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分析法构建投资组合

目录

第一章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 ....................................................... 1

1.1经济增长疲乏,物价持续通缩 ..................................................................................... 1

1.2结构调整中的新变化和困扰 ......................................................................................... 2

1.3 2015年宏观经济与政策展望 ....................................................................................... 4

1.4小结 ................................................................................................................................. 5

第二章行业基本面分析 ........................................................................................................... 6

2.1电子计算机行业 ............................................................................................................. 6

2.1.1我国电子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 .............................................................................. 6

2.1.2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 .................................................................................. 6

2.1.3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 7

2.1.4电子信息行业投资逻辑 .......................................................................................... 9

2.2医疗保健行业 ............................................................................................................... 10

2.2.1行业概述 ................................................................................................................ 10

2.2.2医疗保健行业发展现状 ........................................................................................ 10

2.2.3疗保健行业发展趋势 ............................................................................................ 10

2.2.4医疗保健行业投资逻辑 ........................................................................................ 11

2.3银行业 ........................................................................................................................... 12

2.3.1行业概述 ................................................................................................................ 12

2.3.2银行业发展现状 .................................................................................................... 13

2.3.3银行业发展趋势 .................................................................................................... 14

2.4电影产业 ....................................................................................................................... 15

2.4.1行业概述 ................................................................................................................ 15

2.4.2电影产业现状 ........................................................................................................ 15

2.4.3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 16

2.4.4电影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 17

第三章基金构建 ..................................................................................................................... 19

3.1所选股票 ....................................................................................................................... 19

3.2基金投资组合及初始建仓 ........................................................................................... 19

3.3产组合投资情况(见附录一) ................................................................................... 19

3.4净值表现(2012年1月—2014年12月) ............................................................... 19

3.5基金组合的相关指标及评价 ....................................................................................... 21

附录一 2012-2014年度基金净值情况 ............................................................................. 25

附录二相关指标 ................................................................................................................. 37

第一章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

1.1经济增长疲乏,物价持续通缩

中国2014年经济增长一波三折,但总体放缓趋势得到确认。受制于内需疲软、外需不振、房地产调整等合力的作用,全年GDP增速等宏观指标回落。一季度以GDP增长7.4%开局,低于2013年以及2014年7.5%目标增速,但略微扭转了市场在一、二月份数据出台后的悲观预期。政府在“微刺激”主导思路下,实行了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二季度初见成效,经济企稳,GDP增长小幅反弹至7.5%。三季度,GDP增长下滑至新低

7.3%,生产以及需求两端均有所弱化,7月份信贷乃至社会融资断崖式下跌对企业正常运作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经济增长缓慢下行的趋势得到认可。其后在楼市限购限贷松绑、央行定向宽松和财政扩张基建投资等政策下,部分信号出现回暖,四季度GDP预期增长7.3%,但或许只是短期的波动,在经济实质性出清之前,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趋势可能难以扭转。

增长动力依然不足,供需两端均较乏力。2014年企业经营依然困难,除了近年的资金、用工、土地、运输成本上升外,企业在结构调整升级如环保、技改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销售不振,利润空间压缩,制造业极其衰弱,房地产深度调整,去库存与去杠杆的任务艰苦且艰巨。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8.3%。12月全国PMI为50.1%,创10个月新低,发电量和粗钢产量负增长,与工业增加值回落相一致。与制造业不景气和房地产调整亦步亦趋的,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三大分项中,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都大幅回落,由于下半年扩大投资的政策干预,基建投资相对略强。随着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偿债进入高峰期,地方政府投资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难度加大,与上年同期相比,2014年1-10月地方投资项目增速下降了4.6个百分点。从进出口来看,2014年出口增幅放缓,进口增速转负。由于经济下行压力不小,我国外需短期内难有明显改善,进出口贸易仍将受到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制约。

实体经济通缩持续,但资本市场股价创出新高。2014年通货膨胀率已降到1的时代,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持续30多个月负值。理论上这意味着

2012年至今一直是产出负缺口,实际增长低于潜在增长水平。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下跌,PPI还将进一步下降。实体部门的严重通缩,必然会拖累整体经济的复苏,进而降低总需求,推动消费者价格指数走低。从资产部门看,房地产的收缩盘整与股市的继起膨胀是2014年的重大事件。7月份股市开始一骑绝尘,11月之后更是一度进入到超过45度斜率的“疯牛”阶段,在融资盘的支撑下,天量成交额频现,市场人气暴涨。2014年A股指数涨幅“牛”冠全球,年内上证综指上涨近53%。在实体经济没有实质业绩支撑、房地产成为明日黄花的条件下,股市的上扬无疑是政策供给与资金逐利需求共同合力的结果,机会与风险并存。

1.2结构调整中的新变化和困扰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大幅度向下,制造业部门的产能和需求双重疲软,是2013-2014年经济放缓的主因,但也倒逼企业加速“自我清洁”及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中的诸多良性变化给2014年增加了亮色,也为2015年增加了乐观因素,可谓经济大转型曙光初显,“破坏性创造”进行时。表现在:

一是从简政放权到自贸区开放,从新型城镇化到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与转型的方向已经清晰,高端装备制造和军工为核心的产业现代化升级,大健康大医疗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通信、互联网金融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经济创新,以及对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探索,在2014年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大调整的方向和核心。

二是供给结构的重大转变。2013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2014年前3季度,第三产业增速高出第二产业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7%,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保持较高增速,比重不断提高,且服务业增长对工业增长的依赖减弱,独立增长能力增强。工业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工业整体增速,产业结构现代化趋势加快。

三是需求结构也持续发生重大调整。消费低位企稳,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拉动因素。2014年前3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也比同期投资的贡献率高7.2个百分点。消费热点继续高涨,通信器材销售加快、绿色消费增长显著,网购成为生活方式,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50%之多。

四是就业与工资结构出现转变。尽管经济减速,但就业与居民收入指标表现良好。至2014年9月末,已实现新增就业1082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目标。前3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0.5%,实际增长

8.2%,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0.8个百分点,高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近2个百分点。

五是金融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在金融创新、房地产景气下滑和应对监管的制度性套利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金融结构持续发生调整。这主要体现在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大幅度下降,A股复苏,股市、债市(甚至包括众筹)的直接融资比重上升,资本市场在国家战略和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更为凸显。

六是化解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有所进展。一度严重过剩的光伏等行业供需已趋正常,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在节能减排方面,2014年前3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6%,高于2014年的预定目标。

七是简政放权成为2014年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截至年底国务院已先后取消和下放超过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作为简政放权重大举措之一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自3月份全面实施以来,在稳增长、促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前10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达292.08万户,同比增长52.3%,新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在上述乐观趋向之外,一些突出问题如金融约束与风险仍然困扰中国经济前行。一是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增多,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和比例也呈上升之势。二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2014年1-1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4.7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1.3万亿元,凸显资金面紧张。由于企业盈利能力减弱,银行基于违约风险考虑,贷款利率加码,惜贷、限贷现象增加,甚至还进行抽贷,加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旧债未解,新一轮债务—金融泡沫又开始累积。为消化前期政策过度激励带来的高杠杆和巨额地方债务,同时为了保增长,政府一直采取定向微刺激,究其本质仍是在提高杠杆,这使得政府宏观政策操作空间非常狭窄,但操作频繁,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未解决,反而导致货币虚化,实体弱化,股市膨胀,甚至存在金融泡沫的风险。

1.3 2015年宏观经济与政策展望

中国经济经过2012、2013到2014年3年的7.5%保卫战,在尚无重大因素出现扭转经济平缓下滑的情况下,预计2015年将是7%保卫战,全年CPI涨幅在1.8%左右。随着救市政策见效,房地产回暖及其投资企稳可期。美国强劲复苏也给中国出口带来了一点乐观因素。考虑到近期国际油价暴跌、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普降,且政府改革和结构调整难以立竿见影,制造业整体低迷的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总需求管理政策会适时托底,将增速维持在保就业的底线附近。

旧模式正在面临清理和转型,新模式尚未成形,故中国经济处于新旧转换的断裂期和阵痛期,仍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传统模式及干预手段。但显而易见的是,干预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2014年随着经济持续下行、通缩风险加剧,央行于11月启动了降息。从效果看,降息对于稳增长、抗通缩等目标的效果不明显,反而刺激了股市大幅暴涨。2014年金融部门的总融资规模增速飙升至55%,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低迷。由于货币脱实向虚,导致政策放松失效,货币政策陷于两难境地,降低存款准备金等宽松政策预期一再后延。展望2015年,央行降息降准会适时推出,并会兼顾年中美联储加息预期可能带来的资本外流、汇率波动等动向。全年货币流动性虽会维持相对宽松,但受制于需求的下降和金融机构风险偏好的下行,且对金融泡沫的谨慎,信用的扩张会显得相对温和。

为应对保增长的压力,2015年财政政策的角色将上升,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环保、保障性住房、农田水利和核电站建设等成为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据统计,2014年第四季度发改委批复近50个项目,涉及机场、铁路、公路、城市铁路项目,投资总额近1.4万亿元,定向精准,快上项目,保增长的用意十分明显。这些项目投资预计多在明年进行,将成为对冲明年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保持经济平稳开局的重要力量。因此,2015年是基建大年,基建投资增速将在20%以上,财政赤字上调至2.4%,通过政策性银行、PPP、专项债券、股市等形式的融资力度也会明显增强。

1.4小结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国企、社保、注册制、土地、财税、电力、环保等重大改革将逐步推进,政府预算、地方债、营改增、消费税、资源税、PPP、养老保险等财税改革以及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资本账户开放、城投债治理等多方面的金融改革也将渐进启动或落实。新的一年里可预期的是经济发展仍会遵循着“新常态”的大逻辑而展开,即增速适当减慢、数量规模合理减量,但结构调整加快,体制变革力度加大。这也可称为综合的“减速治理”。中国的“减速治理”包含着市场化改革和现有存量的结构性调整,其关键在于宏观政策上要有足够的定力,不要过度消耗政策刺激的资源,减少后遗症。同时还需要宏微观层面双重努力,宏观的重点在于化解金融财政风险,微观则更需加快改革和存量调整,让减速成为一个“清洁机制”清理“僵尸”实体,减轻负担,提高效率,优胜劣汰,鼓励创新,为新体制建设铺路,尽快转向高效均衡的增长阶段。

传统的行业,如采矿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未来的增长机会不大,而电子行业,尤其是互联网+、物联网及半导体板块将是关注的重点。此外,由于银行业起步深化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医疗保健业持续政策利好,也是布局的重点。

第二章 行业基本面分析

2.1电子计算机行业

2.1.1我国电子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依据《电子信息产业行业分类注释(2005-2006)》,电子信息产业包括雷达工业行业、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广播电视设备工业行业、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软件产业、家用视听设备工业行业、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行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工业行业、电子元件工业行业、电子器件工业行业、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工业行业、电子信息产品专用材料工业行业,12个行业、产业,共46个门类。

其发展的基本现状为: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1万亿元,同比增长24.6%。

2)行业增速保持领先

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

1.6个百分点;行业收入、利润总额和税金占工业总体比重分别达到9.1%、

6.6%和4.0%,其中利润总额和税金增速分别达到21.1%和19.1%,明显高于工业12.2%和11.0%的平均水平,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保持领先地位,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3)制造大国地位日益稳固

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效益指标稳步增长,实现销售收入93202亿元,同比增长10.4%,利润总额4152亿元,同比增长21.1%,税金总额1845亿元,同比增长19.1%。

2.1.2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已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一是中国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大国;二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以独到的优势初步确立全球产业

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三是产业聚集已经出现,初步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信息产业基地;四是出现剧烈的企业结构变化和地区结构变化。

电子信息产业较长时期的持续高增长,使得产业规模总量快速扩张,从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出持续性和规模性的特征。电子信息产业的体系性效应逐渐体现出来,对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和渗透作用逐步增强。并且出现其他国家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少有的现象,即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远远超过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高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

上述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当前地位和现实作用表现出的重要特点,表明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升级以及提高国家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有着进一步巩固、壮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现实基础,电子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战略作用才能进一步释放。

2.1.3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在关键技术、市场需求以及国际分工等方面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是指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最能体现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优势、最具核心价值、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和显示技术等。其发展趋势如下:

1.微电子技术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

2.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

3.网络技术向多业务、高性能和大容量方向发展

4.通信技术向宽带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5.软件技术网络化、智能化,软件无线互联技术实用化

6.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平板方向发展

2)市场需求变动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然而,任何一项技术只有最终成为产品并且获得市场的认同,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动趋势主要包括产品市场规模、产品市场分布和产品市场结构三个方面。

1.全球经济兴衰决定市场规模

2.市场分布开始向亚太地区扩散

3.以计算机和通信产品为代表的投资类产品占市场主导地位

3)产业国际分工趋势

从全球范围看,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广泛的国际性,产业梯次转移发展,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十分突出。产业全球化是指产业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的演变和升级。

产业分工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各国产业的分工正在演变成为世界性的产业分工,具体讲:第一,产业分工的范围和内容发生变化。产业分工从一国地域范围内以传统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成为范围广阔的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从产业各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更精细的专业化分工。第二,产业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即由市场自发力量决定的分工,向主要由跨国公司经营的分工和由地区产业集团成员内组织的分工发展,出现了产业协议在国际范围内、跨国公司间的分工。第三,水平性分工成为产业分工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为产品型号的分工、产品零部件的分工和产品工艺流程的分工,并形成了世界性的产业分工网络,每一生产环节都已成为世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第四,产业分工具有垂直结构特征。发达国家凭借其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主要从事系统集成和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与销售,而把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生产大量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发达国家主导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和格局,处于价值链中的高端,而发展中国家只能以其廉价的劳动力为基础,利用成熟技术,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和制造业。

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大规模的国家性基础研究与实验,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英国、德国等发达的欧洲国家也致力于电子信息产业部分领域的研发、标准制定,处于价值链的高端。

从日本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历史来看,日本是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追赶先驱国家的典型,在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以家电制造业为切入点,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推进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从20世纪50

年代开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振兴电子信息产业的政策,使日本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崛起,到了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子信息产业强国。

韩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已经进入以“生产技术”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中端,一方面,为提高其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正在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进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由于成本等因素,又把更低端的劳动密集性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台湾地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变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为“单纯组装”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为“设计与半成品组装”时期,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为“国际化与大生产”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进入“关键部件生产”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最初的加工贸易入手,依靠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来参与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分工。随着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分工的变迁,我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跨国公司纷纷入驻我国,加大了对我国的投资力度,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也大规模地向我国转移。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福建厦门沿海和环渤海地区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带。珠江三角洲正在成为世界性的电子信息产品零部件和电机组装的集散地;长江三角洲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如半导体、笔记本电脑、手机及零部件等正在蓬勃发展,具有相当实力。

2.1.4电子信息行业投资逻辑

1)推荐互联网+、物联网投资机会。关注强势子行业的强势公司,中国梦转型继续,科技行业尚有较大的升值空间。主要的选择方向有以下几个:(1)关注互联网+,物联网相关企业,包括:合力泰、奋达科技 、天喻信息 、恒宝股份; (2)关注汽车电子相关企业:保千里、长信科技 、得润电子 、欧菲光 (3)关注新材料相关企业三环集团、国瓷材料 、苏大维格 (4)关注国家意志相关标的,半导体、北斗等相关标的,长电科技 、华天科技 、北斗星通等。(5)国企改革逐步清晰,从地域角度看,强烈建议关注浙江与福建的相关标的,强烈建议关注浙江东方等。(6)新增关注标的,工业4.0锦富新材 。

2) 看好半导体板块投资机会。自集成电路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各路资本竞相奔向集成电路产业的风口。在支持了长电科技、中微半导体、中芯国际、艾派克等后,国家大基金逐渐进入密集投资期,后续还可能在晶圆制造、

化合物半导体、存储器、设计、装备材料等领域继续出手,半导体产业一、二级市场投资机会可能将被持续催化。推荐关注通富微电 、华天科技、兴森科技 、上海新阳 、长电科技、士兰微等。

2.2医疗保健行业

2.2.1行业概述

1)行业定义

医疗保健机构是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服务或从事医学科研和医学在职培训等工作的单位。

2)行业主要特点

医疗保健业的特殊性表现为以下几点:(1)公益性; (2)稳定性 ;(3)地域性 ;(4)医患信息不对称性; (5)知识技术密集性; (6)需求弹性较弱。

2.2.2医疗保健行业发展现状

自2012年卫生部《关于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通知》实施以来,2011年~2014年,民营医院数量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公立医院持平或减少。从服务人次看,2015年1~3月,民营医院服务的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占到11%和13%,民营医院服务人次同比增长10%+,公立医院服务人次同比增长6%左右。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8.9万个,其中医院2.6万个,公立医院1.34万个,民营医院

1.15万个。民营医院数量占到总医院数量的44%。

2.2.3疗保健行业发展趋势

1)远程医疗服务

宽带因特网、电脑、游戏系统、数码电视正在成为一个平台,把按需健康信息、教育和医疗服务等带入了千家万户。其中大部分技术已经得以实现。换句话说,平台和技术早已存在。保健模式将更加以患者为中心,承担更多责任。监管和医疗费用报销改革将促进市场提供更经济的预防服务和护理方法。如有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健康信息和医疗服务送上家门。大多数医护人员将注意力放在了临床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的分析、信息传播、为患者开具处方等工作上。以后,这些工作会越来越多地通过虚拟操作来完成。

2)海量数据和云技术

云计算和联网设备使我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信息。智能设备和功能强大的软件使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些信息。投入一点人工智能和机械学习,你就能获得一种诀窍,使自己最终从海量数据的魔爪中解脱出来,进入一个充满智慧和理解的世界。信息短缺的解决方案可结合云中的公共卫生数据、地理空间信息、环境污染的数据源,能加强对疾病的概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类分析使我们能对癌症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洞察解决公众健康的方法。此外,实时定位服务技术(RTLS)与软件相结合,可帮助医疗机构降低医疗差错、减少浪费时间,能极大地提高业务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3)远程监控和移动医疗

我们无论把目光转向哪里,都会发现新的应用程序,其中包括与医疗有关的数千种程序。很多医疗应用程序是多余的,只有一小部分会为开发者们带来巨大效益。那些非常畅销的应用程序大多与“美容健康”有关—饮食、运动、健身、减肥和美容。用于病人宣教、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智能程序将充斥市场。医疗商业模式只有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鼓励消费者(提供者)参与其中,才能使应用程序真正吸引客户。移动医疗的远程监控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采用先进传感器技术的远程监控与上述移动设备和服务相结合,将有可能实现以少数医护人员为非急性护理医院(包括家中)的多数患者提供治疗服务。一些公司与监管机构(例如FDA)开展合作,开发指定医疗设备,为加快临床信息交换提供了很多方法。

2.2.4医疗保健行业投资逻辑

1)随着利好政策的持续发布,民营医疗机构将继续扩张,相关上市公司也将受益: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复星医药、信邦制药、金陵药业、凤凰医疗等。

2)通过政策鼓励对配套产业(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与医疗机构的协同发展,以及社会办医参与公立医院管理,有利于外包产业公司的发展。建议关注相关标:华润万东 (第三方医学影像)、迪安诊断 (第三方检验)、江苏三友 (体检)。

2.3银行业

2.3.1行业概述

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信用货币、管理货币流通、调剂资金供求、办理货币存贷与结算,充当信用的中介人。银行业在我国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中国银行业的产生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当时出现了一些兼营银钱的机构,如邸店、质库等;随后,宋代有钱馆、钱铺,明代有钱庄、钱肆,清代有票号、汇票庄等。这些机构虽还称不上是真正的银行,但已具备了银行的某些特征。

近代银行的出现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在当时的世界中心意大利首先产生。意大利于1171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是最早成立的近代银行。1407年设立的热亚那银行是早期的存款银行。此后相继成立的一些银行,主要从事存、放款业务,大多具有高利贷性质。

1694 年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广泛确立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银行得以普遍建立。资本主义银行是特殊的资本主义企业,它的主要职能是经营货币资本,发行信用流通工具,充当资本家之间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

1845年由英国人在广州设立的丽如银行(又称“东方银行”),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银行;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进入帝国主义时期,银行的垄断组织随着资本的不断集中而形成。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溶合为金融资本,银行由原来的简单的中介人演变为万能的垄断者,它既是控制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又可通过资本输出和跨国银行的形式进行对外扩张。

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税后利润逐年大幅增长,2011年中国银行业所实现利润占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近三分之一。中国银行业规模发展迅速,但是利率

市场化加快、内外竞争加剧、盈利增速下滑背景下,银行金融机构必须在业务结构、资源配置以及区域布局上均作出相应战略性调整。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银监会陆续颁布了《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2年6月8日,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正式稿(以下简称资本办法),将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

关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办法和逆周期资本管理办法也在进一步讨论。从方向上看,这些监管原则积极体现了国际监管新标准的趋势;从力度上看,无论是监管标准的设定、还是监管指标的定义以及对实施时间的要求,都明显高于国际标准的要求。

实施贷款损失准备动态监管。结合拨备制度国际改革进展,2011年银监会颁布《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提出贷款拨备率不低于

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

而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业金融机构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的跟踪研究,特别是对银行业务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

2.3.2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协会2015年3月15日在京发布《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八年发布该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有所改进,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银行综合服务满意度平均得分为76.93分,较2013年的72.30分提升4.63分。

报告显示,在网点覆盖和功能升级方面,截至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1.71万个,在全国49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2308个城镇社区和318个小微企业集中地区均增设了银行网点,50多万个行政村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截止2015年3月,已有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恒丰银行等31家银行的全部网点实现了功能分区。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为银行业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创新之风,截至2014年末,网上银行个人客户数达到9.09亿户,新增1.5亿户;交

易笔数达608.46亿笔。手机银行个人客户达到6.68亿户。微信银行个人客户约3666.81万户。

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1167.95亿笔,比上年增加204.56亿笔;交易金额达1339.73万亿元。丰富、方便、快捷,尤其是互联网电子金融服务,受到广大客户欢迎,使银行业平均离柜率达到67.88%,同比增加4.65个百分点。

2.3.3银行业发展趋势

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存款利率上限已于2015年3月、5月两次分别调整到基准利率的1.3倍和1.5倍。如此宽泛的利率浮动区间,事实上已经覆盖了银行自主定价的主要波动空间,伴随着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的推出,意味着银行业已经实质上进入了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时代,距离取消利率上限仅一步之遥。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正在发生广泛的、深刻的变革。未来五年,宏观经济将处于中速增长阶段,结合利率市场化的行业环境,中国银行业进入了变革新时期,这就对转型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当前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它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冲击远比国际社会更复杂、也更严峻。利率市场化伴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以及银行业准入放松、人民币国际化等一系列变革,使得中国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更为严峻。与此同时,新兴互联网金融也进一步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市场化,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显著分流了居民储蓄存款、抬高了银行的负债成本,并在人才等领域与传统银行展开激烈竞争。

综合考量国外市场经验和国内银行业的实际经营环境,利率完全市场化后,预计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将受到显著冲击。在净息差收窄50个基点,资产减值损失占贷款比提高到1%的情景假设下,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回报率(ROE)将从2014年的17.6%,下降至11.2%,减少约1/3。鉴于利率市场化的不利冲击,部分具有前瞻性战略视角的领先银行将积极采取应对举措,其中第一梯队的优秀银行将能够更好地抵御冲击,资本回报率能够领先于行业,而末端梯队银行的资本回报率则可能大幅下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未来银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1)银行业的获利水平将进入新常态

2)金融业混业经营成为趋势

3)银行业被迫走向精细化经营与管理

4)轻资本成为高盈利银行普遍采取的经营模式

5)产投融结合的业务加速发展

6)对结算与交易业务要求大幅提高

7)出现以零售为核心的大型银行或金融集团

8)客户体验管理与改善能力将成为制胜关键

9)条线化垂直管理、大事业部制渐成主流

10)对金融机构联盟模式的探索逐步兴起

2.4电影产业

2.4.1行业概述

电影产业是指以电影制作为核心通过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放映以及电影音像产品,电影衍生品,电影院和放映场所的建设等相关产业经济形态的统称。电影产业不仅拥有经济属性,还拥有社会文化属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电影产品本身具有交换价值,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具备经济属性。电影的生产制作过程十分特殊,它是一种概念先行的创作,是从抽象讨论落实到实际执行的一系列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涉及了很多不同类型企业的参与和多种形式的经济活动。同时,由于电影可以大批量的机械复制生产,边际成本比较低。所以,对于电影产业来说,电影产品“内容”生产是其产品竞争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电影是具有深厚社会文化意涵的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本身拥有承载信息的能力,其本质是通过流动的图像讲述故事。叙事性也成为了电影意识形态性的根源,在叙事的过程中,蕴含着文化的传递。文化作为电影叙事的背景因素之一,将自始至终的出现在影片中,因此,电影成为了文化议题的一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意识、价值观、生活方式在电影中被传递出来。

2.4.2电影产业现状

中国电影产业觃模整体在高速增长,但体现出结构不均衡的特征,表现为国内票房收入占比逐年增高,仍 2009年的61.8%攀升到 2014 年的 81.4%,中国电影产业成长的基础和未来都需要借助多元盈利渠道来拓展。国内票房增速除 2013 年低于产业规模增速之外,2009-2013 年都以高出 10%的速度增值,但 2014 年差值缩窄到 5%以内,电影产业觃模规模增速的动力开始部分转移

到国内非票房和海外销售的拉动上,2013-2014 年二者的平均增速分别为32.1%、32.8%,可以预见后续几年二者将逐步保持稳定增速,共同带来产业规模的增加。

国产片和进口片票房贡献净差在 2009-2011 年大致维持在 8-12%比例,2012 年被后者反超为-4%,2013 年恢复反弹后拉大到 18%,2014 年实现回归,恢复到平均范围内。在国产片和排片保护政策,以及引进口片审查机制背景下,预计后续几年国产片和迚口片癿贡献差值将继续维持在平均范围内。国产片、进口片票房增速对比来看,二者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37%、40%,前者对中国电影总票房的贡献度要低亍后者,国产片需要进一步提高票房竞争力。

2.4.3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1) 政策环境:多元政策大力支持 助推影视产业跨越式增长

电影产业的政策环境整体趋好,电影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高度凸显,新任国家领导人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有增无减,并有馈赠影规作品的文化外交方式体现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这是影规内容输出海外、建立国际影响力的缩影。

电影产业相关政策有几个特点:第一,部委之间癿互动和协作增多,文化部、广电局出台的政策,得到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癿配套支持和实施条件补给,利于电影业的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第二,资金和资本条款是重点,电影与项基金、人才培养计划、金融产品设计等涉及资金和市场的手段更加多样;第三,网络文化和内容创作的导向性被再次调控,有关内容、文化和意识层面癿建设强调人民性和主旋律;第四,文化产业已经过渡到以质量谋求集团化发展的阶段,这不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国家规划相一致,也是企业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经之路。

2)经济环境:资本介入升级 互联网变革影视产业链

资本、互联网经济和影规产业化布局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主要经济环境因素。

截止 2014 年 12 月中旬,共发生文化产业并购案例 159 起,涉及资金规模已达到 1000 亿元,超过 2013 年同期96 起癿并购数量和 500 亿元资金规模。2014 年资本对电影产业的渗透呈金字塔波段形状,年度持续 2013 年的资本热度和景气;年中癿并购数量、参与主体、资金规模、估值水平集体式爆发,以

影规基金、借壳上市、上市公司并购、集团整体上市为主要形式;年末,审核结果、业绩对赌、战略调整、资本回归等内外原因叠加,导致并购失败类、对赌未达预期、中止审核等结果,以致资本暂时冷却。

BAT 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和商业主体开始影规业务布局,分别成立爱奇艺影业、百度影业、阿里影业、腾讯电影+等公司或事业部门,通迆互联网功能和平台优势,挖掘电影产业链存量市场,幵开始探索电影后产业环节的增量部 分。

上市影规公司同时寻求多元化发展,以完善产业链为目标。如华谊兄弟收购卖座网,完成 36 亿定向增収,腾讯和阿里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光线传媒并购入股游戏公司;华策影规成立北京电影运营中心,合资成立华策爱奇艺影视公司。

3)社会环境:观影人群快速增长 90 后渐成主力

2014 年中国电影总观影人次再次高速增长, 同比高出 2.18 亿人次。 仍近 2 年中国电影观众年龄分布来看, 19-40岁观众占到总观影人次的 87%,其中 19-30 岁观影人群占比超过 5 成,成为主流观影群体;按学历分布看,大学本/专科占到 8 成,高知白领成为中国核心电影观众,该群体对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代表了主体电影观众的意见。

同时,中国电影新力量正在快速崛起,新晋、跨界导演作品以及话题性、粉丝电影显著增加,这些电影打破固定模式,受到年轻主流和核心观众癿喜爱。随着影院终端癿发展,观众可接受癿内容和信息愈加广泛,观众对电影内容的需求会趋于定向和精细。

2.4.4电影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影视公司掀起并购潮,意在跨界延伸和互联网化。影规公司与互联网的联姻表现在跨界和互联网化过程, 其中华谊兄弟实行互联网转型涉及的范围最广。 产业链中的内容制作、终端和衍生品节点成为互联网化的重要实施方向,如阿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参与华谊 2014 年 36亿定增方案,华谊以此接入阿里电商和腾讯社交娱乐资源,并有针对地进行项目合作与计划执行;分别以游戏、动漫、电规剧为主业的游族网络、奥飞劢漫、华策影规,采取基于内容 IP 开发电影项目的方式进军电影产业。影规公司的跨界行为是以围绕产业链癿细分领域而进行,具备清晰盈利模式的手游业务成为诸多影规公司参投的重要对象;

宣发部分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最为直接,因而也成为影规公司加强产业链整合力度的关键节点,通过对外并购、产品研发等手段覆盖在线购票相关业务。

第三章 基金构建

3.1所选股票

电子信息行业:合力泰、奋达科技、保千里、长电科技 银行业:招商银行、浦发银行

医疗保健行业:华润万东、迪安诊断、金陵药业 电影产业:华谊兄弟

3.2基金投资组合及初始建仓

表1基金投资组合及初始建仓

2.建仓的单价由股票的月收盘价均为所得

3.对每个行业中最为看好的股票持重仓,分别为合力泰、招商银行、华润

万东和华谊兄弟

4.剩余的现金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入银行

3.3产组合投资情况(见附录一)

3.4净值表现(2012年1月—2014年12月)

表2 基金净值表现

3.5基金组合的相关指标及评价

相关指标及评价数据见附录二。 1)收益率月平均值

从上图可以看出,本基金收益率自2013年度起便高于基准收益率。 2)贝塔系数

贝塔系数是统计学上的概念,它所反映的是某一投资对象相对于大盘的表现情况。其绝对值越大,显示其收益变化幅度相对于大盘的变化幅度越大;绝对值越小,显示其变化幅度相对于大盘越小。如果是负值,则显示其变化的方向与大盘的变化方向相反:大盘涨的时候它跌,大盘跌的时候它涨。这一指标可以作为考察基金经理降低投资波动性风险的能力。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2年至2014年,本基金组合的贝塔系数绝对值均小于1,说明该基金组合的风险程度小于整个市场组合的风险程度。

3)阿尔法系数

阿尔法系数是投资或基金的绝对回报和按照贝塔系数计算的预期回报之间的差额。

从上图可以看出, 2012年阿尔法系数虽为负数,但接近0,2013至2014年的阿尔法系数均大于0,说明本基金与市场组合相比,有所低估,可以买入。

4)特雷诺指数

有效的资产组合完全消除了单一资产的非系统风险,那么,其系统风险(即特征线的斜率)就能较好地刻画证券投资的风险,单位系统风险的超额收益率可以作为评价基金投资业绩的指标。特雷诺业绩指数越大,证券投资的表现就越好;反之,证券投资的表现越差。足够分散化的基金投资组合根据特雷诺业绩指数的排序与根据夏普业绩指数的排序相同或类似,而不够分散化的基金投资组合的特雷诺业绩指数排序高于夏普业绩指数的排序。

从上图可以看出,特雷诺指数在2012年至2014年为正,说明与市场组合相比,本基金组合表现较好。 5)詹森指数

詹森指数是测定投资组合经营绩效的一种指标,是投资组合的实际期望收益率与位于证券市场线上的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之差。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3年至2014年的詹森指数均大于0,说明本基金的业绩表现优于市场组合。

6)夏普比率

用基金净值增长率的平均值减无风险利率再除以基金净值增长率的标准差就可以得到基金的夏普比率。它反映了单位风险基金净值增长率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程度。如果夏普比率为正值,说明在衡量期内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超

过了无风险利率,在以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的情况下,说明投资基金比银行存款要好。夏普比率越大,说明基金单位风险所获得的风险回报越高。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4年至2015年的夏普指数值均大于0,表明基金承担报酬率波动风险有正的回馈,超出无风险报酬。

7)总体评价

从各项指标来看,该基金在2013年度和2014年度风险程度要小于市场组合的风险程度,且相对于市场组合被低估,基金组合优于市场组合。因此该基金值得购入。

附录一 2012-2014年度基金净值情况

表3 2012年度基金净值情况

28

表4 2013年度基金市值情况

29

30

31

32

表5 2014年度基金市值情况

33

34

35

36

1)上市股票和债券按照计算日的收市价计算,该日无交易的,按照最近一个交易日的收市价计算。

2)未上市的股票以其成本价计算。

3)未上市国债及未到期定期存款,以本金加计至估值日的应计利息额计算。 2.股利计入现金

3.派股后股票数量的变化反应在除权日所在月份的下一个月份

附录二 相关指标

37

《基金管理》课程作业

38

目录

第一章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 ....................................................... 1

1.1经济增长疲乏,物价持续通缩 ..................................................................................... 1

1.2结构调整中的新变化和困扰 ......................................................................................... 2

1.3 2015年宏观经济与政策展望 ....................................................................................... 4

1.4小结 ................................................................................................................................. 5

第二章行业基本面分析 ........................................................................................................... 6

2.1电子计算机行业 ............................................................................................................. 6

2.1.1我国电子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 .............................................................................. 6

2.1.2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 .................................................................................. 6

2.1.3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 7

2.1.4电子信息行业投资逻辑 .......................................................................................... 9

2.2医疗保健行业 ............................................................................................................... 10

2.2.1行业概述 ................................................................................................................ 10

2.2.2医疗保健行业发展现状 ........................................................................................ 10

2.2.3疗保健行业发展趋势 ............................................................................................ 10

2.2.4医疗保健行业投资逻辑 ........................................................................................ 11

2.3银行业 ........................................................................................................................... 12

2.3.1行业概述 ................................................................................................................ 12

2.3.2银行业发展现状 .................................................................................................... 13

2.3.3银行业发展趋势 .................................................................................................... 14

2.4电影产业 ....................................................................................................................... 15

2.4.1行业概述 ................................................................................................................ 15

2.4.2电影产业现状 ........................................................................................................ 15

2.4.3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 16

2.4.4电影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 17

第三章基金构建 ..................................................................................................................... 19

3.1所选股票 ....................................................................................................................... 19

3.2基金投资组合及初始建仓 ........................................................................................... 19

3.3产组合投资情况(见附录一) ................................................................................... 19

3.4净值表现(2012年1月—2014年12月) ............................................................... 19

3.5基金组合的相关指标及评价 ....................................................................................... 21

附录一 2012-2014年度基金净值情况 ............................................................................. 25

附录二相关指标 ................................................................................................................. 37

第一章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15年展望

1.1经济增长疲乏,物价持续通缩

中国2014年经济增长一波三折,但总体放缓趋势得到确认。受制于内需疲软、外需不振、房地产调整等合力的作用,全年GDP增速等宏观指标回落。一季度以GDP增长7.4%开局,低于2013年以及2014年7.5%目标增速,但略微扭转了市场在一、二月份数据出台后的悲观预期。政府在“微刺激”主导思路下,实行了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二季度初见成效,经济企稳,GDP增长小幅反弹至7.5%。三季度,GDP增长下滑至新低

7.3%,生产以及需求两端均有所弱化,7月份信贷乃至社会融资断崖式下跌对企业正常运作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经济增长缓慢下行的趋势得到认可。其后在楼市限购限贷松绑、央行定向宽松和财政扩张基建投资等政策下,部分信号出现回暖,四季度GDP预期增长7.3%,但或许只是短期的波动,在经济实质性出清之前,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趋势可能难以扭转。

增长动力依然不足,供需两端均较乏力。2014年企业经营依然困难,除了近年的资金、用工、土地、运输成本上升外,企业在结构调整升级如环保、技改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入明显增加,销售不振,利润空间压缩,制造业极其衰弱,房地产深度调整,去库存与去杠杆的任务艰苦且艰巨。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8.3%。12月全国PMI为50.1%,创10个月新低,发电量和粗钢产量负增长,与工业增加值回落相一致。与制造业不景气和房地产调整亦步亦趋的,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三大分项中,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都大幅回落,由于下半年扩大投资的政策干预,基建投资相对略强。随着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偿债进入高峰期,地方政府投资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难度加大,与上年同期相比,2014年1-10月地方投资项目增速下降了4.6个百分点。从进出口来看,2014年出口增幅放缓,进口增速转负。由于经济下行压力不小,我国外需短期内难有明显改善,进出口贸易仍将受到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制约。

实体经济通缩持续,但资本市场股价创出新高。2014年通货膨胀率已降到1的时代,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持续30多个月负值。理论上这意味着

2012年至今一直是产出负缺口,实际增长低于潜在增长水平。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下跌,PPI还将进一步下降。实体部门的严重通缩,必然会拖累整体经济的复苏,进而降低总需求,推动消费者价格指数走低。从资产部门看,房地产的收缩盘整与股市的继起膨胀是2014年的重大事件。7月份股市开始一骑绝尘,11月之后更是一度进入到超过45度斜率的“疯牛”阶段,在融资盘的支撑下,天量成交额频现,市场人气暴涨。2014年A股指数涨幅“牛”冠全球,年内上证综指上涨近53%。在实体经济没有实质业绩支撑、房地产成为明日黄花的条件下,股市的上扬无疑是政策供给与资金逐利需求共同合力的结果,机会与风险并存。

1.2结构调整中的新变化和困扰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大幅度向下,制造业部门的产能和需求双重疲软,是2013-2014年经济放缓的主因,但也倒逼企业加速“自我清洁”及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中的诸多良性变化给2014年增加了亮色,也为2015年增加了乐观因素,可谓经济大转型曙光初显,“破坏性创造”进行时。表现在:

一是从简政放权到自贸区开放,从新型城镇化到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与转型的方向已经清晰,高端装备制造和军工为核心的产业现代化升级,大健康大医疗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通信、互联网金融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经济创新,以及对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探索,在2014年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大调整的方向和核心。

二是供给结构的重大转变。2013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2014年前3季度,第三产业增速高出第二产业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7%,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业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保持较高增速,比重不断提高,且服务业增长对工业增长的依赖减弱,独立增长能力增强。工业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工业整体增速,产业结构现代化趋势加快。

三是需求结构也持续发生重大调整。消费低位企稳,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拉动因素。2014年前3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也比同期投资的贡献率高7.2个百分点。消费热点继续高涨,通信器材销售加快、绿色消费增长显著,网购成为生活方式,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50%之多。

四是就业与工资结构出现转变。尽管经济减速,但就业与居民收入指标表现良好。至2014年9月末,已实现新增就业1082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目标。前3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0.5%,实际增长

8.2%,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0.8个百分点,高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近2个百分点。

五是金融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在金融创新、房地产景气下滑和应对监管的制度性套利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金融结构持续发生调整。这主要体现在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总量的大幅度下降,A股复苏,股市、债市(甚至包括众筹)的直接融资比重上升,资本市场在国家战略和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更为凸显。

六是化解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有所进展。一度严重过剩的光伏等行业供需已趋正常,钢铁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也在有序推进。在节能减排方面,2014年前3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6%,高于2014年的预定目标。

七是简政放权成为2014年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截至年底国务院已先后取消和下放超过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作为简政放权重大举措之一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自3月份全面实施以来,在稳增长、促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前10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达292.08万户,同比增长52.3%,新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在上述乐观趋向之外,一些突出问题如金融约束与风险仍然困扰中国经济前行。一是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增多,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和比例也呈上升之势。二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2014年1-1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4.7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1.3万亿元,凸显资金面紧张。由于企业盈利能力减弱,银行基于违约风险考虑,贷款利率加码,惜贷、限贷现象增加,甚至还进行抽贷,加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旧债未解,新一轮债务—金融泡沫又开始累积。为消化前期政策过度激励带来的高杠杆和巨额地方债务,同时为了保增长,政府一直采取定向微刺激,究其本质仍是在提高杠杆,这使得政府宏观政策操作空间非常狭窄,但操作频繁,实体经济的融资问题未解决,反而导致货币虚化,实体弱化,股市膨胀,甚至存在金融泡沫的风险。

1.3 2015年宏观经济与政策展望

中国经济经过2012、2013到2014年3年的7.5%保卫战,在尚无重大因素出现扭转经济平缓下滑的情况下,预计2015年将是7%保卫战,全年CPI涨幅在1.8%左右。随着救市政策见效,房地产回暖及其投资企稳可期。美国强劲复苏也给中国出口带来了一点乐观因素。考虑到近期国际油价暴跌、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普降,且政府改革和结构调整难以立竿见影,制造业整体低迷的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总需求管理政策会适时托底,将增速维持在保就业的底线附近。

旧模式正在面临清理和转型,新模式尚未成形,故中国经济处于新旧转换的断裂期和阵痛期,仍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传统模式及干预手段。但显而易见的是,干预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2014年随着经济持续下行、通缩风险加剧,央行于11月启动了降息。从效果看,降息对于稳增长、抗通缩等目标的效果不明显,反而刺激了股市大幅暴涨。2014年金融部门的总融资规模增速飙升至55%,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低迷。由于货币脱实向虚,导致政策放松失效,货币政策陷于两难境地,降低存款准备金等宽松政策预期一再后延。展望2015年,央行降息降准会适时推出,并会兼顾年中美联储加息预期可能带来的资本外流、汇率波动等动向。全年货币流动性虽会维持相对宽松,但受制于需求的下降和金融机构风险偏好的下行,且对金融泡沫的谨慎,信用的扩张会显得相对温和。

为应对保增长的压力,2015年财政政策的角色将上升,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环保、保障性住房、农田水利和核电站建设等成为财政政策的主要着力点。据统计,2014年第四季度发改委批复近50个项目,涉及机场、铁路、公路、城市铁路项目,投资总额近1.4万亿元,定向精准,快上项目,保增长的用意十分明显。这些项目投资预计多在明年进行,将成为对冲明年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保持经济平稳开局的重要力量。因此,2015年是基建大年,基建投资增速将在20%以上,财政赤字上调至2.4%,通过政策性银行、PPP、专项债券、股市等形式的融资力度也会明显增强。

1.4小结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国企、社保、注册制、土地、财税、电力、环保等重大改革将逐步推进,政府预算、地方债、营改增、消费税、资源税、PPP、养老保险等财税改革以及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资本账户开放、城投债治理等多方面的金融改革也将渐进启动或落实。新的一年里可预期的是经济发展仍会遵循着“新常态”的大逻辑而展开,即增速适当减慢、数量规模合理减量,但结构调整加快,体制变革力度加大。这也可称为综合的“减速治理”。中国的“减速治理”包含着市场化改革和现有存量的结构性调整,其关键在于宏观政策上要有足够的定力,不要过度消耗政策刺激的资源,减少后遗症。同时还需要宏微观层面双重努力,宏观的重点在于化解金融财政风险,微观则更需加快改革和存量调整,让减速成为一个“清洁机制”清理“僵尸”实体,减轻负担,提高效率,优胜劣汰,鼓励创新,为新体制建设铺路,尽快转向高效均衡的增长阶段。

传统的行业,如采矿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未来的增长机会不大,而电子行业,尤其是互联网+、物联网及半导体板块将是关注的重点。此外,由于银行业起步深化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医疗保健业持续政策利好,也是布局的重点。

第二章 行业基本面分析

2.1电子计算机行业

2.1.1我国电子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依据《电子信息产业行业分类注释(2005-2006)》,电子信息产业包括雷达工业行业、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广播电视设备工业行业、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软件产业、家用视听设备工业行业、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行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工业行业、电子元件工业行业、电子器件工业行业、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工业行业、电子信息产品专用材料工业行业,12个行业、产业,共46个门类。

其发展的基本现状为: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1万亿元,同比增长24.6%。

2)行业增速保持领先

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

1.6个百分点;行业收入、利润总额和税金占工业总体比重分别达到9.1%、

6.6%和4.0%,其中利润总额和税金增速分别达到21.1%和19.1%,明显高于工业12.2%和11.0%的平均水平,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保持领先地位,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3)制造大国地位日益稳固

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效益指标稳步增长,实现销售收入93202亿元,同比增长10.4%,利润总额4152亿元,同比增长21.1%,税金总额1845亿元,同比增长19.1%。

2.1.2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已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一是中国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大国;二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以独到的优势初步确立全球产业

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三是产业聚集已经出现,初步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三大信息产业基地;四是出现剧烈的企业结构变化和地区结构变化。

电子信息产业较长时期的持续高增长,使得产业规模总量快速扩张,从而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出持续性和规模性的特征。电子信息产业的体系性效应逐渐体现出来,对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和渗透作用逐步增强。并且出现其他国家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少有的现象,即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远远超过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高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

上述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当前地位和现实作用表现出的重要特点,表明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升级以及提高国家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有着进一步巩固、壮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现实基础,电子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的战略作用才能进一步释放。

2.1.3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在关键技术、市场需求以及国际分工等方面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是指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最能体现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优势、最具核心价值、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和显示技术等。其发展趋势如下:

1.微电子技术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

2.计算机技术向多媒体、智能化方向发展

3.网络技术向多业务、高性能和大容量方向发展

4.通信技术向宽带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5.软件技术网络化、智能化,软件无线互联技术实用化

6.显示技术向大屏幕、平板方向发展

2)市场需求变动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然而,任何一项技术只有最终成为产品并且获得市场的认同,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动趋势主要包括产品市场规模、产品市场分布和产品市场结构三个方面。

1.全球经济兴衰决定市场规模

2.市场分布开始向亚太地区扩散

3.以计算机和通信产品为代表的投资类产品占市场主导地位

3)产业国际分工趋势

从全球范围看,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广泛的国际性,产业梯次转移发展,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十分突出。产业全球化是指产业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的演变和升级。

产业分工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各国产业的分工正在演变成为世界性的产业分工,具体讲:第一,产业分工的范围和内容发生变化。产业分工从一国地域范围内以传统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成为范围广阔的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从产业各部门间的分工发展到各个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和以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更精细的专业化分工。第二,产业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即由市场自发力量决定的分工,向主要由跨国公司经营的分工和由地区产业集团成员内组织的分工发展,出现了产业协议在国际范围内、跨国公司间的分工。第三,水平性分工成为产业分工的主要形式。其内容为产品型号的分工、产品零部件的分工和产品工艺流程的分工,并形成了世界性的产业分工网络,每一生产环节都已成为世界生产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第四,产业分工具有垂直结构特征。发达国家凭借其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主要从事系统集成和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与销售,而把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生产大量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发达国家主导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和格局,处于价值链中的高端,而发展中国家只能以其廉价的劳动力为基础,利用成熟技术,发展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和制造业。

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大规模的国家性基础研究与实验,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不断推出新的技术,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英国、德国等发达的欧洲国家也致力于电子信息产业部分领域的研发、标准制定,处于价值链的高端。

从日本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历史来看,日本是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追赶先驱国家的典型,在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以家电制造业为切入点,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推进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从20世纪50

年代开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振兴电子信息产业的政策,使日本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崛起,到了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子信息产业强国。

韩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已经进入以“生产技术”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中端,一方面,为提高其电子信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正在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和关键元器件,进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由于成本等因素,又把更低端的劳动密集性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我国台湾地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变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为“单纯组装”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为“设计与半成品组装”时期,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为“国际化与大生产”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进入“关键部件生产”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最初的加工贸易入手,依靠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来参与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分工。随着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分工的变迁,我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跨国公司纷纷入驻我国,加大了对我国的投资力度,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也大规模地向我国转移。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福建厦门沿海和环渤海地区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带。珠江三角洲正在成为世界性的电子信息产品零部件和电机组装的集散地;长江三角洲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如半导体、笔记本电脑、手机及零部件等正在蓬勃发展,具有相当实力。

2.1.4电子信息行业投资逻辑

1)推荐互联网+、物联网投资机会。关注强势子行业的强势公司,中国梦转型继续,科技行业尚有较大的升值空间。主要的选择方向有以下几个:(1)关注互联网+,物联网相关企业,包括:合力泰、奋达科技 、天喻信息 、恒宝股份; (2)关注汽车电子相关企业:保千里、长信科技 、得润电子 、欧菲光 (3)关注新材料相关企业三环集团、国瓷材料 、苏大维格 (4)关注国家意志相关标的,半导体、北斗等相关标的,长电科技 、华天科技 、北斗星通等。(5)国企改革逐步清晰,从地域角度看,强烈建议关注浙江与福建的相关标的,强烈建议关注浙江东方等。(6)新增关注标的,工业4.0锦富新材 。

2) 看好半导体板块投资机会。自集成电路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之后,各路资本竞相奔向集成电路产业的风口。在支持了长电科技、中微半导体、中芯国际、艾派克等后,国家大基金逐渐进入密集投资期,后续还可能在晶圆制造、

化合物半导体、存储器、设计、装备材料等领域继续出手,半导体产业一、二级市场投资机会可能将被持续催化。推荐关注通富微电 、华天科技、兴森科技 、上海新阳 、长电科技、士兰微等。

2.2医疗保健行业

2.2.1行业概述

1)行业定义

医疗保健机构是指从卫生行政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从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服务或从事医学科研和医学在职培训等工作的单位。

2)行业主要特点

医疗保健业的特殊性表现为以下几点:(1)公益性; (2)稳定性 ;(3)地域性 ;(4)医患信息不对称性; (5)知识技术密集性; (6)需求弹性较弱。

2.2.2医疗保健行业发展现状

自2012年卫生部《关于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通知》实施以来,2011年~2014年,民营医院数量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公立医院持平或减少。从服务人次看,2015年1~3月,民营医院服务的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占到11%和13%,民营医院服务人次同比增长10%+,公立医院服务人次同比增长6%左右。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8.9万个,其中医院2.6万个,公立医院1.34万个,民营医院

1.15万个。民营医院数量占到总医院数量的44%。

2.2.3疗保健行业发展趋势

1)远程医疗服务

宽带因特网、电脑、游戏系统、数码电视正在成为一个平台,把按需健康信息、教育和医疗服务等带入了千家万户。其中大部分技术已经得以实现。换句话说,平台和技术早已存在。保健模式将更加以患者为中心,承担更多责任。监管和医疗费用报销改革将促进市场提供更经济的预防服务和护理方法。如有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健康信息和医疗服务送上家门。大多数医护人员将注意力放在了临床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的分析、信息传播、为患者开具处方等工作上。以后,这些工作会越来越多地通过虚拟操作来完成。

2)海量数据和云技术

云计算和联网设备使我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信息。智能设备和功能强大的软件使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些信息。投入一点人工智能和机械学习,你就能获得一种诀窍,使自己最终从海量数据的魔爪中解脱出来,进入一个充满智慧和理解的世界。信息短缺的解决方案可结合云中的公共卫生数据、地理空间信息、环境污染的数据源,能加强对疾病的概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类分析使我们能对癌症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洞察解决公众健康的方法。此外,实时定位服务技术(RTLS)与软件相结合,可帮助医疗机构降低医疗差错、减少浪费时间,能极大地提高业务效率和病人满意度。

3)远程监控和移动医疗

我们无论把目光转向哪里,都会发现新的应用程序,其中包括与医疗有关的数千种程序。很多医疗应用程序是多余的,只有一小部分会为开发者们带来巨大效益。那些非常畅销的应用程序大多与“美容健康”有关—饮食、运动、健身、减肥和美容。用于病人宣教、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智能程序将充斥市场。医疗商业模式只有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鼓励消费者(提供者)参与其中,才能使应用程序真正吸引客户。移动医疗的远程监控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采用先进传感器技术的远程监控与上述移动设备和服务相结合,将有可能实现以少数医护人员为非急性护理医院(包括家中)的多数患者提供治疗服务。一些公司与监管机构(例如FDA)开展合作,开发指定医疗设备,为加快临床信息交换提供了很多方法。

2.2.4医疗保健行业投资逻辑

1)随着利好政策的持续发布,民营医疗机构将继续扩张,相关上市公司也将受益: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复星医药、信邦制药、金陵药业、凤凰医疗等。

2)通过政策鼓励对配套产业(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等)与医疗机构的协同发展,以及社会办医参与公立医院管理,有利于外包产业公司的发展。建议关注相关标:华润万东 (第三方医学影像)、迪安诊断 (第三方检验)、江苏三友 (体检)。

2.3银行业

2.3.1行业概述

银行是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信用货币、管理货币流通、调剂资金供求、办理货币存贷与结算,充当信用的中介人。银行业在我国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

中国银行业的产生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当时出现了一些兼营银钱的机构,如邸店、质库等;随后,宋代有钱馆、钱铺,明代有钱庄、钱肆,清代有票号、汇票庄等。这些机构虽还称不上是真正的银行,但已具备了银行的某些特征。

近代银行的出现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在当时的世界中心意大利首先产生。意大利于1171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是最早成立的近代银行。1407年设立的热亚那银行是早期的存款银行。此后相继成立的一些银行,主要从事存、放款业务,大多具有高利贷性质。

1694 年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广泛确立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银行得以普遍建立。资本主义银行是特殊的资本主义企业,它的主要职能是经营货币资本,发行信用流通工具,充当资本家之间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

1845年由英国人在广州设立的丽如银行(又称“东方银行”),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银行;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进入帝国主义时期,银行的垄断组织随着资本的不断集中而形成。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溶合为金融资本,银行由原来的简单的中介人演变为万能的垄断者,它既是控制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又可通过资本输出和跨国银行的形式进行对外扩张。

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税后利润逐年大幅增长,2011年中国银行业所实现利润占全球银行业总利润的近三分之一。中国银行业规模发展迅速,但是利率

市场化加快、内外竞争加剧、盈利增速下滑背景下,银行金融机构必须在业务结构、资源配置以及区域布局上均作出相应战略性调整。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银监会陆续颁布了《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2年6月8日,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正式稿(以下简称资本办法),将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

关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办法和逆周期资本管理办法也在进一步讨论。从方向上看,这些监管原则积极体现了国际监管新标准的趋势;从力度上看,无论是监管标准的设定、还是监管指标的定义以及对实施时间的要求,都明显高于国际标准的要求。

实施贷款损失准备动态监管。结合拨备制度国际改革进展,2011年银监会颁布《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提出贷款拨备率不低于

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

而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业金融机构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的跟踪研究,特别是对银行业务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

2.3.2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协会2015年3月15日在京发布《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八年发布该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有所改进,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银行综合服务满意度平均得分为76.93分,较2013年的72.30分提升4.63分。

报告显示,在网点覆盖和功能升级方面,截至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1.71万个,在全国49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2308个城镇社区和318个小微企业集中地区均增设了银行网点,50多万个行政村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截止2015年3月,已有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恒丰银行等31家银行的全部网点实现了功能分区。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为银行业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创新之风,截至2014年末,网上银行个人客户数达到9.09亿户,新增1.5亿户;交

易笔数达608.46亿笔。手机银行个人客户达到6.68亿户。微信银行个人客户约3666.81万户。

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1167.95亿笔,比上年增加204.56亿笔;交易金额达1339.73万亿元。丰富、方便、快捷,尤其是互联网电子金融服务,受到广大客户欢迎,使银行业平均离柜率达到67.88%,同比增加4.65个百分点。

2.3.3银行业发展趋势

从2012年开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存款利率上限已于2015年3月、5月两次分别调整到基准利率的1.3倍和1.5倍。如此宽泛的利率浮动区间,事实上已经覆盖了银行自主定价的主要波动空间,伴随着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的推出,意味着银行业已经实质上进入了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时代,距离取消利率上限仅一步之遥。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正在发生广泛的、深刻的变革。未来五年,宏观经济将处于中速增长阶段,结合利率市场化的行业环境,中国银行业进入了变革新时期,这就对转型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当前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它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冲击远比国际社会更复杂、也更严峻。利率市场化伴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以及银行业准入放松、人民币国际化等一系列变革,使得中国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更为严峻。与此同时,新兴互联网金融也进一步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市场化,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显著分流了居民储蓄存款、抬高了银行的负债成本,并在人才等领域与传统银行展开激烈竞争。

综合考量国外市场经验和国内银行业的实际经营环境,利率完全市场化后,预计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将受到显著冲击。在净息差收窄50个基点,资产减值损失占贷款比提高到1%的情景假设下,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回报率(ROE)将从2014年的17.6%,下降至11.2%,减少约1/3。鉴于利率市场化的不利冲击,部分具有前瞻性战略视角的领先银行将积极采取应对举措,其中第一梯队的优秀银行将能够更好地抵御冲击,资本回报率能够领先于行业,而末端梯队银行的资本回报率则可能大幅下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未来银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1)银行业的获利水平将进入新常态

2)金融业混业经营成为趋势

3)银行业被迫走向精细化经营与管理

4)轻资本成为高盈利银行普遍采取的经营模式

5)产投融结合的业务加速发展

6)对结算与交易业务要求大幅提高

7)出现以零售为核心的大型银行或金融集团

8)客户体验管理与改善能力将成为制胜关键

9)条线化垂直管理、大事业部制渐成主流

10)对金融机构联盟模式的探索逐步兴起

2.4电影产业

2.4.1行业概述

电影产业是指以电影制作为核心通过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放映以及电影音像产品,电影衍生品,电影院和放映场所的建设等相关产业经济形态的统称。电影产业不仅拥有经济属性,还拥有社会文化属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电影产品本身具有交换价值,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具备经济属性。电影的生产制作过程十分特殊,它是一种概念先行的创作,是从抽象讨论落实到实际执行的一系列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涉及了很多不同类型企业的参与和多种形式的经济活动。同时,由于电影可以大批量的机械复制生产,边际成本比较低。所以,对于电影产业来说,电影产品“内容”生产是其产品竞争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电影是具有深厚社会文化意涵的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本身拥有承载信息的能力,其本质是通过流动的图像讲述故事。叙事性也成为了电影意识形态性的根源,在叙事的过程中,蕴含着文化的传递。文化作为电影叙事的背景因素之一,将自始至终的出现在影片中,因此,电影成为了文化议题的一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意识、价值观、生活方式在电影中被传递出来。

2.4.2电影产业现状

中国电影产业觃模整体在高速增长,但体现出结构不均衡的特征,表现为国内票房收入占比逐年增高,仍 2009年的61.8%攀升到 2014 年的 81.4%,中国电影产业成长的基础和未来都需要借助多元盈利渠道来拓展。国内票房增速除 2013 年低于产业规模增速之外,2009-2013 年都以高出 10%的速度增值,但 2014 年差值缩窄到 5%以内,电影产业觃模规模增速的动力开始部分转移

到国内非票房和海外销售的拉动上,2013-2014 年二者的平均增速分别为32.1%、32.8%,可以预见后续几年二者将逐步保持稳定增速,共同带来产业规模的增加。

国产片和进口片票房贡献净差在 2009-2011 年大致维持在 8-12%比例,2012 年被后者反超为-4%,2013 年恢复反弹后拉大到 18%,2014 年实现回归,恢复到平均范围内。在国产片和排片保护政策,以及引进口片审查机制背景下,预计后续几年国产片和迚口片癿贡献差值将继续维持在平均范围内。国产片、进口片票房增速对比来看,二者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37%、40%,前者对中国电影总票房的贡献度要低亍后者,国产片需要进一步提高票房竞争力。

2.4.3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1) 政策环境:多元政策大力支持 助推影视产业跨越式增长

电影产业的政策环境整体趋好,电影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高度凸显,新任国家领导人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有增无减,并有馈赠影规作品的文化外交方式体现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这是影规内容输出海外、建立国际影响力的缩影。

电影产业相关政策有几个特点:第一,部委之间癿互动和协作增多,文化部、广电局出台的政策,得到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癿配套支持和实施条件补给,利于电影业的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第二,资金和资本条款是重点,电影与项基金、人才培养计划、金融产品设计等涉及资金和市场的手段更加多样;第三,网络文化和内容创作的导向性被再次调控,有关内容、文化和意识层面癿建设强调人民性和主旋律;第四,文化产业已经过渡到以质量谋求集团化发展的阶段,这不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国家规划相一致,也是企业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必经之路。

2)经济环境:资本介入升级 互联网变革影视产业链

资本、互联网经济和影规产业化布局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主要经济环境因素。

截止 2014 年 12 月中旬,共发生文化产业并购案例 159 起,涉及资金规模已达到 1000 亿元,超过 2013 年同期96 起癿并购数量和 500 亿元资金规模。2014 年资本对电影产业的渗透呈金字塔波段形状,年度持续 2013 年的资本热度和景气;年中癿并购数量、参与主体、资金规模、估值水平集体式爆发,以

影规基金、借壳上市、上市公司并购、集团整体上市为主要形式;年末,审核结果、业绩对赌、战略调整、资本回归等内外原因叠加,导致并购失败类、对赌未达预期、中止审核等结果,以致资本暂时冷却。

BAT 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和商业主体开始影规业务布局,分别成立爱奇艺影业、百度影业、阿里影业、腾讯电影+等公司或事业部门,通迆互联网功能和平台优势,挖掘电影产业链存量市场,幵开始探索电影后产业环节的增量部 分。

上市影规公司同时寻求多元化发展,以完善产业链为目标。如华谊兄弟收购卖座网,完成 36 亿定向增収,腾讯和阿里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光线传媒并购入股游戏公司;华策影规成立北京电影运营中心,合资成立华策爱奇艺影视公司。

3)社会环境:观影人群快速增长 90 后渐成主力

2014 年中国电影总观影人次再次高速增长, 同比高出 2.18 亿人次。 仍近 2 年中国电影观众年龄分布来看, 19-40岁观众占到总观影人次的 87%,其中 19-30 岁观影人群占比超过 5 成,成为主流观影群体;按学历分布看,大学本/专科占到 8 成,高知白领成为中国核心电影观众,该群体对电影的消费和需求代表了主体电影观众的意见。

同时,中国电影新力量正在快速崛起,新晋、跨界导演作品以及话题性、粉丝电影显著增加,这些电影打破固定模式,受到年轻主流和核心观众癿喜爱。随着影院终端癿发展,观众可接受癿内容和信息愈加广泛,观众对电影内容的需求会趋于定向和精细。

2.4.4电影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影视公司掀起并购潮,意在跨界延伸和互联网化。影规公司与互联网的联姻表现在跨界和互联网化过程, 其中华谊兄弟实行互联网转型涉及的范围最广。 产业链中的内容制作、终端和衍生品节点成为互联网化的重要实施方向,如阿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参与华谊 2014 年 36亿定增方案,华谊以此接入阿里电商和腾讯社交娱乐资源,并有针对地进行项目合作与计划执行;分别以游戏、动漫、电规剧为主业的游族网络、奥飞劢漫、华策影规,采取基于内容 IP 开发电影项目的方式进军电影产业。影规公司的跨界行为是以围绕产业链癿细分领域而进行,具备清晰盈利模式的手游业务成为诸多影规公司参投的重要对象;

宣发部分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最为直接,因而也成为影规公司加强产业链整合力度的关键节点,通过对外并购、产品研发等手段覆盖在线购票相关业务。

第三章 基金构建

3.1所选股票

电子信息行业:合力泰、奋达科技、保千里、长电科技 银行业:招商银行、浦发银行

医疗保健行业:华润万东、迪安诊断、金陵药业 电影产业:华谊兄弟

3.2基金投资组合及初始建仓

表1基金投资组合及初始建仓

2.建仓的单价由股票的月收盘价均为所得

3.对每个行业中最为看好的股票持重仓,分别为合力泰、招商银行、华润

万东和华谊兄弟

4.剩余的现金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入银行

3.3产组合投资情况(见附录一)

3.4净值表现(2012年1月—2014年12月)

表2 基金净值表现

3.5基金组合的相关指标及评价

相关指标及评价数据见附录二。 1)收益率月平均值

从上图可以看出,本基金收益率自2013年度起便高于基准收益率。 2)贝塔系数

贝塔系数是统计学上的概念,它所反映的是某一投资对象相对于大盘的表现情况。其绝对值越大,显示其收益变化幅度相对于大盘的变化幅度越大;绝对值越小,显示其变化幅度相对于大盘越小。如果是负值,则显示其变化的方向与大盘的变化方向相反:大盘涨的时候它跌,大盘跌的时候它涨。这一指标可以作为考察基金经理降低投资波动性风险的能力。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2年至2014年,本基金组合的贝塔系数绝对值均小于1,说明该基金组合的风险程度小于整个市场组合的风险程度。

3)阿尔法系数

阿尔法系数是投资或基金的绝对回报和按照贝塔系数计算的预期回报之间的差额。

从上图可以看出, 2012年阿尔法系数虽为负数,但接近0,2013至2014年的阿尔法系数均大于0,说明本基金与市场组合相比,有所低估,可以买入。

4)特雷诺指数

有效的资产组合完全消除了单一资产的非系统风险,那么,其系统风险(即特征线的斜率)就能较好地刻画证券投资的风险,单位系统风险的超额收益率可以作为评价基金投资业绩的指标。特雷诺业绩指数越大,证券投资的表现就越好;反之,证券投资的表现越差。足够分散化的基金投资组合根据特雷诺业绩指数的排序与根据夏普业绩指数的排序相同或类似,而不够分散化的基金投资组合的特雷诺业绩指数排序高于夏普业绩指数的排序。

从上图可以看出,特雷诺指数在2012年至2014年为正,说明与市场组合相比,本基金组合表现较好。 5)詹森指数

詹森指数是测定投资组合经营绩效的一种指标,是投资组合的实际期望收益率与位于证券市场线上的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之差。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3年至2014年的詹森指数均大于0,说明本基金的业绩表现优于市场组合。

6)夏普比率

用基金净值增长率的平均值减无风险利率再除以基金净值增长率的标准差就可以得到基金的夏普比率。它反映了单位风险基金净值增长率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程度。如果夏普比率为正值,说明在衡量期内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超

过了无风险利率,在以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的情况下,说明投资基金比银行存款要好。夏普比率越大,说明基金单位风险所获得的风险回报越高。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4年至2015年的夏普指数值均大于0,表明基金承担报酬率波动风险有正的回馈,超出无风险报酬。

7)总体评价

从各项指标来看,该基金在2013年度和2014年度风险程度要小于市场组合的风险程度,且相对于市场组合被低估,基金组合优于市场组合。因此该基金值得购入。

附录一 2012-2014年度基金净值情况

表3 2012年度基金净值情况

28

表4 2013年度基金市值情况

29

30

31

32

表5 2014年度基金市值情况

33

34

35

36

1)上市股票和债券按照计算日的收市价计算,该日无交易的,按照最近一个交易日的收市价计算。

2)未上市的股票以其成本价计算。

3)未上市国债及未到期定期存款,以本金加计至估值日的应计利息额计算。 2.股利计入现金

3.派股后股票数量的变化反应在除权日所在月份的下一个月份

附录二 相关指标

37

《基金管理》课程作业

38


相关文章

  • 期现套利交易研究
  • 目 录 1.期现套利的界定........................................................................................................... ...查看


  • 阿尔法对冲交易研究
  • 阿尔法对冲交易研究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在强式有效的市场,一般不存在或者很难寻找稳定的alpha.因此,阿尔法策略一般运用在市场效率相对较弱的市场上,如新兴股票市场.创业板市场等.我国的股票市场正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效率相对较低,从过往的经 ...查看


  • 股票组合投资一个优化模型构建研究
  • 第14卷第2期科技与管理 Science-TechnologyandManagement 2012年3月 Vol.14No.2Mar.,2012 文章编号:1008-7133(2012)02-0080-05 股票组合投资一个优化模型构建研究 ...查看


  • 金融投资模拟实习报告2016年
  • 序号(学号): xx 大 学 证券投资模拟实训报告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查看


  • 阿尔法(ALPHA)策略
  • 阿尔法 (ALPHA)策略 Alpha策略是典型的对冲策略,通过构建相对价值策略来超越指数,然后通过指数期货或期权等风险管理工具来对冲系统性风险.中性策略也是比较典型的对冲策略,通过构造股票多空组合减少对某些风险的暴露.Alpha策略和中性 ...查看


  • 7种量化选股模型
  • [多因子模型] 多因子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选股模型,基本原理是采用一系列的因子作为选股标准,满足这些因子的股票则被买入,不满足的则卖出. 基本概念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一批人参加马拉松,想要知道哪些人会跑到平均成绩之上,那只需在跑前做 ...查看


  • 预审意见20160427
  • 预审老师意见: 研究DEA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投资组合领域的应用,对于拓展DEA研究具有一定价值.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待完善: 1)基数约束的DEA模型有哪些实践应用背景和案例,请补充. 2)所提出的DEA模型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是什么,是用 ...查看


  • 单指数模型的最优风险投资组合研究
  • 摘要:本文根据威廉·夏普的单指数模型建立最优风险投资组合,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的沪深300指数月收益率和来自IT产业.零售产业和能源产业的6只股票月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同时预测股票的α和β值,根据回归和预测数据进行最优风险 ...查看


  • 基于GARCH模型的统计套利实证分析
  • 摘 要:A股市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自推出以来,至今已有五年多的时间,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不断扩大,从事这些交易的个人及机构投资者不断增加.做空机制的推出,为中国A股市场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股指频繁大幅波动的情况,这就需要投资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