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一重要论述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指明了具体路径。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求领导干部在对法治的认识上,更加注重法治的本体性价值;在行为模式上,更加注重法治的基础性作用。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法治思维是指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法治方式是在法治思维指导下的行为表现。法治思维强调思想转变,突出对法治的理念态度,在思想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法治方式是行为准则,在操作执行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法治思维决定和支配法治方式。一个人如果有了法治思维,就会在遇到问题时自觉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决策,运用法治方式进行工作。反之,就会下意识地运用人治的思维和方式去决策、去行事。另外,法治思维要通过法治方式来表现。一个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只有外化为法治方式,才能起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推动发展的作用。

  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标准,主要包括:一是职权的运用是否合法,二是立法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三是在行政决策时是否体现了民主参与、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合法性审查,四是能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时代性和必要性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和现实基础。但是,由于封建的人治思想仍有残余,一些领导干部仍存在与法治建设不相适应、甚至与法治建设相悖的错误思想:一是存在法律虚无主义。二是存在法律实用主义。因此,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仍然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领导干部岗位职责的内在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一方面能够提高决策合法性,带领身边工作人员规范履责,推动各项工作依法开展;另一方面能对社会产生正向示范作用,引领社会各领域形成依法行事的共识与合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社会的法治状况形成良性互动。

  以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推动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形成

  法治思维是科学、民主、依法执政,促进政治文明进步,实现执政宗旨和执政目标,维护人民利益的前提和保障,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优选择。当前由于深化改革、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利益调整,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而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社会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政府依靠法治手段消弭矛盾冲突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主导政府行为主体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和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任重道远。

  首先,要改变决策拍脑袋、执行靠命令、监督走形式等惯性思维误区,树立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科学理念,将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理念内化于心,用法治方式凝聚人民意愿,增强改革共识,优化顶层设计,推行改革措施,规范发展行为,监督权力运行,促进科学发展。

  其次,要改变重权力轻权利、重治民轻治官、重管理轻服务等传统思维误区。法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权力与权利的冲突,法治的精髓就在于限制权力、保护权利,法治重在治权、重在治官。要树立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法治理念,牢固树立法律支配权力的观念,用法治方式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最后,要改变规避法律、以言代法、徇私枉法等惰性思维误区。树立依法治国、法律至上、遵法守法的现代理念,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接受监督和承担法定责任,以法律确定的标准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用法律构建的准则保障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强化宣传教育,努力改善法治环境。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只有在深入学习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法治素养、确立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习惯,才能自觉主动地守法、用法、护法。要进一步加大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对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培训与教育力度,特别要注重培养领导干部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不断创新法治教育培训方法,改变目前存在的重过程、轻结果,重形式、轻实效的弊端,探索参与型、渗透型的法治教育模式,提升教育实效;推广正反典型经验,不断引导和激励公权力执掌者主动、自觉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方式治国理政;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建立健全学法的长效机制,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培养领导干部崇尚法治、追求公平正义,以人为本、以法为尊的价值观,使领导者能自觉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最基本和最权威的行为规范,用法治的头脑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用法治的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自觉坚定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至上性和权威性。

  第二,参与法治实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领导者的法治意识、法治能力、法治素质直接决定法治建设进程。要善于在法治建设实践中锻炼干部,使其充分认识到法治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理解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法制宣传与法律执行、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权的关系,不断增强法治建设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加强监督与问责制度的完善、实施工作,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通过对在决策、执法及行使公权力过程中有法不依,滥用职权的行为依法问责,不断强化法治权威;在法治实践中强化政务公开的理念,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和政府管理方式创新。

  第三,强化制度建设,巩固发展社会基础。要依靠法治化的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消除影响和制约法治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当前,一要进一步完善推行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各项立法,特别是规范领导干部决策权、执行权方面的法律和程序,如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等。二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健全程序规则,保证行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按照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如制定和完善保障法律执行、运作、实施的各项具体制度,做到权力法定,权利法限,执法有度。三要坚持法治政绩导向,把依法履职水平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法治业绩”纳入公务员晋升考察指标体系中,并以此作为选拔、奖惩、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使法治建设真正成为一种硬标准、硬要求、硬约束。

  我们有理由坚信,随着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提高,随着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执法的正向示范传导作用的不断扩大,建设富强、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一重要论述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指明了具体路径。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要求领导干部在对法治的认识上,更加注重法治的本体性价值;在行为模式上,更加注重法治的基础性作用。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法治思维是指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法治方式是在法治思维指导下的行为表现。法治思维强调思想转变,突出对法治的理念态度,在思想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法治方式是行为准则,在操作执行层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法治思维决定和支配法治方式。一个人如果有了法治思维,就会在遇到问题时自觉运用法律知识进行决策,运用法治方式进行工作。反之,就会下意识地运用人治的思维和方式去决策、去行事。另外,法治思维要通过法治方式来表现。一个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只有外化为法治方式,才能起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推动发展的作用。

  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标准,主要包括:一是职权的运用是否合法,二是立法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三是在行政决策时是否体现了民主参与、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合法性审查,四是能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时代性和必要性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领域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和现实基础。但是,由于封建的人治思想仍有残余,一些领导干部仍存在与法治建设不相适应、甚至与法治建设相悖的错误思想:一是存在法律虚无主义。二是存在法律实用主义。因此,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仍然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领导干部岗位职责的内在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一方面能够提高决策合法性,带领身边工作人员规范履责,推动各项工作依法开展;另一方面能对社会产生正向示范作用,引领社会各领域形成依法行事的共识与合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社会的法治状况形成良性互动。

  以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推动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形成

  法治思维是科学、民主、依法执政,促进政治文明进步,实现执政宗旨和执政目标,维护人民利益的前提和保障,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优选择。当前由于深化改革、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利益调整,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而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社会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政府依靠法治手段消弭矛盾冲突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主导政府行为主体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履职能力和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任重道远。

  首先,要改变决策拍脑袋、执行靠命令、监督走形式等惯性思维误区,树立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科学理念,将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理念内化于心,用法治方式凝聚人民意愿,增强改革共识,优化顶层设计,推行改革措施,规范发展行为,监督权力运行,促进科学发展。

  其次,要改变重权力轻权利、重治民轻治官、重管理轻服务等传统思维误区。法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权力与权利的冲突,法治的精髓就在于限制权力、保护权利,法治重在治权、重在治官。要树立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法治理念,牢固树立法律支配权力的观念,用法治方式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最后,要改变规避法律、以言代法、徇私枉法等惰性思维误区。树立依法治国、法律至上、遵法守法的现代理念,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接受监督和承担法定责任,以法律确定的标准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用法律构建的准则保障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强化宣传教育,努力改善法治环境。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只有在深入学习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法治素养、确立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习惯,才能自觉主动地守法、用法、护法。要进一步加大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对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培训与教育力度,特别要注重培养领导干部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不断创新法治教育培训方法,改变目前存在的重过程、轻结果,重形式、轻实效的弊端,探索参与型、渗透型的法治教育模式,提升教育实效;推广正反典型经验,不断引导和激励公权力执掌者主动、自觉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方式治国理政;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建立健全学法的长效机制,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培养领导干部崇尚法治、追求公平正义,以人为本、以法为尊的价值观,使领导者能自觉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最基本和最权威的行为规范,用法治的头脑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用法治的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自觉坚定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至上性和权威性。

  第二,参与法治实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领导者的法治意识、法治能力、法治素质直接决定法治建设进程。要善于在法治建设实践中锻炼干部,使其充分认识到法治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理解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法制宣传与法律执行、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权的关系,不断增强法治建设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加强监督与问责制度的完善、实施工作,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通过对在决策、执法及行使公权力过程中有法不依,滥用职权的行为依法问责,不断强化法治权威;在法治实践中强化政务公开的理念,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和政府管理方式创新。

  第三,强化制度建设,巩固发展社会基础。要依靠法治化的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消除影响和制约法治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当前,一要进一步完善推行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各项立法,特别是规范领导干部决策权、执行权方面的法律和程序,如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等。二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健全程序规则,保证行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按照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如制定和完善保障法律执行、运作、实施的各项具体制度,做到权力法定,权利法限,执法有度。三要坚持法治政绩导向,把依法履职水平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法治业绩”纳入公务员晋升考察指标体系中,并以此作为选拔、奖惩、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使法治建设真正成为一种硬标准、硬要求、硬约束。

  我们有理由坚信,随着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提高,随着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执法的正向示范传导作用的不断扩大,建设富强、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

  • 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能力
  • 之一:提高法治思维能力需"内外兼修" 张学群 2015年05月23日10:19 来源:学习时报 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就是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指引下,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带头尊崇 ...查看


  • 基于法治文化的烟草专卖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 摘 要:法治文化就是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文化.运用法治文化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当前环境中,管理者加强法治观念,依法行政.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也是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完善,法治思维将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 ...查看


  • 浅谈对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理解
  • 浅谈对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理解 作者:陈银利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04期 摘 要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首次被写进十八大报告,成为全党上下的共识,特别是在深 ...查看


  • 全县务虚研讨会总结讲话稿
  • 同志们: 今年的务虚研讨会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阶段举办的一次研讨活动,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推进依法治县工作,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加快生态发展,建设美丽 ...查看


  • 强化法治思维 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 □方培虎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这是新的历史时期,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的一项新内容,也是对党员干部领导能力的一项新要求 ...查看


  • 2014年陕西政法干警面试备考:如何树立法治思维?
  • 2014年陕西政法干警面试备考:如何树立法治思维? 随着政法干警面试的来临,同学们积极的备备战备考工作,但是如何才能在政法干警面试中脱颖而出,陕西政通教育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准备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考生得心应手的应对各种问题. 大家都知道在 ...查看


  • 简析"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价值指向
  • 简析"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的价值指向 论文摘要 法治思维与领导干部之间有着多维度的关系内涵,核心内容包括与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之间的关系.与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群众路线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党的整体组织之间的关系,本文就 ...查看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培养
  • [摘 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领域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本文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时代背景.历史定位和基本内容三个层面, 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从抽象到具体等辩证思维方法, 结合中国国情和现代法治理念, 分析了树立和 ...查看


  •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围绕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收录这些重要著作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2014年10月起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