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丝绸之路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2.丝绸之路

一、教材解读

【教材简说】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据史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率300人使团到乌孙,又从乌孙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访问。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大将率2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汉使回国时,安息还赠送大鸟卵(鸵鸟卵)、背景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写作特点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课文生动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的繁荣景象。文章

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部历史的兴趣。

【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中国,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这句还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

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二)对词语的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可结合插图让学生理解)。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公元3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

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相关链接】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归。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我国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繁荣。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昌盛。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

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 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密切。

出使西域的张骞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张骞才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国王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帮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投笔从戎的班超‚班超少有大志,常欲效张骞立功异域,效命疆场,遂投笔从戎。‛(《史后汉书·班超传》)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骑射,骠悍骁勇,进如鸟飞,顷刻毕至,退如烟云,须臾消逝,每当秋高马肥,即四下掳掠,中原一带不堪其扰。西域一带有五十余小国,全被匈奴控制,要有效抵御匈奴的侵扰,就必须控制西域各国,斩断匈奴的臂膀。 公元73年,班超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并奏请明帝派遣他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国王先恭而后倨,班超推断匈奴也派使者来了。情势非常危急,只有先下手为强。班超集中随从36人,乘夜火烧匈奴使者的住所,杀死30余人,烧死100余人,鄯善国举国震恐,首先归汉。接着,班超马不停蹄出使于阗、疏勒,镇服两国,又粉碎了受匈奴指使的焉耆、龟兹两国的进攻,恢复

了与汉朝中断了65年的关系。

班超决心长期留驻西域,从公元87年起,又陆续平定了莎车等国的叛乱,击退了大月氏王朝7万人的进攻,保护了西域南道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公元91~94年,龟兹、姑墨、温宿、焉耆、尉犁、危须等国先后臣服归汉,西域大小50国全部归属,汉章帝封班超为定远侯,西域从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

班超在西域32年,纵横捭阖,使西域与内地联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西天取经的玄奘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虔诚的佛教徒,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记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情况的伟大著作家。贞观三年,他深感佛说分歧,难得定论,‚誓游西方‛,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古印度)取经,探求答案,‚以释众疑‛。贞观十七年,带657部经论返归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唐太宗将他安置在太子李治修建的慈恩寺译经,又在寺内专门修建佛塔一座,收藏他带回的经典,这就是现在西安的大雁塔。

玄奘从西域丝绸之路的中道出国,从西域南道回国,历时17年,游历三十多个国家,行程五万余里,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中国和印度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他的《大唐西域记》记叙了沿途见闻,为我们了解西域、中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历史情况,了解丝绸之路的面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历

史地理名著,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玄奘精通梵、汉两种文字,其译著准确翔实,开一代新译风,并培养了许多翻译精英,使盛唐的翻译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玄奘和日本、新罗(朝鲜)的佛学者还有传承关系,在国际上亦有重大影响。

他西行取经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变成了神话,后来经明代作家吴承恩写成小说《西游记》。唐僧及其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玄奘实为我国古代一位在世界史上和国际交往中享有极高声誉的历史人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三、教学建议、教学杂谈、教学片断

(一)教学建议

1、导入新课时,可以在世界版图上画出丝绸之路所经路线,让学生了解当时有一条横贯中亚、联系欧亚两洲的交通大道。它对一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由此道西运,所以这条交通大道在19世纪被欧洲学者称为‚丝绸之路‛。介绍这些资料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个感性认识,并产生探究的兴趣。

2、本文是略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在学生交流读书收获的时候,可以先从把握主要内容入手,说说‚丝绸之路给你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教师适时做有感情朗读的指导。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如,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一幕时,字里行间都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的友好往来之路:安息国大军列队奏乐迎候来使,互赠礼品,彼此彬彬有礼,惊喜连连;这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之路:中国的绫罗绸缎,西方的鸵鸟蛋、魔术表演,都代表着双方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又如,作者由点到面,写了丝绸之路对加强东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促进各国人民友谊起的重要作用,点明了这条路伟大的历史意义。然后再从写法上指导,‚认真读读课文的开头、结尾,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并说一说首尾与中间部分的联系‛。

3、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适合学生朗读。教学时,要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辉煌的历史,激起自豪感。尤其是文中对中国同安息国交流一幕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人物具体可感,当时情境如在眼前,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而介绍史实时语句严谨,逐项陈列,朗读时宜清晰

自然。

4、本文恰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要引导学生积累下来,如,‚栩栩如生、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5、要激起进一步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丝绸之路的故事,并安排时间讲一讲。

(二)教学杂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小学张劲红】

〖把握文章切入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抓住中心句〗

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或者重点句,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在课堂上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丝绸之路》一文中,我抓住文中第四自然段这一过渡段,让学生反复读,说说这段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承上启下),文章哪一部分是承上的内容,哪一份是启下的内容?然后逐步推开,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悟张骞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片断

师:对丝绸之路,我们以前了解的不多。读了这篇课文,我们有了初步了解,请大家结合有关内容谈一谈你眼中的丝绸之路。 生:我觉得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通过老师的介绍我知道丝

绸之路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荒漠戈壁和盐碱沼泽。在当时生产和交通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古代各国劳动人民、商旅、使者和僧侣等,冒着流沙、风暴、冰雪袭击的危险,披荆斩棘才开通这条商路,对于加强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

师:文中哪儿具体写明了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呢?

生:早在公元前中国就跟欧亚国家有了交往,我们常吃的葡萄、黄瓜、菠菜等一开始是从这条路上被带回中国的,狮子、犀牛、良马这些动物也由这条路而来,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师:你说得好,读得也不错,读出了对丝绸之路的赞叹之情。谁再来说一说。

生:古代中国在很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交易的过程中,中国输出的是先进的技术,而其他国家输出的则是动植物等。还有,公元前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非常有远见。我为西部有这样辉煌鼎盛的历史而自豪。

师:的确如此!当时的汉朝正处在繁荣时期,古都长安这个繁华的东方大都市,成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在贸易中,又以中国的丝织品为主要商品。所以,丝绸之路上才出现了‚使者往来不断,商贩不绝于旅‛的情景。让我们大家都来读一读这段,体会一下。

生:我觉得公元前115年中西方交流的那一幕,更直接地表现了丝绸之路的伟大。我想请两名同学跟我来分角色读一读这一部

分。

生读。

师:这一部分写得非常生动,从中可以窥见两国不同的文化与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友好。请大家在小组内都来分角色朗读一下。 生小组分角色朗读。

师: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都曾从这条路上走过,并永载史册。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这些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一讲。

三、学习辅导

(一)词语解释

【矗立】

高耸地立着。

【守候】

等候。

【栩栩如生】

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

【浩浩荡荡】

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

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公元3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崇山峻岭】

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

漫无边际地想象。

(二)词语造句

【栩栩如生】

⑴齐白石老爷爷画的虾真是栩栩如生。

⑵苏州的泥人每一个都是栩栩如生,就好象是活生生的人。

【浩浩荡荡】

为了抗议美国的侵略行径,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走上了街头。

(三)词语积累

遐想 矗立 戎装 守候 贸易 栩栩如生 浩浩荡荡 五彩缤纷 崇山峻岭 美轮美奂

(四)疑点解析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⑴‚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⑵‚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⑶‚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⑷‚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3、说说‚丝绸之路‛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 ⑴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⑵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⑶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⑷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4、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⑴隆重。

⑵热情。

5、‚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6、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在文中有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

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7、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五)探究感悟

1、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

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日夜兼程。

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

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

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5、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中国,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这句还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

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6、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四、知识扩展

丝绸之路简介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归。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我国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繁荣。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昌盛。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 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

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密切。

出使西域的张骞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张骞才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国王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帮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

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投笔从戎的班超 ‚班超少有大志,常欲效张骞立功异域,效命疆场,遂投笔从戎。‛(《史后汉书·班超传》)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骑射,骠悍骁勇,进如鸟飞,顷刻毕至,退如烟云,须臾消逝,每当秋高马肥,即四下掳掠,中原一带不堪其扰。西域一带有五十余小国,全被匈奴控制,要有效抵御匈奴的侵扰,就必须控制西域各国,斩断匈奴的臂膀。 公元73年,班超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并奏请明帝派

遣他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国王先恭而后倨,班超推断匈奴也派使者来了。情势非常危急,只有先下手为强。班超集中随从36人,乘夜火烧匈奴使者的住所,杀死30余人,烧死100余人,鄯善国举国震恐,首先归汉。接着,班超马不停蹄出使于阗、疏勒,镇服两国,又粉碎了受匈奴指使的焉耆、龟兹两国的进攻,恢复了与汉朝中断了65年的关系。

班超决心长期留驻西域,从公元87年起,又陆续平定了莎车等国的叛乱,击退了大月氏王朝7万人的进攻,保护了西域南道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公元91—94年,龟兹、姑墨、温宿、焉耆、尉犁、危须等国先后臣服归汉,西域大小50国全部归属,汉章帝封班超为定远侯,西域从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

班超在西域32年,纵横捭阖,使西域与内地联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西天取经的玄奘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虔诚的佛教徒,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记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情况的伟大著作家。贞观三年,他深感佛说分歧,难得定论,‚誓游西方‛,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古印度)取经,探求答案,‚以释众疑‛。贞观十七年,带657部经论返归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唐太宗将他安置在太子李治修建的慈恩寺译经,又在寺内专门修建佛塔一座,收藏他带回的经典,这就是现在西安的大雁塔。

玄奘从西域丝绸之路的中道出国,从西域南道回国,历时17年,游历三十多个国家,行程五万余里,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中国和印度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他的《大唐西域记》记叙了沿途见闻,为我们了解西域、中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历史情况,了解丝绸之路的面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历史地理名著,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玄奘精通梵、汉两种文字,其译著准确翔实,开一代新译风,并培养了许多翻译精英,使盛唐的翻译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玄奘和日本、新罗(朝鲜)的佛学者还有传承关系,在国际上亦有重大影响。

他西行取经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变成了神话,后来经明代作家吴承恩写成小说《西游记》。唐僧及其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玄奘实为我国古代一位在世界史上和国际交往中享有极高声誉的历史人物。 21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2.丝绸之路

一、教材解读

【教材简说】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据史载,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率300人使团到乌孙,又从乌孙分派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等国访问。汉使到安息,安息国王派大将率2万骑兵到东部边境迎接。汉使回国时,安息还赠送大鸟卵(鸵鸟卵)、背景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写作特点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课文生动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的繁荣景象。文章

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叙述情节具体可感,易于激起读者对西部繁荣历史的遐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对历史上东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所作的重大贡献;二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和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部历史的兴趣。

【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中国,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这句还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

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二)对词语的理解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可结合插图让学生理解)。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公元3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

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相关链接】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归。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我国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繁荣。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昌盛。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

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 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密切。

出使西域的张骞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张骞才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国王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帮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投笔从戎的班超‚班超少有大志,常欲效张骞立功异域,效命疆场,遂投笔从戎。‛(《史后汉书·班超传》)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骑射,骠悍骁勇,进如鸟飞,顷刻毕至,退如烟云,须臾消逝,每当秋高马肥,即四下掳掠,中原一带不堪其扰。西域一带有五十余小国,全被匈奴控制,要有效抵御匈奴的侵扰,就必须控制西域各国,斩断匈奴的臂膀。 公元73年,班超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并奏请明帝派遣他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国王先恭而后倨,班超推断匈奴也派使者来了。情势非常危急,只有先下手为强。班超集中随从36人,乘夜火烧匈奴使者的住所,杀死30余人,烧死100余人,鄯善国举国震恐,首先归汉。接着,班超马不停蹄出使于阗、疏勒,镇服两国,又粉碎了受匈奴指使的焉耆、龟兹两国的进攻,恢复

了与汉朝中断了65年的关系。

班超决心长期留驻西域,从公元87年起,又陆续平定了莎车等国的叛乱,击退了大月氏王朝7万人的进攻,保护了西域南道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公元91~94年,龟兹、姑墨、温宿、焉耆、尉犁、危须等国先后臣服归汉,西域大小50国全部归属,汉章帝封班超为定远侯,西域从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

班超在西域32年,纵横捭阖,使西域与内地联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西天取经的玄奘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虔诚的佛教徒,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记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情况的伟大著作家。贞观三年,他深感佛说分歧,难得定论,‚誓游西方‛,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古印度)取经,探求答案,‚以释众疑‛。贞观十七年,带657部经论返归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唐太宗将他安置在太子李治修建的慈恩寺译经,又在寺内专门修建佛塔一座,收藏他带回的经典,这就是现在西安的大雁塔。

玄奘从西域丝绸之路的中道出国,从西域南道回国,历时17年,游历三十多个国家,行程五万余里,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中国和印度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他的《大唐西域记》记叙了沿途见闻,为我们了解西域、中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历史情况,了解丝绸之路的面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历

史地理名著,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玄奘精通梵、汉两种文字,其译著准确翔实,开一代新译风,并培养了许多翻译精英,使盛唐的翻译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玄奘和日本、新罗(朝鲜)的佛学者还有传承关系,在国际上亦有重大影响。

他西行取经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变成了神话,后来经明代作家吴承恩写成小说《西游记》。唐僧及其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玄奘实为我国古代一位在世界史上和国际交往中享有极高声誉的历史人物。

二、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三、教学建议、教学杂谈、教学片断

(一)教学建议

1、导入新课时,可以在世界版图上画出丝绸之路所经路线,让学生了解当时有一条横贯中亚、联系欧亚两洲的交通大道。它对一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由此道西运,所以这条交通大道在19世纪被欧洲学者称为‚丝绸之路‛。介绍这些资料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个感性认识,并产生探究的兴趣。

2、本文是略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在学生交流读书收获的时候,可以先从把握主要内容入手,说说‚丝绸之路给你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教师适时做有感情朗读的指导。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如,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一幕时,字里行间都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的友好往来之路:安息国大军列队奏乐迎候来使,互赠礼品,彼此彬彬有礼,惊喜连连;这是一条经济、文化交流之路:中国的绫罗绸缎,西方的鸵鸟蛋、魔术表演,都代表着双方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又如,作者由点到面,写了丝绸之路对加强东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促进各国人民友谊起的重要作用,点明了这条路伟大的历史意义。然后再从写法上指导,‚认真读读课文的开头、结尾,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并说一说首尾与中间部分的联系‛。

3、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适合学生朗读。教学时,要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辉煌的历史,激起自豪感。尤其是文中对中国同安息国交流一幕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人物具体可感,当时情境如在眼前,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而介绍史实时语句严谨,逐项陈列,朗读时宜清晰

自然。

4、本文恰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要引导学生积累下来,如,‚栩栩如生、天高气爽、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5、要激起进一步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丝绸之路的故事,并安排时间讲一讲。

(二)教学杂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小学张劲红】

〖把握文章切入口,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抓住中心句〗

大多数文章都有中心句(或者重点句,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在课堂上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糅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就可化繁为简,使课堂教学主脉络清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丝绸之路》一文中,我抓住文中第四自然段这一过渡段,让学生反复读,说说这段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承上启下),文章哪一部分是承上的内容,哪一份是启下的内容?然后逐步推开,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悟张骞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片断

师:对丝绸之路,我们以前了解的不多。读了这篇课文,我们有了初步了解,请大家结合有关内容谈一谈你眼中的丝绸之路。 生:我觉得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通过老师的介绍我知道丝

绸之路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荒漠戈壁和盐碱沼泽。在当时生产和交通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古代各国劳动人民、商旅、使者和僧侣等,冒着流沙、风暴、冰雪袭击的危险,披荆斩棘才开通这条商路,对于加强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

师:文中哪儿具体写明了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呢?

生:早在公元前中国就跟欧亚国家有了交往,我们常吃的葡萄、黄瓜、菠菜等一开始是从这条路上被带回中国的,狮子、犀牛、良马这些动物也由这条路而来,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师:你说得好,读得也不错,读出了对丝绸之路的赞叹之情。谁再来说一说。

生:古代中国在很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交易的过程中,中国输出的是先进的技术,而其他国家输出的则是动植物等。还有,公元前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非常有远见。我为西部有这样辉煌鼎盛的历史而自豪。

师:的确如此!当时的汉朝正处在繁荣时期,古都长安这个繁华的东方大都市,成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在贸易中,又以中国的丝织品为主要商品。所以,丝绸之路上才出现了‚使者往来不断,商贩不绝于旅‛的情景。让我们大家都来读一读这段,体会一下。

生:我觉得公元前115年中西方交流的那一幕,更直接地表现了丝绸之路的伟大。我想请两名同学跟我来分角色读一读这一部

分。

生读。

师:这一部分写得非常生动,从中可以窥见两国不同的文化与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友好。请大家在小组内都来分角色朗读一下。 生小组分角色朗读。

师: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都曾从这条路上走过,并永载史册。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这些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一讲。

三、学习辅导

(一)词语解释

【矗立】

高耸地立着。

【守候】

等候。

【栩栩如生】

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

【浩浩荡荡】

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

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公元前4世纪,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公元3世纪的一位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崇山峻岭】

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

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

漫无边际地想象。

(二)词语造句

【栩栩如生】

⑴齐白石老爷爷画的虾真是栩栩如生。

⑵苏州的泥人每一个都是栩栩如生,就好象是活生生的人。

【浩浩荡荡】

为了抗议美国的侵略行径,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走上了街头。

(三)词语积累

遐想 矗立 戎装 守候 贸易 栩栩如生 浩浩荡荡 五彩缤纷 崇山峻岭 美轮美奂

(四)疑点解析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⑴‚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⑵‚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⑶‚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⑷‚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3、说说‚丝绸之路‛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 ⑴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⑵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⑶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⑷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4、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⑴隆重。

⑵热情。

5、‚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6、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在文中有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

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7、丝绸之路的作用是什么?请用画下来。

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五)探究感悟

1、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汽车和飞机……

能看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困难重重。

2、日夜兼程。

能体会出张骞为开辟丝绸之路不辞辛劳。

3、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

体会到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坚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4、张骞向汉武帝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方位、人口、兵力、风俗、物产、相互关系以及对汉朝的态度。

我们能感受到张骞此行虽历尽艰辛,却也收获颇丰。

5、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中国,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这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动机触点。

这句还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

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6、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四、知识扩展

丝绸之路简介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通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归。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派张骞西去联络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同时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间)、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亚)、安息(帕提亚)、身毒(天竺)各国。司马迁《史记·大宛传》称他的两次出使为‚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开通的道路。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在我国西汉时期,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丝绸之路已有南北两道。公元3世纪以前,天山以南两道,以南道较为繁荣。公元3世纪至5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为昌盛。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还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与中西贸易 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

丝绸之路与中外友好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与中亚、西亚和南欧各地各民族友好往来绵亘不绝,日益密切。

出使西域的张骞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张骞才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国王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帮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

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投笔从戎的班超 ‚班超少有大志,常欲效张骞立功异域,效命疆场,遂投笔从戎。‛(《史后汉书·班超传》)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骑射,骠悍骁勇,进如鸟飞,顷刻毕至,退如烟云,须臾消逝,每当秋高马肥,即四下掳掠,中原一带不堪其扰。西域一带有五十余小国,全被匈奴控制,要有效抵御匈奴的侵扰,就必须控制西域各国,斩断匈奴的臂膀。 公元73年,班超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并奏请明帝派

遣他出使西域。先到鄯善,国王先恭而后倨,班超推断匈奴也派使者来了。情势非常危急,只有先下手为强。班超集中随从36人,乘夜火烧匈奴使者的住所,杀死30余人,烧死100余人,鄯善国举国震恐,首先归汉。接着,班超马不停蹄出使于阗、疏勒,镇服两国,又粉碎了受匈奴指使的焉耆、龟兹两国的进攻,恢复了与汉朝中断了65年的关系。

班超决心长期留驻西域,从公元87年起,又陆续平定了莎车等国的叛乱,击退了大月氏王朝7万人的进攻,保护了西域南道各国的安全及‚丝绸之路‛的畅通。公元91—94年,龟兹、姑墨、温宿、焉耆、尉犁、危须等国先后臣服归汉,西域大小50国全部归属,汉章帝封班超为定远侯,西域从此安定,匈奴不敢南下。

班超在西域32年,纵横捭阖,使西域与内地联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西天取经的玄奘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高僧,虔诚的佛教徒,杰出的翻译家,也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旅行家和最全面地记述古代丝绸之路沿途情况的伟大著作家。贞观三年,他深感佛说分歧,难得定论,‚誓游西方‛,到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古印度)取经,探求答案,‚以释众疑‛。贞观十七年,带657部经论返归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唐太宗将他安置在太子李治修建的慈恩寺译经,又在寺内专门修建佛塔一座,收藏他带回的经典,这就是现在西安的大雁塔。

玄奘从西域丝绸之路的中道出国,从西域南道回国,历时17年,游历三十多个国家,行程五万余里,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中国和印度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他的《大唐西域记》记叙了沿途见闻,为我们了解西域、中亚、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历史情况,了解丝绸之路的面貌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是一部闻名世界的历史地理名著,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玄奘精通梵、汉两种文字,其译著准确翔实,开一代新译风,并培养了许多翻译精英,使盛唐的翻译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玄奘和日本、新罗(朝鲜)的佛学者还有传承关系,在国际上亦有重大影响。

他西行取经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变成了神话,后来经明代作家吴承恩写成小说《西游记》。唐僧及其弟子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形象。玄奘实为我国古代一位在世界史上和国际交往中享有极高声誉的历史人物。 21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命题人:彭海娟 班别: 姓名: 等级: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34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xīn jiāng qīng xī lǐ mào jīng pīao dài wǔ ( ) ( ) ( ) ...查看


  • 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400字
  • 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400字 四川省德阳市外国语小学三年级郜叙博 我的家乡四川省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的北部,距离成都50多公里,是离省会最近的地级市. 德阳城区的中心有一个由北到南贯穿全城,把城市划分为河西.河东两部分的湖.她的名字叫 ...查看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过关测试密卷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过关测试密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10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查看


  • 五年级语文学习知识
  • 五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一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语文园地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 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查看


  • 七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成长之路有悲有喜说课稿 说教材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成长之路有悲有喜.说教材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标(教材目标.单元目标)说教材(编写意图.单元内容解析及整合)说建议( 教 ...查看


  •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目录打印版-A4
  •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第4课 破解彩陶之谜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6课 夏商西 ...查看


  • m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题(有答案)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题(有答案)(RM ) 姓名: 得分:一,基础知识.(47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shu ǐ pi áo p ò h ài xi ū ku ì y òu zh ì ti ān f ù t áo q ì f ...查看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快乐拼写(6分) y í b ì qi ān l ǐ cu ì s è y ù li ú ( 一碧千里 ) ( 翠色欲流 ) Ji ăo jìn năo zhī su í xīn suŏ yù y ù ...查看


  • 七年级英语下册导学案
  • 七年级英语学科导学案 (2012 -2013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学校名称:定西市安定区锦鸡学校 教师姓名 王 金 金 一.教材编写的理念是:: 本套教材的编写,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编写理念. 任务型教学是继交际教学思想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途 ...查看


  • 人教版小学课程目录
  •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一年级上册 入学教育 汉语拼音(a o e) 汉语拼音(i u ü) 汉语拼音(b p m f) 课文 9 影子 课文 10 比尾巴 语文园地三 识字(二)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