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杰出的建筑

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杰出的建筑(2008-05-26 09:15:36)

转载

标签:林同炎

预应力

创造性思维

混凝土

美国

地震

桥梁

分类:土木

创造性思维在林同炎设计生涯中的运用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创造的钥匙,很多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在土木工程设计中尤其如此,从林同炎众多作品的设计过程,更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人们可对此进行分析借鉴并探讨倍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林同炎  创造性思维  设计运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建设跨人了新世纪,越来越多的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崛起在中国大地上,越来越多的超大跨度桥梁跨过中国众多的河流。目前的中国,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投人建设事业,对人才的正确培养,也成了人们越来越重视的课题。向杰出前辈学习,不失为出人才的捷径。林同炎博士是一代桥梁专家,通过对他的众多设计作品的设计过程进行研究,了解他的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可以让自己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努力创造更美、更合理、更坚固的建筑。

1、一代桥梁专家林同炎

林同炎是一代桥梁专家,二十一岁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柏克来分校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其后又获中美四所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多年来,他所创立的林同炎国际公司在美国及世界各地承建了百多座美奥美轮的桥梁,举世闻名。2003年11月15日,一代桥梁大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终身教授林同炎,在其艾尔赛利度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令华裔社区以至整个工程界都因为他的离去而感到惋惜。

(1)杰出的成就

林同炎博士1912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3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学院,1933年获美国加州柏克利大学硕士学位。他于1946-1976年任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结构工程系主任、全校教育改进委员会主委等职,还曾任美国政府、加州州政府及各大公司的工程顾问。林同炎博士于1954年在美国创办“林同炎工程事务所”,在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委内瑞拉、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等世界各地主持设计、修建了数以百计的大型桥梁和建筑物,获得了许多重要荣誉和最高奖状。1986年荣获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由里根总统在白宫颁奖;1987年荣获美国工程师学会最高奖;1970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将预应力奖改名为“林同炎”奖,是美国科技史上第一个以华人命名的科学奖;1974年,他获得国际预应力协会弗雷斯纳最高荣誉奖,是该协会成立20年来第一次将此奖颁给欧洲以外的工程师。

最近在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设立的首届四个杰出奖项中,他又是第一名“设计类”奖的得主。杰出的成就使林同炎博士获得了世界“桥梁专家”、“预应力混凝土先生”的美誉,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并被国内外四所著名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近年来,林同炎博士构思提出了两座洲际大桥方案,即连接欧非大陆的直布罗陀海峡大桥和连接东西半球俄美之间的白令海峡大桥,引起世界轰动。

林同炎认为桥梁并不仅仅简单地为了交通,它还起沟通两岸人民思想,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作用,甚至可以转敌对为和平。因此林同炎构思提出的两座洲际大桥方案。

横跨欧非大陆地中海出口的直布罗陀海峡大桥,峡宽海深,桥址有14km、30km和44km三个跨海宽度的选择。世界各国专家研究多拟采用30km跨海设较多桥墩的方案。林同炎(和他的公司总工程师周扬威)提议在14km宽度处跨海,只设三个桥墩,悬索桥跨度达到5km,桩基深度450m。他构思设计了不同的桥式方案,使5km跨度的主桥,实际悬索跨度只是3km,他考虑了风力的影响和对策,对高桥墩考虑了防撞的保护设施,认为方案是可行的,与30km方案相比,它可以更好地保持航道畅通和避免船只冲撞,而造价估计为30km方案的84%,即节省大约10亿美元的资金。林同炎大胆的方案得到了普遍的赞赏,他的论文得到国际桥梁和结构工程协会的最高奖。

更有意义的是连接东西两半球俄美之间85km长的白令海峡大桥。这座桥修成后,全球五大洲均可在陆路上交通往来。林同炎从1958年起就构思设计,并把它命名为沟通俄美人民友谊的“和平桥”。设计方案是220孔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桥梁,主跨550m,桥下净空60m,以便通航,其他跨度360m。桥修成箱形封闭式,箱上桥面在短暂的暖和季节可以走汽车,箱内有暖气设备,上层是双轨火车道,冷天汽车装进火车过桥,下层供管道和其他备用。林同炎说,技术上没有问题。建桥估计要用约600万立方米的钢筋混凝土材料,造价42亿美元,工期5年,真是宏伟博大之作。1986年正当超级大国冷战时期,林同炎提出了这个方案,题目是:《洲际和平桥—两半球再联成一气》,引用的圣经格言为:“无远见处,人将灭”。林同炎写道:“造桥目的是联通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两岸,贯通世界各大洲。两个半球的联通不仅只是实的连接,它还将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政治文化联系纽带。从经济上看,约计40亿美元的造桥费用,比起两个超级大国每年国防预算共达6000亿美元,就是微不足道了。”

1986年美国总统里根颁发给林同炎最高国家科学奖时,林教授一手接奖状,一手递过去他的修建和平桥建议,说:“这是修建联通俄美的和平桥建议。40亿造价像是很高,但如采纳建议修桥,修建出世界和平来,那省下的军备费用,足够修一百多座这样的桥。”里根笑着接了过去。

(2)不懈的工作,让林同炎再次成为新时期工程界的焦点

林同炎博士己人90岁高龄,而仍不懈工作,杰作仍层出不穷,近几年的几则重要新闻,让他再次成为工程界的焦点,更吸引人们去了解他的设计。

①中标巴拿马运河:中新社纽约2001年五月十五日电巴拿马城消息:世界闻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林同炎正在潜心设计又一重大工程――第二座跨巴拿马运河大桥。巴拿马公共工程部长傅利奥指出,由于内陆省份和巴拿马市急速发展,只有四线行车的美洲大桥已无法负荷日益繁重的交通流量。当局急需兴建第二条跨运河大桥。巴拿马政府早前征集第二条跨运河大桥的设计图,吸引多个厂商参与。在最后的遴选过程中,著名华裔建筑师林同炎代表的公司击败芸芸对手,脱颖而出。据报道,林同炎设计的新跨运河大桥是一座大跨距全吊式六线行车水泥桥,全长1000m,桥高80m。当局希望新大桥能在二00三年十一月只日通车,以庆祝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一百周年。

②设计南宁凌铁大桥:世界级“彩虹”大桥将现广西岂江一一生活报报道。南宁市政府为凌铁大桥的设计合同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签字仪式,世界顶级建筑桥梁大师林同炎先生正式成为该桥的设计者。项目总投资达21410万元人民币的凌铁大桥,横跨岂江,是规划中的南宁市中环主干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桥的修建,可大大分流岂江大桥的交通流量,减轻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促进岂江南岸的经济发展。按初步设计,凌铁大桥将由主桥、引桥、匝道桥三部分组成,路线全长1080m,其中主桥占330m,西引桥长450m,东引桥长300m。另三个匝道桥长353m。主桥宽25m(可根据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两岸桥头均设立交。主桥采用大跨度梁跨岂江主河槽,东西引桥采用连续梁和空心板梁,匝道桥均采用连续箱梁。桥型为风格独特,富有艺术美感的异型拱桥,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③人选最有贡献人物:据建筑工程界最权威性的杂志《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 News Record)报道,选出125位在过去125年对建筑工程最有贡献的人物,其中有4位华裔人选,分别为建筑大师贝聿铭、造桥专家林同炎、邓文中,以及有“污染防治先生”美誉的林作砥。87岁的林同炎是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他的作品分布半个地球,最喜欢的是坐落台北、造型轻巧流线的关渡大桥。林同炎对建筑工程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预应力混凝土,由于该建筑融合传统造桥工程常用的钢筋和水泥的优点,但强度和负载量最大,使得建造长跨度大桥成为可能;而“预应力混凝土学”也成为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必修的教材……

有关他的新闻总是将他和杰出的土木设计联系在一起,让人们不由得想,为什么他能设计出那么多杰出的、美灸美轮的桥梁和建筑?深究之下,笔者认为:正是创造性的构思,使得他获得杰出的成就。

(3)创造性的构思铸出杰出的成就

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与林同炎本人的勤奋工作是离不开的,更与他随时闪现的创造性思维息息相关。无论是别人的评价还是他自己都说明了这一点。美国总统颁发国家科学奖时,奖状上的赞词是:“他是工程师,教师和作家。他的科学分析、技术创新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不仅跨过了科学与艺术的壕沟,还打破了技术与社会的隔阂。”而在他作的一首诗中可看到,创造性思维在他的设计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对此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以取得成功。这首诗是林同炎在美国混凝土协会(ACI)一次年会上的主题发言的结尾,刊登在ACI杂志上:

“土木工程的未来

(林同炎作;颜利平译)

土木工程的未来是什么?/它,完全取决于你和我/展开想象的翅膀吧/把发展的趋势紧紧把握/瞧吧/工程技术的领域/已经超出传统的混凝土/和大家熟悉的钢丝束/是啊!/下面的事实千真万确:/预应力需要改革/也要求人们反复琢磨/行动起来吧!/肩负起历史的重托/架起学术理论与施工现场的桥梁/跨越山谷、海洋/到世界的天涯海角/同心协力,快快乐乐/开始那/积极的合作/改善研究,视野开阔/把更加大胆的设想/从灵感中捕捉/啊!/科学革命的新时代呀才刚起步/去开发大自然吧/让新兴工程科学开花结果!”

诗中想象的翅膀和从灵感中捕捉都喻示了创造性思维,使得他的设计合理、安全而且美观。

2、创造性思维在林同炎作品中的巧妙运用

林同炎在他的创造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多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几乎他每个作品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从以下几个作品我们可以试着分析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1)反向思维设计助美洲银行大厦屹立于大震废墟

反向思维方法是激发思维创造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何谓反向思维,林同炎又是怎样运用它进行设计的?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

1972年12月23日,尼加拉瓜共和国首都马拉瓜发生了大地震,一座现代化城市顷刻间化为废墟。死亡万余人。令人惊奇的是,在被震毁的房屋废墟中、唯独18层的美洲银行大厦竞安然无恙。如此奇迹,轰动了全球。奇迹的创造者就是世界著名的工程结构专家、美籍华人林同炎教授。他在设计时把思维的着重点放在反面:采用框筒结构,刚柔相济。在一般情况下,建筑物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外力;而当受到突如其来的强烈的外力作用时,可由房屋内部结构中某些次要构件的开裂,使房屋的总刚度骤然减弱,从而大大减少对地震力的反应。这种以建筑物次要构件开裂的损失来避免整个建筑物倒塌的设计思想就突破了一般常规思维的框架,突破了以刚对刚的正面思维模式,从而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少有的奇迹。

反向思维是发散性思维中的一种。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富于变通性和灵活性,即在一定条件下,探索者的思维能够机动灵活地转移到各种不同的方向。而反向思维就是把思维改变到与原来思路相反的方向。例如:爱迪生将“声音引起振动”颠倒思考为“振动还原为声音”,于是产生了发明留声机的设想;赫柏布斯把吹尘器的原理反过来,设计出新的除尘装置,结果发明了吸尘器。

反向思维为什么具有创新效能?因为人们的思路一般是根据背景知识或传统观念来确定的,而任何时代的背景知识和传统观念只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个暂时阶段,它不可能完全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人的认识必须在不断扬弃背景知识和传统观念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深刻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当你面对一个史无前例的新问题,沿着某一固定方向思考而百思不得其解时,如果你能灵活地调整一下思维方向,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路,甚至把事情整个反过来设想一下,那么就有可能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由“山重水复”的歧途,而步入“柳暗花明”的佳境。

(2)想象与类比托起凌铁大桥的双冀

初步设计的凌铁大桥形如一只线条优美的玉簪,两个扭转向上的弧圈构成桥拱,桥身从中飞架而过,极富艺术美感。大桥全长1080m,总投资2.14亿元。从这里我们又看到了又一种创造性思维形式的运用,即想象和类比,或者说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论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许多成功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受到各种“原型”的启发。创造性的构思,常常得之于灵感的惠顾,而灵感的产生,又每每因于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启发。这种启发构思灵感的事物或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原型”。原型启发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为灵感,一为类比。而类比又有很多种形式,如拟人类比、直接类比、象征类比等。象征类比利用能引起类比联想的样式,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如悉尼歌剧院以风帆簇拥的造型设计,象征这个港口城市的自由和开放,它那优美的造型,使人们难以忘怀,使它成为了悉尼的象征。

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关键在于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有某些或显或隐的共同点或相似点。设计在高度紧张的思维状态中,突然从某个原型上看到了一些对构思有用的特性,于是就出现了“启发”。

历史上很多成功的作品,其构思大都受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启发。柯布希埃设计的朗香教堂就受到纽约长岛岸边海螺的启示;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新厦,其构思灵感来自中国古老格言“青竹节节高”的启发。

(3)创新与“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是一种新型工程结构材料。说它“新”,因为它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才比较成熟,受到重视和推广使用的。这个“新”字,林同炎有他更深邃的见解。说它是“材料”,从看得见的实物上,它仍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的成份:高强度钢筋和高强度混凝土。只不过对钢筋,预加了一种看不见的拉力,就成为“新型”了。钢材是延性材料,现在是预先拉长,以防在使用荷载下过分拉长;混凝土是脆性材料,现在被预压以防在拉应力下开裂。因此,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是两种现代高强度材料的一种理想结合,这种材料本身就体现了人的智慧和创新技术。林同炎教授40-50年代开始在加州大学学习、研究、试验和推广预应力混凝土的理论和实践,发明荷载平衡法,简化了预应力混凝土的设计计算。1954年他主持了在旧金山举办的世界预应力混凝土讨论会。林同炎国际咨询公司运用预应力混凝土新技术理论,设计修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优良、实用、经济、美观的桥梁、房屋及其他建筑物。1970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将预应力奖改名为“林同炎奖”,是美国科技史上第一个以华人命名的科学奖。1974年林同炎得到国际预应力协会弗雷斯纳奖,是该协会成立20年来第一次将此奖颁发给欧洲以外的工程师。1976年加州大学为纪念林同炎任终身荣誉教授举办了《预应力混凝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专题讨论会,他被尊称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生”。

林同炎与预应力混凝土结了不解之缘,深情地把它人格化了。在1957年世界预应力混凝土讨论会上,他的报告的结束语说:“从现在起,我们必须把预应力混凝土看做整体项目和多种材料大家庭中的一个局部来考虑。我们应该把预应力混凝土看做起到推动国家和人民之间相互交往的部分作用的角色来考虑。”讨论会对林同炎报告的评语是:“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在未来建设中能扮演的角色;提出使用预应力混凝土解决桥梁、建筑和海洋工程中当前和未来问题的构思范例,以造福人类。标新立异的观点与切合实际的解题相结合,显示出受到本座谈会尊崇的林同炎博士的宽广无垠的意境。”

(4)林同炎谈创造性

林同炎预应力理论和实践的开发,及对未来的展望,充分体现他一贯强调的创新思想。1993年在北京科学会堂做《如何追求有创造性的桥梁和房屋设计》学术讲座报告时,他说:“创造,从科学上看,非常要紧。从技术上看,土木工程对它有些不够重视。做一项土木工程,工程师往往要问,这类工程以前做过没有?如果没有做过的,那就表示非常担心。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还不够科学化,而且土木工程与当地的环境条件关系很大。不同的环境必须要新的见解来处理。创造,要有理论的背景,要有实践的经验,还要适合当地的条件。所以创造很难。但我们不能退缩,因为世界进步得太快了。中国大规模建设,不能照抄欧美的技术,抄过来也要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土木工程。现代技术日新月异,你抄人家,人家又前进了。所以必须赶上,再前进,必须有创造精神。”

“我们创造不是为创造而创造。为创造而创造,出出风头,也不容易。但我们是实际上需要的创造。我们的创造是为了符合科学、实际需要、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经济,还有美观这五个条件,不一定五个同时有,至少满足三个条件。然而要创造第一个条件是先要思想解放,土木工程师的思想太拘束了,所以必须解放,才能创造。”

半个世纪以来,在林同炎一贯的创新思想的指导下,林同炎国际咨询公司设计修建了一系列壮观、独特的伟大建筑,如:世界上最大的双曲线抛物面壳顶结构的波多黎各体育馆;新加坡40层工商联合大厦,首创使用后张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楼板;旧金山地下展览厅,地震时期成为许多市民的“避难所”;尼加拉瓜首都马拉瓜18层的美州银行大厦,在1972年中美洲大地震中安然无恙,鹤立鸡群(马拉瓜市区万座以上高楼尽悉震毁);哥斯达黎加跨越深谷的倒挂式悬索桥,世界首创,开建桥业风气之先;台北关渡桥,与周围山景红绿相映,成精美异常景观,出现在美国《工程新闻纪录》的封面上;林同炎公司设计修建的工程项目在该杂志封面出现已有十次之多,是其他任何工程单位所没有的;闻名遐尔的曲面斜拉罗卡巧克桥,虽因故未建,但被公认为适合当地情况的最佳造型。

1987年美国咨询工程师学会授予林同炎杰出成就奖时,对他的评价是:“林先生为工程界的一位先驱者,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他的工程设计的创意和优美造型,为后人提供一份使全人类均获益的国际财产,并使所有工程界人士都分享到职业的荣誉感。”

林同炎的这些创新,不是要违反规范,打破规范吗?规范是总结前人的经验制定的,是进行设计施工的重要参照依据。但林同炎认为,规范并不是枷锁,不是不可以改变的禁地,更不应用做保守工程师的保护伞。在林教授所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一书扉页上写的是:献给不盲从规范而寻求利用自然规律的工程师。在美国,突破规范是允许的,但也不那么简单。林同炎公司初成立时,设计一些房屋建筑,运用预应力混凝土等新技术,节省材料,缩短工期,美观造型,降低造价,有突出的成就。当时许多同行却认为设计的结构不够坚固安全,会有短期内损坏倒塌的危险,为此控告到发行执照当局,甚至考虑吊销公司执照,法律纠纷达两年之久。直到1972年中美州大地震,林同炎公司设计修建的马拉瓜银行大厦屹立无恙,世界各地纷纷报道并向林同炎致贺。事实胜于雄辩,这时吊销执照问题才迎刃而解。

林同炎说:“有学生问我,你设计这些创新的工程,不怕出问题吗?晚上睡得着觉吗?我的答复是,我睡得着,而且睡得很好。胆子要大,同时也要心细。思想要放开,而设计中各项细节都要想到,要想到底。施工工人,材料条件,风、雨、地震、监工等等等等,都要想到。有些问题比如风、地震、钢索材料维护等,还要请教专家,甚至多位专家顾问咨询,听他们的意见,才有把握。我所设计的所有工程,没有一个出问题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创造性思维在林同炎的设计生涯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更应该看到,他敢于创新,更由于他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知识,以及与众多专家的交流咨询。

3、借鉴及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1)创造学研究在中国

人类社会要进步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造,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创造的历史,从渔牧时代到今天的信息时代,人类通过不断的发明创造,极大地改变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从而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可以说,创造,是人类特有的本能、习性和需要,是作为社会的人的一种高级活动,而要进行创造,就必须学会创造性思维和掌握创造技能。创造性思维是核心,人的行为受到思维的支配,创造性活动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林同炎杰出的设计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自从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对于创造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国都高度重视创造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富强的作用,学者们争先恐后地对有关创造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人的研究。我们古老的中国,曾经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从汉初到元末,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最前列。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刁‘智,创造出了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令世人瞩目。然而,自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东方大国一度沉沦,只能跻身于世界经济落后国家的行列之中。改革开放,国门大开,举目看世界,“当惊世界殊”。世界科技进步之快,世界经济发展之快,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之大,使得有觉悟的中国人再次感到了肩上的巨大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努力缩小差距,尽快赶超先进国家,每位有志气的中国人都有了这种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发展,要赶超,靠什么?“科教兴国”是根本的战略,这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悟出的深刻道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资源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则是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的竞争,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方面的竞争。在今天,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造力,是加速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由此,在中国形成了创造学研究的热潮,这方面的研究侧重于应用性较强的科技创造学领域,明显打上了为四化建设服务的烙印。创造性教育和创造性技能的培训工作广泛地开展,全国各地成立和发明协会和创造学会,它们在进行创造学学术交流,向民众普及创造学知识和创造技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国的创造学研究无论是在学科建设上,理论探索上还是在创造实践活动的应用上,成绩斐然。

(2)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正如林同炎所说,我们创造不是为创造而创造,我们的创造是为了符合科学和实际需要。时代需要创造,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有创造力的人才。当然,我们只能是培养自己具有创造性思维,而不能有意培养自己用某种特定的思维来思维。“We never come to thoughts.They come to us.”可以这么说,我们永远无法追寻思维,思维自会出现在脑中,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在解决问题之前就确定自己应当遵循怎样的思维方式,只能说是根据问题进行思考。比如说反向思维虽然能帮助创造发明,但学习反向思维,不要把它当作单纯的技能,首要的是敢干摒弃僵化的思维习惯,摒弃经验的程式,以新的视角去观察问题,拓展思维的空间。

在这方面,中国的土木建筑还做得很不够,中国当今建筑仍有很多肤浅、单调、平庸的遗憾。中国很多建筑不是从自己本身所属文化出发,创造中而新的艺术形式,而是舶来品的杂拌,断章取义地将各种国外建筑组合起来,东切一块,西切一块,也不管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只要“样子好看”就行。其实,很多美的东西凑在一起并非就是美的,正象那满街小铺面和酒店的装饰,拥挤不堪,缺少赏心悦目的统一感。一些酒店门前光秃秃地摆一两个古希腊裸女雕像,既无陪衬又无存在环境,可笑可叹。在这里,与环境、自然的融合只是一种奢谈,更谈不上什么创新。

人的创造性才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里通过学习得来的。一个人的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还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社会心理、社会思潮和舆论都对个体的创造起重大的作用,因此,努力造就有良好创造气氛的社会环境对培养人的创造性才能非常重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进人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提倡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广大干部和群众造就了一个激扬创造性智能,充分发挥创造性才干的最佳环境。我们必须珍惜和充分利用这来之不易的社会大环境,取得更伟大的创造业绩。

那么,如何在实践中自觉应用创造性思维来引导自已作出顺应和表现自然符合人类居住心理的住宅设计,就是建筑家们的任务了。我们应该借鉴林同炎的经验经历,借助创造性思维来引导实践,满足人们的需要。林同炎的成功实践,不仅对建筑学界,而且对科技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2004年6月)

[作  者]

罗月静:广西交通科学研究所工程师

王秀丽: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梁园春: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高红健筑师

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杰出的建筑(2008-05-26 09:15:36)

转载

标签:林同炎

预应力

创造性思维

混凝土

美国

地震

桥梁

分类:土木

创造性思维在林同炎设计生涯中的运用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创造的钥匙,很多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在土木工程设计中尤其如此,从林同炎众多作品的设计过程,更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人们可对此进行分析借鉴并探讨倍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林同炎  创造性思维  设计运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中国的建设跨人了新世纪,越来越多的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崛起在中国大地上,越来越多的超大跨度桥梁跨过中国众多的河流。目前的中国,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投人建设事业,对人才的正确培养,也成了人们越来越重视的课题。向杰出前辈学习,不失为出人才的捷径。林同炎博士是一代桥梁专家,通过对他的众多设计作品的设计过程进行研究,了解他的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可以让自己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努力创造更美、更合理、更坚固的建筑。

1、一代桥梁专家林同炎

林同炎是一代桥梁专家,二十一岁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柏克来分校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其后又获中美四所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多年来,他所创立的林同炎国际公司在美国及世界各地承建了百多座美奥美轮的桥梁,举世闻名。2003年11月15日,一代桥梁大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终身教授林同炎,在其艾尔赛利度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令华裔社区以至整个工程界都因为他的离去而感到惋惜。

(1)杰出的成就

林同炎博士1912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3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学院,1933年获美国加州柏克利大学硕士学位。他于1946-1976年任美国加州大学教授、结构工程系主任、全校教育改进委员会主委等职,还曾任美国政府、加州州政府及各大公司的工程顾问。林同炎博士于1954年在美国创办“林同炎工程事务所”,在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委内瑞拉、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等世界各地主持设计、修建了数以百计的大型桥梁和建筑物,获得了许多重要荣誉和最高奖状。1986年荣获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由里根总统在白宫颁奖;1987年荣获美国工程师学会最高奖;1970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将预应力奖改名为“林同炎”奖,是美国科技史上第一个以华人命名的科学奖;1974年,他获得国际预应力协会弗雷斯纳最高荣誉奖,是该协会成立20年来第一次将此奖颁给欧洲以外的工程师。

最近在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设立的首届四个杰出奖项中,他又是第一名“设计类”奖的得主。杰出的成就使林同炎博士获得了世界“桥梁专家”、“预应力混凝土先生”的美誉,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并被国内外四所著名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近年来,林同炎博士构思提出了两座洲际大桥方案,即连接欧非大陆的直布罗陀海峡大桥和连接东西半球俄美之间的白令海峡大桥,引起世界轰动。

林同炎认为桥梁并不仅仅简单地为了交通,它还起沟通两岸人民思想,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作用,甚至可以转敌对为和平。因此林同炎构思提出的两座洲际大桥方案。

横跨欧非大陆地中海出口的直布罗陀海峡大桥,峡宽海深,桥址有14km、30km和44km三个跨海宽度的选择。世界各国专家研究多拟采用30km跨海设较多桥墩的方案。林同炎(和他的公司总工程师周扬威)提议在14km宽度处跨海,只设三个桥墩,悬索桥跨度达到5km,桩基深度450m。他构思设计了不同的桥式方案,使5km跨度的主桥,实际悬索跨度只是3km,他考虑了风力的影响和对策,对高桥墩考虑了防撞的保护设施,认为方案是可行的,与30km方案相比,它可以更好地保持航道畅通和避免船只冲撞,而造价估计为30km方案的84%,即节省大约10亿美元的资金。林同炎大胆的方案得到了普遍的赞赏,他的论文得到国际桥梁和结构工程协会的最高奖。

更有意义的是连接东西两半球俄美之间85km长的白令海峡大桥。这座桥修成后,全球五大洲均可在陆路上交通往来。林同炎从1958年起就构思设计,并把它命名为沟通俄美人民友谊的“和平桥”。设计方案是220孔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桥梁,主跨550m,桥下净空60m,以便通航,其他跨度360m。桥修成箱形封闭式,箱上桥面在短暂的暖和季节可以走汽车,箱内有暖气设备,上层是双轨火车道,冷天汽车装进火车过桥,下层供管道和其他备用。林同炎说,技术上没有问题。建桥估计要用约600万立方米的钢筋混凝土材料,造价42亿美元,工期5年,真是宏伟博大之作。1986年正当超级大国冷战时期,林同炎提出了这个方案,题目是:《洲际和平桥—两半球再联成一气》,引用的圣经格言为:“无远见处,人将灭”。林同炎写道:“造桥目的是联通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两岸,贯通世界各大洲。两个半球的联通不仅只是实的连接,它还将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政治文化联系纽带。从经济上看,约计40亿美元的造桥费用,比起两个超级大国每年国防预算共达6000亿美元,就是微不足道了。”

1986年美国总统里根颁发给林同炎最高国家科学奖时,林教授一手接奖状,一手递过去他的修建和平桥建议,说:“这是修建联通俄美的和平桥建议。40亿造价像是很高,但如采纳建议修桥,修建出世界和平来,那省下的军备费用,足够修一百多座这样的桥。”里根笑着接了过去。

(2)不懈的工作,让林同炎再次成为新时期工程界的焦点

林同炎博士己人90岁高龄,而仍不懈工作,杰作仍层出不穷,近几年的几则重要新闻,让他再次成为工程界的焦点,更吸引人们去了解他的设计。

①中标巴拿马运河:中新社纽约2001年五月十五日电巴拿马城消息:世界闻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林同炎正在潜心设计又一重大工程――第二座跨巴拿马运河大桥。巴拿马公共工程部长傅利奥指出,由于内陆省份和巴拿马市急速发展,只有四线行车的美洲大桥已无法负荷日益繁重的交通流量。当局急需兴建第二条跨运河大桥。巴拿马政府早前征集第二条跨运河大桥的设计图,吸引多个厂商参与。在最后的遴选过程中,著名华裔建筑师林同炎代表的公司击败芸芸对手,脱颖而出。据报道,林同炎设计的新跨运河大桥是一座大跨距全吊式六线行车水泥桥,全长1000m,桥高80m。当局希望新大桥能在二00三年十一月只日通车,以庆祝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独立一百周年。

②设计南宁凌铁大桥:世界级“彩虹”大桥将现广西岂江一一生活报报道。南宁市政府为凌铁大桥的设计合同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签字仪式,世界顶级建筑桥梁大师林同炎先生正式成为该桥的设计者。项目总投资达21410万元人民币的凌铁大桥,横跨岂江,是规划中的南宁市中环主干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桥的修建,可大大分流岂江大桥的交通流量,减轻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促进岂江南岸的经济发展。按初步设计,凌铁大桥将由主桥、引桥、匝道桥三部分组成,路线全长1080m,其中主桥占330m,西引桥长450m,东引桥长300m。另三个匝道桥长353m。主桥宽25m(可根据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两岸桥头均设立交。主桥采用大跨度梁跨岂江主河槽,东西引桥采用连续梁和空心板梁,匝道桥均采用连续箱梁。桥型为风格独特,富有艺术美感的异型拱桥,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③人选最有贡献人物:据建筑工程界最权威性的杂志《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 News Record)报道,选出125位在过去125年对建筑工程最有贡献的人物,其中有4位华裔人选,分别为建筑大师贝聿铭、造桥专家林同炎、邓文中,以及有“污染防治先生”美誉的林作砥。87岁的林同炎是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他的作品分布半个地球,最喜欢的是坐落台北、造型轻巧流线的关渡大桥。林同炎对建筑工程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预应力混凝土,由于该建筑融合传统造桥工程常用的钢筋和水泥的优点,但强度和负载量最大,使得建造长跨度大桥成为可能;而“预应力混凝土学”也成为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必修的教材……

有关他的新闻总是将他和杰出的土木设计联系在一起,让人们不由得想,为什么他能设计出那么多杰出的、美灸美轮的桥梁和建筑?深究之下,笔者认为:正是创造性的构思,使得他获得杰出的成就。

(3)创造性的构思铸出杰出的成就

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与林同炎本人的勤奋工作是离不开的,更与他随时闪现的创造性思维息息相关。无论是别人的评价还是他自己都说明了这一点。美国总统颁发国家科学奖时,奖状上的赞词是:“他是工程师,教师和作家。他的科学分析、技术创新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不仅跨过了科学与艺术的壕沟,还打破了技术与社会的隔阂。”而在他作的一首诗中可看到,创造性思维在他的设计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对此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以取得成功。这首诗是林同炎在美国混凝土协会(ACI)一次年会上的主题发言的结尾,刊登在ACI杂志上:

“土木工程的未来

(林同炎作;颜利平译)

土木工程的未来是什么?/它,完全取决于你和我/展开想象的翅膀吧/把发展的趋势紧紧把握/瞧吧/工程技术的领域/已经超出传统的混凝土/和大家熟悉的钢丝束/是啊!/下面的事实千真万确:/预应力需要改革/也要求人们反复琢磨/行动起来吧!/肩负起历史的重托/架起学术理论与施工现场的桥梁/跨越山谷、海洋/到世界的天涯海角/同心协力,快快乐乐/开始那/积极的合作/改善研究,视野开阔/把更加大胆的设想/从灵感中捕捉/啊!/科学革命的新时代呀才刚起步/去开发大自然吧/让新兴工程科学开花结果!”

诗中想象的翅膀和从灵感中捕捉都喻示了创造性思维,使得他的设计合理、安全而且美观。

2、创造性思维在林同炎作品中的巧妙运用

林同炎在他的创造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多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几乎他每个作品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从以下几个作品我们可以试着分析创造性思维的运用:

(1)反向思维设计助美洲银行大厦屹立于大震废墟

反向思维方法是激发思维创造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何谓反向思维,林同炎又是怎样运用它进行设计的?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实例。

1972年12月23日,尼加拉瓜共和国首都马拉瓜发生了大地震,一座现代化城市顷刻间化为废墟。死亡万余人。令人惊奇的是,在被震毁的房屋废墟中、唯独18层的美洲银行大厦竞安然无恙。如此奇迹,轰动了全球。奇迹的创造者就是世界著名的工程结构专家、美籍华人林同炎教授。他在设计时把思维的着重点放在反面:采用框筒结构,刚柔相济。在一般情况下,建筑物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外力;而当受到突如其来的强烈的外力作用时,可由房屋内部结构中某些次要构件的开裂,使房屋的总刚度骤然减弱,从而大大减少对地震力的反应。这种以建筑物次要构件开裂的损失来避免整个建筑物倒塌的设计思想就突破了一般常规思维的框架,突破了以刚对刚的正面思维模式,从而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少有的奇迹。

反向思维是发散性思维中的一种。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富于变通性和灵活性,即在一定条件下,探索者的思维能够机动灵活地转移到各种不同的方向。而反向思维就是把思维改变到与原来思路相反的方向。例如:爱迪生将“声音引起振动”颠倒思考为“振动还原为声音”,于是产生了发明留声机的设想;赫柏布斯把吹尘器的原理反过来,设计出新的除尘装置,结果发明了吸尘器。

反向思维为什么具有创新效能?因为人们的思路一般是根据背景知识或传统观念来确定的,而任何时代的背景知识和传统观念只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个暂时阶段,它不可能完全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人的认识必须在不断扬弃背景知识和传统观念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深刻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当你面对一个史无前例的新问题,沿着某一固定方向思考而百思不得其解时,如果你能灵活地调整一下思维方向,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路,甚至把事情整个反过来设想一下,那么就有可能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由“山重水复”的歧途,而步入“柳暗花明”的佳境。

(2)想象与类比托起凌铁大桥的双冀

初步设计的凌铁大桥形如一只线条优美的玉簪,两个扭转向上的弧圈构成桥拱,桥身从中飞架而过,极富艺术美感。大桥全长1080m,总投资2.14亿元。从这里我们又看到了又一种创造性思维形式的运用,即想象和类比,或者说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论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许多成功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受到各种“原型”的启发。创造性的构思,常常得之于灵感的惠顾,而灵感的产生,又每每因于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启发。这种启发构思灵感的事物或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原型”。原型启发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为灵感,一为类比。而类比又有很多种形式,如拟人类比、直接类比、象征类比等。象征类比利用能引起类比联想的样式,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如悉尼歌剧院以风帆簇拥的造型设计,象征这个港口城市的自由和开放,它那优美的造型,使人们难以忘怀,使它成为了悉尼的象征。

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关键在于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有某些或显或隐的共同点或相似点。设计在高度紧张的思维状态中,突然从某个原型上看到了一些对构思有用的特性,于是就出现了“启发”。

历史上很多成功的作品,其构思大都受过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启发。柯布希埃设计的朗香教堂就受到纽约长岛岸边海螺的启示;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新厦,其构思灵感来自中国古老格言“青竹节节高”的启发。

(3)创新与“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是一种新型工程结构材料。说它“新”,因为它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才比较成熟,受到重视和推广使用的。这个“新”字,林同炎有他更深邃的见解。说它是“材料”,从看得见的实物上,它仍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的成份:高强度钢筋和高强度混凝土。只不过对钢筋,预加了一种看不见的拉力,就成为“新型”了。钢材是延性材料,现在是预先拉长,以防在使用荷载下过分拉长;混凝土是脆性材料,现在被预压以防在拉应力下开裂。因此,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是两种现代高强度材料的一种理想结合,这种材料本身就体现了人的智慧和创新技术。林同炎教授40-50年代开始在加州大学学习、研究、试验和推广预应力混凝土的理论和实践,发明荷载平衡法,简化了预应力混凝土的设计计算。1954年他主持了在旧金山举办的世界预应力混凝土讨论会。林同炎国际咨询公司运用预应力混凝土新技术理论,设计修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优良、实用、经济、美观的桥梁、房屋及其他建筑物。1970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将预应力奖改名为“林同炎奖”,是美国科技史上第一个以华人命名的科学奖。1974年林同炎得到国际预应力协会弗雷斯纳奖,是该协会成立20年来第一次将此奖颁发给欧洲以外的工程师。1976年加州大学为纪念林同炎任终身荣誉教授举办了《预应力混凝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专题讨论会,他被尊称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生”。

林同炎与预应力混凝土结了不解之缘,深情地把它人格化了。在1957年世界预应力混凝土讨论会上,他的报告的结束语说:“从现在起,我们必须把预应力混凝土看做整体项目和多种材料大家庭中的一个局部来考虑。我们应该把预应力混凝土看做起到推动国家和人民之间相互交往的部分作用的角色来考虑。”讨论会对林同炎报告的评语是:“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在未来建设中能扮演的角色;提出使用预应力混凝土解决桥梁、建筑和海洋工程中当前和未来问题的构思范例,以造福人类。标新立异的观点与切合实际的解题相结合,显示出受到本座谈会尊崇的林同炎博士的宽广无垠的意境。”

(4)林同炎谈创造性

林同炎预应力理论和实践的开发,及对未来的展望,充分体现他一贯强调的创新思想。1993年在北京科学会堂做《如何追求有创造性的桥梁和房屋设计》学术讲座报告时,他说:“创造,从科学上看,非常要紧。从技术上看,土木工程对它有些不够重视。做一项土木工程,工程师往往要问,这类工程以前做过没有?如果没有做过的,那就表示非常担心。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还不够科学化,而且土木工程与当地的环境条件关系很大。不同的环境必须要新的见解来处理。创造,要有理论的背景,要有实践的经验,还要适合当地的条件。所以创造很难。但我们不能退缩,因为世界进步得太快了。中国大规模建设,不能照抄欧美的技术,抄过来也要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土木工程。现代技术日新月异,你抄人家,人家又前进了。所以必须赶上,再前进,必须有创造精神。”

“我们创造不是为创造而创造。为创造而创造,出出风头,也不容易。但我们是实际上需要的创造。我们的创造是为了符合科学、实际需要、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经济,还有美观这五个条件,不一定五个同时有,至少满足三个条件。然而要创造第一个条件是先要思想解放,土木工程师的思想太拘束了,所以必须解放,才能创造。”

半个世纪以来,在林同炎一贯的创新思想的指导下,林同炎国际咨询公司设计修建了一系列壮观、独特的伟大建筑,如:世界上最大的双曲线抛物面壳顶结构的波多黎各体育馆;新加坡40层工商联合大厦,首创使用后张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楼板;旧金山地下展览厅,地震时期成为许多市民的“避难所”;尼加拉瓜首都马拉瓜18层的美州银行大厦,在1972年中美洲大地震中安然无恙,鹤立鸡群(马拉瓜市区万座以上高楼尽悉震毁);哥斯达黎加跨越深谷的倒挂式悬索桥,世界首创,开建桥业风气之先;台北关渡桥,与周围山景红绿相映,成精美异常景观,出现在美国《工程新闻纪录》的封面上;林同炎公司设计修建的工程项目在该杂志封面出现已有十次之多,是其他任何工程单位所没有的;闻名遐尔的曲面斜拉罗卡巧克桥,虽因故未建,但被公认为适合当地情况的最佳造型。

1987年美国咨询工程师学会授予林同炎杰出成就奖时,对他的评价是:“林先生为工程界的一位先驱者,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他的工程设计的创意和优美造型,为后人提供一份使全人类均获益的国际财产,并使所有工程界人士都分享到职业的荣誉感。”

林同炎的这些创新,不是要违反规范,打破规范吗?规范是总结前人的经验制定的,是进行设计施工的重要参照依据。但林同炎认为,规范并不是枷锁,不是不可以改变的禁地,更不应用做保守工程师的保护伞。在林教授所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一书扉页上写的是:献给不盲从规范而寻求利用自然规律的工程师。在美国,突破规范是允许的,但也不那么简单。林同炎公司初成立时,设计一些房屋建筑,运用预应力混凝土等新技术,节省材料,缩短工期,美观造型,降低造价,有突出的成就。当时许多同行却认为设计的结构不够坚固安全,会有短期内损坏倒塌的危险,为此控告到发行执照当局,甚至考虑吊销公司执照,法律纠纷达两年之久。直到1972年中美州大地震,林同炎公司设计修建的马拉瓜银行大厦屹立无恙,世界各地纷纷报道并向林同炎致贺。事实胜于雄辩,这时吊销执照问题才迎刃而解。

林同炎说:“有学生问我,你设计这些创新的工程,不怕出问题吗?晚上睡得着觉吗?我的答复是,我睡得着,而且睡得很好。胆子要大,同时也要心细。思想要放开,而设计中各项细节都要想到,要想到底。施工工人,材料条件,风、雨、地震、监工等等等等,都要想到。有些问题比如风、地震、钢索材料维护等,还要请教专家,甚至多位专家顾问咨询,听他们的意见,才有把握。我所设计的所有工程,没有一个出问题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创造性思维在林同炎的设计生涯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我们更应该看到,他敢于创新,更由于他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知识,以及与众多专家的交流咨询。

3、借鉴及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1)创造学研究在中国

人类社会要进步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造,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创造的历史,从渔牧时代到今天的信息时代,人类通过不断的发明创造,极大地改变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从而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可以说,创造,是人类特有的本能、习性和需要,是作为社会的人的一种高级活动,而要进行创造,就必须学会创造性思维和掌握创造技能。创造性思维是核心,人的行为受到思维的支配,创造性活动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林同炎杰出的设计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自从本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对于创造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各国都高度重视创造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富强的作用,学者们争先恐后地对有关创造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人的研究。我们古老的中国,曾经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从汉初到元末,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各国的最前列。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刁‘智,创造出了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令世人瞩目。然而,自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东方大国一度沉沦,只能跻身于世界经济落后国家的行列之中。改革开放,国门大开,举目看世界,“当惊世界殊”。世界科技进步之快,世界经济发展之快,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之大,使得有觉悟的中国人再次感到了肩上的巨大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努力缩小差距,尽快赶超先进国家,每位有志气的中国人都有了这种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发展,要赶超,靠什么?“科教兴国”是根本的战略,这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悟出的深刻道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的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资源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则是教育的竞争;而教育的竞争,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方面的竞争。在今天,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造力,是加速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由此,在中国形成了创造学研究的热潮,这方面的研究侧重于应用性较强的科技创造学领域,明显打上了为四化建设服务的烙印。创造性教育和创造性技能的培训工作广泛地开展,全国各地成立和发明协会和创造学会,它们在进行创造学学术交流,向民众普及创造学知识和创造技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国的创造学研究无论是在学科建设上,理论探索上还是在创造实践活动的应用上,成绩斐然。

(2)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

正如林同炎所说,我们创造不是为创造而创造,我们的创造是为了符合科学和实际需要。时代需要创造,需要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有创造力的人才。当然,我们只能是培养自己具有创造性思维,而不能有意培养自己用某种特定的思维来思维。“We never come to thoughts.They come to us.”可以这么说,我们永远无法追寻思维,思维自会出现在脑中,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在解决问题之前就确定自己应当遵循怎样的思维方式,只能说是根据问题进行思考。比如说反向思维虽然能帮助创造发明,但学习反向思维,不要把它当作单纯的技能,首要的是敢干摒弃僵化的思维习惯,摒弃经验的程式,以新的视角去观察问题,拓展思维的空间。

在这方面,中国的土木建筑还做得很不够,中国当今建筑仍有很多肤浅、单调、平庸的遗憾。中国很多建筑不是从自己本身所属文化出发,创造中而新的艺术形式,而是舶来品的杂拌,断章取义地将各种国外建筑组合起来,东切一块,西切一块,也不管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只要“样子好看”就行。其实,很多美的东西凑在一起并非就是美的,正象那满街小铺面和酒店的装饰,拥挤不堪,缺少赏心悦目的统一感。一些酒店门前光秃秃地摆一两个古希腊裸女雕像,既无陪衬又无存在环境,可笑可叹。在这里,与环境、自然的融合只是一种奢谈,更谈不上什么创新。

人的创造性才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里通过学习得来的。一个人的创造才能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还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社会心理、社会思潮和舆论都对个体的创造起重大的作用,因此,努力造就有良好创造气氛的社会环境对培养人的创造性才能非常重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进人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提倡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广大干部和群众造就了一个激扬创造性智能,充分发挥创造性才干的最佳环境。我们必须珍惜和充分利用这来之不易的社会大环境,取得更伟大的创造业绩。

那么,如何在实践中自觉应用创造性思维来引导自已作出顺应和表现自然符合人类居住心理的住宅设计,就是建筑家们的任务了。我们应该借鉴林同炎的经验经历,借助创造性思维来引导实践,满足人们的需要。林同炎的成功实践,不仅对建筑学界,而且对科技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2004年6月)

[作  者]

罗月静:广西交通科学研究所工程师

王秀丽: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梁园春: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高红健筑师


相关文章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
  • 第二组单元备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锦绣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令华夏儿女心潮万千,祖国灿烂的未来让炎黄子孙豪情满怀.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共安排了四篇文章.<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 ...查看


  • [詹天佑]解读
  • <詹天佑>教材解读 小语室 一.教材解读 1. 课文简说.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的高大形象. ...查看


  •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 [摘 要] 文学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飞得高远,而现在因为升学的压力,学生的想象力逐渐萎缩,以至于作文失去了灵性.想象力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出发,着重阐述了培养想象力的三个途径:模仿―― ...查看


  • 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
  • 教学教研JX J Y 谈中学语文创新教育 王金华(河北临西县河西中学,河北临西054900)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语文教 学应该与时俱进,加强教改教研,以学生为主体,开发语文教学的潜力,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创新教育,具 ...查看


  • 想象作文教学
  • 想象作文教学 教学设想: 通过教学情境的层层设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学生思维:在多种方式的写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播放一段音乐,初步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 ...查看


  • 高中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教案 二年级 语文学科 有东汉张衡的<二京赋>.三国时王粲的<登楼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宋苏轼的两篇<赤壁赋>等. <阿房宫赋>学案 ...查看


  • 三年级的作文指导
  • <未来的XX>作文指导 教学步骤: 你想过吗?将来人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写一写.比如,可以写自动调节温度的衣服,可以让人行走如飞的鞋,可以推着走的房子, ...查看


  • 摇着轮椅上北大读后感
  • 摇着轮椅上北大读后感 摇着轮椅上北大>读后感(一) 梦想是鸟儿飞翔的翅膀.不展开翅膀,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你究竟能飞多远,一个人心中有了梦想,就会在希望中生活,并不断地创造生命的奇迹.这就是我看了<摇着轮椅上北大>这本书后的感 ...查看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