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年俗完整版

连海文化

春节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

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

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

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腊月二十三,祭灶官 俗称"小年"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糖瓜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即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据汉族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儿童们则把这一天当作春节的序幕和"彩排"。天一擦黑儿,就放起了鞭炮,在鞭炮声中由家中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盘,清茶一碗供在灶王像前,点上蜡烛和线香,祈祷行礼后,把灶王像从墙上揭下来烧掉,再把茶水泼在纸灰上,糖瓜则由孩子们抢着分而食之。

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形式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所以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掸尘扫房子

扫房子是汉族春节传统习俗之一。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推磨做豆腐

  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腊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做豆腐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皇大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传说归传说,其实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同时也是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腊月二十六,炖大肉 "杀猪割年肉"。

以前,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腊月二十六的汉族传统民俗是"炖大肉"。

腊月二十七,杀公鸡 宰年鸡、赶大集。

腊月二十七这天,除了要宰鸡为年夜饭做准备外,人们还要去赶大集,购买各种年货,有吃的,有玩的,一样不落。

另外,人们在这天还保留了一个传统,那就是要洗澡。传统民俗中在这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八,贴花花 打糕蒸馍贴花。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仙。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我们可以看出,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这天,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主食了。

腊月二十九,去灌酒 上坟请祖。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大年三十,熬一宿,一夜连双岁,五更兮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守岁除夕守岁的习惯,在南北朝时就已有,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还有的人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儿,整晚都不能入眠。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称为"三元"。正月初一有放炮仗、占岁、饮屠苏酒的习俗。一大早,打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爆竹声后,碎红满地,寓意吉祥。拜年是这一天的重要活动,人们穿上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以吉祥话语向对方祝颂新年。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祭财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各家要祭祀除夕夜接来的财神,寄托迎祥纳福、财运滚滚的美好愿望。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和儿女回娘家拜年,因夫婿要同行,也称"迎婿日"。现在有些地方也有初二回娘家的习俗!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这一天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全家要在一起吃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还要清洁洒扫,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也就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都要恢复到节前的状态了。另外,初一到初五民间有很多禁忌,在过了初五之后即告解除。"破五"这一天,很多地方的食俗是吃饺子。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

  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天日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上天,求天公赐福。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

  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石头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

  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是传统的元宵佳节,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作为节日特色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最初称为"汤圆",后因多在元宵佳节食用,所以也称"元宵",象征团团圆圆。因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又称灯节。元宵之夜,人们点起花灯万盏,呼朋引伴赏灯、放烟花,欢声笑语度佳节。

连海文化

春节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

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

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

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

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腊月二十三,祭灶官 俗称"小年"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糖瓜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即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据汉族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儿童们则把这一天当作春节的序幕和"彩排"。天一擦黑儿,就放起了鞭炮,在鞭炮声中由家中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盘,清茶一碗供在灶王像前,点上蜡烛和线香,祈祷行礼后,把灶王像从墙上揭下来烧掉,再把茶水泼在纸灰上,糖瓜则由孩子们抢着分而食之。

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形式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所以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掸尘扫房子

扫房子是汉族春节传统习俗之一。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推磨做豆腐

  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腊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做豆腐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皇大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传说归传说,其实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同时也是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腊月二十六,炖大肉 "杀猪割年肉"。

以前,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腊月二十六的汉族传统民俗是"炖大肉"。

腊月二十七,杀公鸡 宰年鸡、赶大集。

腊月二十七这天,除了要宰鸡为年夜饭做准备外,人们还要去赶大集,购买各种年货,有吃的,有玩的,一样不落。

另外,人们在这天还保留了一个传统,那就是要洗澡。传统民俗中在这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八,贴花花 打糕蒸馍贴花。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仙。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我们可以看出,到了农历的腊月二十八这天,各家各户都要开始准备主食了。

腊月二十九,去灌酒 上坟请祖。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大年三十,熬一宿,一夜连双岁,五更兮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守岁除夕守岁的习惯,在南北朝时就已有,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还有的人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儿,整晚都不能入眠。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称为"三元"。正月初一有放炮仗、占岁、饮屠苏酒的习俗。一大早,打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爆竹声后,碎红满地,寓意吉祥。拜年是这一天的重要活动,人们穿上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以吉祥话语向对方祝颂新年。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祭财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各家要祭祀除夕夜接来的财神,寄托迎祥纳福、财运滚滚的美好愿望。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和儿女回娘家拜年,因夫婿要同行,也称"迎婿日"。现在有些地方也有初二回娘家的习俗!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这一天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全家要在一起吃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还要清洁洒扫,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也就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都要恢复到节前的状态了。另外,初一到初五民间有很多禁忌,在过了初五之后即告解除。"破五"这一天,很多地方的食俗是吃饺子。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

  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天日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上天,求天公赐福。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

  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石头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

  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是传统的元宵佳节,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作为节日特色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最初称为"汤圆",后因多在元宵佳节食用,所以也称"元宵",象征团团圆圆。因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又称灯节。元宵之夜,人们点起花灯万盏,呼朋引伴赏灯、放烟花,欢声笑语度佳节。


相关文章

  • 完整版外研社初中教材分析--以七年级下册为例
  • 外研社初中英语教材编写分析--以七年级下册为例 作者: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 学科教学硕士 位延延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材要以<义务教育标准((2011版>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 ...查看


  • 09年最完整版思想汇报
  • 09年最完整版思想汇报: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之下,我国由受到外部封锁到走向对外开放,由实行计划经济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尊敬的党组织: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之下,我国由受到外部封锁到走向对外开放,由实 ...查看


  • 自制1992年编年邮票定位册
  •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 POSTAL STAMP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编年邮票(1992年) 志 编 号:1992-1 邮票规格:26×31 mm 发行日期:1992-1-25 齿孔度数:11. ...查看


  • 中华圣网:查经资料大全简体中文完整版
  • ============================================================================================================= 首页 ======= ...查看


  • 中国银行成立一百周年连体钞解析
  •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1年第一次发行第四套人民币整版钞连体钞,这是到今天为止第一套也是唯一一套整版钞,目前整套价格已经几十万以上.这套整版钞一共包括七种面值从最小一角到最大十元为一套.被很多业内专家誉为"钞王". 那么什么 ...查看


  •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经历的曲折完整版
  •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经历的曲折 摘要: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一段全面建设.曲折发展.走向辉煌的历史过程.是一段在曲折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的艰难过程.在这条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道路上,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遭遇过严重的曲 ...查看


  •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完整版)
  • 为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研训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制定了个人校本培训计划,具体如下: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1) 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 要做学 ...查看


  • 中国历史朝代表_-_完整版
  • 中国历史朝代表 秦始皇统一华夏,自认为功过"三皇五帝",因此将"皇"和"帝"组合发明为"皇帝"这一称号. 伏羲(生卒不详),风姓,又称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 ...查看


  • 民间借款抵押合同范本(完整版)
  • 民间借款抵押合同(范本) 借款人(债务人): 抵押人: 贷款人(抵押权人): 本合同各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g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