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鉴别诊断_(32个病症)

1 中医痞满鉴别诊断:

1.1 痞满与胃痛: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然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胃脘部可有压痛,而胃痞起病较缓,压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此患者无明显胃脘部疼痛,故属痞满。

1.2 痞满与结胸:两者病位皆在脘部,然结胸以心下至小腹硬满而同,拒按为特征;痞满则在心下胃脘,以满而不痛,手可按压,触之无形为特点。该患者胃脘、腹部柔然,压之不

1.3 痛,不属结胸。

1.4 痞满与鼓胀:二者均有胀满感,鼓胀以腹部外形胀大如鼓为特征,胃痞则自觉满闷,外无胀大之形;鼓胀病位在大腹,或有形或无形,胃痞病在胃脘,均为无形;鼓胀按之腹皮急,胃痞按之柔软。

1.5 痞满与胸痺心痛:胃痞常伴有胸膈满闷,胸痺偶有脘腹不舒,但二者有病在心胸和病在胃脘之不同,可予区别。胸痺心痛属胸阳痹阻,心脉瘀阻,心脉失养为患,以胸痛,胸闷,短气为主症,伴有心悸、脉结代等症状;胃痞系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所致,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多伴饮食减少,得食则胀,嗳气则舒等症状。

2 胁痛鉴别诊断:

2.1 胁痛与悬饮:悬饮可表现为胁肋疼痛、但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肋胀痛、持续不已伴咳嗽、咳痰、呼吸疼痛时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2.2 胁痛与胸痛:胸痛以胸部胀痛为主,可涉及胁肋部,常伴有胸闷不舒,心悸短气,咳嗽喘息,痰多等心肺病证候;胁痛部位在一侧或两侧胁肋部胀痛或窜痛为主,常伴口苦、目眩等肝胆病症状。

2.3 胁痛与胃脘痛:胃脘痛部位在上腹中部胃脘处,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

3 黄疸的鉴别诊断:

3.1 黄疸与萎黄:黄疸的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

为湿滞脾胃、肝胆疏泄,胆汁外溢;其主症为目黄、身黄、小便黄。萎黄之病因与飢饱劳倦、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特征是双目不黄,常伴有眩晕、气短、心悸等症。

3.2 阳黄与阴黄的鉴别诊断: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

予以鉴别。阳黄以皮肤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弦数。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阴黄面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伴纳少、乏力、舌淡、脉迟或细缓。

4 积聚的鉴别诊断:

4.1 积聚与痞满:痞满是指腹部痞塞不通,满闷不舒,系自觉症,而无块

状扪及。积聚是指腹内有结块,或痛或胀,不仅是自觉症状,而且有结块扪及。

4.2 症积与瘕聚:症积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

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聚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脏病,病史短病,病情一般较轻。

4.3 积聚与鼓胀:鼓胀以肚腹胀大、鼓之如鼓为特征。其与积聚相同的是

腹内均有积块,但鼓胀的积块多位于胁肋部,且鼓胀除腹内积块外,更有水液停聚,肚腹胀大。而积证腹内无水液停聚,肚腹一般不胀大,腹内积块的部位亦不局限于胁肋部。

5 鼓胀的鉴别诊断:

5.1 鼓胀与水肿:水肿病位多在肌肤,主要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

泛溢肌肤。其症状是先出现眼睑、头面或下肢浮肿,渐次出现四肢及全身浮肿,病情严重时才出现腹部胀大,腹壁无青筋暴露。鼓胀病位在腹部,主要是肝、脾、肾受损,气血水互结于腹中。其症状为腹部胀大,甚则腹大如鼓。初期腹部胀大而按之柔软,逐渐坚硬,以至脐心突,四肢消瘦,皮色苍黄;病情较重时可出现下肢浮肿,甚至全身

浮肿,腹壁多有青筋暴露。

5.2 气鼓、水鼓、血鼓的鉴别:腹部膨胀,嗳气或失气则舒,腹部按之空

空然,叩之如鼓,是为“气鼓”,多属肝郁气滞;腹部胀满膨大,或状如硅腹,按之如囊裹水,常伴下肢浮肿,是为“水臌”多属阳气不振,水湿内停;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腹内积快痛如针刺,面颈部赤丝血娄,是为“血鼓”,多属肝脾血瘀水停。临床上气、血、水三者常三者为患,但各有侧重,掌握上述特点,有助于辨证。

5.3 鼓胀与积证:积证是腹内结块。鼓胀以腹胀大为主症,而积证是以腹

中结块或胀或痛为主症,二者有别。

5.4 鼓胀与痞满:痞满是腹中自觉有胀满感,或虽有胀满而无胀急之象。

鼓胀可兼有胀满,且有胀急之状,病程长且腹内有有形之物。

6 头痛的鉴别诊断:

6.1 头痛与眩晕: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

痛之病因有内伤与内伤两个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6.2 一般头痛与真头痛: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多表现为突发性

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性加重,伴呕吐、抽搐,症重与一般头痛区别。

6.3 头痛与类中风:类中风多见于45岁以上,眩晕反复发作,头痛突然加

重时,常兼半身肢体活动不灵,或舌謇语涩。

7 眩晕的鉴别诊断:

7.1 眩晕与中风:中风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涡斜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者相似,眩晕之甚者亦可扑倒,但无半身不遂、不省人事、口舌歪斜之症,也有部分中风的病人,以眩晕、头痛为其先兆表现,故临证当注意中风与眩晕的区别与联系。

7.2 眩晕与厥证: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征,

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甦醒。严重者可一厥不醒而死亡。眩晕严重者也

可有欲仆或晕旋扑倒的表现,但眩晕病人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7.3 眩晕与痫病: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

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甦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征。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而其发前多有眩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鉴别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8 中风的鉴别诊断:

8.1 中风与口僻:口僻是以口眼歪斜,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

清,而无半身不遂的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的年龄都有发生。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8.2 中风与痉病: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发生时也

可伴昏厥。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昏晕而后可出现抽搐。痉病抽搐时间长,中风抽搐时间短,痉病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症状。

8.3 中风与痿病:痿病以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等类似中风的表现。中风后

半身不遂日久不能恢复,但痿病一般起病较缓,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而中风的肢体瘫痪多起病急,且以偏瘫不遂为主。

8.4 中风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相近,可做脑脊液、眼底检查,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检查无明显异常,局限性脑梗,患者脑脊液压力不高,常在正常范围内,蛋白质含量高。

8.5 中风与厥证:厥证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甦醒,醒后无半身

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而中风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为特征。

8.6 中风与痫病:痫病与中风中脏腑均有卒然昏仆的见症。而痫病为发作

性疾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双目上视,或作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人,且肢体活动多正常,发病以青少年居多。

9 瘿病的鉴别诊断:

9.1 瘿病与瘰癧:可在颈部出现肿块,二者的具体位置与肿块的性质不同,

瘿病的肿块在颈部的 正前方,肿块一般较大。瘰癧的病变部位颈项的两侧或下颌,肿块一般较小,每个约黄豆大小个数多少不等。

9.2 瘿病与消渴: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三消的症状可同时出现,

瘿病中的阴虚火旺证虽有多食易饮,但无多饮多尿,伴有心悸易怒。

9.3 瘿囊与瘿瘤:瘿囊颈前肿块较大,两侧对称,肿块光滑,柔软,主要

病机为痰淤气阻。若日久兼瘀血内阻可局部出现结节。瘿瘤表现颈前肿块偏于一侧,或一侧较大,病情严重,肿块迅速扩大。

10 疟疾的鉴别诊断:

10.1 疟疾与风温发热鉴别,邪在卫分时,可见寒战发热,多伴咳嗽气短,

胸痛等肺系疾病,疟疾则以寒热往来,汗出热退,休做有时为特征。在发病季节,风温多见于冬季,疟疾多发于夏秋季。

10.2 疟疾与淋证发热:淋证初起,于湿热相搏,常见于寒热发热,且兼小

便频急,滴沥刺痛,腰部酸胀等症状。

10.3 寒疟与温疟:虐发寒重热轻,但寒不热者,为偏于寒盛,属于寒疟。

热重寒轻,但热不寒者,为偏于热,为温疟。如高热不退,头痛,惊厥、抽搐,昏迷等症状。

11 十一、心痛的鉴别诊断:

11.1 厥心痛:疼痛时间较短,芳香温通药物可以缓解。通过心电图及心肌

酶谱的变化,可以协助鉴别。

11.2 心痛与胃痛:心痛之不典型者可以表现为胃脘部的剧痛,胃痛多伴有

嗳气、呃逆、呕吐、泛酸、腹胀等胃系症状。

11.3 心痛与胁痛:胁痛疼痛部位以右胁部为主,可有肋缘下压痛,可合并

厌油、黄疸、发热等,常因情志不舒而诱发。胆囊造影、胃镜、肝功能、淀粉酶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12 十二、咳嗽的鉴别诊断:

12.1 咳嗽与喘证:喘证可以兼有咳嗽,但主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

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12.2 咳嗽与肺胀:肺胀常伴有咳嗽症状,但肺胀有久患咳、哮、喘等病证

的病史,除咳嗽症状外,还有胸部膨满,喘逆上气,烦躁心慌,甚至颜面紫暗,肢体浮肿等症,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12.3 咳嗽与肺痈:肺痈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为特征,

病机为热壅血瘀,蕴毒化脓而成。

12.4 咳嗽与肺痨: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其特点是干咳,或痰中带

血,或咳血痰,但尚有低热、盗汗、身体消瘦等主要症状,具有传染性,X 线胸部检查有助鉴别诊断。

13 十三、痺病的鉴别诊断:

13.1 痺病与痿病:痿病以肌肉软弱无力或萎缩为特征,并无疼痛,因肌肉

软弱无力而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痺病以肢体肌肉关节疼痛、酸楚、麻木为特征,因疼痛或关节变形而行动艰难,因行动艰难肌肉少用而渐瘦,但不至瘫痪。鉴别主要看其有无疼痛。

13.2 痺病与痉病: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

14 十四、胃痛的鉴别诊断

14.1 胃痛与胃痞:与胃痛的病位皆在心下,但胃痞以满为患,胸膈满闷,

触之无形,按之不痛为特征;胃痛以疼痛为主,可有压痛。

14.2 胃痛与心痛:心痛多发生于老年,其痛在胸膺部或左前胸,其位置相

对较高,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绞痛,有时剧痛,且痛引肩背及手少阴循行部位,痛势较急,饮食方面一般只与饮酒饱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心悸,短气,汗出,脉结代等心脏病症状;胃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其位置相对较低,疼痛性质多为胀痛、隐痛,痛势一般不剧,其痛与饮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吞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胃肠病症状。

14.3 胃痛与腹痛:腹痛的部位是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为主,常伴腹胀、

腹泻、矢气、大便干结或便秘等症。胃痛在上腹胃脘部,常伴脘闷,嗳气,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之症;

14.4 胃痛与胁痛: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

症状,而胃痛部位在中上腹胃脘部,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

15 十五、心悸的鉴别诊断

15.1 心悸与胸痺心痛:除见心慌不安,脉结或代外,必以心痛为主症,多

呈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恶、闷痛,常因劳累、感寒、饱餐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多呈短暂发作。但甚者心痛剧烈不止,唇甲紫绀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直至晕厥,病情危笃。胸痺心痛常可与心悸合并出现。

15.2 心悸与奔豚: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难经·五十六难》

曰“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称之为肾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故本病与心悸鉴别诊断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本患者可排除此病。

15.3 心悸与卑惵:《证治要诀·怔忡》描述卑惵为“痞塞不欲食,心中常有

所歉,爱处暗室,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卑惵病因为“心血不足”,虽有心慌,一般无促、结、代、疾、迟等脉像出现,是以神志异常为主的疾病,与心悸不难鉴别。本患者神志清楚,故可排除此病

16 十六、痴呆的鉴别诊断:

16.1 痴呆与郁病:郁病是以情志抑郁,情绪不宁,悲伤欲哭,或胸胁胀痛、

易怒、烦躁或咽中如有异物不适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也可见于老年人,尤其是中风过后常并发郁病。郁病无智能变化,而痴呆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伴有生活能力下降或人格障碍。症状典型者不难鉴别。但部分郁病患者常因不愿与外界沟通而被误认为痴呆,取得病人信赖并与之

沟通后,两者亦能鉴别。

16.2 痴呆与癫病:癫病是以沉默寡言、情感淡漠、语无伦次、静而多抑为

特征的疾病,俗称“文痴”,它可因气、血、痰邪或三者互结为患,以成人多见。而痴呆则属智能活动障碍,是以神清呆滞,愚笨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另一方面,痴呆的部分症状可自制,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重痴呆患者与癫病在临床症候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难以区分。CT 、MRI 检查有助于鉴别。

16.3 痴呆与健忘:健忘是指记忆力差,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但神识如常,

明晓事理,善忘而告知可晓。而痴呆则是以神情呆滞,或神志恍惚,告知不晓为主要表现,其不知前事或问事不知等表现,与健忘之“善忘前事”有根本区别。痴呆根本不晓前事,而健忘则晓其事却易忘。健忘可以是痴呆的早期临床表现,这时可不予鉴别。由于外伤、药物所致健忘,一般经治疗后可以恢复。CT 、MRI 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17 十七、厥证的鉴别诊断:

17.1 厥证与痫病:常有先天因素,或有头部外伤史,以青少年为多见。痫

之重者亦为突然昏仆,不知人事,发作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嚎叫,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小便失禁等。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类似,甦醒缓解后如常人。此外,还可作脑电图检查以资鉴别。

17.2 厥证与中风: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素有肝阳亢盛病史,中脏腑者,

突然昏仆,并伴有口舌 斜、瘫痪失语等症,神昏时间较长,甦醒后有瘫痪、失语等后遗症。

17.3 厥证与昏迷: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危重证候。一般来

说发生较为缓慢,常有原发病存在,有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一旦昏迷后,持续时间较长,恢复较难,甦醒后原发病仍然存在。

17.4 厥证与眩晕:眩晕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站立,耳鸣

为特征,但无神志异常的表现。

18 十八、痫病鉴别诊断:

18.1 痫病与中风病:本病重证与中风病均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的主症,

但本病无半身不遂、口眼 斜等后遗症;而中风病亦无本病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病作怪叫等症,临床上不难区别。

18.2 痫病与厥证:厥证除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主症外,还有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而无痫病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病作怪叫。

18.3 痫病与痉病:该病除四肢抽搐与痫病相似外,其他症均不相同,且多

无自然恢复者。

19 十九、胸痺的鉴别诊断

19.1 胸痺与悬饮:悬饮、胸痺均有胸痛,但胸痺为当胸闷痛,并可向作肩

或左肩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伴有咳嗽,咯痰等肺系症候。

19.2 胸痺与胃脘痛: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

部位相近。胸痺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但胸痺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有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

19.3 胸痺与真心痛:真心痛乃胸痺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

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症候。

20 二十、水肿鉴别诊断:

20.1 水肿与鼓胀: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

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晄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20.2 水肿之阳水与阴水:水肿可分为阳水和阴水。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

毒、水湿。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

继级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风水、皮水多属此类。阴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发病缓慢,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正水、石水多属此类。

21 二十一、淋证鉴别诊断:

21.1 淋证与癃闭: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但淋证尿频而尿

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但癃闭复感湿热,常可并发淋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癃闭。

21.2 血淋与尿血: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 红赤,甚至溺出纯血等

症状。其鉴别要点是有无尿痛。尿血多无疼痛之感,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通者为尿血。

21.3 膏淋与尿浊:膏淋与尿浊在小便浑浊症状上相似,但后者在排尿时无

疼痛涩滞感,可资鉴别。

21.4 六种淋证:六种淋证均有小便频涩,滴沥刺痛,小便拘急隐痛。此外

各种淋证又有不同的特殊表现。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时灼痛,或伴有发热,腰痛拒按。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血淋为溺血而痛。膏淋证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漓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22 二十二、癃闭的鉴别诊断

22.1 癃闭与淋证:癃闭与淋证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皆有排尿困难,点滴

不畅的证候。但癃闭无尿道刺痛,每日尿量少于正常,甚或无尿排出,而淋证则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而每日排尿量正常。 22.2 癃闭与水肿:癃闭与水肿临床都表现为小便不利,小便量少,但水肿

时体内水液潴留,泛滥与肌肤,引起头目、眼睑、四肢浮肿,甚者伴有胸、腹水,并无水蓄膀胱之证候,而癃闭多不伴有浮肿,部分患者还兼有小腹胀满膨隆,小便欲解不能,或点滴而出的水蓄膀胱之证,

可资鉴别。

22.3 癃闭与关格:二者主症都有小便量少或闭塞不通,但关格常由水肿、

淋证、癃闭等经久不愈发展而来,时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症,常伴有皮肤瘙痒、口中尿味,四肢搐搦,甚或昏迷等症状。而癃闭不伴有呕吐,部分病人有水蓄膀胱之证候,依次可资鉴别。但癃闭进一步恶化,可转变为关格。故癃闭病情轻于关格。

23 二十三、遗精的鉴别诊断:

23.1 遗精与早泄:遗精是指没有进行性交的情况下,精液流出,而早泄是

性交时精液过早泄出,而影响性生活。

23.2 . 遗精与走阳:走阳是指性交时,精泄不止。遗精是没有同房而精液流

出,两者不难鉴别。

23.3 遗精与精浊:两者都是尿道有白色分泌物流出,流出物均来自于精室。

但精浊常在大便时排尿终了时发生,尿道口有米泔样或糊状分泌物溢出,并伴有茎中作痒做痛,而遗精多发生于梦中或情欲盟动时,不伴有疼痛。

24 二十四、虚劳鉴别诊断:

25 虚劳与肺痨:肺痨系正气不足而被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传染

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无传染性,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机,分别出现气、血、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

26 与其他疾病的虚证鉴别:

26.1 一是:虚劳的各种证候,均以出现两脏或多脏劳伤,气血阴阳中的两

种或多种因素虚劳为特点,而其他病症种的虚证均以其各自的病症为主要表现。如眩晕一证虽也有气血亏虚型,但该证是以眩晕为之基本的表现。

26.2 二是:虚劳病程较长,病势绵绵。而内科其他病症中的虚证,其病程

取决于该病证病情及演变结果,既有较长者,又有较短者。

27 二十五、腹痛鉴别诊断:

27.1 腹痛与胃痛: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与胃痛从大范围看均为腹部

的疼痛,腹痛常伴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伴腹痛的表现,故有心腹痛

的提法,因此二者需要鉴别。胃痛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对较高;腹痛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灼部位,位置相对较低。胃痛常伴脘闷,嗳气,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之症;而腹痛常伴有腹胀,矢气,大便性状改变等腹疾症状。相关部位的X 线检查、纤维胃镜或肠镜检查、B 超检查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27.2 与内科其他疾病中的腹痛相鉴别:许多内科疾病中出现的腹痛,为该

病的一个症状,其临床表现均以该病的特征为主。如痢疾虽有腹痛,但以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特征;积聚虽有腹痛,但以腹中有包块为特征,而腹痛则以腹痛为特征,鉴别不难。但若这些内科疾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时,仍应注意鉴别,必要时应作有关检查。

27.3 与外科腹痛相鉴别:外科腹痛多在腹痛过程中出现发热,即先腹痛后

发热,其热势逐渐加重,疼痛剧烈,痛处固定,压痛明显,伴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血像常明显升高,经

27.4 内科正确治疗,病情不能缓解,甚至逐渐加重者,多为外科腹痛。而

内科腹痛常先发热后腹痛,疼痛不剧,压痛不明显,痛无定处,腹部柔软,血像多无明显升高,经内科正确治疗,病情可逐渐得到控制。 27.5 另外,若为女性患者,还应与妇科腹痛相鉴别。妇科腹痛多在小腹,

与经、带、胎、产有关,伴有诸如痛经、流产、异位妊娠、输卵管破裂等经、带、胎、产的异常。若疑为妇科腹痛,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以明确鉴别诊断。

28 二十六、呕吐鉴别诊断:

28.1 呕吐与反胃:反胃与呕吐同系胃部病变,同系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同有呕吐,故反胃亦可归属呕吐范畴,但反胃又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病机。反胃病机为胃之下口障碍,幽门不放,多系脾胃虚寒所致,症状特点是食停胃中,经久复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食后或吐前胃脘胀满,吐后转舒,呕吐与进食时间相距较长,吐出量一般较多;呕吐的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症状特点是呕吐与进食无明确的时间关系,吐出物多为当日之食,呕吐量有大有小,食后或吐前胃脘并非一定胀满。

28.2 呕吐与噎膈:噎膈虽有呕吐症状,但其病位在食管、贲门,病机为食

管、贲门狭窄,贲门不纳,症状特点是饮食咽下过程中梗塞不顺,初起并无呕吐,后期格拒时出现呕吐,系饮食不下或食人即吐,呕吐与进食时间关系密切,因食停食管,并未人胃,故吐出量较小,多伴胸膈疼痛,噎膈病情较重,病程较长,治疗困难,预后不良;呕吐病位

在胃,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症状特点是进食顺利,食已人胃,呕吐与进食无明确的时间关系,呕吐量有大有小,可伴胃脘疼痛。

29 二十七、郁证鉴别诊断:

29.1 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痺: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邰而起

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痺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易加剧。

29.2 郁证梅核气与噎膈: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

要在胸骨后的部位,吞咽因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作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29.3 郁证脏躁与癫病:脏躁多发青中妇女,在精神因素刺激下呈间歇性发

作,不发时如常人。癫病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率无显差别,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30 二十八、消渴鉴别诊断:

31 消渴与口渴症: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

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但这类口渴各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的特点。

32 消渴与瘿病: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飢,

形体日渐消瘦,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飢、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33 二十九、腰痛鉴别诊断:

33.1 腰痛与背痛、尻痛、胯痛鉴别: 腰痛是指腰背及其两侧部位的疼痛,

背痛为背膂以上部位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不同。

33.2 腰痛与肾痺: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痺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

屈伸,行动困难,多由骨痺日久发展而成。

34 三十、外感发热鉴别诊断:

34.1 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内伤发热是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郁而化热,

热势高低不一,常呈低热而见间歇,发病缓,病程长,数周、数月以至数年,多伴有内伤久病虚性证候;而外感发热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兼有外感表证等证候,属实证者居多。

34.2 外感发热与寒热真假:在疾病过程中,当热极或寒极之际,可出现与

其本病寒热不符的假象,即真热假寒和真寒假热。故对疾病过程中的寒与热应鉴别其真假,因其有假寒象而不识其外感发热的本质,因其有假热象而不识其非外感发热病,由此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35 三十一、不寐鉴别诊断:

35.1 不寐与少寐、暂时性不寐鉴别:不寐多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并伴有

头昏眼花,食纳乏味,精神萎顿,或心悸、健忘等的一种病证。少寐--如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不减,无其他不适感觉者,不应视作病态;老年人夜间醒后不能再睡,多属正常现象。

35.2 不寐与短暂性不寐:短暂性不寐是因一时情志影响,活环境改变,引

起暂时性不寐亦不属病态。

36 三十二、泄泻鉴别诊:

36.1 泄泻与痢疾:两者均系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痢疾以腹痛,

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主症,而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甚至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其大便中无脓血,也无里急后重腹痛或有或无。

36.2 泄泻与霍乱:霍乱是一种卒然起病,剧烈上吐下泻,吐泻并作的病证。

其发病特点是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起病时常先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泻之

物多为黄色粪水,或如米泔,常伴恶寒发热,部分病人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则见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而泄泻只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一般起病不急骤,泻水量不大,无米泔水样便,津伤较轻,无危证。

1 中医痞满鉴别诊断:

1.1 痞满与胃痛: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然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胃脘部可有压痛,而胃痞起病较缓,压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此患者无明显胃脘部疼痛,故属痞满。

1.2 痞满与结胸:两者病位皆在脘部,然结胸以心下至小腹硬满而同,拒按为特征;痞满则在心下胃脘,以满而不痛,手可按压,触之无形为特点。该患者胃脘、腹部柔然,压之不

1.3 痛,不属结胸。

1.4 痞满与鼓胀:二者均有胀满感,鼓胀以腹部外形胀大如鼓为特征,胃痞则自觉满闷,外无胀大之形;鼓胀病位在大腹,或有形或无形,胃痞病在胃脘,均为无形;鼓胀按之腹皮急,胃痞按之柔软。

1.5 痞满与胸痺心痛:胃痞常伴有胸膈满闷,胸痺偶有脘腹不舒,但二者有病在心胸和病在胃脘之不同,可予区别。胸痺心痛属胸阳痹阻,心脉瘀阻,心脉失养为患,以胸痛,胸闷,短气为主症,伴有心悸、脉结代等症状;胃痞系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所致,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多伴饮食减少,得食则胀,嗳气则舒等症状。

2 胁痛鉴别诊断:

2.1 胁痛与悬饮:悬饮可表现为胁肋疼痛、但表现为饮留胁下、胸肋胀痛、持续不已伴咳嗽、咳痰、呼吸疼痛时加重、常喜向病侧睡卧,侧肋间饱满,叩呈浊音,或见发热,一般不难鉴别。

2.2 胁痛与胸痛:胸痛以胸部胀痛为主,可涉及胁肋部,常伴有胸闷不舒,心悸短气,咳嗽喘息,痰多等心肺病证候;胁痛部位在一侧或两侧胁肋部胀痛或窜痛为主,常伴口苦、目眩等肝胆病症状。

2.3 胁痛与胃脘痛:胃脘痛部位在上腹中部胃脘处,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而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症状。

3 黄疸的鉴别诊断:

3.1 黄疸与萎黄:黄疸的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

为湿滞脾胃、肝胆疏泄,胆汁外溢;其主症为目黄、身黄、小便黄。萎黄之病因与飢饱劳倦、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特征是双目不黄,常伴有眩晕、气短、心悸等症。

3.2 阳黄与阴黄的鉴别诊断: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

予以鉴别。阳黄以皮肤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弦数。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阴黄面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伴纳少、乏力、舌淡、脉迟或细缓。

4 积聚的鉴别诊断:

4.1 积聚与痞满:痞满是指腹部痞塞不通,满闷不舒,系自觉症,而无块

状扪及。积聚是指腹内有结块,或痛或胀,不仅是自觉症状,而且有结块扪及。

4.2 症积与瘕聚:症积是指腹内结块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

属血分,多为脏病,形成时间较长,病情一般较重。瘕聚腹内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脏病,病史短病,病情一般较轻。

4.3 积聚与鼓胀:鼓胀以肚腹胀大、鼓之如鼓为特征。其与积聚相同的是

腹内均有积块,但鼓胀的积块多位于胁肋部,且鼓胀除腹内积块外,更有水液停聚,肚腹胀大。而积证腹内无水液停聚,肚腹一般不胀大,腹内积块的部位亦不局限于胁肋部。

5 鼓胀的鉴别诊断:

5.1 鼓胀与水肿:水肿病位多在肌肤,主要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

泛溢肌肤。其症状是先出现眼睑、头面或下肢浮肿,渐次出现四肢及全身浮肿,病情严重时才出现腹部胀大,腹壁无青筋暴露。鼓胀病位在腹部,主要是肝、脾、肾受损,气血水互结于腹中。其症状为腹部胀大,甚则腹大如鼓。初期腹部胀大而按之柔软,逐渐坚硬,以至脐心突,四肢消瘦,皮色苍黄;病情较重时可出现下肢浮肿,甚至全身

浮肿,腹壁多有青筋暴露。

5.2 气鼓、水鼓、血鼓的鉴别:腹部膨胀,嗳气或失气则舒,腹部按之空

空然,叩之如鼓,是为“气鼓”,多属肝郁气滞;腹部胀满膨大,或状如硅腹,按之如囊裹水,常伴下肢浮肿,是为“水臌”多属阳气不振,水湿内停;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腹内积快痛如针刺,面颈部赤丝血娄,是为“血鼓”,多属肝脾血瘀水停。临床上气、血、水三者常三者为患,但各有侧重,掌握上述特点,有助于辨证。

5.3 鼓胀与积证:积证是腹内结块。鼓胀以腹胀大为主症,而积证是以腹

中结块或胀或痛为主症,二者有别。

5.4 鼓胀与痞满:痞满是腹中自觉有胀满感,或虽有胀满而无胀急之象。

鼓胀可兼有胀满,且有胀急之状,病程长且腹内有有形之物。

6 头痛的鉴别诊断:

6.1 头痛与眩晕: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

痛之病因有内伤与内伤两个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6.2 一般头痛与真头痛: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多表现为突发性

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性加重,伴呕吐、抽搐,症重与一般头痛区别。

6.3 头痛与类中风:类中风多见于45岁以上,眩晕反复发作,头痛突然加

重时,常兼半身肢体活动不灵,或舌謇语涩。

7 眩晕的鉴别诊断:

7.1 眩晕与中风:中风以突然昏扑、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涡斜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甚者相似,眩晕之甚者亦可扑倒,但无半身不遂、不省人事、口舌歪斜之症,也有部分中风的病人,以眩晕、头痛为其先兆表现,故临证当注意中风与眩晕的区别与联系。

7.2 眩晕与厥证: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征,

发作后可在短时间内甦醒。严重者可一厥不醒而死亡。眩晕严重者也

可有欲仆或晕旋扑倒的表现,但眩晕病人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7.3 眩晕与痫病: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

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甦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征。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而其发前多有眩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鉴别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8 中风的鉴别诊断:

8.1 中风与口僻:口僻是以口眼歪斜,常伴耳后疼痛,口角流涎,言语不

清,而无半身不遂的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的年龄都有发生。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8.2 中风与痉病: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发生时也

可伴昏厥。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昏晕而后可出现抽搐。痉病抽搐时间长,中风抽搐时间短,痉病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的症状。

8.3 中风与痿病:痿病以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等类似中风的表现。中风后

半身不遂日久不能恢复,但痿病一般起病较缓,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而中风的肢体瘫痪多起病急,且以偏瘫不遂为主。

8.4 中风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相近,可做脑脊液、眼底检查,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检查无明显异常,局限性脑梗,患者脑脊液压力不高,常在正常范围内,蛋白质含量高。

8.5 中风与厥证:厥证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甦醒,醒后无半身

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而中风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为特征。

8.6 中风与痫病:痫病与中风中脏腑均有卒然昏仆的见症。而痫病为发作

性疾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双目上视,或作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人,且肢体活动多正常,发病以青少年居多。

9 瘿病的鉴别诊断:

9.1 瘿病与瘰癧:可在颈部出现肿块,二者的具体位置与肿块的性质不同,

瘿病的肿块在颈部的 正前方,肿块一般较大。瘰癧的病变部位颈项的两侧或下颌,肿块一般较小,每个约黄豆大小个数多少不等。

9.2 瘿病与消渴: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三消的症状可同时出现,

瘿病中的阴虚火旺证虽有多食易饮,但无多饮多尿,伴有心悸易怒。

9.3 瘿囊与瘿瘤:瘿囊颈前肿块较大,两侧对称,肿块光滑,柔软,主要

病机为痰淤气阻。若日久兼瘀血内阻可局部出现结节。瘿瘤表现颈前肿块偏于一侧,或一侧较大,病情严重,肿块迅速扩大。

10 疟疾的鉴别诊断:

10.1 疟疾与风温发热鉴别,邪在卫分时,可见寒战发热,多伴咳嗽气短,

胸痛等肺系疾病,疟疾则以寒热往来,汗出热退,休做有时为特征。在发病季节,风温多见于冬季,疟疾多发于夏秋季。

10.2 疟疾与淋证发热:淋证初起,于湿热相搏,常见于寒热发热,且兼小

便频急,滴沥刺痛,腰部酸胀等症状。

10.3 寒疟与温疟:虐发寒重热轻,但寒不热者,为偏于寒盛,属于寒疟。

热重寒轻,但热不寒者,为偏于热,为温疟。如高热不退,头痛,惊厥、抽搐,昏迷等症状。

11 十一、心痛的鉴别诊断:

11.1 厥心痛:疼痛时间较短,芳香温通药物可以缓解。通过心电图及心肌

酶谱的变化,可以协助鉴别。

11.2 心痛与胃痛:心痛之不典型者可以表现为胃脘部的剧痛,胃痛多伴有

嗳气、呃逆、呕吐、泛酸、腹胀等胃系症状。

11.3 心痛与胁痛:胁痛疼痛部位以右胁部为主,可有肋缘下压痛,可合并

厌油、黄疸、发热等,常因情志不舒而诱发。胆囊造影、胃镜、肝功能、淀粉酶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12 十二、咳嗽的鉴别诊断:

12.1 咳嗽与喘证:喘证可以兼有咳嗽,但主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

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12.2 咳嗽与肺胀:肺胀常伴有咳嗽症状,但肺胀有久患咳、哮、喘等病证

的病史,除咳嗽症状外,还有胸部膨满,喘逆上气,烦躁心慌,甚至颜面紫暗,肢体浮肿等症,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12.3 咳嗽与肺痈:肺痈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为特征,

病机为热壅血瘀,蕴毒化脓而成。

12.4 咳嗽与肺痨: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其特点是干咳,或痰中带

血,或咳血痰,但尚有低热、盗汗、身体消瘦等主要症状,具有传染性,X 线胸部检查有助鉴别诊断。

13 十三、痺病的鉴别诊断:

13.1 痺病与痿病:痿病以肌肉软弱无力或萎缩为特征,并无疼痛,因肌肉

软弱无力而行动艰难,甚至瘫软于床榻;痺病以肢体肌肉关节疼痛、酸楚、麻木为特征,因疼痛或关节变形而行动艰难,因行动艰难肌肉少用而渐瘦,但不至瘫痪。鉴别主要看其有无疼痛。

13.2 痺病与痉病: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

14 十四、胃痛的鉴别诊断

14.1 胃痛与胃痞:与胃痛的病位皆在心下,但胃痞以满为患,胸膈满闷,

触之无形,按之不痛为特征;胃痛以疼痛为主,可有压痛。

14.2 胃痛与心痛:心痛多发生于老年,其痛在胸膺部或左前胸,其位置相

对较高,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绞痛,有时剧痛,且痛引肩背及手少阴循行部位,痛势较急,饮食方面一般只与饮酒饱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心悸,短气,汗出,脉结代等心脏病症状;胃痛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其位置相对较低,疼痛性质多为胀痛、隐痛,痛势一般不剧,其痛与饮食关系密切,常伴有吞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胃肠病症状。

14.3 胃痛与腹痛:腹痛的部位是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为主,常伴腹胀、

腹泻、矢气、大便干结或便秘等症。胃痛在上腹胃脘部,常伴脘闷,嗳气,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之症;

14.4 胃痛与胁痛:胁痛部位在上腹两侧胁肋部,常伴恶心,口苦等肝胆病

症状,而胃痛部位在中上腹胃脘部,兼有恶心嗳气,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

15 十五、心悸的鉴别诊断

15.1 心悸与胸痺心痛:除见心慌不安,脉结或代外,必以心痛为主症,多

呈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恶、闷痛,常因劳累、感寒、饱餐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多呈短暂发作。但甚者心痛剧烈不止,唇甲紫绀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直至晕厥,病情危笃。胸痺心痛常可与心悸合并出现。

15.2 心悸与奔豚: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难经·五十六难》

曰“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称之为肾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故本病与心悸鉴别诊断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本患者可排除此病。

15.3 心悸与卑惵:《证治要诀·怔忡》描述卑惵为“痞塞不欲食,心中常有

所歉,爱处暗室,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卑惵病因为“心血不足”,虽有心慌,一般无促、结、代、疾、迟等脉像出现,是以神志异常为主的疾病,与心悸不难鉴别。本患者神志清楚,故可排除此病

16 十六、痴呆的鉴别诊断:

16.1 痴呆与郁病:郁病是以情志抑郁,情绪不宁,悲伤欲哭,或胸胁胀痛、

易怒、烦躁或咽中如有异物不适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也可见于老年人,尤其是中风过后常并发郁病。郁病无智能变化,而痴呆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伴有生活能力下降或人格障碍。症状典型者不难鉴别。但部分郁病患者常因不愿与外界沟通而被误认为痴呆,取得病人信赖并与之

沟通后,两者亦能鉴别。

16.2 痴呆与癫病:癫病是以沉默寡言、情感淡漠、语无伦次、静而多抑为

特征的疾病,俗称“文痴”,它可因气、血、痰邪或三者互结为患,以成人多见。而痴呆则属智能活动障碍,是以神清呆滞,愚笨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另一方面,痴呆的部分症状可自制,治疗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重痴呆患者与癫病在临床症候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难以区分。CT 、MRI 检查有助于鉴别。

16.3 痴呆与健忘:健忘是指记忆力差,遇事善忘的一种病证,但神识如常,

明晓事理,善忘而告知可晓。而痴呆则是以神情呆滞,或神志恍惚,告知不晓为主要表现,其不知前事或问事不知等表现,与健忘之“善忘前事”有根本区别。痴呆根本不晓前事,而健忘则晓其事却易忘。健忘可以是痴呆的早期临床表现,这时可不予鉴别。由于外伤、药物所致健忘,一般经治疗后可以恢复。CT 、MRI 检查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17 十七、厥证的鉴别诊断:

17.1 厥证与痫病:常有先天因素,或有头部外伤史,以青少年为多见。痫

之重者亦为突然昏仆,不知人事,发作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嚎叫,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小便失禁等。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类似,甦醒缓解后如常人。此外,还可作脑电图检查以资鉴别。

17.2 厥证与中风: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素有肝阳亢盛病史,中脏腑者,

突然昏仆,并伴有口舌 斜、瘫痪失语等症,神昏时间较长,甦醒后有瘫痪、失语等后遗症。

17.3 厥证与昏迷: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危重证候。一般来

说发生较为缓慢,常有原发病存在,有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一旦昏迷后,持续时间较长,恢复较难,甦醒后原发病仍然存在。

17.4 厥证与眩晕:眩晕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站立,耳鸣

为特征,但无神志异常的表现。

18 十八、痫病鉴别诊断:

18.1 痫病与中风病:本病重证与中风病均有突然仆倒,昏不知人的主症,

但本病无半身不遂、口眼 斜等后遗症;而中风病亦无本病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病作怪叫等症,临床上不难区别。

18.2 痫病与厥证:厥证除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主症外,还有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而无痫病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病作怪叫。

18.3 痫病与痉病:该病除四肢抽搐与痫病相似外,其他症均不相同,且多

无自然恢复者。

19 十九、胸痺的鉴别诊断

19.1 胸痺与悬饮:悬饮、胸痺均有胸痛,但胸痺为当胸闷痛,并可向作肩

或左肩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伴有咳嗽,咯痰等肺系症候。

19.2 胸痺与胃脘痛:心在脘上,脘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

部位相近。胸痺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但胸痺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脘痛与饮食有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

19.3 胸痺与真心痛:真心痛乃胸痺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

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危重症候。

20 二十、水肿鉴别诊断:

20.1 水肿与鼓胀: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

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晄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20.2 水肿之阳水与阴水:水肿可分为阳水和阴水。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

毒、水湿。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

继级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风水、皮水多属此类。阴水病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发病缓慢,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正水、石水多属此类。

21 二十一、淋证鉴别诊断:

21.1 淋证与癃闭: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但淋证尿频而尿

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但癃闭复感湿热,常可并发淋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癃闭。

21.2 血淋与尿血:血淋与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 红赤,甚至溺出纯血等

症状。其鉴别要点是有无尿痛。尿血多无疼痛之感,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通者为尿血。

21.3 膏淋与尿浊:膏淋与尿浊在小便浑浊症状上相似,但后者在排尿时无

疼痛涩滞感,可资鉴别。

21.4 六种淋证:六种淋证均有小便频涩,滴沥刺痛,小便拘急隐痛。此外

各种淋证又有不同的特殊表现。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溲时灼痛,或伴有发热,腰痛拒按。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血淋为溺血而痛。膏淋证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膏脂。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漓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

22 二十二、癃闭的鉴别诊断

22.1 癃闭与淋证:癃闭与淋证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皆有排尿困难,点滴

不畅的证候。但癃闭无尿道刺痛,每日尿量少于正常,甚或无尿排出,而淋证则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而每日排尿量正常。 22.2 癃闭与水肿:癃闭与水肿临床都表现为小便不利,小便量少,但水肿

时体内水液潴留,泛滥与肌肤,引起头目、眼睑、四肢浮肿,甚者伴有胸、腹水,并无水蓄膀胱之证候,而癃闭多不伴有浮肿,部分患者还兼有小腹胀满膨隆,小便欲解不能,或点滴而出的水蓄膀胱之证,

可资鉴别。

22.3 癃闭与关格:二者主症都有小便量少或闭塞不通,但关格常由水肿、

淋证、癃闭等经久不愈发展而来,时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症,常伴有皮肤瘙痒、口中尿味,四肢搐搦,甚或昏迷等症状。而癃闭不伴有呕吐,部分病人有水蓄膀胱之证候,依次可资鉴别。但癃闭进一步恶化,可转变为关格。故癃闭病情轻于关格。

23 二十三、遗精的鉴别诊断:

23.1 遗精与早泄:遗精是指没有进行性交的情况下,精液流出,而早泄是

性交时精液过早泄出,而影响性生活。

23.2 . 遗精与走阳:走阳是指性交时,精泄不止。遗精是没有同房而精液流

出,两者不难鉴别。

23.3 遗精与精浊:两者都是尿道有白色分泌物流出,流出物均来自于精室。

但精浊常在大便时排尿终了时发生,尿道口有米泔样或糊状分泌物溢出,并伴有茎中作痒做痛,而遗精多发生于梦中或情欲盟动时,不伴有疼痛。

24 二十四、虚劳鉴别诊断:

25 虚劳与肺痨:肺痨系正气不足而被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传染

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无传染性,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机,分别出现气、血、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

26 与其他疾病的虚证鉴别:

26.1 一是:虚劳的各种证候,均以出现两脏或多脏劳伤,气血阴阳中的两

种或多种因素虚劳为特点,而其他病症种的虚证均以其各自的病症为主要表现。如眩晕一证虽也有气血亏虚型,但该证是以眩晕为之基本的表现。

26.2 二是:虚劳病程较长,病势绵绵。而内科其他病症中的虚证,其病程

取决于该病证病情及演变结果,既有较长者,又有较短者。

27 二十五、腹痛鉴别诊断:

27.1 腹痛与胃痛: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与胃痛从大范围看均为腹部

的疼痛,腹痛常伴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伴腹痛的表现,故有心腹痛

的提法,因此二者需要鉴别。胃痛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对较高;腹痛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灼部位,位置相对较低。胃痛常伴脘闷,嗳气,泛酸等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之症;而腹痛常伴有腹胀,矢气,大便性状改变等腹疾症状。相关部位的X 线检查、纤维胃镜或肠镜检查、B 超检查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27.2 与内科其他疾病中的腹痛相鉴别:许多内科疾病中出现的腹痛,为该

病的一个症状,其临床表现均以该病的特征为主。如痢疾虽有腹痛,但以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特征;积聚虽有腹痛,但以腹中有包块为特征,而腹痛则以腹痛为特征,鉴别不难。但若这些内科疾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时,仍应注意鉴别,必要时应作有关检查。

27.3 与外科腹痛相鉴别:外科腹痛多在腹痛过程中出现发热,即先腹痛后

发热,其热势逐渐加重,疼痛剧烈,痛处固定,压痛明显,伴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血像常明显升高,经

27.4 内科正确治疗,病情不能缓解,甚至逐渐加重者,多为外科腹痛。而

内科腹痛常先发热后腹痛,疼痛不剧,压痛不明显,痛无定处,腹部柔软,血像多无明显升高,经内科正确治疗,病情可逐渐得到控制。 27.5 另外,若为女性患者,还应与妇科腹痛相鉴别。妇科腹痛多在小腹,

与经、带、胎、产有关,伴有诸如痛经、流产、异位妊娠、输卵管破裂等经、带、胎、产的异常。若疑为妇科腹痛,应及时进行妇科检查,以明确鉴别诊断。

28 二十六、呕吐鉴别诊断:

28.1 呕吐与反胃:反胃与呕吐同系胃部病变,同系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同有呕吐,故反胃亦可归属呕吐范畴,但反胃又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病机。反胃病机为胃之下口障碍,幽门不放,多系脾胃虚寒所致,症状特点是食停胃中,经久复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食后或吐前胃脘胀满,吐后转舒,呕吐与进食时间相距较长,吐出量一般较多;呕吐的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症状特点是呕吐与进食无明确的时间关系,吐出物多为当日之食,呕吐量有大有小,食后或吐前胃脘并非一定胀满。

28.2 呕吐与噎膈:噎膈虽有呕吐症状,但其病位在食管、贲门,病机为食

管、贲门狭窄,贲门不纳,症状特点是饮食咽下过程中梗塞不顺,初起并无呕吐,后期格拒时出现呕吐,系饮食不下或食人即吐,呕吐与进食时间关系密切,因食停食管,并未人胃,故吐出量较小,多伴胸膈疼痛,噎膈病情较重,病程较长,治疗困难,预后不良;呕吐病位

在胃,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症状特点是进食顺利,食已人胃,呕吐与进食无明确的时间关系,呕吐量有大有小,可伴胃脘疼痛。

29 二十七、郁证鉴别诊断:

29.1 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痺: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邰而起

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痺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易加剧。

29.2 郁证梅核气与噎膈: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

要在胸骨后的部位,吞咽因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作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29.3 郁证脏躁与癫病:脏躁多发青中妇女,在精神因素刺激下呈间歇性发

作,不发时如常人。癫病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率无显差别,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30 二十八、消渴鉴别诊断:

31 消渴与口渴症: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

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但这类口渴各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的特点。

32 消渴与瘿病: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飢,

形体日渐消瘦,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飢、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瘿肿有形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33 二十九、腰痛鉴别诊断:

33.1 腰痛与背痛、尻痛、胯痛鉴别: 腰痛是指腰背及其两侧部位的疼痛,

背痛为背膂以上部位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不同。

33.2 腰痛与肾痺: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痺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

屈伸,行动困难,多由骨痺日久发展而成。

34 三十、外感发热鉴别诊断:

34.1 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内伤发热是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郁而化热,

热势高低不一,常呈低热而见间歇,发病缓,病程长,数周、数月以至数年,多伴有内伤久病虚性证候;而外感发热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兼有外感表证等证候,属实证者居多。

34.2 外感发热与寒热真假:在疾病过程中,当热极或寒极之际,可出现与

其本病寒热不符的假象,即真热假寒和真寒假热。故对疾病过程中的寒与热应鉴别其真假,因其有假寒象而不识其外感发热的本质,因其有假热象而不识其非外感发热病,由此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35 三十一、不寐鉴别诊断:

35.1 不寐与少寐、暂时性不寐鉴别:不寐多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并伴有

头昏眼花,食纳乏味,精神萎顿,或心悸、健忘等的一种病证。少寐--如睡眠时间较少,但精神不减,无其他不适感觉者,不应视作病态;老年人夜间醒后不能再睡,多属正常现象。

35.2 不寐与短暂性不寐:短暂性不寐是因一时情志影响,活环境改变,引

起暂时性不寐亦不属病态。

36 三十二、泄泻鉴别诊:

36.1 泄泻与痢疾:两者均系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痢疾以腹痛,

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主症,而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甚至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其大便中无脓血,也无里急后重腹痛或有或无。

36.2 泄泻与霍乱:霍乱是一种卒然起病,剧烈上吐下泻,吐泻并作的病证。

其发病特点是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起病时常先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泻之

物多为黄色粪水,或如米泔,常伴恶寒发热,部分病人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则见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而泄泻只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一般起病不急骤,泻水量不大,无米泔水样便,津伤较轻,无危证。


相关文章

  • 中医实践技能病例考题分析
  • 病例: 张某,女,28岁.2011年1月6日初诊. 患者昨日连夜从外地归来,感寒不适,现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时流清涕,咽痒,咳嗽,舌苔薄白,脉浮紧.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查看


  • 中医辨证论治练习题
  • 题1: 谢某,男,60岁,退休.2010年6月7日就诊. 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 ...查看


  • 哈尼族医药特色初探
  • 第36卷第1期2013年2月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ofYunn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Vol.36No.12.2013 哈尼族医药特色初探* 陈祖琨1,蒋 燕2,赵永刚3 ...查看


  • 2015中西医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大纲
  • 2015年中西医助理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大纲 第一单元 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要点: 1.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与分级 3.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5.诊断 6.西医治疗 7.中医辨 ...查看


  • 应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临床胃脘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效果.方法 临床收治450例胃脘痛患者,以患者自愿原则为准,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25例,治疗组患者通过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物.药量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三九胃泰.枫蓼肠胃康胶 ...查看


  • 中医骨伤科
  • 中医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大纲 一.概述 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骨伤科所定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诊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研究的范围广泛包括骨折.脱位.伤筋.内伤.骨关节感染性疾病.骨肿瘤等. 中医骨伤科学的发 ...查看


  • 咳嗽的中医辨治思路
  • 中国中医急症!""#年$月第%$卷第$期&'()*+,-.+!""#,/01+%$,20+$ ・%344・ ! 脾与心悸 脾为心之子5心主血5脾既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 气血乏源,心血不 ...查看


  • 常见血液病中医病名规范化探讨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2009Apr,18(10) ・1105・ 常见血液病中医病名规范化探讨 李 达 (广东省中医院,广 ...查看


  • 光照世界史坛的中医起源之谜
  • 2006年9月第 8卷第9期 中国工程科学Sep. 2006Vol 18No 19 专题报告 光照世界史坛的中医起源之谜 符友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 100010) [摘要] 以疫病流行及其原型分析为线索, 联系早期治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