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区别词的语义研究

  摘 要:区别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本文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对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区别词现象进行研究,得出能被程度副词修饰与区别词自身的语义特征有关,在特定范畴是对自身所表的属性特征的强调、凸显,将自身属性特征、类属意义极端化。程度副词与区别词搭配是区别词的属性特征意义与程度副词表程度意义的语义相容。从语用策略的角度来看,这种违反区别词语法特征的搭配方式,是表达极端意义、强调意义的交际意图的实现方式,交际动因如此,有表达这样意义的需要,才会将深层意义整合,以这样的表层结构形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程度副词;区别词;语义;交际意图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194-02

  区别词是指“小型、慢性、公共、上好、现行”等通常情况下只能作名词修饰语的词。学术界将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作为其区别其他词类的依据。然而在语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常能见到“很高级”、“最大型”等用法。本文拟从语义的角度探讨被程度副词修饰的区别词。

  一、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区别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齐沪扬以三组区别词“高级――中级――低级、初级”、“高等――中等――低等、初等”、“高档――中档――低档”为例,通过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百度网站和google网站中进行搜索,得到数据得出以下结论:除“中级、中等、中档”外,其他各词正处在向形容词转化的过程中或已经转化为形容词。因为功能游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连续性,只是我们人为地给它们进行了定性,在定性时附带了个人的主观化倾向。“中等、中级、中档”之所以没有转化成形容词,因为相对表示程度的副词来说,它们是定位的。另外,从构词成分的角度说,“高级、低级”等区别词的构词方式都是“形语素+名语素”,而“中级、中等、中档”等区别词的构成则是“名语素+名语素”,所以它们转化为形容词的可能性就会相对小一些。而“很中等”在“百度”和“google”里之所以会保持较高的出现频率,可能跟“很”的功能扩大有关,“很”不但可以修饰区别词,也可以修饰名词,比如常用的“很中国”、“很阳光”、“很淑女”等。

  这篇文章通过量化数据和构词成分的角度解释了“高级、高档、低级、低档”等词能被程度副词修饰,是由于构词成分的原因区别词的词性游移到了形容词;“中级、中等、中档”等不可被程度副词修饰,由于构词成分均为名词语素,词性上没能游移成形容词。笔者认为文章的解释并不令人信服,并未给出足够的证据解释这种现象,不能仅凭能被“很”修饰,就说“高级、低级”游移成了形容词,而且对“很中等”现象的存在解释得也不够充分。笔者认为这种结构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很”的功能扩大,而是程度副词自身的语义特征与所搭配的词的语义特征的融合。

  二、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区别词的语义解释

  区别词的出现由来已久,早在1961年,朱德熙在北京大学讲授现代汉语语法课时,就谈到了区别词。之后,在这基础上编写的《语法讲义》(1982)一书,又多次论及区别词。朱德熙在该书中指出:“区别词是只能在名词或助词‘的’前边出现的粘着词”、“从意义上看,区别词表示的是一种分类标准,因此区别词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

  马清华认为:“语义分类(或叫语义分割)是语言对连续而无界限的经验领域进行分割和范畴化,如全体分成部分、音味色等感觉经验分化成可归的类。”刘玉屏认为:“语义分割是近年来学术界提出来的一个关于语义研究的新概念,指语言对连续而无界的经验领域所进行的分割和范畴化。”人们认识世界,并把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即意义用语言进行切分。区别词的产生就是这样一个认识过程。人们在一定的范畴下认知一种事物或事物的状态,以最初认知的事物状态为基准,随着认识的加深,人们对所认知的事物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切分,语言上体现为在这一意义范畴下切分出更多词语。根据语言的象似性,在空间认识上有的高于此基准,有的低于此基准;在时间认识上有的先于此基准,有的后于此基准。

  区别词就是对一个特定的连续而无界的经验域C所进行的分割,在同一范畴C下,区别词成对或成组出现,为Q1、Q2、Q3。Q1、Q2、Q3表示同一范畴下事物的属性特征。Q2为认知典型,基准,Q1、Q3均为这一范畴意义的两端,Q1程度级别等高于Q2,Q3程度级别等低于Q2。程度副词修饰Q1、Q3,均为程度副词语义与Q1、Q3的属性特征相容,强调凸显其属性特征。

  本文也以上面三组区别词“高级――中级――低级、初级”、“高等――中等――低等、初等”、“高档――中档――低档”为例进行说明。即C=级(等、档),Q1=高级(高等、高档),Q2=中级(中等、中档),Q3=低级(低等、低档)。C=级,表示某种程度水平的级别范畴意义,以最初认识的某种程度水平的级别为基准,比这种程度水平级别高的,语言表述为“高级”,比这种程度水平级别低的,语言表述为“低级”,而“初级”则表示刚刚进入某种程度水平范畴时的级别。“高等――中等――低等、初等”也同样是对“等级”范畴意义的切分。人们认识事物的性质、属性,随着认识的深入,不断细化分类,语言上也体现了人们对意义的细化。以最初认识的事物属性为基准,划分等级,高于基准等级的,语言表述为“高等”,低于基准等级的,语言表述为“低等”,初步拥有此种属性的为“初等”。“高档――中档――低档”的意义切分,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们使用“高、中、低”对“级、等、档”范畴进行了切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程度副词多修饰同一范畴的两极,是这一范畴意义的极致表达。如“最高级”、“最初级”是“级”范畴意义下的程度、水平的级别的最高最低两端点,表达极端意义。“很高级”、“很初级”由于“很”的意义是对“级”范畴意义下的程度、水平的级别意义的加强、强调。程度副词的意义与区别词的意义语义相容,可搭配使用。而“中级、中等、中档”是最初认识的典型,是基准,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语义上与程度副词“最”不相容,故不能与之搭配使用。从齐沪扬提供的数据看,“很中等”的使用并不多见。“很”与认知典型“中等”搭配,也是强调其典型性,并非是“很”的语义扩大。而是通过“很”来加深强调“中等”的语义内涵,凸显了“中等”不高不低、不上不下、不好不坏等一般的语义内涵。“很中国”、“很阳光”、“很淑女”的搭配存在,也是“很”与“中国”、“阳光”、“淑女”所包含的“有中国特色的”、“明媚、开朗、健康”、“温婉”等联想意义的搭配。与程度副词“很”相容的不是其作为名词所包含的词汇意义,而是隐含在这些词里的联想意义,程度副词“很”与其搭配,构成“很+名词”结构,均是强调这些名词所带有的属性特征,是对其属性意义的强调。   三、语用策略

  Leech认为语用学是对话语怎样在情景中获得意义的研究。从广义上说,语用学把语言文字本身固有的意义和它们的使用者联系起来,和特定的使用场合联系起来。除了一个词、一个句子的意指外,语用学要进一步弄清是谁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了这个词或句子,他使用这个词或句子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这种词或句子在交际中体现出来的价值是语用学所要研究的意义。而人们在交际过程当中,要说什么样的话,要表达什么意义,与交际动因有直接关系,交际意图是交际的直接动因。Leech说过,语用学首先是讲动机的。Sperber &Wilson的“关联”理论曾涉及到“交际意图”(communicative intention)的概念,他们认为交际意图是“使交际双方互明交际人具有某种信息意图”;而信息意图则是“使对方明白或更加明白的一组假设”。

  人们在交谈的过程当中,在听说双方共同的语言知识背景下,为了突显强调的意义,常常使用程度副词来强化意义,如典型的形容词可以被程度副词修饰,通过程度副词来强调形容词所表达的性质、特征等特性。在其他的意义范畴领域下,区别词表达一定的类属意义,人们为突出表达区别词的类属意义,或强调区别词所表的范畴起始点的属性特征义,也会使用程度副词去修饰区别词,如上面所谈的“很高级”、“很高档”等。在区别词“高级”前加程度副词“很”,表明说话人强调“高级”的程度的说话意图,为表达这一意图,使用了较不合语法规则的搭配方式。尽管不符合区别词本身的语法特征,听说双方理解却没有任何障碍,听话人也完全能够理解说话人表达的含义,说话人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交际意图。对于“很中等”这个格式,“中等”并不表示等级意义范畴的起始断点,表达中间的等级,人们使用这个格式,则是为了实现对“中等”意义的强化。交际过程中为充分表达等级仅仅处于“中等”状态,一般使用“很中等”表达,语境背景一般为说话人心理期待等级比当前现实等级高;“很中等”表达的含义还包含“一点儿也不高级”的意思,有不满意的色彩意义。相对于其所包含“不低级”比“低级”的级别高这样的含义来说更偏重于不满意,没达到期待标准的含义。由于这样的表达动因,导致出现了这样违背区别词语法特征的表层搭配方式。内部深层的语义关系,以这样的表层形式体现出来,根本原因是为了交际意图的实现。意图预设了将要产生的意义,是在意义上的一种映射。

  四、结论

  区别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这是区别词和形容词相区别的一条依据。有些区别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这与这些区别词自身的语义特征有关。人们对一个语义范畴进行语义切分,在这一范畴下不同的程度、水平或阶段的意义分别由范畴化了的成对或成组的区别词表示。程度副词修饰表示切分这一范畴的两端的区别词,程度副词与切分这一范畴的两端的区别词语义相容,表示这一属性特征的极端化或强调凸显这一属性特征。能出现“程度副词+区别词”这样的搭配组合,与程度副词自身的语义特征和区别词的语义特征密切相关,是区别词类属意义、属性意义的强调。而出现这样违反区别词语法特征的搭配方式,是由于其深层意义决定的,深层意义又是因为有表达这种意义的交际意图所促使的。程度副词修饰区别词,是因为有表达、强化这些区别词类属意义、属性特征的交际意图,意图表达意义,实现为这样违法一般规律的表层结构。意图预设了将要产生的意义,是在意义上的一种映射。

  参考文献:

  〔1〕齐沪扬,张素玲.区别词功能游移的原因[M].汉语学习,2008(4).

  〔2〕齐沪扬.谈区别词的归类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3〕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2002.

  〔4〕沈秀丽.区别词与形容词的界限浅谈[J].语言应用研究,2007(6).

  〔5〕马清华.文化语义学[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6〕刘玉屏.文化准则制约下的语义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2(2).

  〔7〕徐蕾蕾.区别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研究[J].电影评介,2007(19).

  〔8〕林波.交际意图的语用认知新探[J].外语教学,2002(5).

  〔9〕何兆熊.语用、意义和语境[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7(5).

  (责任编辑 姜黎梅)

  摘 要:区别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本文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对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区别词现象进行研究,得出能被程度副词修饰与区别词自身的语义特征有关,在特定范畴是对自身所表的属性特征的强调、凸显,将自身属性特征、类属意义极端化。程度副词与区别词搭配是区别词的属性特征意义与程度副词表程度意义的语义相容。从语用策略的角度来看,这种违反区别词语法特征的搭配方式,是表达极端意义、强调意义的交际意图的实现方式,交际动因如此,有表达这样意义的需要,才会将深层意义整合,以这样的表层结构形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程度副词;区别词;语义;交际意图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194-02

  区别词是指“小型、慢性、公共、上好、现行”等通常情况下只能作名词修饰语的词。学术界将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作为其区别其他词类的依据。然而在语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常能见到“很高级”、“最大型”等用法。本文拟从语义的角度探讨被程度副词修饰的区别词。

  一、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区别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齐沪扬以三组区别词“高级――中级――低级、初级”、“高等――中等――低等、初等”、“高档――中档――低档”为例,通过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百度网站和google网站中进行搜索,得到数据得出以下结论:除“中级、中等、中档”外,其他各词正处在向形容词转化的过程中或已经转化为形容词。因为功能游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连续性,只是我们人为地给它们进行了定性,在定性时附带了个人的主观化倾向。“中等、中级、中档”之所以没有转化成形容词,因为相对表示程度的副词来说,它们是定位的。另外,从构词成分的角度说,“高级、低级”等区别词的构词方式都是“形语素+名语素”,而“中级、中等、中档”等区别词的构成则是“名语素+名语素”,所以它们转化为形容词的可能性就会相对小一些。而“很中等”在“百度”和“google”里之所以会保持较高的出现频率,可能跟“很”的功能扩大有关,“很”不但可以修饰区别词,也可以修饰名词,比如常用的“很中国”、“很阳光”、“很淑女”等。

  这篇文章通过量化数据和构词成分的角度解释了“高级、高档、低级、低档”等词能被程度副词修饰,是由于构词成分的原因区别词的词性游移到了形容词;“中级、中等、中档”等不可被程度副词修饰,由于构词成分均为名词语素,词性上没能游移成形容词。笔者认为文章的解释并不令人信服,并未给出足够的证据解释这种现象,不能仅凭能被“很”修饰,就说“高级、低级”游移成了形容词,而且对“很中等”现象的存在解释得也不够充分。笔者认为这种结构的出现并不是因为“很”的功能扩大,而是程度副词自身的语义特征与所搭配的词的语义特征的融合。

  二、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区别词的语义解释

  区别词的出现由来已久,早在1961年,朱德熙在北京大学讲授现代汉语语法课时,就谈到了区别词。之后,在这基础上编写的《语法讲义》(1982)一书,又多次论及区别词。朱德熙在该书中指出:“区别词是只能在名词或助词‘的’前边出现的粘着词”、“从意义上看,区别词表示的是一种分类标准,因此区别词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

  马清华认为:“语义分类(或叫语义分割)是语言对连续而无界限的经验领域进行分割和范畴化,如全体分成部分、音味色等感觉经验分化成可归的类。”刘玉屏认为:“语义分割是近年来学术界提出来的一个关于语义研究的新概念,指语言对连续而无界的经验领域所进行的分割和范畴化。”人们认识世界,并把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即意义用语言进行切分。区别词的产生就是这样一个认识过程。人们在一定的范畴下认知一种事物或事物的状态,以最初认知的事物状态为基准,随着认识的加深,人们对所认知的事物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切分,语言上体现为在这一意义范畴下切分出更多词语。根据语言的象似性,在空间认识上有的高于此基准,有的低于此基准;在时间认识上有的先于此基准,有的后于此基准。

  区别词就是对一个特定的连续而无界的经验域C所进行的分割,在同一范畴C下,区别词成对或成组出现,为Q1、Q2、Q3。Q1、Q2、Q3表示同一范畴下事物的属性特征。Q2为认知典型,基准,Q1、Q3均为这一范畴意义的两端,Q1程度级别等高于Q2,Q3程度级别等低于Q2。程度副词修饰Q1、Q3,均为程度副词语义与Q1、Q3的属性特征相容,强调凸显其属性特征。

  本文也以上面三组区别词“高级――中级――低级、初级”、“高等――中等――低等、初等”、“高档――中档――低档”为例进行说明。即C=级(等、档),Q1=高级(高等、高档),Q2=中级(中等、中档),Q3=低级(低等、低档)。C=级,表示某种程度水平的级别范畴意义,以最初认识的某种程度水平的级别为基准,比这种程度水平级别高的,语言表述为“高级”,比这种程度水平级别低的,语言表述为“低级”,而“初级”则表示刚刚进入某种程度水平范畴时的级别。“高等――中等――低等、初等”也同样是对“等级”范畴意义的切分。人们认识事物的性质、属性,随着认识的深入,不断细化分类,语言上也体现了人们对意义的细化。以最初认识的事物属性为基准,划分等级,高于基准等级的,语言表述为“高等”,低于基准等级的,语言表述为“低等”,初步拥有此种属性的为“初等”。“高档――中档――低档”的意义切分,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们使用“高、中、低”对“级、等、档”范畴进行了切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程度副词多修饰同一范畴的两极,是这一范畴意义的极致表达。如“最高级”、“最初级”是“级”范畴意义下的程度、水平的级别的最高最低两端点,表达极端意义。“很高级”、“很初级”由于“很”的意义是对“级”范畴意义下的程度、水平的级别意义的加强、强调。程度副词的意义与区别词的意义语义相容,可搭配使用。而“中级、中等、中档”是最初认识的典型,是基准,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语义上与程度副词“最”不相容,故不能与之搭配使用。从齐沪扬提供的数据看,“很中等”的使用并不多见。“很”与认知典型“中等”搭配,也是强调其典型性,并非是“很”的语义扩大。而是通过“很”来加深强调“中等”的语义内涵,凸显了“中等”不高不低、不上不下、不好不坏等一般的语义内涵。“很中国”、“很阳光”、“很淑女”的搭配存在,也是“很”与“中国”、“阳光”、“淑女”所包含的“有中国特色的”、“明媚、开朗、健康”、“温婉”等联想意义的搭配。与程度副词“很”相容的不是其作为名词所包含的词汇意义,而是隐含在这些词里的联想意义,程度副词“很”与其搭配,构成“很+名词”结构,均是强调这些名词所带有的属性特征,是对其属性意义的强调。   三、语用策略

  Leech认为语用学是对话语怎样在情景中获得意义的研究。从广义上说,语用学把语言文字本身固有的意义和它们的使用者联系起来,和特定的使用场合联系起来。除了一个词、一个句子的意指外,语用学要进一步弄清是谁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了这个词或句子,他使用这个词或句子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这种词或句子在交际中体现出来的价值是语用学所要研究的意义。而人们在交际过程当中,要说什么样的话,要表达什么意义,与交际动因有直接关系,交际意图是交际的直接动因。Leech说过,语用学首先是讲动机的。Sperber &Wilson的“关联”理论曾涉及到“交际意图”(communicative intention)的概念,他们认为交际意图是“使交际双方互明交际人具有某种信息意图”;而信息意图则是“使对方明白或更加明白的一组假设”。

  人们在交谈的过程当中,在听说双方共同的语言知识背景下,为了突显强调的意义,常常使用程度副词来强化意义,如典型的形容词可以被程度副词修饰,通过程度副词来强调形容词所表达的性质、特征等特性。在其他的意义范畴领域下,区别词表达一定的类属意义,人们为突出表达区别词的类属意义,或强调区别词所表的范畴起始点的属性特征义,也会使用程度副词去修饰区别词,如上面所谈的“很高级”、“很高档”等。在区别词“高级”前加程度副词“很”,表明说话人强调“高级”的程度的说话意图,为表达这一意图,使用了较不合语法规则的搭配方式。尽管不符合区别词本身的语法特征,听说双方理解却没有任何障碍,听话人也完全能够理解说话人表达的含义,说话人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交际意图。对于“很中等”这个格式,“中等”并不表示等级意义范畴的起始断点,表达中间的等级,人们使用这个格式,则是为了实现对“中等”意义的强化。交际过程中为充分表达等级仅仅处于“中等”状态,一般使用“很中等”表达,语境背景一般为说话人心理期待等级比当前现实等级高;“很中等”表达的含义还包含“一点儿也不高级”的意思,有不满意的色彩意义。相对于其所包含“不低级”比“低级”的级别高这样的含义来说更偏重于不满意,没达到期待标准的含义。由于这样的表达动因,导致出现了这样违背区别词语法特征的表层搭配方式。内部深层的语义关系,以这样的表层形式体现出来,根本原因是为了交际意图的实现。意图预设了将要产生的意义,是在意义上的一种映射。

  四、结论

  区别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这是区别词和形容词相区别的一条依据。有些区别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这与这些区别词自身的语义特征有关。人们对一个语义范畴进行语义切分,在这一范畴下不同的程度、水平或阶段的意义分别由范畴化了的成对或成组的区别词表示。程度副词修饰表示切分这一范畴的两端的区别词,程度副词与切分这一范畴的两端的区别词语义相容,表示这一属性特征的极端化或强调凸显这一属性特征。能出现“程度副词+区别词”这样的搭配组合,与程度副词自身的语义特征和区别词的语义特征密切相关,是区别词类属意义、属性意义的强调。而出现这样违反区别词语法特征的搭配方式,是由于其深层意义决定的,深层意义又是因为有表达这种意义的交际意图所促使的。程度副词修饰区别词,是因为有表达、强化这些区别词类属意义、属性特征的交际意图,意图表达意义,实现为这样违法一般规律的表层结构。意图预设了将要产生的意义,是在意义上的一种映射。

  参考文献:

  〔1〕齐沪扬,张素玲.区别词功能游移的原因[M].汉语学习,2008(4).

  〔2〕齐沪扬.谈区别词的归类问题[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3〕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2002.

  〔4〕沈秀丽.区别词与形容词的界限浅谈[J].语言应用研究,2007(6).

  〔5〕马清华.文化语义学[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6〕刘玉屏.文化准则制约下的语义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2(2).

  〔7〕徐蕾蕾.区别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研究[J].电影评介,2007(19).

  〔8〕林波.交际意图的语用认知新探[J].外语教学,2002(5).

  〔9〕何兆熊.语用、意义和语境[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7(5).

  (责任编辑 姜黎梅)


相关文章

  • "稍微"和"有点儿"的语义及语用比较
  • 摘要:文章运用比较分析和语义分析的方法,探讨程度副词"稍微"和"有点儿"的区别.在语义上,"稍微"与"有点儿"有程度量级的差异,"稍微"表示 ...查看


  • 状态形容词可以重叠吗?
  • 作者:张卫国朱翠萍 汉语学习 2012年02期 一.状态形容词 1.1 状态形容词 直到20世纪80年代,汉语语法研究把"表示性质.状态的词"都看作形容词,如丁声树等(1961).黄伯荣.廖序东(1983).然而,如今学 ...查看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最全试题集 自考 含答案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1 安徽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任何符号都包含形式和(意义)两方面. 2.复合词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成分)组成合成词的构词方式. 3.词类是反映词的(语法功能 )的类. 4.主 ...查看


  • "突然"和"忽然"语义对比及对外汉语教学
  • [摘 要]"突然"和"忽然"是我们中国人在平时写作时也会出错的一组词,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一般都是放在高级阶段的汉语教材中进行讲解的,因此区别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学术界关于突然和忽然的论文主要是从词性 ...查看


  •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荟萃 1
  •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荟 萃 一.词语 按照语法功能,能够单独充当语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其作用 ...查看


  • 实词虚化的两个平面
  • 作者:钱宗武汤莉莉 长江学术 2004年01期 实词虚化就是实词的词汇意义不断弱化语法意义不断强化的过程.这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语言现象.本文通过对今文<尚书>副词形成动因和演变机制的考察研究,以期归纳总结文献语言实词虚化的规律. ...查看


  • 现代汉语黄廖版教案(精修)
  • 本教案共分六章: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语音(重点,难点):第三章 文字:第四章 词汇(重点): 第五章 语法(重点,难点):第六章 修辞.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 ...查看


  • 形式动词的词汇语义和句法功能20040317
  • 形式动词的词汇语义和句法功能 (初稿详细摘要) 俞士汶 朱学锋 段慧明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 2004年3月17日星期三 1. 形式动词的所指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开发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以下简称<语法信息 ...查看


  •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 第一课 名称: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特点:实用性:1.教学对象:交流学生或者对外汉语研究:2.以现代汉语语法为纲要,但是经常使用到的:3.教学内容:内容编排(语法).偏误分析(大部分都与语法有关). 教学内容: 第一讲:概述. 第二讲:实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