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解读稿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解读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营养午餐。本册教材的内容设计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5.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认识图形的轴对称,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会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全册重点、难点分析

1、 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2、观察物体(二) 和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四、教材编写意图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本册的四则运算单元结合解决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这样的编排既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通过较丰富的现实素材,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分散了教学的难点。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因此,同整数知识一样,小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6课时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3课时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11课时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3课时

第五单元 三角形——————————5课时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0课时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10课时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6课时

营养午餐——————————————1课时

第九单元——————————————3课时

六、各单元解读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 的关系;运算顺序;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 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意义、乘、除法的意义,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5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有关0的运算—————————————————1课时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教学内容: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图形的形状;从不同方向观察3组几何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课时安排:(3课时)

例1—————————————————————1课时

例2—————————————————————1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乘法运算定律和除法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五大运算定律;

2、熟练运用五大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课时安排:(1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

减法性质————————2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4课时

除法性质————————1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课时安排:(13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

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2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

第五单元 三角形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2、通过分类、操作活动,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学会按角把三角形分类、三角形内角和180º。 教学难点:1、在三角形内画高。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5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2课时

三角形的分类————————1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2课时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课时安排:(10课时)

小数加、减法————————3课时

混合运算——————————3课时

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4课时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教学内容:轴对称、平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图形的平移特征,会画出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的图形。

课时安排:(9课时)

轴对称————————————4课时

平移—————————————4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平均数、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 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意义,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 课时安排:(6课时)

平均数————————3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教学重、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课时安排:

鸡兔同笼——————3课时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解读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营养午餐。本册教材的内容设计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5.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认识图形的轴对称,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会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全册重点、难点分析

1、 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2、观察物体(二) 和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四、教材编写意图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本册的四则运算单元结合解决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这样的编排既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通过较丰富的现实素材,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分散了教学的难点。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因此,同整数知识一样,小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教材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6课时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3课时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11课时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3课时

第五单元 三角形——————————5课时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0课时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10课时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6课时

营养午餐——————————————1课时

第九单元——————————————3课时

六、各单元解读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 的关系;运算顺序;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 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意义、乘、除法的意义,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5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有关0的运算—————————————————1课时

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教学内容: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图形的形状;从不同方向观察3组几何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视图,能用正方体进行拼搭。

课时安排:(3课时)

例1—————————————————————1课时

例2—————————————————————1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乘法运算定律和除法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的算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五大运算定律;

2、熟练运用五大运算定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课时安排:(1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

减法性质————————2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4课时

除法性质————————1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小数与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课时安排:(13课时)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

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

小数与单位换算————————2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

第五单元 三角形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2、通过分类、操作活动,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学会按角把三角形分类、三角形内角和180º。 教学难点:1、在三角形内画高。

2、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5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2课时

三角形的分类————————1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2课时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课时安排:(10课时)

小数加、减法————————3课时

混合运算——————————3课时

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4课时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教学内容:轴对称、平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图形的平移特征,会画出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的图形。

课时安排:(9课时)

轴对称————————————4课时

平移—————————————4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平均数、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 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意义,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纵、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 课时安排:(6课时)

平均数————————3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教学重、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课时安排:

鸡兔同笼——————3课时


相关文章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千克.克和吨"教材解读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千克.克.吨"教材解读 解读人:王风琴 第三单元"千克.克.吨",这单元内容安排了"有多重"和"1吨有多重"两个情境活动,两个&q ...查看


  • 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数学
  • 五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胡力吐中心校 王凤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下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 ...查看


  • 浅谈人教版"数学广角"内容的教学策略
  • 浅谈人教版"数学广角"内容的教学策略 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   俞建栋 内容提要:"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 ...查看


  • 2012年人教版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解读
  • 2012年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解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 ...查看


  •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式统计表]优秀教学设计
  •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 ...查看


  • 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操作和演示,讲解和尝试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使新课与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与练,相结合. 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严格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 ...查看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分析总结
  • 南舟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分析总结 陈瑶湖镇南舟小学 徐丹 一.基本情况 本次六年级期中数学考试基本情况如下: 二.试卷命题特点 1.选择现实鲜活的素材. 将一些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素材改编成有新意的试题,引发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让 ...查看


  • 2016南京中考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重磅!2016年南京中考各科考试说明!!!(附名师解析) 语文:扎实推进,稳步向前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伯乐中学王芳 秉承素质教育精神,贯彻课程标准理念.近年来,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南京市语文学科中考试卷高度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 ...查看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内容提要] 随着数学本身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研究及教学探索,已成为了历史的必然.时代的要求,成为了中学数学教师及教育科究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数学思想方法的现实意义着手,对数学思想.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