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东岳:中国新工业革命必完胜德国工业4.0

编者按:2015年10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那么,中国的这场新工业革命,能否与德国的工业4.0相比肩?本期滨城智库,围绕这一问题,从政府的角色、互联网精神进行深入剖析,希望有所启迪。

德国工业4.0计划的推出,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普遍的赞誉,被认为是“与美国的新硬件时代共同构成了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与一位智能硬件公司创始人谈到工业4.0时,他的第一句话,“这肯定是趋势……。”与之相比,中国制造2025的推出,则存在着一些分歧,赞誉者说,这是中国应对德国工业4.0的法宝;贬诋者则认为,这不过是对工业4.0的“邯郸学步”。虽然,中国制造2025未必比工业4.0更高明,但“中国制造2025”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中国的新工业革命必将完胜德国工业4.0。

政府推动VS市场选择

工业4.0是德国力推的计划,其政府色彩不言而喻。实际上,市场经济有两种主流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一种是以德日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两种模式的竞争,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究竟孰优孰劣?

今天,不谈理论上的争论,只简单说一下自己的观点: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的时候,自由市场的选择更有效;而在产业发展方向已经明确的时候,政府推动的确能给产业发展“加把劲”——当然,这种“加把劲”也有破坏市场竞争机制的嫌疑,而且在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的不同环境应当有所区分。下面,还是用现实案例让大家有个直观的判断。

战争是经济的延续,战争的结果或可部分证明经济的成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美国(苏联不是市场经济,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是自由市场派;战败国德国、日本则都是政府主导派。

当然,上述逻辑有些牵强,我们看一下纯经济之间的竞争。二战之后,德日东山再起,尤其是日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已经“牛气”并扬言要买下整个美国。然而此时,有关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竞争已经开始:1980年,美国的苹果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而日本也将机器人作为国家产业战略大力推进。三十多年过去了,2015年,苹果公司一季度的销售收入就达到了580.1亿美元,而2015年1月,日本发布的《机器人新战略》还在“雄心勃勃”地计划到2020年,日本机器人产业自身产值将超过2.67万亿日元(223.6亿美元)。——想象一下,日本5年后的全产业产值还赶不上美国现在一家公司的一个季度!

是不是觉得很可笑?!实际上,即便日本当年的经济奇迹也不能完全归功于政府推动——日本的汽车产业就是个没有重大产业政策扶持的“野孩子”。泡沫经济之后,日本的政府推动再也没能让日本重振雄风,而是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实际上,到现在已经25年了,未来还会失去多年?谁也不清楚。

现在,轮到了德国政府推动的工业4.0和美国市场涌现的新硬件时代对垒,你说谁会赢?谁会输呢?

物联网VS互联网精神

当然,即便德国工业4.0拼不过美国的新硬件,但凭什么认为工业4.0也干不过中国的新工业革命呢?原因太简单了,因为连美国的新硬件都干不过中国的新工业革命!何况工业4.0呢?!——忍住,别笑!我是认真的!关于美国的新硬件,会以后写文章说明的,今天先谈工业4.0。

与工业4.0相比,中国的新工业革命也是政府推动的——李克强总理开会强调的事,能不是政府推动?!——但是新工业革命融入了更多的市场因素!

注意,重点来了!拿来和工业4.0相比较的是新工业革命,而不是中国制造2025!区别在什么地方?关键在于“互联网+”、关键在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也许有人会说,别外行了,工业4.0可是个物联网系统啊!要知道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升级版哦。——的确,物联网是在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但是后出现的东西未必就是先出现东西的升级!实际上,物联网顶多算是互联网的扩展!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是人高级还是物高级?如果你承认是人高级的话,又凭什么认为“物-物相连的物联网”会比“人-人相连的互联网”更高级呢?!我从不否认技术的力量,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技术始终都是手段,它改变不了问题的本质。

为什么物联网比互联网出现得晚呢?——因为物太低级了,想让“物-物联网”,必须先给它装一个简陋的大脑(就是所谓的“嵌入”)。先不用说,这种简陋的大脑现在有多简陋,我们说趋势,未来这个大脑一定会升级,但无论如何升级,它都不会升级成人脑,也不会像人脑一样高级。——因为这个物本身太简单了,简单到和人相比根本不在一个级别。

物联网的大脑不会比人脑高级吗?——SORRY,这个总大脑叫云计算,但它已经不属于物联网了——当然,物联网和云计算有关系,但云计算不只为物联网服务,云计算更是为互联网服务。

物联网不是包括互联网吗?——如果一定要说“物联网+互联网=物联网”,我也没意见,但这种广义的物联网也只能是互联网的扩展,而非升级!——其中起能动作用的,只能是互联网而非物联网。我们听说过“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有听说过物联网精神吗?狭义的物联网只能是技术,不可能有精神。广义的物联网或许有精神,但德国式的工业4.0中有开放、协作,却少了极重要的平等和分享。

与工业4.0相比,中国的新工业革命中的“互联网+”,其主体是互联网,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去改造、颠覆、重构其他产业(包括制造业)。而不像工业4.0那样,用物联网去强化原有的制造业——虽然提升了效率,也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但却因为缺少平等和分享,而在最关键的“生产什么”问题上,失去了充分的创新活力。

中心辐射VS分布式创新

开宝马、坐奔驰、家用电器西门子。德国工业4.0,就是在西门子等德国工业巨头率先提出并推动下,上升为德国的国家战略。这也使德国工业4.0染上了浓重的工业垄断色彩——在生产方面,工业巨头掌握核心技术,建造智能工厂,通过开放、协作的物联网将全球供应商与其无缝连接;在销售方面,通过物联网的软性制造+个性化定制将客户锁定,进而通过提供售后服务、升级服务等获取更多的附加价值。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工业4.0中,物联网是绑定供应商与客户的手段,智能工厂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力图通过垄断控制力的提升实现超额利润。其仍然是“中心辐射”式的生产制造模式,创新集中于智能工厂的设计部门,而非在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平等互动中产生。德国工业4.0的本质,是以技术优势实现工业垄断,是压制创新,而非激发创新。

如果,这种理论化分析不能令人信服,我们再来看看工业4.0的实际效果。

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已成必然趋势,那么,早早就声称在进行电动汽车研究的宝马、奔驰、大众这些德国工业巨头做出了什么成绩吗?倒是中国的比亚迪,因为巴菲特的投资火了一把;现在大放异彩的,则是美国原来玩互联网的马斯克搞出来的特斯拉!

再看一看智能电器。智能电器已经喊了多年,以家用电器闻名的西门子有什么突破吗?没有!不但没有,2014年9月宣布退出家电领域,2015年5月,再一次宣布全球裁员4500人。反倒是中国搞互联网的乐视网,成功实现了网络智能电视的商业化。在企业办公电器的领域,最早实现突破的也不是德国企业,而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创新型小企业——成者科技,推出的新款智能复印机,刚刚在美国的众筹平台上取得了综合排名第二的好成绩。

当今的世界潮流,创业创新成为“新常态”。在这方面,传统的集中控制(中央控制)式的工业体系,已经完全无法适应这一转变,工业4.0提升效率与垄断力的努力,注定要被分布式的,平等、分享式的,全民参与式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击败。真正革命式的、突破式的创新,注定不可能在传统大企业中产生——他们只能做技术的升级,注定只能在具有天生互联网基因的创业创新型企业中实现。中国的新工业革命未来的希望,就在这些“互联网+创业创新+制造”的新兴企业。

点评:中国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和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制造埋下了互联网的基因。中国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制造业的创业创新提供了供应链基础。中国新工业革命完胜德国工业4.0成为可能。

作者/侯东岳 个人微信号:tianhaixing

原创/公共微信号/滨城智库

(ID:binchenzhiku)

每期文章均为滨城智库原创文章。让跨界分享从这里走出,让思想在这里闪光。

编者按:2015年10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那么,中国的这场新工业革命,能否与德国的工业4.0相比肩?本期滨城智库,围绕这一问题,从政府的角色、互联网精神进行深入剖析,希望有所启迪。

德国工业4.0计划的推出,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普遍的赞誉,被认为是“与美国的新硬件时代共同构成了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与一位智能硬件公司创始人谈到工业4.0时,他的第一句话,“这肯定是趋势……。”与之相比,中国制造2025的推出,则存在着一些分歧,赞誉者说,这是中国应对德国工业4.0的法宝;贬诋者则认为,这不过是对工业4.0的“邯郸学步”。虽然,中国制造2025未必比工业4.0更高明,但“中国制造2025”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中国的新工业革命必将完胜德国工业4.0。

政府推动VS市场选择

工业4.0是德国力推的计划,其政府色彩不言而喻。实际上,市场经济有两种主流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一种是以德日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两种模式的竞争,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究竟孰优孰劣?

今天,不谈理论上的争论,只简单说一下自己的观点: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的时候,自由市场的选择更有效;而在产业发展方向已经明确的时候,政府推动的确能给产业发展“加把劲”——当然,这种“加把劲”也有破坏市场竞争机制的嫌疑,而且在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的不同环境应当有所区分。下面,还是用现实案例让大家有个直观的判断。

战争是经济的延续,战争的结果或可部分证明经济的成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美国(苏联不是市场经济,不在本文讨论范围)是自由市场派;战败国德国、日本则都是政府主导派。

当然,上述逻辑有些牵强,我们看一下纯经济之间的竞争。二战之后,德日东山再起,尤其是日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已经“牛气”并扬言要买下整个美国。然而此时,有关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竞争已经开始:1980年,美国的苹果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而日本也将机器人作为国家产业战略大力推进。三十多年过去了,2015年,苹果公司一季度的销售收入就达到了580.1亿美元,而2015年1月,日本发布的《机器人新战略》还在“雄心勃勃”地计划到2020年,日本机器人产业自身产值将超过2.67万亿日元(223.6亿美元)。——想象一下,日本5年后的全产业产值还赶不上美国现在一家公司的一个季度!

是不是觉得很可笑?!实际上,即便日本当年的经济奇迹也不能完全归功于政府推动——日本的汽车产业就是个没有重大产业政策扶持的“野孩子”。泡沫经济之后,日本的政府推动再也没能让日本重振雄风,而是陷入了失去的二十年!实际上,到现在已经25年了,未来还会失去多年?谁也不清楚。

现在,轮到了德国政府推动的工业4.0和美国市场涌现的新硬件时代对垒,你说谁会赢?谁会输呢?

物联网VS互联网精神

当然,即便德国工业4.0拼不过美国的新硬件,但凭什么认为工业4.0也干不过中国的新工业革命呢?原因太简单了,因为连美国的新硬件都干不过中国的新工业革命!何况工业4.0呢?!——忍住,别笑!我是认真的!关于美国的新硬件,会以后写文章说明的,今天先谈工业4.0。

与工业4.0相比,中国的新工业革命也是政府推动的——李克强总理开会强调的事,能不是政府推动?!——但是新工业革命融入了更多的市场因素!

注意,重点来了!拿来和工业4.0相比较的是新工业革命,而不是中国制造2025!区别在什么地方?关键在于“互联网+”、关键在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也许有人会说,别外行了,工业4.0可是个物联网系统啊!要知道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升级版哦。——的确,物联网是在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但是后出现的东西未必就是先出现东西的升级!实际上,物联网顶多算是互联网的扩展!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是人高级还是物高级?如果你承认是人高级的话,又凭什么认为“物-物相连的物联网”会比“人-人相连的互联网”更高级呢?!我从不否认技术的力量,但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技术始终都是手段,它改变不了问题的本质。

为什么物联网比互联网出现得晚呢?——因为物太低级了,想让“物-物联网”,必须先给它装一个简陋的大脑(就是所谓的“嵌入”)。先不用说,这种简陋的大脑现在有多简陋,我们说趋势,未来这个大脑一定会升级,但无论如何升级,它都不会升级成人脑,也不会像人脑一样高级。——因为这个物本身太简单了,简单到和人相比根本不在一个级别。

物联网的大脑不会比人脑高级吗?——SORRY,这个总大脑叫云计算,但它已经不属于物联网了——当然,物联网和云计算有关系,但云计算不只为物联网服务,云计算更是为互联网服务。

物联网不是包括互联网吗?——如果一定要说“物联网+互联网=物联网”,我也没意见,但这种广义的物联网也只能是互联网的扩展,而非升级!——其中起能动作用的,只能是互联网而非物联网。我们听说过“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有听说过物联网精神吗?狭义的物联网只能是技术,不可能有精神。广义的物联网或许有精神,但德国式的工业4.0中有开放、协作,却少了极重要的平等和分享。

与工业4.0相比,中国的新工业革命中的“互联网+”,其主体是互联网,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去改造、颠覆、重构其他产业(包括制造业)。而不像工业4.0那样,用物联网去强化原有的制造业——虽然提升了效率,也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但却因为缺少平等和分享,而在最关键的“生产什么”问题上,失去了充分的创新活力。

中心辐射VS分布式创新

开宝马、坐奔驰、家用电器西门子。德国工业4.0,就是在西门子等德国工业巨头率先提出并推动下,上升为德国的国家战略。这也使德国工业4.0染上了浓重的工业垄断色彩——在生产方面,工业巨头掌握核心技术,建造智能工厂,通过开放、协作的物联网将全球供应商与其无缝连接;在销售方面,通过物联网的软性制造+个性化定制将客户锁定,进而通过提供售后服务、升级服务等获取更多的附加价值。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工业4.0中,物联网是绑定供应商与客户的手段,智能工厂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力图通过垄断控制力的提升实现超额利润。其仍然是“中心辐射”式的生产制造模式,创新集中于智能工厂的设计部门,而非在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平等互动中产生。德国工业4.0的本质,是以技术优势实现工业垄断,是压制创新,而非激发创新。

如果,这种理论化分析不能令人信服,我们再来看看工业4.0的实际效果。

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已成必然趋势,那么,早早就声称在进行电动汽车研究的宝马、奔驰、大众这些德国工业巨头做出了什么成绩吗?倒是中国的比亚迪,因为巴菲特的投资火了一把;现在大放异彩的,则是美国原来玩互联网的马斯克搞出来的特斯拉!

再看一看智能电器。智能电器已经喊了多年,以家用电器闻名的西门子有什么突破吗?没有!不但没有,2014年9月宣布退出家电领域,2015年5月,再一次宣布全球裁员4500人。反倒是中国搞互联网的乐视网,成功实现了网络智能电视的商业化。在企业办公电器的领域,最早实现突破的也不是德国企业,而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创新型小企业——成者科技,推出的新款智能复印机,刚刚在美国的众筹平台上取得了综合排名第二的好成绩。

当今的世界潮流,创业创新成为“新常态”。在这方面,传统的集中控制(中央控制)式的工业体系,已经完全无法适应这一转变,工业4.0提升效率与垄断力的努力,注定要被分布式的,平等、分享式的,全民参与式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击败。真正革命式的、突破式的创新,注定不可能在传统大企业中产生——他们只能做技术的升级,注定只能在具有天生互联网基因的创业创新型企业中实现。中国的新工业革命未来的希望,就在这些“互联网+创业创新+制造”的新兴企业。

点评:中国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和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制造埋下了互联网的基因。中国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与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制造业的创业创新提供了供应链基础。中国新工业革命完胜德国工业4.0成为可能。

作者/侯东岳 个人微信号:tianhaixing

原创/公共微信号/滨城智库

(ID:binchenzhiku)

每期文章均为滨城智库原创文章。让跨界分享从这里走出,让思想在这里闪光。


相关文章

  • 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及主要内容分析
  • 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及主要内容分析 2014年8月11日 来源: 互联网 [打印] [繁体] 分享到: 中研网讯: 工业4.0概念源于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德国业界提出该想法是想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应用来提高德国 ...查看


  • 机器人成热门行业 中国距"工业4.0时代"还差多远
  • 文/辛东方,80后作家.专栏作者.专注互联网科技领域 智能化设备.高科技终端的应用,已经把传统行业一步一步推到移动智能时代.继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的发展速度惊人.经历了前三次工业革命之后,我们习惯性的将第 ...查看


  •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
  •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 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制造业面临着全球各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压力与挑战.为寻找新的发展支撑点,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纷纷提出各自的制造业的发展战略.美国于2012年发布< ...查看


  • 工业4.0的"技术领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工业可编程控制器等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了制造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尽管德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机器设备和装备制造业,尤其在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工程领域德国更是处于领军 ...查看


  • 德国"工业4.0"战略制定专家:中国制造要转变思维模式
  • 在全球大的经济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和结构性调整的巨大压力,由此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9日,曾率团队参与制定德国工业4.0战略的欧洲经济学家弗雷德蒙德?马利克(Fredmund Malik)在浙江 ...查看


  • 新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新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交织日益紧密,使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运用等新的信息化技术的威力初显,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等现代制造技术的不断突破,市场逐步成熟, ...查看


  • 工业4.0:德国欲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
  • 工业 4.0:德国欲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 工业4.0(Industrie 4.0)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工业4.0简介 &quo ...查看


  • 中国家族企业向德国学什么
  • 中国家族企业向德国学什么 作者:闫肖锋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2681 有中国版"工业4.0"规划之称的<中国制造2025>公布后,"工业4.0"这一未来全球工业界的最酷标签,成为今年中国 ...查看


  • 工业4.0是什么
  • 工业4.0是什么 导读:工业4.0时代,无数传统行业界限将被打破,产业链将分工重组,由此迸发的生产力将堪称颠覆性.面对这场工业变革,无论前途充满光明,还是充满了无数暗流,我们都无法逃避,只能勇敢面对. 清晨,当睡眼惺忪的你打开房门,你可能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