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

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第4课《孟子》选读

教学目的:

1、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1、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教学难点:

1、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教法:读析、质疑、合作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和孟子都身处乱世,但都没有仅仅追求个人的幸福。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必须并且只能在 社会生活中完成他自身的价值,这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值得我们 永远去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专题——天下国家,《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

行的一部书。

二、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 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 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三、背景介绍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 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亡佚了。

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 管《汉书•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 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 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历代为《孟子》作注释比较重要的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和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清 代的焦循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撰成《孟子正义》一书,是集大成的著作。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 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 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孟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五、合作探究

你怎样看待孟子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论断,希望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活动)

六、作业:

搜集关于《孟子》的内容与故事

第5课 戒子歆书

教学目标:

1.了解《戒子歆书》的写作背景及作者

2.理解其中经典名句的含义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

重点:理解里面的经典名句

难点:对知识的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刘向是沛县人,

是刘邦的同父兄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

是著名的经学家、

目录学家、

文学

家。

先后担任过谏大夫、

宗正、

光禄大夫、

中垒校尉等职。

他曾奉命领校秘书,

所撰

《别录》

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有《新序》 、《说苑》、《列女传》、《五经通义》、《刘中垒集》等著作传世。

二整体感知

刘向、刘歆这一对父子的相同之处如此之多,而相异之处也是这样巨大,真是绝无仅有的特例。

其一,虽然都是蒙受祖荫,加之天生聪颖,两个人都是少年得志,学问渊博,官运亨通,但刘向为人低调谦和,而刘歆则锋芒慑人;其二,学问上,刘向崇尚今文经学的《梁传》, 而刘歆则是古文经学的代表,推崇古文《左传》;其三,刘向对汉家王朝忠心耿耿,誓死效 忠,而刘歆则成为王莽篡汉的帮凶,成了刘汉王朝、宗族的罪人。以结局来看,二人虽然都 成为学问大家,一代宗师,但刘向得以善终,而刘歆以岁高龄国破家亡,被迫自尽。

这封家书是刘向于刘歆初登仕途、出任黄门郎时写的。“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这个警告可以说来得并非不及时。刘向还列举了春秋时代齐顷公的典故,来说明吊者在门,贺者在闾 贺者在门,吊者在闾的道理。告诫刘歆在新拜皆谢,贵人叩头之时,一定要谦虚谨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有这样才能免除祸患。所谓“知子莫若父”,刘向应该是个目光精准的人了吧,但刘歆听进去了吗?刘歆是个聪明人,不过,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屡遭挫折,扭曲了他的心态。他苦苦反思的结果不是要让自己做一个淡泊明志、潜心为学的人,而是决定不择手段谋求功名利禄。当时,学者扬雄不愿与王莽同流合污,潜心著述,以至“家素贫时人皆忽之”。刘歆劝扬雄说: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一句话,把自己庸俗势利的腐臭气息暴露无遗。三课外拓展 读《塞翁失马》回答问题:《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要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事情的好坏可以转化,要辨证地看待事物。 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 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 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 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四、小结

五、课外阅读

诸葛亮《诫子书》和司马光《训俭示康》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 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

阅读浅易文言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 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身无长物》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 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桓子野吹笛》讲的是汉末名 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 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

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

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国学经典教学全册备课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第4课《孟子》选读

教学目的:

1、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

1、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教学难点:

1、学习孔子、孟子他们,虽身处乱世,却不以个人生活幸福为念,积极投身社会,做民众道德表率的人文情怀。

教法:读析、质疑、合作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孔子和孟子都身处乱世,但都没有仅仅追求个人的幸福。他们认为任何人都必须并且只能在 社会生活中完成他自身的价值,这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以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值得我们 永远去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专题——天下国家,《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

行的一部书。

二、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 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 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三、背景介绍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 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亡佚了。

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 管《汉书•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 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 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历代为《孟子》作注释比较重要的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和宋代朱熹的《孟子集注》。清 代的焦循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撰成《孟子正义》一书,是集大成的著作。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 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 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孟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五、合作探究

你怎样看待孟子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论断,希望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活动)

六、作业:

搜集关于《孟子》的内容与故事

第5课 戒子歆书

教学目标:

1.了解《戒子歆书》的写作背景及作者

2.理解其中经典名句的含义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精神

重点:理解里面的经典名句

难点:对知识的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刘向是沛县人,

是刘邦的同父兄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

是著名的经学家、

目录学家、

文学

家。

先后担任过谏大夫、

宗正、

光禄大夫、

中垒校尉等职。

他曾奉命领校秘书,

所撰

《别录》

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有《新序》 、《说苑》、《列女传》、《五经通义》、《刘中垒集》等著作传世。

二整体感知

刘向、刘歆这一对父子的相同之处如此之多,而相异之处也是这样巨大,真是绝无仅有的特例。

其一,虽然都是蒙受祖荫,加之天生聪颖,两个人都是少年得志,学问渊博,官运亨通,但刘向为人低调谦和,而刘歆则锋芒慑人;其二,学问上,刘向崇尚今文经学的《梁传》, 而刘歆则是古文经学的代表,推崇古文《左传》;其三,刘向对汉家王朝忠心耿耿,誓死效 忠,而刘歆则成为王莽篡汉的帮凶,成了刘汉王朝、宗族的罪人。以结局来看,二人虽然都 成为学问大家,一代宗师,但刘向得以善终,而刘歆以岁高龄国破家亡,被迫自尽。

这封家书是刘向于刘歆初登仕途、出任黄门郎时写的。“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这个警告可以说来得并非不及时。刘向还列举了春秋时代齐顷公的典故,来说明吊者在门,贺者在闾 贺者在门,吊者在闾的道理。告诫刘歆在新拜皆谢,贵人叩头之时,一定要谦虚谨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有这样才能免除祸患。所谓“知子莫若父”,刘向应该是个目光精准的人了吧,但刘歆听进去了吗?刘歆是个聪明人,不过,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屡遭挫折,扭曲了他的心态。他苦苦反思的结果不是要让自己做一个淡泊明志、潜心为学的人,而是决定不择手段谋求功名利禄。当时,学者扬雄不愿与王莽同流合污,潜心著述,以至“家素贫时人皆忽之”。刘歆劝扬雄说: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一句话,把自己庸俗势利的腐臭气息暴露无遗。三课外拓展 读《塞翁失马》回答问题:《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要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事情的好坏可以转化,要辨证地看待事物。 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 这是祸,但如果能从容、镇静,在困境中拼搏、奋起,那么,这又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 富。当然,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丧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勇气,那么,这祸就只能是祸了。 所以,要注意把握好转化的点、条件。

四、小结

五、课外阅读

诸葛亮《诫子书》和司马光《训俭示康》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 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

阅读浅易文言文,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 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身无长物》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 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桓子野吹笛》讲的是汉末名 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 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

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

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相关文章

  • [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预报]课程教学大纲
  • <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预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15 英文名称:Epidemic and Forecast of Plant Disesas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专 ...查看


  • 山大版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 山大版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备课 硕鼠•魏风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硕鼠>的意义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硕鼠>原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三.温 ...查看


  • 2012年秋教科处工作总结
  • 2012年秋教科处工作总结 "逝者如逝夫",短暂而忙碌的一学期又要离我们而去,本学期,教科处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处室的大力协助下,学校常规教学扎实有序进行,并力求做到管理精细化.教育科研以"课题研究& ...查看


  • 小学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 厦门市金山小学 2013-2014二年级上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教务处工作安排,以"群策群力"为指导思想,加强大家协调作战,集思广益,坚持集体备课,同年级的老师要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备 ...查看


  • 五年级思品下册四单元教案
  • 霍城县三宫乡三宫上三宫学校思品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析 单元课题 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球 单 元教材 分 本单元从人类生活的地球这一角度出发,让学生在了 析 解地球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地理.历史知识.培养对 地球的亲近感和探索精神,及对我们所 ...查看


  • 教育教学亮点彰显学校特色
  • 教育教学亮点 彰显学校特色 --巩留县第二小学办学特色 "合格+特长"一直是巩留县第二小学的工作目标,养成教育和礼仪教育是学校的工作重点,学校以"团结.求实.勤勉.创新"的校风,以"一切为了 ...查看


  • 大东学校小学部年终工作汇报20151214
  • 大东学校小学部工作汇报 一.学校概况. 大东中小学成立于1952年,2013年顺利通过省教育现代化验收.为了资源共享,产生合力,于2014年暑假中小学合并成立大东学校,九年一贯制. 大东学校占地面积58616平方米(其中小学25326平方米 ...查看


  •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 四年级传统文化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唐诗 1.南园十三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 ...查看


  • 学校十二五规划
  • 十堰市东风第一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东风第一小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