,于是确立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样的主旨,显然跑题了。其实,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下对不同的对象讲这个“轿夫的故事”,就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这一点必须注意。

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而导致偏题、跑题,诸如:“严以律己”,“做人要自信”,“成功贵在坚持”,“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做出正确选择”,“生活需要经历苦难”,“做人要正派”??

最后提醒一句:解读“连环套”材料,一定要有整体制约局部的观念,才能避免因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导致的审题失误。

另附

一 材料

《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在初任御史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时,王廷相讲了个乘轿的故事。他说,一天乘轿进城,刚好下大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从灰丁到长安街时,这个轿夫还小心的择地而行,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中,之后,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二 分析

材料中轿夫的事是王廷相用来告诫新御史们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就被赋予了新意,我们就得把握其新意。这就是审题的关键。王廷相作为都察院长,对新御史们讲轿夫的事,不是随便讲讲逸闻趣事,而是有其用意的;新御史也心领神会,所以说出“终身不敢忘”的话。那么,王廷相的用意何在?御史“终身不敢忘”的是什么?在这个语境之中,再去琢磨轿夫的事,就利于准确把握了。

轿夫穿的是新鞋,开始没有受污染,因此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新鞋受到污染,便不再顾及新鞋了。这“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就是造成轿夫前后变化的关键。王廷相用轿夫的事,告诫新御史们,新任要职,要走好每一步,以防一不小心踩进污泥浊水,受到污染,由此可以立意:“要防微杜渐”,“谨防走错第一步”,“谨防失足泥水中”,“要善始善终”,“始终洁身自好难能可贵”,“一步不慎影响终身”,“一失足成千古恨”,“提高警惕常备不懈”??

三 立意

这个故事虽小,却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要慎初。防止腐败要从慎初开始,切勿一次落水,就“不复顾惜”了。

要慎始慎初,走好第一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要坚定持久,走好每一步

善始善终,画好休止符

把关守节当慎初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么样走好自己第一步的道理。正如故事所述,开始,轿夫尚在,小心地躲避着泥水。力求一身清白。然而,当他一不小心一叫踩进了泥坑之后,便破罐子破摔,不在爱惜自己。直至全身上下也没一点干净之处。可见“一不小心”的“一脚”最终造成了多么恶劣的后果。这个故事,告戒了我们要小心地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特别是第一次的第一步。

轿夫最初在行进中小心躲闪着、不想把自己的新鞋打湿的行为,其实是在固守着他最初的一种理念--不让新鞋被积水弄脏。但当新鞋被弄湿了,就索性破罐子破摔无所谓了。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从此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的一番话体现了他对下属官员的一种告诫、一种引喻、一种警示,细细想来,确实是很有道理的,直到今天仍然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许多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清正廉洁,一定要把好第一关,守住第一道防线。要保全自己的清白,靠的就是自制,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不以物惑,不以情移,视名利淡如逝水,志当存高远,心常怀敬畏,时刻敲响自警的暮鼓晨钟。试想,连我们的明代乡贤王廷相,早在几百年前,就告诫须终生莫忘新鞋粘泥的为官之道,今天我们的各级管理者怎能不自省、自诫、自制和自警呢?

【优秀例文】

防微杜渐做好人

明朝都察院长王廷相曾对新御史们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轿夫穿了双新鞋。恰巧那是雨后,开始轿夫还小心地挑着干净的地面落脚,但后来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里,之后他就再也不顾及新鞋了。

新御史们明白,王廷相院长是要告诫他们:身居官位,一定要防微杜渐,洁身自好。

其实,这不仅对新御史们有教益,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警示。一些人的罪大恶极,往往是从一个很小的错误开始的。河南有一个刘姓女公务员,曾贪污公款数十万之巨。说起来很可笑,起因是因为她想买彩票没钱了,于是她便拿了两元公款去买,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拿了两元,就想拿三元,四元,最后只要没钱了便从公款中拿。漏洞随着时间

的流逝越来越大,最后竟成了数十万。可谁又能想到,这数十万的贪污却是从那区区两元钱发展而来的呢?“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所说不假,假使当初把持住自己,不去拿那两元钱,想必那位公务员也不会犯下如此重罪。

人的心理很微妙,一个人的心理防线也许可以很坚固,但只要其中有一点崩溃,那么再坚固的防线也就可能轰然倒塌。那个轿夫开始还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他的新鞋,但一旦踩进泥水,就不再顾忌了。看看那些吸毒的,看看那些贪官污吏,他们往往就是在迈出了错误的第一步以后破罐子破摔,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最终走上不归之路。

要想防微杜渐,时刻自持,就要求我们胸中有浩然正气。有了这股气,便可以不落于贪婪、欲望的圈子,才不会自轻自贱、自甘堕落。陶渊明有这股正气,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李白有这股正气,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于谦有这股正气,“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包拯有这股正气,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他们正是有这股正气,在黑暗的官场中把持住了自己而名垂青史。

有这股浩然正气不易,时刻保持住这股正气更难。只有保住了这股正气,我们才时刻有自持的能力。

有人说:“人和动物的一大区别就是人有自持的能力。”保有浩然正气,防微杜渐,洁身自好,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评点

这篇议论文中规中矩。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朴实无华而又旗帜鲜明。开头引述材料,然后由“身居官位,一定要防微杜渐,洁身自好”的为官之道,很自然地扩大为做人之道——“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警示”。接着分两个层次展开论证:先讲防微杜渐的重要,反面的事例让人触目惊心,人们容易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也较有普遍性;再深入一层,论证怎样才能做到防微杜渐——列举史例证明:胸中有浩然正气。结尾引用恰当,总结全文,也照应题目。

别在污秽中沉沦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纯洁而美好的。而一旦受到污染,有的人就像那个轿夫一样,麻木地接受这一切,放弃原来的洁净,走进更污秽的深渊。若想使自己洁净,那我们绝不可在污秽中任自己沉沦。

有人说,一步错,步步错。走错了那至关重要的一步,再怎样也无法挽回了。而我却要说,真正重要的那一步,并不是你走错的那一步,而是在走错之后,仍勇敢地从错误的渊薮中拔足离去的那一步。这一步的勇敢,使你有机会重返光明;这一步的果断,使你有力量继续前行。

本性高洁的陶渊明在黑暗的官场中挣扎,他想还黑暗以光明,但事实却是将自己置于一个泛着死亡气息的空气里无法喘息。但是这一步的走错没有让自己的内心麻痹,他毅然地从官场抽离,没有让自己再处于那黑暗,不让自己继续沉沦。于是才有了后来那“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宁静生活。可见,这一步的重要性:踩下去,你就沉沦;抽出来,你就获得自由。

如果像那轿夫一样,在鞋沾上一点污泥后索性放弃它的洁净,那洁净的美好将永远被污秽所掩盖。

诚然,我所说的不深陷污秽并不指在黑暗面前拔腿逃跑。面对着黑暗,

不能让自己沉沦的信念便是一把利剑,握紧这把利剑,你就有了面对黑暗的勇气,有了能刺穿黑暗的胸膛的力量。当置身污秽的你刺出这拒绝沉沦的一剑,你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高士。你没有在黑暗中堕落,没有让自己在黑暗中沉沦。假若你战到精疲力竭,那也不算被黑暗所吞噬,因为你始终坚持着光明的信念。

我们青年人,处于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该坚持什么,该摒弃什么,这些都要形成一个正确观念并始终坚持。即便遇到困扰,感到彷徨时,也不能放弃对光明的追求。须知不能任错误在我们的周围缠绕,不能让黑暗的荆棘拽着我们沉沦。

坚持心的洁净、灵魂的高尚,做一个不沉沦于黑暗的人吧!你会感受到自由的可贵,高尚的芬芳。

评点

本文与前文的立意角度不同,但立意都是确当的。作者认为,“真正重要的那一步,并不是你走错的那一步,而是在走错之后,仍勇敢地从错误的渊薮中拔足离去的那一步。”陶渊明的事例妥当。作者进一步强调“我所说的不深陷污秽并不指在黑暗面前拔腿逃跑”,而是要与黑暗抗争,这具有更积极的意义。结尾结合自身,表现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社会责任感。作者的语言功底不错,用散文化的语言说理,文章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爱护好你的“新鞋”

芸芸众生,上至高官,下到普通百姓,无论谁,一生中“穿新鞋子”的机会很多,关键还看如何自始至终的保护好你的“新鞋子”。

新鞋一旦踩进泥水坑,人的心里就会产生松懈的惯性,反正也是脏了,还怕它更脏不成。正是这种放松戒备的腐蚀性导致“不慎而始,而祸其终”的可悲下场。一双新鞋,一个泥水坑,留给后人的寓意何其深刻!

由轿夫从“择地而行”到“不复顾惜”的变化,不由得使人想起贪官的蜕变过程。那些“落马”者,当他们第一次接触“好处”时,尚能在是与非中“择地而行”,还要掂量掂量这玩意儿“烫”手不?当他们或壮着胆儿,或不经意之间,或侥幸而为之,趟了第一次“水”以后,也就“不复顾惜”了。于是,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有了小的便想大的,有了大的还想更大的?? 一步步“不复顾惜”地走下去!到头来,他们的“水”越趟越“浑”,越趟越“深”,也就上不了上“岸”了,当然也就更加“不复顾惜”了。东窗事发前,他们都心存这样的侥幸心理:“水”已经趟了,一次是“死”,两次是“死”,三次也是“死”,反正都是“死”,随他去吧,抓住了算我倒霉,抓不住的话,我就捞个大便宜占了。

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近几年来,“不复顾惜”的趟水者纷纷落马,就是最好的例证。东窗事发后,他们又无不后悔。有个落“水”者之妻的话很值得“不复顾惜”的趟水者深思:“以前我们钱虽然不多,但完全够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生活得无忧无虑。自从有了这些赃钱以后,我们并不感到幸福,终日提心吊胆,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着,时时担心东窗事发。”最终,他们的担心还是成了现实。

有道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不要轻易打破任何一扇窗户

我们在报纸上常常见到重刑犯或死刑犯的悔过自述,虽然他们犯的罪各不相同,犯罪的方式也各有特点,然而他们犯罪却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由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开始了一个罪恶的历程。

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爷爷奶奶常用来教导我的有关小偷的故事:同样

也是由不经意的第一次顺手牵羊最终变成难以收手偷盗惯犯;又想到爸爸妈妈为了我做的不值一提的“坏”事而大骂我一顿甚至暴打一顿,那无非是在告诉我“坏人都是这样开始的”。

俗语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的确,很多时候灾难、祸害、罪恶并非自己撞入你的世界,而是我们在不断的破坏着我们的窗户,自己将灾难引来,使罪恶附身。正如著名的“破窗户理论”所说:“既然是坏的东西,让它更破一些也无妨。”因此,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

打破一扇小小的窗户,尽管怎么看、怎么想都不会让你联系到家庭的破落或人生的末路。这也正是人们往往不在意第一次打破一扇窗户的原因。岂料有了第一次就很难没有第二次,窗户破了,其他破了也没什么了不起,于是窗破屋倒。这个道理宋代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就说过:“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扇破窗,正如一窝蚂蚁一样,早晚会使人生之堤崩溃。过去的人们在失败后找借口,亡国后找替罪羊,常说红颜祸水,现在想想,褒姒之于幽王,妲己之于纣王,恐怕也正如一扇扇破窗一样,所以商亡之后还有周亡。历史上的现在的众多贪官污吏,说到底,都是第一笔赃款,第一桩坏事使他们步入歧途,死后也不得复生。

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不要到最后才后悔莫及。生活中可能会充满许多诱惑,众多目眩神迷的事物也在时时吸引着我们。这时,我们千万不能以第一次为借口而走进歪路,最后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扇窗户,不管是诚信、善良,还是宽容、廉洁,这些你一旦背弃,就会不经意地与它们越走越远,再也无法接近它们。正如人们所说的修好一件东西往往比破坏一件东西要难得多。

不要轻易打破你的任何一扇窗户,否则小偷将在这里成型,大盗也将

在这里蜕化。

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

有一位领导干部“落马”后感叹道:“吃了一辈子斋,却让一碗狗肉汤沾染了一身清白。”此话让人想起了老子的名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做人做官要像开始一样谨慎到底,就不会有做不好的事情。

慎初、慎好 廉洁自律

要慎初,初不慎,就难以善终;要慎好,好不慎,则难以自律。所谓“初”,是指“初次,第一次”;所谓“好”,指“个人爱好,嗜好”。

明代督察院长王廷相接见新任御史时,讲了这样一件小事:昨日他进城遇雨,初时,走在前面的轿夫小心翼翼的挑好道走,因为轿夫穿着一双新鞋。后来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便不再顾及新鞋,不管路面赃与不脏,都踩将下去,结果把鞋子完全弄脏。王廷相以事喻理,委婉告诫新任下属,凡事要慎初。新任御史也听出弦外之音,连称“终生不敢忘”。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这位身为督察院长官的哲学家王廷相对新任下属“慎初”的告诫,无论从实际上还是从内容和技巧上,都极为高明。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人犯错误也是如此。初之不慎,要想再慎起来,就不会那么容易了。如胡长清、王昭耀之流,他们贪污受贿,很少有仅此一回的例子,往往有了第一次,便一而再、再而三,一发而不可收,最后自己毁掉了自己。正如那个轿夫,新鞋既入泥水,便不再珍惜。对鞋如此,心灵也一样,一旦放松了警惕,染上了污点,就会放纵自己,破罐子破摔。倘若面对“第一次”时,意志坚定,毫不动摇,不存侥幸之心,坚信贪欲之害,就能不失操守,拒污浊于千里之外,始终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也就能慎之初,善始终。因此,慎初是保持操守,拒腐防变的第一道思想防线。

要慎好,好不慎,则难以自律。罗卜白菜各有所爱,领导干部也会有

各自的爱好,但必须做到慎好。尤其对于有损形象或者影响公权的嗜好,更要下决心戒除。还要注意隐好,不要过分张扬个人嗜好,谨防别有用心者“见缝下蛆”,投你所好。胡长清爱好书法,有所图者,就借索字之名送上丰厚的“运笔费”,进而与之套近乎拉关系捞好处,伴随着他个人的滚滚财源,也给国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最后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教训可谓深刻,所以,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个人爱好不能小看,而且必须慎好隐好,强化自律意识。要管住自己的欲望,清心寡欲,经得起各种诱惑;管住手中的权力,用权唯公,用权为民;管住自己的小节,点滴注意,防微杜渐。因此,慎好是保持自律,拒腐防变的第二道思想防线。

当前,正值干部换届之时,唯有慎初慎好,廉洁自律,自觉加强内功锻炼,做到“三管”“四自”(三管: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腿,管住自己的手。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仅第一步不把鞋子弄脏,每一步都要小心,才能战胜各种歪风邪气,才能巩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廉洁勤政,为和谐社会建设而努力,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新鞋脏了之后

新买来一件衬衫,领子硬硬的,漂亮挺括,穿着挺精神。为保护好这领子,第一次洗它时,对领子上的污垢轻轻地揉,细心地搓,小心翼翼得很。但换洗过几次,领子已经变皱了,你就不再这样了,而是用劲地揉,放在洗衣板上使劲地搓,以尽快去掉污垢为原则,别的就不会去考虑了。

这类现象,在生活里或许太司空见惯了的缘故,人们对其反而很少去

想什么。但在明朝做过都察院长官的王廷相,却从这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中发现了一个人生哲理。有一天,他在接见新任御史时说,他昨天乘轿进城遇雨,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还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在泥水坑里,从此便“不复顾惜”,不管什么地方都踩下去。王廷相只叙说了这件事情,没有说明他为什么要讲这件小事。但一位御史听了之后,却说他“终身不敢忘”,显然他是听懂了王廷相讲这段话的意思,并明白了其中道理的。

“终身不敢忘”什么呢?不外乎是:一个清白的人,第一次踏入污浊之地,可能就是他走向堕落的开始;因此对人生的每一步,都必须“循着干净地面落脚”;一旦滑向泥坑,本来或许可以自救,但这时却有另外一种顽固的力量冒出来,把他推向更脏更污浊之处。如果你不想让这种力量作用于你,惟一的法子就是不要有贪占便宜的想法,凡党纪国法所不容许的事,就坚决不干。“宁公而贫,不私而富;宁让而损己,不竞而损人”(元代张养浩《牧民忠告》卷下)。吾心如水,庶几可免。

世间万事始于初。古人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很多贪官就是因为最初末能严把第一关,以致迈出了危险的第一步,最终才“不复顾惜”踏上不归路。金钱、美色拉不下水的厦门海关原副关长接培勇,曾让赖昌星伤透了脑筋,然而,喜爱书法的他,却被赖昌星花重金买来九位国内知名画家联合创作的《牡丹图》“湿了第一脚”,从此走上了心甘情愿为赖效劳的不归路。巨贪李真“择地而行”之下“湿的第一脚”是他在做秘书时,背着上司收了一条中华烟和刮胡刀。结果他一发难收,什么钱都敢要,什么事都敢做,最终一步一步走向了罪恶的深渊。

“欲如火,不遏则燎原;贪若水,不遏则滔天。”杭州海关原关长耿永祥在狱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痛彻地认识到,第一次收受朋友的馈赠,是我犯罪的开始。禁锢一开,就出现第二次的接受,第三次的默认,第四次的麻木,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有记者在狱中采访时问原浙江省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苏建国:“走到今天这一步,关键走错了哪几步?”苏回答:“不需要几步,一步就够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这一步,就可以引发很多事。”这正如宋代思想家程颐所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万事皆有初,贪官的事实告诉我们,他们的落马无一不与当初不慎而湿的“第一脚”有直接关系。一旦不小心“湿了第一脚”,接着便有了第二脚、第三脚?? 像轿夫一样“不复顾惜”地在腐败的“污泥”中不停地走下去。由此可见,“湿了的第一脚”,就是关隘,就是“缺口”,如果不能很好地守住“第一脚”,那就会在自我毁灭中越陷越深。

6

【导写】

这则材料,文字不多,却是故事中套故事。整体上看,说的是都察院长王廷相对新御史们说事,新御史心领神会;局部看,是轿夫的的事。这两件事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体对局部具有制约作用,局部不能脱离整体。为了强调这一点,请看一段脍炙人口的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当作“蓦然回首”) ,那人正(当作“却”) 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引自宋代词人晏殊的词《蝶恋花》,是写离别之苦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引自宋代文学家柳永词《蝶恋花》,也是抒写离愁别恨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引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写在上元灯节从人群中苦苦寻找心上之人。三首词原本都与“治学”无关,但被王国维先生引用后就产生了新意,这是词作者始料未及的——“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在王国维先生的这段话里,就得按照新意来理解,而不能按照词句本意来理解。

同理,材料中轿夫的事是王廷相用来告诫新御史们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就被赋予了新意,我们就得把握其新意。这就是审题的关键。王廷相作为都察院长官,对新御史们讲轿夫的事,不是随便讲讲逸闻趣事,而是有其用意的;新御史也心领神会,所以说出“终身不敢忘”的话。那么,王廷相的用意何在?御史“终身不敢忘”的是什么?在这个语境之中,再去琢磨轿夫的事,就利于准确把握了。

轿夫穿的是新鞋,开始没有受污染,因此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新鞋受到污染,便不再顾及新鞋了。这“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就是造成轿夫前后变化的关键。王廷相用轿夫的事,告诫新御史们,新任要职,要走好每一步,以防一不小心踩进污泥浊水,受到污染,由此可以立意:“要防微杜渐”,“谨防走错第一步”,“谨防失足泥水中”,“要善始善终”,“始终洁身自好难能可贵”,“一步不慎影响终身”,“一失足成千古恨”,“提高警惕常备不懈”,??

继续思考。防止“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确实十分重要。但是,事情一旦发生,就应该勇敢面对,积极补救,如果从此就“不再顾及新鞋”,结果只能是污染越来越重,情况越来越糟糕。为官任职,如果不小心而失足,受到污染,就要想法补救,改过自新,而不能破罐子破摔。由此可以立意:“不要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要不得”,“过而能改诚可贵”,“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偶一失足不掩大德”??

在材料中,“泥水”是与“干净地面”相对而言的,“泥水”应该指的是污泥浊水。以上从“为官要洁身自好,谨防受到污泥浊水的污染”这个角度来解读轿夫的故事,是符合文意的。此外,是否还有其他角度的解读呢?轿夫的职责是抬轿,就不要怕脚下的污泥浊水;御史的职责是监察弹劾,就要勇敢面对污秽,不要缩手缩脚畏葸不前,由此可以立意:“尽职尽责,勇往直前”,“大胆行路,不怕湿鞋”,“大行不顾细谨”??

有的同学没有弄清材料中两件事的关系,脱离整体而仅仅而只着眼于局部,脱离整个语言环境而单从轿夫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立意偏差,如:“踏踏实实干好平凡的事情”,“舍己为人”??

有的同学虽然考虑到语境,但没有弄明白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对什么人讲了轿夫的故事,于是确立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样的主旨,显然跑题了。其实,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景下对不同的对象讲这个“轿夫的故事”,就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这一点必须注意。

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意思而导致偏题、跑题,诸如:“严以律己”,“做人要自信”,“成功贵在坚持”,“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做出正确选择”,“生活需要经历苦难”,“做人要正派”??

最后提醒一句:解读“连环套”材料,一定要有整体制约局部的观念,才能避免因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导致的审题失误。

另附

一 材料

《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在初任御史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时,王廷相讲了个乘轿的故事。他说,一天乘轿进城,刚好下大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从灰丁到长安街时,这个轿夫还小心的择地而行,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中,之后,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二 分析

材料中轿夫的事是王廷相用来告诫新御史们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就被赋予了新意,我们就得把握其新意。这就是审题的关键。王廷相作为都察院长,对新御史们讲轿夫的事,不是随便讲讲逸闻趣事,而是有其用意的;新御史也心领神会,所以说出“终身不敢忘”的话。那么,王廷相的用意何在?御史“终身不敢忘”的是什么?在这个语境之中,再去琢磨轿夫的事,就利于准确把握了。

轿夫穿的是新鞋,开始没有受污染,因此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新鞋受到污染,便不再顾及新鞋了。这“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就是造成轿夫前后变化的关键。王廷相用轿夫的事,告诫新御史们,新任要职,要走好每一步,以防一不小心踩进污泥浊水,受到污染,由此可以立意:“要防微杜渐”,“谨防走错第一步”,“谨防失足泥水中”,“要善始善终”,“始终洁身自好难能可贵”,“一步不慎影响终身”,“一失足成千古恨”,“提高警惕常备不懈”??

三 立意

这个故事虽小,却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要慎初。防止腐败要从慎初开始,切勿一次落水,就“不复顾惜”了。

要慎始慎初,走好第一步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要坚定持久,走好每一步

善始善终,画好休止符

把关守节当慎初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么样走好自己第一步的道理。正如故事所述,开始,轿夫尚在,小心地躲避着泥水。力求一身清白。然而,当他一不小心一叫踩进了泥坑之后,便破罐子破摔,不在爱惜自己。直至全身上下也没一点干净之处。可见“一不小心”的“一脚”最终造成了多么恶劣的后果。这个故事,告戒了我们要小心地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特别是第一次的第一步。

轿夫最初在行进中小心躲闪着、不想把自己的新鞋打湿的行为,其实是在固守着他最初的一种理念--不让新鞋被积水弄脏。但当新鞋被弄湿了,就索性破罐子破摔无所谓了。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从此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的一番话体现了他对下属官员的一种告诫、一种引喻、一种警示,细细想来,确实是很有道理的,直到今天仍然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许多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清正廉洁,一定要把好第一关,守住第一道防线。要保全自己的清白,靠的就是自制,行所当行,止所当止,不以物惑,不以情移,视名利淡如逝水,志当存高远,心常怀敬畏,时刻敲响自警的暮鼓晨钟。试想,连我们的明代乡贤王廷相,早在几百年前,就告诫须终生莫忘新鞋粘泥的为官之道,今天我们的各级管理者怎能不自省、自诫、自制和自警呢?

【优秀例文】

防微杜渐做好人

明朝都察院长王廷相曾对新御史们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轿夫穿了双新鞋。恰巧那是雨后,开始轿夫还小心地挑着干净的地面落脚,但后来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里,之后他就再也不顾及新鞋了。

新御史们明白,王廷相院长是要告诫他们:身居官位,一定要防微杜渐,洁身自好。

其实,这不仅对新御史们有教益,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警示。一些人的罪大恶极,往往是从一个很小的错误开始的。河南有一个刘姓女公务员,曾贪污公款数十万之巨。说起来很可笑,起因是因为她想买彩票没钱了,于是她便拿了两元公款去买,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拿了两元,就想拿三元,四元,最后只要没钱了便从公款中拿。漏洞随着时间

的流逝越来越大,最后竟成了数十万。可谁又能想到,这数十万的贪污却是从那区区两元钱发展而来的呢?“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所说不假,假使当初把持住自己,不去拿那两元钱,想必那位公务员也不会犯下如此重罪。

人的心理很微妙,一个人的心理防线也许可以很坚固,但只要其中有一点崩溃,那么再坚固的防线也就可能轰然倒塌。那个轿夫开始还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他的新鞋,但一旦踩进泥水,就不再顾忌了。看看那些吸毒的,看看那些贪官污吏,他们往往就是在迈出了错误的第一步以后破罐子破摔,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最终走上不归之路。

要想防微杜渐,时刻自持,就要求我们胸中有浩然正气。有了这股气,便可以不落于贪婪、欲望的圈子,才不会自轻自贱、自甘堕落。陶渊明有这股正气,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李白有这股正气,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于谦有这股正气,“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包拯有这股正气,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他们正是有这股正气,在黑暗的官场中把持住了自己而名垂青史。

有这股浩然正气不易,时刻保持住这股正气更难。只有保住了这股正气,我们才时刻有自持的能力。

有人说:“人和动物的一大区别就是人有自持的能力。”保有浩然正气,防微杜渐,洁身自好,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评点

这篇议论文中规中矩。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朴实无华而又旗帜鲜明。开头引述材料,然后由“身居官位,一定要防微杜渐,洁身自好”的为官之道,很自然地扩大为做人之道——“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警示”。接着分两个层次展开论证:先讲防微杜渐的重要,反面的事例让人触目惊心,人们容易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也较有普遍性;再深入一层,论证怎样才能做到防微杜渐——列举史例证明:胸中有浩然正气。结尾引用恰当,总结全文,也照应题目。

别在污秽中沉沦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纯洁而美好的。而一旦受到污染,有的人就像那个轿夫一样,麻木地接受这一切,放弃原来的洁净,走进更污秽的深渊。若想使自己洁净,那我们绝不可在污秽中任自己沉沦。

有人说,一步错,步步错。走错了那至关重要的一步,再怎样也无法挽回了。而我却要说,真正重要的那一步,并不是你走错的那一步,而是在走错之后,仍勇敢地从错误的渊薮中拔足离去的那一步。这一步的勇敢,使你有机会重返光明;这一步的果断,使你有力量继续前行。

本性高洁的陶渊明在黑暗的官场中挣扎,他想还黑暗以光明,但事实却是将自己置于一个泛着死亡气息的空气里无法喘息。但是这一步的走错没有让自己的内心麻痹,他毅然地从官场抽离,没有让自己再处于那黑暗,不让自己继续沉沦。于是才有了后来那“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宁静生活。可见,这一步的重要性:踩下去,你就沉沦;抽出来,你就获得自由。

如果像那轿夫一样,在鞋沾上一点污泥后索性放弃它的洁净,那洁净的美好将永远被污秽所掩盖。

诚然,我所说的不深陷污秽并不指在黑暗面前拔腿逃跑。面对着黑暗,

不能让自己沉沦的信念便是一把利剑,握紧这把利剑,你就有了面对黑暗的勇气,有了能刺穿黑暗的胸膛的力量。当置身污秽的你刺出这拒绝沉沦的一剑,你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高士。你没有在黑暗中堕落,没有让自己在黑暗中沉沦。假若你战到精疲力竭,那也不算被黑暗所吞噬,因为你始终坚持着光明的信念。

我们青年人,处于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该坚持什么,该摒弃什么,这些都要形成一个正确观念并始终坚持。即便遇到困扰,感到彷徨时,也不能放弃对光明的追求。须知不能任错误在我们的周围缠绕,不能让黑暗的荆棘拽着我们沉沦。

坚持心的洁净、灵魂的高尚,做一个不沉沦于黑暗的人吧!你会感受到自由的可贵,高尚的芬芳。

评点

本文与前文的立意角度不同,但立意都是确当的。作者认为,“真正重要的那一步,并不是你走错的那一步,而是在走错之后,仍勇敢地从错误的渊薮中拔足离去的那一步。”陶渊明的事例妥当。作者进一步强调“我所说的不深陷污秽并不指在黑暗面前拔腿逃跑”,而是要与黑暗抗争,这具有更积极的意义。结尾结合自身,表现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社会责任感。作者的语言功底不错,用散文化的语言说理,文章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爱护好你的“新鞋”

芸芸众生,上至高官,下到普通百姓,无论谁,一生中“穿新鞋子”的机会很多,关键还看如何自始至终的保护好你的“新鞋子”。

新鞋一旦踩进泥水坑,人的心里就会产生松懈的惯性,反正也是脏了,还怕它更脏不成。正是这种放松戒备的腐蚀性导致“不慎而始,而祸其终”的可悲下场。一双新鞋,一个泥水坑,留给后人的寓意何其深刻!

由轿夫从“择地而行”到“不复顾惜”的变化,不由得使人想起贪官的蜕变过程。那些“落马”者,当他们第一次接触“好处”时,尚能在是与非中“择地而行”,还要掂量掂量这玩意儿“烫”手不?当他们或壮着胆儿,或不经意之间,或侥幸而为之,趟了第一次“水”以后,也就“不复顾惜”了。于是,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有了小的便想大的,有了大的还想更大的?? 一步步“不复顾惜”地走下去!到头来,他们的“水”越趟越“浑”,越趟越“深”,也就上不了上“岸”了,当然也就更加“不复顾惜”了。东窗事发前,他们都心存这样的侥幸心理:“水”已经趟了,一次是“死”,两次是“死”,三次也是“死”,反正都是“死”,随他去吧,抓住了算我倒霉,抓不住的话,我就捞个大便宜占了。

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近几年来,“不复顾惜”的趟水者纷纷落马,就是最好的例证。东窗事发后,他们又无不后悔。有个落“水”者之妻的话很值得“不复顾惜”的趟水者深思:“以前我们钱虽然不多,但完全够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生活得无忧无虑。自从有了这些赃钱以后,我们并不感到幸福,终日提心吊胆,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着,时时担心东窗事发。”最终,他们的担心还是成了现实。

有道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不要轻易打破任何一扇窗户

我们在报纸上常常见到重刑犯或死刑犯的悔过自述,虽然他们犯的罪各不相同,犯罪的方式也各有特点,然而他们犯罪却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由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开始了一个罪恶的历程。

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爷爷奶奶常用来教导我的有关小偷的故事:同样

也是由不经意的第一次顺手牵羊最终变成难以收手偷盗惯犯;又想到爸爸妈妈为了我做的不值一提的“坏”事而大骂我一顿甚至暴打一顿,那无非是在告诉我“坏人都是这样开始的”。

俗语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的确,很多时候灾难、祸害、罪恶并非自己撞入你的世界,而是我们在不断的破坏着我们的窗户,自己将灾难引来,使罪恶附身。正如著名的“破窗户理论”所说:“既然是坏的东西,让它更破一些也无妨。”因此,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

打破一扇小小的窗户,尽管怎么看、怎么想都不会让你联系到家庭的破落或人生的末路。这也正是人们往往不在意第一次打破一扇窗户的原因。岂料有了第一次就很难没有第二次,窗户破了,其他破了也没什么了不起,于是窗破屋倒。这个道理宋代的大文学家欧阳修就说过:“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扇破窗,正如一窝蚂蚁一样,早晚会使人生之堤崩溃。过去的人们在失败后找借口,亡国后找替罪羊,常说红颜祸水,现在想想,褒姒之于幽王,妲己之于纣王,恐怕也正如一扇扇破窗一样,所以商亡之后还有周亡。历史上的现在的众多贪官污吏,说到底,都是第一笔赃款,第一桩坏事使他们步入歧途,死后也不得复生。

不要轻易打破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扇窗户,不要到最后才后悔莫及。生活中可能会充满许多诱惑,众多目眩神迷的事物也在时时吸引着我们。这时,我们千万不能以第一次为借口而走进歪路,最后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扇窗户,不管是诚信、善良,还是宽容、廉洁,这些你一旦背弃,就会不经意地与它们越走越远,再也无法接近它们。正如人们所说的修好一件东西往往比破坏一件东西要难得多。

不要轻易打破你的任何一扇窗户,否则小偷将在这里成型,大盗也将

在这里蜕化。

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

有一位领导干部“落马”后感叹道:“吃了一辈子斋,却让一碗狗肉汤沾染了一身清白。”此话让人想起了老子的名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做人做官要像开始一样谨慎到底,就不会有做不好的事情。

慎初、慎好 廉洁自律

要慎初,初不慎,就难以善终;要慎好,好不慎,则难以自律。所谓“初”,是指“初次,第一次”;所谓“好”,指“个人爱好,嗜好”。

明代督察院长王廷相接见新任御史时,讲了这样一件小事:昨日他进城遇雨,初时,走在前面的轿夫小心翼翼的挑好道走,因为轿夫穿着一双新鞋。后来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便不再顾及新鞋,不管路面赃与不脏,都踩将下去,结果把鞋子完全弄脏。王廷相以事喻理,委婉告诫新任下属,凡事要慎初。新任御史也听出弦外之音,连称“终生不敢忘”。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这位身为督察院长官的哲学家王廷相对新任下属“慎初”的告诫,无论从实际上还是从内容和技巧上,都极为高明。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人犯错误也是如此。初之不慎,要想再慎起来,就不会那么容易了。如胡长清、王昭耀之流,他们贪污受贿,很少有仅此一回的例子,往往有了第一次,便一而再、再而三,一发而不可收,最后自己毁掉了自己。正如那个轿夫,新鞋既入泥水,便不再珍惜。对鞋如此,心灵也一样,一旦放松了警惕,染上了污点,就会放纵自己,破罐子破摔。倘若面对“第一次”时,意志坚定,毫不动摇,不存侥幸之心,坚信贪欲之害,就能不失操守,拒污浊于千里之外,始终做到“拒腐蚀,永不沾”,也就能慎之初,善始终。因此,慎初是保持操守,拒腐防变的第一道思想防线。

要慎好,好不慎,则难以自律。罗卜白菜各有所爱,领导干部也会有

各自的爱好,但必须做到慎好。尤其对于有损形象或者影响公权的嗜好,更要下决心戒除。还要注意隐好,不要过分张扬个人嗜好,谨防别有用心者“见缝下蛆”,投你所好。胡长清爱好书法,有所图者,就借索字之名送上丰厚的“运笔费”,进而与之套近乎拉关系捞好处,伴随着他个人的滚滚财源,也给国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最后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教训可谓深刻,所以,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于个人爱好不能小看,而且必须慎好隐好,强化自律意识。要管住自己的欲望,清心寡欲,经得起各种诱惑;管住手中的权力,用权唯公,用权为民;管住自己的小节,点滴注意,防微杜渐。因此,慎好是保持自律,拒腐防变的第二道思想防线。

当前,正值干部换届之时,唯有慎初慎好,廉洁自律,自觉加强内功锻炼,做到“三管”“四自”(三管: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腿,管住自己的手。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仅第一步不把鞋子弄脏,每一步都要小心,才能战胜各种歪风邪气,才能巩固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廉洁勤政,为和谐社会建设而努力,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新鞋脏了之后

新买来一件衬衫,领子硬硬的,漂亮挺括,穿着挺精神。为保护好这领子,第一次洗它时,对领子上的污垢轻轻地揉,细心地搓,小心翼翼得很。但换洗过几次,领子已经变皱了,你就不再这样了,而是用劲地揉,放在洗衣板上使劲地搓,以尽快去掉污垢为原则,别的就不会去考虑了。

这类现象,在生活里或许太司空见惯了的缘故,人们对其反而很少去

想什么。但在明朝做过都察院长官的王廷相,却从这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中发现了一个人生哲理。有一天,他在接见新任御史时说,他昨天乘轿进城遇雨,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还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在泥水坑里,从此便“不复顾惜”,不管什么地方都踩下去。王廷相只叙说了这件事情,没有说明他为什么要讲这件小事。但一位御史听了之后,却说他“终身不敢忘”,显然他是听懂了王廷相讲这段话的意思,并明白了其中道理的。

“终身不敢忘”什么呢?不外乎是:一个清白的人,第一次踏入污浊之地,可能就是他走向堕落的开始;因此对人生的每一步,都必须“循着干净地面落脚”;一旦滑向泥坑,本来或许可以自救,但这时却有另外一种顽固的力量冒出来,把他推向更脏更污浊之处。如果你不想让这种力量作用于你,惟一的法子就是不要有贪占便宜的想法,凡党纪国法所不容许的事,就坚决不干。“宁公而贫,不私而富;宁让而损己,不竞而损人”(元代张养浩《牧民忠告》卷下)。吾心如水,庶几可免。

世间万事始于初。古人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很多贪官就是因为最初末能严把第一关,以致迈出了危险的第一步,最终才“不复顾惜”踏上不归路。金钱、美色拉不下水的厦门海关原副关长接培勇,曾让赖昌星伤透了脑筋,然而,喜爱书法的他,却被赖昌星花重金买来九位国内知名画家联合创作的《牡丹图》“湿了第一脚”,从此走上了心甘情愿为赖效劳的不归路。巨贪李真“择地而行”之下“湿的第一脚”是他在做秘书时,背着上司收了一条中华烟和刮胡刀。结果他一发难收,什么钱都敢要,什么事都敢做,最终一步一步走向了罪恶的深渊。

“欲如火,不遏则燎原;贪若水,不遏则滔天。”杭州海关原关长耿永祥在狱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痛彻地认识到,第一次收受朋友的馈赠,是我犯罪的开始。禁锢一开,就出现第二次的接受,第三次的默认,第四次的麻木,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有记者在狱中采访时问原浙江省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苏建国:“走到今天这一步,关键走错了哪几步?”苏回答:“不需要几步,一步就够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这一步,就可以引发很多事。”这正如宋代思想家程颐所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万事皆有初,贪官的事实告诉我们,他们的落马无一不与当初不慎而湿的“第一脚”有直接关系。一旦不小心“湿了第一脚”,接着便有了第二脚、第三脚?? 像轿夫一样“不复顾惜”地在腐败的“污泥”中不停地走下去。由此可见,“湿了的第一脚”,就是关隘,就是“缺口”,如果不能很好地守住“第一脚”,那就会在自我毁灭中越陷越深。

6


相关文章

  • 话题作文的标题
  • 话题作文的标题 拟标题不难,难的是拟一个好标题.要充分利用标题自拟这一条件,拟出自己的特色,拟出文章的个性. ●难点磁场 [试题](2001年京皖蒙春季高考试题) 有一则寓言说,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哲学家聚会时有人提议,各自用一句话来描 ...查看


  • 话题作文的特点
  • 湖北省枝江一中董云 连续三年的高考都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也成了作文教学研究的重点.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又不同于材料作文,它具有鲜明的特点: 1.漫谈性.话题作文不定观点,自由放谈,只要内容积极健康,均符合题意,这就消除了中学作文套路化弊 ...查看


  • 高考作文的拟题技巧及训练
  • 为壑>. 从兄弟俩没有联合起来共同赶蚊,可拟出--<齐心协力才能消灭蚊患>.<各自 一.话题作文的拟题技巧 为阵,后果不堪>. 俗话说得好:"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靠题装.这是一个重视 ...查看


  • 大连市中考作文题目(2000-2015)
  • 大连市中考作文题目(2000-2015) 2015年 下面是具体内容: 四.作文 23.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2015大连中考语文作文<铃声响过之后> (1)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各种铃声,闹铃声.门铃声.电话铃声.校园里的铃声.车站 ...查看


  • 作文写作也需要创新 (2000字)
  •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写作课中,很多学生作文内容雷同现象颇为严重,没有新意,缺少创意.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作文教学,要使学生的想像能力和作文构思与众不同,发挥他们的主动 ...查看


  • 如何写好想象作文 (2000字)
  • 如何才能写好想象作文 同心路中学-曹良 想象作文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文形式之一,因为它给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的确,完成一篇想象作文不难:但是,要想写好想象作文,却不是那么容易.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呢? 一.想象作文的基础源于 ...查看


  • 高二参考作文 (2000字)
  • 2012-2013年度作文参考题目(高二.语文) 六.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美国的西点军校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出无数商界精英.这所学校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比如,当军官派你去完成一 ...查看


  • 高考话题作文如何拟题
  • 高考话题作文如何拟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就像一壶好茶,香气越芬芳,招徕的顾客就越多.在考场上,一个靓丽夺目的标题能迅速激发阅卷老师的好奇心.扣住读者的心弦,也能为作者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所以,&quo ...查看


  • 作文拟写题目之方法
  • 作文拟写题目之方法 一.标题的作用 标题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 标题是让阅卷老师慧眼为之一亮的第一点 标题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 标题也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 二.拟题的原则 确切.精炼.生动.新颖.有意蕴, ...查看


  • 三 年 级 作 文 教 学 反 思 (2000字)
  • 三 年 级 作 文 教 学 反 思 城关小学 杨亚鸽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写作时总是困难重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久而久之形成的写作恐惧心理更是教学中的障碍.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学生作文起步顺利,我们应该注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