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必修三复习提纲

江苏省2015年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Ⅲ复习纲要

2015年1月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1、道家:老子(春秋晚期)和庄子(战国);

老子:①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

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 ② 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

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③ 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强调精神上的自由。

2、儒家:孔子(创始人,春秋晚期)、孟子、荀子;(战国)

(1)孔子(至圣):其言论汇编成《论语》一书。

①思想核心是仁:就是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包含了民本思想;

③主张“克已复礼”;(保守的部分)

④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性相近”。

(2)孟子(亚圣):

①发展“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

②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

③主张“性本善”。

(3)荀子:

①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②提出“君舟民水”; (民本思想)

③“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3、墨家:墨子;(战国)

观点: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他的治国主张是“尚

贤”,反对任人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4、法家:商鞅、韩非子。(战国)

观点:①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②法家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③主张变革

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3)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

(4)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促使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的变革 儒家思想孕育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哲学基础;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积极:1.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2.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五.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1)明朝后期李贽:离经叛道(反封建思想的先驱)(《焚书》《藏书》)

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主张发扬人的个性)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注:孔子与苏格拉底都强调道德问题,孔子强调的是社会道德,是从君主统治出发,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苏格拉底强调的是个人道德,是从个人发展出发,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二、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1)认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权利,而不是靠善行来赎罪。(信仰得救)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认为僧侣也可以婚配和还俗。

(3)否定教会高于国家,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

(君主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力,可以处罚教士甚至教皇)。

意义:千万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1.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影响了法国大革命;

3.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启蒙思想成为人类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1.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影响了法国大革命;

3.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启蒙思想成为人类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5

5、了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6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

7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一、

二、

三、

(2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积极①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③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交往、教育、思维方式

消极:尤其给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

4.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8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

主要阵地:《新青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2)口号(核心):民主和科学。

民主: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兼容并包)。

(4)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和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④新发展:十月革命后1918年宣传马克思

主义。

5.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性质:前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思想的思想解放斗争。

(2)作用: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

(3)局限: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否定的偏向;

局限于知识分子之间,没有发动群众。

6.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1)五四运动前: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2)五四运动后:1919年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7.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入: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2)传播:1919年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

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各地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4)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5)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运动

一个主题:救亡图存

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向近代化过渡

三个阶段:1、学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9

2、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 3、学思想文化(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总体特点: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被动学习---主动选择 (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理解新三民主义 ;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

10

3、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11

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赵树理的长篇小说《三里湾》。1959年电影《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

4、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①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就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②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青年们强烈的求学欲望;

③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④“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⑤邓小平复出后,恢复高考,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极大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⑥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社会力量办学也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 国家加大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12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了解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 俄国列宾代表作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法国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 印象主义

早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莫奈,代表作是《日出·印象》。 后期印象画派代表荷兰画家凡·高的作品代表作《向日葵》。

13

14

江苏省2015年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Ⅲ复习纲要

2015年1月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1、道家:老子(春秋晚期)和庄子(战国);

老子:①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

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 ② 老子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

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③ 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强调精神上的自由。

2、儒家:孔子(创始人,春秋晚期)、孟子、荀子;(战国)

(1)孔子(至圣):其言论汇编成《论语》一书。

①思想核心是仁:就是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包含了民本思想;

③主张“克已复礼”;(保守的部分)

④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性相近”。

(2)孟子(亚圣):

①发展“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

②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民本思想;

③主张“性本善”。

(3)荀子:

①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②提出“君舟民水”; (民本思想)

③“人之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3、墨家:墨子;(战国)

观点: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他的治国主张是“尚

贤”,反对任人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4、法家:商鞅、韩非子。(战国)

观点:①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②法家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③主张变革

二、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3)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

(4)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促使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的变革 儒家思想孕育了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哲学基础;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积极:1.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2.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五.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1)明朝后期李贽:离经叛道(反封建思想的先驱)(《焚书》《藏书》)

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主张发扬人的个性)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注:孔子与苏格拉底都强调道德问题,孔子强调的是社会道德,是从君主统治出发,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苏格拉底强调的是个人道德,是从个人发展出发,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二、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1)认为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权利,而不是靠善行来赎罪。(信仰得救)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认为僧侣也可以婚配和还俗。

(3)否定教会高于国家,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

(君主拥有上帝授予的权力,可以处罚教士甚至教皇)。

意义:千万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1.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影响了法国大革命;

3.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启蒙思想成为人类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1.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影响了法国大革命;

3.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启蒙思想成为人类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5

5、了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6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

7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一、

二、

三、

(2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积极①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③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交往、教育、思维方式

消极:尤其给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

4.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8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

主要阵地:《新青年》。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2)口号(核心):民主和科学。

民主: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兼容并包)。

(4)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和迷信。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德。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④新发展:十月革命后1918年宣传马克思

主义。

5.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性质:前期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思想的思想解放斗争。

(2)作用: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

(3)局限: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否定的偏向;

局限于知识分子之间,没有发动群众。

6.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1)五四运动前: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2)五四运动后:1919年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7.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入: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2)传播:1919年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

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各地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4)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5)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运动

一个主题:救亡图存

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向近代化过渡

三个阶段:1、学器物(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9

2、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 3、学思想文化(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总体特点: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被动学习---主动选择 (原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理解新三民主义 ;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

10

3、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11

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赵树理的长篇小说《三里湾》。1959年电影《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

4、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①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这就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②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青年们强烈的求学欲望;

③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④“文化大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⑤邓小平复出后,恢复高考,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极大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⑥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社会力量办学也应运而生,启动了“希望工程”; 国家加大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12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了解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 俄国列宾代表作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法国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 印象主义

早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莫奈,代表作是《日出·印象》。 后期印象画派代表荷兰画家凡·高的作品代表作《向日葵》。

13

14


相关文章

  • 2015-2016高三地理备考计划
  • 2015-2016 一.指导思想 学年高三地理备考计划 以<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及<高考大纲及说明>为依据,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广泛收集关于高考的信息.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充分发挥学 ...查看


  •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复习提纲
  • 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高考复习提纲 一.知识点网络 二.知识点精讲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数据:"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 ...查看


  •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_百度文库
  • 1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复习知识梳理 第一章 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 (1 )细胞的发现者.命名者是英国的科学家胡克 (2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德国的科学家施莱登 .施旺 和魏尔肖.提出 ...查看


  • 2015年高考内容分析
  • 安徽省高考慢慢"靠近"全国卷 今年<高考说明>发放,各科都大幅增加全国卷题例,但考点和题型变化不 大 本报讯 今年高考怎么考? 有哪些变化? 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 ...查看


  •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 安徽省2015年高考新政策及备考建议 今年高考怎么考?有哪些变化?随着昨日安徽省2015年<考试说明>的陆续发放,这个疑问也找到了答案. 和去年相比,今年高考不论是考点还是题型都以"平稳过渡"为准则,只有一些 ...查看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 年的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网络结构] : [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 1."中国近代史":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划分标准:社会性质),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 ...查看


  • 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
  •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 (1)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需求的无限性 (2)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 ...查看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复习提纲
  • 数学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 集合及其运算 一.集合的概念.分类: 二.集合的特征: ⑴ 确定性 ⑵ 无序性 ⑶ 互异性 三.表示方法: ⑴ 列举法 ⑵ 描述法 ⑶ 图示法 ⑷ 区间法 四.两种关系: Ü 从属关系:对象 ∈.∉ 集合:包含关 ...查看


  • 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
  • 高中地理·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第一章 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①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 ...查看


热门内容