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繁荣对世界意味着什么?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经济繁荣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学院网站12月25日文章)

  中国的迅速崛起令大多数观察家们感到震惊,其经济发展很轻松地超过了哪怕是最乐观的预想。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高盛公司在其报告中预测,到2015年前后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把欧盟算作是一个整体,那中国将成为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比任何国家都快——20多年来,其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了9%。

  促成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中国领导人有很高的素质,专心致力于发展;政府采取务实的、制度建设的方法处理改革进程;中国国内储蓄率很高,这就使得投资和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异常快速地发展;对外国贸易和投资开放,同时,积极学习国际经验;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方向,实行比较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放宽了对国内私营企业家的限制。

  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引起了环境严重恶化和社会不均衡现象。贫穷主要集中在资源缺乏的农村地区,但是曾一度被消灭了的城市贫困现象现在又死灰复燃。穷人看病和受教育都变得更加困难。新的全国社会保险制度(包括为下岗工人提供生活保障)正在落实之中。政府认识到经济发展伴随产生的严重社会压力和环境问题。

  尽管全国各地都在发展,但各地改革和发展的速度并不均衡。在自1978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沿海省份比内陆地区发展得快,但近年来像安徽、重庆和新疆这样的一些内陆省份成为新星。有些省份(如浙江、福建和广东)的经济已经以私营经济为主。比起那些国有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的省份,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那些省份发展得更快。

  外国直接投资(起初主要是来自亚洲地区的华人投资)的大量涌入大大促进了制造业的生产、就业和生产力的增长。外国直接投资的涌入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尽管外国投资大量涌入,但中国已然成为一个大的资本净输出国。中国官方的外汇储备现在接近1万亿美元,大大超过了中国的外债。

  尽管宏观经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中国仍然在同严重的宏观经济不平衡问题作斗争。宏观经济失调部分原因是“过度投资”和“消费不足”。中国巨大的且仍在增加的对外贸易顺差在极大程度上反映出其内部经济的失调。

  中国在强化市场作用和减少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中国的金融部门仍主要属国家所有或由国家控制。这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堡垒。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许下的承诺,中国到2006年年底前必须对外国金融机构开放其金融部门。

  金融部门改革的速度近年来有所加快,但是,还需作出更大努力。企业管理水平还比较低,部分原因是金融系统改革还没有完成。通过金融系统和土地归国家所有,中国政府可以更好地控制其经济。

  即便中国使人民币升值15%到25%,允许工人自由组成联盟,完全按照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的规定行事,它将仍然是世界舞台上的一个难对付的竞争者。

  中国经济增长对其他国家造成的影响不一样。例如,日本、墨西哥、韩国受到的影响比美国更大。在《多种纤维协定》2005年1月1日结束后,受影响最大的经济体(至少在短期内)是那些严重依赖服装和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国家,例如孟加拉国和摩洛哥。中国的这类产品很具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以资源为基础的一些经济体,例如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智利和秘鲁经历的调整困难就小得多,它们从中国的崛起中得到更多直接好处。对很多非洲国家来说,中国是其原材料出口的一个大客户,消费品市场的一个竞争对手,外国援助和投资的一个重要来源。

  就在5年前,包括印度在内的一些亚洲邻国还把中国的崛起看成是一个威胁。现在,它们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其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带来的切实的和潜在的好处上。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这种机会,它们已与中国签订了几个地区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崛起对世界经济的长期影响还很难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哈回合谈判的结果、美欧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抑制以及其他因素。

(1)

下列对促成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因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拥有一支专心谋发展、高素质的领导队伍。

B.

中国政府脚踏实地,用制度建设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C.

中国政府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坚持开放的态度,吸取国外先进经验。

D.

中国完全改变了过去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状况,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

(2)

下列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城市贫困问题再度抬头,就医和受教育成为两大难题。

B.

内陆地区发展普遍滞后于沿海省份,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

C.

过度投资、消费不足等因素导致宏观经济的失调和不平衡。

D.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压力和环境问题。

(3)

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落实新的全国社保制度有助于为城市贫民提供生活保障,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不均衡现象。

B.

中国的金融改革之所以较为审慎,是因为金融系统归国家所有有助于政府保持对经济的控制力。

C.

接近1万亿美元的官方外汇储备和巨大贸易顺差,反映了中国整体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

D.

印度等亚洲邻国之所以改变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是因为看到了中国崛起给自己带来的益处。

(4)

根据原文,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根据高盛公司的预测报告,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15年前后超过欧盟。

B.

中国的金融系统改革完成后,企业管理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C.

人民币升值幅度一旦超过15%,就将严重削弱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

D.

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使世界各国都受益匪浅,并在较长时间内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经济繁荣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学院网站12月25日文章)

  中国的迅速崛起令大多数观察家们感到震惊,其经济发展很轻松地超过了哪怕是最乐观的预想。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高盛公司在其报告中预测,到2015年前后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把欧盟算作是一个整体,那中国将成为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比任何国家都快——20多年来,其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了9%。

  促成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中国领导人有很高的素质,专心致力于发展;政府采取务实的、制度建设的方法处理改革进程;中国国内储蓄率很高,这就使得投资和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异常快速地发展;对外国贸易和投资开放,同时,积极学习国际经验;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方向,实行比较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放宽了对国内私营企业家的限制。

  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引起了环境严重恶化和社会不均衡现象。贫穷主要集中在资源缺乏的农村地区,但是曾一度被消灭了的城市贫困现象现在又死灰复燃。穷人看病和受教育都变得更加困难。新的全国社会保险制度(包括为下岗工人提供生活保障)正在落实之中。政府认识到经济发展伴随产生的严重社会压力和环境问题。

  尽管全国各地都在发展,但各地改革和发展的速度并不均衡。在自1978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沿海省份比内陆地区发展得快,但近年来像安徽、重庆和新疆这样的一些内陆省份成为新星。有些省份(如浙江、福建和广东)的经济已经以私营经济为主。比起那些国有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的省份,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那些省份发展得更快。

  外国直接投资(起初主要是来自亚洲地区的华人投资)的大量涌入大大促进了制造业的生产、就业和生产力的增长。外国直接投资的涌入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尽管外国投资大量涌入,但中国已然成为一个大的资本净输出国。中国官方的外汇储备现在接近1万亿美元,大大超过了中国的外债。

  尽管宏观经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中国仍然在同严重的宏观经济不平衡问题作斗争。宏观经济失调部分原因是“过度投资”和“消费不足”。中国巨大的且仍在增加的对外贸易顺差在极大程度上反映出其内部经济的失调。

  中国在强化市场作用和减少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中国的金融部门仍主要属国家所有或由国家控制。这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堡垒。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许下的承诺,中国到2006年年底前必须对外国金融机构开放其金融部门。

  金融部门改革的速度近年来有所加快,但是,还需作出更大努力。企业管理水平还比较低,部分原因是金融系统改革还没有完成。通过金融系统和土地归国家所有,中国政府可以更好地控制其经济。

  即便中国使人民币升值15%到25%,允许工人自由组成联盟,完全按照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的规定行事,它将仍然是世界舞台上的一个难对付的竞争者。

  中国经济增长对其他国家造成的影响不一样。例如,日本、墨西哥、韩国受到的影响比美国更大。在《多种纤维协定》2005年1月1日结束后,受影响最大的经济体(至少在短期内)是那些严重依赖服装和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国家,例如孟加拉国和摩洛哥。中国的这类产品很具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以资源为基础的一些经济体,例如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智利和秘鲁经历的调整困难就小得多,它们从中国的崛起中得到更多直接好处。对很多非洲国家来说,中国是其原材料出口的一个大客户,消费品市场的一个竞争对手,外国援助和投资的一个重要来源。

  就在5年前,包括印度在内的一些亚洲邻国还把中国的崛起看成是一个威胁。现在,它们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其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带来的切实的和潜在的好处上。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这种机会,它们已与中国签订了几个地区自由贸易协定。

  中国崛起对世界经济的长期影响还很难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多哈回合谈判的结果、美欧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抑制以及其他因素。

(1)

下列对促成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因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拥有一支专心谋发展、高素质的领导队伍。

B.

中国政府脚踏实地,用制度建设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C.

中国政府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坚持开放的态度,吸取国外先进经验。

D.

中国完全改变了过去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状况,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

(2)

下列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城市贫困问题再度抬头,就医和受教育成为两大难题。

B.

内陆地区发展普遍滞后于沿海省份,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

C.

过度投资、消费不足等因素导致宏观经济的失调和不平衡。

D.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压力和环境问题。

(3)

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落实新的全国社保制度有助于为城市贫民提供生活保障,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不均衡现象。

B.

中国的金融改革之所以较为审慎,是因为金融系统归国家所有有助于政府保持对经济的控制力。

C.

接近1万亿美元的官方外汇储备和巨大贸易顺差,反映了中国整体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

D.

印度等亚洲邻国之所以改变了对中国的敌对态度,是因为看到了中国崛起给自己带来的益处。

(4)

根据原文,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根据高盛公司的预测报告,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15年前后超过欧盟。

B.

中国的金融系统改革完成后,企业管理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C.

人民币升值幅度一旦超过15%,就将严重削弱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

D.

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使世界各国都受益匪浅,并在较长时间内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阅读答案:


相关文章

  • 历史必修1一二单元非选择题
  •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禁百官置邸. --<新唐书·德宗记> 材料二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社.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 ...查看


  • 周庄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题. 周庄 世俗文化的启示 徐卓人 "周庄的商业气息太浓了!"听见一些游过周庄的人这么说,似乎尽兴之后还带着一种遗憾.我觉得,这是把周庄理解错了,当成了桃花源.不过我听到这样的感叹倒是欣慰,因为我从 ...查看


  • 9.古代中国的经济
  • 专题九 古代中国的经济 五年高考 A组 2009年高考题组 一.选择题 1.(广东文基)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 ...查看


  • 英语四六级真题,到底怎么算做透?
  • 英语四六级真题,到底怎么算做透? 四六级考试和数学考试一样,常考的题就那么几道!有人可能不懂,数学考试很显然,证垂直就那几个方法,求积分就那两种例题!可是英语呢?题不是海了去了??其实不是的,英语题虽然很多,你做是做不完的,但是常考的思路就 ...查看


  • 九年级上册政治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13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 政 治 试 题 一.单项选择(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1.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 ...查看


  • 总结贞观之治间和谐表现
  • 篇一:第2课 贞观之治 知识总结与梳理 第2 课 贞观之治 知识总结与梳理 1. 隋朝灭亡与唐 朝建立: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同年李 渊(唐高祖)建立 唐朝,后传位于李世民(唐太宗),改年号为贞观. 2. 贞观之治局面 的形成原因: ...查看


  •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经济重心的 ...查看


  • 2015年高一下学期 历史期末考试(必修二)4-1
  • 2015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必修二) 4-1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 ...查看


  • 广东省2014届高三第四次六校联考
  • 语 文 命题:广州市二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2014.5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