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倦怠的测量

556

~一———————————一————————一——————

心理科学2003年第26卷第3期

工作倦怠及其测量

李永鑫+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封475。01’

U矽、n

在心理学的研究文献中,工作倦怠(10bburnou*)一词最

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用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

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人降

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在

过去的30年里,有关工作倦息的研究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工

作与组织心理学和职业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1工作倦怠的含义

1工作倦怠的静态定义

Pines和Ar㈣将工作倦怠定义为“对情感要求的情

境的长期卷A而导致的一种身体、情感和心理的耗竭状态”。

身体耗竭的特征为精力不足、长期疲劳、虚弱、生理和心理上

的抱怨;情感耗竭涉及到个体的无助感和无望感等;心理耗

竭则指对于自身、工作和生活的负性态度的形成。Brill则认

为“工作倦怠是在没有精神病理学原因的前提下,个体的一种由期望所调节的、与工作相关的、烦躁不安的、机能失调的状态,它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在相同的工作情境中,个体曾经具有过良好的工作绩教和较高的情感水平;二是在没有外来帮助或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个体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依据这个定义,下岗问题、经济问题、个体的不胜任和心理疾病问题、短期的工作绩效下降和自己能够恢复的那些个体问题均不属于工作倦怠的范围。同时.工作倦患可以发生于任何一种职业当中,但是不可能发生在职业领域之外。总的来说,虽然各种静态工作倦怠定义在范围、维度和表述的简洁性上有所差异,但是却具有五个方面的共同特征。(1)存在典型的疲劳症状,如心理或情感耗竭、疲倦和抑郁;(2)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非典型的身体症状;(3)倦息症状是与工作相关的;(4)症状出现在搜有精神病理学原茵的“正常人”身上;(5)由于负性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导致个体有教性和工作绩效下降。

1.2工作倦怠的动态定义

Cherniss认为“作为对工作疲劳的反应,工作倦息是指

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以负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过程。“具

体的说,包括兰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应激过程,即个体资源与工作要求之间的不平衡;第二阶段为疲劳过程,即及时的、短期的情绪紧张、疲劳和耗蝎;第三阶段为个体防御性应对,包括一系列行为和态度的改变,如以疏远的和机械的方式对待服务对象、优先考虑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的玩世不恭的态

度。Etzion认为,工作倦怠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开始时毫无警报,在个体没有觉察到的情况下发展,一旦达到一个特殊的临界点,个体突然感觉到耗竭,并且不能把这种破坏

性的体验与任何特殊的应激事件联系起来。总的来说.大多

+E—mail:Liyx0417@eyou

com

万 

方数据数工作倦怠的动态定义都认为,工作倦怠最初以应激的形式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个体可能感觉到这种应激.也可能感觉不到,逐渐地,个体感觉到情感上的劳累,并开始改变自己

对待他人和工作的态度,而这1、过程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个

体的工作倦息。

3工作倦息的常用定义

工作倦患的动态定义和静态定义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它们是互补的,园为静态定义所描述的就是动态的工作倦息的最后阶段。众多的文献中,最为广大学者所广泛引用的是Maslach和Jack.son所做的静态定义“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情感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人格解体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降低指个体

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的下降。

2工作倦怠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2.1工作倦怠与工作应激

当工作要求超过个体的疵对资源时,工作应激就产生了。应澈主要指伴随有心理和身体症状的短期适应过程。工作倦怠则是适应过程最后的崩溃阶段,其原因是工作要求和个体应对资源的长期不平衡或延长的工作应激。工作倦患和应激在概念上的一个区别就是前者包含有对待服务对

象、工作和组织的负性的态度和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后者并

不一定伴随有这些态度和行为变化。最后,每一个人都可能体验到应激,而只有那些带着较高目标和期望,满怀热情进入到职业领域的人才会体验到倦怠。例如,Pines就认为,那些希望从工作中获得重要性的个体禳容易体验到倦怠,对于工作没有期望的个体所体验的是工作应激而不是工作倦息。这样来看的话,我们可以认为工作倦怠是一种特殊的、长期的和具有多侧面本质的工作应激,而且,包含有负性态度的发展,通常发生于那些具有较高动机的个体身上。2.2工作倦息与抑郁

依据Freudenberger的观点,工作倦怠是与工作相联系的,具有明显的情境指向性,相反,抑郁则具有酱遍性,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Warr也认为,抑郁没有情境的限制和要求.而工作倦怠则是与工作相联系的。然而,尽管工作倦怠是与抑郁不同的现象,但它们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重叠。实证研究表明,抑郁与工作倦患的情感耗竭维度具有较高的相关,但与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维度的相关较低。最近Glass和Mcknight在回顾了18项同时包括工作倦怠和抑郁的研究后作出结论:“倦息和抑郁并不是表示同一种烦躁不

第3期

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

557

安的状态的两个不同的名词。在考虑到情感耗竭因素的情

况下.它们确实解释共同的变异,但是,结果并不表明,它们是完全的同一结构。”

3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1人口统计学因素

在所有被研究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年龄与倦怠的相关

最为稳定。年轻员工报告的倦息水平高于30或40岁以上的员工。性别变量不是倦怠的良好预测指标。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男性具有较高的情感人格解体倾向,而女性则具有

较高的情感耗竭分数。这些结果可能与性S0角色偏见有关,但也可能匣映了性别与职业的混淆(警察更多的为男性,护士更多的为女性)。至于婚姻状况,未婚者(尤其是男性)与

已婚者相比.更有可能产生倦怠。单身者比离异者看起来体验更高的倦怠。一些研究发现,高教育水平人士具有较高的

工作倦怠,而低教育水平人士则报告较高的工作应澈水平,考虑到教育水平与其他变量如职业和地位的混淆,很难对这种结果作出解释。

2人格因素

研究表明,人格的坚韧性越高t则职业应激反应越低,职业倦怠的严重亦越低。外控的人由于将事件和成就归因于强有力的他人或机遇,因而比内控的人更多的体验到倦怠。个体的应对方式对于倦怠体验也有重要的影响,以一种被动的、防御的方式应对应激事件的个体较多的体验到倦怠,而积极应对的个体贝!l较少的体验到倦怠。也有研究者发现,工作倦怠的三个倦患维度都与低的自尊。因而有人认为,低的坚韧性、低的自尊、外拉和被动的应对方式构成了应激倾向个体的典型剖面图。对大五人格维度的研究发现,倦怠与神经质维度的关系密切。A型人格个体的职业倦息发生率也偏高。也有证据表明,“感觉型”的个体比“思维型”(依据荣格的分析)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倦怠,特别是人格解体。

3工作特征因素

许多研究调查了员工的工作负荷情况,如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的多少、社会工作者接待的对象的多少、护士每周工作

时同的长短,结果支持了人们的通常观点,即倦怠是工作超

负荷的反应。个体的工作负荷和时伺压力与工作倦息,特别是情感耗竭维度具有稳定的强相关。在许多职业中.当个体不得不面枯冲突性的工作要求时,角色冲突就发生丁,当个体缺乏足够的信息去完成任务时,角色模糊就出现了。研完表明,角色问题,特别是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与个体体验到

的工作倦息水平具有积极的正相关。另外,缺少反馈与倦怠

的三个维度相关。较步参与决策的人具有较高的倦怠。与此相似,尽管强度较弱,缺乏自治仍然与工作倦怠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3.4工作资源因素

工作资源的匿乏程度也是影响个体工作倦怠水平的重

万 

方数据要因素。最为研究者所关注的工作资源是社会支持.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社会支持的缺乏与倦息密切相关,缺乏来自于管理者的支持尤为重要,其作用甚至超过合作者的支持。

在有关社会支持的文献中,存在着一个缓冲假设,认为社会

支持调节工作应激源和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社会支持低,工作应激源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密切,社会支持高.两者之问

的关系微弱。然而,这种假设的研究得到T混淆的结果,是

由于方法上的原周还是理论上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4

T作倦怠的测量

在工作倦怠研究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测量工具为

Maslaeh工作倦患问卷(MaftachBurnoucInventory,简称MBI)oSehaufeli和Enzmann的统计表明,在已发表的有关

工作倦怠的实证研究中,90%以上的论文和研究报告都采用MBI作为测量工具。MBI编制的直接目的就是测量Maslach关于倦息的定义中的兰个方面症状的内容。|司卷的项目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要求被试依据自己的感情和态度进行回答。MBI包吉3个分量表: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情感耗竭共包括9个项目,主要描述由于工作的情感要求,个体的情感资源消耗的情况。人格解体主要指对待服务对象的一种负性的、冷淡的、犬儒主义的态度,共包括5个项目。在这两个分量表上,个体的得分越高,表示体验到的倦患程度越重,而且众多的研究均表明,这两个分量表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个人成就分量表包括8个项目,主要考察个俸在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中所体验鹦的胜任感和成就感。与前两个分量表不同的是,个体在个人成就分量表上的得分越高,表示体验判的倦怠程度越轻。项目为7级评分.0为“从来没有出现”.1为“一年中出现几次”,2为“一个月出现一次或更少”,3为“一个月出现几次”,4为“一周一次”,5为“一周几次”,6为。每天都出现”。由于计分的缘故,三个分量表的得分可以分别由各自所包含的项且的得分求和得到,而个体总的倦怠程度却不能够用一个简单的分数来加以描述。一般说来,高度倦患的个体在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分量表上得分较高,而在个人成就分量表上得分较低。

MBI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采用克隆巴赫a系数来表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三个分量表的n系数分别为0.

90、0

79和0.71,测量的标准误分别为380、3.16和373。

在重测信度中,小样本间隔2—4周的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

082、0

60和080,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大样本间隔1

午的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54和057。MBI的效度采用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来衡量。会聚效度的证实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1)将个体的MBl分数与他人独立的行为评定求相关;(2)将个体的MBl分数与那些被认为有可能导致个体工作倦怠的工作特征的出现求相关;(3)将个体的MBl分数与那些被认为与工作倦怠有关的各种测量分数求相关。这三种类型的相关都为MBI提供了确实的效度证据。

556

~一———————————一————————一——————

心理科学2003年第26卷第3期

工作倦怠及其测量

李永鑫+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封475。01’

U矽、n

在心理学的研究文献中,工作倦怠(10bburnou*)一词最

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用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

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人降

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在

过去的30年里,有关工作倦息的研究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工

作与组织心理学和职业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1工作倦怠的含义

1工作倦怠的静态定义

Pines和Ar㈣将工作倦怠定义为“对情感要求的情

境的长期卷A而导致的一种身体、情感和心理的耗竭状态”。

身体耗竭的特征为精力不足、长期疲劳、虚弱、生理和心理上

的抱怨;情感耗竭涉及到个体的无助感和无望感等;心理耗

竭则指对于自身、工作和生活的负性态度的形成。Brill则认

为“工作倦怠是在没有精神病理学原因的前提下,个体的一种由期望所调节的、与工作相关的、烦躁不安的、机能失调的状态,它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在相同的工作情境中,个体曾经具有过良好的工作绩教和较高的情感水平;二是在没有外来帮助或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个体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依据这个定义,下岗问题、经济问题、个体的不胜任和心理疾病问题、短期的工作绩效下降和自己能够恢复的那些个体问题均不属于工作倦怠的范围。同时.工作倦患可以发生于任何一种职业当中,但是不可能发生在职业领域之外。总的来说,虽然各种静态工作倦怠定义在范围、维度和表述的简洁性上有所差异,但是却具有五个方面的共同特征。(1)存在典型的疲劳症状,如心理或情感耗竭、疲倦和抑郁;(2)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非典型的身体症状;(3)倦息症状是与工作相关的;(4)症状出现在搜有精神病理学原茵的“正常人”身上;(5)由于负性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导致个体有教性和工作绩效下降。

1.2工作倦怠的动态定义

Cherniss认为“作为对工作疲劳的反应,工作倦息是指

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以负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过程。“具

体的说,包括兰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应激过程,即个体资源与工作要求之间的不平衡;第二阶段为疲劳过程,即及时的、短期的情绪紧张、疲劳和耗蝎;第三阶段为个体防御性应对,包括一系列行为和态度的改变,如以疏远的和机械的方式对待服务对象、优先考虑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的玩世不恭的态

度。Etzion认为,工作倦怠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开始时毫无警报,在个体没有觉察到的情况下发展,一旦达到一个特殊的临界点,个体突然感觉到耗竭,并且不能把这种破坏

性的体验与任何特殊的应激事件联系起来。总的来说.大多

+E—mail:Liyx0417@eyou

com

万 

方数据数工作倦怠的动态定义都认为,工作倦怠最初以应激的形式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个体可能感觉到这种应激.也可能感觉不到,逐渐地,个体感觉到情感上的劳累,并开始改变自己

对待他人和工作的态度,而这1、过程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个

体的工作倦息。

3工作倦息的常用定义

工作倦患的动态定义和静态定义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它们是互补的,园为静态定义所描述的就是动态的工作倦息的最后阶段。众多的文献中,最为广大学者所广泛引用的是Maslach和Jack.son所做的静态定义“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情感耗竭是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人格解体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的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降低指个体

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的下降。

2工作倦怠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2.1工作倦怠与工作应激

当工作要求超过个体的疵对资源时,工作应激就产生了。应澈主要指伴随有心理和身体症状的短期适应过程。工作倦怠则是适应过程最后的崩溃阶段,其原因是工作要求和个体应对资源的长期不平衡或延长的工作应激。工作倦患和应激在概念上的一个区别就是前者包含有对待服务对

象、工作和组织的负性的态度和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后者并

不一定伴随有这些态度和行为变化。最后,每一个人都可能体验到应激,而只有那些带着较高目标和期望,满怀热情进入到职业领域的人才会体验到倦怠。例如,Pines就认为,那些希望从工作中获得重要性的个体禳容易体验到倦怠,对于工作没有期望的个体所体验的是工作应激而不是工作倦息。这样来看的话,我们可以认为工作倦怠是一种特殊的、长期的和具有多侧面本质的工作应激,而且,包含有负性态度的发展,通常发生于那些具有较高动机的个体身上。2.2工作倦息与抑郁

依据Freudenberger的观点,工作倦怠是与工作相联系的,具有明显的情境指向性,相反,抑郁则具有酱遍性,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Warr也认为,抑郁没有情境的限制和要求.而工作倦怠则是与工作相联系的。然而,尽管工作倦怠是与抑郁不同的现象,但它们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重叠。实证研究表明,抑郁与工作倦患的情感耗竭维度具有较高的相关,但与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维度的相关较低。最近Glass和Mcknight在回顾了18项同时包括工作倦怠和抑郁的研究后作出结论:“倦息和抑郁并不是表示同一种烦躁不

第3期

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

557

安的状态的两个不同的名词。在考虑到情感耗竭因素的情

况下.它们确实解释共同的变异,但是,结果并不表明,它们是完全的同一结构。”

3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1人口统计学因素

在所有被研究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中,年龄与倦怠的相关

最为稳定。年轻员工报告的倦息水平高于30或40岁以上的员工。性别变量不是倦怠的良好预测指标。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男性具有较高的情感人格解体倾向,而女性则具有

较高的情感耗竭分数。这些结果可能与性S0角色偏见有关,但也可能匣映了性别与职业的混淆(警察更多的为男性,护士更多的为女性)。至于婚姻状况,未婚者(尤其是男性)与

已婚者相比.更有可能产生倦怠。单身者比离异者看起来体验更高的倦怠。一些研究发现,高教育水平人士具有较高的

工作倦怠,而低教育水平人士则报告较高的工作应澈水平,考虑到教育水平与其他变量如职业和地位的混淆,很难对这种结果作出解释。

2人格因素

研究表明,人格的坚韧性越高t则职业应激反应越低,职业倦怠的严重亦越低。外控的人由于将事件和成就归因于强有力的他人或机遇,因而比内控的人更多的体验到倦怠。个体的应对方式对于倦怠体验也有重要的影响,以一种被动的、防御的方式应对应激事件的个体较多的体验到倦怠,而积极应对的个体贝!l较少的体验到倦怠。也有研究者发现,工作倦怠的三个倦患维度都与低的自尊。因而有人认为,低的坚韧性、低的自尊、外拉和被动的应对方式构成了应激倾向个体的典型剖面图。对大五人格维度的研究发现,倦怠与神经质维度的关系密切。A型人格个体的职业倦息发生率也偏高。也有证据表明,“感觉型”的个体比“思维型”(依据荣格的分析)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倦怠,特别是人格解体。

3工作特征因素

许多研究调查了员工的工作负荷情况,如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的多少、社会工作者接待的对象的多少、护士每周工作

时同的长短,结果支持了人们的通常观点,即倦怠是工作超

负荷的反应。个体的工作负荷和时伺压力与工作倦息,特别是情感耗竭维度具有稳定的强相关。在许多职业中.当个体不得不面枯冲突性的工作要求时,角色冲突就发生丁,当个体缺乏足够的信息去完成任务时,角色模糊就出现了。研完表明,角色问题,特别是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与个体体验到

的工作倦息水平具有积极的正相关。另外,缺少反馈与倦怠

的三个维度相关。较步参与决策的人具有较高的倦怠。与此相似,尽管强度较弱,缺乏自治仍然与工作倦怠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3.4工作资源因素

工作资源的匿乏程度也是影响个体工作倦怠水平的重

万 

方数据要因素。最为研究者所关注的工作资源是社会支持.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社会支持的缺乏与倦息密切相关,缺乏来自于管理者的支持尤为重要,其作用甚至超过合作者的支持。

在有关社会支持的文献中,存在着一个缓冲假设,认为社会

支持调节工作应激源和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社会支持低,工作应激源与工作倦怠的关系密切,社会支持高.两者之问

的关系微弱。然而,这种假设的研究得到T混淆的结果,是

由于方法上的原周还是理论上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4

T作倦怠的测量

在工作倦怠研究中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测量工具为

Maslaeh工作倦患问卷(MaftachBurnoucInventory,简称MBI)oSehaufeli和Enzmann的统计表明,在已发表的有关

工作倦怠的实证研究中,90%以上的论文和研究报告都采用MBI作为测量工具。MBI编制的直接目的就是测量Maslach关于倦息的定义中的兰个方面症状的内容。|司卷的项目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要求被试依据自己的感情和态度进行回答。MBI包吉3个分量表: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情感耗竭共包括9个项目,主要描述由于工作的情感要求,个体的情感资源消耗的情况。人格解体主要指对待服务对象的一种负性的、冷淡的、犬儒主义的态度,共包括5个项目。在这两个分量表上,个体的得分越高,表示体验到的倦患程度越重,而且众多的研究均表明,这两个分量表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个人成就分量表包括8个项目,主要考察个俸在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中所体验鹦的胜任感和成就感。与前两个分量表不同的是,个体在个人成就分量表上的得分越高,表示体验判的倦怠程度越轻。项目为7级评分.0为“从来没有出现”.1为“一年中出现几次”,2为“一个月出现一次或更少”,3为“一个月出现几次”,4为“一周一次”,5为“一周几次”,6为。每天都出现”。由于计分的缘故,三个分量表的得分可以分别由各自所包含的项且的得分求和得到,而个体总的倦怠程度却不能够用一个简单的分数来加以描述。一般说来,高度倦患的个体在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分量表上得分较高,而在个人成就分量表上得分较低。

MBI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采用克隆巴赫a系数来表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三个分量表的n系数分别为0.

90、0

79和0.71,测量的标准误分别为380、3.16和373。

在重测信度中,小样本间隔2—4周的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

082、0

60和080,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大样本间隔1

午的重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60、0.54和057。MBI的效度采用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来衡量。会聚效度的证实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1)将个体的MBl分数与他人独立的行为评定求相关;(2)将个体的MBl分数与那些被认为有可能导致个体工作倦怠的工作特征的出现求相关;(3)将个体的MBl分数与那些被认为与工作倦怠有关的各种测量分数求相关。这三种类型的相关都为MBI提供了确实的效度证据。


相关文章

  • 工作倦怠和工作投入的整合
  • 摘要 工作投入是近期组织心理学家引入的一个新概念,这是一种重视员工职业发展的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工作追求,它与传统职业健康心理学工作倦怠的整合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积极心理学研究取向推动了整合研究的实施:能量和认同量表为整合研究提供了测量 ...查看


  • 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
  • 作者:王晓春甘怡群 心理科学进展 2003年11期 分类号B849:C93 工作倦怠(job burnout),也称"职业倦怠",国内也有翻译为"工作耗竭"."职业枯竭"等.它是与 ...查看


  • 职业倦怠研究文献综述
  • 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Occupational burnout),也称"工作倦怠",国内也有翻译为"工作衰竭"."职业枯竭"."职业过劳&quo ...查看


  • 护士工作压力_生活质量_心理健康与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
  • 中国护理管理 Chinese Nursing Management Management Research 管理研究 护士工作压力.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与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 ◆余华 许秀峰 宋建华 [摘 要]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压力.生活质量 ...查看


  • 职业倦怠开题报告
  • 新课程背景下建水县农村初级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 开题报告 (赵丽莎 学号:8201508019 工作单位:建水县青云中学 电话:[1**********]) 一.选题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当今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作为教 ...查看


  • 心理健康与调适测试与答案
  • 心理健康与调适测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第1题: 1990年,WHO将()纳入健康的概念中,形成了新的健康概念 D.道德健康 第2题: 心理测量与心理评估工作者以()的标准界定心理活动是否正常 B.统计学 第3题: ()患者病前个性大多孤僻. ...查看


  • 2016遂宁市公需科目[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试卷
  • . . 错误 11. 穷人比过于忙碌碌的人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导致认知和判断力全面下降. 正确 错误 12. 金钱非常重要,是衡量一个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唯一标准. 正确 错误 13. "众数标准"假定大多数人的心理行 ...查看


  • 幼儿教师职业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 综合医学│Comprehensive medical 幼儿教师职业情绪影响因素分析 李江平1 郭 孟2 (1.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750004 2.辽宁医学院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院 121001) [摘要]目的 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 ...查看


  • 大五人格理论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 大五人格理论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摘要:在国外的大五人格量表的常模是固定的针对青年的常模全体的,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我国不同年龄阶段的常模可能与外国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国内开始制作有针对性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常模.在生理学领域,虽然目前没有找到大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