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装上的社会美特点

中山装上的社会美特点

刘海斌 100101070

摘要 当人从自然界的动物形态脱离出来,并且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与主观意识后,人们开始为自己的身体找寻遮蔽

物,这就直接导致了服饰产生,同时,服饰也成为了人类文明的一大表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服饰成为了社会美

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就是从中山装这种服饰的角度探讨社会美的三个基本特征。

关 键 词:中山装;社会美;社会实践;社会功利性; 社会历史条件

中山装是上个世纪初以孙文名字命名的一种服饰,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很多著名人物如蒋中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穿着中山装。那么毫无疑问的是中山装作为服饰之一,并且一度成为流行,中山装肯定有属于自身的美,而这种美也是它能成为时尚的原因,那么就对这种美的特征进行探究。社会美是除了自然美之外的现实生活中的美,社会活动的美,社会成果的美,社会主体的美,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美的具体表现○1。作为社会成果的中山装在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了社会美的三个基本特点,一下我们就开始就以中山装为例来探讨社会美德三个特点。

一、中山装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马克思说:“全部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因此社会美的最大特点就是与社会实践的直接联系。中山装是出现在中国上个世纪的一种流行服饰,它是在中国辛亥革命后出现在社会上的在一种新的服饰,它的产生的动机是与中国辛亥革命的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革命本身就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而作为革命实践的产物——中山装在它产生之前就与社会实践建立了一种密切的联系,这就有力的佐证了中山装与社会实践存在联系。另外,中山装是人们的社会实践产生的成果,是孙中山先生综合西式服装与中式服饰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服饰。服饰设计与制造的过程本身就是社会实践的过程,由于它是人制造出来的,这就再次决定了中山装在它产生的时候就与人和人的的社会实践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不像自然美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那样间接,它是直接的,是在人类的劳动实践中直接产生的。所以不管是在其产生动机和产生过程,社会实践与中山装的联系已经处于密切联系的状态之中。

二中山装与社会功利性密切联系

美的社会功利性是美和审美的内在属性和重要特征。美的社会功利性是指美的事物具有某种对人类有益的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xxxxxxxx).

通讯联系人:姓名,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电话,电子信箱).

实用价值的属性,是与美的社会内容相联系的内在属性。由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总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使用的需要,社会美必须依附与社会实践,它与社会实践所追求的一定功利目的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亚里士多德说“美是一种善”○3,普罗丁说“美在善后面,是美的本源” ○4,单在社会美领域都是正确的。比如在北极比基尼就没有任何社会美,因为它本身的社会实用性失去了,如果不考虑服饰本身的社会实用性和对人的有用性,那么这种社会美是没有存在的价值的。试想一下,如果中山装在产生的时候是不能穿的,那么,不管它在那个时代拥有什么样的意义,具有什么样的使命,它的社会美都是没有赖以存在的价值。而中山装在产生动机一方面是为了显示革命在服饰方面的移风易服,另一方面也有实用方面的考虑,当时的西装不但式样繁琐,穿着不便,又不大适应当时中国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中国原来的服装既不能充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装的缺点。所以发明了中山装,中山装的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多少而涨缩的“琴袋”式样。孙中山先生说“他这样改革衣袋,为的是要让衣袋放得进书本、笔记本等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软盖,袋内的物品就不易丢失”。○5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裤子是: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右后臀部挖一暗袋,用软盖。这样的裤子穿着方便,也很适用携带随身必需品。这就充分表明了中山装在产生的时候就与社会的功利性有了很大的联系。不仅是为了时代精神,也符合了服装的实用性。所以中山装是具有社会美的。

三、中山装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

凡是美的事物都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说明凡是美都具有社会性,都必须依存于社会,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服饰的美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作为了从民国时期一直延续到建国后的中山装无疑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也是密切相关的。当时辛亥革命在中国暴发,对于服饰问题引起了官、商以及市民的广泛讨论。新的政权的建立,移风易服是必然之举,特别是清朝的冠服成为一种不然。而当时的西服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中国传统服饰又没有符合民主、革命的主题的,所以中山装的出现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必然物。中山装既保留了西装贴身干练的风格 又融入了中国对称凝重的格调。它既根除了清代服制的封建等级区别。体现了民主共和等思想。中山装体现了传统到现代的过渡特征,而这种特征与当时中西文化融合和中国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时期是相适应的。所以中山装的产生与当时的中国革命这一社会历史条件是密不可分的,成为了当时以及后来一段时期内的主流服饰,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作为这场革命的发起者,同时又是中山装的设计者,这本身就说明了这种联系。

综合以上的论述,中山装作为曾经中华大地上流行一时的服饰,是那一时期社会美的代表,在其本身就显示出了社会美的三点基本特点。这同时也就解释了中山装能够红极一时的原因,在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社会美自身所具有的魅力及影响力。

参考文献:○1刘叔成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91页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56 页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

书馆1980年版,第41页

○4普罗丁:《九卷书》,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第58页

○5黄波主编:《中山装,一个时代的生命符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第28

参考文献

刘叔成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

黄波主编:《中山装,一个时代的生命符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中山装上的社会美特点

刘海斌 100101070

摘要 当人从自然界的动物形态脱离出来,并且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与主观意识后,人们开始为自己的身体找寻遮蔽

物,这就直接导致了服饰产生,同时,服饰也成为了人类文明的一大表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服饰成为了社会美

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就是从中山装这种服饰的角度探讨社会美的三个基本特征。

关 键 词:中山装;社会美;社会实践;社会功利性; 社会历史条件

中山装是上个世纪初以孙文名字命名的一种服饰,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很多著名人物如蒋中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穿着中山装。那么毫无疑问的是中山装作为服饰之一,并且一度成为流行,中山装肯定有属于自身的美,而这种美也是它能成为时尚的原因,那么就对这种美的特征进行探究。社会美是除了自然美之外的现实生活中的美,社会活动的美,社会成果的美,社会主体的美,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美的具体表现○1。作为社会成果的中山装在其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了社会美的三个基本特点,一下我们就开始就以中山装为例来探讨社会美德三个特点。

一、中山装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马克思说:“全部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因此社会美的最大特点就是与社会实践的直接联系。中山装是出现在中国上个世纪的一种流行服饰,它是在中国辛亥革命后出现在社会上的在一种新的服饰,它的产生的动机是与中国辛亥革命的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革命本身就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而作为革命实践的产物——中山装在它产生之前就与社会实践建立了一种密切的联系,这就有力的佐证了中山装与社会实践存在联系。另外,中山装是人们的社会实践产生的成果,是孙中山先生综合西式服装与中式服饰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服饰。服饰设计与制造的过程本身就是社会实践的过程,由于它是人制造出来的,这就再次决定了中山装在它产生的时候就与人和人的的社会实践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不像自然美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那样间接,它是直接的,是在人类的劳动实践中直接产生的。所以不管是在其产生动机和产生过程,社会实践与中山装的联系已经处于密切联系的状态之中。

二中山装与社会功利性密切联系

美的社会功利性是美和审美的内在属性和重要特征。美的社会功利性是指美的事物具有某种对人类有益的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xxxxxxxx).

通讯联系人:姓名,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联系方式(电话,电子信箱).

实用价值的属性,是与美的社会内容相联系的内在属性。由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总是为了满足某种社会使用的需要,社会美必须依附与社会实践,它与社会实践所追求的一定功利目的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亚里士多德说“美是一种善”○3,普罗丁说“美在善后面,是美的本源” ○4,单在社会美领域都是正确的。比如在北极比基尼就没有任何社会美,因为它本身的社会实用性失去了,如果不考虑服饰本身的社会实用性和对人的有用性,那么这种社会美是没有存在的价值的。试想一下,如果中山装在产生的时候是不能穿的,那么,不管它在那个时代拥有什么样的意义,具有什么样的使命,它的社会美都是没有赖以存在的价值。而中山装在产生动机一方面是为了显示革命在服饰方面的移风易服,另一方面也有实用方面的考虑,当时的西装不但式样繁琐,穿着不便,又不大适应当时中国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中国原来的服装既不能充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装的缺点。所以发明了中山装,中山装的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多少而涨缩的“琴袋”式样。孙中山先生说“他这样改革衣袋,为的是要让衣袋放得进书本、笔记本等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软盖,袋内的物品就不易丢失”。○5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裤子是: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右后臀部挖一暗袋,用软盖。这样的裤子穿着方便,也很适用携带随身必需品。这就充分表明了中山装在产生的时候就与社会的功利性有了很大的联系。不仅是为了时代精神,也符合了服装的实用性。所以中山装是具有社会美的。

三、中山装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

凡是美的事物都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说明凡是美都具有社会性,都必须依存于社会,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服饰的美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作为了从民国时期一直延续到建国后的中山装无疑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也是密切相关的。当时辛亥革命在中国暴发,对于服饰问题引起了官、商以及市民的广泛讨论。新的政权的建立,移风易服是必然之举,特别是清朝的冠服成为一种不然。而当时的西服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中国传统服饰又没有符合民主、革命的主题的,所以中山装的出现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必然物。中山装既保留了西装贴身干练的风格 又融入了中国对称凝重的格调。它既根除了清代服制的封建等级区别。体现了民主共和等思想。中山装体现了传统到现代的过渡特征,而这种特征与当时中西文化融合和中国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时期是相适应的。所以中山装的产生与当时的中国革命这一社会历史条件是密不可分的,成为了当时以及后来一段时期内的主流服饰,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作为这场革命的发起者,同时又是中山装的设计者,这本身就说明了这种联系。

综合以上的论述,中山装作为曾经中华大地上流行一时的服饰,是那一时期社会美的代表,在其本身就显示出了社会美的三点基本特点。这同时也就解释了中山装能够红极一时的原因,在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社会美自身所具有的魅力及影响力。

参考文献:○1刘叔成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91页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

56 页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

书馆1980年版,第41页

○4普罗丁:《九卷书》,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第58页

○5黄波主编:《中山装,一个时代的生命符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第28

参考文献

刘叔成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

黄波主编:《中山装,一个时代的生命符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


相关文章

  • 石家庄长安区小学招生范围
  • 范西路小学 特点:四轨制学校.学校基础不错,周边文化氛围浓厚,学校以艺术特色为发展方向,学校民乐队.足球队成绩斐然. 地址:位于范西路78号 招生范围:西大街至建设南大街,裕华东路至中山东路. 附近楼盘或社区:省糖烟酒公司宿舍,范华小区,范 ...查看


  •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
  •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标要求: ⑴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⑵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⑶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 ...查看


  • 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及其当代启示
  • 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及其当代启示 摘要:孙中山是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中国的近代历史产生重要的 影响,其在实践中所形成的思想也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璀璨的瑰宝.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信仰,是其用尽一生努力奋斗的终极目标,也是三民主义的最 ...查看


  •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教案
  •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其变化的 因素. [知识与能力]掌握近代服饰.餐饮.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 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 ...查看


  • 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结合材料掌握中国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习俗方面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⑵通过阅读教材和收集课外资料,理解"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查看


  • 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说课稿
  • 第一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开场白: 各位评委,您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历史必修第一册第一个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她在这个单元中是很重要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当 ...查看


  • 省孙中山纪念馆
  •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讲解线索: 概况 - 孙中山生平 - 孙中山故居 - 翠亨农业展示区 - 翠亨民居展示区 - 孙中山纪念馆 - 孙中山生平史绩陈列 概况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首批4A级景区, ...查看


  • 民国时期的孙中山研究
  • 作者:尚明轩 学术月刊 2003年07期 孙中山的名字是和中华民国紧紧关联在一起的.他既是民国的艰辛缔造者,又是民国的忠诚捍卫者.孙中山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和历史感召力,因此使不少学者潜心于对他的研究,成为民国时期学者以至政治家所关注的热门课 ...查看


  • 教学效果评估
  • 教学效果评估 一.校外同行评价 评价1: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郭惠民教授 (图1)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公共传播学系廖为建教授为课程负责人的"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为了提高大学生素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