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

1.山东省沂水县院东头镇初级中学

袁中淑

1

牛臣亮

2

276400;2.山东省沂水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276400

从9方面深入浅出地总结了如何较好地开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即:探究问题的提出、作出假设的过

探究实验的原理、探究活动的准备、探究活动的思路、注意事宜、知识拓展、实验改进、巩固与提高等。程、关键词

探究实验

唾液淀粉酶

馒头块

问题分析

“探究”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成为生物课堂学习的核心活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消化和吸收》就是一节探究活动课,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在本节既了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通过这个探究实验,解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又懂得了食物中的淀粉是在口腔内进行初步消化的,以及淀粉消化的中间产物为什么是麦芽糖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此实验也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探究实验技能之一。现将本实验在探究过程中的步骤归纳如下:1

探究问题的提出

——“取一块馒头放到利用教科书中的引言—

口中咀嚼,口腔中的馒头要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与唾液的混合。细细品尝这时的馒头,你能尝出什么味道?”引导学生思考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有了甜味?由此提出——“馒头变甜与什么有关?”本节课探究的问题—2

作出假设的过程

学生作出的假设有很多。有的学生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有关(或无关);有的学生假设馒头变甜与舌的搅拌有关(或无关);有的学生假设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或无关)等等。此时,教师应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假设进行探究,切不可越俎代庖。3

探究实验的原理

99%为水分,在人的唾液中,其余是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和少量的无机物(如钠、钾、钙)等。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根据淀粉遇碘变成蓝色的特性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4探究活动的准备(1)材料的处理

B、C三小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

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一种对照。也可用捣碎的旺仔小馒头,实验用时更短,实验效果更佳。

(2)唾液的收集

收集唾液有如下2种方法:

①用凉开水漱口,用舌尖抵在下颌门齿的下方约3min;将下唇搁在一小烧杯口上,唾液就会沿着下唇流入烧杯中。

②用凉开水漱口后,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min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5

探究活动的思路

①馒头变甜是食物中的哪种成分发生了变化?在口腔中有哪些因素使食物发生了变化?

②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它们各起什么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如果有关,作用?

③你用什么方法来检验淀粉的存在?④怎样模拟人体口腔的环境,为实验创造适宜的条件?

⑤你设计的实验变量是什么?你打算怎样设计对照实验?

(唾液的有无。第1支试管:馒头碎屑加2mL唾液充分搅拌;第2支试管:馒头碎屑加2mL清水充分搅拌;第3支试管:馒头块加2mL唾液不)搅拌。

为了让学生便于记录、区分3支试管内的物质及滴加碘液后的现象,可设计如表格1的形式。

《教学仪器与实验》第27卷2011年第11期

·21·

表1

试管号码123

加入物质馒头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馒头碎屑+2mL清水,充分搅拌馒头块+2mL唾液,不搅拌

温度(℃)

时间

滴碘液

后现象

说明原因

消化的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影响实验效果。时间过长,容易造成拖堂,影响下一节上课。另外,馒头的取用量也是影响实验用时的重要因素。一般取用半粒玉米大小的馒头块。若用旺仔小馒头做实验,取用五分之一即可。7

知识拓展

(1)为什么有一些学生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①试管内放入的馒头太多,淀粉酶未将馒头滴加碘液后变成了蓝色。全部消化,

②向试管内加入的唾液量过少,或者取的不是唾液,不能充分地将馒头消化。

③水浴时间太短,没能使馒头充分地消化。④水浴温度太高,破坏了酶的特性,淀粉酶对馒头失去了催化作用;或者温度太低,不能充分地发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馒头未能得到充分的消滴加碘液后变成了蓝色。化,

(2)关于将3支试管进行水浴处理,可以启发学生想出更加简捷的办法。如人体的体温约为37℃,可以尝试用手握住试管来保温,等等。8

实验改进

还可通过制备淀粉纸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方法步骤如下:

(1)制备淀粉浆糊

取1g干淀粉,加清水100mL,调和均匀,搅拌制成浆糊,冷却后备用。如果没有烧杯等玻煮沸,

璃器材,可用干净的小锅代替。

(2)制备淀粉纸

把滤纸(或白报纸)放入浆糊中浸湿,捞起,贴在干净的玻璃或其他物体的平面上,晾干后揭贮存备用。下,

(3)分别用唾液和清水浸湿淀粉纸

实验时,取大小相同的淀粉纸条两个,其中一个用唾液完全浸湿,另一个用清水完全浸湿(作为对照)。

(4)保湿,恒温5min

将上述两纸条分别放入两个小塑料袋中,作好标记,折住袋口。将塑料袋放进37℃左右恒温箱中(其他方法也可)。

(5)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

取出两纸条,分别滴加碘液,浸润两纸条。此时可以看到,用清水浸湿过的纸条变成了蓝色,而用唾液浸湿过的纸条没有变成蓝色。

37℃水浴10min37℃水浴10min37℃水浴10min

6探究活动的注意事宜(1)馒头块的预处理

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应尽量将馒头块处理

在短时间内唾液淀得又碎又小。若馒头块过大,

粉酶只消化馒头块的表层部分,滴加碘液后,由于在振荡摇匀时,未馒头块的内部还未来得及消化,

被消化的馒头块遇碘液变成蓝色而影响实验效果。使用捣碎的旺仔小馒头,效果会更好。

(2)唾液的收集

取唾液时,一定让学生用凉开水把口腔漱干净,切勿从咽喉处吐出粘液(因为这里的粘液不是唾液以免因口腔内的杂物混入唾液影响实验效而是痰),

果。许多学生由于在课堂上过度紧张而取不出唾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多想美味佳肴,或者在学生液,

山楂等水果,促进唾液的分泌。为了缩面前放些杏、

短实验的时间,也可让学生在课前取好唾液。

(3)试管编号

在实验中为防止3支试管混淆,可将3支试2、3或A、B、C,把签号贴在离管口管分别编号1、2cm处。

(4)温度的控制

温度要控制在37℃范围内。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在37℃上下对淀粉的催化作用最强。温度过高可引起淀粉酶(淀粉酶属于蛋白质类)变性,酶将被破坏;温度过低,会影响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控制温度的方法是,将3支试管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采用水浴加热或者随时添加热水,温度计下端的水银球不能触及烧杯壁和杯底,读数时眼睛的视线应与温度计上的刻度线持平。也可将3支试管放在37℃的恒温箱中。

(5)水浴的时间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为5~10min为宜。时间过短,淀粉消化不彻底,不能全部转化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未

·22·

EducationalEquipmentAndExperimentVol.27,No.11,2011

(6)实验结果分析及总结

用唾液浸湿过的纸条没有变成蓝色,是由于纸条上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的缘故。用清水浸湿过的纸条变成了蓝色,是因为纸条上的淀粉未被分解而遇碘液变成蓝色。

本实验中的前两步骤须提前一两天进行。该探究实验经过改进有如下优点:

①余下的淀粉纸可长期贮存备用,节约了实验材料。

②因为淀粉纸上的淀粉含量较少,所以实验用时较短,不到10min就完成了,并且实验效果对比十分明显。

③该实验用到的器材较少,操作起来特别方便,所以非常适合初中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探

究活动。9

巩固与提高

探究活动结束后,为了强化学习效果,可通过如下习题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1)淀粉的消化是从发生的变化是,最终在

变成了

开始的,在这里

,部分淀粉变成了

(2)有A、B、C、D四种消化液,它们都不是肠B两种消化液都能消化淀粉,C、D均不液。A、

但C消化液能使蛋白质得到初步消化。在A、能,

B两种消化液中,适量地加入D消化液后,可促进B消化液消化脂肪,但A消化液不能消化脂肪。B、C、D分别是什么?则A、

(收稿日期:2011-05-23)

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314000

浙江省嘉兴三中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从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精

心准备实验和提高学生实验解题能力三方面,对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新课程

化学实验教学

探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化学新课程更凸显了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现对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一探讨。1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化学教育家戴安邦教授曾说过:“在化学教育中强调化学实验,无论如何都不会过分。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可见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丰富的场所。

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

实践证明,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内驱力,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取化学学习积累感性经验,有利于学所必须的直观感性知识,

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基础理论和化学原理,并能帮助学生应用、检验和巩固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动手能力和分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析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训练

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化学实验教学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由此可见,

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有效的学习方式。2

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

(1)领会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变化,切实重视实验教学

现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变化是强调了三维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而化学实验教学恰恰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的化学实验在教材编排上有重大变化,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分散的形式:将化学、《化学2》、实验按照知识点分类分散在《化学1》

《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等模块的相应课程内容中。另一种是集中的形式:将化学实——《实验化学》进验作为一个单独的课程模块—

行集中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这

《教学仪器与实验》第27卷2011年第11期

·23·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

1.山东省沂水县院东头镇初级中学

袁中淑

1

牛臣亮

2

276400;2.山东省沂水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276400

从9方面深入浅出地总结了如何较好地开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即:探究问题的提出、作出假设的过

探究实验的原理、探究活动的准备、探究活动的思路、注意事宜、知识拓展、实验改进、巩固与提高等。程、关键词

探究实验

唾液淀粉酶

馒头块

问题分析

“探究”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成为生物课堂学习的核心活动。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消化和吸收》就是一节探究活动课,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在本节既了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通过这个探究实验,解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又懂得了食物中的淀粉是在口腔内进行初步消化的,以及淀粉消化的中间产物为什么是麦芽糖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此实验也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探究实验技能之一。现将本实验在探究过程中的步骤归纳如下:1

探究问题的提出

——“取一块馒头放到利用教科书中的引言—

口中咀嚼,口腔中的馒头要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与唾液的混合。细细品尝这时的馒头,你能尝出什么味道?”引导学生思考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有了甜味?由此提出——“馒头变甜与什么有关?”本节课探究的问题—2

作出假设的过程

学生作出的假设有很多。有的学生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有关(或无关);有的学生假设馒头变甜与舌的搅拌有关(或无关);有的学生假设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或无关)等等。此时,教师应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假设进行探究,切不可越俎代庖。3

探究实验的原理

99%为水分,在人的唾液中,其余是唾液淀粉酶、溶菌酶和少量的无机物(如钠、钾、钙)等。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根据淀粉遇碘变成蓝色的特性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4探究活动的准备(1)材料的处理

B、C三小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

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一种对照。也可用捣碎的旺仔小馒头,实验用时更短,实验效果更佳。

(2)唾液的收集

收集唾液有如下2种方法:

①用凉开水漱口,用舌尖抵在下颌门齿的下方约3min;将下唇搁在一小烧杯口上,唾液就会沿着下唇流入烧杯中。

②用凉开水漱口后,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min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5

探究活动的思路

①馒头变甜是食物中的哪种成分发生了变化?在口腔中有哪些因素使食物发生了变化?

②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它们各起什么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如果有关,作用?

③你用什么方法来检验淀粉的存在?④怎样模拟人体口腔的环境,为实验创造适宜的条件?

⑤你设计的实验变量是什么?你打算怎样设计对照实验?

(唾液的有无。第1支试管:馒头碎屑加2mL唾液充分搅拌;第2支试管:馒头碎屑加2mL清水充分搅拌;第3支试管:馒头块加2mL唾液不)搅拌。

为了让学生便于记录、区分3支试管内的物质及滴加碘液后的现象,可设计如表格1的形式。

《教学仪器与实验》第27卷2011年第11期

·21·

表1

试管号码123

加入物质馒头碎屑+2mL唾液,充分搅拌馒头碎屑+2mL清水,充分搅拌馒头块+2mL唾液,不搅拌

温度(℃)

时间

滴碘液

后现象

说明原因

消化的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影响实验效果。时间过长,容易造成拖堂,影响下一节上课。另外,馒头的取用量也是影响实验用时的重要因素。一般取用半粒玉米大小的馒头块。若用旺仔小馒头做实验,取用五分之一即可。7

知识拓展

(1)为什么有一些学生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①试管内放入的馒头太多,淀粉酶未将馒头滴加碘液后变成了蓝色。全部消化,

②向试管内加入的唾液量过少,或者取的不是唾液,不能充分地将馒头消化。

③水浴时间太短,没能使馒头充分地消化。④水浴温度太高,破坏了酶的特性,淀粉酶对馒头失去了催化作用;或者温度太低,不能充分地发挥淀粉酶的催化作用,馒头未能得到充分的消滴加碘液后变成了蓝色。化,

(2)关于将3支试管进行水浴处理,可以启发学生想出更加简捷的办法。如人体的体温约为37℃,可以尝试用手握住试管来保温,等等。8

实验改进

还可通过制备淀粉纸来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方法步骤如下:

(1)制备淀粉浆糊

取1g干淀粉,加清水100mL,调和均匀,搅拌制成浆糊,冷却后备用。如果没有烧杯等玻煮沸,

璃器材,可用干净的小锅代替。

(2)制备淀粉纸

把滤纸(或白报纸)放入浆糊中浸湿,捞起,贴在干净的玻璃或其他物体的平面上,晾干后揭贮存备用。下,

(3)分别用唾液和清水浸湿淀粉纸

实验时,取大小相同的淀粉纸条两个,其中一个用唾液完全浸湿,另一个用清水完全浸湿(作为对照)。

(4)保湿,恒温5min

将上述两纸条分别放入两个小塑料袋中,作好标记,折住袋口。将塑料袋放进37℃左右恒温箱中(其他方法也可)。

(5)加碘液,观察实验现象

取出两纸条,分别滴加碘液,浸润两纸条。此时可以看到,用清水浸湿过的纸条变成了蓝色,而用唾液浸湿过的纸条没有变成蓝色。

37℃水浴10min37℃水浴10min37℃水浴10min

6探究活动的注意事宜(1)馒头块的预处理

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应尽量将馒头块处理

在短时间内唾液淀得又碎又小。若馒头块过大,

粉酶只消化馒头块的表层部分,滴加碘液后,由于在振荡摇匀时,未馒头块的内部还未来得及消化,

被消化的馒头块遇碘液变成蓝色而影响实验效果。使用捣碎的旺仔小馒头,效果会更好。

(2)唾液的收集

取唾液时,一定让学生用凉开水把口腔漱干净,切勿从咽喉处吐出粘液(因为这里的粘液不是唾液以免因口腔内的杂物混入唾液影响实验效而是痰),

果。许多学生由于在课堂上过度紧张而取不出唾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多想美味佳肴,或者在学生液,

山楂等水果,促进唾液的分泌。为了缩面前放些杏、

短实验的时间,也可让学生在课前取好唾液。

(3)试管编号

在实验中为防止3支试管混淆,可将3支试2、3或A、B、C,把签号贴在离管口管分别编号1、2cm处。

(4)温度的控制

温度要控制在37℃范围内。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在37℃上下对淀粉的催化作用最强。温度过高可引起淀粉酶(淀粉酶属于蛋白质类)变性,酶将被破坏;温度过低,会影响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控制温度的方法是,将3支试管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采用水浴加热或者随时添加热水,温度计下端的水银球不能触及烧杯壁和杯底,读数时眼睛的视线应与温度计上的刻度线持平。也可将3支试管放在37℃的恒温箱中。

(5)水浴的时间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为5~10min为宜。时间过短,淀粉消化不彻底,不能全部转化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未

·22·

EducationalEquipmentAndExperimentVol.27,No.11,2011

(6)实验结果分析及总结

用唾液浸湿过的纸条没有变成蓝色,是由于纸条上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的缘故。用清水浸湿过的纸条变成了蓝色,是因为纸条上的淀粉未被分解而遇碘液变成蓝色。

本实验中的前两步骤须提前一两天进行。该探究实验经过改进有如下优点:

①余下的淀粉纸可长期贮存备用,节约了实验材料。

②因为淀粉纸上的淀粉含量较少,所以实验用时较短,不到10min就完成了,并且实验效果对比十分明显。

③该实验用到的器材较少,操作起来特别方便,所以非常适合初中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探

究活动。9

巩固与提高

探究活动结束后,为了强化学习效果,可通过如下习题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1)淀粉的消化是从发生的变化是,最终在

变成了

开始的,在这里

,部分淀粉变成了

(2)有A、B、C、D四种消化液,它们都不是肠B两种消化液都能消化淀粉,C、D均不液。A、

但C消化液能使蛋白质得到初步消化。在A、能,

B两种消化液中,适量地加入D消化液后,可促进B消化液消化脂肪,但A消化液不能消化脂肪。B、C、D分别是什么?则A、

(收稿日期:2011-05-23)

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314000

浙江省嘉兴三中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从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精

心准备实验和提高学生实验解题能力三方面,对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关键词

新课程

化学实验教学

探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高中化学新课程更凸显了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现对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一探讨。1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化学教育家戴安邦教授曾说过:“在化学教育中强调化学实验,无论如何都不会过分。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可见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丰富的场所。

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

实践证明,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内驱力,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取化学学习积累感性经验,有利于学所必须的直观感性知识,

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基础理论和化学原理,并能帮助学生应用、检验和巩固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动手能力和分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析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训练

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化学实验教学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由此可见,

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有效的学习方式。2

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

(1)领会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变化,切实重视实验教学

现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变化是强调了三维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而化学实验教学恰恰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的化学实验在教材编排上有重大变化,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分散的形式:将化学、《化学2》、实验按照知识点分类分散在《化学1》

《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等模块的相应课程内容中。另一种是集中的形式:将化学实——《实验化学》进验作为一个单独的课程模块—

行集中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这

《教学仪器与实验》第27卷2011年第11期

·23·


相关文章

  • 七下生物实验题全(人教版)
  • 21页 科学方法 可以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J的能量 探究的问题:一颗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 做出假设:花生油就是来自花生的.花生的能量一定也很多. 制定和实施计划:使用一个如 ...查看


  • 消化和吸收案例
  •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人教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⒈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⒉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运用 ...查看


  •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
  • - 1 -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 2010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1.(5分)下面是某合作小 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玻璃缸,分别 标记A.B ②在A缸中加入500ml池塘水,B缸 ...查看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生物第二章练习题
  • 1.下列营养物质中,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而且人体的需要 量也很小,但它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该物质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 2.长期以精米.精面为主食而又少吃水果.蔬菜的人,唇和口腔易溃疡(俗称&q ...查看


  • 初中生物几例实验设计的改进与创新
  • 初中生物几例实验设计的改进与创新 保基中学:杨勇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学科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形成学生科学探 ...查看


  • 2014--2015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 2014--2015生物七年级(下)期中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 , 共 50分 ) 01 [ A ] [ B ] [ C ] [ D ] 06 [ A ] [ B ] [ C ] [ D ] 11 [ A ...查看


  • 浅谈初中生物观察实验直观教学的重要性--龚祥仙
  • 浅谈初中生物观察实验直观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通过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实验过程中的直观教学 ...查看


  • 七年级生物暑假作业
  • 七年级生物暑假作业 一.生物探究方法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表达交流 2.调查观察法(明确调查 和 .调查观察需要的时间也较长. 3.模拟实验法(当无法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模拟实验的 或实验的 ...查看


  • 2014年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 七年级下册生物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友情提示:亲爱的同学们,认真答题!祝你考试成功! 说明:1.本试题共分为Ⅰ.Ⅱ两卷.第卷Ⅰ卷为选择题,请将答案选出后填写到答题纸上,第Ⅱ卷 为非选择题,请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的相应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