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地球用

板书设计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2、行星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1、地球

2、条件:(1)安全的宇宙环境

(2)适宜的温度

(3)适宜的大气 (4)适宜的水分

宇宙中的地球》(人教新课标)教学设计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一、教材分析:本节涉及到许多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谈“天”是为了说“地”,讲述天体是说它们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强调宇宙的物质性;讲天体系统是为了说明宇宙有序、有层次,也是有结构的物质世界,要从天体层次中找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太阳系的组成和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是为了证明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这些都是围绕“地”来展开的。教学中要围绕地球这一主体,通过录像的放映和图片的展示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带往神秘的宇宙探索,站在宇宙的某一个角度来审视地球,先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镜头一拉一伸,即可透彻解剖知识体系,又可创造神秘而激动人心的氛围,为后续的教学作好铺垫。教学中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对日地距离和地球本身的体积、质量适中有准确的认识,理解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存在,并由此知道地球的特殊性。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四、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五、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我们就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推进(新知识传授) [教师精讲]

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板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 生:(可能的答案)月球、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北极星、流星、彗星„„

师:很好,不少同学都能认识很多的天体。宇宙中的天体还有很多,我们来看课本图1.1。

或(放映录像:有关宇宙的片段,对各类天体及天体系统的介绍)

师: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结构特征,可以把八大行星分为三大类。请你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板书)3、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合作探究)

生:(可以让不同的同学进行补充)

师:(评价学生答题情况,多鼓励)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类行星分别有以下特征: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距离太阳近,表面温度较高,体积和质量都小,平均密度大。另外,类地行星中心有铁核,金属元素含量高。卫星很少,或者没有。

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距离太阳比类地行星远,表面温度低,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都很小。它们的卫星数目多,并且有光环。

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它们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最低都在-200 ℃以下,平均密度大体上介于前两类之间。远日行星表层气体以氢和甲烷为主。远日行星都有卫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光环。

师: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生:没有。

师: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高潮(重难点突破)

师:(过渡)然而,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物?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本身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大家看书P6内容,讨论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板书1、地球

2、存在生命的条件:(1)安全的宇宙环境 (2)适宜的温度

(3)适宜的大气 (4)适宜的水分

生:(读书,讨论,总结)

师:温度和水分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千米),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 ℃,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氢、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海洋的形成:首先,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其次,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例如火山爆发,加速了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的过程;再次,地表温度的逐渐降低,使水汽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原始大洋的出现,孕育了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并逐渐向高级生物进化。 (方法引导)

师:(设问)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请大家阅读教材P6:探索地外文明。我们要找地外生命,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生:应该参照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来寻找。

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在再做一个活动,主题是: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提示: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合作探究)

生:(学生根据教材P7“活动”的设计,以小论文的方式谈谈自己的思考)„„

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宇宙的范围是非常之大,随着人类探测手段的发展,人们观测到的宇宙范围还会扩大,人们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认识也就会越准确和全面。我们还学习并知道了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这就为同学们将来寻找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指明了方向。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探究内容: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探究办法、过程: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探究结果:小论文,班级展评。

板书设计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2、行星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3、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1、地球

2、条件:(1)安全的宇宙环境

(2)适宜的温度

(3)适宜的大气 (4)适宜的水分

宇宙中的地球》(人教新课标)教学设计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一、教材分析:本节涉及到许多天文现象和天文知识,谈“天”是为了说“地”,讲述天体是说它们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强调宇宙的物质性;讲天体系统是为了说明宇宙有序、有层次,也是有结构的物质世界,要从天体层次中找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讲太阳系的组成和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是为了证明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这些都是围绕“地”来展开的。教学中要围绕地球这一主体,通过录像的放映和图片的展示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带往神秘的宇宙探索,站在宇宙的某一个角度来审视地球,先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镜头一拉一伸,即可透彻解剖知识体系,又可创造神秘而激动人心的氛围,为后续的教学作好铺垫。教学中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对日地距离和地球本身的体积、质量适中有准确的认识,理解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存在,并由此知道地球的特殊性。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四、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五、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我们就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推进(新知识传授) [教师精讲]

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板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 生:(可能的答案)月球、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北极星、流星、彗星„„

师:很好,不少同学都能认识很多的天体。宇宙中的天体还有很多,我们来看课本图1.1。

或(放映录像:有关宇宙的片段,对各类天体及天体系统的介绍)

师: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结构特征,可以把八大行星分为三大类。请你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板书)3、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合作探究)

生:(可以让不同的同学进行补充)

师:(评价学生答题情况,多鼓励)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类行星分别有以下特征: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距离太阳近,表面温度较高,体积和质量都小,平均密度大。另外,类地行星中心有铁核,金属元素含量高。卫星很少,或者没有。

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距离太阳比类地行星远,表面温度低,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都很小。它们的卫星数目多,并且有光环。

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它们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最低都在-200 ℃以下,平均密度大体上介于前两类之间。远日行星表层气体以氢和甲烷为主。远日行星都有卫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光环。

师: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生:没有。

师: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高潮(重难点突破)

师:(过渡)然而,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物?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本身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大家看书P6内容,讨论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板书1、地球

2、存在生命的条件:(1)安全的宇宙环境 (2)适宜的温度

(3)适宜的大气 (4)适宜的水分

生:(读书,讨论,总结)

师:温度和水分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千米),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 ℃,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氢、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海洋的形成:首先,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其次,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例如火山爆发,加速了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的过程;再次,地表温度的逐渐降低,使水汽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原始大洋的出现,孕育了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并逐渐向高级生物进化。 (方法引导)

师:(设问)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请大家阅读教材P6:探索地外文明。我们要找地外生命,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生:应该参照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来寻找。

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在再做一个活动,主题是: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提示: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合作探究)

生:(学生根据教材P7“活动”的设计,以小论文的方式谈谈自己的思考)„„

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宇宙的范围是非常之大,随着人类探测手段的发展,人们观测到的宇宙范围还会扩大,人们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认识也就会越准确和全面。我们还学习并知道了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这就为同学们将来寻找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指明了方向。 活动与探究

探究课题: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探究内容: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这颗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探究办法、过程: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探究结果:小论文,班级展评。


相关文章

  • 宇宙群起源的意理论
  • 宇宙群起源的意理论 陈俊意(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1331,中国) 摘要:本文提出宇宙群起源的新理论即意理论.宇宙群以及地球所处宇宙(简称地球宇宙) 0起源于意(Yi )慢不经意的随机分离和反射.意(Yi )由三种意态组成:时间意T ...查看


  •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
  • 第一讲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教师导言] 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有关宇宙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地理学科来传授的.所以,地理学科讲授有关地球宇宙环境的内容,肩负着知识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双重任务.宇宙是物质的,处在不 ...查看


  •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doc5
  •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宇宙就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宙分为凝聚结构宇宙与耗散结构宇宙,凝聚结构的宇宙是无生命的宇宙,那时的宇宙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所有的物质能量都向宇宙的核心收缩,慢慢的凝聚成一个巨大的物质能量团.这时的宇宙 ...查看


  • 三种宇宙速度 物理探究性学习
  • 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 也叫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两个别称:航天器最小发 射速度.航天器最大运行速度.在一些问题中说,当某 航天器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则说明该航天器是沿着地 球表面运行的.按照力学理论可以计算出V1=7 ...查看


  • 地理教学设计
  • QUFU NORMAL UNIVERSITY <中学地理教学法>作业 院系:地理与旅游学院 姓名:迪力木拉提·艾尼瓦尔 学号:2012414617 地理Ⅰ(必修·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 ...查看


  •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案及追踪练习附答案
  •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从容说课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微观层面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因此,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类认识 ...查看


  • 1.1 地球在宇宙中
  • 1.1 地球在宇宙中 课标要求: 1.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材分析: 本节高中地理的开篇,设计较多的天文知识,同时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但是我们谈天是为了说地,这里能过多地补充天 ...查看


  • 地球在宇宙中教案
  • 吉安市高中课改集体备课教案 学 校:吉安一中 学科备课组: 高一地理 主要负责人:刘林 成员:刘林.刘亮亮 一.课 题 :地球在宇宙中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 知识方面 1. 了解宇宙的含义及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类型,了解恒星.星云是宇宙中最基 ...查看


  •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 学习目标1.运用图像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