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

1.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

2.当代西方文论两次转移:从重点研究作家到重点研究作品,从重点研究文本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3.两次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

4.波德莱尔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象征主义“应和论”,称为“象征主义宪章”。

5.叶芝把象征主义分为情感与理性的。

6.表现主义主要文论代表: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科林伍德作为巫术与娱乐的艺术,作为表现与想象的艺术。

7.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莫斯科语言小组雅各布森;彼得堡小组 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艾亨鲍姆科学验证。

8.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重人格:自我,本我,超我。

9.直觉主义代表人物:法国柏格森。

10.新批评派的奠基者首推艾略特(非个人化)和瑞恰兹(语义学批评),兰瑟姆是新批评派论的真正奠基者:文本中心论《新批评》

11.原型批评的创始人:弗莱(加);理论基础:荣格精神分析说,弗雷泽人类学理论

12.维姆萨特提出了“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说

13.英伽登结构划分为:字音与高一级的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方面和其方面连续体;再现客体。

14.英伽登主要将阅读方式概括为:前审美阅读,审美阅读,后审美阅读。

15.结构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让·皮亚杰,列维·斯特劳斯

16.语义学批评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瑞恰兹,此外查尔斯·奥格登,詹姆斯·伍德也是重要理论家。

17.结构主义代表:前四子:列维-斯特劳斯,福科,阿尔都塞,拉康(加巴尔特称为五巨头);后四子: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勃瑞蒙。文论背景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18.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以卢卡契发表《历史和阶级意识》为标志,影响最大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法国的萨特。

19.接受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姚斯,伊瑟尔。

20.女权主义批评奠基人:英:弗吉尼亚·沃尔夫;法:西蒙;德:波娃。西蒙的《第二性》被奉为“女权主义的宝典”。

21.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人的自由。

22.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以其大而周和论说精细见长。

23.英伽登说,具体化是积极阅读的姿态和方式。

24.主要的阅读态度:学者的态度和读者的态度。

25.现象学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指出,现象学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典型哲学的思维态度和方法。

26.索绪尔的《论》:在语言学倡导共时性的概念,他认为语言是作为能指的语音和所指的概念相结合。

27.结构主义强调在对客体的分割与重组中,突出客体在某一方面的意义,后结构主义则指出重组意义的不可能性。

28.托多洛夫提出叙事学:对文学作品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表现,功能等叙事文本的普遍特征,而不考虑叙事媒介。

29.西方19世纪前的男性文学中的两个不真实的女性形象:天使与妖妇,揭露了这些形象背后隐藏着男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歪曲和压抑。

30.姚斯区分了个人期待视域和公共期待视域。

31.接受理论的主要代表是德国南部康士坦茨大学的五位教授:姚斯,伊瑟尔,福尔曼,普莱斯丹茨,斯特里德 “康士坦茨”学派。

32.精神分析批评模式:传统精神分析批评,读者反应精神批评,结构主义精神批评。

二、名词解释

1.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的发展。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是生来就有的,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

2.意图谬见:维姆萨特的主要观点,就是把作家的创作意图作为评判作品的主要依据,用作者的意图来解释作品的蕴意,维姆萨特认为这是一种意图谬见,因为文学作品本身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存在。

3.感受谬见:认为当读者阅读时,在他的心中会产生生动的形象,浓厚的情感和高度的觉悟,以读者感受为依据的批评模式的批判,对于这些主观感受即不能驳斥,也不能作为客观批判的依据。

4.表现主义:一般指20世纪初叶发端于德国的一场文学和造型艺术的创作活动和思潮,在文学思想和批评史上主要指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和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为代表的以艺术为表现的理论,它强调艺术表现情感,重视艺术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反对艺术的说教主义道德主义,对艺术本质做了进一步探讨。

5.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的什科洛夫斯基提出的,他认为文艺创作是对对象的艺术加工和处理,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

6.意识流:指20世纪初叶开始,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威廉·福克纳以及普鲁斯等一批小说家撤出传统

小说中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于描绘人物无意识活动,即以自由联想等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方法,对于拓展文学描述的范围,增强文学的表现力起过重要作用。

7.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其本质是一种知识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 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代表:贝尔,杰姆逊。

8.应和论:波德莱尔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认为自然界万物互为象征,组成“象征的森林”,而人的诸感官之间亦互相应和沟通,最重要的是人的心灵与自然界之间也是互为应和交流的,诗就是这种象征应和的产物。

9.俄国形式主义:是1914-1930在俄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有两个分支:“莫斯科语言学小组”“彼得堡小组”形式主义反对只根据作家生平,社会环境,哲学,心理学等文学的外部因素去研究文学作品,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学作品本身,文学评论者要去探寻文学自身的特性和规律,去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等形式上的特点和功能,从自己的文艺观出发,把文艺仅看作是手法和技巧从而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俄国传统的现实主义文艺学研究方向和任务。

10.萨特的介入说:萨特认为文学家用文学语言说话,通过自己的写作(说话)揭示社会生活,从而干预社会生活,介入生活,包括两个方面:①介入说是萨特对文学中“散文”功能的揭示,萨特所谓的“文学”是指与“诗”相对而言的散文,他认为文学(散文)的本质是对现实的“介入”,散文作家有责任以指称性言说的方式介入生活;②介入说是萨强调“行动”的哲学精神在文学上的体现,认为文学创作就是行动,就是介入社会生活,就是战斗,文学艺术介入生活就应当揭露和批判不合理,不正义的现象,发挥社会批评的作用,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

11.视域融合:伽达默尔认为,任何特殊的视域并不是自身封闭而一成不变的,它们都从属于一个无所不包的大视域,因此,不同视域的差异性恰恰导致自身界限的跨越而向对方开放,此所谓视域融合。

12.新历史主义: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美文化和文学界是一种不同于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的“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释义的,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认为文学与历史是相互作用的。代表人物:格林布拉特,怀特等人。

三、简答论述

1.荒诞的生存环境:在存在主义哲学中,尤其是在加缪的哲学中,荒诞指述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基本生存处境:现代人被抛在这种处境中无处可逃,他唯一可作的只是如何面对荒诞并在荒诞中生存。

概言之荒诞①首先指意义本源解体后人所面临的虚无;②其次,荒诞指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因为在一个对意义本源(以“上帝”为表征的各种观念体系)充满信赖的时代,一切都先纳入了意义秩序,一切都是可理解的,在此没意义的虚无也就没有荒诞;③当意义本源在现代被还原为虚构而解体时,荒诞就不仅指述现代人的生存处境而指述一切时代的人的本真处境了,只不过这种生存处境在古代被掩盖起来罢了。

2.西方马克思主义主张:西方马克思文艺理论家的观点存在很大差异,但他们都努力照他们各自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来研究文学理论的问题:①都主张把文学作品放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加以理解,反对把文学作品与社会和历史割裂开来;②他们一般都注意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审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的社会功能高度重视;③就其广泛性、丰富性、新颖性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们几乎涉猎了所有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其中包含了许多真知灼见,极具启发性,值得我们重视。

3.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理论主张:①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他们指出艺术作品具有客观性,可以脱离作者和接受者的主观意识和主观心理;②文学创作的根本艺术宗旨不在于审美目的,而在于审美过程,他们主张采取“陌生化”手段,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使人们自动审美地感知事物;③文学批评的任务是要研究艺术形式,要深入文学系统内部去研究文学的形式和结构;④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是文学批评可以运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形式主义者按照索绪尔的办法,把文学研究划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并着眼于从形式分析为主的内部研究。

4.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①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的核心是“文学原型”弗莱在构建其文学理论时对原型进行了移位,把心理学或人类学意义上的原型移到文学领域,赋予原型以文学的含义 原型成了文学意象,一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个意象常在文学中出现。②其次是“文学循环发展论”弗莱从 前人的理论中,尤其是从生命和自然界的循环运动中得到启发,认为文学的演变也是一种类似循环并概括出四种类型。③“整体文学观”弗莱认为文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自主自足的体系。

5.英伽登的审美阅读:审美阅读不同于前审美阅读,它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审美的情感体验中并经由具体化而将艺术作品转化为审美对象。特点:①它主要指读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对作品不定点的确定和对作品空白的填补使作品中不完备的意向性关联物完备起来而成为具体完满的审美客体;②审美具体化虽因人而异,有相当大的个体随意性,但有效的具体化在终极意义上仍然受作品结构要素的制约;③审美具体化是基于作品艺术价值序列而逐步建构审美价值序列的上升递进过程。

6.英伽登对作品的本体化研究:①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文学的艺术作品是一种“意向性客体”它存在于具体

个人(作品和读者)的意向性活动中;②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基本结构,认为文学作品在结构上包括四个异质独立又彼此依存的层次:(填空中有)

③伟大作品的形而上质,这些形而上质通常在完全不同的情境与事件中显现出来。作为一种精神性的氛围弥漫周遭以它的光渗透万物而使之显现,它作为再现客体层的一种功能,为作品之最高审美价值的实现提供基础。

7.兰色姆把诗的构成分为“构架”和“肌质”两部分:他所说的“构架”指的是诗的内容逻辑陈述,也就是说,构架是诗中可以用散文转述的主题意义或思想内容部分。

而“肌质”则指作品中不能用散文转述的部分。

8.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意义:非个人化理论认为诗应当是非个人化的他针对浪漫主义张扬感情和个性观点。明确指出“诗歌不是感情的放纵,而是感情的脱离,诗歌不是个性的表现,而是个性的脱离”:①首先,他把文学家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认为任何一位文学家都不会具有完全的意义,只有把他放在前人之间比较对照,我们才能获得对他的客观评价;②其次,文学家应当消灭个性;③非个人化还应当逃避文学家个人的情感

9.作为一种情感语言,包括诗歌语言在内的一切文学语言都具有这样特征:①它是文学家对事物的一种情感态度的表现;②是对读者的一种情感态度的表现

③它希望在读者那里引起情感效果

10.语义学批评的基本特征:①语义分析方法构成其一个突出特征;②是对心理学问题的重视;③它是一种内在的批评

11.布拉格学派:认为文学作品不只是言语或文学性的东西,而是一种系列结构,一种与各种社会环境密切联系的系列结构。主要特性:①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②类比方法是其研究手段之一;③把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与历史性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④转向读者

1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主要观点:①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独创的,是精神分析说的核心,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处于表层,是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前意识处于中层,是一个人所直接感知的内容;前意识处于中层,是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的经验;无意识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起支配作用。②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和“力比多”理论,三重人格是指: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至善原则);力比多是构成本我的一种“性力”,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本能。③俄狄浦斯情节(恋母情节)是弗洛伊德从“力比多”理论和人格学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的第三阶段,儿童身上发展出一种恋母情结,于是,男孩产生“俄狄浦斯情节”,女孩产生“厄勒克特拉”情结。④梦的理论,梦的本质是一种(被压抑的,被压制的)愿望的(被伪装起来的)满足,有四种作用方式“压缩”“移置”“表现手段”“二次加工”。⑤文学艺术与白日梦:弗洛伊德把作家与梦幻者、作品与白日梦相提并论。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我们幼年时代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代替物。⑥艺术家与精神病,一切艺术者都是精神病性质的。

13.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人的“自由”。其文学本质——对人的存在和自由的揭示。①在文学本质问题上,萨特首先把文学的本质与自由、存在联系在一起。

②他说:“写作这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在他看来,文学写作的深层动机之一。“在于我们需要感到自己对于世界而言是主要的”即在于在世界上实现自己的自由,同时作品必须借助于他人的意识,这种呈现才有可能。③就此而论,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都将文学活动的本质展示为自由。一方面,作家之所以要选择写作就是为了召唤其他人的自由,他的写作时对自由的揭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自由的选择。另一方面,读者阅读,既是对作家的自由的承认,又是对读者自身的肯定。④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认为人的存在首先是一种自由,这种自由的核心内容是自我的选择。⑤此外,萨特认为文学唯一题材就是自由,这就从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构成方面解释了自由和文学本质的联系。

14.《海滨墓园》标志着瓦莱里是个创作的顶点:瓦莱里象征主义的界定、音乐化

①音乐化是指诗的语词关系在读者欣赏时引起的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也即语词与人的整体感觉情绪领域的某种和谐合拍关系。②音乐化还指情世界同梦幻世界有某种内在联系。

③音乐化还包含诗的语言的音乐化“要做到音韵谐美节奏合拍,而且要满足各种理性的及审美的条件

15.叶芝对象征的分类:叶芝象征主义理论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他把象征分为感性与理性的两类。①所谓“感情的象征“即”只唤起感情的那些象征“,而理性的象征则“只唤起观念或混杂着感情的观念”。②在叶芝看来,单纯感情的象征还缺乏丰富性,单纯理性的象征也不生动,其生命是很短暂的,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象征的无穷魅力。

16.文学性就在文学语言的联系与构造之中:

17.姚斯与伊瑟尔接受美学的区别:①姚斯:作为文学史研究的方法论。主要受伽达默尔的影响,他从更新文学史研究方法的角度提出建立接受美学的主张,其关注的重心是重建历史与美学统一的文学研究方法论,尤其强调文学接受的历史性,并对文学史。②伊瑟尔的理论基础是现象学,其直接思想资源是英伽登的现象主义文学理论,不关注对文学接受作具体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对文本结构内部的阅读反应机制作一般的现象学分析,“反应研究”。

四、辨析

1.辨析《阁楼上的疯女人》男性文学中的两种不真实的女性形象—天使与妖妇:在吉尔伯特和格巴看来,历来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天使还是恶魔,实际上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对女性的歪曲和压抑,这反映出父权制下男性中心主义的根深蒂固和对女性的歧视,贬抑。该书另一方面分析了一些19世纪女性作家的创作,探讨了她们采取的在遵守父权制文学标准方式下向父权制发起挑战的复杂而微妙的写作策略。概而言之,该书不但批判了男权文化下被歪曲和压抑的女性形象,而且以一种新的女权视角重新阅读并阐释了19世纪一些著名女性作家的作品,对女权主义的发展、完善起了重要作用。

2.辨析新的形式的出现就是为了取代旧的形式:

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传统论是与文学史论密切相连的。俄国形式主义否定以佩平、维谢洛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俄国历史文化学派的文学史观,反对用社会史、思想史、个人传记和心理研究等“外在的”材料代替文学史本身,致力将文学史与社会运动史、作家生平以及作家的心理发展区分开来,强调文学史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那就是文学形式的除旧布新。针对维谢洛夫斯基所谓“新形式的出现是为了解释新的内容”一说,俄国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指出:“新的形式的出现并不是为了表达一种新的内容,而是为了代替已经失去审美特点的旧形式。”这就是说,文学的演变并不像历史文化学派所认为的那样取决于文学内容的变化,而是取决于文学形式的变化,取决于新形式不断取代旧形式的必然性。俄国形式主义的另一重要人物迪尼亚诺夫明确指出文学演变的根本问题在于文学传统的发展,但这必须在文学形式上着眼,它往往体现为文学形式的新旧更替。

3.文学是为政治服务还是经济服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都注意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审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的社会功能高度重视。萨特认为文学创作就要介入社会生活,之所以十分强调文学要为争取自由而斗争,是因为他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存在着大量不自由现象异化现象,文学艺术介入社会生活就应当揭露和批判这些不合理,非正义现象,发挥社会批评作用,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

4.弗莱:原型批评理论进行移位:通过转化,运用原型理论,弗莱把一部作品构织成一个由意象组成的叙述表层结构和一个由原型组成的深层结构,并通过原型的零乱的提示去发掘出作品的真正含义。弗莱认为原型不仅可以包容而且可以贯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背景的发展过程;一些表面上没有联系的文本组成部分和描写细节构成了一个或多个原型模式,而这些模式又可以反映作品的叙述和意象表层之下的内容。

5.辨析萨特的“介入说”:

萨特对于文学社会作用的理解集中体现在他的“介入说”中。他认为文学家用文学语言说话,通过自己的写作揭示社会生活,从而干预社会生活,介入社会社会生活。介入说构成了萨特关于文学的社会功能理论的核心,它的具体含义包括:首先,介入说是萨特对文学中“散文”功能的揭示,散文作家有责任以指称性言说的方式介入生活;介入说是萨特强调“行动”的哲学精神在文学上的体现。萨特认为创作就是行动,就是介入社会生活,就是战斗。

介入说充分肯定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否定脱离社会生活的唯美主义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现象的批判,体现出改变资本主义现状的愿望和要求,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其局限在于:首先,萨特脱离客观必然性的绝对的个人自由;其次,介入说过分夸大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

6.本体论的两种理解:兰色姆:第一种理解:强调诗(文学作品)本身的本体存在,认为批评应当成为一种客观研究或者内在研究,应当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个封闭的,独立自足的存在物,研究其内部的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运动变化,寻找文学发展的规律性东西。第二种理解:认为诗的本体性来自它可以完美地“复原”世界的存在状态,这一看法与第一点并不吻合。如果文学作品的本体是封闭的、自足的存在物,那么它必然与社会历史,与作者和读者的主观感受,与道德、政治、经济等无关。然而如果文学作品的本体是对“本原世界”的“复原”,那么它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

7.传统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传统精神分析:通过分析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语言、行为模式揭示作者的心理和无意识欲望,试图挖掘和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蕴藏的美感经验,变态心理,无意识趋向。新精神分析:注重人的社会性,借助其他哲学或文学理论重新阐释并应用于实践,产生了如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结构主义精神批评,注重探索读者的心理机制和阅读过程,注意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形式结构及其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8.辨析兰色姆的“构架-肌质”理论:兰色姆把诗的构成分为“构架”和“肌质”两部分。他所说的“构架”指的是诗的内容的逻辑陈述,也就是说,构架是诗中可以用散文转述的主题意义或思想内容部分。构架的逻辑与科学论文的逻辑是有区别的,它的作用在作品中负载肌质材料,且远不如科学论文的逻辑那样严谨。而“肌质”则指作品不能用散文转述的部分。肌质是作品中的个别细节,与构架是分立的。显然,对于构架和肌质之间的关系,兰色姆持的是分裂二者的二元论。兰色姆进一步展开他的“构架-肌质”理论,指出,肌质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构架。兰色姆所说的构架和肌质尽管与通常所说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完全等同,但与后者还是大体类似的。“构架-肌质”理论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理论,它把肌质作为文学作品的核心、精华和本质,这时一个明显的错误。此外,它割裂构架与肌质的内在联系,也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

一、填空:

1.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

2.当代西方文论两次转移:从重点研究作家到重点研究作品,从重点研究文本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3.两次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

4.波德莱尔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象征主义“应和论”,称为“象征主义宪章”。

5.叶芝把象征主义分为情感与理性的。

6.表现主义主要文论代表: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科林伍德作为巫术与娱乐的艺术,作为表现与想象的艺术。

7.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莫斯科语言小组雅各布森;彼得堡小组 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艾亨鲍姆科学验证。

8.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重人格:自我,本我,超我。

9.直觉主义代表人物:法国柏格森。

10.新批评派的奠基者首推艾略特(非个人化)和瑞恰兹(语义学批评),兰瑟姆是新批评派论的真正奠基者:文本中心论《新批评》

11.原型批评的创始人:弗莱(加);理论基础:荣格精神分析说,弗雷泽人类学理论

12.维姆萨特提出了“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说

13.英伽登结构划分为:字音与高一级的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方面和其方面连续体;再现客体。

14.英伽登主要将阅读方式概括为:前审美阅读,审美阅读,后审美阅读。

15.结构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让·皮亚杰,列维·斯特劳斯

16.语义学批评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瑞恰兹,此外查尔斯·奥格登,詹姆斯·伍德也是重要理论家。

17.结构主义代表:前四子:列维-斯特劳斯,福科,阿尔都塞,拉康(加巴尔特称为五巨头);后四子: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勃瑞蒙。文论背景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18.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以卢卡契发表《历史和阶级意识》为标志,影响最大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法国的萨特。

19.接受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姚斯,伊瑟尔。

20.女权主义批评奠基人:英:弗吉尼亚·沃尔夫;法:西蒙;德:波娃。西蒙的《第二性》被奉为“女权主义的宝典”。

21.萨特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人的自由。

22.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以其大而周和论说精细见长。

23.英伽登说,具体化是积极阅读的姿态和方式。

24.主要的阅读态度:学者的态度和读者的态度。

25.现象学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指出,现象学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典型哲学的思维态度和方法。

26.索绪尔的《论》:在语言学倡导共时性的概念,他认为语言是作为能指的语音和所指的概念相结合。

27.结构主义强调在对客体的分割与重组中,突出客体在某一方面的意义,后结构主义则指出重组意义的不可能性。

28.托多洛夫提出叙事学:对文学作品的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表现,功能等叙事文本的普遍特征,而不考虑叙事媒介。

29.西方19世纪前的男性文学中的两个不真实的女性形象:天使与妖妇,揭露了这些形象背后隐藏着男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歪曲和压抑。

30.姚斯区分了个人期待视域和公共期待视域。

31.接受理论的主要代表是德国南部康士坦茨大学的五位教授:姚斯,伊瑟尔,福尔曼,普莱斯丹茨,斯特里德 “康士坦茨”学派。

32.精神分析批评模式:传统精神分析批评,读者反应精神批评,结构主义精神批评。

二、名词解释

1.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的发展。是指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世世代代的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是生来就有的,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

2.意图谬见:维姆萨特的主要观点,就是把作家的创作意图作为评判作品的主要依据,用作者的意图来解释作品的蕴意,维姆萨特认为这是一种意图谬见,因为文学作品本身是一种独立自主的存在。

3.感受谬见:认为当读者阅读时,在他的心中会产生生动的形象,浓厚的情感和高度的觉悟,以读者感受为依据的批评模式的批判,对于这些主观感受即不能驳斥,也不能作为客观批判的依据。

4.表现主义:一般指20世纪初叶发端于德国的一场文学和造型艺术的创作活动和思潮,在文学思想和批评史上主要指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和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为代表的以艺术为表现的理论,它强调艺术表现情感,重视艺术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反对艺术的说教主义道德主义,对艺术本质做了进一步探讨。

5.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的什科洛夫斯基提出的,他认为文艺创作是对对象的艺术加工和处理,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活动。

6.意识流:指20世纪初叶开始,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威廉·福克纳以及普鲁斯等一批小说家撤出传统

小说中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于描绘人物无意识活动,即以自由联想等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方法,对于拓展文学描述的范围,增强文学的表现力起过重要作用。

7.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0与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其本质是一种知识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 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代表:贝尔,杰姆逊。

8.应和论:波德莱尔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认为自然界万物互为象征,组成“象征的森林”,而人的诸感官之间亦互相应和沟通,最重要的是人的心灵与自然界之间也是互为应和交流的,诗就是这种象征应和的产物。

9.俄国形式主义:是1914-1930在俄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有两个分支:“莫斯科语言学小组”“彼得堡小组”形式主义反对只根据作家生平,社会环境,哲学,心理学等文学的外部因素去研究文学作品,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文学作品本身,文学评论者要去探寻文学自身的特性和规律,去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等形式上的特点和功能,从自己的文艺观出发,把文艺仅看作是手法和技巧从而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俄国传统的现实主义文艺学研究方向和任务。

10.萨特的介入说:萨特认为文学家用文学语言说话,通过自己的写作(说话)揭示社会生活,从而干预社会生活,介入生活,包括两个方面:①介入说是萨特对文学中“散文”功能的揭示,萨特所谓的“文学”是指与“诗”相对而言的散文,他认为文学(散文)的本质是对现实的“介入”,散文作家有责任以指称性言说的方式介入生活;②介入说是萨强调“行动”的哲学精神在文学上的体现,认为文学创作就是行动,就是介入社会生活,就是战斗,文学艺术介入生活就应当揭露和批判不合理,不正义的现象,发挥社会批评的作用,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

11.视域融合:伽达默尔认为,任何特殊的视域并不是自身封闭而一成不变的,它们都从属于一个无所不包的大视域,因此,不同视域的差异性恰恰导致自身界限的跨越而向对方开放,此所谓视域融合。

12.新历史主义: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美文化和文学界是一种不同于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的“新”的文学批评方法,一种对历史文本加以释义的,政治解读的“文化诗学”,认为文学与历史是相互作用的。代表人物:格林布拉特,怀特等人。

三、简答论述

1.荒诞的生存环境:在存在主义哲学中,尤其是在加缪的哲学中,荒诞指述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基本生存处境:现代人被抛在这种处境中无处可逃,他唯一可作的只是如何面对荒诞并在荒诞中生存。

概言之荒诞①首先指意义本源解体后人所面临的虚无;②其次,荒诞指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因为在一个对意义本源(以“上帝”为表征的各种观念体系)充满信赖的时代,一切都先纳入了意义秩序,一切都是可理解的,在此没意义的虚无也就没有荒诞;③当意义本源在现代被还原为虚构而解体时,荒诞就不仅指述现代人的生存处境而指述一切时代的人的本真处境了,只不过这种生存处境在古代被掩盖起来罢了。

2.西方马克思主义主张:西方马克思文艺理论家的观点存在很大差异,但他们都努力照他们各自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来研究文学理论的问题:①都主张把文学作品放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加以理解,反对把文学作品与社会和历史割裂开来;②他们一般都注意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审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的社会功能高度重视;③就其广泛性、丰富性、新颖性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们几乎涉猎了所有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其中包含了许多真知灼见,极具启发性,值得我们重视。

3.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理论主张:①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他们指出艺术作品具有客观性,可以脱离作者和接受者的主观意识和主观心理;②文学创作的根本艺术宗旨不在于审美目的,而在于审美过程,他们主张采取“陌生化”手段,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使人们自动审美地感知事物;③文学批评的任务是要研究艺术形式,要深入文学系统内部去研究文学的形式和结构;④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是文学批评可以运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形式主义者按照索绪尔的办法,把文学研究划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并着眼于从形式分析为主的内部研究。

4.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①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的核心是“文学原型”弗莱在构建其文学理论时对原型进行了移位,把心理学或人类学意义上的原型移到文学领域,赋予原型以文学的含义 原型成了文学意象,一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个意象常在文学中出现。②其次是“文学循环发展论”弗莱从 前人的理论中,尤其是从生命和自然界的循环运动中得到启发,认为文学的演变也是一种类似循环并概括出四种类型。③“整体文学观”弗莱认为文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自主自足的体系。

5.英伽登的审美阅读:审美阅读不同于前审美阅读,它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审美的情感体验中并经由具体化而将艺术作品转化为审美对象。特点:①它主要指读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对作品不定点的确定和对作品空白的填补使作品中不完备的意向性关联物完备起来而成为具体完满的审美客体;②审美具体化虽因人而异,有相当大的个体随意性,但有效的具体化在终极意义上仍然受作品结构要素的制约;③审美具体化是基于作品艺术价值序列而逐步建构审美价值序列的上升递进过程。

6.英伽登对作品的本体化研究:①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文学的艺术作品是一种“意向性客体”它存在于具体

个人(作品和读者)的意向性活动中;②文学的艺术作品的基本结构,认为文学作品在结构上包括四个异质独立又彼此依存的层次:(填空中有)

③伟大作品的形而上质,这些形而上质通常在完全不同的情境与事件中显现出来。作为一种精神性的氛围弥漫周遭以它的光渗透万物而使之显现,它作为再现客体层的一种功能,为作品之最高审美价值的实现提供基础。

7.兰色姆把诗的构成分为“构架”和“肌质”两部分:他所说的“构架”指的是诗的内容逻辑陈述,也就是说,构架是诗中可以用散文转述的主题意义或思想内容部分。

而“肌质”则指作品中不能用散文转述的部分。

8.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意义:非个人化理论认为诗应当是非个人化的他针对浪漫主义张扬感情和个性观点。明确指出“诗歌不是感情的放纵,而是感情的脱离,诗歌不是个性的表现,而是个性的脱离”:①首先,他把文学家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认为任何一位文学家都不会具有完全的意义,只有把他放在前人之间比较对照,我们才能获得对他的客观评价;②其次,文学家应当消灭个性;③非个人化还应当逃避文学家个人的情感

9.作为一种情感语言,包括诗歌语言在内的一切文学语言都具有这样特征:①它是文学家对事物的一种情感态度的表现;②是对读者的一种情感态度的表现

③它希望在读者那里引起情感效果

10.语义学批评的基本特征:①语义分析方法构成其一个突出特征;②是对心理学问题的重视;③它是一种内在的批评

11.布拉格学派:认为文学作品不只是言语或文学性的东西,而是一种系列结构,一种与各种社会环境密切联系的系列结构。主要特性:①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②类比方法是其研究手段之一;③把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与历史性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④转向读者

1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主要观点:①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独创的,是精神分析说的核心,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处于表层,是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前意识处于中层,是一个人所直接感知的内容;前意识处于中层,是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的经验;无意识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起支配作用。②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和“力比多”理论,三重人格是指: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至善原则);力比多是构成本我的一种“性力”,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本能。③俄狄浦斯情节(恋母情节)是弗洛伊德从“力比多”理论和人格学中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发展的第三阶段,儿童身上发展出一种恋母情结,于是,男孩产生“俄狄浦斯情节”,女孩产生“厄勒克特拉”情结。④梦的理论,梦的本质是一种(被压抑的,被压制的)愿望的(被伪装起来的)满足,有四种作用方式“压缩”“移置”“表现手段”“二次加工”。⑤文学艺术与白日梦:弗洛伊德把作家与梦幻者、作品与白日梦相提并论。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我们幼年时代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代替物。⑥艺术家与精神病,一切艺术者都是精神病性质的。

13.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人的“自由”。其文学本质——对人的存在和自由的揭示。①在文学本质问题上,萨特首先把文学的本质与自由、存在联系在一起。

②他说:“写作这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在他看来,文学写作的深层动机之一。“在于我们需要感到自己对于世界而言是主要的”即在于在世界上实现自己的自由,同时作品必须借助于他人的意识,这种呈现才有可能。③就此而论,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都将文学活动的本质展示为自由。一方面,作家之所以要选择写作就是为了召唤其他人的自由,他的写作时对自由的揭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自由的选择。另一方面,读者阅读,既是对作家的自由的承认,又是对读者自身的肯定。④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认为人的存在首先是一种自由,这种自由的核心内容是自我的选择。⑤此外,萨特认为文学唯一题材就是自由,这就从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构成方面解释了自由和文学本质的联系。

14.《海滨墓园》标志着瓦莱里是个创作的顶点:瓦莱里象征主义的界定、音乐化

①音乐化是指诗的语词关系在读者欣赏时引起的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也即语词与人的整体感觉情绪领域的某种和谐合拍关系。②音乐化还指情世界同梦幻世界有某种内在联系。

③音乐化还包含诗的语言的音乐化“要做到音韵谐美节奏合拍,而且要满足各种理性的及审美的条件

15.叶芝对象征的分类:叶芝象征主义理论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他把象征分为感性与理性的两类。①所谓“感情的象征“即”只唤起感情的那些象征“,而理性的象征则“只唤起观念或混杂着感情的观念”。②在叶芝看来,单纯感情的象征还缺乏丰富性,单纯理性的象征也不生动,其生命是很短暂的,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象征的无穷魅力。

16.文学性就在文学语言的联系与构造之中:

17.姚斯与伊瑟尔接受美学的区别:①姚斯:作为文学史研究的方法论。主要受伽达默尔的影响,他从更新文学史研究方法的角度提出建立接受美学的主张,其关注的重心是重建历史与美学统一的文学研究方法论,尤其强调文学接受的历史性,并对文学史。②伊瑟尔的理论基础是现象学,其直接思想资源是英伽登的现象主义文学理论,不关注对文学接受作具体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对文本结构内部的阅读反应机制作一般的现象学分析,“反应研究”。

四、辨析

1.辨析《阁楼上的疯女人》男性文学中的两种不真实的女性形象—天使与妖妇:在吉尔伯特和格巴看来,历来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无论是天使还是恶魔,实际上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对女性的歪曲和压抑,这反映出父权制下男性中心主义的根深蒂固和对女性的歧视,贬抑。该书另一方面分析了一些19世纪女性作家的创作,探讨了她们采取的在遵守父权制文学标准方式下向父权制发起挑战的复杂而微妙的写作策略。概而言之,该书不但批判了男权文化下被歪曲和压抑的女性形象,而且以一种新的女权视角重新阅读并阐释了19世纪一些著名女性作家的作品,对女权主义的发展、完善起了重要作用。

2.辨析新的形式的出现就是为了取代旧的形式:

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传统论是与文学史论密切相连的。俄国形式主义否定以佩平、维谢洛夫斯基等人为代表的俄国历史文化学派的文学史观,反对用社会史、思想史、个人传记和心理研究等“外在的”材料代替文学史本身,致力将文学史与社会运动史、作家生平以及作家的心理发展区分开来,强调文学史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那就是文学形式的除旧布新。针对维谢洛夫斯基所谓“新形式的出现是为了解释新的内容”一说,俄国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指出:“新的形式的出现并不是为了表达一种新的内容,而是为了代替已经失去审美特点的旧形式。”这就是说,文学的演变并不像历史文化学派所认为的那样取决于文学内容的变化,而是取决于文学形式的变化,取决于新形式不断取代旧形式的必然性。俄国形式主义的另一重要人物迪尼亚诺夫明确指出文学演变的根本问题在于文学传统的发展,但这必须在文学形式上着眼,它往往体现为文学形式的新旧更替。

3.文学是为政治服务还是经济服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都注意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审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的社会功能高度重视。萨特认为文学创作就要介入社会生活,之所以十分强调文学要为争取自由而斗争,是因为他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现实存在着大量不自由现象异化现象,文学艺术介入社会生活就应当揭露和批判这些不合理,非正义现象,发挥社会批评作用,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

4.弗莱:原型批评理论进行移位:通过转化,运用原型理论,弗莱把一部作品构织成一个由意象组成的叙述表层结构和一个由原型组成的深层结构,并通过原型的零乱的提示去发掘出作品的真正含义。弗莱认为原型不仅可以包容而且可以贯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背景的发展过程;一些表面上没有联系的文本组成部分和描写细节构成了一个或多个原型模式,而这些模式又可以反映作品的叙述和意象表层之下的内容。

5.辨析萨特的“介入说”:

萨特对于文学社会作用的理解集中体现在他的“介入说”中。他认为文学家用文学语言说话,通过自己的写作揭示社会生活,从而干预社会生活,介入社会社会生活。介入说构成了萨特关于文学的社会功能理论的核心,它的具体含义包括:首先,介入说是萨特对文学中“散文”功能的揭示,散文作家有责任以指称性言说的方式介入生活;介入说是萨特强调“行动”的哲学精神在文学上的体现。萨特认为创作就是行动,就是介入社会生活,就是战斗。

介入说充分肯定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否定脱离社会生活的唯美主义理论,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异化现象的批判,体现出改变资本主义现状的愿望和要求,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其局限在于:首先,萨特脱离客观必然性的绝对的个人自由;其次,介入说过分夸大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

6.本体论的两种理解:兰色姆:第一种理解:强调诗(文学作品)本身的本体存在,认为批评应当成为一种客观研究或者内在研究,应当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个封闭的,独立自足的存在物,研究其内部的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运动变化,寻找文学发展的规律性东西。第二种理解:认为诗的本体性来自它可以完美地“复原”世界的存在状态,这一看法与第一点并不吻合。如果文学作品的本体是封闭的、自足的存在物,那么它必然与社会历史,与作者和读者的主观感受,与道德、政治、经济等无关。然而如果文学作品的本体是对“本原世界”的“复原”,那么它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类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

7.传统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传统精神分析:通过分析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语言、行为模式揭示作者的心理和无意识欲望,试图挖掘和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蕴藏的美感经验,变态心理,无意识趋向。新精神分析:注重人的社会性,借助其他哲学或文学理论重新阐释并应用于实践,产生了如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结构主义精神批评,注重探索读者的心理机制和阅读过程,注意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形式结构及其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8.辨析兰色姆的“构架-肌质”理论:兰色姆把诗的构成分为“构架”和“肌质”两部分。他所说的“构架”指的是诗的内容的逻辑陈述,也就是说,构架是诗中可以用散文转述的主题意义或思想内容部分。构架的逻辑与科学论文的逻辑是有区别的,它的作用在作品中负载肌质材料,且远不如科学论文的逻辑那样严谨。而“肌质”则指作品不能用散文转述的部分。肌质是作品中的个别细节,与构架是分立的。显然,对于构架和肌质之间的关系,兰色姆持的是分裂二者的二元论。兰色姆进一步展开他的“构架-肌质”理论,指出,肌质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构架。兰色姆所说的构架和肌质尽管与通常所说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完全等同,但与后者还是大体类似的。“构架-肌质”理论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理论,它把肌质作为文学作品的核心、精华和本质,这时一个明显的错误。此外,它割裂构架与肌质的内在联系,也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


相关文章

  • [西方文艺理论史]思考题(2013)
  • <西方文艺理论史>复习思考题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陈文忠 (2013.9.5) 绪论 1. 西方文论的历史进程可分哪几个阶段? 2. 西方文论的功能形态可分哪几种类型? 3. 为什么说20世纪是"批评的时代" ...查看


  • 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专业课考试内容
  • 北京大学中文系2010年考研专业课考试内容一览表 http://www.zwkao.com 2009年11月11日 05:43 中文考研网 备注: 一.大综合 1.含义:"大综合"特指50分的客观题(填空题.选择题).除 ...查看


  • 论文综述要求及范文
  • 资料一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 ...查看


  • 论文综述要求及范文 1
  • 资料一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 ...查看


  •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教学计划
  • 英语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教学安排 (2009-2010) 课程名称:<二十世纪西方文论> 课 型: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课 课 时:2学时×18(周)= 36学时 教学对象:外国语言学及 ...查看


  •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1
  • 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行于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一.西方文论的源头 西方文论的直接源头是古希腊文论,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论.古希腊 ...查看


  •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1.法国学派:比较文学的主要学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等.早期的法国比较文学家比较注重研究具体的文学事实,把不同国家的文学和作家之间的互相影响作为研究的重点.梵•第根在& ...查看


  • 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基本参考书目推荐
  • 北京大学中文系考研基本参考书目推荐 古代文学书目 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 褚斌杰等<中国文学史纲要>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周先慎<中国文学十五讲> 上海 ...查看


  • 西方文论选读
  • II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0 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当代西方文论的发展概况及其规律. 二. 课程内容 0.1两大主潮: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0.2两次转移:从作家到作品和从作品到读者接受. 0.3两个转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