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古典经济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

A.本原和派生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4.否认相对静止的哲学是( )

A.相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诡辩论

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说明( )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7.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外力的推动 B.事物内部矛盾

C.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 D.矛盾双方互相联结

8.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在于它( )

A.是否为多数人公认 B.是否清楚明白

9.人类认识的基础是( ) A.感性直观 B.理性思维 C.客观精神 D.社会实践 10.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 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 B.社会中少数人的思想 C.统治阶级的思想 D.劳动群众的思想 11.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 1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天津条约》的签订 13.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要求恢复的是( ) A.《天坛宪章》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约法》 14.新文化运动中最早高举"德先生"、"赛先生"大旗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鲁迅 15.首先提出毛主席思想这一概念的是( ) A.LSQ B.ZD C.王稼祥 D.DXP 16.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17.遵义会议上,中央在实际上确立了谁的核心领导地位( ) A.毛主席 B.王稼祥 C.周总理 D.张闻天 18.中国***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是(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D.根据地建设,工人运动,党的建设 19.毛主席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官僚资本实行( ) A.没收 B.赎买 C.公私合营 D.改造 21.中共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 ) A.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B.1979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C.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八大" 22.确立毛主席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延安整风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 23.DXP理论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 ) 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三个有利于" 24.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 ) A.直接动力 B.惟一动力

25.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目标是实现( ) A.综合机械化 B.生产自动化 C.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D.科学化 2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要使市场( )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28.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 A.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B.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C.生产力状况 D.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 29.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 ) A.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 B.劳动者谋生的手段 C.劳动者创造财富的惟一源泉 D.既是劳动者的谋生手段,又是其生活的第一需要 3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DXP理论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1."一国两制"构想最先是为解决(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经济特区问题 32.我国的政体是( )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3.以下属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的是( ) A.依法治国 B.坚持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4.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B.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是促进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 3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 ) A.民主 B.集中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当家作主 参考答案 (三)1.B2.C 3.B4.D 5.B6.A 7.B8.C9.D10.C11.C 12.C13.B 14.A15.C 16.C17.A 18.B19.B20.A 21.A22.D23.C24.C25.D26.C27.B 28.C29.D30.A 31.A 32.B33.C34.B 35.C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古典经济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

A.本原和派生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4.否认相对静止的哲学是( )

A.相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诡辩论

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说明( )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7.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外力的推动 B.事物内部矛盾

C.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 D.矛盾双方互相联结

8.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在于它( )

A.是否为多数人公认 B.是否清楚明白

9.人类认识的基础是( ) A.感性直观 B.理性思维 C.客观精神 D.社会实践 10.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 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 B.社会中少数人的思想 C.统治阶级的思想 D.劳动群众的思想 11.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 1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天津条约》的签订 13.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要求恢复的是( ) A.《天坛宪章》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约法》 14.新文化运动中最早高举"德先生"、"赛先生"大旗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鲁迅 15.首先提出毛主席思想这一概念的是( ) A.LSQ B.ZD C.王稼祥 D.DXP 16.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17.遵义会议上,中央在实际上确立了谁的核心领导地位( ) A.毛主席 B.王稼祥 C.周总理 D.张闻天 18.中国***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是(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D.根据地建设,工人运动,党的建设 19.毛主席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官僚资本实行( ) A.没收 B.赎买 C.公私合营 D.改造 21.中共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 ) A.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B.1979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C.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八大" 22.确立毛主席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延安整风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 23.DXP理论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 ) 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三个有利于" 24.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 ) A.直接动力 B.惟一动力

25.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目标是实现( ) A.综合机械化 B.生产自动化 C.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D.科学化 2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要使市场( )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28.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 A.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B.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C.生产力状况 D.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 29.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 ) A.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 B.劳动者谋生的手段 C.劳动者创造财富的惟一源泉 D.既是劳动者的谋生手段,又是其生活的第一需要 3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DXP理论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1."一国两制"构想最先是为解决(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经济特区问题 32.我国的政体是( )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3.以下属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的是( ) A.依法治国 B.坚持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4.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B.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是促进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 3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 ) A.民主 B.集中 C.民主集中制 D.人民当家作主 参考答案 (三)1.B2.C 3.B4.D 5.B6.A 7.B8.C9.D10.C11.C 12.C13.B 14.A15.C 16.C17.A 18.B19.B20.A 21.A22.D23.C24.C25.D26.C27.B 28.C29.D30.A 31.A 32.B33.C34.B 35.C


相关文章

  • 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与概念范畴
  • 文 史 哲 2009年第4期(总第313期) JOURNAL OF LITERATURE ,HISTORY AND PHI LOSOPHY No 14,2009(Serial No.313 ) 杜保摘 要:, , 有将中国哲学研究藉由 , ...查看


  •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材分析
  •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材分析 一.知识逻辑框架 通过前面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哲学有所了解,知道了哲学的含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本节是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第一节,在哲学的发展和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 ...查看


  • 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规定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 [摘要]1886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科学地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规定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对哲学史上两条路线斗争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人类实践经验的最高概况.本文就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查看


  • 浅谈"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问题"的理解
  • 浅谈"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问题"的理解 一.前言 1886年,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 写到:"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 ...查看


  • 哲学的基本问题
  • 第二课1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理解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和自 ...查看


  •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一.考点突破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2. 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重难点提示 1.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要点1:哲学的基本问 ...查看


  • 2.1[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步训练
  •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知识点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 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A .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查看


  • 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打印
  • 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导学案 ●班级___●姓名______●组别___ ●小组长_____ [教师寄语] 懒鬼起来吧! 别再浪费生命, 将来在坟墓里有足够的时间让你睡觉.(富兰克林) Slacker up! Don't ...查看


  • 1205马拥军[马克思主义研究]评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的三大误解
  • 评对恩格斯哲学思想的三大误解 马拥军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是一篇公认的重要文献.但对这篇文献的评价,却是一波三折.在第二国际时期,人们对< ...查看


  •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生活与哲学的关系是什么? 2.哲学是怎么产生的? 3.哲学的本义是什么? 4.哲学的功能和任务是什么? 5.什么是哲学? 6.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与哲学二者关系是什么? 7.什么是方法论?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