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

——SECI模型简介

关于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概念,黎加厚教授在《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一文中,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入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1]:

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对知识的分类,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权威分类是经合组织关于知识的4W分类。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报告中,将知识划分为四种类型:

(1) 知道是什么(Know-What)-关于事实的知识;

(2) 知道为什么(Know-Why)-关于自然原理和科学的知识;

(3) 知道怎么做(Know-How)-关于如何去做的知识;

(4) 知道谁有知识(Know-Who)-知道谁拥有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根据知识获取的方式,知识管理理论进一步将上述知识的分类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四种类型的知识中,前两类知识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和学习,属于显性知识,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和学习。后两类知识通常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的知识,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往往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易通过语言和文字等传播方式来学习,属于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所知超过所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实践与体验才可获得。

黎教授又进一步解释并强调了隐性知识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性: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划分是知识管理理论对人类知识认识的深化。它研究了人们隐含在头脑中的经验、体会、直觉、诀窍等知识的价值与转化、学习的规律,揭示出隐性知识是当今世界上个人、组织、乃至国家竞争和成功的关键。为什么同样按照菜谱做菜,不同的厨师做出的口味相差甚远?为什么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知道物理、化学、微电子、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原理(显性知识),但是在芯片制造、药物生产等方面却只有少数国家远远超在前面?

隐性知识与人的社会活动、科学实践相关,存在于员工、师生、社会全体成员的头脑或组织的结构和文化中。对任何一个组织,隐性知识的数量和重要性远远大于显性知识,是“知识资产的冰山下部”。知识管理理论特别强调通过隐性知识显性化与编码化、协作学习和工作、头脑风暴、知识共享等多种方法使每一个组织成员的隐性知识汇集为组织的知识资本,以转化为组织的生产力。

他又进一步强调说明当前的学习应该要注重隐性知识的学习: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社会对下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强调加强学习者隐性知识的学习。由于隐性知识不能够像显性知识一样通过知识的记忆来学习,而是需要学习者亲身参与活动中获得个体的主观体验和积累,因此,研究型学习、协作学习、在做中学等体验学习教学模式兴起,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潮流。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构成知识的不可分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将获得显性知识的讲授与记忆的学习方法和获得隐性知识的体验型学习方法结合起来。在我国,由于过去比较注重传授型教学而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不够,目前的教改需要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型学习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应用也应有观念和方向上的改变:从过去主要传授和呈现显性知识,以课件制作为中心的思路,需要进一步加强以辅助学生进行体验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协作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为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

而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方面参考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和竹内红高1995年提出的SECI模型:如下图[2]

他们认为知识创新的过程就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作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群化或社会化(Socialization),即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是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是属于个体之间隐性知识的共享。而获取隐性知识的关键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而不是语言。经验共享”是这个转化过程的关键,而它又是通过组织成员之间的共同活动来实现的。如老师傅带徒弟的过程就是实现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分享经验形成共有思维模式和技能的过程。

外化(Externalization),即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阐释和发展包含于隐性知识中的概念,把隐性知识表达出来形成显性知识,供个人和组织共享交流,这一过程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来实现。

融合或组合化(Combination),即显性知识到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对不同的显性知识进行组合,将清晰孤立的知识组合成复杂、系统的显性知识体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构建模型和范式。另外我正在写的这篇综述也可以看成是组合化过程。

内化(Internalization),即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外在的显性知识成为个人知识的一部分基础,同时成为组织资产的一部分。通过从做中学,将一些明晰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经验。

尽管SECI模型最早是应用于管理领域,但是目前有很多其他领域对此进行探索研究,最近也有人对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往往忽视了隐性知识的学习,导致了教育培养出许多畸形的人才。同时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传递和知识转化的双重过程,说明SECI模型在教学过程的使用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探索[3]。

[1] 东行记: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http://www.jeast.net/old/000146.html 2003.10.17

[2] 范道尽,郭瑜桥.对SECI知识创造模型的改进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J).2008(04)

[3] 崔金英,范云欢.SECI模型对教育教学的启示:文教资料(J).2008(12)

——SECI模型简介

关于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概念,黎加厚教授在《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一文中,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入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1]:

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对知识的分类,目前学术界公认的权威分类是经合组织关于知识的4W分类。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报告中,将知识划分为四种类型:

(1) 知道是什么(Know-What)-关于事实的知识;

(2) 知道为什么(Know-Why)-关于自然原理和科学的知识;

(3) 知道怎么做(Know-How)-关于如何去做的知识;

(4) 知道谁有知识(Know-Who)-知道谁拥有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根据知识获取的方式,知识管理理论进一步将上述知识的分类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四种类型的知识中,前两类知识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和学习,属于显性知识,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和学习。后两类知识通常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的知识,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往往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易通过语言和文字等传播方式来学习,属于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所知超过所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实践与体验才可获得。

黎教授又进一步解释并强调了隐性知识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性: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划分是知识管理理论对人类知识认识的深化。它研究了人们隐含在头脑中的经验、体会、直觉、诀窍等知识的价值与转化、学习的规律,揭示出隐性知识是当今世界上个人、组织、乃至国家竞争和成功的关键。为什么同样按照菜谱做菜,不同的厨师做出的口味相差甚远?为什么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知道物理、化学、微电子、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原理(显性知识),但是在芯片制造、药物生产等方面却只有少数国家远远超在前面?

隐性知识与人的社会活动、科学实践相关,存在于员工、师生、社会全体成员的头脑或组织的结构和文化中。对任何一个组织,隐性知识的数量和重要性远远大于显性知识,是“知识资产的冰山下部”。知识管理理论特别强调通过隐性知识显性化与编码化、协作学习和工作、头脑风暴、知识共享等多种方法使每一个组织成员的隐性知识汇集为组织的知识资本,以转化为组织的生产力。

他又进一步强调说明当前的学习应该要注重隐性知识的学习: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社会对下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强调加强学习者隐性知识的学习。由于隐性知识不能够像显性知识一样通过知识的记忆来学习,而是需要学习者亲身参与活动中获得个体的主观体验和积累,因此,研究型学习、协作学习、在做中学等体验学习教学模式兴起,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潮流。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构成知识的不可分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将获得显性知识的讲授与记忆的学习方法和获得隐性知识的体验型学习方法结合起来。在我国,由于过去比较注重传授型教学而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不够,目前的教改需要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型学习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应用也应有观念和方向上的改变:从过去主要传授和呈现显性知识,以课件制作为中心的思路,需要进一步加强以辅助学生进行体验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协作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为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

而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方面参考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和竹内红高1995年提出的SECI模型:如下图[2]

他们认为知识创新的过程就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作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群化或社会化(Socialization),即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是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是属于个体之间隐性知识的共享。而获取隐性知识的关键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而不是语言。经验共享”是这个转化过程的关键,而它又是通过组织成员之间的共同活动来实现的。如老师傅带徒弟的过程就是实现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分享经验形成共有思维模式和技能的过程。

外化(Externalization),即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阐释和发展包含于隐性知识中的概念,把隐性知识表达出来形成显性知识,供个人和组织共享交流,这一过程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来实现。

融合或组合化(Combination),即显性知识到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对不同的显性知识进行组合,将清晰孤立的知识组合成复杂、系统的显性知识体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构建模型和范式。另外我正在写的这篇综述也可以看成是组合化过程。

内化(Internalization),即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外在的显性知识成为个人知识的一部分基础,同时成为组织资产的一部分。通过从做中学,将一些明晰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经验。

尽管SECI模型最早是应用于管理领域,但是目前有很多其他领域对此进行探索研究,最近也有人对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往往忽视了隐性知识的学习,导致了教育培养出许多畸形的人才。同时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传递和知识转化的双重过程,说明SECI模型在教学过程的使用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探索[3]。

[1] 东行记:关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http://www.jeast.net/old/000146.html 2003.10.17

[2] 范道尽,郭瑜桥.对SECI知识创造模型的改进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J).2008(04)

[3] 崔金英,范云欢.SECI模型对教育教学的启示:文教资料(J).2008(12)


相关文章

  • 隐性知识显性化
  • 目录 [隐藏] 1 什么是隐性知识显性化 2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模式 3 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障碍 4 隐性知识显性化存在的风险及规避 4.1 隐性知识显性化存在的风险 4.2 风险规避 5 隐性知识显性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编辑] 什么是隐 ...查看


  • 知识创新型企业
  • 知识创新型企业 被誉为"知识创造理论之父"的著名日本管理学者野中郁次郎在他被称为" 日本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管理学著作 "的<知识创新型企业>( <创造知识的企业:日美企业持续创新的动力 ...查看


  • 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_从知识层面认识管理
  • 政策与管理研究 Policy&ManagementResearch 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从知识层面认识管理! 王众托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116024) 摘要本文从管理过程中所使用和创造的知识特点,来探讨管理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的 ...查看


  • 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 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成为信息时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社会性软件在提高人们网络交流能力的同时能够促进个人知识管理.本文将简要介绍社会性软件与个人知识管理,从三个纬度分析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 ...查看


  •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分析
  •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路径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用函数的方法寻找组织企业在核心竞争力形成过程中,组织中组织学习对核心竞争力起到推动作用.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组织内部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并且最终上升形成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查看


  • 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联盟中创新过程模型研究
  • 2010年第16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andTechnologyManagementResearch 2010No.16 文章编号:1000-7695(2010)16-0164-04 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联盟中创新过程模型研究 沈 ...查看


  • 企业的知识资源与信息管理的区别 ?
  • 企业的知识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企业知识资源是赋予并表现企业个性的资源.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知识资源,不同企业的知识资源形成各自独有的文化氛围,表现出不同的企业个性和特征. (2)知识资源是市场交换性较低的资源.因为知识资源经常是某 ...查看


  •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查看


  • 第4专题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
  • 第4专题 生物的遗传.变异.进化 考纲盘点 1.遗传的物质基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基因的概念: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人类基因组研究. 2.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3.性别决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