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文学创作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摘 要] 对于上世纪末在文坛上刚刚兴起的一股年轻而崭新的创作力量80后而言,十几年的光景已然让他们所处的文学创作氛围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随着纯文学作品一步步迈进市场化商品文学的边缘,80后也在用自己独到的创作方式来迎合这种变化,并试图找到更有利于自己作品生存处境的创作方法。关于80后文学作品的本体,可以从内容与形式双方面进行剖析,而这两者则具备一个共通的特点,即或多或少地打上了“后现代意识”的烙印。

  [关键词] 商品文学;后现代;边缘化;文艺思潮

  【中图分类号】 I20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23-2

  一、前言

  对后现代意识的解读最经典的是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而之后的哲学理论著作则都在或多或少的关注后现代时期所出现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特点上的归纳。从宏观上来看,后现代是一个人为设定的时段,同前现代和现代相对应。在有关于后现代的界定理论中,也总要首先论及前现代及现代。前者有一个既定的中心,一切事物都围绕既定中心进行发展和演化;后者则存在多个中心,一切事物可以围绕多个中心进行发展和演化。到了后现代时期,中心不再存在,规律也不再是主宰事物发展的唯一要素,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80后作家的创作就不得不渗透着浓厚的后现代文化精神。

  二、以成长经历为背景的80后作家类型划分

  可以先从一个宏观的以作家本身为依托的前提下对80后作家进行一个分类:第一大类80后的作家通常从小学习生活氛围比较优越,在褒扬声中长大,幼年及童年得到了积极且肯定的评价,然后他们顺利地读重点大学,出国深造,用严肃的笔调对生活进行诠释,被定义为学院派80后。第二大类的80后作家从小则比较叛逆,对生活观察犀利而敏锐,因此很难得到主流教育系统的认同,于是他们索性放弃校园生活,或者在无奈中就读于自己心目中并不理想的学校或转业,甚至过早的融入社会,用调侃的方式来发泄自身对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不满,被定义为草根派80后。两者之间尽管在创作初衷及创作原动力上有所不同,但内容和形式却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处。

  三、80后作家作品的内容特色

  从内容方面考量,80后作家的作品在尚未成熟时期就出现了一种无中心、无主题的状态,而中心的缺失及边缘化的呈现正是后现代思潮对中心及主题瓦解后所呈现的结果。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80后的成长环境和物质生活水平照比七十年代甚至更早期的作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正是发生在八十年代以后这段时间,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的同时,80后能见到甚至享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就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在没有自然灾害、战争以及大面积政党思潮运动的相对平和的环境中,80后只能从小事情,从生活本身去寻找素材进行创作,而个体的生活相对于整个国家、社会的大进程来说,就是边缘的,琐碎的,拼贴的。这些细枝末节的事件在80后成长的早期通过日记呈现出来,网络成熟以后再以博客的形式呈现出来,而伴随着媒介力量的日益发达,微博中的零度写作和碎片化写作就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来,即使是常规的、传统的文学作品,也会一点点先从字数上组成一个宏大而零散的“系列化”叙事群,之所以用这个词汇,则是因为能够清晰地发现80后作家的作品的事件通常不是连贯的,而有些像电视作品中的情景剧,一切需要依靠人物来进行串联,而事件与事件本身并没有一个紧密的因果关系。在事件被零散化的基础上,固然很难形成一个坚实有力的中心,而造成了作品感性因素强大,理性逻辑缺失的局面。上述创作特征虽然存在种种问题,却能够使80后的文学作品在文坛上呈现出多元化的样貌,客观上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属种,也扩展了传统意义上的阅读空间。

  80后作家的作品的题材普遍集中在两个时空,一是现代进行时,以第一人称“我”为中心,形成一种自传体的叙述方式;二是一个不定的虚幻时空,可以没有具体时间,也可以没有具体空间,对时间和空间的描述都是笼统而模糊的,这恰恰又是后现代思潮的一种体现。根据这两个时空所带来的叙事内容本身,则会贯穿着这样几个常见的元素:性爱、无所谓、郁闷、不知所措、不屑一顾。对这一系列蓝调色彩情绪的模写,有些是积极的享受,而有些却是消极的放纵。

  张悦然的《嫁衣》是一部比较经典的女性80后学院派作品,文字的功底毫无疑问的被誉为80后的佼佼者,在这部讲述一个女生在婚前出现的种种状况的作品中,是很难从文字本身中总结出那么一两件有因果、有逻辑的事件的,多数是感受性的东西,甚至对往事的回忆也成为了一种感受,即便这部作品有一种调侃及无所谓的意味,但是笔调却是及其严肃的,这就涉及到了80后作品的形式。而单从内容上来看,我们却依然能够在这部作品中找寻到一种积极的东西,甚至可以叫做一种美好的希望,即对美本身的向往。女主人公首先是清楚外表美丽性感突出的女性是容易受到异性关注的,然后她也很清楚地知道学习成绩好是容易被主流社会认同的,甚至她非常向往纯粹的爱情,在婚前还试图和前男友做最后的努力,也就是说,80后在表层无所谓、不在乎的文字掩护下,内心深处是非常希望能够让自己作品中的主人公做到主流社会所期望的那个状态。而其他80后作家的作品也能够比较清晰地突现这个规律,非主流及叛逆者都有着悲哀的结局,尽管作者对非主流和叛逆者显示出在文字上的认同,甚至称赞,但是潜意识里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完美的状态,否则就不会贯以消极的结局。从这点上看,80后的文学作品同第六代导演的早期作品有那么几分相像。

  四、80后作家作品的形式特色

  再来谈谈形式,80后作家作品的形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个方面是文字本身的一种状态,另一个方面则是作品本身的组成规律。这一点在前面已经稍有涉及,即板块式的结构,同一个人物可能在一部完整的作品中经历一系列不同的事件,事件和事件之间偶尔会有因果联系,但是独立出来也不为过。这样的形式是比较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首先阅读起来就比较轻松,其次即便没有连贯的读完,也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进行重读,基本不影响阅读效果,因为中心和主线是缺失的,由众多边缘板块组成的80后作品不论怎么读,都不会出现内容上的误解。需要补充的还有一个形式上的特质,就是80后作家的作品会用大量的笔墨去描述一段情绪上的感性东西,而不会用过多的笔墨去描述一个事件本身,事件是两笔迅速带过的,情感却是众多墨水慢慢渗透的。

  五、结论

  以上是对80后作家作品特性的一个简单剖析,并不否认会有一些例外出现,但是这一系列特质却是时代烙印的浓缩,是一个时代赋予文本的一种精神。在文学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当下,80后作家的创作走向也开始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精神状态,对这些作品的解读,将是一个时刻充满变化的历程。

  参考文献:

  [1]南帆.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卢卡奇.小说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周振甫.文学风格例话[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刘象愚.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朱星辰(1982-),女,汉族,安徽人,博士,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音乐学、文艺美学。

  [摘 要] 对于上世纪末在文坛上刚刚兴起的一股年轻而崭新的创作力量80后而言,十几年的光景已然让他们所处的文学创作氛围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随着纯文学作品一步步迈进市场化商品文学的边缘,80后也在用自己独到的创作方式来迎合这种变化,并试图找到更有利于自己作品生存处境的创作方法。关于80后文学作品的本体,可以从内容与形式双方面进行剖析,而这两者则具备一个共通的特点,即或多或少地打上了“后现代意识”的烙印。

  [关键词] 商品文学;后现代;边缘化;文艺思潮

  【中图分类号】 I20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23-2

  一、前言

  对后现代意识的解读最经典的是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而之后的哲学理论著作则都在或多或少的关注后现代时期所出现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特点上的归纳。从宏观上来看,后现代是一个人为设定的时段,同前现代和现代相对应。在有关于后现代的界定理论中,也总要首先论及前现代及现代。前者有一个既定的中心,一切事物都围绕既定中心进行发展和演化;后者则存在多个中心,一切事物可以围绕多个中心进行发展和演化。到了后现代时期,中心不再存在,规律也不再是主宰事物发展的唯一要素,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80后作家的创作就不得不渗透着浓厚的后现代文化精神。

  二、以成长经历为背景的80后作家类型划分

  可以先从一个宏观的以作家本身为依托的前提下对80后作家进行一个分类:第一大类80后的作家通常从小学习生活氛围比较优越,在褒扬声中长大,幼年及童年得到了积极且肯定的评价,然后他们顺利地读重点大学,出国深造,用严肃的笔调对生活进行诠释,被定义为学院派80后。第二大类的80后作家从小则比较叛逆,对生活观察犀利而敏锐,因此很难得到主流教育系统的认同,于是他们索性放弃校园生活,或者在无奈中就读于自己心目中并不理想的学校或转业,甚至过早的融入社会,用调侃的方式来发泄自身对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不满,被定义为草根派80后。两者之间尽管在创作初衷及创作原动力上有所不同,但内容和形式却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处。

  三、80后作家作品的内容特色

  从内容方面考量,80后作家的作品在尚未成熟时期就出现了一种无中心、无主题的状态,而中心的缺失及边缘化的呈现正是后现代思潮对中心及主题瓦解后所呈现的结果。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80后的成长环境和物质生活水平照比七十年代甚至更早期的作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正是发生在八十年代以后这段时间,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的同时,80后能见到甚至享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就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在没有自然灾害、战争以及大面积政党思潮运动的相对平和的环境中,80后只能从小事情,从生活本身去寻找素材进行创作,而个体的生活相对于整个国家、社会的大进程来说,就是边缘的,琐碎的,拼贴的。这些细枝末节的事件在80后成长的早期通过日记呈现出来,网络成熟以后再以博客的形式呈现出来,而伴随着媒介力量的日益发达,微博中的零度写作和碎片化写作就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来,即使是常规的、传统的文学作品,也会一点点先从字数上组成一个宏大而零散的“系列化”叙事群,之所以用这个词汇,则是因为能够清晰地发现80后作家的作品的事件通常不是连贯的,而有些像电视作品中的情景剧,一切需要依靠人物来进行串联,而事件与事件本身并没有一个紧密的因果关系。在事件被零散化的基础上,固然很难形成一个坚实有力的中心,而造成了作品感性因素强大,理性逻辑缺失的局面。上述创作特征虽然存在种种问题,却能够使80后的文学作品在文坛上呈现出多元化的样貌,客观上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属种,也扩展了传统意义上的阅读空间。

  80后作家的作品的题材普遍集中在两个时空,一是现代进行时,以第一人称“我”为中心,形成一种自传体的叙述方式;二是一个不定的虚幻时空,可以没有具体时间,也可以没有具体空间,对时间和空间的描述都是笼统而模糊的,这恰恰又是后现代思潮的一种体现。根据这两个时空所带来的叙事内容本身,则会贯穿着这样几个常见的元素:性爱、无所谓、郁闷、不知所措、不屑一顾。对这一系列蓝调色彩情绪的模写,有些是积极的享受,而有些却是消极的放纵。

  张悦然的《嫁衣》是一部比较经典的女性80后学院派作品,文字的功底毫无疑问的被誉为80后的佼佼者,在这部讲述一个女生在婚前出现的种种状况的作品中,是很难从文字本身中总结出那么一两件有因果、有逻辑的事件的,多数是感受性的东西,甚至对往事的回忆也成为了一种感受,即便这部作品有一种调侃及无所谓的意味,但是笔调却是及其严肃的,这就涉及到了80后作品的形式。而单从内容上来看,我们却依然能够在这部作品中找寻到一种积极的东西,甚至可以叫做一种美好的希望,即对美本身的向往。女主人公首先是清楚外表美丽性感突出的女性是容易受到异性关注的,然后她也很清楚地知道学习成绩好是容易被主流社会认同的,甚至她非常向往纯粹的爱情,在婚前还试图和前男友做最后的努力,也就是说,80后在表层无所谓、不在乎的文字掩护下,内心深处是非常希望能够让自己作品中的主人公做到主流社会所期望的那个状态。而其他80后作家的作品也能够比较清晰地突现这个规律,非主流及叛逆者都有着悲哀的结局,尽管作者对非主流和叛逆者显示出在文字上的认同,甚至称赞,但是潜意识里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完美的状态,否则就不会贯以消极的结局。从这点上看,80后的文学作品同第六代导演的早期作品有那么几分相像。

  四、80后作家作品的形式特色

  再来谈谈形式,80后作家作品的形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个方面是文字本身的一种状态,另一个方面则是作品本身的组成规律。这一点在前面已经稍有涉及,即板块式的结构,同一个人物可能在一部完整的作品中经历一系列不同的事件,事件和事件之间偶尔会有因果联系,但是独立出来也不为过。这样的形式是比较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首先阅读起来就比较轻松,其次即便没有连贯的读完,也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进行重读,基本不影响阅读效果,因为中心和主线是缺失的,由众多边缘板块组成的80后作品不论怎么读,都不会出现内容上的误解。需要补充的还有一个形式上的特质,就是80后作家的作品会用大量的笔墨去描述一段情绪上的感性东西,而不会用过多的笔墨去描述一个事件本身,事件是两笔迅速带过的,情感却是众多墨水慢慢渗透的。

  五、结论

  以上是对80后作家作品特性的一个简单剖析,并不否认会有一些例外出现,但是这一系列特质却是时代烙印的浓缩,是一个时代赋予文本的一种精神。在文学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当下,80后作家的创作走向也开始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的精神状态,对这些作品的解读,将是一个时刻充满变化的历程。

  参考文献:

  [1]南帆.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卢卡奇.小说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周振甫.文学风格例话[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刘象愚.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朱星辰(1982-),女,汉族,安徽人,博士,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音乐学、文艺美学。


相关文章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07-3-21 20:36:44 ·点击:242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21410B 二.编写说明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在高等院校中文本科教学目标基 ...查看


  • 新时期文学思潮
  • 新时期文学思潮 1.1997年12月25日,国内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文学网站( )创建. A.博库 B.清韵书院 C.榕树下 D.橄榄树 2.网络文学是随着( )而出现的. A.互联网的问世 B.<第X浪潮--网络文学> C.&l ...查看


  •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影响下的中国浪漫主义文学
  • 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下的中国浪漫主义文学 摘要: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在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上,强调主观性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高到创作的首位.受其影响,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文学推崇情感,运用想象进行创作,并 ...查看


  • 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对现代音乐的影响
  • 摘要:音乐与哲学虽属不同的精神表现形式,但哲学思想对音乐思想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而音乐独特的表现形式也扩大和深化了哲学的影响.本文试图对西方流行的哲学思潮--非理性主义现代音乐的思想以及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理性:非理性主义:现代 ...查看


  • 文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
  • 1创作方法:是指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现实主义:是19世纪盛行于欧美的文学思潮.它的兴起是在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英法风行.三四十年代, 法国的司汤达.巴乐扎克, 英国的狄更斯.萨克雷是其杰出 ...查看


  • lishi 外国建筑历史分析试题
  • 1.如何理解"少就是多"的内涵和意义 2.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反应了设计人什么样的观点?简要评述其观点. 3.简要论述你对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的看法. 4.结合里特维德设计的荷兰乌德勒支住宅,简述风格派建筑的 ...查看


  •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流派试题二答案及评分标准
  • -------- -------- 大庆师范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流派>期末考试试卷 大庆师范学院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方向) 征暗示等手法,来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过程.代表作家有普鲁 ...查看


  • 论象征主义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其他思潮的影响
  • [摘 要]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开端,象征主义文学艺术作品因其从传统的注重客观反映和模仿,转向注重内心情感.创作主体的特点,不仅对20世纪诗歌产生了极大影响,并且直接或间接地给与现代各文艺思潮以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从创作方法.美学观念以及 ...查看


  • 正确看待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摘 要:后现代主义是现代性原则或现代化事业的一些消极后果开展深刻反思而形成的新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反映的是西方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与心理现实,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开始流行起来.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国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